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宿迁为例

合集下载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江苏省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经济省份,也是全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在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问题。

本文将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经济总量不平衡江苏省的经济总量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如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

而北部地区如徐州、连云港等城市的经济总量较低。

南北发展不平衡导致南部地区较为富裕,北部地区相对欠发达。

2.产业结构不平衡江苏省的南部地区拥有较为发达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如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金融业等,而北部地区以传统的农业和重工业为主。

南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先进,能够创造更高的利润,而北部地区的传统产业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

3.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南部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成熟,而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南部地区基础设施优势使得南部地区的企业更有竞争力,增加了北部地区的发展难度。

1.历史遗留问题江苏省南北区域发展差异的形成与历史传统有关。

南部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集聚、经济繁荣的地区,具有较高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而北部地区受到历史发展限制,基础条件相对较弱。

2.政府政策导致政府对南部地区的重点支持和投资,导致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而对北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政府的政策偏向南部地区使得南北之间的发展差异不断加大。

3.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机制是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部地区的市场较为成熟,资金、人力资源等要素更容易流动,而北部地区市场的不完善使得要素资源不足,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1.优化投资政策政府应加大对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提升北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缩小南北发展差距。

政府要加强对北部地区的支持,引导合适的产业向北部地区转移,塑造北部地区的竞争优势。

加大对北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北部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以提高北部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效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效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山东 省农 业 管 理干 部 学 院学 报
2 1 芷 00
第 2 卷 第 6 7 期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效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一 一
以 江 苏 省 宿 迁 市 为 例
张 伟 ,李 明建 ,钱 菁
( 迁 学 院 ,江 苏 宿 迁 2 3 3 宿 2 6 ) 3
摘要:在社会主 义新农村 建设 中, 了应对人 口与资源的矛盾 问题 , 多地方 开始重视 发展 高效农业 。 处江苏 为 很 地
也为我们指 明了农 业发展 的方向 。 宿 迁 市 处 于江 苏 省 北 部 ,总 面 积 8 5 平 方 公 里 ,人 口 55 5 1 5 . ,其中农业人 口占很大 比例 ,农业 经济 比例较 3 3万 高 , 境 内地 势 乎 坦 , 土 地 肥 沃 ,共 有耕 地 675万 亩 , 是 著 名 的 商 品 粮 基 地 , 同 时 也 是 江 苏 新 兴 的 中心 城 市 。这 种 得 天独 厚 的 自然 地 理 优势 为宿 迁 市 发展 高效 农业 提 供 了十
中图 分 类号 :F 2 3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5 2 1 )0 - 0 2 0 874 0 0( O 6 0 4- 2 0
“ 效 农 业 , 是 以 市 场 为 导 向 ,运 用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 种植效应 进一步显现 。高效 农业 已成为促进 宿迁经济 发展 高 充 分 合 理 利 用 自然 资 源 和 社 会 资 源 ,实 现 各 种 生 产 要 素 的 和 农 民增 收 的 一 个 有 力促 进 点 ,对 于 宿 迁 实 现 经 济 又 好 又 最 优 组 合 ,各 种 农 业 实 用 技 术 的 科 学 集 成 ,提 高 土 地 产 出 快 发 展 具 有 十 分 积 极 的 意 义 。 率 、 资 源 利 用 率 、 劳 动 生 产 率 、 投 入 产 出 比 ,生 产 多 系 2、特 色 产 业 出现 新 亮 点 。 目前 宿 迁 各 地 区 结 合 自身 列 、 多 品 种 、 高 产 量 的 质 量 安 全 的农 产 品 , 最 终 实 现 最 特色 发 展 高效 农业 优 势 项 目,形 成 了较 为 明 显 的 区 域特 色 , 佳经 济 、社会 、生 态综 合 效益 的农业 生 产 经 营模 式 。 发展潜力大,并带动相关产业的进 一步发展 。宿城区洋北镇 ” 我国作为一 个发展 中的人 口大 国,农 业基础薄 弱,人 的千亩西瓜种植基地生产的西瓜以甜度 自然 ,籽小,皮薄而 均 耕 地 少 ,而 这 名 。基地农业种植大户根据土壤特质进行种植 ,初步 续 , 人 均 耕 地 占有 量 将 进 一 步 下 降 , 如何 满 足 人 民群 众 对 形 成 了规 模 化 生 产 , 每 亩 产 值 较 之 前 农 民单 独 种 植 显 著 增 农 产 品 的 消 费 需 求 将 是 一 个 摆 在 我们 面 前 的难 题 。 为 了 应 加 。另一 代 表 南 蔡 乡则 主 要 从 事 反季 节 蔬 菜 的种 植 ,以企 业 对 这 种 困 难 ,高 效 农 业 在各 地 开 始 崭 露 头 角 。高 效 农 业 以 科学 化 管 理 理念 为 其 一 大 亮 点 ,采 用 集 约 化 种植 ,技 术 含 量 其 巨 大 的 经 济 效 应 、社 会 效 应 和 生 态 效 应 而 倍 受 青 睐 ,其 高。此外 ,沭阳的花卉栽培 、泗阳的苗木种植、泗洪的水产 农业投入产 出的高效益和农业生产外部运行环境的优质高效 养殖等也都初步形成 了产业化 ,具备较为明显 的特 色优势 。

