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 听中外民歌之感想
中外音乐赏析课心得体会

中外音乐赏析课心得体会第一篇:中外音乐赏析课心得体会中外音乐赏析课心得体会姓名:李嘉威学号:2013124031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们的中外音乐鉴赏的课程就要结束了。
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发现自己真的收获良多。
还清晰地记得,在第一堂课时,老师就郑重地对我们说,学生绝不可以带笔记本电脑到课堂上并且在欣赏音乐时不可以聊天。
或许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但我却从中看到了一位老师对音乐的尊重。
而这也让我明白了,欣赏音乐的最重要的前提并不是你要有多好的音乐素养和专业知识,而是要首先学会尊重音乐。
在随后的课程中,老师让我们欣赏了《红色娘子军》音乐剧《钟楼怪人》《圆舞曲》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中外经典作品。
其中《红色娘子军》让我知道了如何利用音乐来表现南霸天的坏人形象。
而让我印象最深的则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首先以长笛的柔和以及竖琴的甜蜜展现了两人相爱的美好与动人;接着利用钢管演奏出严峻节奏和阴森的音调完美的表现出压迫与无奈的感情;最后以小提琴的与快板交替深刻表现出一种悲伤并夹杂着反抗与哭诉。
通过这部作品让我深刻的明白了原来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声调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感情主题,并通过它们的有机结合,让人们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一个触碰心灵最柔软处的故事。
也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吧。
通过音乐欣赏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使我对音乐剧歌剧民族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音乐风格和背景都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
同时充实了我们的音乐感性认识,丰富了音乐知识,开阔了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鉴赏的审美能力。
总的来说,这门课程让我懂得了音乐的美。
最后向老师提一个小小的建议,我觉得老师可以将所有的学生统一分成一个小组,然后欣赏完一个作品后,可以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话既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也可以让我们的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第二篇:中外经典电影音乐赏析中外经典电影音乐赏析作业题目:一、说出感动你的一部电影中的音乐及原因(课内外均可)二、结合自己的体会浅析电影音乐欣赏对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养产生的影响与意义(分若干小标阐述,不少于1000字)一、《August Rush》(《八月迷情》)翻看各个权威电影网站的影评,对《August Rush》一片的评价不甚良好,我却固执地以为这是我看过最打动人的电影,它有着催促我相信奇迹、相信自己的神秘力量。
【精编范文】中外名曲欣赏体会和感受-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外名曲欣赏体会和感受篇一: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通过本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
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然而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
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民族音乐风格上因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另外外国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在器乐方面成绩比较显著,它完善了一套纯器乐的大型曲式,如独奏奏鸣曲、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
它的主要特点是: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曲式结构规范,主题乐思发展严谨,功能和声完善,配器细腻,音色力度变化丰富;作曲技法上创造了动机展开的发展手法,用旋律模进、变速度、变节奏、变调性、变和声织体等,造成乐曲发展趋势。
并规范了奏鸣曲式和奏鸣交响套曲。
此外,在古典主义时期还确定了交响乐队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双管编制乐队。
而在此之前的乐队里,只有弦乐组是完整的。
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及打击乐有组织的充实到乐队后,加强了乐曲的和声效果,乐队演奏时能产生浑厚、均衡、色彩丰富的音响。
这种乐队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以后的音乐发展。
外国民歌体会

外国民歌体会
外国民歌的体会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外国民歌都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以下是我对外国民歌的一些体会:
民族特色:外国民歌通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习俗。
这些歌曲不仅具有音乐价值,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旋律优美:外国民歌的旋律通常非常优美,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
这些歌曲的旋律往往能够深入人心,让人产生共鸣。
歌词真挚:外国民歌的歌词通常非常真挚,表达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深刻感受。
这些歌曲能够打动人心,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表演形式多样:外国民歌的表演形式非常多样,包括独唱、合唱、对唱等多种形式。
