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乐鉴赏》
中外流行音乐鉴赏(论文)

第二张专辑:《i'm ok》。这就是陶喆,要用一首首充满摇滚精神的音乐与市场接触,让人回到60-70年代听摇滚乐的朴实的快乐。在这张专辑推出的同时陶喆在香港及台湾举行个人演唱会,在演唱会上许多的大牌歌手们都到场聆听他的演唱。从小就常常往返台湾、美国,传统中国和西方文明在陶喆身上都产生了不少的影响。中国人的感情一向讲求含蓄,他就会尝试用比较“放”的方式,以自然的方式去诠释感情,所以歌曲中可以听到不少“oh baby”或者随性的转音,重点不是每个音都很准、每个字都咬的很清楚,而是要用最真诚的自己来面对音乐。(专辑曲目:01. doxology02.找自己03.小镇姑娘04.夜来香05.普通朋友06. i’m ok 07.不一样08.说走就走09.多谢你10.马戏团11.天天12. angeline13. amen)
《Free》在新人辈出的流行歌坛,台湾歌手陶喆地位独特。这位十年来台湾最好的唱作人,从踏入歌坛,从幕后到前台,一路走得沉稳而踏实。这位拥有极多铁杆歌迷的巨星将举办他的个人演唱会——2007陶喆上海演唱会,演唱会于7月7日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
《好好活下去》是为抗震救灾而作,现已在全国全面推出,让全中国的同胞都能在音乐旋律的激励中,获得无限的勇气与一起走下去的力量,为抗震救灾积聚能量,鼓舞了中国人的向上精神。相信在这首歌的鼓舞下,灾区人民能很快恢复。
新歌+精选:《乐之路1997-2003》。透过超音波仪器,父母们可以了解并纪录婴儿在母亲体内的成长过程。因此,陶喆将这个概念援引至他的“ultrasound乐之路1997-2003”专辑中,让乐迷们可以在聆听的过程里,完整感受他“在6年内产下24个小孩”的心情点滴。在“超音波”的概念之下集合了11首个人代表作,以及6首全新作品,加上1首私藏的试听demo与特别版本。陶喆的“ultrasound乐之路1997-2003”不只要让大家听见他的音乐,更要让大家看到他在音乐生活里的创作概念与想法。不论是已发表的、未发表的或正要发表的,这些由陶喆在6年内辛苦孕育培养的“24个小孩”陪着我们一起重返他在“乐之路”上的美丽时光,同时走向他充满未知可能的精彩未来。
中外音乐鉴赏总结

中外音乐鉴赏总结篇一: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课程,音乐鉴赏这门课终于圆满的结束了,可以说这门课对我的影响与改变是特别大的。
她不仅让我了解到了一些音乐的基本基础、种类、历史发展等等的,而且每次课都能欣赏到很多很多优秀动人的旋律,使我心情愉快,特别是在结束了一周忙碌的课程后能够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同时这门课更是改变了我对音乐以前的一些看法,甚至是一些人生的态度。
另外,在这门课上我还真正的体会到了大学课堂的感觉,很轻松,很教会人东西。
总之,我很是喜欢这门课。
记得刚开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介绍自己,说自己有40年的教龄。
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完了,这门课肯定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可能是上世纪的教学方法甚至古板死眼的,我不禁对我的选择充满了后悔………可是后来我发现,这门课不是我想象这个样子的,老师上课的方法十分符合我们的上课方式,课堂上轻松又自在,每次课除了讲一少部分的精辟的内容后,一般都是给我们欣赏一些美妙的音乐和精彩的电影,让我们自己去学习体会,我个人一直认为,大学就应该摆脱高中时那种醍醐灌顶的施教方法,提倡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才会更加锻炼学生个人能力。
同时呢,老师在给我们欣赏之后,还会给我们一些简单而精彩的赏析,让我们更好地去学习发现。
我认为这一点是其他很多课所不具备的。
我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喜欢音乐和电影的人,我喜欢听音乐,流行歌曲,经典老歌,钢琴曲都有涉猎,我也喜欢唱歌,是我们寝室的麦霸,我认为好的音乐不单要听,还要亲身体会,因为好的音乐可以诗人心情愉快,甚至是改变人生;我爱看电影,不管片,军事片,舞台剧,历史剧,武侠剧还是什么的,我都喜欢看,可以说我家里的各种碟片足以开一家小型音像店的了。
但是在这门课上,我欣赏很多曾经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这些东西有的历史悠久,有的是最近流行的,不过不管是哪一样,都深深的吸引着我,看那场面宏伟的交响曲,动人心魄的舞台剧,历史悠久却是当时中国文化的瑰宝的思路飞雨,每一件都是那么的动人心弦,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中外音乐比较探析姓名:刘学朋学号:0916302070班级:09电信一班摘要:音乐无国界. 人类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已无法查考。
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正音乐剧作为现代的一种独具艺术内涵的戏剧形式,它的音乐、舞蹈、表演、舞台美术以及所承载的艺术品质和表现出来的魅力对人们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英文摘要: , Music without borders. human society since when have a music and study. in humans is not a language, you know the intensity of the voice, to express their ideas and feeling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labour, the unification of labour and each other and convey information. this is the most original music in the 1880s ;when people celebrating the harvest and the sharing of labour, tends to the stone, to express happiness, Joy,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original instruments. it is a musical as a modern a unique art form of drama, music, dance, and the art and art is the quality and show charm to the people had a strong appeal, the people's liking and confidence.