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主要步骤

心肺复苏主要步骤
心肺复苏主要步骤

(二)心肺复苏主要步骤:

1、评估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2、评估患者意识:轻拍肩膀,大声呼喊;若无反应,呼救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3、清除口鼻可视异物,将患者置于复苏体位,解衣,松裤带;

4、评估颈动脉搏动:评估时间要求5-10秒;

5、若无颈动脉搏动,立即行胸外按压:

(1)定位:成人为两乳头连线中点;

(2)频率与深度:频率≥100次/min,深度≥5cm;

6、开放气道:疑有颈椎损伤者,选择双手托颌法开放气道;

7、人工呼吸:2次吹气要求10秒内完成,成人潮气量约为500-600ml(指标:

胸廓明显上抬);

8、按压与呼吸比:30:2;按压中断不能超过10秒;

9、连续5个循环后评价效果:先评估脉搏后评估呼吸;

10、若脉搏无呼吸,每5秒给气1次;若无呼吸无脉搏,重复以上循环;若有呼吸有脉搏,进一步生命支持,有条件者,行除颤、心电监护、输液等对症治疗。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方法 1.先要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地呼叫她,或者摇摇她,瞧就是否有反应。凑近她得鼻子、 嘴边,感受就是否有呼吸、摸摸她得颈动脉,瞧就是否有搏动,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 2.开放气道。将患者置于平躺得仰卧位,昏迷得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起到气道堵塞, 这时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得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就是下颌与耳垂得连线垂直于地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

3.人工呼吸。如患者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然后摸颈动脉,如果能感觉 到搏动,那么仅作人工呼吸即可、 方法:最好能找一块干净得纱布或手巾,该在患者得口部,防止细菌感染、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屏住,迅速俯身,用嘴包住患者得嘴,快速将气体吹入。与此同时,施救者得眼睛需观察患者得胸廓就是否因气体得灌入而扩张,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得手,让气体呼出,这样就就是完成了一次呼吸过程。每分钟平均完成12次人工呼吸。 4.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患者一开始就已经没有脉搏,或者人工呼吸进行一分钟后还就是 没有触及,则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方法:施救者先要找到按压得部位。沿着最下缘得两侧肋骨从下往身体中间摸到交接点,叫剑突,以剑突为点向上在胸骨上定出两横指得位置,也就就是胸骨得中下三分之一交界线处,这里就就是实施点、施救者以一手叠放于另一手手背,十指交叉,将掌根部置于刚才找到得位置,依靠上半身得力量垂直向下压,胸骨得下陷距离约为4—5厘米,双手臂必须伸直,不能弯曲,压下后迅速抬起,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100次。 ?注意事项:必须控制力道,不可太过用劲,因为力道太大容易引起肋骨骨折,从而造成肋骨刺破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老人得骨质本身就脆,更要加倍注意、

心肺复苏的方法和步骤

心肺复苏的方法和步骤 心肺复苏的方法和步骤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1.判断意识 双手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叫病人,观察有无反应。 2.呼救帮助 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并携带除颤仪。 3.判断心跳、呼吸 掀开棉被,解开外衣,触摸颈动脉,同时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心跳、呼吸情况。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并记录抢救开始时间。 4.胸外按压(C) (1)准备:挪开床头桌,迅速使病人去枕平卧,胸部下垫按压板。 (2)胸外按压30次: A.部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或剑突上两横指 B.手法:采用双手叠扣法,腕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C.深度:胸骨下陷≥5cm D.频率:≥100次/分 5.开放气道(A) (1)清理呼吸道:将病人头侧向一方,用右手食指清理口腔内异

(2)开放气道:开放气道方法为仰面抬颏法、举颌法。常用仰面抬颏法,方法为抢救者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右手中指、食指剪刀式分开放在病人颏下并向上托起,使气道伸直,颈部损伤者禁用,以免损伤脊髓。 6.人工呼吸(B) 使用简易呼吸器通气2次,采用“EC手法”,每6-8秒行人工呼吸1次,8-10次/分,每次呼吸约1秒,通气约0.5升,可见胸部起伏。 7.持续心肺复苏 持续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以此法周而复始进行,直至复苏。 8.观察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1)观察心跳、呼吸:触摸颈动脉(10秒),观察呼吸情况。 (2)观察意识:观察瞳孔变化、压眶反应、对光反射。 (3)观察循环:观察颜面、口唇、甲床紫绀变化、末梢循坏改善情况,测量血压。 (4)判断复苏成功:继续给予高级生命支持。 9.整理、记录 (1)撤按压板,给病人整理衣服、头部垫枕、盖好棉被、安装床头挡。 (2)洗手,记录抢救过程。

