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的案例
变电站火灾案例及分析报告总结

变电站火灾案例及分析报告总结概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加,变电站作为重要的能源转换与分配装置,在供电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然而,鉴于其特殊性质,变电站火灾带来巨大的破坏和风险。
本文将通过对几起变电站火灾案例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关数据收集和经验成果总结出一些关键问题。
一、案例一:XX地区某高压变电站火灾情况描述:在XX地区某高压变电站发生了一起严重火灾事故。
起初,工作人员发现排烟系统有异常反应,并迅速报警。
不幸的是,在获得消防部门到场时间时,整个变电站已被大火吞噬。
原因分析:1. 设备故障:通过调查报告分析显示,该次火灾起始于一个过载保护开关出现意外断路导致局部温度升高。
由于未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此类故障点,引发了进一步恶化。
2. 漏油泄露:调查结果表明,在事故前期,绝缘油系统发生了泄漏,导致变压器运行温度升高。
这种漏油现象使得绝缘性能降低,增加了局部火灾风险。
教训与经验:1. 设备维护:及时检查和保养设备是预防火灾的重要措施。
对于设备异常,需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避免进一步情况恶化。
2. 定期排查:定期检查各个关键部位,尤其是油系统密封件的磨损程度、电力线路的接触情况等问题。
当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并进行修复。
二、案例二:XX公司变电站火灾事故情况描述:在某个夏季炎热的日子里,由于过载使用空调和其他高耗电设备,XX公司自有变电站突然发生了火灾事故。
幸运的是,在机构积极配合下消防人员得以迅速扑灭火势,并无人员伤亡。
原因分析:1. 高负荷运行:尽管供电专家警告过企业不要超载使用电力设备,但出于利润追求和管理疏忽,XX公司变电站在高负荷运行时长达数周。
这种过度使用直接导致电路超载和设备损坏。
2. 自动断路器失效:调查发现,由于经常性的超负荷运行,自动断路器触发装置出现损耗等问题而无法正常工作。
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教训与经验:1. 安全管理: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并提供必要的培训与指导,以确保员工对供电安全和预防火灾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变电站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变电站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火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事故,而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火灾事故更是具有特殊的危害性和隐患。
本文将通过对几起变电站火灾事故案例的分析总结,探讨火灾原因、防范措施及应急响应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一、案例一:某城市变电站爆炸火灾近年来,我国某城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变电站爆炸火灾事故。
据初步调查,该事故主要原因是设备老化以及人员操作失误所致。
首先,在设备维护保养方面存在疏忽,导致某些关键设备积累了大量隐患;其次,操作人员在日常运维过程中未能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针对这起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如下经验与教训:1.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对于变电站内各类设备,特别是高压设备和密闭空间内的设备,在使用前要进行全面检查,并定期进行维修与保养工作,以确保其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 强化操作人员培训:操作人员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
因此,对于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并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和制度。
3. 加强现场管理与监控:通过建立严格的作业流程、完善检查机制以及利用监控设备等手段,实时监测变电站内各类设备和工作状态,提前发现潜在火灾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
二、案例二:某地农村变电站发生火灾另一起变电站火灾事故发生在某地农村。
事故原因主要是由于天气反常引起的外力影响导致线路短路并引发火灾。
首先,在设计阶段未考虑到当地气候条件不稳定造成的影响;其次,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线路绝缘损坏等问题。
