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各学段德育目标及内容(精选)

小学各学段德育目标及内容(精选)
小学各学段德育目标及内容(精选)

小学不同年级德育工作目标

一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目标:

教育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二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内容:

1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教育;

2开展热爱科学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教育;

3开展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友爱诚实守信教育;

4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5开展“关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护环境教育;

6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及法制安全教育;

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方法:

1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

2通过节庆活动,组织开展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增强小学生爱国情感;

3开展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事迹教育等活动,激励小学生树立远大人生志向;

4开展学习身边的榜样遵守课堂纪律等活动,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

5通过传唱新儿歌新童谣做游戏等文体活动,提高小学生基本素质。

四分年段德育工作实施:

由于小学生处于德育工作的基础时期,而低中高年段的学生又各具特点,因而制订了不同的德育实施。

低年级段德育总目标:

懂礼貌,尊敬老师孝敬父母长辈,团结同学;喜欢班集体,愿意为集体服务;热爱校园环境,讲究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学校纪律,听从老师的教导;勤奋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年级德育工作实施

(一)一年级学生特点:

学生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又不习惯;对学习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习惯缺乏规范性。特别信任老师。思维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等特点。

(二)实施: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实施内容:

一学期

教导处少先队工作:

1稳定一年级学生入学情绪,从各方面帮助家长及学生了解学校的各个方面的要求与规定;

2适时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劳动教育;

3进行上课课间休息等行为习惯的培养;

4组建家长委员会,加强学校老师家长的沟通;

5落实常规检查工作,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工作:

1通过观察谈话家访查看学籍卡等方式全面了解新生情况;

2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进行热爱学校,爱护校园环境卫生,爱护公物的教育;

3耐心指导学生坐立走等姿势,特别训练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读写姿势要正确,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

4教育学生尊敬老师,讲礼貌;

5进行有针对性的班级活动,逐渐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

6民主竞争选举班干部。

任课教师工作:

配合班主任做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包括课堂常规作业完成学习用具摆放等的训练。

家庭和社会工作:

成立家长学校,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新入学教育工作,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二学期

教导处少先队工作:

1指导一年级老师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2进行入队教育,上好队课,做好整体入队工作;(具体整体入队时间各学校可自行规定)

3进行常规工作的落实检查与反馈,组织听课活动,促进班级常规工作质量的提高;

4组织好一年级作业检查工作,对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巩固学生已养成的好习惯;

5定期召开年级会议,讨论交流经验。

班主任工作:

1继续加强常规教育工作,逐渐提高要求;

2完成对全体学生的家访,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

3进行班干部轮流民主竞选制,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给每个人展示自己的机会。

任课老师工作:

1严格且耐心地配合班主任工作,培养预习复习习惯听讲习惯完成作业习惯;

2及时与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

家庭和社会工作:

请交警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二年级德育工作实施

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内容:

1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教育;

2开展热爱科学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教育;

3开展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友爱诚实守信教育;

4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5开展“关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护环境教育;

6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及法制安全教育;

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方法:

1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

2通过节庆活动,组织开展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增强小学生爱国情感;

3开展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事迹教育等活动,激励小学生树立远大人生志向;

4开展学习身边的榜样遵守课堂纪律等活动,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

5通过传唱新儿歌新童谣做游戏等文体活动,提高小学生基本素质。

(一)二年级学生特点:

已经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愿意遵守校规校纪,但由于自控力不够稳定,行为规范方面常常有反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喜欢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

(二)实施:

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和热爱学校的教育。

(三)实施内容:

一学期

教导处少先队工作:

1制定学期计划,确定教育及内容,指导各班开展工作;

2落实常规教育的检查督促工作,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开展唱国歌做广播操系红领巾等比赛。

班主任工作:

1继续巩固常规教育,开展好即时性班级活动和常规性班级活动;

2结合运动会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树立集体观;

3通过班会班主任课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任课教师工作:

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

家庭和社会工作:

家长学校开办讲座,征求建议,统一教育思想。

二学期

教导处少先队工作:

1继续把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放在首位;

2开展推选校园小卫士小助手活动,增强少先队员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

3号召学生多和好书交朋友,年级内举行“我读书,我快乐”的活动。

班主任工作:

1巩固已经养成的学习习惯,是是读书姿势要正确上课专心倾听作业完成要认真,课外阅读要有乐趣的教育;

2教育学生继续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按时到校,认真打扫卫生,尊敬老师,与同学和睦相处;

3结合“我是班级小主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观念。

任课教师工作:

结合课堂教学,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发现培养学生的专长。

家庭和社会工作:假期组织学生成立护绿小队走进社区,参加环保活动。

中年级段德育总目标:

爱祖国爱家乡爱科学爱劳动;遵守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能自觉以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树立环保意识,能积极参加劳动,勤俭节约不攀比;懂得尊重老师,孝敬长辈,能和谐融洽地与人相处;拥有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年级德育工作实施