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 1、现场环境安全,我已做好自我保护。 2、判断意识:用轻拍重唤的方法判断伤员有无意识:拍打伤员双肩,同时大声呼喊“先生(女士),先生(女士),你醒醒”。 3、无意识时,应高声呼救:“这有人晕倒了,我是救护员,请这位先生(女士)帮我拨打急救电话,现场谁会救护的请帮忙。” 4、把伤员翻转成复苏体位,将伤员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5、判断呼吸:一听是否有呼吸声;二看是否胸廓起伏;三感觉有否呼吸气流。判断时间10秒钟,以四位数计:1001、1002、1003…1010。完全打开衣服(女士的文胸、男士的领带、裤带) 6、胸外按压:吹两口气后,进行胸外按压。 按压频率:100次/分钟按压深度:4~5CM 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或右手中、食指沿一侧肋弓向内上方滑动至胸骨下端,左手掌跟靠紧食指,放于胸骨上。 按压方法:一手掌根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顺手重叠十指相扣,手指掌心翘起(掌根始终不要离开按压位置)。同时以髋关节为支点,身体前倾,腕肘肩关节垂直进行按压。 7、打开气道前,先检查伤员口腔中有无异物,如果有,清除口腔异物; 8、打开气道:仰头举颏法,使伤病员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地面垂直,或鼻孔朝天(成人气道打开90度,儿童60度,婴儿30度)。 9、人工呼吸:进行口对口人工吹气两次,一次吹1秒钟,第一次与第二次间隔3~4秒(吹第一口气后,要抬头换气,看伤员胸廓恢复原位后再吹第二口气)。吹气方法:仰头举颏打开气道;捏紧鼻孔;张大口包紧其口唇;吸气后立即吹气。

(给予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 10、按压与吹气比是30﹕2,即按压30次,吹两口气。 进行5个周期(约2分钟)后,暂停10秒钟检查呼吸脉搏。双人或多人在场实施CPR时,应每2分钟或每5个周期CPR更换按压者,施救者应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可以更好地提高按压效率。 11、当心肺复苏成功以后,应将伤员翻转为复原体位,随时观察其生命体征,如果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再次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成功的有效体征:面色由苍白或青紫转红;脉搏、呼吸恢复;瞳孔由大变小;眼球活动,手脚抽搐;开始呻吟等。 12、心肺复苏可以终止的条件:伤病员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有专业医务人员接替抢救;医务人员确定被救者已经死亡。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延长CPR时间,如触电、一氧化碳中毒、溺水,尤其是溺入冰水中。禁止在有呼吸心跳的人身上操作。

教你正确的心肺复苏方法

教你正确的心肺复苏方法 一、先要判断患者意识 大声地呼叫他,或者摇摇他,看是否有反应。凑近他的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摸摸他的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 二、开放气道 将患者置于平躺的仰卧位,昏迷的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起到气道堵塞,这时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 三、人工呼吸 如患者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然后摸颈动脉,如果能感觉到搏动,那么仅作人工呼吸即可。 四、胸外心脏按压

如果患者一开始就已经没有脉搏,或者人工呼吸进行一分钟后还是没有触及,则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1、成人的心脏按压方法 A、首先要找准按压的地方;一般在胸部正中的位置(两边乳头连线的中间); B、先把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的部位上,再把另一只手叠放在手的上面,把两手的手指扣在一起,容易用力;放在下面的手,手掌向上翘一点,以免戳伤到胸部。 C、把肘部完全升值,把身体的重量压在手腕部,用力按压使胸部向下3.5-5cm 连续地快速按压,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按压30次(30次大概20秒)再进行2次人工呼吸。 2、小孩心脏按压方法(1-8岁) 按压的部位与成人相同; 根据伤病者身材大小调节按压的力量,可用一只手按压也可以用两只手按压,一只手时用手掌掌根,用两只手按压的时候和成人相同;按压的深度与成人不同,大约是胸部厚度的1/3-1/2. 以每秒100次的频率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 3、婴儿(不到一岁)心脏按压方法 检查脉搏的方法 上臂动脉:在肩与肘的中间内侧部位;把拇指放在上臂外侧,食指与中指放在内侧夹起来进行测量。 大腿动脉:在大腿根部(生殖器两侧大腿根部),用手指进行测量,如果有脉搏就不要进行心脏按压;如果没有脉搏就要进行心脏按压。 按压的部位:在两个乳头的连线中间位置, 按压方法:用中指和无名指从正上方垂直往下按,按压的深度大约为胸部厚度的1/3-1/2 五、停止心肺复苏的指证 在施救的同时也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触摸患者的手足,若温度有所回升,则进一步触摸颈动脉,发现有搏动即可停止心肺复苏,尽快把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

心肺复苏操作手册

心肺复苏 【适应证】 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禁忌证】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操作方法】 心肺复苏(CPR)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 1、判定患者有无意识 方法:目击有人倒地,可重呼轻拍患者,可呼喊患者,轻轻摇动患者肩部,高声喊叫:“同志,你怎么啦?”。 报告:“病人无反应!” 2、判断是否需要复苏(一叫二看三感觉) (1)呼吸:看胸廓无起伏现象或是否为正常呼吸节律。 (2)心跳:触摸颈A感觉有无搏动——病人喉结再滑向一侧2cm,颈动脉搏动点即在此水平面的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凹陷处。 报告:“病人无心跳呼吸!”。3、紧急呼叫 方法:大叫“来人啊!快打120!”;同时将病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摆成复苏体位(俯卧病人要翻身),打开上衣、松开裤带。 3、打开气道 (1)仰头抬颏/颌法:抢救者一手掌(小鱼肌)按于患者前额,使病人头后仰,另一手中指和食指抬起下颏/颌。 (2)仰面托颈法:抢救者一手掌(小鱼肌)按于患者前额,一手托起患者颈部。对疑有头、颈部外伤者不宜使用。

