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现状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安徽省茶产品贸易与绿色壁垒问题的分析

关于安徽省茶产品贸易与绿色壁垒问题的分析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加快,世界各国纷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导致各国的关税壁垒逐渐减少,但各国又在强化和设臵非关税壁垒,而绿色壁垒则对世界贸易数量和金额有着很大的影响。

作为茶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绿色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乃至世界茶叶贸易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茶叶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非关税壁垒之一。

本文阐述了绿色壁垒涵义、特点、表现形式以及茶产品绿色壁垒涵义,采用贸易竞争指数分析了安徽省茶叶出口中所遭遇的农药残留和发达国家的复杂技术标准、法规、评定程序等以及绿色壁垒对安徽省茶叶竞争力和出口数量及金额的影响。

通过对绿色壁垒对安徽省茶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以便我们采取相应的突破绿色壁垒政策。

【关键词】茶产品绿色壁垒影响措施茶叶出口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enhancement of Human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protective measur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have taken place great changes. The green barriers,one of the trade barriers those are difficult to deal with in international trad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adopt protective measures that are difficult to supervis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ir own products and restrain imports from other countries. Tea of our country gets green trade barrier. The article expatiates on the concept of Green Trade Barrier (GTB), features and forms, analyzing the problems Tea of AnHui province are facing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rough using trade competitive index,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influence of GTB on Tea, an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government and tea firms the article gives the solutions to GTB on Tea.【Key words】Green Trade Barrier on Tea; Influence; Measures, Tea exportation目录1 前言 (4)2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述 (4)2.1绿色贸易壁垒涵义、茶产品绿色壁垒涵义 (4)2.2绿色壁垒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5)3 绿色壁垒对安徽省茶产品贸易的影响 (6)3.1绿色壁垒对安徽省茶产品贸易的影响表现 (6)3.2绿色贸易壁垒对安徽省茶叶出口的影响的原因 (11)4安徽省应对茶产品绿色壁垒的措施 (13)4.1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3)4.2茶产品企业采取的措施 (15)参考文献 (17)致谢 (18)关于安徽省茶产品贸易与绿色壁垒问题的分析1 前言安徽是全国主要产茶区,每年的茶叶产量和茶叶出口量都排名全国前列。

浅谈安徽茶叶的发展毕业论文

浅谈安徽茶叶的发展毕业论文

浅谈安徽茶叶的发展毕业论文※论文范文※毕业设计※学术论文※大学论文毕业论文浅谈安徽茶叶的发展毕业论文苏苏办公模板设计学士学位论文摘要摘要茶叶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的饮料,茶叶不仅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茶产业逐步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走向开放,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作为我国传统产业的茶叶产业面临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

茶叶产业化是茶叶经营制度和农业产业化的又一次创新。

茶叶产业化是茶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运用茶叶产业化和市场营销理论,通过对安徽省茶叶产业的现状的深入了解,分析了茶叶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构建了茶产业化发展的模式。

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推进安徽茶叶产业化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茶叶产业化建设的若干对策,为决策部门和管理者发展茶业提供参考,促进茶业发展和茶农致富。

关键字:安徽省;市场营销;茶叶产业化I学士学位论文AbstractAbstractTea is a kind of second-place drink compared with water in the world. It is not only closely bound up with people's daily life, but has also has become the main source of peasants' income and finance. The opening of Chinese economy is in full swing, which is incorporating into the waves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ea industry a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n China is confronting challenges both from home and broad.Industrialized tea industry is a kind of creation of tea commercial management pattern and agriculture industry transition. Industrialized tea industry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With the studying and deep-go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the Anhui Province industrialized tea, this abstract applies industrialized tea industry theory and marketing theory for the purpose of analyzing features and connotations of industrialized tea industry and constructing some kind of model of industrialized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the thesis theoretically and positively studied the problem of how to promote industrialized tea industry of the Anhui Province, then gave some suggestions over the building of industrialized tea industr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department of policy decision and managers with reference and the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and help the peasants who plant tea become rich.Key words: Anhui Province; Marketing; Industrialized tea industryII学士学位论文目录目录摘要 (I)Abstract........................................................................II 1 导言.. (1)1.1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1)1.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2 研究方法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茶叶产业化的基本理论分析 (4)2.1 茶叶产业化的内涵 (4)2.2 茶叶产业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4)3 安徽茶叶产业化发展 (7)3.1 安徽茶叶产业化前总体概况 (7)3.2 安徽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支持 (9)3.3 安徽茶叶产业化发展的现况 (10)3.3.1 生产规模扩大 (10)3.3.2 龙头企业茁壮成长 (11)3.3.3 茶叶专业市场和营销网络逐步完善 (12)3.3.4 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巩固完善 (13)3.4 安徽茶叶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4)3.4.1 品牌建设的问题 (14)3.4.2 茶叶产业链与茶文化的问题 (15)4 相关结论 (16)5 政策建议 (17)5.1 关于品牌建设 (17)5.1.1 定位绿色品牌,推广健康理念 (17)5.1.2 细分绿茶市场,不同重点推广 (17)5.1.3 突出绿色、环保、人性的包装设计 (17)5.1.4 完善品牌保护 (18)5.2 关于茶叶产业链与茶文化 (18)5.2.1 丰富与扩大茶叶周边产品 (19)5.2.2 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观光茶叶 (19)致谢 (20)参考文献 (21)III学士学位论文 1 导言1 导言1.1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1.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007年我国茶叶销售量超过80万吨,比上年增长11.1%;销售金额达320亿元,比上年的250亿元增长28%。