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内容:

1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教育;

2开展热爱科学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教育;

3开展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友爱诚实守信教育;

4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5开展“关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护环境教育;

6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及法制安全教育;

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方法:

1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

2通过节庆活动,组织开展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增强小学生爱国情感;

3开展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事迹教育等活动,激励小学生树立远大人生志向;

4开展学习身边的榜样遵守课堂纪律等活动,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

5通过传唱新儿歌新童谣做游戏等文体活动,提高小学生基本素质。

(一)三年级学生特点:

处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形成期,情感表达不稳定,有一定的集体意识,行为控制力较弱,模仿性强,道德认识水平较低,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

(二)实施:

以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懂得关爱他人,强化常规教育。

(三)实施内容:

一学期

教导处少先队工作:

1指导队员学会自己组织召开队会,了解队会的一般程序,训练各中队旗手护旗手;

2指导队员了解少先队队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队员在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3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4继续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

5年级组内展开小型多样的竞赛评比活动。

班主任工作:

1通过组织教师节国庆节活动,开展爱祖国爱家乡,尊重他人孝敬长辈教育;

2结合班级布置卫生评比等活动,进行爱劳动勤俭节约教育;

3引导学生文明过年,进行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教育。

任课老师工作:

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各类趣味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家庭和社会工作:

组织家长委员会活动,形成年级家长委员交流网络,便于家校沟通,并开展知识竞赛型亲子活动。

二学期

教导处少先队工作:

1结合庆“六一”,组织“红领巾艺术节”活动,给学生搭建舞台,展示自我;

2继续开设队课,开展“我能行”实践活动,培养少先队员的实践能力;

3召开家长会,可以是专题型的经验介绍型的成果汇报型的等,共同探讨家校教育模式;

4制订暑期活动计划。

班主任工作:

1通过召开主题班队会和开设班主任课,教育学生团结友爱,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2组织学生参加植绿护绿活动,培养环保意识: 3定期召开小干部会,对小干部进行培训;4开展班级“巧巧手”竞赛活动,进行热爱劳动教育。

任课教师工作:联合组织“动手动脑才艺展示”活动,培养学生肯钻研爱科学精神。

家庭和社会工作:学校联合社区开展“我爱社区”主题教育活动。

四年级德育工作实施

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内容:

1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教育;

2开展热爱科学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教育;

3开展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友爱诚实守信教育;

4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5开展“关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护环境教育;

6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及法制安全教育;

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方法:

1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

2通过节庆活动,组织开展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增强小学生爱国情感;

3开展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事迹教育等活动,激励小学生树立远大人生志向;

4开展学习身边的榜样遵守课堂纪律等活动,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

5通过传唱新儿歌新童谣做游戏等文体活动,提高小学生基本素质。

(一)四年级学生特点:

正处于由儿童期向少年期的转变过程中,独立意识增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课堂教学,兴趣爱好体现明显,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逐步树立起集体荣誉感,有较强烈的人际交往愿望。

(二)实施:

加强年级班级的常规管理制度建设,树立良好班风,正确的舆论,爱惜集体荣誉。围绕“养成教育”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三)实施内容:

一学期

教导处少先队工作:

1设立少先队各类小岗位,引导学生树立民主竞争意识,增强责任感;

2指导队员参加红领巾科社团活动,参与创建宣传阵地,增强少先队组织活力;

3结合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庆和纪念日,指导各中队开展中小队活动及校外实践活动;

4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年级的常规管理制度。

班主任工作:

1开展榜样学习活动,确定班级目标。进行刻苦学习的教育,做好学生从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起始工作;

2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个小岗位,积极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体验为他人

服务的快乐;

3指导学生学会与同学相处,初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任课教师工作:

抓好课堂德育渗透,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家庭和社会工作:

家长学校召开专题家长会,指导家长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方法,互相交流家教经验。

二学期

教导处少先队工作:

1加强常规教育的检查督促评比;

2组织“绿色文化节”“快乐读书节”。庆“六一”活动:

3继续开设队课,培养少先队员的参与能力;

4制定暑期活动计划。

班主任工作:

1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守则--为指导,通过班队会班主任课抓实常规教育;

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艺术节”“快乐读书节”庆“六一”等活动;

3认真做好学年收尾的各项工作,召开好家长会,为做一名合格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做准备;4安排好学生的假期活动及进行家访工作。

任课教师工作:

根据学科特点,组织作业作品展活动,对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行教育。

家庭和社会工作:

请学校法制副校长做网络文明教育讲座。

高年级段德育总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品德;具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能够帮助别人,愿意为集体服务;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基础。

五年级德育工作实施

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内容:

1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教育;

2开展热爱科学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教育;

