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复习资料(本科)

合集下载

922)电路原理

922)电路原理

922)电路原理(原创实用版)目录1.电路原理概述2.电路的基本元件3.电压与电流4.欧姆定律及其应用5.基尔霍夫定律6.电路的分析方法7.交流与直流电路8.电路的应用领域正文【电路原理概述】电路原理是电子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电路的组成、分析和设计方法。

电路是指由电子元件和导线相互连接组成的系统,用于实现信号传输、能量转换等功能。

电路原理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定律,是电子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的基本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电源和开关等。

这些元件具有特定的电气特性,可以实现对电流和电压的控制。

了解这些元件的性质和参数对于分析和设计电路至关重要。

【电压与电流】电压是表示电势差的物理量,单位为伏特(V)。

电流是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单位为安培(A)。

电压和电流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由欧姆定律描述。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欧姆定律是指在恒定温度下,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比例常数称为电阻,用符号 R 表示。

欧姆定律在电路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计算电阻值、分析电路的稳定性等。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KCL 表示在任意时刻,进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离开节点的电流之和;KVL 表示在一个闭合回路中,电压之和等于零。

基尔霍夫定律是分析复杂电路的基础。

【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包括回路电流法和回路电压法)、超定电路分析法(如 Y-Δ变换)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物理量,从而了解电路的性能。

【交流与直流电路】交流电路是指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电路,其方向和大小均会发生变化。

直流电路是指电压和电流大小不变,但方向可以改变的电路。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与直流电路有所不同,需要考虑周期性变化的影响。

【电路的应用领域】电路原理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力系统等。

《电路原理》复习资料

《电路原理》复习资料

《电路原理》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 图1-1所示电路中,I 1 = 4 A ,I 2 = -1 A 。

2、 图1-2所示电路, U 1 = 4 V ,U 2 = -10 V 。

3、 图1-3所示电路,开关闭合前电路处于稳态,()+0u = -4 V ,+0d d tu C = -20000V/s 。

4、 图1-4(a )所示电路,其端口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图1-4(b )所示,其中u OC = 8 V ,R eq = 2 Ω。

5、图1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的功率为 -60W图1-16Ω图1-3μF1' 1Ω图1-4(a)(b)'U 1图1-26、图2所示电路中电流I 为 -1.5A 。

7、图3所示电路中电流U 为 115V 。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设电路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u 和i ,则( B ).(A )i 的参考方向应与u 的参考方向一致 (B )u 和i 的参考方向可独立地任意指定 (C )乘积“ui ”一定是指元件吸收的功率 (D )乘积“u i ”一定是指元件发出的功率2、如图2.1所示,在指定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正方向下,电感电压u 和电流i 的约束方程为(A ).(A )0.002di dt - (B )0.002di dt (C )0.02di dt - (D )0.02didt图2.1 题2图3、电路分析中所讨论的电路一般均指( A ).(A )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抽象电路 (B )由实际电路元件构成的抽象电路 (C )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实际电路 (D )由实际电路元件构成的实际电路 4、图2.2所示电路中100V 电压源提供的功率为100W ,则电压U 为( C ). (A )40V (B )60V (C )20V (D )-60V图2.2 题4图 图2.3 题5图5、图2.3所示电路中I 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 ). (A )S U II R=-(B )S U II R=+(C )U I R=-(D )S U II R=--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A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B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C )叠加原理适用于线性和非线性电路 (D )欧姆定律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7、图2.4所示电路中电流比A BI I 为( B ).(A )A BR R (B )B AR R (C )A BR R -(D )B AR R -图2.4 题7图8、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支路中电阻R ( C ).(A )对该支路电流有影响 (B )对该支路电压没有影响 (C )对该支路电流没有影响 (D )对该支路电流及电压均有影响9、图2.5所示电路中N 为有源线性电阻网络,其ab 端口开路电压为30V ,当把安培表接在ab 端口时,测得电流为3A ,则若把10Ω的电阻接在ab 端口时,ab 端电压为:( D ). (A )–15V (B )30V (C )–30V (D )15V图2.5 题9图10、一阶电路的全响应等于( B ).(A )稳态分量加零输入响应 (B )稳态分量加瞬态分量 (C )稳态分量加零状态响应 (D )瞬态分量加零输入响应11、动态电路换路时,如果在换路前后电容电流和电感电压为有限值的条件下,换路前后瞬间有:( D ). (A )()()+-=00C C i i (B )()()+-=00L L u u(C )()()+-=00R R u u (D )()()+-=00C C u u12、已知()015cos 31460i t A =-+,()0210sin 31460i t A =+,则1i 与2i 的相位差为( A ).(A )090- (B )090 (C )00 (D )0180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作业共8题)1、求图3.1中各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华南理工_网络电路原理随堂练习(本科)一至十六章