从这起事故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经验与教训:1. 充分了解气象条件:在设计变电站时要充分了解所处地区气象条件,考虑到可能的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并在设计中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加强巡检与维护:对于变电站内线路和设备要进行定期巡查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并修复损坏的绝缘材料以及其他潜在危险因素,从而减少火灾风险。
3. 健全应急预案: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发生后紧急疏散、消防救援等方面的规定与流程,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采取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小区地下变电站对人的危害案例

小区地下变电站对人的危害案例
你知道吗?我有个朋友住的小区就有地下变电站,那可给他带来不少麻烦事儿呢。
就说他以前身体可棒了,壮得像头牛。
自从小区的地下变电站开始运行后啊,他就总觉得自己有点不对劲。
晚上睡觉的时候,老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就感觉脑袋旁边像有个小虫子一直在嗡嗡叫,可实际上啥也没有。
他媳妇也说,感觉自己变得特别容易烦躁,以前很有耐心的一个人,现在就像个炮仗,一点就着。
还有他家小孩呢,以前学习成绩还不错,上课也挺专心的。
可变电站运行了一段时间后,这孩子老是说在屋里头晕晕的,上课也集中不了注意力,成绩就像坐滑梯一样,蹭蹭往下降。
后来他们就怀疑是不是这个地下变电站的问题。
找了一些懂行的人来了解,人家说这个变电站虽然是在地下,但是它产生的磁场啊,有可能会对人体有一些影响,像这种长期处在这种磁场环境下,就可能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导致睡眠不好、情绪烦躁,对小孩的话,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呢。
你说这是不是挺闹心的一个事儿啊?这地下变电站的危害,有时候真是让人防不胜防呢。
不过呢,也不是所有小区都这样,有的变电站可能各种防护措施做得好,就不会有这些问题。
但我朋友他们小区这个事儿啊,可真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咱们这地下变电站要是没处理好,对人还真可能有不小的危害。
变电站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变电站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电能传输、转换、分配和控制等重要的作用。
然而,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其中,变电站火灾事故是常见的一种安全事故,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几起变电站火灾事故进行案例分析,以期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变电站火灾事故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一、案例一:鄂尔多斯太阳能变电站火灾时间:2019年6月26日地点:鄂尔多斯太阳能变电站伤亡情况:无人伤亡事故经过:2019年6月26日,鄂尔多斯太阳能变电站一楼机房内突然发生火灾。
事故发生后,工作人员立即报警并启动灭火系统。
火灾过程中,变电站的220KV开关柜受到了严重损坏,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变电站一楼机房内配电柜出现短路故障,导致火源直接引燃了柜内的绝缘材料。
分析:本次变电站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设备故障。
由于变电站开关柜处于电力系统的核心位置,一旦出现故障很容易引起火灾。
还有就是变电站内设备质量较差,绝缘材料容易老化或损坏,如果不及时更换或维修,也会增加火灾发生的风险。
二、案例二:南昌市变电站火灾时间:2018年12月12日地点:南昌市变电站伤亡情况:无人伤亡事故经过:2018年12月12日,南昌市变电站内发生火灾。
火灾发生时,变电站正处于运行状态,事故瞬间导致高压室内出现巨大的火花和烟雾。
事故现场的工作人员很快组织人员疏散,同时启动象限消防系统进行灭火。
最终,火灾被迅速扑灭,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分析:本次变电站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设备老化。
这说明变电站的设备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并且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
保持设备的良好状况和定期检测,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另外,发生事故后,变电站工作人员能够迅速组织疏散和灭火,并及时报警,这也是防范变电站火灾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案例三:美国新泽西州变电站火灾时间:2019年6月6日地点:美国新泽西州变电站伤亡情况:无人伤亡事故经过:2019年6月6日,美国新泽西州一座变电站内突然发生火灾。