3开展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友爱诚实守信教育;

4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5开展“关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护环境教育;

6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及法制安全教育;

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方法:

1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

2通过节庆活动,组织开展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增强小学生爱国情感;

3开展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事迹教育等活动,激励小学生树立远大人生志向;

4开展学习身边的榜样遵守课堂纪律等活动,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

5通过传唱新儿歌新童谣做游戏等文体活动,提高小学生基本素质。

五年级德育工作实施

(一)五年级学生特点:

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处在由幼稚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矛盾时期。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自主性和自尊心进一步加强,渴望得到友谊。仍然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

(二)实施:

增强学生自觉进步的需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进行不怕苦教育。学会公平竞争,以诚待人,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公德意识。

(三)实施内容:

一学期

教导处少先队工作:

1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巩固工作并进行监督检查;

2开展公民教育责任教育诚信教育系列活动;

3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开展主题活动,指导各中队开展中小队活动及校外实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

班主任工作:

1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管理;

2召开家长会介绍高年段德育工作特点,做好家校共同教育工作;

3通过班会班主任课开展“我们都是好朋友”,交友教育。

任课教师工作: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责任心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家庭和社会工作:

请法制副校长给学生讲法律常识课。

二学期

教导处少先队工作:

1通过学习守则--和规范--,进行树立公德意识教育;

2做好“红领巾艺术节”的组织活动,发挥学生的特长;

3结合评优活动,开展“寻找身边的美”活动,对学生进行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的教育;

4组织夏令营活动进行遵守纪律和吃苦教育。

班主任工作:

1组织“勤奋学习,磨炼意志”系列活动:

2以中队为单位走出学校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开展“我看家乡新变化”“热爱首府”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3组织“我们都在长大”主题班会。

任课老师工作:

配合班主任,做好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家庭和社会工作:

开展“家务乐趣多"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关爱家人的意识。

六年级德育工作实施

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内容:

1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教育;

2开展热爱科学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教育;

3开展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友爱诚实守信教育;

4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5开展“关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护环境教育;

6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及法制安全教育;

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方法:

1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

2通过节庆活动,组织开展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增强小学生爱国情感;

3开展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事迹教育等活动,激励小学生树立远大人生志向;

4开展学习身边的榜样遵守课堂纪律等活动,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

5通过传唱新儿歌新童谣做游戏等文体活动,提高小学生基本素质。

六年级德育工作实施

(一)六年级学生特点:

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增强,不希望老师和家长把他们当成小孩,但在处理问题上还很不成熟,熟悉小学的日常行为要求,但一些同学却做的不够认真,吸取的信息更多,不善于做正确的判断与分析,辨别是非能力较弱。

(二)实施:

进行理想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等道德品质教育,重视日常行为规范的巩固。通过学生参与常规管理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进行责任感教育。

(三)实施细则内容:

一学期

德育处大队部年级组工作:

1结合“做小学部表率”活动,加强习惯的养成教育;

2开展“我们的责任”“我能行”系列教育活动,帮助引导学生参与日常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结合毕业升学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大中队教育活动。

班主任工作:

1继续强化班级常规教育,建立良好班风,形成良好集体舆论,开展“集体一一我的家”主题教育活动;

2利用主题班会班主任课开展“我们的责任”“我能行”主题教育活动;

3开展毕业生爱校教育。

任课教师工作: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家庭和社会工作:

家长学校开办讲座,指导家长配合学校进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教育。

二学期

德育处大队部年级组:

1抓好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学习法律法规,

争做守纪学生;

2结合“学雷锋”,组织学生参与“送温暖,献爱心,公益活动;

3结合“六一”儿童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4在常规教育和主题班队会中,让学生自己组织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班主任工作:

1召开主题班会“我长大了",进行自理自立自律教

育;

2结合“难忘童年时光”主题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3做好毕业生的鉴定工作。

任课老师工作:

结合教学工作中德育因素,开展小型学科竞赛,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肯动脑,爱科学的思想意识。