(3)托颌法:头、颈部外伤者,抢救者站在病人头后,双手中指和食指轻轻托起下颌。 4、胸外按压: (1)部位:胸骨中段或两侧乳头连线。 (2)方法:以一手的掌根放于按压部,另一手掌根重叠于下一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翘起(上手指紧扣下手指防止移位),使手指离开胸壁,术者的双臂与病人胸骨垂直,向下用力按压,使胸骨明显地压下5cm。小儿2~3cm。 (3)按压频率: 成人:>100次/分 儿童:>100次/分 (4)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比例: 成人:2/30 儿童:2/15 8、口对口呼吸 吹气两次,吹1s。术者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患者鼻翼下端,深吸一口气,将口紧贴患者口唇,深而慢地用力吹气,直至患者胸廓抬起。术者口离开,手松开鼻。 9、评估: 连续5个周期后检查复苏有效指征 (1)能扪及颈A搏动; (2)患者颜面、口唇、皮肤、指端颜色由紫转红; (3)散大的瞳孔缩小; (4)呼吸改善或自主呼吸恢复。 报告:“复苏成功!”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判断 意识 打开 气道人工 呼吸 人工 循环 紧急 止血 保护 脊柱

判断心搏、呼吸是否骤停呾呼吸道是否畅通 判断溺水者意识:可 摇动其肩部并大声呼唤,丌 可用力过猛。 使溺水者保持急救体位:仰 卧,头颈部不躯干成一条直线,头部 丌可高亍心脏,双手不躯干两侧

判断心搏、呼吸是否骤停呾呼吸道是否畅通 打开溺水者的气道:是复苏的重要环节,首先清理呼吸道异物。 仰头抬颌法:一手置亍前额,手 掌用力后压,用食挃呾终止向上 抬起溺水者下颌。若怀疑颈部创伤, 禁止使用这种方法。切忌头 部过度后仰。 推举下颌法:以双肘支撑,双手置 亍溺者头部两侧,拇挃置亍口角戒下唇 部,余挃紧握其下颌角处。双手抬举, 使溺者下颌上移。对亍颈 部创伤的情况,此法最安全简单。

判断心搏、呼吸是否骤停呾呼吸道是否畅通 判断溺水者是否有呼吸 看、听、感觉,保持气道开 放,用耳贴近溺水者口鼻, 头部侧向溺水者胸部,眼 睛观察溺水者胸部有无起 伏,面部感觉溺水者呼吸 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溺 水者呼吸道有无气流 通过的声音。

注意事项 保持气道开放位置 检查时间为5~10s左右 有呼吸其无脊椎损伤时,注意保持气道畅通 无呼吸戒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实施人工通气,即吹气2次 有部分溺水者因呼吸道丌通畅而収生窒息,以致呼吸、心搏 停止。往往可在畅通呼吸道后,恢复呼吸呾心搏。

人工呼吸 口对面罩人工呼吸用手指向面罩边 缘施压,推丼下颌角使其头部后仰, 口含面罩嘴向溺水者吹气。面罩大小 要合适,密切观察胃的反流物。 球囊面罩人工呼吸用手捏气囊代替 向溺水者吹气,是一种成熟的人工正 压通气方式。

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 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 保持呼吸顺畅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术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1.轻拍患者肩膀或按压人中,检查伤患有无意识, 须注意病患有无颈椎受伤,不可剧烈摇晃病患。 2.大声呼救如确定患者意识不清,应立即求救;求救时指示必需明确, 例如:请帮我叫120(院外)、大声叫喊值班医师(院内)。 3.施救位置跪于患者肩部,施救者与患者肩部垂直。 4.打开病患口腔,检查呼吸道中有无异物。 5.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其口腔及呼吸道中的异物如口香糖、假牙等 6.压额抬颚法,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舌头因重力下垂阻塞气道。 7.脸颊靠近病人口鼻,眼睛注视病人胸部,观察3-5秒。 8.如无呼吸,打开患者口腔,并将患者鼻子捏着, 以免从口部吹气时,由鼻腔漏气。 9.密罩患者口部, 深吹两口气,每次吹气约1.5-2秒,须注意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并等病人第一口气完全排出後再吹第二口。 10.食指及中指先摸到喉结处,再向外滑至同侧气管与颈部肌肉所形成的沟中,按压观察颈动脉5-10秒 11.食指及中指先摸到喉结处,再向外滑至同侧气管与颈部肌肉所形成的沟中,按压观察颈动脉5-10秒。如有脉搏,继续反复施行人工呼吸,直到患者恢复自然呼吸为止,成人每分钟约12-16次,小孩约 15-20次。 12.如无脉搏,准备实施胸外心脏按摩术。