火电厂变电站事故案例培训

措施 电压互感器两个星形接线的二次电压2x4根引 入线与开口三角形接线的2根引入线,必须分 开,不能公用。保证两个二次回路之间及每一 个二次回路、三次回路之间要相互独立,更不 允许在开关场两个星形接线的中性点直接相连, 也不允许中性点与开口三角任一线直接相连。 电压互感器只允许在室内小母线零线(中性线) 一点接地,要求牢固焊接在接地小母线上。
2.5 220kV罗临II线保护动作分析
2010年3月18日8点13分,220kV临县站110kV 出线发生三相短路故障,距离保护正确动作, 三相跳故。同时,220kV罗临II线PSL-603G零 序电流差动动作,跳开两侧三相开关。 分析结论:220kV罗临II线金罗侧二次电流回 路B相电缆芯破损,造成B相电流分流,导致零 序电流差动(PSL-603G)动作,误跳两侧开关。 暴露问题: 基建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单位未按照《微机继 电保护作业指导书》调试,存在缺项、漏项问 题,未发现电流回路隐患。
分析结论:35kV侯中374线路保护动作正确;2# 主变保护调整定值后未将保护装置投入运行状 态,电气量保护拒动,造成故障发展和扩大, 重瓦斯保护动作正确。
3、保护装置
5号机纵差保护误动 1998年3月18日,电厂110kV出线上发生AB相间短路 故障,5号机的差动保护动作,切除了5号发电机。
在选择发电机的差动TA时,两侧TA的特性应尽量一致。
主变保护配置: A柜:国电南自公司生产的变压器WBZ-500H 保 护装置,二次谐波原理; B柜:国电南自公司生产的变压器WBZ-500H 保 护装置,波性对称原理;
故障的成因如下: 故障初始,用户侧C相电缆头炸裂,对地放电 弧光造成三相弧光短路,产生间歇性过电压 (上图约0ms处,Ua、Ub由于过压使PT饱和, Ua、Ub波形有明显的畸变),使侯堡站374开 关柜断路器室C相CT线路侧接线板与柜体放电, 逐步形成BC相短路继而发展为三相短路,并且 在断路器室形成弧光放电。 当侯堡站374线路过流I段达到定值出口并动作 于374断路器时,此时柜内温度极高,大量的 烟气造成柜内多处短路,断路器在开断过程中, 由于真空管外部已为短路状态,虽然开关已经 断开,但未能切断故障,以致故障扩大至2# 主变压器。
电力安全事故案例

电力安全事故案例电力安全事故是指在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过程中,由于设备、人为操作、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事件。
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电力安全事故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对于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电力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电力安全事故的案例,以期引起大家对电力安全的高度重视。
案例一,2018年某地雷电天气导致变电站事故。
2018年某地雷电天气突袭,导致当地变电站发生了一起严重事故。
据了解,当时雷电天气导致变电站遭受雷击,导致变电设备受损,一名维修人员在事故中不幸身亡。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并对变电站的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以排除安全隐患。
案例二,工业企业电气设备老化引发火灾。
某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内,因电气设备老化严重,导致电气线路短路,引发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
火灾不仅造成了厂房内大量设备的损毁,还给周边居民带来了安全隐患。
事后,企业对电气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并对员工进行了安全培训,以提高员工对电力安全的重视程度。
案例三,城市建筑工地电工触电身亡。
在某城市的建筑工地上,一名电工在进行电气设备维修时不慎触电身亡。
经调查得知,事故的发生是因为电工在操作时未按照相关操作规程执行,导致了触电事故的发生。
此事故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相关部门也对建筑工地的电力设备安全进行了全面检查。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设备老化、人为操作不当、自然灾害等原因所致。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电力安全的重视,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员工对电力安全的认识和意识,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总之,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电力安全,加强对电力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变电站电气火灾事故案例

变电站电气火灾事故案例变电站电气火灾事故案例电气火灾事故是指由于电气设备、电路或其他电源设施的短路、过载、绝缘损坏或操作不当所引发的火灾。