安徽省茶叶出口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安徽省茶叶出口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摘要本文高度调查和概括了安徽在发展茶产业的现实情况和出口状况,并运用经济学有关原理,发现在安徽现有茶产业在生产经营和外贸往来上存有不足之处。

比如说:管理和经营模式不够先进,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绿色壁垒还没完全消除。

针对安徽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有效策略和做法,这些做法包括:优化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产业组织方式、打造特色安徽茶产业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茶叶;问题;产业化;绿色壁垒;对策目录一、绪论(一)选题背景(二)选题目的及意义二、安徽茶叶出口的现状(一)安徽茶叶出口额情况(二)安徽茶叶出口数量情况(三)安徽茶叶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额比例情况(四)安徽茶叶出口国家及地区情况(五)安徽茶叶出口种类情况三、安徽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一)品牌知名度不高(二)初级产品占主导地位(三)产业化水平增长缓慢(四)绿色贸易壁垒阻碍出口(五)茶叶出口国别与出口种类不合理四、促进安徽茶叶出口的对策分析(一)打造国际知名茶叶品牌(二)优化茶叶产业结构(三)实现茶叶产业化经营(四)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五)扩大茶叶出口市场五、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一、绪论(一)选题背景安徽的茶拥有悠久历史,且在国内外闻名已久,在多年发展中,旁生出多种品种。

有许多茶香四溢,众人喜爱的名茶就产自安徽。

如隶属于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黄山毛峰和六安瓜片,被称为红茶皇后的祁门红茶等。

“徽茶”品质好的特征使其深受广大国际友人的喜爱,因此,在我国出口茶叶中,“徽茶”所占的比重在国内各省出口茶叶中名列前茅。

但是,劳动力价格随着我国国际实力越来越强而上升,茶叶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

与此同时,许多发达国家对中国茶叶升级绿色壁垒,严重减少了我国茶叶的出口量,茶叶出口环境严峻,竞争力也随之下滑。

本文针对安徽茶叶在对外出口中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安徽省茶产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产品优势,提升国际影响力,随之增加出口量。

(二)目的与意义近年来,全世界的人民对健康身体、健康生活越来越重视。

安徽省茶叶出口现状

安徽省茶叶出口现状

现状:安徽省茶叶总体状况:安徽既是产茶大省,也是茶叶出口强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茶对外贸易一直保持强劲态势,无论是出口数量,出口创汇能力或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均处重要地位。

近十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利用资源与技术优势,通过实施良种工程、绿色工程、品牌工程、茶厂优化改造工程与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等,安徽茶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据业务统计2012年全省茶园面积139千亩,近十年面积增加2.1万亩,总产量9.5万吨。

安徽是传统的产茶大省,茶叶已成为安徽省最具优势且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为全省山区农业增效、农民致富以及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也为我国茶叶出口屡创历史新高做出了贡献。

从1997年至今,安徽省茶叶产量不断增加,2011年,全省茶叶产量达到8.7万吨,同比增长4.8%,占全国茶叶产量5.3%;2012年安徽省茶叶产量9.5万吨,较之上一年同比增长了9%,占全国茶叶产量的5%。

