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茶叶国际贸易调研报告

茶叶国际贸易调研报告1. 引言茶叶作为世界上最古老且最广泛消费的饮品之一,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报告旨在对全球茶叶国际贸易进行调研,分析各国茶叶市场特点,了解茶叶贸易的发展状况以及对中国茶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2. 全球茶叶贸易概况截止目前,全球茶叶贸易量持续增长。
根据国际茶叶组织数据统计,全球茶叶贸易总额约为300亿美元,中国贡献了其中相当一部分。
目前,茶叶贸易主要以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越南等国为主要出口国。
印度茶叶以产量最多,而中国以绿茶和普洱茶贸易规模居前。
3. 各国茶叶市场特点3.1 印度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和出口国。
该国茶叶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5%,被广泛认可为高质量的红茶出口国。
印度茶叶通常以马萨拉、达曼、尼曼、阿姆26、阿萨姆超特级等品牌出口。
此外,印度茶叶也供应给国内市场,其国内茶叶销售主要以红茶为主。
3.2 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是全球第二大茶叶出口国,主要以红茶为主打产品。
该国茶叶以其深浓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
斯里兰卡茶叶主要出口到欧盟国家和中东地区。
3.3 肯尼亚肯尼亚是非洲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其茶叶产量居全球第三位。
肯尼亚茶叶以其强烈的口感和湿度得到广泛认可,并且以其价格优势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肯尼亚茶叶主要出口到巴基斯坦、英国、埃及等国家。
3.4 越南越南茶叶以绿茶为主要出口产品。
越南绿茶以其独特的清新口感和淡雅香气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越南茶叶主要出口到美国、中国等国家。
4. 茶叶贸易对中国茶叶行业的影响茶叶贸易对中国茶叶行业具有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市场拓展通过参与全球茶叶贸易,中国茶叶行业得以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中国茶叶的独特风味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速了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步伐。
4.2 技术交流茶叶贸易促进了中国茶叶行业与其他国家茶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在国际贸易中,中国茶叶企业可以学习世界茶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生产水平和竞争力。
茶叶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模板

茶叶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模板1.引言1.1 概述茶叶行业作为传统的饮品行业,在近年来持续迎来了增长的机遇。
全球茶叶消费量逐年增长,而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关注不断提升,茶叶的健康功效和文化内涵也更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茶叶产业也一直是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茶叶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茶文化旅游、茶业与互联网的融合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茶叶行业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因此,本报告将对茶叶行业的市场现状、需求分析以及竞争对手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相关企业和从业者提供可靠的市场参考和决策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包括介绍文章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安排,以便读者了解接下来的内容和信息组织方式。
例如: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报告的主要章节及其内容,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将涵盖特定的主题,包括行业现状、市场需求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等。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将获得关于茶叶行业市场的全面了解,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文章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茶叶行业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以便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市场走势和发展趋势的参考。