变电站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备和操作流程直接关乎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
因此,变电站的电气火灾事故往往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影响。
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变电站电气火灾事故的案例。
案例一2017年11月,陕西榆林市第十八中学变电站发生一起电气火灾事故,导致三人死亡。
当时,学校变电站在进行停电检修操作时,一名工人失误拧松了某个接线端子,致使220V电压引入了一个10kV的隔离开关,隔离开关击穿后,通过变压器送入10kV变电室内,引起了大面积的漏电和短路,最后引起了火灾。
由于变电室门被锁上,并且消防车无法进入校园内,所以火势迅速蔓延,最终造成了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和三条人命的悲剧。
案例二2009年12月,河南省罗山县某变电站发生一起电气火灾事故,8名施工人员被困被烧死。
当时,由于该变电站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工程,原本需要更换的10kV欠压保护装置被误认为是正常的,没有得到更换。
而在试验交接过程中,由于极性错误连接,使得10kV线路无法正常运行,而保护装置也因为电磁力过大无法动作,这时候只有继电器动作过电流保护器才能对电缆进行保护,可惜当时工作人员未能及时识别并解决这个问题,反而在多次试验中把过电流保护器调至很高的电流值触发,使得10kV线路上的电气设备过电流过载,导致10kV电缆着火冒烟,最终引发火灾。
案例三2011年4月,四川省金堂县某变电站发生一起电气火灾事故,造成两人死亡。
当时,值班员误以为10kV#1某母线闸门被打开了,实际上是被检修工人使用了手摇闸的方法打开的,而另一端的负荷开关没有关上。
当值班员操作#2某母线的过程中,却不慎打开了#1某母线的母线开关,导致两条母线出现交流短路,接线处温度急剧升高,使绝缘材料着火并蔓延至周围设备,最终造成爆炸并造成两名操作人员严重伤亡。
变电运行事故案例

变电运行事故案例(以下案例仅限于本次平安知识竞赛利用,日常案例学习以正式事故通报为准)案例1:安徽霍邱县供电公司“4.8”人身伤亡事故2021年4月8日9时25分,国网安徽电力霍邱县供电公司所属集体企业阳光工程公司员工刘××(男,1974年生,中专学历,农电工)在进行10kV酒厂06线倪岗分支线#39杆花园#2台区低电压改造工作,装设接地线的进程中触电,抢救无效死亡。
依照施工打算安排,8日9时左右,工作负责人刘××(死者)和工作班成员王×在倪岗分支线#41杆装设高压接地线两组(其中一组装在同杆架设的废弃线路上,事后核实该废弃线路实际带电,系酒厂分支线)。
因两人均误以为该线路废弃连年不带电,当王×在杆上装设好倪岗分支线的接地线后,未验电就直接装设第二组接地线。
接地线上升拖动进程中接地端并接桩头不牢固而脱落,地面监护人刘××未告知杆上人员即上前恢复脱落的接地桩头,现在王×正在杆上悬挂接地线,由于该线路实际带有10kV 电压,王×感觉手部发麻,随即扔掉接地棒,刘××因垂下的接地线现在并未接地且靠近自己背部,同时手部又接触了打入大地的接地极,随即触电倒地。
王×当即下杆召集相邻杆的地面工作人员姜××、张××对伤者刘××进行心肺苏醒急救,并拨打120急救,约20分钟后(9时45分左右)医务人员赶到现场将伤者送往医院抢救,11时左右抢救无效死亡。
本次事故暴露出设备治理工作存在严峻漏洞,线路图纸与实际不符,设备标识不完善,对历史遗留的有关客户线路与公司线路同杆架设问题不清楚,属严峻治理违章;工作票签发人、许可人在不把握现场相邻设备带电的情形下,错误签发、许可工作内容和平安方法,现场作业人员未验电就装设接地线,属严峻作业违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站的案例全分散式户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变电站中应用摘要:本文通过对全分散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选型原则描述,说明微机保护监控装置装于户外端子箱上是完全可行的,以全分散式微机保护监控装置为基础全分散式户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完全可行的。
通过辽宁丹东电业局白云66kV变电所设备配置运行情况分析,证明全分散式户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特别值得在城农网中推广应用,符合变电站向小型化发展方向。
关键词:微机保护监控户外端子箱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小型化0、引言长期以来,我国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建设中,一直存在着一种观念,不管变电站规模如何,微机保护监控装置均集中组屏安装于主控制室,尽管目前分散式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大量装于开关上,但对于开关为户外开关的保护监控装置,仍然采用集中组屏安装于主控制室;导致这一观念的原因是,大家一直担心微机保护监控装置安装于户外端子箱运行可靠性和通信网络在户外铺设运行可靠性;担心微机保护监控装置在户外运行受温度、恶劣环境等影响,微机保护监控装置不能长期运行和可靠动作;担心产品使用寿命缩短和运行维护困难等。