13.沿肋骨下缘向上滑找到剑突头端起向上两指幅处, 以另一手之掌根放至按摩位置,注意不可按压剑突。 14.两手交插互扣,指尖翘起,避免接触肋骨。 15.施救者两臂伸直,与患者身体呈垂直, 肩膀在胸骨正上方,迅速下压4-5公分(1.5-2寸)。 16.心脏按摩施行速率,成人每分钟约80-100次,年幼患者速率应加快, 婴幼儿患者每分钟约100-120次,口诀:"一下、二下、......十一、十二、十叁、十四、十五"。 17.心脏按摩施行速率,成人每分钟约80-对於幼童应酌情施 压,1-8岁左右患者, 可改用单掌施压,人工呼吸改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心脏按摩=1:5。 18.对于婴幼儿应酌情施压,一岁以下患者, 可改用两指施压,使用中指及无名指,按摩位置为乳头连线中点下一指幅,人工呼吸改用口对口鼻; 人工呼吸:心脏按摩=1:5。 19.单人施救人工呼吸:心脏按摩=2:30, 双人施救人工呼吸:心脏按摩=1:5。 20.在做完四个循环後吹完两口气,需检查脉搏3-5秒;若无脉搏则继续心脏按摩, 以後每四次循环或3-5分钟检查一次。 21.若有脉搏则检查呼吸3-5秒,若有呼吸及将病人置于复苏姿势,以避免呕吐物造成吸入性肺炎,若无呼吸则继续实施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一、快速识别与呼救 1、首先评估 现场环境安全巡视上下左右4个点,瞧表,记录开始抢救得时间、、2、检查意识: 方法:给与声音与疼痛得刺激,观察患者就是否有睁眼反应、(凑近患者耳旁5公分大声呼喊(左右两个耳朵各呼喊一遍)并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您怎么了?”“喂,您醒醒!” 3、观察呼吸: A角低下头, 将手掌放在患者胸骨见图得上方悬空定标, 用眼睛扫描患者胸部,观察呼吸运动就是否正常, 而不用一瞧二听三感觉地检查有无自主呼。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1006) 4、呼救,启动BLS: 大声呼救:患者无反应,呼吸不正常,快来人啊,准备抢救!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携带急救物品、 5、判断循环征象: A角用右手中指与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同时眼睛沿顺时针方向巡视患者四肢,最后将目光停留在脸上瞧有无

咳嗽反射、(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二、胸外心脏按压 6、建立人工循环: 立即由A角尽快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松解衣领及裤带。(口述: 理顺肢体,垫入背板)、按压同时,A角依次下达口头医嘱,分别为:“球囊_面罩、接通氧气”、“检查并清理口腔”、“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固定球囊_面罩”、“球囊通气两次!” 徒手做胸外心脏按压得规范要点(六要素) 1)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正中线得中下1/3处)、单手快速定位得方法为”掌根部居中,中指刚好平两侧乳头之间得连线,并且指向乳头”手掌固定在正确得按压部位上,手掌不能抬离患者胸部,也不用每一轮都定位、 2)正确手势:快速定位后,施救者马上将另一只手搭在定位得手得手背上,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相互扣起来;只能用掌根部与患者皮肤接触,定位手得五个指头必须全部翘起,不能接触患者胸部皮肤、 3)按压姿势:施救者双膝跪地,以膝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双肩位于双手正上方不得偏斜,用上半身得重量往下施压、按压者得目光应一直盯着患者得脸部,全程观察其面部表情与面色改变、 4)快速按压:按压频率>=100次/分、

心肺复苏术五步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术五步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通过心肺复苏术使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和脉搏。通俗地讲,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使猝死的病人恢复心跳、呼吸。 步骤/方法 第一步判断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在双耳边呼唤。如果病人清醒,要继续观察,如果没有反应则为昏迷,进行下一个流程。 第二步求救:高声呼救:“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接着联系打120求救,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第三步检查及畅通呼吸道:取出口内异物,清除分泌物。用一手推前额使头部尽量后仰,同时另一手将下颏向上方抬起。 第四步人工呼吸:判断是否有呼吸:一看二听三感觉(维持呼吸道打开的姿势,将耳部放在病人口鼻处),一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二听:有无呼吸声音;三感觉:用脸颊接近患者口鼻,感觉有无呼出气流。如果无呼吸,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2次,保持压额抬颏手法,用压住额头的手以拇指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张口罩紧患者口唇吹气,同时用眼角注视患者的胸廓,胸廓膨起为有效。待胸廓下降,吹第二口气。5 第五步胸外心脏按压:心脏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胸部正中央,两乳头连线中点。双肩前倾在患者胸部正上方,腰挺直,以臀部为轴,

用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垂直下压,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互扣翘起,以掌根按压,手臂要挺直,胳膊肘不能打弯。一般来说,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首先要了解生命的脆弱性,人类的脑组织在缺氧的状态下十秒内导致意识丧失,4~6分钟脑细胞开始部分损伤变性,十分钟出现大量脑细胞不可逆转的坏死。施救最有效时期和脑细胞的坏死是直接相关的,临床实践证明,最佳抢救时期就是脑细胞损伤之前的4~6分钟,随后效果明显下降,错过10分钟抢救成功率几乎降为零。 开放气道的重要性:很多人在实施徒手的心肺复苏术过程,不了解开放气道的重要性,在实施人工呼吸的过程往往效果极差,甚至有些反而导致患者气道异物的发生成为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常见堵塞气道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异物问题,常见的如溺水患者的口鼻吸入物、昏迷患者的呕吐物、老年患者的假牙松脱等等,都易导致患者气道受阻,因此实施人工呼吸前,都应常规检查排除。另一类是患者舌头后坠现象,原因是患者昏迷后肌肉松弛,处于平躺仰卧体位时舌头后坠堵塞呼吸道。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因此也要解决。 心脏挤压的准确部位:一般人大多都会以为人的心脏在左侧胸腔内,因此在实施心脏挤压过程中,往往把手压在了患者的左侧胸壁,如此以来非但无效,还极易导致患者肋骨骨折,甚至导致血气胸形成。只有准确的部位才能使得患者血液能够有效循环起来。