中国茶叶产量(万吨)安徽省茶叶产量(万吨)安徽茶叶产量同比增长率安徽茶叶产量占全国比重199761.3 4.70.076672104 199866.550.0638297870.07518797 199967.6 4.9-0.020.072485207 200068.3 4.5-0.0816326530.065885798 200170.2 4.70.0444444440.066951567 200274.5 4.80.021*******.06442953 200376.850.0416666670.065104167 200483.5 5.60.120.067065868 200593.560.0714285710.064171123 2006102.8 6.40.0666666670.062256809 2007116.570.093750.060085837 2008125.87.60.0857142860.060413355 2009135.98.20.0789473680.060338484 2010147.58.30.0121951220.056271186 2011162.38.70.0481927710.053604436 20121809.50.0919540230.052777778(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从表中可以看出,安徽省茶叶产量增长率虽有波动,但是产量逐年增加。

安徽省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

安徽省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

安徽省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作为中国主要的茶叶产区,近年来安徽省茶叶产量和出口均呈现了逐年增长的趋势,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但在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内外经济环境日益严峻的挑战下,如何持续提升安徽省茶产业、企业出口竞争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安徽茶叶产业及重点龙头企业出口现状及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持续增强安徽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的若干对策。

标签:茶叶;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对策安徽省作为中国产茶大省之一,茶叶是其主要出口农产品,茶产业的发展及出口竞争力强弱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民生问题。

近几年,茶叶出口面临日趋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欧债危机、西非、北非等出口市场政局动荡、绿色贸易壁垒严苛、人民币汇率升值、银行利率上涨、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都影响着安徽省茶叶出口的发展。

面临日益复杂的出口环境,正确分析和评估各种影响因素,建立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对于实现安徽省茶叶出口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安徽省茶叶出口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现状1.1安徽省茶叶出口现状近年来,安徽省茶产业发展快速,出口成效显著,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发展态势。

2010年安徽茶叶出口5727万美元,增长15.53%。

2011年,在外部环境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茶叶出口量突破2.91万吨,位居全国茶叶出口省份第三位,出口额达7956万美元,增长38.92%。

茶叶出口的品种主要有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等,其中绿茶为安徽茶叶出口的拳头产品。

2011年,安徽省绿茶出口2.56万吨,出口金额7140万美元,分别增长24.62%和37.76%,占总出口的87.97%和89.74%;红茶出口0.35万吨,出口金额818万美元,分别增长44.75%和50.30%。

茶叶出口市场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非洲最大,欧盟、中亚次之,美加、中东出口较小。

但在茶叶出口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出口以大宗散装茶叶为主,茶叶深加工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茶叶出口市场结构不尽合理及茶叶农药残留率高等。

安徽省茶叶出口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安徽省茶叶出口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摘要本文高度调查和概括了安徽在发展茶产业的现实情况和出口状况,并运用经济学有关原理,发现在安徽现有茶产业在生产经营和外贸往来上存有不足之处。

比如说:管理和经营模式不够先进,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绿色壁垒还没完全消除。

针对安徽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有效策略和做法,这些做法包括:优化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产业组织方式、打造特色安徽茶产业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茶叶;问题;产业化;绿色壁垒;对策目录一、绪论(一)选题背景(二)选题目的及意义二、安徽茶叶出口的现状(一)安徽茶叶出口额情况(二)安徽茶叶出口数量情况(三)安徽茶叶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额比例情况(四)安徽茶叶出口国家及地区情况(五)安徽茶叶出口种类情况三、安徽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一)品牌知名度不高(二)初级产品占主导地位(三)产业化水平增长缓慢(四)绿色贸易壁垒阻碍出口(五)茶叶出口国别与出口种类不合理四、促进安徽茶叶出口的对策分析(一)打造国际知名茶叶品牌(二)优化茶叶产业结构(三)实现茶叶产业化经营(四)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五)扩大茶叶出口市场五、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一、绪论(一)选题背景安徽的茶拥有悠久历史,且在国内外闻名已久,在多年发展中,旁生出多种品种。

有许多茶香四溢,众人喜爱的名茶就产自安徽。

如隶属于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黄山毛峰和六安瓜片,被称为红茶皇后的祁门红茶等。

“徽茶”品质好的特征使其深受广大国际友人的喜爱,因此,在我国出口茶叶中,“徽茶”所占的比重在国内各省出口茶叶中名列前茅。

但是,劳动力价格随着我国国际实力越来越强而上升,茶叶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

与此同时,许多发达国家对中国茶叶升级绿色壁垒,严重减少了我国茶叶的出口量,茶叶出口环境严峻,竞争力也随之下滑。

本文针对安徽茶叶在对外出口中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安徽省茶产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产品优势,提升国际影响力,随之增加出口量。