基于以上原因,微机保护监控装置大量安装于户外端子箱上,一直没有大量推广应用;导致采用以全分散式微机保护监控装置为基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二次电缆并未减少,电缆沟施工工作量同选用电磁型继电保护情况完全一样,主控制室面积仍未缩小甚至取消,全分散式户外微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优越性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严重影响变电站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本文通过对全分散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选型原则描述和实际应用举例,说明满足选型原则微机保护监控装置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均可应用于户外变电站,有利于变电站小型化。
1、全分散式户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选型原则1.1一般原则全分散式户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分为三层:间隔设备层、通信网络层、站控监控层;间隔设备层完成线路、电容器、变压器等设备现场控制、监测及保护功能,装于户外端子箱上;通信网络层主要完成各种设备通信功能及各种智能设备、自动装置等通信接口功能;站控监控层主要完成全站数据采集与处理、断路器控制等监控功能。
整个自动化系统可完成变电站遥控、遥信、遥测、遥调等功能,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或少人值班。
1.2微机保护监控装置选型原则1、微机保护监控装置必须为全分散式设计,即保护监控装置功能按一次设备间隔设计,保护监控装置可下放到户外端子箱安装。
2、微机保护监控装置结构必须为全密封结构,以提高装置抗恶劣环境能力(如潮湿、温度、灰尘、有害气体等)。
3、硬件标准化且完全通用,有利于运行维护。
4、微机保护监控装置独立完成各设备的保护、测量、控制、信号功能,能同调度或后台配合,完成"四遥"功能,且保护动作不依赖通信网络。
5、微机保护监控装置出口最好为独立出口、带独立信号,具有独立遥控跳合闸执行继电器,以提高保护监控装置可靠性和符合我国运行习惯。
6、微机保护监控装置交直流通用,装置电源范围宽。
7、具有事故记录、故障录波等功能。
8、由于装于户外端子箱上,显示部分最好选用数码管。
9、微机保护监控装置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具有抗共模、差模、静电、辐射电磁场、快速瞬变等干扰能力。
11、微机保护监控装置具有较高绝缘水平和较高耐压水平,以保证保护监控装置长期可靠运行。
12、微机保护监控装置对变电所接地电阻无特殊要求,无需抗干扰端子。
1.3通信网络选型原则1、通信网络选用总线型通信网络,如CAN总线、LON总线等,满足标准规约,直接构成分布式系统;2、通信网络具有高可靠性,抗强电磁干扰能力强,具有非破坏性总线裁决技术,即当一台保护监控装置通信故障时,不能影响整个通信网络运行,有故障保护监控装置自动切断同通信网络联系,同时将故障信息送向监控主机或调度;3、通信网络实时性能强,即当现场发生事故时,保证在重载情况下各种数据安全可靠传输到监控系统,不死机。
4、通信网络具有很完整自检功能。
5、断路器控制必须能实现远方遥控跳合闸,遥控跳合闸执行正确率必须为100%,开关就地必须保留手动的强电控制回路。
6、通信电缆选用屏蔽双绞线。
7、通信网络对接地电阻无特殊要求。
1.4站控监控层选型原则1、站控监控层分为带主机模式和不带监控主机模式,带主机模式,可建一小控制室,面积为10平方。
不带监控主机模式,可以不建主控制室。
2、同调度连接可通过监控主机或网络管理单元连接,最好选用网络管理单元同调度相连,监控主机只做当地监控功能。
3、监控主机或网络管理单同保护监控装置通过通信网络联络,监控主机只作日常管理和监视工作;监控主机或数据通信控制装置可通过POLLING、CDT、DNP3.0、u4F、IEC-60870-101等规约通调度相连,实现远方调度集中监控。
4、监控软件必须全部汉化,必须具有完整密码功能。
5、监控软件功能必须完整。
1.5户外端子箱选型原则1、采用双层结构,外层为材料为不锈钢,内层选用负离锌板材。
2、全面考虑户外端子箱的防雨、防潮、抗高温、低温能力,能达IP5级。
3、合理设计端子箱布置,合理考虑检修、运行方便性。
4、所有端子箱尽量设计标准、统一。
2、全分散式户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白云变电所应用情况2.1白云变电所情况白云66kV变电所位于辽宁丹东市东港开发区内,1999年05月01日投运,现有31.5MVA主变压器1台,有载调压,17个档位,10kV出线6回。
白云66kV变电所是一座小型化、户外型的综合自动化变电所,全部设备户外布置。
2.2自动化系统特点2.2.1白云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特点白云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部分采用北京德威特电力系统自动化有限公司生产的DVPS-600F系统.该系统最显著的特点是可在恶劣的环境下(如低温、潮湿、强电磁场干扰、有害气体、灰尘等)长期可靠运行,适合东北恶劣的气候环境。
北京德威特电力系统自动化有限生产的DVPS -600F系统,是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适合恶劣气候特点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白云变电所所有设备的核心。
