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学重点教学提纲
《推拿手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推拿手法学》课程教学大纲《推拿手法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推拿手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Course Overview)课程名称:《推拿手法学》Course:Tuina Manipulation课程编号:02116 适用学生:针灸推拿专业Course Number:02116 Designed for:Acupuncture and Tuina学分:4总学时:68Credit: 4 Class hour: 68预修课程:《推拿功法学》实验学时:34《中医理论基础》Experiment hour: 34Preparatory Courses:《Chinese Traditional exercise in Tuina》《Basic theory of TCM》二、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s)《推拿手法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针灸推拿、康复治疗、中医骨伤等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与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但是,推拿手法又有着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推拿手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各种推拿手法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学习推拿临床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章节内容,充分应用图表、实验操作、录像、幻灯、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自学、讨论、比赛等多种形式,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本门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更是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实践课,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实践操作和安排临床见习,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此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手法作用原理与效应的实验室测试,使训练检测趋于客观化和科学化。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Course Content and Arrangement)1.推荐教材: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推拿手法学》,赵毅、季远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6月第3版Recommended Teaching Materials:《Tuina Manipulation》2.参考教材:《推拿学》,范炳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Reference Books:《Tuina》五、考核与评价方式(Course Evaluation)具体方式:闭卷考试(占总成绩60%)+技能考试(占总成绩40%)+平时成绩(扣分制)。
6-3-2 《推拿手法学》教案

周次 6
授课 第三章 章节名称
单元
摩法、揉法
授课 3
学时
单 元 教 学
1.掌握摩法、揉法的含义、动作结构和操作要领。
知识
2.掌握摩法、揉法的人体练习方法。 3.熟悉摩法、揉法的临床应用特点。
4.熟悉摩法与揉法的异同点。
目 技能 摩法、揉法的动作结构和操作要领。
标 素质 掌握摩法、揉法的含义、动作结构和操作要领及临床应用。
元
4.一指禅推法流派的历史沿革。
教
学 技能 一指禅推法的临床应用。
目
标
素质 一指禅推法的含义、动作结构和操作要领。
教学 一指禅推法的动作结构和操作要领; 教学
重点 一指禅推法的人体操作练习。
难点
一指禅推法基本动作的掌握; 一指禅推法的砂袋及人体操作练 习。
教材 处理
主要参 考资料 和教具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 难点
教材 处理
主要参 考资料 和教具
时间
教学内容
10 分钟 推拿介质;
20 分钟 推拿医师的自护;
10 分钟 推拿功法概述;
推拿医师精神自护地掌握;推拿 练功中对呼吸和意念的控制;推 拿练功训练计划地制定。
教学活动
课堂讲授,配合 图文资料、临床 资料及多媒体教 学手段辅助教 学。
教学资源
10 分钟 推拿功法的特点;
重点 抹法的人体操作练习
