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培训课件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培训课件

18
第二肝门层面
第一肝门层面
胆囊层面
3/10/2021
TIWI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19
正相位
反相位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20
FIESTA-COR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21
正常肝脏MRI表现
增强扫描: • 肝实质均匀性强化. • 肝内血管结构也出现强化. • 肝内胆管不显示增强. • MRA可清晰显示肝脏及腹部血管结构. • 动态多期增强扫描可区分肝动脉.门静脉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12
门静脉期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13
平衡期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14
正常肝脏MRI表现
• SE序列T1WI上肝实质呈均匀中等信号, 与胰腺信号相似,比脾脏信号稍高.
• T2WI信号强度明显低于脾脏信号. • 肝门区及肝裂呈脂肪信号. • 肝内外胆管呈长T1长T2水样信号. • 肝内血管呈黑色流空信号.
• 同样的解剖结构在不同的检查序列可表 现为不同的信号。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15
T1WI-正相位
T1WI-反相位
3/10/
T2WI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17
第二肝门层面
第一肝门层面
胆囊层面
3/10/2021
T2WI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征象分析
增强CT
32
平扫CT 门脉期
动脉期 平衡期
脂肪肝可以掩盖低密度病灶,增强是必需的 3/10/2021增强扫描可以识别平扫不肝脏易疾显病影示像的征象病分灶析 。

肝脏影像学课件PPT课件

肝脏影像学课件PPT课件

肝硬化超声诊断要点
1:肝体积缩小。 2:肝包膜回声增强,呈锯齿样改变。肝内 光点增粗增强,分布紊乱。 3:脾肿大 4:胆囊壁增厚粗糙 5:腹水 6: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
问题?
肝硬化的超声表现
问题?
门脉高压最常见的原因是
1.肝静脉梗阻 2.胆总管梗阻 3.胆结石 4.肝大 5.肝硬化
胆道解剖 胆道包括胆囊和胆管。
声像图特征
1:胆囊内见一个或数 个强光团。 2:光团后方伴声影。 3:强光团可随体位改变 而依重力方向移动。
主要临床表现
(1)代偿期: 多数无明显不适或有身体倦怠,易 疲劳和腹胀等症状。肝脏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肿 大,边缘变钝,硬度增加。患者出现蜘蛛痣,肝 掌和男性乳房发育。脾脏轻度肿大或正常。 (2)失代偿期:肝表面凸凹不平,肝脏逐渐缩小。 失代偿期肝硬化最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腹水, 脾肿大,食道静脉曲张等。晚期有进行性黄疸, 食道静脉破裂出血和肝昏迷。
多囊肝
超声诊断要点 肝内布满无数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暗区,正 常肝组织被挤压变薄或显示不清,常合并多 脏器多囊改变,如多囊脾,多囊肾。
问题?
下列哪种是多数有家族性的先天性肝脏疾病
1.孤立性囊肿 2.梗阻性黄疸 3.肝内钙化灶 4.肝囊肿 5.多囊肝
肝硬化------病理和临床表现
肝硬化由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 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结节状再 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导致肝 脏的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体系逐渐改建,形 成假小叶,随之肝脏质地变硬。肝硬化是一 种常见慢性疾病,根据病因病变和临床表现 的不同有多种临床分型。
胆囊呈梨形。胆管分为 肝内和肝外两部分。毛 细胆管将肝细胞分泌的 胆汁逐级汇成左右肝管 出肝,汇成总胆管,经 胆囊管储存在胆囊内。