这些表演形式不仅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也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歌曲。
音乐文化交流:外国民歌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进行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通过欣赏和学习外国民歌,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总之,外国民歌是一种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音乐价值。
通过欣赏和学习外国民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丰富自己的音乐体验和文化素养。
世界民歌欣赏课程心得体会

世界民歌欣赏课程心得体会
本文主要介绍世界民歌欣赏课程的体验和感悟。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歌曲,从中了解了各地的文化
和生活方式,增进了对世界的了解和感知。
在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民歌:有的舒缓悠扬,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婉转动听,有的忧伤沉郁。
无论是哪种
类型的歌曲,都展现了当地人的生活和情感,引人入胜。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来自南美洲的民歌。
这些歌曲节奏明快,
旋律优美,往往伴随着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感舞曲。
这些歌曲通常
由吉他,口琴和手鼓等乐器组成,给人以轻盈愉悦之感。
而我觉得最具有感染力的则是来自非洲的民歌。
这些歌曲充满
了原始和朴素的风味,伴随着鼓声和打击乐器的律动,引人入胜。
这些歌曲的主题往往是家庭、朋友、恋爱、自然、宗教等人生话题,有着深厚的情感和人文内涵。
学习世界民歌欣赏课程,让我感受到多样性的美,世界的文化
和旅行,反映了世界各地民众的生活和传统。
因此,通过这门课
程,我能够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更好
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更能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沟通。
总之,在学习世界民歌欣赏课程的过程中,我既收获了音乐的
快乐,也领略到了世界各地的文化魅力,这让我更加感悟到世界
多元化的美和价值。
深刻理解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了对
人类文化遗产的理解和尊重,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世界的未来。
民族音乐赏析有感

民族音乐赏析有感民族音乐是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音乐艺术形式,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情感。
每一个民族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民族音乐赏析为主题,分享我对民族音乐的感受和体会。
首先,我想谈谈我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赏析。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民族音乐也是多姿多彩、博大精深。
中国的民族音乐包括了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形式,如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古老吟唱、壮族的锣鼓舞曲等等。
每一种音乐形式都展现了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让人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我记得曾经听过一场蒙古族长调的表演,那种悠扬的声音和深沉的情感让我震撼不已,仿佛能听到大草原上的风声和马蹄声,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除了中国的民族音乐,我还对日本的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国家,其民族音乐也是多种多样、富有特色。
日本的民族音乐以箏曲、民间歌谣、民间舞蹈等形式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日本的箏曲。
箏曲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音乐形式,以箏为主要乐器,配以笛子、鼓等乐器演奏。
箏曲的音乐旋律优美动人,富有东方韵味,让人仿佛置身于日本古老的宫廷之中。
我曾经听过一场箏曲的演奏,那种清澈悠扬的音乐让我感受到了日本文化的深厚底蕴,让我对日本的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了中国和日本的民族音乐,我还对西方国家的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西方国家的民族音乐以其多样性和包容性而闻名于世,不同国家的民族音乐各具特色,却又有着共同的西方音乐风格。
例如爱尔兰的民间音乐以其欢快的舞曲和悠扬的小夜曲而闻名,希腊的民族音乐则以其热情奔放的舞蹈和富有悲壮情感的歌曲而著称。
我曾经听过一场爱尔兰的民间音乐表演,那种欢快的音乐旋律和富有活力的舞蹈让我感受到了爱尔兰人民的热情和豪放,让我对西方国家的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浅谈欣赏中外艺术歌曲之感想

浅谈欣赏中外艺术歌曲之感想艺术歌曲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在西方音乐文化蓬勃发展时期产生的一个重要音乐品种。
是19 世纪欧洲音乐社会生活中最为短小、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融诗歌、音乐、钢琴伴奏为一体。
诗歌因音乐的表现使内涵、意境得以升华,音乐因诗歌的启迪而更能引发作曲家和听众美妙的遐想,而钢琴伴奏则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它的艺术表现力。
这种“三位一体”的创作方法,已成为中外艺术歌曲的主要创作特征。
艺术歌曲创作水平的高低,在当今中西音乐文化融合的时代,是衡量一个国家歌曲创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回顾西洋艺术歌曲进入中国的过程,是一个从徘徊到交融、根植、结果的过程,是西方音乐文化为中国音乐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近百年来,经过几代作曲家的不断努力,我们已经拥有一个非常丰富的艺术歌曲宝库。