关键词:音乐鉴赏; 发展; 优缺点; 历程及未来; 探析正文: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必备16篇)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必备16篇)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第1篇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即将结束,在此感谢老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当初选这门课完全是由于学校要求必须选择一门鉴赏课,我由于写字很丑,其他的课又不是很喜欢,就选了音乐鉴赏。
更由于这学期专业课太多,所能选择的机会不多,就选择了周二下午的这节课。
我以为的音乐鉴赏就是老师给我们放放歌,只是需要带个耳朵即可。
并且自己由于五音不全,又不是很喜欢唱歌,完全是修个学分就好。
但是当我上课时我就觉得不是自己所想的这样。
老师应该是对音乐是非常的喜欢,所以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
所欣赏的也不是什么流行音乐,而是古典的音乐会。
这的确让我认识很多。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识到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
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识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
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
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
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虽然音乐欣赏课是在每个周二的下午,但仅有的几次课上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乐曲。
过去听歌曲的时候,往往需要反反复复的听好几遍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精华,而且听完了之后印象不深刻。
现在,学会了用节奏、结构去解析音乐,能融入到音乐优美的意境中去,真正的去欣赏。
这样,音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对音乐的了解也更进了一层。
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感觉时间都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意犹未尽。
中外流行音乐鉴赏分析

中外流行音乐鉴赏分析引言:音乐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跨越国界、文化、语言的差异,以其独特的方式感染和触动人们的心灵。
中外流行音乐作为当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全球范围内的听众。
本文将分析中外流行音乐的鉴赏,探讨其特点与魅力,并对其在当代音乐文化中的影响进行思考。
一、中外流行音乐的特点1.多样性:中外流行音乐在类型和风格上呈现出多样性。
无论是摇滚、流行、嘻哈还是电子乐,都有其独特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例如,中外流行音乐在编曲、节奏、歌词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展现出其丰富多样的艺术魅力。
2.融合性:中外流行音乐具有融合不同文化和音乐风格的特点。
其中,西方乐器和流行曲风对于中外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中外流行音乐也融入了传统音乐和民族元素,使得其更具独特性和魅力。
3.富有情感:中外流行音乐以其真实、直接的表达方式打动人心。
歌手通过歌曲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使得听众可以与之产生共鸣。
例如,一些情歌以其深情款款、动人心弦的旋律和歌词,使得人们在体验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了爱、喜悦和悲伤等情感。
4.反映时代:中外流行音乐反映了当代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变化。
无论是歌曲的主题、歌词还是音乐视频的表现形式,都展现了对社会现象、个人体验和情感状态的记录和反思。
例如,一些流行歌曲通过歌词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鼓励人们追求梦想和快乐。
二、中外流行音乐的魅力1.情感共鸣:中外流行音乐以其真实、直接的表达方式触动人心,使人们能够与歌曲内涵中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通过歌词、旋律和演唱者的表演,中外流行音乐成功地激发了听众的情感体验,让人们有机会通过音乐来释放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2.文化认同:中外流行音乐作为具有强烈文化认同的音乐形式,吸引着全球范围内的听众。