医学影像学-肝脏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肝脏PPT课件
或高信号, T2WI呈稍高信号 • 当瘤灶内合并脂肪变性、出血或坏死囊变
时可呈不均匀混合信号 • MRI动态增强扫描强化特征同CT相似,即
“快进快出”
态、大小均不同
.
20
Glisson系统 门静脉系统水平向行走
.
21
肝静脉系统 肝静脉系统纵向行走
.
22
Couinaud肝段划分法
尾状叶(Ⅰ)
左外叶(Ⅱ,Ⅲ)
左内叶(Ⅳ)
右前叶(Ⅴ,Ⅷ)
右后叶(Ⅵ,Ⅶ)
.
23
肝脏正常CT表现
• 肝脏正常CT表现 • 靠近横膈肝上缘(第二肝门)层面:肝脏
呈类圆形或椭圆形,面积较小,占据腹腔 右半
密度影,边缘清晰 • 较大血管瘤内部往往合并钙化密度影或不
规则更低密度变性坏死灶
.
58
肝海绵状血管瘤
• 肝海绵状血管瘤CT诊断 • CT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早期表现为肿瘤边
缘结节状、点状强化 • 随着扫描时间延长,这种强化从边缘向中
心扩展,至平衡期或延迟期整个或病灶大 部分被填塞强化 • 瘤内血栓或纤维化部分始终呈低密度
.
55
肝海绵状血管瘤
• 肝海绵状血管瘤病理与临床 • 90%单发,10%多发 • 超过5cm为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
56
肝海绵状血管瘤
• 肝海绵状血管瘤病理与临床 • 临床上大多无任何症状 • 巨大肿瘤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肿瘤破裂可
引起肝脏出血
.
57
肝海绵状血管瘤
• 肝海绵状血管瘤CT诊断 • CT平扫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圆形低
原发性肝癌
• 原发性肝癌CT诊断 • 癌肿大多呈低密度,大多数边界不清,少
数有边缘清楚包膜 • 若癌肿内合并坏死、囊变和陈旧性出血,

肝脏疾病影像学诊断教学课件

肝脏疾病影像学诊断教学课件
密度均匀,CT值在9— 20Hu之间,水样密度
增强后无强化
MR
T1WI为极低信号,T2WI 为极高信号,信号均匀, 边缘锐利
❖ 囊内蛋白含量高或出血 时,T1可呈高信号
❖ 囊肿发生感染时,其信 号与脓肿相似,不宜鉴 别
增强后无强化现象
肝囊肿
肝 囊 肿
多囊肝、多囊肾
平 扫 增强
T1WI
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
巨块肝癌
肝癌
平扫等密度
肝癌、肝硬化(平扫及增强)
பைடு நூலகம்
肝硬化,肝癌
肝硬化、弥漫结节性肝癌
门脉受累改变
MRI 平扫
T1WI:稍低信号 T2WI:稍高信号 形态不规则 80%信号不均匀 边界清楚或不清楚
T1WI
HCC因细胞中水分含量增加,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
大多数肿瘤因中心出血坏死----表现为混杂信号 低信号中加杂点或片状高信号或更低信号。
CT
肝内血管阴影的改变
正常肝实质密度明显高于血管密度,平扫时, 因此血管呈负影,肝门v和肝主要分支可见
肝实质密度普遍下降时,与血管密度相近时, 肝内血管模糊或不能显示。
严重脂肪肝,肝实质CT值为负,低于血液密 度,平扫时,血管呈相对高密度影,如增强CT 表现
CT
增强特征
无强化、边缘不清,与肿瘤不同 肝内血管显影特别清晰,小血管分支
致病菌 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 菌
多见于老年、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病人
症状:肝区疼痛、肝大、寒战、高 热
影像学表现
平片 可见肝大 、液平面 血管造影
动脉相可见血管受压、伸展、移位 周围肉芽组织可见新生血管,密度增加 实质期脓腔呈透亮区 门脉,静脉也有受压改变