(二)目的与意义近年来,全世界的人民对健康身体、健康生活越来越重视。

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安徽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

农产品出口在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品类安徽省出口的农产品种类繁多,其中茶叶、蔬菜、水果、水产品以及中药材等具有较为显著的出口优势。

茶叶一直是安徽省传统的出口农产品之一,如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知名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的声誉。

安徽省的茶叶出口不仅数量较大,而且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

蔬菜出口方面,安徽省的优势品种包括大蒜、生姜、西兰花等。

这些蔬菜以其新鲜、绿色、无污染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水果出口主要有砀山酥梨、怀远石榴等。

砀山酥梨以其个大、皮薄、汁多、味甜的特点,远销东南亚、中东等地。

水产品方面,安徽省的淡水鱼、虾类等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

中药材的出口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亳州作为中国的中药材之都,其生产的白芍、丹皮等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

二、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分布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在亚洲,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安徽省农产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日本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安徽省的优质农产品能够满足其市场需求,如茶叶、蔬菜等在日本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欧洲市场方面,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对安徽省的特色农产品,如中药材、水果等有一定的进口需求。

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也是安徽省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尤其在水产品和蔬菜方面。

此外,安徽省的农产品还出口到非洲、南美洲等地,但出口量相对较小。

三、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的特点1、品牌建设成效初显近年来,安徽省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这些品牌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安徽省加强了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质量监管,建立了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出口农产品符合国际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

安徽省茶叶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安徽省茶叶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11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消费诉求也不断转变为追求绿色、健康、便利。

同时,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促进了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并逐步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生活必需品。

其中,茶饮料更是被众多消费者认为是21世纪的健康、安全饮料,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作为茶饮料原材料的茶叶更是成为国际贸易市场上不可缺少的产品。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种植、加工和饮用茶的国家,我国的茶文化吸收了儒、道、佛诸派思想后独成一体,源远流长。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我国也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和对外贸易国,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地位,茶叶出口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内容之一。

安徽是我国主要的茶叶产区之一,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均是我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舒城小兰花、霍山黄芽等89种名茶被列入《中国名茶榜》,每年的茶叶产量和茶叶出口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

如何充分利用茶叶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提高安徽省茶叶出口,成为保持我国茶叶贸易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基础。

因此,充分了解和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国安徽省茶叶出口影响因素分析文/滕静芳【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与经济发展,我国茶叶日益成为国际市场上不可或缺的出口产品之一。

安徽省作为传统的产茶大省,茶叶资源丰富,茶叶出口拉动了经济发展。

本文立足于安徽省茶叶出口现状,借助茶叶出口统计数据,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影响安徽省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提升安徽省茶叶出口,促进茶叶出口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茶叶出口、经济影响因素、安徽经济;对外贸易际竞争,提出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对于促进安徽省茶叶出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利用文献查阅和计量分析的方法,从理论到实际,通过分析安徽省的茶叶产业出口状况,从国际市场、茶叶质量和国内茶叶需求三个不同方面对影响安徽省茶叶出口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检验结论进一步寻求促进茶叶出口扩大的途径和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现状论文摘要:现阶段安徽茶叶在出口贸易方面有优势的同时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未来要想实现茶叶的出口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延长茶叶的产业链,不断提升茶叶的附加值,提升安徽省茶叶的品质,而对于茶叶贸易企业来说,也要不断优化自身生产、加工茶叶的模式,采用先进的茶叶加工工艺,以高质量的茶叶去扩大市场份额。

0 引言安徽是我国产茶大省,茶历史悠久,茶种类繁多,著名的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等名茶就产自安徽。

从古至今,“徽茶”以其特有的品质享誉国内外,其出口贸易在我国的茶叶出口贸易中也一直稳居全国前列。

然而,随着原材料成本的增高,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升级等诸多影响因素的变化,导致我国茶叶出口环境的恶化,安徽省茶叶出口亦面临严峻挑战,茶叶出口贸易国内地位也明显下滑[1]。

机遇与挑战并存,该如何发挥安徽省茶叶在出口贸易中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如何弥补其所表现出的不足,提高安徽省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 安徽省茶叶产业发展现状1.1 茶叶资源安徽省地处我国东南部,温度适中,降水充足,全省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多云雾,昼夜温差大,适宜茶树的种植。

