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首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公共事务治理的核心目标是社会公平与公正。
公共事务治理的初衷是为了确保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即使在理论上我们都认同这一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教育不公、环境污染等,都是基于社会资源的不公分配而产生的。
因此,公共事务治理必须致力于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以消除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
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需要制定公正的政策和法律,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同时加强社会参与和监督,确保公共权力不被滥用,并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此外,我还从这本书中了解到,有效的公共事务治理需要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的共同参与。
传统上,公共事务治理主要由政府负责,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市场和公民社会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市场作为资源分配的机制,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引导和调节公共事务的发展,从而提高效率和效益。
而公民社会的参与则能够提供多元声音和反馈,确保公共事务治理的公众参与和问责机制的建立。
公民社会组织、媒体、NGO等都可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监督政府的行为,推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增加治理的透明度与公正性。
此外,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成功的公共事务治理案例,对我启发很大。
例如,韩国的政府通过建立全民参与的e-Government平台,实现了政务公开,提高了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增加了公众的信任和参与度。
芬兰政府则通过强调社会创新和民主实验,建立起了一个有利于社会创新和政策实验的环境,在治理中不断探索和学习。
这些案例告诉我,公共事务治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进。
只有不断尝试和学习,才能找到适合特定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模式。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公共事务治理需要关注社会公平与公正,重视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时要不断创新和学习。
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共事务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我们应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推动,为实现更公平、更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一本关于公共管理和治理的重要著作,作者对公共事物的治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公共事物的治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公共事物的管理和治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公共治理”的概念和理论。
他指出,公共事物的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这种多元化的治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也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公共事物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公共事物的治理需要政府、市民、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单一力量。
其次,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
他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合作和互助关系,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公共事物治理的重要动力。
通过培育和积累社会资本,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可以提高公共事物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资本是公共事物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够不断地积累和发展。
此外,作者还在书中提出了“公共参与”的理论。
他认为,公众参与是公共事物治理的重要手段,可以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也可以提高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和民主性。
通过促进公众参与,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也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公共事物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公众参与是公共事物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够不断地推进。
总的来说,《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发的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公共事物的治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公共事物的管理和治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能够不断地借鉴书中的观点和理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公共事物治理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

自主治理:公共物品治理的新途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美国公共选择理论印利安纳学派代表人物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女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撰写的,她是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国公共选择学会会长,美国中西部政治学会会长,该书是对公共池塘资源如何有效治理的探讨。