苏北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困难与对策

苏北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困难与对策

V0 _ 2. . I3 No 3
Ma v.2 砌6 (
苏 北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困难 与 对 策
李 敏
( 州 师 范 大 学 淮 海 发 展研 究 院 。 苏 徐 州 2 10 ) 徐 江 2 0 9
[ 关键词 ] 苏北; 农村经济 ; 困难 ; 策 对 [ 摘 要 ] 苏北振 兴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目前 , 苏北农村 经济在发展 过程 中面临 着资金缺 乏、 劳动 力 转移缓慢 、 业效益 不高、 农 劳动 力素质较低等 突出问题 。为加 快 苏北农 村经济发展 , 采取 以下对策 : 应 加快 招
维普资讯
第3 2卷 第 3期
20 年 5 月 06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 学社 会科学版 ) 哲
J fXu h u N r lU i f hlsD va d S ca ce c sEdt n .o z o oma n. i o h n o ilS ine i0 P o i
( ) 村 劳动 力转 移缓 慢 二 农
省 面积的 6 % 以上 , 0 其经 济 发展 的滞 后 严 重制 约
着苏北和 省整体经济水平的增 长和社会进步。 因此 ,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苏北全面振兴 、 实 现汀苏区域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苏北农村经济发展 面临的突 出困难
维普资讯
要来源 , 工资性收入不足 3 % ; 0 同时 , 城镇化水平 也较低 , 仅为 3 %左右 ; 0 除徐州主城 区人 r 已近 I
10万 , 云港 、 安 、 城 主 城 区 人 口超 过 5 2 连 淮 盐 0万
酬” 工资“ , 同地 不 同标 ” 大晕 农村 骨干教 师外 , 流。另外 , 每年仅有 2 %左右的苏北籍高校毕业 0 生返 同苏北工作 , 到农村地 区工作的更少 。

宿迁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宿迁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宿迁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宿迁市是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农业产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支撑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宿迁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也发展迅速。

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宿迁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着一些瓶颈和障碍,比如缺乏专业化服务人才、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科技水平低下、以及缺乏政策支持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也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为了进一步推动宿迁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前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下文将对宿迁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字】1.2 问题意识在宿迁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宿迁市发展相对滞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需求。

农业服务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农民难以获取到有效的服务信息,也难以选择合适的服务供应商。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无法提供精准化的服务。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网络不健全,服务项目单一,无法满足各个层次的需求。

宿迁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着种种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宿迁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宿迁市是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农业产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该市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该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相对较小,服务项目有限,覆盖范围较窄。

大多数农业服务机构和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上,缺乏创新和发展动力。

宿迁市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

宿迁市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

宿迁市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宿迁市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区域性经济中心。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产业升级的趋势,宿迁市产业集群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按一定产业类型集聚的企业,形成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群体。