【感谢您的阅览,下载后可自由编辑和修改,关注我每天更新】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他们正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化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各个相邻学段,既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逐渐过渡的。因此,所谓中小学德育衔接,主要是指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一年级的德育工作,从目标、内容、方法上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使之既要体现中小学德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又要体现连续性和发展性,充分发挥我校“九年一贯制”教育的优势,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当前我校中小学德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建校以来,我校初中和小学的学生就一直在同一个校园里学习、生活。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中小学在德育衔接方面也作出过一些大胆尝试,如组织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共同参加野外拓展训练(春秋游),共同参观番禺区戒毒所,共同听文明礼仪讲座,联合举办拔河比赛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德育工作在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这也严重困扰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持续开展,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功效。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六年级学生毕业后,一部分到外校就读初中,一部分留在我校就读初中。对于留下来的学生,初中部的老师通常把他们跟外面进来的初一新生混在一起,统一进行考试,并以此作为依据对学生重新分班。这样我校升入初一的学生就打破了过去的“班级”界限,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一切又从头开始。于是,“心理适应期”被人为形成。 2.初一年级的老师虽然通过与六年级老师进行座谈、对六年级学生进行家访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情况,但毕竟所获有限,造成对学生的品行,个性,特长,家庭背景情况的掌握磨合期太长,一般需要一个学期才能基本掌握。从而造成了很多可以避免的事情发生。 3.中小学德育处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时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商,常常“各走各的道,各唱各的调”。表面看来大家都扎扎实实、热热闹闹,实际上固步自封、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郭校长提出,我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但在具体内容和操作上,中小学也是各行其是,缺少良好习惯培养的序列规划。这对“分阶段推进,螺旋式上升”的实施策略和整体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由于我校对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注意不够,往往是因时因势因地因人而异,缺乏一贯性和一致性,造成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出现许多不适现象,诸如学习困难,与他人和集体交往不适应,对学校和老师的不适应,对初中教育教学方式的

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

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 一、我国小学德育目标 小学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亦即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小学德育目标是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它不仅决定了小学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小学德育的整个过程。 二、小学德育的内容 (一)什么是小学德育内容 小学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依据小学德育目标所选择的、用以形成儿童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原理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二)小学德育内容的特征 1、阶级性和历史性 2、共同性和继承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 (三)确定依据 我国小学德育内容是根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小学德育目标与任务确定的。 (四)小学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祖国土地上长期生活、劳动和奋斗中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爱国主义教育是指通过学校德育培养起青少年的这种态度,并逐步演化为自身的一种深厚的情感。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了解: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也有共性:

建设祖国,发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抗击侵略,保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①帮助儿童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②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民族和国家两者的内涵以及民族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逐步树立起民族和国家意识。③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我国各民族和社会发展现状,引导儿童自觉地将自己乃至本民族的利益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逐步树立为民族与国家强盛而努力奋斗的精神。④教育儿童在热爱本民族与国家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其他民族与其他国家的利益,逐步树立起尊重、友爱、合作的精神。⑤重视各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 2、理想教育 理想问题是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社会理想、事业理想、人格理想、生活理想等等。是否具有健康、正确的理想是儿童能否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关键。 小学理想教育的内容: ①教育者应充分理解、尊重并正确对待儿童理想的现实性与丰富性。②帮助儿童认识到理想对于人深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逐步提高他们分辨正确理想和错误打算的能力;帮助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逐步树立起为民族和国家利益而奋斗的远大理想。③教育者应结合传统与现实,培养儿童学习革命光荣传统,并将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3、集体主义教育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道德的基本问题。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成员之间

论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内容

论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目 标和基本内容 【摘要】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小学德育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那些陈旧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德育的现代变革势在必行。德育目标就是讨论德育所要培养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德育目标,是中小学德育的首要问题,它制约着整个中小学德育活动及其进程。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是中小学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目标;内容 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总体目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武汉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努力实施德育教育,继续在突出重点,抓出实效,创出特色上做文章。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要点,加强政工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重点。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就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重视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机制。 一、师德建设 1、按照德建设工作重点和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强化师德、师风为重点,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上级要求制定了教师工作纪律。把各种制度落实到教师的师德评价上。并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严禁有违师德现象的发生,使每位教师都具有品质高尚,爱岗敬业,尊敬学生、教育艺术精湛的高尚的师德修养。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辅导员工作方案,每月定期汇报交流的例会制度内容要有创新。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的考评要更具体有效,真正起到表彰先进、激励大家的作用。每个辅导员平时必须认真学习班级管理理论,积极探索创建优秀班级集体的有效途径,具体内容为:(1)学习德育文件。学习心理教育理论。(2)利用网络如《立德网》、《教育在线》等网站收集辅导员管理方面的各种理论与经验。阅读相关的杂志增强理论学习。 二、常规工作 加强德育常规工作的检查和管理和考核,做好常规工作,常抓不懈,认真落实。从小事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1.党员联点工作仍以培养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目的,进一步巩固、完善党员联点工作细则。从细微之处入手,强化管理,给全体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基础道德教育与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做到重点清,要求明,措施实,由知到行,环环扣紧。 3.要进一步强化班、团、党的作用,按学校计划围绕教育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 4.要继续抓住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重要环节,加强德育环境建设。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学生成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5.为继续强化班级管理。全体中层领导和有关教师辅助联系一个班级,平时要主动深入班级,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力争使每个班级都能成为行为规范团队.把握学生思想脉膊,并把心理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防止学生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6.继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来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内容体系已经不完全适应于目前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内容体系和新形势下学生教育工作的需要。这就促使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革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2021小学德育年度工作规划(优质版)

