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计划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计划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计划一、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3、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二、复习措施1、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以教材为本,结合课堂作业册和练习卷内容讲解,记住一些科学概念,辨清科学事实,理解科学实验,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3、加强实验指导。
5、以优帮差,加强督促与辅导,使每一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复习内容单元安排:1、生物与环境。
(1课时)2、光。
(1课时)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课时) 4.运动和力。
(1课时)5、综合训练。
(1课时)四、复习要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科学概念1、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2、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3、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
4、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5、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6、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7、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过程与方法1、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并收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芽种子的数据。
2、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情况。
3、进行蚯蚓选择环境条件的实验,并收集相关数据。
4、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5、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6、运用所了解的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来理解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7、通过阅读资料来增加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8、在人工环境中培育和养殖动、植物。
第二单元《光》科学概念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鄂教版人教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复习资料

1.金属丝传热实验:1.热是怎样传导的2.将两个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小塑料袋同时放入室温水中,现象: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材料:铁架台、金属丝、火柴、酒精灯、蜡(凡士林膏)步骤:①把金属丝固定在铁架台上;②把涂有蜡(凡士林膏)的火柴粘在金属丝上;③用酒精灯给金属丝加热现象:距离火源最近的火柴最先掉落,然后中间的掉落,距离火源最远的最后掉落。
结论:热在金属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2.将蜡均匀涂抹在铁皮上,加热看到的现象:中心加热:蜡从中心向四周融化一段加热:蜡从一端向四周融化。
3.物体由于温度差别,会发生热的传递。
4.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什么是热传导?)答:再给金属加热时,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5.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
(比如:铁片、铁棒、铁丝、铜丝等金属物)不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
(比如:木片、玻璃片、塑料片、瓷片、木棒、塑料棒等)6.锅、壶等用金属制成,原因:金属的导热性能强。
7.锅铲勺子柄大多用橡胶、塑料、木材、陶瓷制成,原因是:橡胶、塑料、木材、陶瓷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不会烫手。
8.冬天用手摸金属制品比摸木制品感觉更凉,原因是:金属制品导热性能强,当手触摸金属制品时,手上的热很容易被传递出去,所以感觉更凉。
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1.水的传热实验:材料:烧杯、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黑芝麻(木屑)步骤:①将半杯装有黑芝麻(木屑)的水放在石棉网上②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现象:烧杯中的水上下不停地循环流动。
结论:水是通过热对流的方式来传递热的。
3.将两杯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在一起,现象:①热水在上,冷水在下:没有明显变化②冷水在上,热水在下:热水上升冷水下降,最后两杯水混合在一起。
4.水是怎样传热的?(什么是热对流?)答:当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逐渐均匀。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计划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计划王东旭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
临近期末,为了有效地进行复习,特制定本计划。
一、复习目标1、巩固知识、强化记忆。
通过复习,把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2、温故知新、拓宽加深。
在复习过程中要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把零散的、片断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达到横向拓宽知识,纵向深化知识的目的。
3、发展能力、综合提高。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和启发,使学生的概括和整理知识的能力、记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科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都有较大提高,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能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二、复习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设计控制变量实验。
2、难点: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
三、保障措施1、加强复习的计划性。
我先根据要复习的内容和复习课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详细地写出复习课教案,并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性,把已学的知识系统进行归类。
2、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
我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把一般复习和重点复习结合起来。
通过一般复习重复已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记忆。
而重点复习则针对学生容易混淆或感到困难的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并着重进行复习性练习,。
3、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努力使“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寓能力培养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切忌教师“垄断”复习课堂。
四、复习安排1、知识回顾:分单元内容进行复习(已做好各单元复习ppt)2、专题训练:(1)基础知识训练:侧重一些概念,试验及其结论。
(2)解决问题训练。
3、测验讲评:出一些综合类试卷,检测学生的复习情况。
4、针对练习:查漏补缺,针对学生暴露的一些问题,再一次补充复习。
2024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计划

2024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计划一、计划目的为了巩固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课程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期末考试,我们制定了这份详细的复习计划。
本计划旨在通过有组织的复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回顾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复习内容1. 理论复习- 科学探究方法-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地球与宇宙- 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人体与健康- 技术与生活2. 实验操作- 常见实验仪器使用- 实验基本操作技巧- 典型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三、复习时间安排1. 第一阶段(第1-2周)- 回顾本学期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点- 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和练习2. 第二阶段(第3-4周)- 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复习效果- 针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复习3. 第三阶段(第5-6周)- 进行期中考试模拟,全面检查复习情况- 对期中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查漏补缺4. 第四阶段(第7-8周)- 进行期末考试模拟,全面检查复习情况- 对期末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复习经验四、复习方法1. 课堂讲解-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 通过举例、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2. 练习巩固- 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 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复习效果3.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 实验操作- 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五、注意事项1. 学生需认真对待每一次复习和测试,充分利用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果。
2.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复习进度和复习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3. 家长需积极配合学校,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以上复习计划,我们相信学生能够系统地回顾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计划