难点 之间的比较。
教材 处理
主要参 考资料 和教具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教学资源
40 分钟 搓法、抹法的含义、动作结构、操作要领、 推拿手法的讲授
临床应用讲授或多媒体教学;
以示范性操作和
(完整word版)《推拿学手法部分》教案

《推拿手法学》课程教案(供针推本科使用)教研室:推拿学教研室教师:时间: 2009 年月日教研室主任署名:王继红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课设计首页教课内容推拿手法概论、摇动类手法教课对象针推本科讲课形式理论课教课时数 2 学时教课目的掌握:推拿手法的分类及动作要领;要求熟习:推拿手法学的概括,摇动类手法的动作要领;认识 : 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及适应和症禁忌症。
教学重要点:解说推拿手法的分类及动作要领。
点、难点难点:推拿手法的分类及动作要领;及解决办解决方法:利用图形和动画频频祥解,联合实践领会。
法教课方法教具教材与参考书: 解说式 +示范 +启迪式教课设计、讲稿、 PPT、课程表、教课进度表、教材等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推拿手法学》,王国才主编中国中医药第一版社 .参照书:.教课设计内页(供参照)教课进度:(含教课主要教课内容、教课过程设计实时间安排)教课进度1.介绍推拿手法学概括。
推拿手法,是推拿防治疾病过程中,以手或手的代替物在人体长进行的各样规范化技巧动作的总称。
推拿的异名包含:案扤、按玩、按摩、折支、导引、推拿等。
2.简述解说推拿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
推拿手法操作的基本技术要求长久、有力、平均、柔和,从而达到深透。
3.讲明推拿手法的分类。
依据手法的动作形态①摇动类、②摩擦类、③振动类、④挤压类⑤叩击类、⑥运动关节类。
4.解说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疏导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增强抗病能力;抢救醒神,以指代针,推拿代药。
5.介绍推拿应用的禁忌症及适应症。
时间安排及教课方法5 min/PPT 10min/PPT 5min/PPT 5min/PPT 5min/PPT6.介绍摇动类手法之一鱼际揉法。
鱼际揉法:用鱼际着力作轻柔和缓的往返摇动或环转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同揉动的手法。
7.解说动作要领及操作示范,并观看视频吸定点:鱼际;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拇指内收,四指自然挺直;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摇动,带动腕关节运动,带动皮下组织一同揉动。
《推拿治疗学》复习提纲.doc

《推拿治疗学》复习提纲1•最早记载中国脊柱推拿春秋战国《引书》、按压止血法《五十二病方》、膏摩《金匮要略》和推拿温补效应《素问•举痛论篇》2.明朝的推拿学术成就表现在哪四个方面?P6①明初按摩科重新合法化;②现存的医学专著从明代开始;③“推拿” 一词的出现;④小儿推拿体系形成;⑤保健按摩和口我养生按摩进一步发展。
3•如何理解推拿治疗作用中的“理筋整复” P18和“代针代药” P19?①理筋整复:推拿的理筋整复体现在两个方而,一方而是筋,-•方而是关节。
中医所说的筋主要是指骨骼肌、肌腱等。
肌肉软组织受到伤害性刺激后,在发出疼痛信号的同时,还会引起保护性肌肉收缩、紧张、痉挛,LI久不愈,会造成挛缩。
推拿冇明显的舒筋缓急作用,一方面是肓接通过拔伸的手法直接缓解肌痉挛,另一方血是刺激压痛点痛源而解除肌紧张。
推拿的整复作用体现在纠正关节脱位、骨错缝及功能失衡上。
推利关节Z前必先舒筋,才能有更好的整复效果。
②代针代药:代针是指用手指点压刺激丿揄穴起到与针灸类似的作用。
代药是指将按摩手法与药物制剂结合运用,即膏摩,用手法助药力。
或直接将推拿手法的作用用中药或方剂的作用来比拟,如小儿推拿屮“推上三观,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来滑石、羚羊角。
”4•①如何理解推拿治疗原则中的“因人制宜” ?P65指在治疗吋不能孤立地看待疾病,而要看到患者的整体情况。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粕神、心理、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法、方药和其他治疗方法的原则。
①年龄:老年患者多虚证或正虚邪实,治疗时,虚证宜补,而邪实需攻者应注意配方用药免伤正气;小儿多病儿包不均,寒温失调,故治疗当慎用峻剂和补剂,且手法应以轻、巧、快、取穴少、治疗时间短为特点。
损伤性疾病应根据损伤的时间、部位、程度等选取适宜的推拿治疗。
用药剂量也应以年龄加以区別。
②性别:治疗用药需考虑妇女经期、怀孕、产后等情况,妊娠期禁慎用俊霞、破血、滑利、走窜伤胎或有毒药物,产后考虑气血亏虚及恶露情况。
《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章《推拿手法》。
