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在灿烂阳光下
七年级音乐上册 唱歌《在灿烂阳光下》教案

1.学生欣赏,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哼唱,体会在演唱歌曲时的情绪变化。
(三)演唱感受:
1.再次播放歌曲《在灿烂阳光下》。
2.听完这首歌想到了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
3.教师范唱,学生随哼唱主旋律。
4.教师指挥,随音乐演唱《在灿烂阳光下》一遍,学生自己寻找不足之处。
××中 学 教 案
NO:14
课题
唱歌《在灿烂阳光下》
时 间
12.3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欣赏《红旗颂》体验出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方式,掌握音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
2.在学习《在灿烂阳光下》中体会音乐能反映人的情感,音乐作品是时代的产物;
3.能准确而有情感的演唱《在灿烂阳光下》,感知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及音乐的情感。
教学难点
准确而富有感情的演唱,理解把握歌曲《在灿烂阳光下》的情绪及表现内涵,激发学生对祖的感激和赞颂。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导入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板 书 设 计
《在灿烂阳光下》
1=F 3/4 4/4 印青 曲
教学过程:
一、部分,请学生跟着唱主题,感受新时期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特点。有感情地齐唱歌曲《在灿烂阳光下》。
四、课堂小结:
让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为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让我们再一次唱响这首歌曲《在灿烂阳光下》。
课
后
记
(四)分析歌曲的演唱风格、音乐结构图式和表现主题。
全曲分为三段,以A-B-A1的形式呈现。歌曲的A段为3/4拍,旋律具有抒情风格,以中速演唱,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运用十分朴实的语言抒发了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的感激之情,仿佛是一位年轻人含着深情地在娓娓诉说着长辈给予自己的思想上的启迪。B段的节拍变为4|4,音乐转向进行曲的风格,演唱速度稍快。歌中充满了为祖国的自豪和赞美。A1部分重复A部,激情的把音乐推向高潮。
在灿烂阳光下教案

在灿烂阳光下教案
教案标题:在灿烂阳光下
教学目标:
1. 通过参与户外活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锻炼身体的意识与习惯。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互助精神。
教学资源:
1. 操场和周边自然环境。
2. 阳光、空气等自然元素。
教学内容:
1. 感受阳光的温暖和舒适,在操场上进行阳光浴。
2. 进行户外运动活动,如跑步、跳绳、踢毽子等。
3. 团队合作游戏,如接力赛、搬运比赛等。
4. 环境保护教育,进行垃圾分类、植树等活动。
教学步骤:
1. 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介绍即将进行的户外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在操场上集体进行阳光浴,让学生感受阳光的温暖与舒适,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 进行一些简单的户外运动活动,如跑步、跳绳、踢毽子等,让学生锻炼身体。
4.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如接力赛、搬运比赛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互助精神。
5. 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植树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6. 结束活动,让学生回顾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并进行总结性讨论。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评估学生的投入程度。
2. 听取学生分享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了解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游戏,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互助能力。
《在灿烂阳光下》教学设计.doc