华南理工_网络电路原理随堂练习(本科)一至十六章
图1-24
参考答案:A
26. 在图1-25所示电路中,已知US=2V,IS=2A。A、B两点间的电压 UAB为( )。
A.1V B.-1V C.-2V
图1-25
参考答案:A
27. 在图1-26所示电路中,已知US=2V,IS=1A。A、B两点间的电压 UAB为( )。 A.-1V B.0 C.1V
27. 已知图2-35所示电路中的US1.,US2和I均为正值,则供出功率的电 源是( )。 A.电压源US1 B.电压源US2 C.电压源US1和US2
图2-35
参考答案:A
28. 所示电路中,IS1,IS2和US均为正值,且IS2>IS1,则供出功率的电 源是( )。 A.电压源US B.电流源IS2 C.电流源IS2和电压源US
图2-24
图2-25
参考答案:C
21. 把图2-26所示的电路用图2-27所示的等效电压源代替,该等效电压 源的参数为( )。 =1V,R=2W =2V,R=1W =2V,R=0.5W
图2-26
图2-27
参考答案:C
22. 已知图2-28中的US1=4V,US2=2V。用图2-29所示的理想电压源代 替图2-28所示的电路,该等效电压源的参数US为( )。 A.4V B.-2V C.2V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 电路和及其对应的欧姆定律表达式分别如图1-1、图1-2、图1-3所 示,其中表达式正确的是( )。 A.图1-1 B.图1-2 C.图1-3
图1-1 图1-2 图1-3
参考答案:B
2. 在图1-4所示电路中,已知U=4V,电流I=-2A,则电阻值R为 ( )。 A.-2W B.2W C.-8W
图2-28
图2-29

《电路原理》复习要点

《电路原理》复习要点

《电路原理》复习要点电路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深入了解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为后续的电子与通信领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总结电路原理的复习要点,包括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电路分析方法等内容。

一、电路基本概念1.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子元件组成的连通电流的路径。

2.电源:提供电流的能源,可以是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

3.电子元件:包括两类:被动元件和有源元件。

被动元件包括电阻、电感和电容;有源元件包括电压源和电流源。

4.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的数量,符号为I,单位为安培(A)。

5.电压:电势差,指电场力对单位电荷所做的功,符号为U,单位为伏特(V)。

6.电阻:材料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符号为R,单位为欧姆(Ω)。

7.电感:导体的螺线圈形成的电磁场能储存和释放能量,符号为L,单位为亨利(H)。

8.电容:由两个导体之间的绝缘层隔开的两个电极能够存储电荷,符号为C,单位为法拉(F)。

二、电路元件1.电阻:电阻的物理意义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R=U/I。

2. 电感:电感的核心是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使用法拉第定律计算电感:U=L(dI/dt)。

3.电容:电容的核心是两极之间的电场能存储和释放电荷,使用电容器充放电原理计算电容:Q=CU。

三、电路分析方法1.欧姆定律:描述电阻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即U=IR。

2.基尔霍夫定律:分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电流定律指出,在电路中,流入和流出一个节点的电流之和为零;电压定律指出,沿闭合回路的电压之和为零。