THANK YOU
汇报人:abc
复习目标: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注意事项:在梳理过程中,注意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第二周:强化实验操作
时间安排:第8-10天
复习内容:重点实验操作,包 括观察、测量、分类、实验设 计等
复习方法:通过动手实验,加 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复习目标:熟练掌握实验操作 技能,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05
复习效果评估
知识掌握程度评估
通过练习和作业,观察学 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测试题难度适中,能够评 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定期进行小测验和单元测 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综合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 程度,为后续学习提供依
据。
实验操作技能评估
评估方式:观察、测试、作 品评价等
评估内容:学生实验操作的 规范性、准确性、熟练度
03
复习方法
梳理知识要点
整理课本内容, 明确知识点
制作思维导图, 形成知识体系
重点难点突破, 针对性复习
练习巩固,加 深记忆
强化实验操作
复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探究能力 复习内容:重点复习五年级上册的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 复习方法:通过演示、模拟、实践等多种方式强化实验操作技能 复习时间:安排在五年级上册课程结束后,进行一周的集中复习
学会使用实验 器材和工具
培养观察、记 录和总结实验 结果的能力
增强实验安全 意识和环保意 识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科学基础 知识,培养观 察、实验和思
考能力
学会运用科学 方法分析问题, 培养逻辑思维
能力
培养独立思考 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鼓励创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目标
本期复计划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复科学上册的内容,巩固知识点,提高研究成绩。
计划安排
1. 第一周:复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
第一周:复习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
- 阅读课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并做笔记。
- 完成课后题,检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 制作知识卡片,用于回顾重要概念。
2. 第二周:复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
第二周:复习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
- 阅读课本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知识点,并做笔记。
- 完成课后题,巩固对知识的理解。
- 制作思维导图,帮助整理复杂的概念。
3. 第三周:复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内容。
第三周:复习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内容。
- 阅读课本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知识点,并做笔记。
- 完成课后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制作复卡片,用于回顾主要知识点。
4. 第四周:综合复和模拟测试。
第四周:综合复习和模拟测试。
- 回顾前面各单元的重点知识,并解答相关题。
- 完成模拟测试,评估自己对整体知识的掌握情况。
- 根据测试结果,查漏补缺,重点复薄弱环节。
注意事项
- 每天安排充足时间进行复,避免拖延。
- 做好复笔记,便于回顾和整理知识。
- 在复过程中遇到困难,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 多做相关练和试题,提高解题能力与应对考试的信心。
祝愿各位同学复习顺利,取得优异成绩!。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1、壶是怎样传热的1、“研究壶的传热方式”实验(一)实验过程:加热水平或倾斜的金属丝的一端和另一端。
实验现象:火柴棍逐个掉下。
实验结论:热总是从条形金属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2、“研究壶的传热方式”实验(二)实验过程:将蜡均匀涂抹在铁皮上,加热铁皮的一边或中心位置。
实验现象:1、(加热一边)铁皮一边的蜡开始熔化;(加热中间)蜡从中间开始熔化。
实验结论:热传导不受上下左右方向的影响,总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
3、什么叫作热传导?答:物体由于温度差别,会发生热的传递。
在给金属加热时,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
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作热传导。
4、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
如:铁棒、钢丝等不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
如:木棒、竹筷、玻璃棒、塑料棒等5、做菜的锅、烧水的壶等,大多都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金属材料都是热的良导体。
)6、锅铲和勺子的柄大多是用橡胶、塑料、木材和陶瓷等材料做成的,这样有什么好处?(答:橡胶、塑料、木材和陶瓷都是热的不良导体)7、冬天,用手摸金属制品比摸木制品感觉更凉。
这是为什么?答:金属材料是热的良导体,能迅速将手的热传导出去;木材是热的不良导体,热传导速度慢。
因此,用手摸这两种材料,感觉金属材料更凉。
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1、“研究水的传热方式”实验(一)实验过程: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放一些黑芝麻、木屑或纸屑等,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实验现象:细小的物体在水中上下运动。
实验结论:烧杯中的水在上下循环流动。
2、“研究水的传热方式”实验(二)实验过程:将两个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塑料袋,同时放入室温水中。
实验现象:热的水上升,停在水里;较冷的水下降,停在水底。
3、“研究水的传热方式”实验(三)实验过程:将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在一起。
实验现象:热水位置在上时,热水和冷水可以相对保持稳定;热水位置在下时,冷水迅速下降,热水迅速上升。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计划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计划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认识自己》《光与声》《物质的变化》《机械与运动》《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机械与物体的运动、人体的生理机能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复习目标1、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
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2、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
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3、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物质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4、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四、复习重点1、知道昆虫、鸟类、哺乳动物、两栖类动物、爬行动物、鱼类的特征。
2、知道一朵完整的花的结构。
3、掌握声音的产生以及阳光的颜色、彩虹形成的原因。
4、了解风霜雨雪的形成。
5、掌握水的三态变化以及形成的原因。
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
6、了解噪音对人的危害。
明确“四大公害”说的是什么。
五、教学措施:1、对于重点的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
转变原来“掌握多少科学知识”的复习教学观念为“收获多少信息与方法教学”观念,并以是否促进学习科学素养的培养为评价复习效率的指标。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
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科学难度值的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三、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2、通过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3、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四、复习重难点:
1、走进森林单元:观察动植物、认识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2、池塘单元:能认识家乡池塘中常见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知道它们的外形与生长方式和生长环境是相适宜的,能利用表格整理记录有关研究结论。
3、公路单元: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斜面齿轮等简单机械的使用。
4、农田单元:认识周围常见的农作物,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和特点,意识到农作物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关心化肥、农药、大棚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
五、复习方法及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教师要
特别关爱。
2、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方式,增加学生复习内容的兴趣,正规地、系统地引导学生复习科学知识。
3、着重进行感观训练,让学生学会有目的,按顺序地复习。
复习内容以实验课培养的动手技能为主,锻炼他们对知识的应用,从而固所学习的新旧知识。
4、由于学生有两极分化现象,再加上学习任务重有些学生对科学课的重视相当不够。
对他们的复习应因材施教,做好系统观察定量观察的指导,让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学生们的动手操作相结合,并让学生对问题发表之间的意见,只要能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给他们信心、给他们动了。
六、复习时间安排
2013年元月04日复习第一单元
2013年元月10日复习第二单元
2013年元月11日复习第三单元
2013年元月17日复习第四单元
2013年元月18日综合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