最近,一个提倡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及欣赏艺术歌曲的热潮正在兴起,大家崇尚高雅艺术,更需要作曲家们创作出适应时代需要的艺术歌曲。
在热情的听众面前,鉴借先进的,摒弃落后的、运用创新的技术手法写作艺术歌曲就成为当前每一位词、曲作家应重视的问题。
下面,我从歌曲创作的角度谈谈中外艺术歌曲名作中做融合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
一、旋律中的民族主题" 民族,是我们的理想。
"---勃拉姆斯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对后世中、外作曲家有着直接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与当时德国民族诗人的诗歌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与奥地利、德国的民间音乐有着血缘关系。
在舒伯特最优秀的歌曲旋律中,融合了奥地利、德国民族音乐音调的主题,并把它们纳入到作品中去,使富有民族特点的抒情性旋律成为当时音乐会上的主要抒情形式。
同样,与舒伯特同时代的舒曼、勃拉姆斯、以及所有从事艺术歌曲创作的作曲家都喜爱运用本民族音调作为旋律主题进行创作,用以表达他们的民族情怀。
如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去看望爱人的路上》,就是根据莱茵河下游的民歌主题创作的;《徒劳小夜曲》的主题旋律则取自波西米亚民歌音调;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别唱,美丽的人儿》是一首充满了格鲁吉亚民歌风情的艺术歌曲。
民族音乐鉴赏的学习心得感受(精选7篇)

民族音乐鉴赏的学习心得感受民族音乐鉴赏的学习心得感受(精选7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族音乐鉴赏的学习心得感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族音乐鉴赏的学习心得感受篇1对于教龄已有20多年时间的我来说,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第一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培训,这辈子也许也是最后一次,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更希望通过参加此次培训,能在教学能力、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上有较大提升。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在培训期间,每天的感觉是紧张而又充实,忙碌而又愉快,感触甚深。
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我得到的不仅仅是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提升,一种带着教育改革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执着信念。
国培计划带给了我太多的思考、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成长经历。
在这12周的培训中,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理论学习阶段,以专家授课为主,第二阶段为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为主,第三阶段以企业实践和结业为主。
第一个给我们授课的是吴灵芬老师。
她被人们称为合唱妈妈,听了她的讲座,才真正懂得和指挥的真谛。
“合唱中没有我,只有我们。
”——这是吴灵芬老师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合唱理念。
吴老师说:指挥是逻辑指挥,不是打拍子。
肢体语言要准确,核心字要准确,她强调动感教学。
吴老师的讲座,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合唱与指挥的理论知识,更让我领略了我国著名指挥家的风采,开阔了全新的视野。
另一位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陈家海老师。
陈家海老师有着丰富的从事合唱指挥教学的实践经验,及合唱指挥经验。
他的幽默风趣感染着每一位参加培训的老师,大家激情高涨,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漂亮的文琪老师对合唱排练的独到见解和逐字逐句、深入细致的合唱排练工作,让我更加了解了一个优秀的合唱作品背后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努力。
对中国民歌的理解和感受

对中国民歌的理解和感受
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常是由普通民众创作,以自然朴实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感和生活。
对于中国民歌,我深感其独特的魅力。
首先,它们通常以简单的旋律和简洁的歌词展现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通过歌曲中所体现的情感,我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民对家园和亲人的热爱,对困境和苦难的坚忍和乐观,以及对自然和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另外,中国民歌也常常把自然元素融入其中,以山水田园的景象来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
这些歌曲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使我与自然建立起更加深刻的联系。
中国民歌还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各个地区有各自独特的民歌风格和表现形式。
不同地区的民歌通过不同的乐器和节奏,展现出各具特色的音乐风情,这也使得中国民歌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总体而言,中国民歌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的音乐形式。
通过聆听中国民歌,我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情感,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同时也领略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中外民歌之感想民歌,人民之歌。