医学影像学-肝脏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肝脏PPT课件
• 肝中上缘层面:肝脏呈楔形,面积较大, 占据整个右侧腹腔
• 肝下缘层面:肝脏近似梭形或月牙形,依 次向下其面积逐渐减少.Βιβλιοθήκη 24肝脏正常CT表现
• 肝脏正常CT表现 • CT平扫时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呈分支状略
低密度影 • CT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3支主要肝静脉(肝
右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左静脉)和门静脉 主支以及主要分支
.
25
肝脏正常CT表现
.
26
肝脏正常CT表现
第 二 肝 门 层 面
.
27
肝脏正常CT表现
门 静 脉 左 支 层 面
.
28
肝脏正常CT表现
第 一 肝 门 层 面
.
29
肝脏正常CT表现
门 脉 右 后 支 层 面
.
30
肝脏正常MRI表现
• 肝脏正常MRI表现 • 肝脏在MRI上的形态、大小与CT一致 • 肝脏实质信号均匀,肝实质T1WI呈中等信
态、大小均不同
.
20
Glisson系统 门静脉系统水平向行走
.
21
肝静脉系统 肝静脉系统纵向行走
.
22
Couinaud肝段划分法
尾状叶(Ⅰ)
左外叶(Ⅱ,Ⅲ)
左内叶(Ⅳ)
右前叶(Ⅴ,Ⅷ)
右后叶(Ⅵ,Ⅶ)
.
23
肝脏正常CT表现
• 肝脏正常CT表现 • 靠近横膈肝上缘(第二肝门)层面:肝脏
呈类圆形或椭圆形,面积较小,占据腹腔 右半
• 肝脓肿CT诊断 • 多个细小脓肿可相互聚集融合成簇状或花
瓣状,形成所谓“簇形征”或“花瓣形征” • CT平扫表现为多房性或蜂窝状低密度影,
一般边界较为清晰,增强CT扫描病灶边缘 和其中房隔均有明显强化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第38页
2 肝细胞腺瘤 liver cell adenoma
病理
病理组织分化程度好,有完整包膜多位单发,呈圆 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大部分肿瘤突出肝表面,少 数带蒂。肿瘤大小从1~30cm不等,肿瘤细胞比正 常稍大,可有空泡形成。
第39页
2 肝细胞腺瘤 liver cell adenoma
影像学表现
第33页
第34页
1 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肝海绵状血管瘤CT诊断标准:
1、 平扫表现低密度。 2、增强扫描从周边部开始增强, 增强密度接近同
层大血管的密度,随时间延续增强范围向中心 扩展且增强密度逐渐下降。 3、最后被造影剂填充变成等密度,病灶消失。
第35页
1 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第29页
1 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影像学
1、CT: 1)、平扫:圆形椭圆边缘规整,均匀低密度区大
者中央有裂隙状低密度,有时见钙化。 2)、增强:早期边缘结节状强化,密度于A强化
相近,强化由周围向中央蔓延,变为等密度。 快进慢出。
第30页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
一 肝脏肿瘤 tumors of liver
肝脏肿瘤分良恶性, 良性以海绵状血管瘤常见; 恶性以原发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常见。
第26页
一 肝脏肿瘤 tumors of liver
肝脏常见肿瘤
1、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2、肝细胞腺瘤 liver cell adenoma 3、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临床
为常见的肝良性肿瘤,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4~5 倍,多见于30~60岁。无任何症状,偶然在体检 中发现。巨大肿瘤可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肿瘤 破裂可引起肝脏出血。

肝影像学检查ppt课件

肝影像学检查ppt课件
16
2. CT 平扫:类圆形低密度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较大者可密度
不均 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的强化特点 瘤体边缘先出现结节状强化,与血管密度相近 随时间推移,强化逐渐向中心扩展,密度逐渐减低,直
至全瘤充填,密度与正常肝相同 瘤体较大者中心可始终保持低密度 部分肿瘤先从瘤体中心开始强化,再向周围扩展 瘤体小时可一开始就呈全瘤强化
增加正常肝组织与病变之间的密度差 帮助鉴别病变的性质 显示肝内血管解剖 显示平扫不能发现的病灶
3
(四)MRI检查
1. MRI平扫 2. MRI增强扫描、多期扫描 3. 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DCE-MRA) 4. MRCP增强扫描目的同CT
4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X线
肝动脉造影: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实质期 异常血管造影表现 占位征象 肿瘤血管 血管浸润 肿瘤染色 充盈缺损 静脉早显
平扫
静脉期 平衡期20
(三)原发性肝癌
90%以上为肝细胞肝癌,大体分为巨块型、结节 型和弥漫型
影像学表现
1.肝血管造影:可发现直径小至2cm的肝癌,并可确定
部位、数目、范围、血供类型和门脉
受累情况
①供血动脉增粗;
②出现肿瘤血管;
③占位征象;
④血管浸润征象;
⑤肿瘤染色、充盈缺损; ⑥静脉早显;
Hale Waihona Puke ⑦门静脉血管改变29
(六)肝囊肿
可单发、多发。多发者常与肾、胰、脾等器官的多 囊性病变同时存在 CT表现
单发或多发边界锐利的囊性病灶,囊内CT与水接近, 囊壁不能显示。增强扫描无强化
30
肝 囊 肿
平衡期
肝内多发边界锐利的囊 性病灶,囊内呈水样密 度,囊壁不能显示。增 强扫描无强化