我们将深入研究行业现状、市场需求以及竞争对手情况,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市场信息,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和决策,为茶叶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正文2.1 行业现状茶叶行业现状分析茶叶作为一种古老的饮品,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茶叶行业逐渐兴起,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据统计,目前茶叶行业已成为全球茶叶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市场之一。
在中国,茶叶被誉为国饮,有着悠久的栽培和加工历史,茶文化深入人心,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消费者对品质和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茶叶的品质、品种和加工工艺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茶叶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各类茶叶品牌层出不穷,品牌建设和营销成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茶叶市场竞争分析报告

茶叶市场竞争分析报告1. 引言茶叶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广泛消费的饮品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叶市场竞争激烈,本报告将对目前茶叶市场的竞争状况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
2. 茶叶市场概述茶叶市场是一个庞大的行业,涵盖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茶叶,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根据最新的市场调查数据,茶叶市场每年的销售额超过XX亿元,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3. 竞争对手分析3.1 主要竞争对手茶叶市场存在多个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外知名品牌以及一些小型茶叶生产商。
其中,国内的知名茶叶品牌如立顿、红茶皇后等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国外的知名品牌如Lipton、Twinings等也在中国茶叶市场有一定的份额。
3.2 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国内知名茶叶品牌的优势在于品牌知名度高,消费者对其产品有一定的信任度;而国外品牌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口味和包装设计。
•竞争对手的劣势在于市场份额的争夺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需要不断创新来吸引消费者。
3.3 竞争对手的市场策略不同的竞争对手采取了不同的市场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
一些知名品牌通过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来增加市场曝光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而一些小型茶叶生产商则通过价格战和特色产品来吸引消费者。
4. 消费者需求分析4.1 消费者对茶叶的偏好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消费者对茶叶的偏好主要集中在口感、香气和茶叶的产地等方面。
消费者更偏爱口感柔和、香气浓郁的茶叶,同时也对茶叶的产地有一定的要求。
4.2 消费者购买决策因素消费者购买茶叶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价格、品质、包装和品牌信誉等。
价格是消费者购买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品质和包装也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很大影响。
5. 市场机会和挑战5.1 市场机会茶叶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机会。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茶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
另外,茶文化的传播也为茶叶市场带来了新的机会。
5.2 市场挑战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这给企业带来了挑战。
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研究

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研究
一、引言
茶叶是一种被世界熟知的中国特色日常饮品,它属于历史悠久、文化
积淀丰富、社会影响极大的传统饮品。
在这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饮品之中,