本章主要学习推拿手法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推拿手法的定义、种类、基本手法以及推拿手法的实践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推拿手法的定义和种类,掌握推拿手法的的基本手法。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手法的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推拿手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推拿手法的定义、种类和基本手法的掌握。
难点:推拿手法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推拿手法教学视频、推拿手法图解、推拿手法模型。
学具:推拿手法图解、推拿手法模型、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小朋友肚子疼的故事,引出推拿手法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推拿手法的定义、种类和基本手法。
3. 视频观看:观看推拿手法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推拿手法。
4. 图解学习:学习推拿手法图解,加深学生对推拿手法的理解。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推拿手法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 成果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8. 作业布置:布置推拿手法实践操作的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实践。
六、板书设计推拿手法定义:通过手法刺激身体部位,达到调整气血、缓解疼痛、改善身体状况的目的。
种类:按压法、摩擦法、揉法、拿法、推法等。
基本手法:按压法、摩擦法、揉法、拿法、推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推拿手法为家人缓解疲劳或缓解疼痛。
答案:根据所学推拿手法,选择合适的手法为家人缓解疲劳或缓解疼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推拿手法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推拿手法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中医教学《推拿学》教案

中医教学《推拿学》教案教案:《推拿学》——小学推拿保健课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推拿学教材的第三章,主要讲述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推拿的适用范围。
具体内容包括:推拿的定义、推拿的基本手法(推、拿、按、摩、揉、捏、摇、拍)、推拿的适用范围(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掌握至少三种推拿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手法的兴趣,养成正确的推拿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
难点:推拿手法的正确操作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推拿模型、推拿手法视频资料、推拿手法图解。
学具:推拿模型、推拿手法图解、练习推拿的手法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推拿的起源和发展,引起学生对手法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推拿的定义、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配合视频资料和图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推拿。
3. 示范:教师亲自示范正确的推拿手法,让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推拿手法,教师巡回指导。
5. 应用:学生通过推拿模型,实践所学手法,体验推拿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推拿学定义基本手法:推、拿、按、摩、揉、捏、摇、拍适用范围: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七、作业设计1. 描述推拿的基本手法,并说明其适用范围。
答案:推拿的基本手法包括推、拿、按、摩、揉、捏、摇、拍。
推拿适用于治疗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2. 简述推拿的起源和发展。