《在灿烂阳光下》教学设计执教老师:教学年级:七年级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在灿烂阳光下》这首歌以回顾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为主线,穿插进父辈的教诲和几代人对党的深情,唱出了人民群众热爱党的真实心声,也唱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歌颂和眷恋,全曲充满朝气,音乐语言优美、深情,在党的阳光照耀下,各族人民为祖国繁荣昌盛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教学目标: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的二声部。
2、通过对二部合唱歌曲《在灿烂阳光下》的艺术处理,学生在合唱中能注意声音和歌曲情感的处理,达到声部的和谐。
3、通过歌曲的学唱,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体验合唱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对个人嗓音的控制、协调能力,综合运用欣赏、示范、模唱等教学法,力争达到唱歌教学的高效目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二部合唱的声音控制与调节,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教学准备: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进入音乐室,教师播放音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并把学生按男、女分组。
二、歌唱实践1、导入:同学们,你们对刚才听到的歌曲熟悉吗?(生答)对!它是我们在六年级时学过的一首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著名作曲家印青根据这首歌的音乐素材创作了一首充满朝气的歌曲,它就是——《在灿烂阳光下》(出示课题)。
2、听范唱(课件同时播放开国大典,香港、澳门回归,世纪大检阅等庄严神圣的图片,利用画面和音响的冲击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教学氛围)。
3、二声部合唱练习(引导学生学会看指挥手势,学会倾听另一声部,做到声部均衡、统一)。
1=F 2/43 3 1 2︱3 -︱3 -ˇ︱1 2 3 3 3︱1 2 3 3 3︱1 2 3 5 3ˇ︱5 -︱3 -‖哎呀来咳!阳光多灿烂阳光多灿烂阳光多灿烂哎咳!0 0︱0 0︱1 1 5. 6.︱1 -ˇ︱6. 1 1 1 1︱6. 1 1 1 1ˇ︱3 -︱1 -‖哎呀来咳!阳光多灿烂阳光多灿烂哎咳!4、识谱(课件出示歌谱)①学唱主旋律(歌曲的前四个乐句,男女声齐唱)区别旋律异同,并分别找出它们在歌曲中的位置A、3 1 2 3︱2 1 6. -︱2 2 2 3 1︱2 1 6. 1︱5. - -‖B、3 1 2 3︱2 1 6. -︱2·2 23 5.︱6. 1 2 3︱5 - -‖C、3 1 2 3︱2 1 6. -︱2·2 23 5.︱6. 1 2 3︱1 - - -‖(设计意图:通过找相似的旋律让学生熟悉歌谱,再唱一唱,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
在灿烂阳光下(混声合唱)-苏少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在灿烂阳光下(混声合唱)- 苏少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混声合唱的音乐风格和表演特点;2.掌握《在灿烂阳光下》曲目的旋律、节奏、歌词等基本要素;3.学习混声合唱的歌唱技巧和演唱技巧;4.锻炼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1.让学生谈论一下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类型;2.向学生介绍混声合唱的概念,简述混声合唱的风格和表演特点;3.播放一段混声合唱的演唱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混声合唱的魅力。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向学生介绍本课要学习的曲目《在灿烂阳光下》,让学生听一遍歌曲,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2.通过声乐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3.分组排练,让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的合唱演唱。
三、学习演唱技巧(30分钟)1.深入学习混声合唱的歌唱技巧:呼吸、发声、共鸣、节奏等;2.通过一些练习和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歌唱技巧;3.分组排练,让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技巧的练习和表演。
四、注重细节(20分钟)1.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调整音量、掌握舞台表演技巧等;2.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绘;3.分组排练,让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技巧的练习和表演。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2.分别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演唱技巧和表演的精彩瞬间;3.调整音调和舞台,合唱演唱《在灿烂阳光下》。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在灿烂阳光下》为例,说明混声合唱的基本要素和学习方法。
这种形式的合唱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歌唱技巧和表演技巧,如呼吸、发声、共鸣、节奏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些练习和游戏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尤其要注重表演的细节问题,比如调整音调、掌握舞台表演技巧等。
此外,通过分组排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结合不同课程知识进行合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锻炼音乐感受力和表演能力。
合唱歌曲《在灿烂阳光下》方案

班级:13级音乐学1 学号:20131021226 姓名:罗势锦合唱歌曲《在灿烂阳光下》【摘要】合唱是人声艺术在音乐表演中通过多声部、多层次的表现手段和处理方法,达到高度谐和的一种最高品位的艺术表现形式。
合唱歌曲《在灿烂阳光下》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合唱佳作,本文将通过对此曲的剖析,及在演唱上的具体处理等,来演绎这首脍炙人口的名曲之魅力。
一、作品题材及其主体思想《在灿烂阳光下》是有贺慈航词,印青曲,最初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三周年而作,是一首四部混声合唱的大型作品,属于颂歌题材。
该作品歌颂了伟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曾经苦难,几经风雨,领导我们走向了和平、稳定和繁荣。
共产党作为人民的政党,无愧于人民大众,在共和国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使祖国逐步走向了繁荣和富强,使亿万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斧头镰刀的政权终于被历史见证了,中国人民要繁荣要富强就必须坚定不移的跟着共产党,永远跟党走,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在二十一世纪更加辉煌。
二、作品的演绎在演绎《在灿烂阳光下》合唱时,作为合唱团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把握住该曲不同节奏变化、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以及演唱变化、句法处理等。
以达到对作品形象的塑造、意境的创造、感情的表达、情绪的渲染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指挥的引导,队员的密切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一)作品的音乐分析1、节拍、节奏:全曲打破了一统全局的节拍类型,在a部分以四分音符和二八节奏构成的四三拍为主,表现出如歌的抒情的情怀;b部分主要运用四四拍的节拍与a部分的如歌的抒情的形成鲜明地对比,更加突出了四四拍动力性的内涵,表达出激动沸腾之情感。
a1部分又回到了四三拍上,再次回归主题,不仅表现了我们对党的热爱同时也表现出我们对党的宣誓。
2、速度:全曲有四次在速度上的变化。
第一次是:在最开始处,每分钟为80拍,是以一种舒缓地速度,表现出柔和的赞美情怀,用以叙述主题表达对党的崇敬之情;第二次是:每分钟144拍,与前面的每分钟80拍形成鲜明的对比,属于进行曲速度,表现出急促的铿锵有力的情感表达,让我们再次体会到在伟大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的强盛,人民的骄傲和自豪;第三次是:每分钟78拍,属中速,再次表现如歌的情怀,再次回归主题,表现出对美好未来的展望;第四次是:每分钟82拍,与第三次的速度相比要稍微快一点,此时已不仅是诉说,而是一篇庄严的誓言,激情的歌颂把音乐推向了高潮。
在灿烂的阳光下教案