无论是中文歌曲还是英文歌曲,中外流行音乐通过具体的语言、旋律和文化元素,将听众带入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提供了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的机会。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安魂曲欣赏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七年制姓名:林锦浩学号:20140540331.作者简介: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
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
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
1760年,莫扎特开始学习作曲。
1763年至1773年,莫扎特随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在欧洲各国进行旅行演出。
1781年,莫扎特到维也纳开始10年的创作生涯。
1791年12月5日0时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岁,死因不明。
2.歌曲简介安魂曲其实也是弥撒曲的一个分支,主要是指罗马天主教用于超度亡灵的特殊弥撒,安魂曲的唱词与普通弥撒基本相同,但省略了荣耀经与信经,增加了“震怒之日”。
称为安魂曲,是因为唱词的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开头,第一句是“主啊,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
安魂曲这个名词在音乐上接受的人比较多,而教会一般将其翻译为追思曲。
3.创作背景如果要一位粗通音乐的人说出历史上最出名的安魂曲,恐怕十个倒有九个要答莫扎特《安魂曲》。
某一天夜晚有位使者造访了莫扎特家,他约莫扎特为匿名的委托人创作一部《安魂曲》,并先付了一半酬金,这位信使穿一件黑色的斗篷,使莫扎特顿生莫明的反感,后来信使再次出现催逼莫扎特交稿。
莫扎特当时的身体情况非常糟糕,病中的人容易产生宿命感或是许多健康人所不理解的怪念头,莫扎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那黑衣人就是索命的冥间使者,而《安魂曲》将是自己的临终绝笔。
莫扎特曾经询问过黑衣人他所代表的委托人到底是谁?黑衣人警告莫扎特不要乱打听,那位委托人不愿暴露自己的身份,这无法理解的解释当然令莫扎特更加过敏,于他加倍相信这神秘的使者来自冥冥之中。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莫扎特疯狂地作曲,但《安魂曲》的创作却一直被他搁置,莫扎特只是在其他作曲活动的间隙中才写上几段,就在去世前几天莫扎特还邀请他的内兄申克与歌唱家戈尔到家里为他演唱了《魔笛》的片断,重病缠身只能卧床的莫扎特感到了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强打精神又写了几段《安魂曲》的音乐,并将创作的意图向助手绪斯迈尔作了交代,12月5日凌晨莫扎特去世。
中外音乐鉴赏期末总结

中外音乐鉴赏期末总结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能够用声音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意境。
在这个充满多元文化的时代,中外音乐的交流和融合越来越频繁,面对如此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来欣赏和理解其中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程让我对中外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中外音乐鉴赏课程进行总结和回顾的内容。
本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程分为中外两个模块,其中分别涵盖了中外世界音乐的发展历程、音乐的要素和分类、不同流派的代表作品等内容。
中外音乐鉴赏课程通过学习中外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了我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
首先,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外音乐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乐府时期,而西方古典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时期。
通过学习中外音乐的发展历程,我了解到音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和变革,并发现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外音乐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宗教、文化、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我们学习了音乐的要素和分类。
音乐的要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而音乐的分类主要有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摇滚音乐等。
这部分内容让我对音乐的构成和表现形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有不同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接着,我们学习了中外不同流派的代表作品。