答案:推拿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推拿已成为中国传统的医学疗法之一,并在现代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掌握了正确的推拿手法。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对推拿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学生可利用课后时间,深入了解推拿的历史和发展,学习更多推拿手法,尝试运用推拿治疗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提高自己的推拿技能。
推拿手法与功法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本科90课时)

推拿手法与功法学教学大纲(Tuina technique and merit legal science)(供5年制针灸推拿学专业和针灸推拿学专升本专业使用)一、课程目标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推拿手法与功法学》是研究推拿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推拿手法与功法的术式结构、技能训练方法、动作原理、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推拿专业课程中,是一门核心技能基础课程。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功法、手法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掌握、熟悉和了解推拿功法、手法技术的发展简史及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推拿手法基本操作技能与实验研究方法和临床辨证应用规律,为学习《推拿治疗学》与日后从事推拿临床工作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正常人体解剖学》、《西医诊断基础》。
后续课程:《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学》。
先修课程是本课程的讲述基础,后续课程是此课程的具体应用,后续课程应在此课程开设的下一学期进行教学。
二、课程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总学时90学时,遵循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操作示范、技能训练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并配合运用多媒体CAI课件及视听教材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加强手法操作的示范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
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教学(实训)60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1.教材1 王之虹等.推拿手法学.2001年8月第1版.中国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2.主要参考书1 周信文等.推拿手法学.2000年10月第1版.中国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2 张建华、何光远等.推拿学.2007年1月第1版.中国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3 俞大方等.推拿学.1985年10月第1版.中国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四、课程考核考试(包括期末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其中理论考试50%,技能考试50%。
推拿手法学实验大纲

附表12(正文)
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11
项目名称
下肢部的常规操作训练
实验类型
综合型
适用层次
本科
实验课时
2
开设类型
目的要求:
1、熟悉人体下肢部的操作常规手法。
实验内容:
1、滾法自臀部-----大腿后侧-----腘窝-----腓肠肌-----跟腱往返三遍。
2、擦法膝关节内外侧。
3、擦法踝关节内外侧。
4、摇膝关节,踝关节。
实验步骤:
1、老师在人体上示教。
2、学生按常用手法定义、动作要领及老师示教在人体上训练。
3、老师逐个纠正学生动作。
4、老师统一要求学生定时左右手交替训练。
注意事项:
1、不得留长指甲、不得佩戴首饰(尤其是戒指)、不得佩戴手表。
2、按动作要领及示教要求进行训练。
8
开设类型
目的要求:
1、掌握一指禅推法的操作方法,动作要领。
2、熟悉一指禅推法的定义。
实验内容:
1、一指禅推法的米(沙)袋定点训练(前期)。
2、一指禅推法的米(沙)袋移动训练(后期)。
实验步骤:
1、老师在米袋上示教。
2、学生按一指禅推法定义、动作要领训练。
3、老师逐个纠正学生动作。
4、老师统一要求学生定时左右手交替训练。
2、按动作要领及示教要求进行训练。
附表10(正文)
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9