2021小学德育年度工作规划(优 质版) 2020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nnual work plan ( 工作计划 ) 汇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计划/工作汇报/新年计划/全文可改

2021小学德育年度工作规划(优质版) 刚参加工作的我在学生德育方面没有任何经验,因此我不仅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还要多读书多积累,并根据实际制定计划。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制定本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坚持德育,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确定把德育工作真正融入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发挥德育在班级工作中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确定德育目标,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做到有机渗透,在新的实践中实现德育工作新的创新发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基础,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个性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二.具体实施1.加强班级管理1)开展班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晨读、晨训、班会和队会的作用。

2)制定班级激励机制,完善班级光荣榜的利率,定期公布班级的好人好事。3)加强班级日常管理,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评比活动,把养成教育落到每位学生身上,规范学生的言行,形成良好班风。2.强化行为养成教育1)进行礼貌待人,讲文明、守纪律的教育。主动有礼貌地称呼自己所接近的人,并主动热情使用礼貌用语。a、能主动地遵守本班的各项规则,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b、能够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卫生要求,如不随地吐痰,不折花草等。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友爱谦让,诚实的优良品质,培养对同伴友爱相处,说话和气,关心小朋友。b、逐步学会自己解决彼此之间的纠纷。发生争执,讲道理,不动手、不骂人。c、相信自己的力量,做事有信心,学会自我保护。d、讲实话,做错了事敢承认。3)爱父母、爱教师、爱集体。a、知道父母的工作及其对社会有意义。尊敬父母、关心父母,愿意帮助父母做些事。b、知道老师工作辛苦。能尊敬老师,帮助老师,听从老师教导。c、知道自己是集体一员,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集体感、道德情感。4)培养积极情绪、主动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a、积极主动和小朋友交往。培养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最新资料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德育内容的选定、德育途径及方法的选择和具体运用。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具有预见性、超越性、可能性等特征。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尊重了德育目标的历史延续性,既尊重了历史的客观现实,也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需求。第二,注意到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有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个层次,注意到了德育目标分类的必要。摒弃了以往。使学生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一刀切做法。第三,体现了社会要求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性,对个体道德观念、责任感和道德批判能力等的培养问题有了初步的强调。第四,考虑到了德育工作的阶段性,对小学和中学的德育目标分别用两个大纲加以规定,即使是中学德育大纲中,也区分了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但是,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一)德育目标大而划一,没有形成明显的目标序列,缺乏针对性 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循序渐进的规律。是从无律到他律、

自 律阶段的发展历程。因此,同样是小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和六年级的学生所能够达到的道德要求显然是有区别的,即使同样是六年级的学生。其道德追求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学校德育的目标需要形成一个比较细致的目标序列,并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提出的目标过高,过于理想化。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目标序列。同时,在德育实施过程中,为了追求“高大”的目标,很多教师趋向于向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造成学生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视。这种缺乏针对性的高目标、高要求的德育造成的后果是学校德育的天平向少数学生倾斜,德育工作热衷于抓尖子、抓典型。对大多数学生的品质培养和训练重视不够。大面划一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要求还会产生另一个后果,就是容易造成学生会说不会做。知行脱离。 (二)德育目标的制定主体较为单一,德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等并未真正参与 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基本上是以国家决定和颁布的方式确定的。虽然国家作为教育主体之一有决定和颁布学校德育目标的权利和必要,但是如果国家的学校德育目标的制定没有具体德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社区等积极、实际地参与,它的实际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为没有具体德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社区等的积极参与,容易导致中小学德育目标脱离学校德育工作、学生品德发展规律、社区道德需求的实际,成为华丽或颇具诱惑的词语堆积成的花瓶,另外,也容易导致具体德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社区的消极甚或是抵制的情绪,不利于他们积极性的调动。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标准范本

方案编号:LX-FS-A46906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 标准范本 The Objectives, Policies, T ask Allocation, Steps T o Be T aken And Other Factors Needed T o Complete The Established Action Guideline Ar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 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生活中把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方针所需要的其他因素全部按计划制定成文本,并付诸实施。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指导思想: 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树立全员育人、全时空育人意识,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素质。拓展工作思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突出小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培养举止文明、品德优良、心理健康、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同时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把德育教育内容拓展为安全育人、知识育人、环境育人。 二、主要工作及目标: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通过德育研究小组的建设,进一步推动我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分阶段,有计划地将德育研究小组的学习对校内中队辅导员进行培训,更新德育理念,提高理论与业务素养。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水平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我校德育工作上新台阶。 2、加强学校队室、心理咨询室等阵地建设,丰富校园文化载体。有效利用展廊、展板等阵地建设,丰富校园育人资源,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打造校园文