目前安徽省拥有江淮茶区、黄山茶区、江南茶区和大别山茶区四大主要茶区。

安徽省茶文化源远流长、产茶历史久远,“徽茶”品种也已达上百种,如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

尽管安徽省茶类资源丰富,但年产茶主要以绿茶为主,红茶、特种茶、保健茶所占比例甚小,从2000年至2012年,安徽省绿茶年产量不断攀升,从2000年的4.09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8.92万吨,增长幅度达到118.09%,占全省茶叶产量的95.50%,与绿茶相比,因基数小,红茶增长幅度很大,达到210%,但其占全省茶叶产量比重却只有6.5%。

1.2 茶园面积和产量从2000年至2012年,安徽省实有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上升趋势。

茶园面积基本保持在110千公顷以上,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中,2012年安徽省以实有茶园面积149.69千公顷,位列全国实有茶园面积排名第七。

但安徽省茶园面积占全国比例却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0年占全国茶园面积比例是9.95%,到2012年,占全国茶园面积的比例下降到仅有6.57%。

2 安徽省茶叶出口概况2.1 安徽省茶叶出口量茶叶的出口贸易是安徽省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徽省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

近年来,在安徽省茶叶不断增产的基础上茶叶出口也实现了稳步的增长,2000年到2013年,安徽省茶叶出口量从1.3136万吨上升到3.9525万吨,增幅达200.89%,出口额从1531万美元跃至14391万美元,增幅达839.97%。

2012年,安徽省茶叶出口交易金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2013年出口量占全国12.13%份额,居全国第三位。

此外,安徽省茶叶出口平均价格2013年为0.3641万美元每吨,低于全国茶叶出口单价0.3827万美元每吨的平均水平。

2.2 安徽省茶叶竞争力本文通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安徽省及国内主要产茶省份进行茶叶产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以一产业在某国出口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在世界贸易中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之比表示,在世界水平下,可以较好地表现该产业出口所具有的相对优势[2]。

本文借鉴显性比较优势进行茶叶出口竞争力国内比较优势的横向分析(见公式1),以安徽省茶叶产业在安徽省出口中所占份额与中国对外贸易中茶叶产业占外贸出口总额的份额之比来反映安徽省茶叶产业在我国茶叶出口中所具有的比较优势。

其中,RCAij表示j省茶叶产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j省茶叶的出口额,Xtj表示j省的总出口额,Xiw表示中国茶叶的出口额,Xtw表示中国的总出口额。

评价竞争力强弱的指数标准不变。

评价标准如下:RCA大于2.5,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2.5-1.25之间,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1.25-0.8之间,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RCA小于0.8,则表明其国际竞争力较弱。

如图1所示,安徽省、湖南省和浙江省三省的茶叶产业RCA指数均大于2.5,因而从全国范围来看,其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虽说浙江省年茶叶出口额全国排名第一,但从RCA指数来看,产业竞争力低于安徽和湖南两省,且逐年下滑,2005至2012年从5.19下滑到4.17。

安徽省RCA指数较为平稳,基本上保持在8.0左右,竞争力极强,但2012年RCA指数较2011年RCA指数下滑较大,从9.16下滑至7.88,下滑了1.28,幅度为13.97%,但仍具有极强竞争力。

从RCA指数来看,安徽省茶叶产业竞争力也低于茶叶出口排名第三的湖南省。

湖南省RCA指数较图表中其他各省而言,异常的高,2011年更是达到17.32,总体表现为不断上升的趋势。

福建省RCA指数徘徊于1.43至2.08,因而福建省茶叶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江苏省RCA指数均低于0.8,其茶叶产业的竞争力较其他省份而言相对较弱,直接说明了其茶叶年出口量的不足。

3 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优势和劣势3.1 安徽省茶叶优势①环境和文化优势。

安徽省全省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多云雾,昼夜温差大,降水充足,适宜茶树的种植,加上悠久的茶历史与茶文化、以及安徽人民的辛勤经营,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享誉国内外的高品质的名优茶。

②价格优势。

安徽省茶叶出口价格自2007年的0.162万美元/吨上升到2012年的0.323万美元/吨,相较于全国平均出口价位(2007年为0.209万美元/吨,2012年为0.332万美元/吨),安徽省茶叶出口价格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③产业后发优势。