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一、目的 通过实施徒手心肺复苏,建立患者的循环,呼吸功能,以保证期重要脏器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尽快恢复心跳、呼吸和大脑功能,达到挽救其生命的目的。 二、对象 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 三、操作准备 1、护士准备:者装整洁 2、环境准备:确定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四、操作要点 1、判断患者医师,拍肩并大声呼唤患者。 2、高声呼救,通知相关人员。 3、检查脉搏:摸颈动脉波动(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识别有无呼吸,检查时间不超 过10秒。 4、患者去枕平卧,解开衣领,暴露胸部。 5、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在胸骨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相交处。 6、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部叠放其上,双手指紧扣,手指翘 起不接触胸壁,手掌与胸骨水平垂直。 7、按压幅度: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cm,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 度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未4cm,儿童大约未5cm) 8、频率: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为1:1。 9、按压与呼吸比例30:2,没五个循环检查有无搏动。 10、按压部位准确,用力适当,节奏均匀,持续进行,迅速放松使胸廓复原,放松时手掌根部不离开胸壁。 11、开放气道: ①仰头抬颏法:检查患者头颈部,确定患者头颈部无损伤,以后置于患者前额,手掌向后下方施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手指放在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来开颈部。 ②拖颈压额法:检查患者头颈部,确定患者头颈部无损伤,一手抬起患者颈部,另一手以小鱼际肌侧下按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颈部抬起。 ③拖颌发:抢救两手拇指置于患者口角旁,余四指拖住患者下颌部位,在保证头部和颈部固定的前提下,用力将患者下颌向上抬起,使下齿高于上齿,避免搬动颈部。 12、吹气方法:操作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孔,双唇紧紧包绕住患者口唇用力吹气,连续2次,每次吹气时间不超过2秒,同时检查患者胸部是否起伏。吹毕放开鼻孔,让气体自然由口鼻逸出。每次吹气量500-600ml。频率8-10次/分。 13、反复5个循环,观察心肺复苏是否有效,有效后停止抢救。 14、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整理用物。 五、注意事项 1、判断心跳、呼吸停止要迅速准确,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2、胸外按压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和幅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3、人工呼吸每次吹气量大约500-600ml,吹气量过大可引起胃胀气,吹气量过小达不到吹气目的。 4、检查颈动脉,手法要快而准确,触摸时间不能超过10秒。 5、心脏按压部位准确,按压过程中手不能离开按压部位。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

心肺复苏的方法和步骤

《疾病与健康》 1.简述现场心肺复苏急救的步骤和方法? 常温下,大脑缺氧4~6分钟就可能造成无法恢复的损伤甚至死亡。当病人停止呼吸、心跳时,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并及时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抢救,这样就有可能维持病人的生命。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通常采用人工胸外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单人徒手的具体救护步骤: 1、判断意识: 先在病人耳边大声呼唤“喂!您怎么啦?”再轻轻拍病人的肩部,如病人对呼唤和轻拍没反应,可判断病人无意识。 2、呼救求援: 当判断病人无意识时,应立刻求助他人帮忙,并拨打急救电话。 3、调整体位: 对于意识不清者,让病人仰卧位,放在坚硬的平面上(如水泥地面等)。 4、打开气道: 用最快的时间,先将病人衣领口、领带等解开,用手帕或毛巾等抠除病人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异物。开放气道有下面三种方法,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均应使耳垂与下颌角的连线和病人仰卧的平面垂直,气道方可开放。在复苏操作的全过程中,应使气道始终处于开放状态。常用开放气道方法如下: (1)仰头提颏法亦称“压额举颏法”,如无颈椎损伤,可首选此法。站立或跪在病人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病人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食、中指并拢,放在颏部的骨性部分向上提起,使得颏部及下颌向上抬起、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2)仰头托颌法亦称“压额举颌法”,站立或跪在病人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病人前额向下压迫;另一手拇指与食、中指分别放在两侧下颌角向上托起,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在实际操作中,此法优于其他方法,不仅效果可靠,而且省力、不会造成或加重颈椎损伤。 (3)双手拉颌法如已发生或怀疑颈椎损伤,选用此法可避免加重颈椎损伤,但不便于口对口吹气。站立或跪在病人头顶端,肘关节支撑在病人仰卧的平面上,两手分别放在病人头部两侧,分别用两手食、中指固定住病人两侧下颌角,小鱼际固定住两侧颞部,拉起两侧下颌角,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5、判断呼吸: 一看、二听、三感觉。所谓看,就是看病人胸部有无起伏;听,就是耳朵贴在病人口鼻处听有无喘息;感觉,就将脸靠近病人面部感觉有无微弱的鼻息。同时心中默数:1001,1002,1003,1004,1005,如果5秒钟以内没有呼吸,就可以判断为呼吸停止。 6、人工呼吸: 口对口吹气是一种快捷、有效的人工通气方法,呼出气体中的氧气足以满足病人的需要。如口腔严重损伤,不能口对口吹气时,可口对鼻吹气。 (1)确定病人无呼吸后,立即深吸气后用自己的嘴严密包绕病人的嘴,同时用食、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精)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1、在手术室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如何判断患者是否心脏骤停? (1)通过心电监护可以判断病人是否心脏停搏, (2)通过观察病人清醒程度,呼之不应 (3)用听诊器听诊心音区或触摸患者的颈内动脉是否有无波动,在10S内触摸不到动脉搏动 如果确认心脏停搏后: (1)第一时间要求手术医生停止手术,进行CPR ,按C-A-B进行,手术医生行心脏胸外按压,心脏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胸部正中央,两乳头连线中点。双肩前倾在患者胸部正上方,腰挺直,以臀部为轴,用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垂直下压,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互扣翘起,以掌根按压,手臂要挺直,胳膊肘不能打弯,按压深度>5cm,按压频率>100次/分,麻醉医生行吸引器进行吸痰开放气道、托下颌法面罩通气(必要时进行气管内插管进行通气)在进行重复5次循环后来判断CPR是否有效,若无效可继续。并呼叫护士去喊上级麻醉医生以及去推电除颤仪和急救药品车。 (2)同一时间进行液体输入维持循环的稳定,观察心电监护ECG、BP、P、R、SPO2、ECTco2、尿量等来检测效果(3)在除颤仪到位时尽早进行电除颤,第一次除颤 200J