肝脏疾病影像诊疗讲座培训课件

肝脏疾病影像诊疗讲座培训课件
脂肪肝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脂肪肝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肝岛MRI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肝脏的分叶、分段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肝脏的分叶、分段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肝脏的分叶、分段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肝脏的分叶、分段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肝脏的分叶、分段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肝脏的分叶、分段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右纵沟 前为胆囊窝,后为下腔V窝,前缘斜向肝门, 位于右叶与方叶之间。
●左纵沟 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为左叶与方叶、 左叶与尾状叶的界限。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要与肝内恶性肿瘤鉴别:肝细胞癌,肝转移癌。
3/10/2021
肝脏疾病强后病灶逐渐从周边强化,延迟后病灶变为等密度灶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17
平扫肝右叶见一结节状低密度病灶,密度均匀;动脉期周边强化,高于同层正常肝脏;门静 边缘强化3范/10/围202增1 大,密度仍较高;延迟肝扫脏疾描病,影像瘤学灶特点出现全瘤强化,密度仍稍高于1正8 常肝。
10
右后叶低密度灶,边界清楚,中央呈更低密度,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11
右肝低密度灶,边界清晰,内有分隔,中央呈更低密度,增强后病灶壁及部分分隔呈强 中央坏死区域无强化。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12
早期肝脓肿,增强扫描见肝右叶一蜂房样强化灶。
3/10/2021
3/10/2021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2
第一肝门正常CT解剖:1,腹主动脉,2,下腔静脉,3,门静脉右支,4,门静脉左支, 5,肝右静脉,6,肝中静脉,7,肝右静脉后段,8,肝右静脉前段,9,肝左叶内侧段,10, 肝左叶外侧段,11,肝尾叶,12,左肾,13,脾脏,14,胰腺,15脾静脉
3/10/2021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15
• 肝血管瘤:肝内最常见的良性病变,占肝良性肿 瘤的84%,女性多见。大多为海绵状血管瘤,极 少为毛细血管瘤及血管内皮瘤。可单发,也可多 发,多见于肝右叶后段。
• CT表现:1,平扫:肝内均匀低密度灶,单发或 多发,圆形或椭圆形,轮廓清晰,少数可见钙化。 2,增强: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化呈结节状或“岛屿 状”,密度与临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围 肝实质密度,延长扫描,结节状密度降低,但范 围扩大,逐渐向病变中央推进。最终病变呈等密 度或略高密度,表现为典型的“快进慢出”型。 整个过程持续2-10分钟。
• 分类: • 1,正常肝脏CT表现, • 2,肝脏外伤破裂特点, • 3,肝脓肿, • 4,肝囊肿, • 5,肝血管瘤, • 6,肝脏恶性肿瘤(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 • 7,脂肪肝, • 8,肝硬化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1
• 1,正常肝脏的CT表现:平扫肝脏实质密度 均匀,CT值通常是50-70Hu,可介于4080Hu之间,胰腺、肾脏和脾脏的CT值通常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19