茶叶作为茶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
可以说,茶叶的出现与发展,给了人类文明发展另一种新的可能性,从而开启了饮
茶文化的门户。
茶叶的产业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产业中的重要行业,也是国内外乃至
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发展,茶叶产业
的发展也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情
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国内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一)国内茶叶产业规模
(二)茶叶产业增长率。
茶叶市场调研报告范文_茶叶市场调查汇报6篇最新

茶叶市场调研报告范文_茶叶市场调查汇报6篇最新茶叶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一一、中国国内的茶叶市场基本概况以19__年为标志,中国茶叶内销市场才完全进入了市场经济,国内茶叶市场的开放是在茶叶产大于销的背景下进行的,所以中国国内茶叶内销市场,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是,它是由推销库存产品开始的,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结果、生产、加工型的茶企业带着鲜明的生产型企业的特色,暨没有品牌,又没有直接的产品销售的通路,近二十年以买方为主的中国内销茶市场一直没有摆脱产品推销的阴影,二十年来,为卖而卖,为解决产品的销路,由自产内销的门市到销区茶叶批发市场的形成,茶农自产自销彻底颠覆了计划体制下的一级站、二级站的批发网络,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异地销售。
目前中国茶叶内销70-80%靠的是这种产销见面的市场批发模式,因此也培育了北京马连道、山东济南、广州芳村、上海大不同等超大型专业茶叶市场。
二十年,为适应市场需求而作出的产品结构调整,传统历史名茶的挖掘,名优茶的应市,给了消费者极大的挑选余地,同时也培育和刺激了新的消费,促使了内销市场的稳定增长。
二十年来,在茶文化和名优茶热的双重作用下,传统的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瓦解,二十年前,从北京为中心的华北、东北、西北等北方市场,花茶的消费要占据95%以上,二十年后,花茶的比重已下降到不到60%,绿茶、乌龙茶,普洱茶呈快速增长之势,尤其是绿茶,在20__年的那场非典以后,绿茶有益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绿茶的增长速度超过20%。
二十年前时名茶生产还刚刚起步,市场总容量不到1万吨,二十年后,名优茶市场销量已达20万吨。
茶叶消费正逐渐成熟,尤其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茶有益于健康的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内销市场,消费前景乐观。
目前,中国茶叶产销的基本概况是:到20__年,全国的茶园面积为127万公倾,茶中产量为84.2万吨,内销为55万吨,内销金额155亿元(人民币),出口为28.02万吨,出口金额为4.37亿美元。
2024年茶叶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茶叶市场调查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对茶叶市场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了解茶叶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市场规模、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以及未来发展的预测,为茶叶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二、市场规模茶叶市场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茶叶市场的年销售额超过500亿美元。
茶叶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其中中国是最大的茶叶消费国家。
在中国茶叶市场中,绿茶、红茶和乌龙茶是消费者偏爱的品种。
高品质的名优茶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而低价茶叶则以量大打折扣。
三、消费者需求调查数据显示,现代消费者对茶叶有着多样化的需求。
首先,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茶叶的品质和健康功能。
有机茶叶和特殊功效茶叶的需求逐渐增加。
其次,年轻一代消费者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他们更喜欢时尚包装和方便携带的茶叶产品,例如茶包和罐装茶叶。
此外,茶文化的复兴也带动了消费者对传统茶叶的兴趣。
消费者对传统制茶工艺和产地的了解程度不断提高,他们更愿意购买有独特特色的茶叶。
四、竞争对手分析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茶叶品牌、茶叶零售商和电商平台。
这些竞争对手在品牌认知度、产品品质和销售渠道上存在差异化。
一些知名茶叶品牌凭借其品牌的长期积累和高品质的产品独享市场份额。
茶叶零售商通过店面陈列和优质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电商平台以便利的购买方式和多样化的产品选择赢得了一部分消费者的偏爱。