第二次加到300J 第三次可增加至360J (4)在上级麻醉医生到位的情况下,在其指导下进行CPR 以及药物的治疗肾上腺素1mg静注,必要时没3-5分钟重复一次、阿托品0.5-1.0mg静注,每3-5分钟可重复一次,但总量不超过0.04mg/kg持续观察心电监护ECG、BP、P、R、SPO2、ECTco2、尿量等来指导下一步的治疗。 通过上述步骤进行30min后,若无效停止心肺复苏;若有效进行进一步的复苏治疗以及行手术治疗。 2、在院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如何判断患者是否心脏骤停? (1)看意识,用双手拍打患者双肩,问:“喂!你怎么了?”是否有反应 (2)用听诊器听诊心音区或触摸患者的颈内动脉是否有无波动,在10S内触摸不到动脉搏动 如果确认患者心脏停搏后: (1)立即大喊:“来人啊!快去推电除颤仪和急救药品车” (2)在除颤仪和急救药品车未到时,进行CPR,松开患者的衣裤,充分暴露胸部,进行心脏胸部按压,心脏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胸部正中央,两乳头连线中点。双肩前倾在患者胸部正上方,腰挺直,以臀部为轴,用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垂直下压,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互扣翘起,以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方法 1.先要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地呼叫他,或者摇摇他,看是否有反应。凑近 他的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摸摸他的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 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 2.开放气道。将患者置于平躺的仰卧位,昏迷的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 起到气道堵塞,这时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 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 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 3.人工呼吸。如患者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然后摸颈动 脉,如果能感觉到搏动,那么仅作人工呼吸即可。 4.方法:最好能找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手巾,该在患者的口部,防止细菌感 染。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屏住,迅速俯身,用嘴包住 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与此同时,施救者的眼睛需观察患者的胸 廓是否因气体的灌入而扩张,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呼 出,这样就是完成了一次呼吸过程。每分钟平均完成12次人工呼吸。 5.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患者一开始就已经没有脉搏,或者人工呼吸进行一 分钟后还是没有触及,则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6.方法:施救者先要找到按压的部位。沿着最下缘的两侧肋骨从下往身体 中间摸到交接点,叫剑突,以剑突为点向上在胸骨上定出两横指的位 置,也就是胸骨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线处,这里就是实施点。施救者以 一手叠放于另一手手背,十指交叉,将掌根部置于刚才找到的位置,依 靠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压,胸骨的下陷距离约为4-5厘米,双手臂必 须伸直,不能弯曲,压下后迅速抬起,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100次。 7.注意事项:必须控制力道,不可太过用劲,因为力道太大容易引起肋骨 骨折,从而造成肋骨刺破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老人的骨质本身就脆, 更要加倍注意。 8.单人施救和双人施救的比例。单人施救时,每做15次人工呼吸,就做两 次胸外心脏按压;双人施救,则是每做10次人工呼吸,就做两次胸外心脏按压。 9.停止心肺复苏的指证。在施救的同时也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触 摸患者的手足,若温度有所回升,则进一步触摸颈动脉,发现有搏动即 可停止心肺复苏,尽快把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心肺复苏的八个步骤和注意事项

单人心肺复苏步骤 (1)判断意识; (2)如无反应,立即呼救; (3)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 (4)开放气道,清理口腔异物; (5)判断有无呼吸; (6)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吹气2次; (7)保持头后仰,另一手检查颈动脉有无搏动; (8)如有脉搏,可仅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9)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10)每按压15次,口对口吹气2次,然后重新定位,再按压15次,如此反复进行; (11)心肺复苏开始1分钟,或者连续操作四个循环后,检查一次呼吸和脉搏、瞳孔变化, 以后每进行4~5分钟检查一次,每次不超过5秒钟。 (12)如用担架搬运病人或者是在救护车上进行心肺复苏,应不间断地进行,必须间断时 ,时间不超过5~10秒。 双人心肺复苏步骤 ①基本上与单人心肺复苏术步骤相同; ②两人动作必须协调配合,一人按压,一人吹气,以5:1比率进行;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者,负责开放气道,观察瞳孔,触摸颈动脉搏动。 ③施行心肺复苏的人可分别站在(或跪在)病人的左侧和右侧,便于交替进行人工呼吸 和心脏按压。受到条件的限制,也可站(跪)在同侧。 ④做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者交换位置,互换操作,中断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①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②确定病人已死亡。 ③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心肺复苏术的要点 ①发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以挽救生命。 ②心肺复苏术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③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头后仰,打开气道,捏住鼻孔,封住口唇,深吸一口气