项目名称
胸腹部的手法常规操作
实验类型
综合型
适用层次
本科
实验课时
2
开设类型
目的要求:
1、熟悉胸腹部操作常用手法。
2、了解胸腹部手法操作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易筋经:“易”改变;“筋”筋脉,肌肉,筋骨;“经”方法。
即通过锻炼能够改变筋骨,
抻筋拔骨,强壮筋骨,调节脏腑经络,变易强壮身形的健身锻炼方法。
(1.韦驮献杵2.横担降魔杵 3.掌托天门 4. 摘星换斗 5.倒曳九牛尾 6.出爪亮翅7.九鬼拔马刀8.三盘落地9.青龙探爪10饿虎扑食11.打躬击鼓12.掉头摇尾)
2.《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明确记载了“中央者”是按摩和导引的发源地。
3.按摩始见于《内经》
4.《金匮要略》首次提出了“膏摩”
5.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
6.《唐六典》推拿治疗范围:“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八疾
7.金代医家张从正将按摩和针灸归为“汗法”
8.“推拿”最早记载于明代医家张四维《医门秘旨》
9.清代《医宗金鉴》提出正骨手法的总结和正骨八法。
文中提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10.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分类有六大类: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手法。
11.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12.运动关节类手法操作要求:稳,准,巧,快。
13.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14.开天门:用拇指指腹由两眉头之间向上直推至额上发髻处。
15.推坎宫:用拇指桡侧从眉心向眉梢作分推。
16.推桥弓:用拇指指腹从翳风穴由上而下推至锁骨上窝等。
17. 复合手法1.按揉法2.拿揉法3.推摩法4.牵抖法5.扫散法6.踩跷法
各个手法作用:滚法——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滑利关节。
一指禅推法——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开窍醒脑,调节脏腑。
缠法——活血祛瘀,生肌托毒,且有较强的消散作用。
一指禅偏锋推法——镇静安神,活血通络。
鱼际揉法——舒筋通络,宁心安神。
抖法——舒筋解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消除疲劳。
15.擦法常用小鱼际擦法(侧擦法)
16.挤压类包括:按法,点法,捏法,拿法,搓法,捻法,拨法。
掌按法的注意事项:a.方向:按压的方向应与受术者体表垂直;b.力量:用力要由轻到重平稳加压,再由重而轻逐渐减压,不可冲击式用力。
17.拨法:先按后拨
18扳法:以“寸劲”作用于关节,使其瞬间突然受力,而产生被动的旋转,屈伸,屈收等关节运动的手法,称为扳法。
19.摇法包括颈椎摇法,腰椎摇法(a.坐位腰椎摇法,b.仰卧位……c.俯卧位……),肩部摇法(a.托肘摇肩法,b.扶肘……c.握手……〈幅度最小〉d.大幅度摇肩法)。
20最后的问答题
(2)擦法是一种柔和温热的刺激,临床应用广泛,多用于虚证,寒证和痛证。
其主治功效为(1:温肺化痰。
擦上胸部及背部,用于咳嗽,气喘,胸闷。
(2:温中健脾。
擦上腹部及左侧下背部,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3:舒肝理气,消食导滞。
'擦胁肋部,治疗肝气郁结之腹胀,胸闷等。
(4:温肾助阳。
擦肾俞,命门,督脉,八髎,涌泉等处,用于肾阳不足,气虚下陷诸证和小儿遗尿。
(5:温散寒邪。
擦背部两侧膀胱经,颈项部和鼻翼等,用于风寒感冒,鼻塞等证。
(6:活血祛瘀。
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关节屈伸不利,及颈项肩腰背痛等证。
(7:保健强身。
用于面部,腰骶部涌泉等处。
(8:自我保健推拿。
掌擦腰骶部,擦涌泉等。
(3)抖法的注意事项:(1:受术者的肢体要自然伸直,放松,而处于松弛状态。
(2:抖上肢的幅度应控制在2—3cm,抖下肢则幅度稍大。
(3:频率要由慢到快。
(4:操作是动作要连续。
(5:术者操作时呼吸自然,不可屏气。
(6:抖法操作前,多配合拔伸法,搓法等手(7: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法。
(4)扳法的注意事项:(1:脊柱扳法操作前,必须要有很好的脊柱解剖学基础且要对脊柱关节的结构特征,生理可动范围有一清晰的了解。
(2:扳法“寸劲”是指短促有力的,目的明确的,有控制的发力。
要求随发随收,点到即止,中病即止。
(3:操作时不可逾越关节运动的生理活动范围,否则易伤及骨髓,马尾及神经根组织,颈,胸部扳法操作时尤当谨慎。
(4:不可使用暴力和蛮力。
(5:不可强求关节弹响.(6:诊断不明确的脊柱外伤及带有脊髓症状体征者禁用扳法。
(7:老年人有较严重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者慎用或者禁用扳法。
对于骨骨关节结核,骨肿瘤者禁用扳法。