• 清楚。动脉期肿瘤实质呈均匀或不均匀强 化,延迟扫描很快变成低密度,强化特点 表现为“快进快出”型。当下腔静脉或门 静脉血管内有瘤栓形成时,表现为血管腔 内充盈缺损。肿瘤边缘的“晕圈征”,膨 胀性生长的肝细胞癌肿瘤边缘清楚,部分 病例可见“晕圈征”,它是肿瘤的假包膜。 浸润性生长的肝癌平扫边缘不清,常规增 强后边缘变清楚。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6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7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8
肝表面撕裂,实质内见低密度区,包膜下见血肿。
• 肝脓肿:肝内常见的炎性病变,分为细菌性 和阿米巴性。病理改变为3层结构,中心为 组织液化坏死区域,充满了由坏死的组织细 胞及白细胞形成的半液体残腔;坏死区域周 围为中间层,由胶原纤维少的肉芽组织构成; 外围为向正常肝组织移行区域,为伴有细胞 浸润及新生血管的肉芽层。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13
• 肝囊肿分为单纯性肝囊肿及多囊肝。单纯性 肝囊肿可单发或多发;多囊肝常合并肾胰等 其他脏器囊肿。
• CT表现:1,平扫:肝内圆形低密度区,单 发或多发,境界清楚,密度均匀一致,囊壁 菲薄。2,增强扫描:囊内及囊壁无强化。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14
多囊肝:增强扫描肝实质内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囊性病变,肝实质全部被 囊中取代,仅囊壁间残留少许正常肝实质,肝脏体积明显增大。
低于肝脏。平扫肝脏内可见低密度的线状、 分支结构,为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分支。CT
可以很容易探查胆树或门静脉内的气体。第
一肝门:位于肝脏下面的中心部,是门静脉、 肝动脉、肝总管进出肝脏的部位,约占3cm
层面。第二肝门:位于肝顶部,肝静脉出肝
汇入下腔静脉的部位。位于第一肝门上方,
肝左、中、右三条静脉在接近同一层面汇入 下腔静脉。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3
第二肝门正常CT图像:1,下腔静脉,2,肝右静脉,3,肝中静脉,4,肝左静脉, 5,腹主动脉,6,脾脏,7,胃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4
正常肝脏CT解剖:1,胆囊,2,肝右叶,3,十二指肠,4,胰腺,5,脾脏, 6,下腔静脉,7,脾静脉,8,腹主动脉
3/10/2021
• CT表现:1,平扫:脓肿可发生于各肝叶, 但以右叶多见,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 肝内低密度占位,边界多不清楚或部分模糊, 脓肿周围壁较厚。2,增强:典型“双环” 征,外环为脓肿周围的水肿带,内环强化为 脓肿壁,中心坏死区无强化。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9
3/10/2021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 肝脏恶性肿瘤 • 1,肝细胞癌:常见恶性肿瘤,多数继发于肝炎、
肝硬化,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更多见于中、老年, 男性多于女性。 • 病理分型:1)巨块型:直径大于5cm,,瘤内可有 出血坏死,有些可见到肿瘤周边的假包膜,2)结 节型:直径小于5cm,单发或多发,分布在肝内的 结节状肿块,3)弥漫性:较少见,肝内广泛、弥 漫分布的小结节样病变。 • CT表现:1,平扫:肿瘤以低密度或混杂密度为主, 部分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有薄膜,与周围正 常组织分界清楚,部分肿瘤呈不规则或呈分叶状, 与正常肝组织界限不清。肿瘤内可坏死、囊变或出 血。 • 1,增强:增强后肿瘤体积较平扫略有缩小,边界 较平扫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5
• 肝脏挫裂伤:
• 1,肝包膜下血肿:包膜下新月形或半月形 的低密度或等密度区,临近肝组织受压呈弧 形改变。
• 2,实质的血肿:肝实质内圆形、卵圆形或 星形低密度影,肝撕裂会见到单一或多发的 线状样低密度,边缘模糊。
• CT一般能够确定其存在及范围,有非常高 的特异性。
3/10/2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