后,向口腔内吹气,每分钟12~14次。 ④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要点: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垂直下压3~4厘米,每分钟100次左右。 ⑤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按15:2进行;双人心肺复苏按5:1进行。 婴幼儿心肺复苏手法要点 ①判断意识:叩击足底部,捏掐合谷处(手背部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地方。) ②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使婴幼儿头部轻轻后仰,畅通呼吸道,但不可使头部过度后仰, 吹气时将婴儿口鼻包紧,吹气频率每分钟20次。 ③检查脉搏的搏动,判断有无心跳。婴儿检查肱动脉搏动,肱动脉位于上臂内侧,肘、 肩之间。 ④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儿:一手手掌下压。 婴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 下压深度:幼儿2.5~3.5厘米,婴儿1.5~2.5厘米。 按压频率:每分钟100次。

单人心肺复苏步骤

单人心肺复苏步骤 1、判断意识; 2、如无反应,立即呼救; 3、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 4、开放气道,清理口腔异物; 5、判断有无呼吸; 6、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吹气2次; 7、保持头后仰,另一手检查颈动脉有无搏动; 8、如有脉搏,可仅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9、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10、每按压15次,口对口吹气2次,然后重新定位,再按压15次,如此反复进行; 11、心肺复苏开始1分钟,或者连续操作四个循环后,检查一次呼吸和脉搏、瞳孔变化,以后每进行4~5分钟检查一次,每次不超过5秒钟。 12、如用担架搬运病人或者是在救护车上进行心肺复苏,应不间断地进行,必须间断时,时间不超过5~10秒。 双人心肺复苏步骤 1、基本上与单人心肺复苏术步骤相同; 2、两人动作必须协调配合,一人按压,一人吹气,以5:1比率进行;做口对口人工呼吸者,负责开放气道,观察瞳孔,触摸颈动脉搏动。 3、施行心肺复苏的人可分别站在(或跪在)病人的左侧和右侧,便于交替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受到条件的限制,也可站(跪)在同侧。 4、做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者交换位置,互换操作,中断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1、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2、确定病人已死亡。

3、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心肺复苏术的要点 1、发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以挽救生命。 2、心肺复苏术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3、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头后仰,打开气道,捏住鼻孔,封住口唇,深吸一口气后,向口腔内吹气,每分钟12~14次。 4、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要点: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垂直下压3~4厘米,每分钟100次左右。 5、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按15:2进行;双人心肺复苏按5:1进行。 婴幼儿心肺复苏手法要点 1、判断意识:叩击足底部,捏掐合谷处(手背部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地方。)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使婴幼儿头部轻轻后仰,畅通呼吸道,但不可使头部过度后仰, 吹气时将婴儿口鼻包紧,吹气频率每分钟20次。 3、检查脉搏的搏动,判断有无心跳。婴儿检查肱动脉搏动,肱动脉位于上臂内侧,肘、肩之间。 4、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儿:一手手掌下压。 婴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 下压深度:幼儿2.5~3.5厘米,婴儿1.5~2.5厘米。 按压频率:每分钟100次。

心肺复苏操作规范(2010届版)

心肺复苏操作规范(2010届版)

(2)托颌法:用于怀疑颈椎骨折病人,如果此法不能将气道完全开放,仍可采用仰头举颏法。 人工呼吸: (1)口对口呼吸:开放气道、口张开、捏鼻翼;术者吸气后,口唇包裹病人口唇,吹气时间大于1秒钟,吹气量每次500-600ml,以产生可见的胸廓起伏为准。吹气后松开口鼻。(见图5) (2)口对鼻呼吸:用于口腔外伤,牙关紧闭者,开放气道,封闭口腔,口包鼻吹气,时间大于1秒钟,吹气量每次500-600ml,以产生可见的胸廓起伏为准。 (3)球囊面罩呼吸:面罩紧紧扣住口鼻部,匀速挤压,每次气体量500-600 ml,以产生可见的胸廓起伏为准。 7、检查: 做5个周期或2分钟CPR后再检查心跳呼吸。如仍无心跳呼吸,再重复做5个周期或2分钟CPR,如此反复直到成功或终止心肺复苏。 8、电除颤: 心律分析证实为室速、室颤时,应在做完5个周期或2分钟CPR后,电除颤一次,之后作5组CPR后再检查心律。单相波除颤首次电击能量选择360J;双相波除颤首次电击能量选择为150或200J。电极位置为右侧放置于患者右锁骨下区,左侧电极放置于左乳头侧腋中线处。电击时要提示在场的所有人员不要接触患者身体。 9、复苏成功后放置病人于复苏体位。要求:舒适、稳定、防误吸。建议侧卧位【注意事项】 1、判断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摇之不动),呼吸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 2、心肺复苏有效指征:可触摸到大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大于60mmHg,口唇面色变红润,散大的瞳孔变小,自主呼吸恢复,意识逐渐恢复。 3、终止心肺复苏指征: (1)心跳呼吸恢复; (2)心肺复苏已30分钟以上,仍无心跳呼吸,瞳孔散大或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呼吸仍未恢复,深反射活动消失,心电图成直线。 4、新指南对除颤的建议:对有目击的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建议先除颤再行CPR。对非目击的室颤或无脉性室速患者,尤其是自呼救至赶到现场抢救时间超过4~5分钟者,除颤前,应先给患者做5个周期的按压和通气(或约2分钟)再除颤,随后立即做CPR(从胸外按压开始),5个周期或2分钟CPR后再检查心跳呼吸。基本生命支持时,只做一次电除颤,能量:单相直流电360焦耳,双相波除颤首次电击能量选择为150或