DVPS-600F是专门为变电站进行成套设计的面向用户的开放式软硬件系统、分布式安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该系统分为变电站层、间隔层、通信网络层;系统突出解决了变电站间隔层微机保护监控装置(DVP600系列微机保护监控装置)在恶劣环境下(如低温、潮湿、强电磁场干扰、有害气体、灰尘等)长期可靠运行问题;突出解决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变电站层和间隔层之间通讯网络的可靠性、快速性和多种规约的兼容性问题。
突出解决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同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之间通讯的可靠性、快速性和多种规约的兼容性问题。
白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机和县调主机之间数据由调制解调器再通过光缆连接在一起;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层又由主机和对应于现场间隔的微机保护监控通过实时通讯网络(CAN网)连接在一起。
整个自动化系统的基础成员是DVP-600系列微机保护监控装置和DVP-611分散式微机监控装置。
微机保护装置、微机监控装置由多微机协调工作,双重化硬件配置,每台一次设备单元对应于一个独立微机保护装置,专责于设备的保护、测量、控制、信号;所有微机监控装置装于户外端子箱上,脉冲电度表脉冲数接入保护监控装置电度接口;保护监控装置动作和运行不依赖通讯网和监控主机;事故音响信号和预告音响信号由DVP-601微机中央信号监控装置独立构成,即变电站中央信号系统不依赖监控主机;变电站间隔层(微机保护监控装置和微机监控装置)通过实时通讯网(CAN网)同监控主机相连。
监控主机通过CAN网从变电站间隔层微机保护监控装置、微机监控装置获取信息,监控主机只负责全变电站日常管理工作和实现变电站远方监控;改变以前必须将微机保护监控装置、微机监控装置、RTU装置集中组屏放于主控制室的传统做法,从而极大减化变电站的二次接线,缩小变电站的占地面积,节约投资,提高整个综合自动化运行情况。
所有遥控、遥测、遥信、遥调均通过调度完成,实现变电所为无人值班。
2.2.2 DVPS-600F全分散式自动化系统特点典型的分布式系统系统纵向分为三层,即站控层、间隔层及通信网络层。
间隔层设备在横向按变电站一次设备分布式布置,相互独立。
仅通过屏蔽双绞线构成总线式CAN 通信网相联,其功能齐全、配置灵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被认为是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微机保护监控装置全户外安装微机保护监控装置不集中组柜安装于主控制室,所有微机保护监控装置全部安装于户外端子箱上,取消变电所主控制室,只设一间10平方米工具间。
小间供安装通信设备及直流屏用。
不用修建电缆沟,几乎没有二次电缆,变电站土建工程大为减少,极大降低工程造价。
且运行维护十分方便。
系统抗环境温度及电磁干扰能力强系统保护监控装置装于端子箱上已经经过环境温度-30℃低温和环境温度为+40℃高温多年运行考验,系统稳定运行,通信网络可靠,无任何拒动和误动记录。
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采用本系统可以取消常规模拟屏、常规操作控制台。
间隔层设备保护、监控及自动装置由现场就地独立完成,间隔层设备同站控监控系统仅通过通信网络连接。
保护动作、自动装置动作、备用电源自投不依赖通信网络,间隔层设备同过普通屏蔽双绞线CAN网络同站控主机相连,站控制主机只做监控管理工作。
交直流两用整个自动化系统交直流两用,既可以用交流操作电源,又可以用直流操作电源。
使用十分方便。
采用成熟的现场总线技术站级层采用工业现场控制总线---CAN总线。
由CAN总线构成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种总线式网络系统,具有扩展方便,抗强电磁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无数据瓶颈,温度适应范围宽等优点,特别适合变电站恶劣的工作环境。
开放式、易扩展性系统设计通过采用DVP-602微机数据通信控制装置所带国际国内公认的标准规约及接口方式(如RS485,RS232等),可方便的与其他公司相关的智能设备相连,并进行信息交换;另外,充分考虑到变电站扩建、改造等因素,间隔层设备基于模块化设计,可根据要求任意配置,变电站层设备配置灵活。
远动信息直采直送远动与监控系统共用间隔层的保护监控装置传送来的信息,达到分布式RTU技术要求标准,满足调度自动化信息直采直送的要求。
分散式低周减载及分散式小电流接地选线功能分散式采集各出线回路零序电流和零序谐波电流方向,通过DVP-602或后台系统集中比较,实现小电流接地选线功能。
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功能可通过调度系统和当地监控,实现变电所远方调压及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功能。
2.2.3 DVP-600全分散式微机保护监控装置特点分散式按每个功能单元(间隔)对应于一个小机箱设计,装置可下放到开关(现场)附近安装,同主机之间由CAN总线通迅电缆联络。
统计表明,发电厂,变电站大量复杂的二次连接电缆接触不良是造成发电厂,变电站发生恶性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