3.超享定理:使用电阻、电压源和电流源之间的等效电路简化电路的分析。

常用的超享定理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转换。

4.戴维南定理:将电路简化为等效电路,通过电源电压或电流的转换关系求解电路问题。

5.麦克斯韦定理:描述电磁场中磁场和电场的相互关系,包括麦克斯韦环路定理和麦克斯韦高斯定理。

电路原理知识点总结(共3篇)

电路原理知识点总结(共3篇)

电路原理知识点总结第1篇(1)串联电路:i=i1+i2;(2)并联电路:i=i1+i2【方法提示】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

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两要:一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电路原理知识点总结第2篇电流和电路一、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二、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四、验电器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五、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六、元电荷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2、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

6×10—19;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七、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八、导体和绝缘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九、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十、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电源:提供电能(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装置;十一、电路的工作状态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十二、电路图及元件符号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记住常用的符号)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重庆科技学院电路原理题库2

重庆科技学院电路原理题库2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装 订 线第2页B.电阻与电流源吸收功率,电压源供出功率+ -C.电阻与电压源吸收功率,电流源供出功率D.电阻无作用,电流源吸收功率,电压源供出功率2、下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为()A.(U1-U2)/4U24SB.(U2-U1)/4C.4(U2-U1)D.4(U1-U2)3、下图所示二端电路中,与电压源并联的电阻R()+-abA.对端口电压有影响B.对端口电源有影响C.对Us支路的电流有影响D.对端口电压与端口电流都有影响4、下图所示电路,N0为无源线性电阻网络,已知5Ω电阻的功率P=0.8W,若电流源电由3A增为12A,则5Ω电阻的功率为()5ΩA.16/5W B.12/5W C.12.8W D.7.2W5、下图所示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为()第3页abA.2V, 2ΩB.2V, 2.22ΩC.7V, 2ΩD.7V, 2.22Ω6、若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为1s,则零输入响应每经过1s将衰减为原来值的()A.50%B.36.8%C.25%D.13.5%7、已知正弦电流i1=10cos(wt +300)A,i2=10sin(wt-150) A,则i1超前i2的相位差ψ为()A.450 B.-450 C.1050 D.13508、正弦电流通过电感元件时,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dtdiLU=∙B.LjUIω∙∙-=C.u=ωLi D.UI L j∙∙=ω9、RLC串联谐振电路中的电感增至原来的4倍时,谐振频率应为原来的()A.4倍B.2倍C.1/2倍D.1/4倍10、若20:1理想降压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中0.6Ω电阻的电压为6V,则该变压器的次级电流和初级电流为()A.10A, 5A B.5A, 10A C.10A, 0.5A D.0.5A, 10A11、对称三相电源的A相电压u a=220sinωt V,星型连接时线电压的有效值为()A.380V B.426V C.220V D.245V12、8622++sss的拉氏反变换式是()A.ee tt2442---B.ee tt2442--+C.ee tt2424---D.ee tt2424--+13、二端口网络Y参数中,Y22是二端口的()第 4 页A . 输出端导纳B .输入端开路时的出端导纳C . 输入端短路时的转移导纳D .以上皆非14、下图所示含理想二极管的电路中,当U A =3V ,U B =0V 时,P 点的电位U P 应是( )PA B+12VΩA . 3VB .12VC .-3VD .0V 三、计算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1、 试用戴维南定理计算下图中的电流I 。