五、未来发展趋势根据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茶叶市场有以下发展趋势:1.品质和健康功能茶叶的需求将继续增长,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和健康效益有更高的要求。
2.年轻一代消费者对茶叶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加,他们更注重茶叶的包装和方便性。
3.传统茶叶和茶文化将继续受到关注,消费者对传统制茶工艺和茶叶产地的认知度将提高。
4.电商平台的崛起将对传统茶叶零售商造成冲击,茶叶品牌和零售商需要加强线上渠道的建设。
六、结论茶叶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不断增长。
2024年茶叶种植市场需求分析

茶叶种植市场需求分析引言茶叶是一种受到广泛消费的饮品,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茶叶种植业是一个重要的农业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本文将对茶叶种植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以探究当前市场的趋势和潜在机会。
市场规模茶叶市场是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市场,涵盖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茶叶产品,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茶叶市场的规模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亚洲地区一直是茶叶种植和消费的重要区域。
中国、印度和日本是亚洲地区茶叶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其国内市场规模庞大。
在其他地区,例如欧洲和美洲,茶叶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市场需求趋势健康意识提升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饮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和其他有益物质,可以起到保健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因此,茶叶作为健康饮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个性化需求增加消费者对茶叶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他们更加关注茶叶的品质和口味。
一些消费者喜欢尝试不同种类的茶叶,如绿茶、红茶、白茶等。
另外,茶叶的产地和采摘时间也成为消费者选择茶叶的考虑因素。
小包装和便携性需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对小包装和便携性的需求也在增加。
他们更倾向于购买小包装的茶叶产品,以方便在工作场所或旅行中享用茶叶。
因此,茶叶生产商需要适应这一趋势,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小包装产品。
市场机会内销市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其内销市场规模巨大。
茶叶生产商可以利用内销市场的机会,开发多样化的茶叶产品,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此外,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他们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为茶叶生产商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外销市场随着全球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茶叶生产商可以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和英国,对高质量茶叶的需求持续增长。
茶叶生产商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展览和与海外买家建立合作关系等方式,开拓海外市场。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一、出口贸易概况100多年以前,中国茶叶垄断着世界茶叶市场。
1900年,印度茶叶出口量8.7万吨,首次超过了中国的8.37万吨,此后,印度占据茶叶出口第一大国达90年。
是年,全世界茶叶出口量27.48万吨。
1907年,日本绿茶在美国市场首次超过中国,此后,日本茶叶在美市场不断扩大。
1913年,斯里兰卡(当时称锡兰)茶叶出口8.68万吨,首次超过中国的8.27万吨,跃居世界第二。
此后,中国一直落后于斯里兰卡。
1917年,Raymand C.Naekay在美国《茶与咖啡贸易杂志》上发表题为《中国与印度的茶叶贸易》的文章,详细解释了中国茶叶由25年前居世界首位,而后一年不如一年,逐步衰落的四个原因。
一是生产者缺乏协调的组织;二是栽培茶叶不用科学的方法;三是税收的繁重;四是政治上的骚扰……而印锡茶政府能够用全副的精神去奖励,而且能够用科学的方法从事栽培制造技术的改良……所以华茶市场就渐渐被人所蚕食了。
196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商品委员会设立“政府间茶叶协商小组”,次年成立“茶叶消费促进小组”。
1976年,“国际茶叶宣传协会”成立。
1976年下半年-1977年5月,国际市场出现罕见的茶叶旺市,红茶价格上涨200-300%,绿茶价格上涨70%,这是由于南美咖啡遭受严重霜冻大量减产的影响。