宿迁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潜力。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宿迁市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产业集群规模相对较小,缺乏协同发展和产业链衔接的机制。

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人才短缺和落后的管理水平也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有必要对宿迁市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探讨解决方案和提出政策建议,促进其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宿迁市作为江苏省重要的经济枢纽城市,产业集群发展一直是该市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宿迁市产业集群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挖掘现存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推动宿迁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如何激发宿迁市产业集群发展潜力,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宿迁市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通过深入分析宿迁市产业集群的状况和问题,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宿迁市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当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双赢的局面。

1.3 研究意义宿迁市作为江苏省重要的产业基地和经济增长极,产业集群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宿迁市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首先,研究宿迁市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深入剖析宿迁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问题诊断,可以为地方政府制定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

其次,研究宿迁市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可以促进产业协同创新和合作。

【经济地理】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社会因素探析与对策建议

【经济地理】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社会因素探析与对策建议

【经济地理】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社会因素探析与对策建议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主导下,江苏省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

至2007年底,占全国总面积1.16%的江苏,创造了占全国10.24%的地区生产总值和13.18%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2008年全国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前10位的包括江苏的苏州和无锡。

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 苏北(指徐州、淮阴、宿迁、盐城、连云港五市。

下同)与苏南(苏州、无锡、常州三市。

下同)的差异却日益扩大,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一、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大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

多年来,多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然而江苏的经济发展却极不平衡。

区域发展差异比较大,尤其是苏北与苏南的经济差距更大。

1984年苏北、苏南人均GDP分别为596元和1354元,两者之比为1:2.27;1995年苏北、苏南人均GDP分别为3859元和13657元,两者之比扩大为1:3.54;到2004年苏北、苏南人均GDP分别为9971元和42710元,两者之比再次扩大为1:4.28。

表中列出了2007年苏北与苏南地区主要的经济指标。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各项指标中,除了人口、土地面积、可耕地面积、第一产业总产值、粮棉油总产量,苏北比苏南高以外,其他反映工业化发展水平、居民富裕程度等方面的指标,苏北均比苏南要低。

第二、第三产业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苏北与苏南相比,差距都相当大,财政总收入、外商直接投资额、进出口总额、居民储蓄存款、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苏北与苏南相比,均有着相当的差距。

二、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作为一种经济现象,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产生与扩大, 是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人文环境、政策体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是, 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 各种因素的作用力往往是大小不一的。

从历史和现实中分析, 形成苏北与苏南差异的社会因素主要有:1.思想观念与创新意识。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一、本文概述苏北、苏中、苏南作为中国江苏省内部的三个地理区域,各自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这三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过程及其成因,以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前列。

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内部,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的北部,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化起步较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苏中地区,处于江苏省的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介于苏北和苏南之间,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而苏南地区,包括苏州、无锡等城市,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先进。

本文首先回顾了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历史,分析了各自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

接着,文章通过对比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指标,如GDP增长率、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等,揭示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本文还深入探讨了造成这些差异的成因,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导向、人才集聚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对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的探析,本文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文章最后强调,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特色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历史回顾追溯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省内部的苏北、苏中、苏南三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展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和变迁轨迹。

苏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紧邻上海,率先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尤其是苏州、无锡、常州等地依托原有的乡镇企业基础和临近长三角核心地带的有利条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被誉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苏北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苏北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将成为驱动苏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将共同努力,推动科技 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等,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未来经济发展策略建议与展望
深化改革开放:进一 步推进市场化改革, 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 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 市场,推动更高水平 的国际经济合作。
献率不断提高。
03
苏北经济发展中的机遇与 挑战
苏北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区位优势
苏北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 长江经济带和黄河经济带的交汇 点,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
势,便于开展对内对外贸易。
资源禀赋
苏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如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等,为经 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政策扶持
苏北地区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之一,其经济总 量和人均水平均居江苏省前列。同时,苏北地区也是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交汇区域,具有重 要的战略地位。
苏北经济发展历史与现状
发展历史
近年来,苏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政 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苏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第三产业(服务业)现状分析
服务业发展迅速
01
近年来,苏北地区服务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现代物流、金融、
旅游等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服务业结构多元化
02
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苏北地区的服务业结构日益
多元化,新兴服务业态层出不穷。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大
03
服务业在苏北地区的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经济增长的贡
生态环境压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压力也日益增大,苏北地 区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经济1 2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北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宿迁为例摘要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増长点,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作用越来越大。