在灿烂的阳光下教案在灿烂的阳光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阳光的成因、特点和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阳光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阳光的成因和特点。
2. 阳光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问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回答完毕后,老师告诉他们其实所有季节都有阳光的芬芳陪伴。
2. 播放视频:向学生展示关于阳光的视频,让学生对阳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 学习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阳光的成因和特点,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4.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以观察阳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并让学生互相搜集实验结果。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6. 总结归纳: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阳光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整理为概念。
7. 拓展活动:让学生提前为夏季到来做准备,制作防晒护肤品等。
8. 检测评价:布置小练习或编写调查问卷,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在灿烂的阳光下1. 阳光的成因- 太阳的光线照射到地球上2. 阳光的特点- 明亮、温暖、柔和3. 阳光的作用- 照明、生物合成、调节气候等五、教学反思此教案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视频、实验、小组讨论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阳光的成因、特点和作用。
其中实验活动尤为重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合作的能力,在实践中获得理论知识的验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到阳光的重要性,并增强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扩展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灿烂阳光下》教案1

《在灿烂阳光下》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在灿烂阳光下》体验出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方式,掌握音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音乐能反映人的情感,音乐作品是时代的产物;3.能准确而有情感的演唱《在灿烂阳光下》,感知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及音乐的情感。
教学难点准确而富有感情的演唱,理解把握歌曲《在灿烂阳光下》的情绪及表现内涵,激发学生对祖的感激和赞颂。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看图片。
提问:看了图片有何感想?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图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大典的庆典图片,看到这些让我感到祖国的日趋繁荣富强,我为祖国而骄傲自豪。
)三、新课教学:(一)导言: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祖国的日趋富强的场面,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一首由印青作曲的歌曲。
(二)出示课题:音乐欣赏《在灿烂阳光下》,播放歌曲《在灿烂阳光下》。
1.学生欣赏,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哼唱,体会在演唱歌曲时的情绪变化。
(三)演唱感受:1.再次播放歌曲《在灿烂阳光下》。
2.听完这首歌想到了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3.教师范唱,学生随哼唱主旋律。
4.教师指挥,随音乐演唱《在灿烂阳光下》一遍,学生自己寻找不足之处。
(四)分析歌曲的演唱风格、音乐结构图式和表现主题。
全曲分为三段,以A-B-A1的形式呈现。
歌曲的A段为3/4拍,旋律具有抒情风格,以中速演唱,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运用十分朴实的语言抒发了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的感激之情,仿佛是一位年轻人含着深情地在娓娓诉说着长辈给予自己的思想上的启迪。
B段的节拍变为4|4,音乐转向进行曲的风格,演唱速度稍快。
歌中充满了为祖国的自豪和赞美。
A1部分重复A部,激情的把音乐推向高潮。
(五)复听乐曲的A部分,请学生跟着唱主题,感受新时期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特点。
有感情地齐唱歌曲《在灿烂阳光下》。
四、课堂小结:让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为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让我们再一次唱响这首歌曲《在灿烂阳光下》。
《在灿烂阳光下》教案