1984年,国际市场茶价狂涨,因印度国内供应紧张,于上年12月下令限制CTC茶叶出口。
这年中国茶叶出口量13.93万吨(不含台湾,红茶7.2万吨),首次超过1886年的13.4万吨的最高纪录。
1987年,茶叶出口口岸公司由3家发展到18家。
由于各口岸公司各自为政、争购货源、抢占市场,导致茶价大跌,市场混乱,外商无所适从,对中国茶叶失去信心。
1993年9月,瑞典歌德保号沉船珍品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瑞典东印度公司船只从广州装运中国茶叶和瓷器于1745年在瑞典近海沉没。
1984年打捞出370吨中国武夷茶叶共2000多只茶箱和罐装茶及一些茶杯茶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一、出口贸易概况100多年以前,中国茶叶垄断着世界茶叶市场。
1900年,印度茶叶出口量8.7万吨,首次超过了中国的8.37万吨,此后,印度占据茶叶出口第一大国达90年。
是年,全世界茶叶出口量27.48万吨。
1907年,日本绿茶在美国市场首次超过中国,此后,日本茶叶在美市场不断扩大。
1913年,斯里兰卡(当时称锡兰)茶叶出口8.68万吨,首次超过中国的8.27万吨,跃居世界第二。
此后,中国一直落后斯里兰卡。
1917年,Raymand C.Naekay 在美国《茶与咖啡贸易杂志》上发表题为《中国与印度的茶叶贸易》的文章,详细解释了中国茶叶由25年前居世界首位,而后一年不如一年,逐步衰落的四个原因。
一是生产者缺乏协调的组织;二是栽培茶叶不用科学的方法;三是税收的繁重;四是政治上的骚扰……而印锡茶政府能够用全副的精神去奖励,而且能够用科学的方法从事栽培制造技术的改良……所以华茶市场就渐渐被人所蚕食了。
196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商品委员会设立“政府间茶叶协商小组”,次年成立“茶叶消费促进小组”。
1976年,“国际茶叶宣传协会”成立。
1976年下半年-1977年5月,国际市场出现罕见的茶叶旺市,红茶价格上涨200-300%,绿茶价格上涨70%,这是由于南美咖啡遭受严重霜冻大量减产的影响。
1984年,国际市场茶价狂涨,因印度国内供应紧张,于上年12月下令限制CTC茶叶出口。
这年中国茶叶出口量13.93万吨(不含台湾,红茶7.2万吨),首次超过1886年的13.4万吨的最高纪录。
1987年,茶叶出口口岸公司由3家发展到18家。
由于各口岸公司各自为政、争购货源、抢占市场,导致茶价大跌,市场混乱,外商无所适从,对中国茶叶失去信心。
1993年9月,瑞典歌德保号沉船珍品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瑞典东印度公司船只从广州装运中国茶叶和瓷器于1745年在瑞典近海沉没。
1984年打捞出370吨中国武夷茶叶共2000多只茶箱和罐装茶及一些茶杯茶壶等。
这次展出的茶叶为锡罐贮存,尚未氧化变质。
1994年,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贸易年鉴>,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就低于全球平均价格,见表3-17。
当时国内有人指出要开发高档的红碎茶、绿茶、乌龙茶、花茶、速溶茶、袋泡茶、罐装茶和有机茶。
1998年,国际贸易115-125万吨,80%为红茶。
中国出口20万吨,创汇3.3亿美元。
我国特种茶出口前景广阔,尤其是乌龙茶成为了出口增长最快的茶类品种之一,10年增长了9倍。
2001年,我国出口茶叶24.9万吨,其中特种茶出口量为6.7万吨,创汇1.6亿美元,占当年出口量的27%和创汇额的47%。
1999年,我国茶叶出口跌幅达8%,红茶跌幅为50%。
1999年,英国经济学家预测国际茶叶、咖啡市场价格将继续下跌,见表3-18。
表3-18 茶叶价格变化趋势预测单位:美元/公斤从2000/2001年度开始,全球制茶业开始进入一个长期的产大于销的时期。
随着技术的进步,全球红茶和绿茶产量在过去20年上升了60%,从1981年的185万吨上升到2000年的300万吨,并将继续增长。
斯里兰卡、印度增长了50%,中国增长一倍,肯尼亚增长三倍。
而市场则已近饱和。
过去20年英国和俄罗斯的进口量彼消此长,两者总量增加不多;而巴基斯坦、美国、埃及这些大国的需求量保持不变。
这5个国家占全球的50%。
因此,世界粮农组织预言,印度、中国、斯里兰卡、孟加拉、印尼在未来10年将继续依赖本国市场的增长吸收新产量。
2001年在肯尼亚的国际茶叶大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的负责人指出,“成年人开始转向包括软饮料在内的其它饮料,年轻人并不把茶列入考虑范围。
”人们认为茶过时了。
有人认为是茶的低劣质量影响了茶叶需求的增长。
2002年,我国茶叶出口70%集中在亚、非地区,其次是欧洲和北美洲。
特种茶85%出口到亚洲(3.5万吨)。
波兰、俄罗斯、乌克兰进口我国特种茶增长较快,日本、美国、新加坡等特种茶进口有所下降。
谁拖垮了重庆红茶。
茶商们说,重庆红茶出口的唯一优势,就是低价。
但正是这唯一的“优势”,可能让重庆这个全国最大的红茶基地坠入深渊……2001年,全国红茶出口3万多吨,重庆1.5万吨,占50%,创汇近千万美元。
2002年,荣昌县荣发茶厂没有向巴基斯坦发一吨茶(去年出口6000吨)。
长时间来,红茶流通体制中的弊端已日益突出。
自杀性竞争,红茶大战,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恶性价格战导致售价跌穿了成本,因而茶商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尽管国际市场上红茶占90%的市场份额,但中国红茶多是中低档茶,在国际上并没有竞争力。
茶叶界许多事情总是说不清楚,但又看得明明白白。
如,中国绿茶出口竞争无序、低价竞销,害了自己,外国商人得利。
有些花色的价格已跌至了茶农的初制成本线,工厂微利或亏损。
有库存想掏现、有单子找得到货、为维护客户关系都得出,好象一个人想自杀,总是找得到各种理由。
于是便有了广交会上大公司接待客户,小公司、个体户客串宾馆抢单交易的热闹场面。