市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市域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优势也愈加明显。

宿迁是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辐射的重要门户城市,地理位置优越,除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宿迁还有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已然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对其城市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笔者将从市域旅游的视角探讨具有旅游特色资源的宿迁市的经济发展情况。

关键词:城市经济;宿迁市;市域经济;市域旅游目录摘要 (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3)二、市域旅游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3)(一)国家大力促进市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4)(二)发展市域经济是壮大市域经济的要求 (4)(三)发展市域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5)三、苏北宿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基于市域旅游经济视角 (5)(一)苏北宿迁经济发展现状 (5)(二)苏北宿迁市域旅游收入构成 (6)(二)苏北宿迁市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 (6)1.旅游人数 (7)2.旅游人均花费 (7)3.居民收入 (7)(四)苏北宿迁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7)四、促进宿迁市经济发展的对策 (8)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方式之一。

旅游产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2018年,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我国旅游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综合贡献达11%。

2018年,我国人均出游达3.4次,总数达到44.4亿人次,而2016年的旅游总收入将达4.6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6%。

在进入经济全面放缓新常态情形下,旅游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战略型支柱产业。

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工作推进愈加深化。

并且当前我国已进入精准扶贫的攻坚阶段,旅游扶贫在我国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曰益显著的作用,以其锐不可当么势正成为我国扶贫攻坚的崭新生力军。

这也就意味着,大力促进市域旅游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百姓收入尤为重要。

宿迁,简称‘’宿”,别称水城,古称下相、宿豫、钟吾、从德,江苏省地级市,是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辐射的重要门户城市,地理位置优越。

除了良好的自然人文条件,宿迁还有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曾是泗水国、钟吾国、宿国都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华夏文明之脉、江苏文明之根、淮河文明之源、楚汉文化之魂”之称。

境内下草湾文化遗址,是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也是人类起源中心之一,被誉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宿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已然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对苏北宿迁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在此情况下,对苏北宿迁市旅游收入进行分析就显得较为重要。

旅游收入按国内国外分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占比当地旅游总收入很大比重。

二、市域旅游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市域经济与市域经济中国现代化的两个轮子。

(一)国家大力促进市域旅游经济的发展2014年、2015年国家分别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都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发挥民族特色传统节庆品牌效应等推动市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国家对市域旅游业的大力支持,除了旅游业显而易见的经济效用和对新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之外,还基于旅游业对于扶贫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

据统计,2011-2014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带动了1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旅游脱贫人数达1000万人以上。

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旅游扶贫具有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带动作用,在我国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正以其锐不可当之势成为我国扶贫攻坚的崭新生力军。

2015年8月18日,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上提出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扶贫开发中的战略作用,到2020年全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将带动全国17%(约1200万)的贫困人脱贫。

促进市域旅游经济发展是政策所趋。

(二)发展市域经济是壮大市域经济的要求市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一种中观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中间”桥梁的作用。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穷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市域经济,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

市域经济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并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市域经济的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

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市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仍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西南民族地区的市域经济存在着传统农业效率较低、中小工商业发展不足、城镇化滞后等待解决的问题,亟需转变市域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是域经济结构。

而与此同时,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市域,由于独特的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水组合,再加上别具一格的饮食、服装、建筑、节庆等丰富多彩的传统地域文化,对旅游者形成巨大的吸引力。

因此,可通过发展市域旅游业来转变市域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改善是域投资环境,培育具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具域经济规模,增强市域经济实力。

(三)发展市域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増长点,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作用越来越大。