《在灿烂阳光下》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走进新时代》体验出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方式,掌握音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2.在学习《在灿烂阳光下》中体会音乐能反映人的情感,音乐作品是时代的产物;3.能准确而有情感的演唱《在灿烂阳光下》,加深对幸福定义的理解,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及音乐的情感。
教学难点准确而富有感情的演唱,理解把握歌曲《在灿烂阳光下》的情绪及表现内涵,激发学生对祖的感激和赞颂。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一)看图片(播放音乐)。
1、提问:看了图片有何感想?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这张图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大典的庆典图片,看到这些让我感到祖国的日趋繁荣富强,我为祖国而骄傲自豪。
)2、听音乐《走进新时代》情感感受一下,回答歌曲类型。
(红色歌曲)(这首歌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
具有抒情歌曲的特点,亲切深情反映了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介绍作曲者:印青三、新课教学:(一)导言: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祖国的日趋富强的场面,这节课我们来欣赏由印青作曲的另一首歌曲。
(二)出示课题:《在灿烂阳光下》,播放完整视频《在灿烂阳光下》。
1、初步感受歌曲,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
(合唱)2、歌曲演唱风格和表现的音乐主题。
(把抒情性的风格与主旋律的主题进行完美结合,使人们既感受到美的旋律,又得到思想上的教益)(三)歌曲分析:(多媒体作品简介)这首歌的歌词通过三个片段向我们展现了新中国的成长历程。
全曲分为三段,以A-B-A1的形式呈现。
歌曲的A段为3/4拍,旋律具有抒情风格,以中速演唱,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运用十分朴实的语言抒发了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的感激之情,仿佛是一位年轻人含着深情地在娓娓诉说着长辈给予自己的思想上的启迪。
B段的节拍变为4|4,音乐转向进行曲的风格,演唱速度稍快。
用四个“难忘”以高昂的气势,以排比的手陈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过的风雨历程,赞颂建国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稿
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姓名:颜宏滨
申报种类:初中音乐
说课题目:《在灿烂阳光下》
《在灿烂阳光下》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上册音乐书的第七单元《在灿烂阳光下》。
接下来我主要通过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活动准备,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湖南文艺出版社中的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演唱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以及歌曲《中国人》、欣赏作品《生死不离》、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的了解和最后的活动与练习。
本节课让我们学习演唱了歌曲《在灿烂阳光下》,曲子融洽了班级的氛围,让我们学会了分声部合唱,并且有意识地注意了声部的均衡与和谐。
一首《中国人》唱出了五千年中华民族的豪迈,以及对2008年汶川地震所创歌曲《生死不离》的欣赏,还有音乐知识的丰富、课后的视唱练习。
本单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二、教学目标
1.搜集了解《在灿烂阳光下》这首曲子的时代背景资料。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灿烂阳光下》和《中国人》。
3.感受体会歌曲《生死不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在灿烂阳光下》并把握好二声部的演唱技巧。
以及唱好《中国人》这首歌曲,还有对五线谱知识附点以及常用音乐记号的掌握。
教学难点:在有感情地演唱中,注意新学的音乐知识,特别是附点,在《中国人》这首歌曲里面极为突出,应注意好节奏的把握。
并且学生们能对他人的演唱进行一定的评价。
四、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
音像资料,课件
活动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活动难点:
在课堂中,想要鼓动所有学生对唱歌的积极性,更好的学好歌曲,需要师生双方的配合。
教学活动:
歌曲《在灿烂阳光下》的学习
1、聆听全曲,初步感受歌曲,并且鼓励学生跟着歌曲的节奏,设置疑问:这是什么演唱形式的歌曲?歌曲的拍子是怎么样的?
2、再次聆听。
(引导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加以小声地哼唱),感受歌曲的拍子、速度、情绪、体会歌曲的风格。
3、交流听赏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歌曲的理解与感受)
4、由老师做出激励评价、总结。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像发,聆听欣赏法,讨论法,练习法。
首先,音乐源于我们的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下》这首歌反应了人们的思想情绪,表达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在导课时,通过图片的演示播放关于共产党以及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并附和背景音乐。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其次,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采用设置疑问,启发引导,和评价激励的方法,贯彻“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一个充满音乐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得到美的熏陶,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音乐是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的基础。
培养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是培养学生表现和创造音乐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讨论法,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课堂气氛。
六、学法指导
在开课之前播放《中国人》,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也是本课的内容之一,让学生们对于这堂课不陌生,营造一种熟悉的氛围,并用询问的方法,让学生们猜测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询问学生,用讨论法给予学生时间讨论,并且按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分辨出《在灿烂阳光下》,哪部分的主旋律更为突出。
课堂小结:
中国的音乐内涵丰富,不仅《中国人》这首歌传唱久远,而且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的特点以及个性。
通过本章学使学生们对于二声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了民族情感,将对于祖国的热爱表现在音乐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