在中外古典音乐方面,我们学习了莫扎特、贝多芬、巴赫等作曲家的代表作品,欣赏了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创作风格。
在民族音乐方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京剧、二泉映月等经典作品,以及西方的爵士乐、民谣等。
不同流派的音乐给我带来了不同的音乐享受,也让我领略到了不同音乐文化的魅力。
最后,我们学习了音乐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在课程中,老师教我们如何聆听音乐,如何分析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我们通过学习音乐学的知识,学会了如何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和价值。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它还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艺术形式。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四幕歌剧《卡门》是梅拉克和阿莱维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这部歌剧以其生动鲜明的音乐语言、丰富巧妙的和声配器手法以及强烈感人的戏剧性发展,把作品的主题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卡门》是一部生动的音乐文学,它用音乐鲜明地刻画出性格相异的人物形象,并且集中刻画了卡门热情泼辣、酷爱自由的性格。
《卡门》的音乐始终紧密配合着舞台动作,中间没有静止的音乐场景。
剧中进行曲、咏叹调、舞曲等交替出现,乐曲爽朗流畅,具有炽热的西班牙音乐特色。
所有这些音乐又通过严谨的戏剧逻辑组合为一体,紧凑而简练,表现了真实的生活,使其成为雅俗共赏、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一部伟大作品。
这部歌剧还包含了许多首在音乐会最常见的选曲,最着名的是序曲和“哈巴涅拉舞曲”,重要唱段如“米剀拉的咏叹调”、“花之歌”和“斗牛士之歌”等都是歌剧文献中最精彩的部分。
这部歌剧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比才通过对女主人公卡门独立不羁的性格刻画,强烈地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思想,满腔热情地讴歌了自由,体现了他对全部生活的坚定信念。
《卡门》虽然描写的是爱情、欲望、嫉妒、仇恨的悲剧,但因为剧中有大量的对话,所以它的体裁是喜歌剧,可见当时的歌剧和喜歌剧之间的区别并不是从内容来考虑,而完全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比才的最大优点,也是他最深刻的独特性,就是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因素:民间因素、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并成功地将三者融为一体,所以作品的一致性是最先引人注目的特点。
然后,悲剧因素再渐渐主宰整部歌剧,最后并吞了其他两个因素。
从序曲开始,这个极富特色的主旋律就预告了卡门的命运。
《卡门》的旋律紧凑,节奏充满活力,人物的性格描写逼真细腻,因而造成许多戏剧高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悲剧性。
比才的和声也很富想象力,音域也很宽广,很能表现卡门紧张、激动的悲剧情绪。
这部作品的音响结构也很完整,它的丰富感来自于配器法与伴奏中精致的对位材料。
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四二拍子,回旋曲式。
然后突然把A大调转到F大调,突出了第二场中《斗牛士之歌》的副歌,在短小的序曲的最后27小节中,作者引进了卡门,用她的一个具有增二度音程特点的主题来加强观众对她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四:
突然乐曲的力度减弱,双簧管吹出了苗族民间音乐中独有 的,包含降3的优美、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好象是一 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 小伙子与姑娘们的对舞开始了:小号在B调上吹出的曲调 粗犷豪放,象征着动作的健美、豪壮;小提琴则在降B调 上用跳弓演奏出了姑娘们对以的轻快活泼的舞蹈。 对舞越跳越起劲,乐曲向高潮发展。 最后,鼓乐齐鸣,以宏伟的音响再现了主题一,乐声辉煌 灿烂,把万民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结尾时,圆 号再次吹响,象征着人们决心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胜 利前进。乐曲在高潮中结束。
(2)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 晓》
作者:聂耳。他在1934年创作了四首民乐 合奏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金蛇狂舞》 和《翠湖春晓》
《金蛇狂舞》
1、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 2、是根据我国古老的民间乐曲《倒八板》 改编的。是在喜庆节日里演奏的乐曲,欢 腾、热烈。 3、《金蛇狂舞》的特点: 1)旋律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 2)大量运用了民族打击乐器,加强了乐曲 的节奏,烘托了热烈的气氛,使乐曲的民 族特色更加鲜明。
4、曲名的来历:乐曲本来是没有标题的,而是即兴商定的,
因此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不应完全借助于标题,把它看作是 一首以描绘景色为主的作品,而应从乐曲本身的音乐表现 进行恰当的、合乎情理的分析。