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会产生一类别人类自娱、文化流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
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
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它经过广大人名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成,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民歌的特点是用朴实洗练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反映着时代的面貌。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中外的民歌各有什么特色,为何到现在还处处传唱。
中国民歌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的影响下,民歌的体裁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因此在中国民歌的演唱上,我们应该掌握它的风格特点及民歌演唱中的地方色彩,才能唱出味道来。
《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多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
《国风》中的民歌,大部分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剥削实质,表达了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思想和斗争精神,如《伐檀》,它以辛辣的语言讽刺和诅咒了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在《硕鼠》中,更把剥削阶级比作贪得无厌的老鼠,刻画出劳动人民对奴隶主的切齿痛恨和对于“乐土”、“乐园”的向往。
西汉时期,汉武帝设立了一个音乐管理机构——乐府,从事民歌的收集和整理,入乐的歌谣,被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这些乐府民歌,多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演内容,直接道出了人民的爱恨,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这一时期的民歌在形式上已发展成为长短句和五言、七言体,并开始加进了乐器伴奏,《孔雀东南飞》等长篇叙述歌曲的产生,同时标志着这一时期的民歌在不断发展和日臻成熟。
唐代民歌的创作也相当繁盛,到了南宋讽刺性的歌谣多了起来······中国民歌的体裁形式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的民歌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丰富着祖国音乐文化的宝库,它们犹如绚丽的百花遍地盛开,美不胜收。
(1)陕北民歌相信大家熟知《信天游》吧,《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最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一种体裁,它的内容和曲调都异常丰富,其节奏一般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直,有的则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2)江南民歌江南民歌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安徽这些地区的民歌。
江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风景秀丽,景色迷人,人民勤劳心细,历代文人辈出,形成了江南民歌婉转轻盈、含蓄细腻的风格,和北方的豪爽粗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比如说《采红菱》、《杨柳青》、《茉莉花》等。
尤其是《茉莉花》被引用,发展,成为世界音乐经典。
(3)四川、湖南民歌这一代的民歌许多是以劳动号子为形式的,因为那里有一条长江从他们的土地上流过,湖南民歌的特色是音调嘹亮悠长,演唱时真假声运用自如,高声区音高所以多用假声,高腔发挥淋漓尽致。
所以要唱好湖南民歌,一定的嗓音条件和演唱技巧是不可少的。
(4)东北民歌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惯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
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因此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
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也比较刚直。
比如说,感人肺腑的血泪控诉——《松花江上》,1936年11月,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布满西安街头。
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人人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当时正在西安二中教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彷徨的惨景,耳中充斥着嗟叹痛苦的呼声,于是便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传独唱曲,以饱含着热泪而带有哭泣的音调,倾吐着悲愤交加的心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得家乡······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
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
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
当尾声唱出呼天抢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
张寒晖谱成这首歌曲后,亲自教给学生演唱,后来又传到东北军的学生队伍里,不久就唱遍了东北军。
埋头苦干的革命音乐家张家辉,就是这样代表人民倾吐呼号,为我们留下了这首不朽的战斗性的悲歌。
所以说,民歌是一个民族灵魂的一部分。
(5)蒙古民歌内蒙古地区有“歌海”之称,这与内蒙古地域广阔,地处草原有关。