[小学教育]第三章 德育目标和内容

[小学教育]第三章德育目标和内容第三章德育目标和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当前的德育目标的基本特征,形成关注学生发展特点实施德育的基本观点; 2、明确我国当前德育的各项内容,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思考; 3、掌握德育课程的类型,学会分析和建设隐性课程,并初步形成德育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 程并重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德育课程的类型,学会分析和建设隐性课程,并初步形成德育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的观点。 教学难点: 明确我国当前德育的各项内容,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思考;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节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的内涵 (一)什么是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即一定社会对其公民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二)德育目标的作用: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归宿、评价标准 (三)德育目标的类型:(参考:《德育学原理》胡厚福著,1997年3月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对德育目标进行类别的划分,是为了更全面细致地认识德育目标,而不是为了把整体的德育目标和德育活动进行分解。在我们的德育实践中发生的一些问题往往是缘于没有全面、清晰地认识德育的目的,无明确的活动方向造成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只问活动的开展,不问活动的目的和效果,其结果就是德育低效或无效,甚至适得其反。 1、从德育目标的抽象程度上分类:这种划分方式,对我们发现德育实践问题的意义最为重大。 (1)观念性目标: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从德育目标的社会价值、发展价值和整体需要出发的,具有指向性和激励性。 (2) 指标性目标:是以一系列具体的能以指标形式表现出来的具体目标组成的,是观念性德育目标的具体化,人民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比较和检测。 如:“学雷锋,做好事”:学雷锋——学习他的精神(观念), 做好事——可以量化(指标) 两种目标的关系:没有观念性目标,指标性目标就没有方向和依据;只有观念性目标没有指标性目标则无法检测观念性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德育问题是:重指标性目标轻观念性目标。表现为,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但活动的组织和效果评定却往往违背活动的初衷,即表现 出“有活动安排,无活动目的”,或者“开展活动就是活动目的”,比如:做好事只管登记次数、件数,卫生检查只管检查时的整洁度,不管事前的安排、过程中的表现和检查之后的保持,还有包干区的特点等。(有的包干区人流量比较大,卫生难保持,班级师生就有抵触情绪,因为,此时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评比,为了能在评比中得到好的成绩和名次,而不是为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意识、劳动的意识和能力等。)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

第一章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德育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质活动。 中学德育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五个方面。 小学德育应该以培养小学生的基础性品格为主要目标。所谓基础性品格也就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第二节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及其分类 所谓德育目标就是对德育要培养学生具有何种品质所作出的设想和规定。 德育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 德育总目标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 (一)德育目标的内容分层 包含了道德、思想、政治、法制和心理教育四个方面。 (二)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 我国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是:小学德育目标、初中德育目标、高中德育目标和大学德育目标。 二、新时期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 (一)新时期德育目标的规定 (二)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特征 1、强调基础性 2、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 3、注意了德育的层次性 4、具有全面性 5、注重稳定性与变革性 第三节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选择什么样的德育内容,其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二是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它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它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爱国主义教育 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爱祖国与爱国家区分开来。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要把民族自豪感与危机感结合起来。 第三,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联系起来。 第四,爱国主义教育要培养学生理性爱国。 第五,爱国主义要体现层次性。 二、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在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时,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从理论上明确集体主义教育中的“集体”是“真集体”,而非“假集体”。 第二,集体主义并不排斥个人利益。 第三,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要肯定个人主义道德价值。 三、民主与法制教育 民主与法制教育是指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知识来教育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当家作主、参与政治生活的民主意识与能力。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反对极端民主化与无政府主义。 第二,要发展学生的民主反思与批判意识及能力。 第三,要重视学校的纪律教育。 四、理想教育 理想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 第一,要避免对三大理想作分裂式教育。 第二,理想教育要注重理想的层次性。 第二章德育过程 第一节德育过程的概念、结构与矛盾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品德教育过程,也即教育者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其区别表现为: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而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个体在品德方面的发展。其联系表现为:德育过程是小事品德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这些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方面。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doc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 (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等能力。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教育 主要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现阶段主要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的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思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们看待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科学的世界观。无产阶级人生观又称共产主义人生观、革命人生观,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最科学的人生观。革命理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为人类美好未来、为共产主义奋斗。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并以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取应得的劳动报酬,以维持自己及其家庭的生存和发展。纪律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产物。社会主义社会提倡自觉纪律,即建立在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基本一致基础上的、人们自觉遵守的纪律。 3、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良好个性的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道德知识和传统美德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发展重要的内容,懂得一般道德知识,对真、善、美有正确的认识,尤其对民族传统有深刻的体会,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审美及情操教育能净化人的灵魂,使青少年在体验祖国壮丽山河、英雄及先辈高尚情操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升华。社会公德是维护正常人际关系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它首先要求培养学生有关相互尊重的人际意识,懂得维护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从而养成文礼貌的行为举止。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的养成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4、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讲解学习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 容