二泉映月:无锡惠山二泉享有天下 第二泉的美称,是阿炳常去游玩的 地方。他双目失明后,才奏出《二 泉映月》一曲,用音乐形象来描绘 他想象中的旧时曾目睹的美丽风景, 而他当时所感到的却是漆黑一片, 这就使得他在婉转优美的旋律中, 时,每周2个课时。
第一单元(第4—9周)
教学内容:中国音乐作品欣赏
教学目的:通过对不同题材的中国作品的学
习和欣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不 同的风格和特色。
重点、难点:分析作品时,要对每部作品进
行分段赏析。不仅要让学生分析作品的曲 式结构,还要了解每段音乐的表现内容。
5、二泉映月曲式:变奏曲式结构(引子+主题+主题 的五次变化发展)。 引子:从头便是断肠声
上乐句:倾诉性的、令人沉思的。
下乐句:富于起伏变化,如海潮般的感情在
奔腾。
6、小结:
由这样两组美妙的乐句构成的音乐主题以及后 来的一系列交替出现和变奏,把阿炳由沉思而 忧伤,由忧伤而悲愤,由悲愤而怒号,由怒号 而憧憬的种种复杂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在经过了几个段落的情绪、力度诸种因素的聚 集和发展之后,终于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推向了 全曲的高潮。激愤而辉煌的音调,是阿炳特有 的气质、魄力的流露,鲜明地表现了他对黑暗 势力不妥协的斗争和反抗,使闻者莫不深受感 动。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1、这只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是由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 改编而来的。 箫鼓:我国古代排箫,笳和鼓作为主奏乐器的一种音乐组 合形式。 2、重点、难点:“换头合尾”。 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 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器出现。 它听起来十分和谐,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 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3、演奏形式灵活,演奏人数可多可少。大规模乐队:三 四十人;小型:用琵琶、二胡、洞箫三件乐器也可以演奏。
4、多段体曲式结构。
全曲一共分为十段。 标题依次是: 1)、一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 曲水;4)、花影层叠;5)、水深云际;6)、 渔歌晚唱;7)、回澜拍岸;8)、棹鸣远濑; 9)、欸乃归舟;10)、尾声。
5、分段赏析:
第一乐章:具有引子的性质:“鼓声、回响、水波”。 第二乐段:全曲的主题段落。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从东山开起,在 云层中游移出没的美丽景致。 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在渐渐变换,时 而幽静,时而热烈,显示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 第九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段落。旋律节奏由慢而快,力度由弱而强, 乐器由少到多,逐一加入,使得曲调紧凑有力,激动人心。 这段音乐描绘小船向归途划去时欢乐的声浪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的 顶峰。 随后音乐在快速中陡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转入 “尾声”。 尾声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使人沉缅于迷人的诗情画意之中。
4、分段赏析:
第一大部分的音乐,通过多种音乐表现手段,使 人联想到节日期间热烈、欢腾的群众性集会场面。 第二大部分音乐,主题采用陕北秧歌调《二月里 来打过春》,抒情优美,亲切动人。 这段旋律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好前 程的憧憬。由双簧管、大提琴、小提琴分别主奏, 三次出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三大部分是第一大部分的缩减再现,乐曲在欢 乐沸腾的情绪中结束。
《音乐鉴赏》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中外音乐鉴赏》是在高校开设的一门艺 术课程。本课程以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 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扩大学生的音 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想象 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掌握多方面 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从大 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的实际出发,旨在提 高本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高尚的 审美情趣。
5、多段体曲式结构
引子:小提琴微弱的震音仿佛是传来了北京喜讯的电波, 圆号优美辽阔的旋律,象征着小伙子激动地吹起了“牛角 号”,号声在山谷中回荡,喜讯传遍了千家万户,山寨顿 时沸腾起来,人们愉快地跳起了欢庆胜利的舞蹈。 主题一: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曲调。展现出一个只热的 群舞场面。重复出现,舞兴更加高涨。 主题二:曲调活泼、诙谐。可以想象:这是姑娘们在纵情 欢跳,脚脖上一串串小铃铛在哗哗作响。音乐力度忽弱忽 强,犹如人们的歌声笑语忽高忽低,此起彼伏。 主题三:旋律抑扬流畅,灼热的情绪进一步高涨。
管弦乐曲《春节序曲》