我国的茶叶行业真的很落后,经营理念和加工,只知道生杀资源、搬运原料的买卖,没有高附加值的科技手段,茶农仍是手工作坊,精加工仅是区分轻重、粗细、长短、拼配,经营上虽有人注意了品牌,一旦品牌叫响,泛滥的水货就会将其淹没。
很多人都看得清楚,但又以一种无奈的心情等待着行情的反弹。
只要这一行业还存在,就不甘心退出,没有利润就去杀下家工厂,工厂杀茶农,茶农的最后成本防线失守后,则茶园抛荒。
有人说,到时候,中国的茶叶才会出现转机,但代价是昂贵的。
世界市场上少数几个公司占主导地位。
Brook Bond、Lipton、Lyons Tetley、Twining四大公司1990年分别占世界市场的21%、14%、13%、2%。
这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赶超的标杆。
国外茶叶价格结构。
以英国和丹麦为例,比较好地分配了茶叶各流通环节的利润。
英国价格=进口价+进口商2-3%+贸易商2-3%+包装商50%+批发商7%+零售商12%。
丹麦价格=进口价+包装商10%+批发商15%+零售商30%。
二、三大出口茶类我国茶类出口市场有三大类,红茶、绿茶、特种茶。
90年代以前,出口量红茶最多,效益绿茶、特种茶较好。
1995-2000年,绿茶出口量占国际茶叶贸易总量的比例从6.49%增长到14.4%,年均增长11.6%,还将继续增长。
2001年,绿茶为红茶出口量的4倍。
特种茶出口量超过了红茶。
建国以来,茶叶出口均价最高为1980年,2356美元/吨;1990年为2046美元/吨;1998年为1701美元/吨;2000年1525美元/吨;2001年1-5月为1390美元/吨,比2000年下降8.8%,比最高年份下跌40%。
主要原因:一是低档绿茶供过于求,量增价跌;二是国际市场仍以红茶消费为主,而我国红茶先天品质不高,成本高;三是特种茶中,乌龙茶占一半,产地单一,市场单一,散茶多,附加值低,无名牌;四是原料茶为主,技术含量低、竞争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五是绿茶、乌龙茶是我国的优势品种,但绿茶市场70%在亚、非等伊斯兰国家,乌龙茶市场主要在日本和东南亚,对欧美、中东市场开拓不力,营销理念落后,各茶类的宣传促销跟不上来;六是主体素质不一,局部、眼前、自身利益意识浓,自律意识差。
1) 红茶市场。
1990年,红茶占全球生产量的76%,贸易量的90%。
1985-1989年,我国出口8-10万吨,占出口量44-55%(表3-19)。
2001年出口仅4.1万吨,占出口量的16.43%。
2) 绿茶市场。
1985年,我国绿茶产量为36.5万吨,占当年世界产量51.5万吨的70%。
贸易量占全球绿茶出口量的80%以上。
主要市场是北非、西非、南亚。
我国绿茶品质得天独厚,竞争优势明显。
2001年,绿茶出口16.3万吨,占全球绿茶出口量的85%以上。
3) 特种茶市场指乌龙茶、普洱茶、茉莉花茶、白茶、名优茶(龙井、碧螺春、都匀毛尖、古丈毛尖、高桥银峰、湘波绿)。
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外形别致、内质风格优异,驰名中外,其他产茶国无可比拟,是我国出口的第二大优势。
1979-1986年,出口增长1倍,增长率为8.9%,为出口平均增长率的4倍。
日本、香港最多,占80%以上。
1989年外销乌龙茶1.2万吨。
普洱茶、六堡茶、沱茶主销香港、马来西亚、日本,年出口数千吨。
花茶1986年对美、英、德、波兰出口分别为100-200吨。
特种茶出口前景广阔。
世界茶叶市场虽以红茶为主,但绿茶、特种茶比例不断上升,尤其是乌龙茶,10年增长了9倍。
2001年,全国出口茶叶25万吨,出口额3.42亿美元,其中特种茶为6.7万吨,出口额1.6亿美元,占27%和47%。
香港、澳门消费的茶叶,70%是普洱茶。
乌龙茶占日本消费总量的15%。
三、出口的优势品种我国出口声誉较高的品种有12个,工夫红茶、红碎茶、珍眉绿茶、名优茶、珠茶、乌龙茶、花茶、白茶、沱茶、六堡茶、普洱茶、其它茶。
1) 工夫红茶。
出口有300多年的历史。
“祁门工夫”在国际上被誉为“祁门香”,是世界上三大高香茶之一。
“滇红工夫”滋味独特。
川红、湘红、宜红以桔糖香闻名。
2) 红碎茶。
适合作袋泡茶。
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红茶滋味浓强,行销五大洲。
3) 珍眉绿茶。
以茶色银灰、香气清高、滋味醇厚著称于世。
有特珍、珍眉、贡熙、雨茶、秀眉。
“天坛”牌特级珍眉获第25届世界优质食品金奖。
天坛牌是中国茶叶出口名牌,早在1916年,上海第一家由中国人开设的华茶出口公司,对美国的小包装茶就使用天坛牌。
进入50年代,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注册了天坛牌,至今已在法国、英国、德国和摩洛哥等54个国家和地区注册。
几十年来,天坛牌小包装茶出口最多,在国际上享有较高信誉。
4) 名优茶。
有供不应求之势,需要大力推广。
5) 珠茶。
形如珍珠、色泽绿润、香高味浓醇。
出口西北非、法国。
6) 乌龙茶。
滋味醇厚、回味甘鲜、香气清高、饮后齿郏留香。
出口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奇种、大红袍、铁观音、单枞、浪菜、色种、水仙、茗香、乌龙及乌龙茶水。
7) 花茶。
主要是茉莉花茶。
8) 白茶。
有大白、水仙白、小白三种,白毫银针、白牡丹是珍品,贡眉、寿眉也有外销。
9) 沱茶。
采用细嫩大叶种晒青蒸压呈“碗形”的产品,滋味醇厚,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
10) 六堡茶。
紧结成块,有槟榔香味。
11) 普洱茶。
滋味浓醇,耐冲泡,有槟榔香。
有散茶和紧压两种。
12) 其它茶。
有紧压茶中的茯砖、青砖、米砖、康砖。
有速溶红(绿)茶、柠檬茶、山楂茶等。
四、9种出口方式1) 函电交易。
通过信件、电报往来,就买卖双方交易的品质规格、价格、包装、交货期、支付条款取得一致意见后,进一步签订合同,然后按合同交易。
2) 商品交易会。
邀请各国客户参加广州出口交易会和不定期的茶叶专业交易会,当面洽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