(5)脊柱推拿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原因:a,相关知识的缺乏。
b,操作手法不熟练。
c,缺乏理性认识。
一.摆动类手法:以前臂有节律的连续摆动为运动特征的手法
1.㨰法:以第5掌指关节背面吸定,用手背近尺侧部分在受术部位做来回滚动的手法
操作方法:肩关节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的伸屈和前臂的旋转运动
腕关节伸屈幅度要大,前滚至极限时屈腕达60°~80°,回滚至极限时伸腕达30°~40°90°-120°
2.一指禅推法: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
注意事项:1.沉肩:肩部放松,不要耸起 2.垂肘:肘关节自然下垂,坐位操作时肘部略低于腕部 3.悬腕:腕关节自然悬屈接近90°,不可过于勾紧,影响腕关节的灵活度 4.掌虚:除拇指着力外,其他手指都要放松,自然弯曲,手握空拳。
5.指实:拇指的指端或指腹吸定于一点,不可跳跃或与体表产生摩擦 6.紧推慢移:拇指摆动频率较快,拇指端或指纹面在施术部位上的移动不能太快
3.一指禅偏锋推法:沉肩,垂肘,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往返摆动和拇指掌指关节或拇指指骨间关节的屈伸活动
4.鱼际揉法:术者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微屈或自然伸直,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作左右侧偏运动
二.摩擦类手法:包括摩法、推法、擦法和抹法
1.摩法:用手掌或手指在体表做环形摩擦的手法柔和舒适
2.推法:单向直线,较用力着指推法:着力于指纹面掌推法:术者用手掌或掌根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肘推法:用前臂上端近肘尖处着力开天门:额头
3.擦法:单向直线来回摩擦运动的手法,可分为小鱼际擦法(侧擦法)、鱼际擦法、掌擦法、指擦法
三.挤压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点法、捏法、拿法、搓法、捻法和拨法
1.按法:由轻而重垂直向下按压,然后逐渐减压放松,如此反复操作用力要由轻到重平稳加压,再由重而轻逐渐减压,不可冲击式用力肘按法刺激较强
2. 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常用于颈项部、肩背部、四肢部
3.搓法:要求带动皮下组织,不要与皮肤有明显的摩擦肢体不可夹得太紧搓上肢时,搓动要快,移动要慢,移动到肘关节时用力要轻搓上肢时,搓动要快,移动要慢,移动到肘关节时用力要轻如带有旋转动作,即搓法与揉法结合,称为搓揉法(肩部)
4.捻法:术者用拇指末节指纹面与示指中节桡侧(或末节指纹面)相对夹住受术者的手指或脚趾,作方向相反的搓动
捻手指时,夹住手指的侧面主要作用于神经、经络;夹住手指上下面主要作用于肌腱四.叩击类手法:主要包括拍法、击法、弹法
1.拍法:术者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微凹呈虚掌,腕关节放松,
以肘关节的屈伸发力腕关节动作不可过大,手指不可甩动,以免手术者表皮疼痛
3.击法:用拳、掌、指和棒状工具叩击体表的手法,有拳击法、掌击法、指击法、棒击法五.运动关节类手法:包括拔伸法、屈伸法、摇法、背法和扳法
1.摇法:摇转的幅度应由小到大,且尽量限制在正常关节生理可动范围之内,不要超出最大病理限制位,或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摇转的动作要缓和,用力要平稳,摇动速度宜缓慢对习惯性关节脱位、椎动脉型颈椎病及颈椎骨折等病症禁止使用该部的关节摇法
2.背法:将患者背起后,对腰椎进行牵引、摇晃和振动的操作方法
3.扳法:颈椎斜扳法1.颈椎扳法必须要有很好的颈椎解剖学基础,对颈椎关节的结构特征、生理可动范围有清晰的了解。
2.颈椎扳法“寸劲”要求随发随收,中病即止。
3.操作时不可逾越颈椎关节运动的生理活动范围,否则易伤及脊髓,扳寰枢关节尤当谨慎。
4.不可使用暴力和蛮力。
5.不可强求关节弹响。
腰椎定位斜扳法:受术者健侧卧位。
术者面对受术者而站,右手拇指置于错位节段的两个腰椎棘突之间,左手将患者上半身向前屈曲
肩关节扳法:治疗范围:肩周炎、肩关节外伤后遗症四肢的扳法通常没有关节弹响声六.振动类手法:振法抖法
慎用推拿的几种情况:
1.饥饿时,由于血糖过低可能导致休克
2.饭后1h内,或腹胀时。
3.剧烈运动后和极度疲劳者,应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考虑按摩
4.怀孕者,其腹部、腰骶部一般慎用手法;
有些穴位如合谷、肩井、三阴交据记载可能引起流产,也不宜使用;其他部位不宜使用中刺激手法
5.酒醉者
推拿的严格禁忌症:
1.高热者
2.急性传染病患者
3.皮肤破损、感染,或有严重的皮肤病患者,
其病损部位和病灶部位禁止
4.骨折部位,但骨折后遗症或骨折康复期除外
5.骨与关节结核患者
6.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急性期
7.出血性疾病或正在出血的部位
8.严重的心脏病患者
9.恶性肿瘤部位
10.精神疾病情绪不稳定者和酒后神志不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