1、作者:李焕之 2、《春节序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 节奏以及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它旋 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和特色,节奏鲜明 热烈,因为作品是根据延安过春节时的情景而来, 所以非常富有节日的喜庆气氛。 它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 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3、曲式结构: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2、一系列的因素造就了他超人的毅力与卓越的才
华:1)能够演奏多种民族乐器;2)受道教音乐和 民间音乐的熏陶;3)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4)坎 坷不平的人生经历。
3、流传于世的作品:
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其中《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在无锡市里,一位戴着墨镜,胸前背上挂着笙、笛、 琵琶等乐器,手里拉着胡琴,在街头上行走的,这 人便是阿炳。私生子的社会地位,使他自幼遭人冷 眼和歧视,但也形成了他倔强和敢于反抗的性格。 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与欺凌。 阿炳纯粹靠奏唱来维持生活,他从来没有做过向人 乞怜的样子,他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他 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他的音乐反映出来,没有 因为生活艰难困苦而潦倒、庸俗,相反,他的音乐 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阿 炳用他的生命凝成了《二泉映月》等不朽作品。在 解放后,当人民政府派人去关心他,去整理他的音 乐作品时,他却无法了愿,突然吐血病故了。
(4)管弦乐曲:《春节序曲》、 《北京喜讯传边寨》
由西洋管弦乐器组成的乐队称为管弦乐队,也叫“交响乐 队”。近代大型的交响乐队通常由下列几组乐器组成: 1)弦乐器组:包括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低音提琴 等; 2)木管乐器组:包括短笛、长笛、单簧管、双簧管、英 国管、大管等; 3)铜管乐器组:包括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等; 4)打击乐器组:包括定音鼓、三角铁、大鼓、锣、排钟 等。 注:有时根据作品需要对上述乐器可进行增减,如加用钢 琴、竖琴、木琴等或是加入民族乐器。 人数:由数十人到百余人不等。
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1、作者:郑路、马洪业。 2、背景: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 帮”,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热情地庆祝。郑路创 作了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共同改编为管弦乐 合奏曲。 3、表现内容:乐曲表现了当特大喜讯传到祖国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边寨时,万民欢腾,热烈庆 祝的情景。 4、主题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具有浓 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翠湖春晓》
曲式结构:三部曲式。 表现内容:乐曲描绘了作者故乡云南春天的美丽 景色。 第一段:速度缓慢,曲调带有叙事的色彩。仿佛 大地正在苏醒,人们期待已久的春天即将来临。 第二段:过渡性的段落,比较短小。由弱到强, 描绘了春风悄悄来到人间,终于吹遍大地的动人 景象。 第三段:乐曲的中心段落。抒发了人们迎接春天 到来的喜悦心情。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 生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 并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音乐要素知识及中外音 乐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具备准确、 敏锐地从整体上感受、体验音乐表现内容的能力, 逐步具备评价音乐内容和形式中所反映的真、善、 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从绚丽多彩的音乐作品 中学习历史、了解社会、认识生活,成为具有一 定音乐欣赏水品水平的音乐爱好者。
3、结构:复三部曲式(带再现A+B+A,)。
引子:舞蹈性的:表现青年男女拍击着长鼓从四面八方汇 聚在一起。 第一大部分: 1、高胡主奏主题:“少女独舞”。 主题出现第二遍时,运用了功能分组的手法:(吹管组齐 奏旋律, 组齐奏旋律华彩)“姑娘加入”。 2、中音芦笙主题:“小伙加入”,粗犷、热烈。 第二遍出现:加强浓度、舞性高涨,第三遍:奔放热烈。 第二大部分:音乐转入另一个抒情、安宁的境地,“静 中有动”。 第三大部分是第一大部分的再现。
呈示部:引子写景。 主部是单三部曲式,表现的内容分别是:爱情主 题,草桥结拜和主题再现。 连接部是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 副部是回旋曲式结构,表现了梁祝二人三载同窗、 共读共玩的情景。 结束部: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 再现部:(再现爱情主题)化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