第九章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德育概念 一、德育概念: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中学德育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五个方面。 二、“德育”一词的由来 西方社会:19世纪后半叶;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育这个新名词传入我国。 在1988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正式确定统一使用“德育”这个术语。

三、我国德育的内容: 四、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 (一)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主要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 (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三)道德教育 层次划分:公德教育目标、私德教育目标、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和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道德知识和传统美德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重要内容。)四)心理健康教育

三德育目标和内容

第三章德育目标和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当前的德育目标的基本特征,形成关注学生发展特点实施德育的基本观点; 2、明确我国当前德育的各项内容,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思考; 3、掌握德育课程的类型,学会分析和建设隐性课程,并初步形成德育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 程并重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德育课程的类型,学会分析和建设隐性课程,并初步形成德育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的观点。 教学难点: 明确我国当前德育的各项内容,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思考;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节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的内涵 (一)什么是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即一定社会对其公民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二)德育目标的作用: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归宿、评价标准 (三)德育目标的类型:(参考:《德育学原理》胡厚福著,1997年3月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对德育目标进行类别的划分,是为了更全面细致地认识德育目标,而不是为了把整体的德育目标和德育活动进行分解。在我们的德育实践中发生的一些问题往往是缘于没有全面、清晰地认识德育的目的,无明确的活动方向造成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只问活动的开展,不问活动的目的和效果,其结果就是德育低效或无效,甚至适得其反。 1、从德育目标的抽象程度上分类:这种划分方式,对我们发现德育实践问题的意义最为重大。 (1)观念性目标: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从德育目标的社会价值、发展价值和整体需要出发的,具有指向性和激励性。 (2)指标性目标:是以一系列具体的能以指标形式表现出来的具体目标组成的,是观念性德育目标的具体化,人民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比较和检测。 如:“学雷锋,做好事”:学雷锋——学习他的精神(观念), 做好事——可以量化(指标) 两种目标的关系:没有观念性目标,指标性目标就没有方向和依据;只有观念性目标没有指标性目标则无法检测观念性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德育问题是:重指标性目标轻观念性目标。表现为,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但活动的组织和效果评定却往往违背活动的初衷,即表现出“有活动安排,无活动目的”,或者“开展活动就是活动目的”,比如:做好事只管登记次数、件数,卫生检查只管检查时的整洁度,不管事前的安排、过程中的表现和检查之后的保持,还有包干区的特点等。(有的包干区人流量比较大,卫生难保持,班级师生就有抵触情绪,因为,此时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评比,为了能在评比中得到好的成绩和名次,而不是为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意识、劳动的意识和能力等。) 2、从德育目标实现的时间长短划分类型:远景性、中景性、近景性目标 三种目标实现的时间长短无绝对的普遍适用的标准和尺度。长远目标可以称为总目标,

小学各学段德育目标及内容(精选)

小学不同年级德育工作目标 一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目标: 教育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二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内容: 1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教育; 2开展热爱科学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教育; 3开展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友爱诚实守信教育; 4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5开展“关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护环境教育; 6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及法制安全教育; 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主要方法: 1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动手动脑,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 2通过节庆活动,组织开展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增强小学生爱国情感; 3开展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事迹教育等活动,激励小学生树立远大人生志向; 4开展学习身边的榜样遵守课堂纪律等活动,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 5通过传唱新儿歌新童谣做游戏等文体活动,提高小学生基本素质。 四分年段德育工作实施: 由于小学生处于德育工作的基础时期,而低中高年段的学生又各具特点,因而制订了不同的德育实施。 低年级段德育总目标: 懂礼貌,尊敬老师孝敬父母长辈,团结同学;喜欢班集体,愿意为集体服务;热爱校园环境,讲究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学校纪律,听从老师的教导;勤奋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年级德育工作实施 (一)一年级学生特点: 学生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又不习惯;对学习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习惯缺乏规范性。特别信任老师。思维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等特点。 (二)实施: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实施内容: 一学期 教导处少先队工作: 1稳定一年级学生入学情绪,从各方面帮助家长及学生了解学校的各个方面的要求与规定; 2适时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劳动教育; 3进行上课课间休息等行为习惯的培养; 4组建家长委员会,加强学校老师家长的沟通; 5落实常规检查工作,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工作: 1通过观察谈话家访查看学籍卡等方式全面了解新生情况; 2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进行热爱学校,爱护校园环境卫生,爱护公物的教育; 3耐心指导学生坐立走等姿势,特别训练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读写姿势要正确,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 4教育学生尊敬老师,讲礼貌; 5进行有针对性的班级活动,逐渐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 6民主竞争选举班干部。 任课教师工作: 配合班主任做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包括课堂常规作业完成学习用具摆放等的训练。 家庭和社会工作: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