2012年安徽省全省茶产业综合产值180亿元,大多数初具规模的茶叶企业已实施了清洁化加工项目,茶叶生产逐渐向深加工、精加工方面靠拢。

安徽省茶叶在国内茶饮消费市场上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国外出口销售逐步提速。

3.2 安徽省茶叶劣势①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2年,我国茶叶总产量约179万吨,茶园面积大约为2280千公顷,全国平均单位面积产量达0.0785万吨每千公顷。

安徽省茶叶单位面积产量为0.0635万吨每千公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②茶叶出口品种较单调。

安徽省茶叶以出口绿茶为主,出口茶叶中90%是绿茶,出口量仍在不断上升,红茶和特种茶的出口量增长相对缓慢。

而且安徽省茶叶生产出口多为初级产品,产业链短,深加工程度不足等原因,出口茶叶价格仍然处于低价位。

③中大型茶企带动不足。

安徽省茶叶生产主要以家庭生产为主,茶园面积分散,难成规模,而茶叶加工以手工制作为主,辅之以简单机器,使得茶叶的附加值较低。

公司加农户形式的合作形式中,相关茶叶企业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缺乏大型的龙头企业带动[3]。

以2010 年来看,进入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名单中的14家安徽茶叶企业,主要以茶叶出口为主的企业只有5家。

2012年第二届中国茶叶企业品牌建设高峰论坛揭晓的“2012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榜单”中,安徽省仅有LUCKY BIRD、汪满田、迎客松、徽六、雾里青、天方等12个品牌上榜,尚缺乏品牌优势。

④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茶叶中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残留现象严重[4],不仅会造成安徽省茶叶出口量的减少,而且使安徽省茶叶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声誉受损。

此外,加工、包装、密封、储运等环节的卫生技术控制未达标,也使茶叶受到二次污染。

⑤出口茶叶企业无序竞争,成交价格下滑严重损害了生产者利益。

国际市场茶叶产品目前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从总体看在不断减小,安徽省相当多的传统出口生产企业被迫放弃出口,取而代之的是经营方式更灵活、管理运营体制更高效的私营企业,由于需要依靠规模获得效益,导致产能增大而加工的精细化程度不足,产品的品质水平在我国茶叶总体质量水平中处于中下。

4 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4.1 严格卫生标准,提高茶叶品质茶叶生产管理部门应加强普及科学种茶和科学加工等知识,多途径开展培训,科学用药,加强农药采购、管理、施药等细节方面的记录,引导科学管理、科学种植、科学加工,确保出口茶叶品质。

同时,加大对茶叶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实施清洁化加工项目。

4.2 延长生产链,增加附加值努力改进传统独立加工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规模化茶叶加工中心,创新茶叶加工形式。

在茶叶包装上,将其与安徽省特有的文化、旅游相结合,在宣传徽文化、“徽旅游”的同时增加茶叶本省附加值。

茶叶产业链的延长,有助于提高安徽省茶叶的贸易竞争力。

4.3 茶企联合,汇零为整安徽省现有大大小小7000多家茶叶企业,茶叶企业数量庞大,但这些企业大多为小企业,分布于偏远的靠近茶园的山区城镇,分散程度较高,因而难以形成规模。

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积极进行全省茶叶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管理,汇零为整,抱拳出击,提高小农户面对大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对一些规模性茶叶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使其做大做强,并带领势单力薄的小规模茶企,以面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激烈竞争,走企业联合之路,共同利益,降低风险。

4.4 改善茶厂设备,提高集约化程度加大绿色生产力度的宣传,对全县茶叶加工厂进行改造,对相当一部分的家庭作坊式茶厂进行教育改革,鼓励他们以集体为单位,定好专门的加工点,以无公害茶生产标准进行。

最重要是更换新型茶叶加工设备,以提高茶叶加工质量。

最后还得多作市场调查,听取消费者建议,改进茶叶的加工工艺。

先进设备和先进加工工艺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加工出独特的名茶。

5 结束语现阶段安徽茶叶在出口贸易方面有优势的同时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未来要想实现茶叶的出口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延长茶叶的产业链,不断提升茶叶的附加值,提升安徽省茶叶的品质,而对于茶叶贸易企业来说,也要不断优化自身生产、加工茶叶的模式,采用先进的茶叶加工工艺,以高质量的茶叶去扩大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1]谢明军.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研究——以茶叶出口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2:161-162.[2]王忠锐,潘伟光.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经济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01:40-44.[3]陈芳,吴小付,赵春英.安徽省茶叶出口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09:128-129+131.[4]郭燕茹.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保障体系构建[J].林业经济,2014,07:98-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