869 电路川大

869 电路川大

869 电路(含40%电力系统基础)复习大纲--------------------------------------------------------------------------------869电路(含40%电力系统基础)复习大纲注:本考纲适用范围080802第一部分:电路教材:《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罗先觉高等教育出版社1、基本电路元件电压、电流特性和基尔霍夫定律;2、等效变换条件,各种类型的等效电路;对称电路;3、电路方程法和电路定理(叠加、替代、戴维南、最大功率);4、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和阶跃响应;5、正弦稳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谐振;6、耦合电感元件特性及去耦等效电路;理想变压器特性方程和阻抗变换;7、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 电路和电路模型§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1-3 电功率和能量§1-4 电路元件§1-5 电阻元件§1-6 电压源和电流源§1-7 受控电源§1-8 基尔霍夫定律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1 引言§2-2 电路的等效变换§2-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2-4 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2-5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2-6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2-7 输入电阻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3-3 支路电流法§3-4 网孔电流法§3-5 回路电流法§3-6 结点电压法第四章电路定理§4-1 叠加定理§4-2 替代定理§4-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4-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第六章储能元件§6-1 电容元件§6-2 电感元件§6-3 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7-1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7-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7-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7-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7-7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第八章相量法§8-1 复数§8-2 正弦量§8-3 相量法的基础§8-4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9-1 阻抗和导纳§9-3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9-4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9-5 复功率§9-6 最大功率传输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10-1 互感§10-2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10-5 理想变压器第十一章电路的频率响应§11-1 网络函数§11-2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11-4 RLC并联谐振电路第十二章三相电路§12-1 三相电路§12-2 线电压(电流)和相电压(电流)的关系§12-3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12-5 三相电路的功率第二部分:40%电力系统基础参考书目:(1)电路系统分析理论,刘天琪、邱晓燕,北京:科学出版社(2)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册,第三版),何仰赞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电力系统概述涉及的基本概念,如: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特性;电力系统运行特点和基本要求;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负荷和负荷曲线等;2、电力系统元件参数的计算及元件模型和网络模型的建立;3、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电力网的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4、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和频率调整;5、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6、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7、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分析计算;8、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9、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原理和方法。

电路原理知识总结

电路原理知识总结

电路原理总结第一章基本元件和定律1.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指定,分析时:若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则i>0,反之i<0。

电压的参考方向也可以任意指定,分析时:若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则u>0反之u<0。

2.功率平衡一个实际的电路中,电源发出的功率总是等于负载消耗的功率。

3.全电路欧姆定律:U=E-RI4.负载大小的意义:电路的电流越大,负载越大。

电路的电阻越大,负载越小。

5.电路的断路与短路电路的断路处:I=0,U≠0电路的短路处:U=0,I≠0二.基尔霍夫定律1.几个概念:支路:是电路的一个分支。

结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称为结点。

回路:由支路构成的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网孔:电路中无其他支路穿过的回路称为网孔。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定义:任一时刻,流入一个结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或者说:流入的电流等于流出的电流。

(2)表达式:i进总和=0或: i进=i出(3)可以推广到一个闭合面。

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定义:经过任何一个闭合的路径,电压的升等于电压的降。

或者说: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或者说: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电阻上的电压降之和等于电源的电动势之和。

(2)表达式:1或: 2或: 3(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以推广到一个非闭合回路三.电位的概念(1)定义:某点的电位等于该点到电路参考点的电压。

(2)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零。

称为接地。

(3)电压用符号U表示,电位用符号V表示(4)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的电位的差。

(5)注意电源的简化画法。

四.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1.理想电压源(1)不论负载电阻的大小,不论输出电流的大小,理想电压源的输出电压不变。

理想电压源的输出功率可达无穷大。

(2)理想电压源不允许短路。

2.理想电流源(1)不论负载电阻的大小,不论输出电压的大小,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不变。