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他们正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化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各个相邻学段,既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逐渐过渡的。因此,所谓中小学德育衔接,主要是指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一年级的德育工作,从目标、内容、方法上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使之既要体现中小学德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又要体现连续性和发展性,充分发挥我校“九年一贯制”教育的优势,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当前我校中小学德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建校以来,我校初中和小学的学生就一直在同一个校园里学习、生活。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中小学在德育衔接方面也作出过一些大胆尝试,如组织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共同参加野外拓展训练(春秋游),共同参观番禺区戒毒所,共同听文明礼仪讲座,联合举办拔河比赛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德育工作在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这也严重困扰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持续开展,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功效。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六年级学生毕业后,一部分到外校就读初中,一部分留在我校就读初中。对于留下来的学生,初中部的老师通常把他们跟外面进来的初一新生混在一起,统一进行考试,并以此作为依据对学生重新分班。这样我校升入初一的学生就打破了过去的“班级”界限,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一切又从头开始。于是,“心理适应期”被人为形成。

德育的目标和内容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德育目标”概念界说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上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二、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1、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 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196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把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 2、小学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教育儿童逐步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初步树立起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而努力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情操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就是要逐步发展儿童对道德的理解能力,使他能够对所遭遇的道德现象进行初步的思考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矫正自己的行为。要教给儿童正确的思想方法,教育他们逐步学会科学地看待政治、社会和人生问题。

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

第五章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 一、基本概念 1、教育目的:教育活动预先设定的教育结果和教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才质量的规格与标准。 2、德育目的:人们对整个德育的一种主观预期和价值设定,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带有主观性和理想化倾向,表示“为了什么进行德育”的问题。(课本: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和德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 3、德育目标: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标准,是德育实践所要达到的境地,是德育过程所培养的品德规格,是德育目的的具体化和规范化。 二、基本理论 德育目的的类型: 社会本位论:从社会利益出发界定德育目的。 代表人物:涂尔干、凯兴斯坦纳 个人本位论:从受教育者的道德本性和需要出发,强调个人价值的 重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 和生命质量,使受教育者成为自由、自主的道德主体。 代表人物:卢梭、杜威 外在德育目的论:强调道德教育的外在功利结果。 内在德育目的论:强调德性修养本身。 理想德育目的论: 道德教育的终极是培养趋近于神的理想人格。 现实德育目的论: 倾向于较为接近生活现实的德育目的。主张从现

实社会出发确定德育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追求 高尚的道德。 三、基本问题 1、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的关系 区别: (1)德育目的是各类教育培养人的品德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德育目的是德育最高理想的体现,具有一定的终极性。 (2)德育目标是教育所要完成的德育任务的具体目标,是德育活动具体努力方向,因教育阶段、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联系: (1)德育目标是德育目的的具体化和规范化,德育目的必须转化为具体的德育目标才能避免其空泛。 (2)德育目标的制定必须考虑德育目的的总要求,与德育目的相联系,否则会流于琐碎,失去其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2、德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1)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教育目的具有整体性,需要分解为若干方面,德育目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2)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需要予以具体化。 3、德育目的的特性(规定性)与功能 特性(规定性): (1)德育目的(应)具有预见性。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

第九章德育概念、目标和容 第一节德育概念 一、德育概念: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中学德育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五个方面。 二、“德育”一词的由来 西方社会:19世纪后半叶;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育这个新名词传入我国。 在1988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正式确定统一使用“德育”这个术语。 三、我国德育的容: 四、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 (一)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主要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教育。 (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三)道德教育 层次划分:公德教育目标、私德教育目标、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和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道德知识和传统美德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重要容。)四)心理健康教育(四)、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五、小学德育容的特点: 1.阶级性和历史性 2.共同性和继承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文档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文档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objectives and specific measures document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 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 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 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 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一、指导思想: 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树立全员育人、全时空育人意识,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素质。拓展工作思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突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培养举止文明、品德优良、心理健康、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同时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把德育教育内容拓展为安全育人、知识育人、环境育人。二、主要工作及目标: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通 过德育研究小组的建设,进一步推动我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分阶段,有计划地将德育研究小组的学习对校内中队辅导员进行培训,更新德育理念,提高理论与业务素养。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水平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我校德育工作上新台阶。 2、加强学校队室、心理咨询室等阵地建设,丰富校园文 化载体。有效利用展廊、展板等阵地建设,丰富校园育人资源,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打造校园文化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3、搞好养成教育示范生评比工作,着重加强学生日常行 为规范教育,以纪律卫生教育为突破口,抓好常规管理,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加强安全纪律教育,实现校内外学校组织教育活动无安全事故发生的目标。 4、把“大手牵小手、共创新风尚”活动落到实处。 5、坚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少先队活动,深入持 久地开展文明礼貌和队风队伍教育,做好“六、一”儿童节表彰工作。 6、加强心理健康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