市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市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优势也愈加明显,主要体现在:第一,市域旅游经济发展有利于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它涉及到交通业、餐饮业、住宿业、零售业等各行业,不仅能为市域带来的可观的旅游收入,还能带动市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第二,市域旅游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是农村社会发展的趋势,旅游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的交通道路、车站码头、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银行、医院、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推动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加快现代化农村的建设步伐;第三,市域旅游经济发展有利于为农村剰余劳动力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由于乡镇企业在信息化的冲击下逐渐衰落、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岗位要求向高学历的创新型人才发展等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受阻,而旅游业具有就业口槛低、就业成本小、就业岗位层多面广等特点,一旦直域旅游形成一定的规模,就可以实现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非农化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闲置浪费、离土离乡、无序流动,这对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意义重大。

三、苏北宿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基于市域旅游经济视角(一)苏北宿迁经济发展现状近几年,随着苏北宿迁市政府对旅游业投入更多的关注,旅游在苏北宿迁市获得了更快速的发展。

2018年,苏北宿迁市接待国内外游客高达3.52千万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了16.45%;旅游总收入365.89亿元,首次突破300亿元人民币大关,比上一年增长了26.87%。

并且经过省旅游局的测算,在2017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7.95%,旅游对GDP综合贡献率达到14.88%。

2018年,江苏桐庐旅游紧扣“乡村旅游”,成功举办“三江两岸对话”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影响。

苏北宿迁市旅游服务质量游客评价指数在2018年的秋季到达79.1,这是连续第三个季度的提升,这个指数也是自开展测评以来测评指数水平最高的一个季度。

这显示国内外游客对苏北宿迁市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多种游客的旅游项目产品,游客旅游体验等方面得到了一致认同。

《宿迁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在2020年之前,当地在接待旅游人数方面达7.75千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方面要超过610亿元,并且使得旅游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8.8%。

积极规划景区,打造销售额超过百万的旅游企业集团2到3家,实现旅游收入,旅游投资额,旅游就业人数的快速增长。

在未来几年,可以预见到江苏宿迁市旅游必将是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发展,必将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苏北宿迁市域旅游收入构成2018年,苏北宿迁市内旅游产业飞速发展,国内旅游人数突破4千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突破300亿元,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超过25%,改变了连续四年国内旅游业下降的历史。

在2016年,供给侧结构改革持续加强,导致旅游消费强劲增长,再加上“旅游+”“全域旅游”等新概念新形式的涌现,使得旅游业发展面貌焕然一新,这使得2018年的江苏旅游形势较前几年有所好转,可以说2018年是江苏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新引擎的开局之年。

因此,本文选取2018年苏北宿迁市旅游收入进行分析。

2018年,被苏北宿迁市接待的国内旅游者达4457.47万人次,当地的国内旅游收入达365.89亿元。

其中过夜游客旅游收入175.87亿元,占比50%,过夜游客人均天消费74.14元;一日游游客旅游收入190.02亿元,占比超过一半,一日游游客均天花费539.22元。

可以看出,按照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分类,则比例大致都占50%。

从游客的来源地看,则有一大半的国内旅游收入都是来自江苏本省游客,其余外省游客中,江苏、上海、安徽、江西四个邻省游客占据了外省游客总数的40%。

按照国内旅游者花费划分,则主要收入集中在交通,餐饮,景区花费,购物,这四个方面占比都超过了15%,之和将近70%。

对于一日游游客而言,花费最高的是交通,占比超过20%。

对于过夜游客而言,住宿成为了花费最高的部分,占比超过20%。

而选择一日游的游客绝大部分是苏北宿迁市内游客,过夜游客则绝大多数是外省游客。

(二)苏北宿迁市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旅游业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相互依赖性很强的产业,包括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产业。

换句话说就是到了另一个地方消费,而且消费能力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比较成熟的理论认为影响旅游收入的有诸如旅游的人数、旅游产品的质量、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等等。

因此,我们可以说,旅游收入是由多种因素相结合所确定的。

结合相关资料和文献,我们可以将苏北宿迁市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人数旅游目的地所接待的游客数量是影响一个地区旅游收入最为主要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