理想电流源的输出功率可达无穷大。

(2)理想电流源不允许开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i
ZL
图 2-22
) 的方法。 D. 并联电容。 )。 D.160 Ω
V1
A. 串联电感; B. 串联电容; C. 并联电感; 2-24 若某电感的基波感抗为 40 Ω ,则其 4 次谐波感抗为( D A.10 Ω B.20 Ω C.40 Ω
2-25 已知图 2-25 所示的正弦稳态电路中,电压表读数 (电压表的读数为正弦电压的有效值)为:V1 为 30V; V2 为 40V,则图中电源电压有效值 US 为( B ) 。 A. 40V ; B. 50V; C. 70V; D. 30V。
-10t -t/τ
10kΩ + 20V - 10kΩ
5kΩ iC
10µF
+ uC -
图3
(时间单位 ms)
4.如图 4 所示电路在 t = 0 时 S 闭合,求 uC(t )。
+ 126V -
3kΩ
3kΩ + uC -
100µF
图4
解:在开关 S 闭合后属于零输入响应,利用三要素公式,响应的一般形式为:
2-14 如图 2-14 所示电路,电压 u1 和电压 u0 之间 满足以下哪个关系式( C ) 。 R1 R A. u 0 = − B. u 0 = 1 u1 u1 R2 R2 C. u 0 = −
R1 + u1 -
R2 - + ∞ + + u0 - 图 2-14
R2 u1 R1
D. u 0 =
R2 u1 R1
电路原理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1 根据换路定律,在一阶电路中,换路前后 RL 电路中电感的 电路中电容的 电压 不可能突变。 电流 不可能突变,RC
1-2 为提高感性负载电路的功率因数,通常采用 并联电容 的方法。 1-3 某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为 12V,短路电流 0.5A,则其等效内阻为 24 欧。
1-7 电路中有功功率 P,视在功率 S,那么无功功率 Q =
1-8 理想变压器的功率 p = u1i1 + u 2 i 2 = 0 。 & & A+ I &B+I & C =__0___ 。 & BC + U & CA =_ 0____ , I 1-9 对称三相电路中, U AB + U 1-10 在直流稳态电路中,电感相当于 短路 ,电容相当于 k 。 开路 。 1/k 。
6.三角形接法的三相对称负载,不改变元件参数改接成星形,接在一对称三相交流电源上。 试求:(1)两种接法的线电流比
I∆ l P ;(2)两种接法的有功功率之比 ∆ 。 IΥ l PΥ
解:两种接法电源相同,所以线电压不变
U ∆p U Yp I ∆p I Yp
=
U ∆l U Yl / 3
= 3
=
U ∆p U Yp
IS1
- US + R2 图 2-8 R3
R1
IS2 + U -
& S 与各支路电流的 2-9 如图 2-9 所示电路中,电流源 I
关系是( A ) 。 & & +I & +I & A. I S = I R L C & & & & B. I S = I R + I L − I C & =I +I +I C. I
uC = uC (∞) + [uC (0+ ) − uC (∞) ] e τ V
− t
初始值: uC (0+ ) = uC (0− ) = 126 V 时间常数为: τ = RC = 3 × 10 3 × 100 × 10 −6 = 0.3 s 稳态解: u C (∞) = 0 所以响应为
uC = uC (∞) + [uC (0+ ) − uC (∞) ] e
1-19 理想变压器匝数比为 n∶1,为了在原边得到 n2RL 的等效电阻,副边应当接上电阻为 RL 。
3 /1
1-20 在星形联接的对称三相电路中, U l U p =
, Il IΒιβλιοθήκη =1/1。二、选择题
2-1 交流电压表的读数为( A )。 A. 有效值; B. 最大值; ( C )。 B.电流源、电压源均短路; D.电流源短路,电压源开路。
(b)
3. 图 3 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前,电容电压 uC 为零。当 t = 0 时开关闭合, 求 t>0 时的 uC(t) 。 解:uC(0+)= uC(0-)=0 uC(∞)=10/(10+10)*20=10V τ=RC=[(10//10)+5]*10*10-6=0.1ms 根据三要素法 uC(t)= uC(∞)+[ uC(0+)- uC(∞)]e =10-10 e