在论述她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之前,必须对之前存在的公共物品及其治理的一般理论——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进行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了解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构成了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划分与国家和企业理论之间的界限。
她的自主治理理论也是在对前两者理论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一、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的批判公共物品的经典定义最早是萨缪尔森1954年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提出的,所谓公共物品就是指社会成员均等地消费的物品,每个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的消费的减少。
公共物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等三个特征,由于公共物品具有这样的特征,因此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囚徒困境”博弈、哈丁的“公地悲剧”和奥尔森“集体行动困境”等理论模型都说明,个人的理性行动在使用公共物品时最终导致的却是集体的非理性结果。
正如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说,“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事物”。
在前面的理论模型的指导下,奥斯特罗姆认为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理方式——利维坦和彻底私有化,其中利维坦即国家理论,后者是企业理论。
其一、国家理论。
国家理论主张通过外部强权的监督与控制来实现公共物品治理。
如奥普尔斯就认为:“由于存在着公地悲剧,环境问题无法通过合作解决……所以具有较大强制性权力的政府的合理性,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即使我们避免了公地悲剧,它也只有在悲剧性地把利维坦作为唯一手段时才能做到”。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1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1、什么是公地悲剧。 自从加特勒﹒哈丁(Garrett Hardin)富有挑战性 的文章1968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以来,“公地悲剧” 这个表述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他说作为理性人,每个牧羊 者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在公共草地上,每增加一只 羊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获得增加一只羊的收入;二是加重 草地的负担,并有可能使草地过度放牧。经过思考,牧羊 者决定不顾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群数量。于是他便会 因羊只的增加而收益增多。看到有利可图。许多牧羊者也 纷纷加入这一行列。由于羊群的进入不受限制,所以牧场 被过度使用,草地状况迅速恶化,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它意味着任何时候只要许多个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 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
2、公地悲剧的成因
哈丁将这一状态模型化:一个向众人开放 的牧场,在其中每个牧羊人的直接利益取决于 他所放牧的牲畜数量的多少。由于在缺乏约束 的条件,当存在过度放牧问题时,每个牧羊人 虽然明知公地会退化,但个人博弈的最优策略 仍然只能是增加牲畜数量,久而久之,牧场可 能彻底退化或废弃。这就是“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的发生,人性的自私或不足只是 一个必要的条件,而公产缺乏严格而有效的监 管是另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公地悲剧”并 非绝对地不可避免。
奥尔森对在群体理论中表示出的乐观主义 提出了挑战。在他的著作的第一页,奥尔森概 括了这一人们所认可的观点: 关于群体易于为维护集团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的 观点,在逻辑上应该是理性的和自利的行为这 一已被普遍接受的前提出发所得出的结果。换 句话说,如果某一群体的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或 目标,并且如果这一目标的实现会使所有群体 成员的境况都比过去更好,那么已有的逻辑推 论便是,只要在这个群体中的个人是理性的和 自利的,他们就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行动。 (Olson,1965;1)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演讲稿》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演讲稿》了解选择理论的人们都知道哈丁的“公地悲剧”,事实又表明,人类社会中虽然到处都是公共的悲剧,但许多人却自主地摆脱了公共选择的悲剧,从而改善了福利。
该书的研究宗旨,就如作者所总结的,“本项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一群相互依赖的委托人如何才能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从而能够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
”由于作者是美国学者,所探讨的理论问题主要是美国学术界所探讨的热门话题,所提出的理论发展也是对美国现有学术研究的发展,这一切都有别于我们中国。
但可以用中国人的眼光,着眼于中国人所面临的公共选择问题,来阅读《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并由此来思考我们中国人所面临的集体行动理论的发展,以及思考中国人所面临的公共选择的实践问题,尤其是思考如何避免中国公共事物的退化,并挽救已经在退化的公共事物,如断流时间越来越长、很可能永远成为内陆河的黄河、污染日重的淮河和太湖、日益退化的沿海渔场、砍伐殆尽的森林,甚至是日益滑坡的道德等。
传统的公共事务治理模型及其局限关于公共事物的治理可追溯到xx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
”在传统的公共事务治理理论中有三个主要的经典模型,它们是哈丁的“公地悲剧”、“囚犯困境博弈”和“集体行动的逻辑”。
“囚徒困境”博弈模型是指在仅有一次博弈的情况下,个体会不遗余力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结果是,对于集体来说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集体行动逻辑”是指个人理性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理性的个人在实行集体目的时往往具有搭便车的倾向。
这些理论模型都说明了特定情况下的公共事物总是得不到关怀的必然的悲剧性结果。
传统的两种治理方式以政府集中管理为唯一的方案和以私有市场管理为唯一方案。