蒙古歌曲最显著的特点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字少腔多,且拖腔悠扬,舒缓的长调歌曲。
长调歌曲在旋律上来看,乐句气息悠长,气势连贯,旋律起伏很大,音律也比较宽广。
从节奏上来看,一般节奏自由,可以任意发挥,强弱的关系也不明显,歌曲虽有小节线划分,但实际演唱起来并不受限制,往往在一些地方运用延长音,是音乐更加连绵不断,意蕴更浓。
(6)藏族民歌藏族民歌的曲调质朴、流利、高亢、节奏较有规则,具有舞曲的特点,深受大家的喜爱。
藏族民歌清脆嘹亮的风格我们还可以从新创作的大量藏族歌曲中深深体验到。
如脍炙人口的《珠穆朗玛》、《青藏高原》。
综上所述,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艺术沉淀,而且我国有是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56朵花,各自演唱的民族独具特色,自成一派。
当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文艺百花园中民歌演唱迈出了一大步,架起了民歌与通俗歌曲之间的桥梁。
外国民歌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它不但可以经受时代和历史的筛选而长存,更能够跨越国家和民族的疆域而远播。
茫茫世界,纵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人民的心,却是相呼应的。
各民族、国家、地区的优秀民歌,都蕴含着人民的愿望和心声。
外国民歌也是如此。
对于民歌的概念,在某些国家同我国一样,主要是指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歌曲,但在另一些国家,将个人创作的民间格调的歌曲和个人创作但已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歌曲也称为民歌。
世界各民族的民歌,反映着各自的历史、文化、风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由于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民歌又具有各不相同的风格、体裁和形式。
世界各族人民的民歌都在不同的时代产生的,所以有古老的农民歌曲,也有近代的市民歌曲和现代民歌。
(1)日本民歌日本民谣大多清淡,单纯,发声自燃,内容有的抒发爱情,有的描绘风景,有的反映劳动生活,有的反映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
由于日本处于大海之中,许多人世世代代以渔业为主,因此渔歌和描写海的民歌比较多,生活和劳动的环境使得日本民歌具有豪放的一面,但也是因为大海环境的风云变幻常常表现出多愁善感细腻的一面。
(2)俄罗斯民歌俄罗斯民歌在世界民间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论是题材、形式、风格都非常广泛多样,而且表现力极为丰富。
辽阔的疆土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豪爽、乐观,长期的战争纷乱又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尊严感,俄罗斯民歌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气质。
歌曲有反映在沙皇残酷统治下人们奋起斗争的革命歌曲;有描绘人民乐观、诙谐性格的游戏歌曲;有表现人民苦难的,音调悠长缓慢带有忧伤情感的抒情歌曲。
悠长缓慢的歌曲气息宽广,旋律连绵不断地展开,歌调中的一个音节往往唱一连串的音;而活泼快速的歌曲,则结构整齐清晰,节拍单纯,旋律常常反复多次。
如《伏尔加船夫曲》,我们一听到这首沉重、粗壮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歌,就使人想到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首歌形象的表现出被纤夫们拉着的货船由远及近的情景,有力的钢琴伴奏又加强了纤夫们沉重的步伐,并且可以听到低音区连续的三连音所描绘的伏尔加河的滔滔奔流。
(3)美国民歌美国民歌成分十分复杂。
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在2亿多人口中,汇集了世界各地域的多种族民族。
在这个民族大熔炉中,其主体部分来自欧洲。
所以美国民歌的民族风格就直接受到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法国、匈牙利、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和印第安人等民歌的影响,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之前,一直居住着印第安人,所谓的美国本土音乐,指的是印第安音乐。
印第安音乐常常是单声部的,节奏比曲调更重要,演唱技巧模仿自然声,乐器中各种类型的鼓占主导地位,也用笛箫等吹奏乐器。
由于早期的移民多是因宗教迫害而离开欧洲的清教徒,因此在美国宗教歌曲一直活跃在民俗生活中。
宗教民歌有圣诞歌、民间颂歌和黑人的灵歌。
(4)德国民歌德国民歌纯朴、严谨,结构整齐,往往以叙事歌曲为主,大多是许多段歌词反复演唱着一个短小的曲调。
德国民歌的曲调和形式结构总是非常的简洁而富于概括性,节奏比较单纯,主要的调式是大音阶,音域一般比较小。
德国人民坚定稳重的性格,鲜明地反映在他们的民歌中,没有花巧的装饰,也没有变幻不定的表情,始终表现着充满信心的绅士风度。
(5)意大利民歌意大利民歌以流利生动,富有歌唱性和浪漫色彩著称于世。
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意大利语言明亮、圆润,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构成了意大利民歌得到发展的既有利因素。
哪里的人民热情豪放,善于歌唱。
威尼斯的船歌,那坡里的情歌、小夜曲和饮酒歌都十分著名。
民歌演唱者常用六弦琴伴奏。
旋律一般都比较朴素,没有很多的装饰音,三拍子占多数。
“船歌”是一种声乐体裁,只具有歌唱般的优美旋律与摇摆般伴奏音乐的声乐曲。
如世界最红的歌曲之一——《啊,我的太阳》,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暴风雨过去后,天空多晴朗······这首歌把爱人的笑容比喻为“我的太阳”,又以赞美太阳来表达真挚的爱情。
歌曲前部分以富于歌唱性的中音区曲调,赞美着灿烂的阳光和蓝色的晴空,令人精神爽朗;后半部分以高音区的热情奔放,倾诉者对心爱的人的爱慕之情。
其中在“啊,太阳,我的太阳”一句中出现了和声大调降六级音,更使音乐色彩一新,深情感人。
民歌是民族的,也是时代的;既是继承的,也是发展的。
历史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民歌从山野飘向城市、融入“城市文化大餐”,成为沟通城乡的独特的情感语言,我们要使民歌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不断使民歌艺术得到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