2 C. U S = U R + (U L − U C ) 2
D. U S =
2 UR
+UL +UC
2
2
图 2-20
2-21 若某线圈对基波的阻抗为 1+4jΩ,则对二次谐波的阻抗为:( D ) A.1+4jΩ ; C.2+8jΩ ; B.2+4jΩ ; D.1+8jΩ
1:2
。 2-22 图 2-22 电路的输入阻抗 Zi =( A ) 1 A. Z L B. 2 Z L 4 1 C. 4 Z L D. Z L 2 2-23 为了提高感性负载电路的率因数,通常采用( D
2-15 图 2-15 所示电路,u S =40V,L=1H,R1= R2=20 Ω。 换路前电路已处稳态,开关 S 在 t=0 时刻接通,求 t ≥0+的电 感电流 i (t)=( A ) 。 A.2A C.2(1- e-0.1 t ) A B.2 e-0.1 t A D.2 e-10 tA
uS - iL(t) 图 2-15 + R1 R2
= 3
3 I ∆p I ∆l = =3 I Yl I Yp
两种接法功率因数相同
P∆ 3U ∆p I ∆p = =3 PΥ 3U Yp I Yp
7. 图示电路,把 2 个负载并联接到 220V 正弦电源上,各负载取用的功率与电流分别为 P1 =8.8kW,I1=50A(感性) ,P2=6.6kW,I2=60A(容性) 。求电源供给的总电流 I 和电路的 功率因数。
1-4 使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时,如电路有 n 个结点,b 条支路,那么它能列出的独立 KVL 方程数目为 n-b+1 ,独立的 KCL 方程数目为 正 n-1 负 。 的。 1 倍。
1-5 节点电压方程中,自导总是
的;互导总是
1-6 三相四线制电路中,线电压是相电压的
3
倍,线电流是相电流的 0 。
图 2-3
j 75°
2-3 图 2–3 电路中,a 点的节点电压 ua 的方程为:( A )。 ua R3
R2
iS
+ us -
& = 20e B. U
V
D. 5 2 sin(314t + 45°) A = 5∠45° A
2-6 通常交流仪表测量的电流、电压值是( A.幅值; B. 瞬时值;
D.有效值。
R1
C. 平均值; D. 瞬时值。
2-2 求解有源线性二端网络的诺顿等效电路电阻时,此网络的电压源、电流源处理方法为 A.电流源、电压源均开路; C.电流源开路,电压源短路; A.(1/R2+1/R3)ua = is+us/R3 ; B.(R1+R2+R3)ua = is+us/R3; C.(1/R1+1/R2)ua = is+us/R3 ; D.(1/R1+1/R2+1/R3)ua = is+us/R3 。 2-4 下列表达式中表示方法错误 错误的是 ( 错误 A. u=5cos314t V C. u = 10 2 sin(ωt − 30°) V 2-5 理想变压器是一种( D ) 。 A.储能元件 B.有损元件 C.有源元件 D )。 C. 平均值; D.无损元件 D )。
A.感性
B.容性
C.纯阻性
D.无法判定
2-19 对称星形负载接于三相四线制电源上,若电源线电压为 380V,每相负载阻抗为 19 Ω , 则中线电流为 ( A. 60A D B. 20A )。 C. 10A D. 0
+ UR - + US - - UC + + UL -
2-20 如图 2-20 所示电路,电源电压 US 等于( C ) 。 A.U S = U R + U L + U C B.U S = U R + U L - U C
S R L C
IS
IR R jωL
IL
IC 1/ jωC
& =I +I +I D. I S R L C
图 2-9
2-10 图 2-10 电路的输入阻抗 Zi =( A ) 。 1 A. Z L B. 2 Z L 4 1 C. 4 Z L D. Z L 2
1:2 Zi ZL
2-11 若某线圈对基波的阻抗为 1+4jΩ,则对四次谐波的阻抗为:( C A.1+4jΩ ; B.4+4jΩ ; C.1+16jΩ ; )。
+ 10V -
)
图 2-10
D.4+16jΩ
2-12 如图 2–12 所示二端网络 N 的功率是 ( B A. 吸收(即消耗) ; C. 时发时吸 ; B.发出(即产生) ; D. 不发不吸。
R
+ 20V - N
图 2-12
2-13 RC 一阶电路初始储能为零,而由初始时刻施加于电路的外部激励引起的响应称为 ( C )响 应。 A.暂态; B.零输入; C.零状态; D.稳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