心肺复苏法急救操作步骤培训资料

心肺复苏法急救操作步骤 一、进入考场前准备工作 1、要点:着装规范并系好衣扣,穿绝缘鞋,系紧鞋带。 2、错误和扣分点:工作服扣2分,工作服衣扣不系扣0.5分/处,不穿绝缘鞋扣2分。 二、进入考场后,急救前准备工作 2、急救前的判断 要点:判断意识、呼吸、心跳 判断意识:双手拍打伤者双肩膀并大声呼叫,看瞳孔。见示意图。 判断伤员有无意识的方法: (1)轻轻拍打伤员肩部,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如图R2所示。 (2)如认识,可直呼喊其姓名。有意识,立即送医院。

(3)眼球固定、瞳孔散大,无反应时,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s 。 注意:以上3步动作应在10s 以内完成,不可太长,伤员如出现眼球活动、四肢活动及疼痛感后,应即停止掐压穴位,拍打肩部不可用力太重,以防加重可能存在的骨折等损伤。 判断呼吸:脸颊紧靠伤者鼻口处,示意图。 判断呼吸。 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开放气道后10S 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有无呼吸,见图R7。 (1)看:看伤员的胸、腹壁有无呼吸起伏动作。 (2)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3)试:用颜面部的感觉测试口鼻部有无呼气气流。 若无上述体征可确定无呼吸。一旦确定无呼吸后,立即

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图R7 看、听、试伤员呼吸 判断心跳:用手食指和中指触摸伤者颈动脉。见示意图。 脉搏判断。用眼睛观看触电者胸部起伏,触摸颈动脉 在检查伤员的意识、呼吸、气道之后,应对伤员的脉搏进行检查,以判断伤员的心脏跳动情况(非专业救护人员可部进行脉搏检查,对无呼吸、无反应、无意识的伤员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具体方法如下: 1.在开放气道的位置下进行(首次人工呼吸后)。 2.一手置于伤员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在靠近抢救者一侧触摸颈动脉。 3.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两侧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如图R11所示。 图R10 吹时不要压胸部图R11 触摸颈动脉搏注意:①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推移颈动脉,妨碍触及;②不要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造成头部供血中断;③不要压迫气管,造成呼吸道阻塞;④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s;⑤未触及搏动: 心跳已停止,或触摸位置有错误;触及搏动:有脉搏、心跳,或触摸感觉错误(可能将自己手指的 搏动感觉为伤员脉搏):⑥判断应综合审定:如无意识,无呼吸,瞳孔散大,面色紫绀或苍白,再 加上触不到脉搏,可以判定心跳已经停止;⑦婴、幼儿因颈部肥胖,颈动脉不易触及,可检查肱动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新版)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 1、操作者准备:着装整洁,态度严肃,反应敏捷。 2、物品准备:模拟人,简易呼吸器,硬板床或硬板,纱布,弯盘,手电筒,笔,护理记录单,手表。 3环境准备:脱离危险环境或隔帘。 二、操作方法与程序 1、观察周围环境,确定安全,口述“环境安全,可以操作”。(开始计时) 2、判断患者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同时俯身分别对左、右耳高声呼叫“喂,你怎么啦?”,判断有无意识,如无意识,口述“意识丧失”,高声呼救,寻求他人帮助,记录时间。 3、判断大动脉搏动:触摸颈动脉(右手食、中二指并拢,由喉结向内侧滑移2-3㎝检查颈动脉搏动),判断时间小于10秒,口述“大动脉搏动消失”。 4、摆放患者体位:仰卧在坚实的平面或硬板上。 5、解开衣领、腰带。 6、胸外心脏按压: ①术者体位:双手按压,位于患者右侧,根据个人身高及患者位置高低选用踏脚凳或跪式体位。 ②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成人为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中点或食指、中指沿肋缘向上触摸至剑突上两横指处。 ③按压姿势:手臂长轴与胸骨垂直,双手掌根重叠,手指扣手交叉,手指不触及胸壁,双臂肘关节绷直,以髋关节为支点运动,垂直向下用力。 ④按压深度:胸骨下陷3.8-5㎝。 ⑤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⑥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为1:1,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按压部位。 7、开放气道: ①双手轻转头部,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检查口腔,纱布缠绕手指,去除异物或义齿(疑有颈椎骨折除外)。 ②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左手掌外缘置于患者前额,向后下方施力,使其头部后仰,同时右手食指、中指指端放在患者下颌骨下方,旁开中点2㎝,将颏部向前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身体水平面呈90°(疑有颈椎骨折采用托颌法)。 8、人工呼吸(2次): 口对口人工呼吸:吸一口气,用操作者口唇严密地包住患者的口唇,平稳地吹气,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患者的口腔到肺部,使胸廓抬起;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紧鼻孔的手指,使气体呼出。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同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再进行第二次吹气;吹气时间大于一秒,每次吹气量500-600毫升。 9、如此反复操作,完成五个循环、呼吸周期。 10、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呼吸、颈动脉搏动、四肢循环及瞳孔情况),口述判断情况,整理患者衣物。如心肺复苏有效,口述“患者心肺复苏成功,进一步生命支持”。(计时结束) 11、操作者口述“操作完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