前者是指由中央政府决定公共池塘资源由谁使用,什么时候使用,怎样使用,并且由中央政府对他们进行监督,对违规者进行惩罚。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一本关于公共事务管理的书籍,通过对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探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管理模式。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历史演变、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框架,使我们对公共事务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这本书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古代的君主制到现代的民主制度,作者对不同政治体制下的公共事务管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使我们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作者还对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包括公共利益、公共参与、公共决策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分析框架。
其次,在实践经验方面,这本书也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实证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公共事务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使我们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实践经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些案例和实证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公共事务管理的具体操作和管理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管理模式。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公共事务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管理模式。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管理模式。
希望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公共事务管理的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读完《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公共事务管理不仅仅是政府机构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公共事务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只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期待。
除此之外,我还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报告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报告公管131 富雨琪 2013012135一、选书理由我阅读的书目是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该书是由美国公共选择理论印利安纳学派代表人物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女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撰写的,她是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国公共选择学会会长,美国中西部政治学会会长。
在此书中,作者着眼于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大量的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自助组织治理公共事务的制度理论,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之外发展了集体行动的理论,为面临着公共选择悲剧的人们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公共事物的可持续发展及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提供了自主治理的理论基础。
自主组织理论的提出实属公共事物之理领域及其重要的理论创新。
二、本书内容的介绍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针对公共事物治理的传统模型进行适用性评析,对其内在缺陷进行批判,提出了理论上存在公共事物自主治理制度的可能性。
在此基础上,作者将研究视角从理论转移到现实中的公共池塘资源问题,指出其中的困境,并设计研究该问题的基本框架。
针对提出的问题,搜集成功案例,分析自主治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并随后对这些原则进行实证分析。
最后将之前做的理论反思集中在一起,阐述了其对设计自主组织和自主管理的制度具有的含义。
(一)对“公共事物解决之道的三个理论模型”的分析在本书的第一章,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系统地总结了人们用之以分析公共事物解决之道的三个理论模型,它们是哈丁的“公地悲剧”、普遍使用的“囚犯的难题”和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
这些理论模型都无一例外的说明了在集体行动的前提下,人们作出的理性选择总会产生非理性的后果,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
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心得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这本书,是由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所写。
第一章对公地悲剧、囚犯困境博弈、集体行动的逻辑这三种有影响的模型的介绍帮我巩固了上课的知识。
让我豁然一新的是有关集体行动的逻辑的相关解释。
曾经,我认为,具有共同利益的个人会自愿地为促进他们的共同利益而行动。
但是,在现实中,面对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称性,对其他人的不信任等各种原因,最后的结果就是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选择放弃集体利益。
另外,在任何时候,一个人只要不被排斥在分享由他人努力所带来的利益之外,就没有动力为共同的利益做贡献,而只会选择做一个搭便车者。
这便是人性!我在读这三种模型的时候,我便想到,正因为人都是自私的,也就是西方人一直说的“理性人”,所以才会产生这些悲剧。
联想到实际,有种悲哀感。
整本书在我看来,就是在解决怎么在诱惑存在的情况下,让“占有者”高度遵守规则。
第三章所述的几个成功例子都是由“占有者”自行设计规则,与他们雇来的其他主体一起监督实施规则,并且他们雇来的这些监督者可以将得到罚金的一部分,以此提高监督者的积极性。
因为外来者他们并不熟悉这片公共池塘资源,他们不能准确的知道这片公共池塘资源的上限性,也就无从确定资源补充率,自然无法明确无误的安排资源的使用。
这就是由政府“唯一”承担解决公地悲剧的限制。
同样的,采用“唯一”私有财产制度同样也有局限性。
对于流动资源,像水和渔场,根本就不清楚私有产权指得是什么。
即使真的去确定所有权,确定所有权的成本也许让人难以接受,这也就违背了初衷。
另一种情况,可以确定所有权,确定的成本也较低。
如一块牧场,的确可以确定私有产权,而且确定私有产权的成本也较低,但是,同样也有问题。
比如,一块牧地,分割为两半,这只需在中间线那里围栅栏便可。
看似解决了问题,但是由于环境的不确定带来的风险,也会出现不公平的事情发生。
因为,假使降水量分布不均匀,一部分牧地也许在某一年草料茂盛,而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却生产不出足够的草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界定所有土地的所 有权归属
授权规则
监督制裁
早期,每个村庄都是同构代 表会议来治理的、与会者通 常是所以被村庄事务决策权 的家庭户主,政治权利的基 础在不同村庄之间各部相同。 有的基于土地耕作权,有的 基于付税的义务,有的基于 土地的所有权。在有些村庄, 几乎所有家庭都享有政治权
利和使用公地的权利。
1、规定一户家庭能从公共 土地每一种有价值的产品中 得到多少份额,以及在什么 条件下才得到这些产品。
2、村庄的首领通常负责决 定某种特定产品可以开始收 获的日期。 3、要求村名残疾集体劳动, 如一年一度的烧荒,以提高 和保持公地的产量。
1、雇佣“看护人” 2、所有合格的男性轮流 3、“公民拘捕制度”所有 人都有权按报告违规事件
1、书面法规明确规定对违 规事件实行逐渐升级的惩罚。 2、向看护人支付罚金
占有者和他们的官员能够通过成本低廉的地方公共论坛来解决占 用者之间或占用这与官员之间的冲突
占用者设计自己知道的权利不受外邦政府权威的挑战
在一个多层次的分权制企业中,对占用、供应、监督、强制执行、 冲突解决和治理活动加以组织
第四章:制度变迁分析
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制度的起源 实证研究 抽水竞赛
从制度供给方面解决了治理公共池 塘资源的集体行动问题
3、扣押马匹和工具 4、驱除出村,或完全开除
第三章:长期存续的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分析
8项设计原则
清晰界定边界
使占用和供应原则 与当地条件保持一
致
集体选择的安排
公共池塘资源本身的边界必须予以明确规定,有权从公共池塘中 提取一定单位的个人或家庭也必须予以明确规定
规定占用 时间、地点、技术和(或)资源单位数量的占用规则、 要与当地所需劳动、物资和(或)资金的供应规则相一致
绝大多数操作规则影响的个人应该能够参与操作选择的修改
监督
分级制裁
冲突解决机制
对组织权的最低限度 的认可
分级制企业
积极检查公共池塘资源状况和占用行为的监督者,或是对占用负 有责任的人,或是占用者本人
违反操作规则的占用这很可能要受到其他占有者、有关官员或他 们两者的分级制裁(制裁的程度取决一违规的内容和严重性)
第二章: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制度研究
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制度研究
公共池塘资源的情境 相互依存、独立行动和集体行动(企业和国家)
三个难题:供给、承诺和监督
研究框架的设计(占用与提供问题、多层次分析)
现场场景制度研究
第三章:长期存续的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分析
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制度能够长期存续
第五章:制度失败和制度脆弱 分析
制度失败及其脆弱性
实证研究
土耳其近海渔场
加利福尼亚地下水流域 斯里兰卡渔场 新斯科舍近海渔场
第五章:制度失败和制度脆弱 分析
土耳其近海渔场案例
公共池塘资源问题的造成因素: 快速牟取经济收益的机会成本,渔民人数众多,渔民内部划分为相互冲 突的不同利益集团,缺乏能够设计出当地规则和冲突解决机制的、超越 于各利益集团的制度机制。
界当体督级突 认权度
成的选
制解 可制绩
员原的
裁决 的单效
的则论
机 组位
明
坛
制织
确
权
日本山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强
村
有力的Fra bibliotek土耳其、 否 是 弱 是 是 弱 弱 是 脆
阿兰亚
弱
的
第六章: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分析框架
回归理论研究分析框架
第一节 第二节
供给问题、可信承诺问题和相互 监督问题
第四章:制度变迁分析 (实证研究,解决制度供给问题)
第五章:制度失败和制度脆弱性分析(实证研究)
第六章: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 的分析框架
第一章:反思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三种富有影响的模型
公共 用地 的悲
囚徒 困境
集体 行动 逻辑
哀
第一章:反思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当前的政策方案
以利维坦为“唯一”方案 以私有化为”唯一”方案
实证研究 日本的平野庄、中生庄 和良木家庄
从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两方面解决治理 公共池塘资源的集体行动问题
第三章:长期存续的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分析
日本的平野庄、中生庄 和良木家庄
在日本,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存在着有当地村庄进行管理的公共 土地,迈克金的研究估计,在德川时期,日本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 和未开垦的山区草地被千个村庄占有和管理,今天仍有300万公顷施 河阳管理的。
从内部看,存在着几个利益和机会极大不同的大集团,由于他们所使用的技术各 部相同,克服规模差异和技术差异的成本很高,在一个不同工可达成低成本 的、可实施协议的论坛的政治体制中,对付自主组织的潜在成本是一件非常 困难的事。
第五章:制度失败和制度脆弱 分析
两个案例的设计原则和制度绩效比较
地点 边 适 集 监 分 冲 被 分 制
土耳其的总体制度框架可被称为“善意忽略”,国家立法要求渔民领取执照,但 不限制发照数。在产卵季节,捕鱼收到限制,使用的设备也受到限制。并且 通过采用禁止拖网渔船在3海里以内和海湾内捕鱼的方法吧近海捕鱼与远海捕 鱼区分开来。负责渔业规则的农业部没有雇佣任何代理人来强制实施规则。 强制实施规则的责任有海岸卫士、渔村警察和内务部承担。但除了在大海湾, 其他的3海里海域都没有强制实施这些规则,这对拖网渔船的鼓励和融资上的 支持一汽,成为伯德拉姆制度失败的根源
分析制度选择的框架 (收益成本评估)
第三节
对社会科学家的挑战
但她“尚未发现一个现在仍属公共所有的土地遭受生态破坏例子”
为此,迈克金特地考察了这三个村庄为管理公地而实行的规则、 监督合约和制裁。
村庄自然环境:坐落在陡峭的山区,有许多独立的小气 候。农民们耕种自己的私有土地,生养 稻米,种植蔬菜,喂养马匹。
第三章:长期存续的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分析
规则、监督 合约和制裁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
埃莉诺-奥斯特诺姆 著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
得出结论
现象分析
实证研究
文章 思路
提出问题
解决方案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思路分析
目录
第一章:反思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第二章: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 的制度研究
第三章: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长 期存续(实证研究,解决承诺和相互监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