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 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1沁园春长沙课时作业(精品同步试题)

课时作业1 沁园春长沙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 ) A.沁.园春(qìn) 橘.子洲头(jué)漫.江(màn) 层林尽染.(rǎn)B.百舸.争流(ɡě) 鱼翔.浅底(xiánɡ)怅寥.廓(liáo) 万类霜.天(shuānɡ)C.苍.茫(cānɡ) 携.来(xié)百侣.(lǚ) 岁月稠.(chóu)D.峥.嵘(zhēnɡ) 挥斥方遒.(qiú)浪遏.(è) 风华正茂.(mào)解析:橘,应读jú。
答案:A2.下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橘子州头层林尽染B.满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C.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书生义气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流击水解析:A.州—洲B.满—漫C.义—意答案:D3.下面诗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D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节奏停顿。
正确的节奏应为:问/苍茫/大地。
答案:D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指点..江山(评论) 浪遏.飞舟(阻止) B .百舸.争流(大船)一年一度.(次) C .峥嵘..岁月(平凡,平常)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 D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寥廓..江天万里霜(高远广阔) 解析:C 项“峥嵘”应释为“不平凡,不平常”。
答案:C5.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 .“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了词的内容。
C .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的区别。
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1沁园春长沙课时作业(精品同步试题)

课时作业1 沁园春长沙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 ) A.沁.园春(qìn)橘.子洲头(jué)漫.江(màn) 层林尽染.(rǎn)B.百舸.争流(ɡě) 鱼翔.浅底(xiánɡ)怅寥.廓(liáo) 万类霜.天(shuānɡ)C.苍.茫(cānɡ) 携.来(xié)百侣.(lǚ) 岁月稠.(chóu)D.峥.嵘(zhēnɡ) 挥斥方遒.(qiú)浪遏.(è) 风华正茂.(mào)解析:橘,应读jú。
答案:A2.下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橘子州头层林尽染B.满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C.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书生义气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流击水解析:A.州—洲B.满—漫C.义—意答案:D3.下面诗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D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节奏停顿。
正确的节奏应为:问/苍茫/大地。
答案:D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指点..江山(评论) 浪遏.飞舟(阻止) B .百舸.争流(大船)一年一度.(次) C .峥嵘..岁月(平凡,平常)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 D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寥廓..江天万里霜(高远广阔) 解析:C 项“峥嵘”应释为“不平凡,不平常”。
答案:C5.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 .“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了词的内容。
C .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的区别。
课时作业36:第1课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一、课内阅读巩固(一)阅读课文的上阕,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B.词中“看”采用铺叙手法引领下文七句,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为后文抒情、议论准备了充足的背景。
C.“层林尽染”中的“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美丽;“百舸争流”中的“争”字描绘出了江面船只争着行驶的紧张场面。
D.这首词上阕前半部分是叙事、写景,最后三句连贯直下,引出下阕的回忆,在词的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二)阅读课文的下阕,完成后面的问题。
3.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携来百侣曾游”中的“携”字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战友亲密无间的关系,也为下面回忆往昔战斗岁月做好了铺垫。
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的“忆”字总领以下八句。
这八句,写出了“忆”的具体内容。
从多个方面表现了青年们的战斗生活,也抒发了词人的革命情怀。
C.下阕结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三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
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应该由我们这些热血青年来主宰。
D.下阕以抒发豪情开头,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抒发了激流勇进,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豪情壮志。
4.作者在上阕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阕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二、课外阅读提升(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菩萨蛮·大柏地[注]毛泽东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注] 大柏地:在江西瑞金市北部。
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柏地战斗),大获全胜。
《沁园春长沙》课时作业

(总分54分,时间45分钟)[基础演练](2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百舸孟轲沉疴枝柯 B.怅惘蚊帐苌弘伥鬼C.峥嵘狰狞挣扎风筝 D.寥廓城郭敦厚淳厚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挥斥(力量)方遒怅(失意)寥廓漫(满)江B.浪遏(阻止)飞舟主(主宰)沉浮鹰击(搏击)长空C.百侣(同伴)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地位很高的人)D.击水(击打水) 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3.下列成语含有与词的下阕“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的用法相同的词的一项是( )(3分)A.不耻下问不远万里草菅人命 B.大快人心惊心动魄丰衣足食C.风起云涌狼吞虎咽道听途说 D.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先礼后兵4.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 细数2017的无锡搜房博客,有多少新锐博主在谈笑间指点江山,预见楼市风云。
C.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写出了不少激浊扬清的好文章。
D.今日,幸福苑社区和万里学院团委邀请了经历过峥嵘岁月的老红军、老党员,与社区的暑期学生一起重温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本文一开篇,作者便把自己置身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中,把读者带进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中。
B.毛泽东创作的诗词,大多有他自己的书法手迹留世,这就便于把他的诗词和书法结合在一起来欣赏。
C.读毛泽东的诗词,诗人的豪情和政治家的浪漫,无时无刻不显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D.《沁园春•长沙》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
阅读《沁园春•长沙》上阕,回答6~8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6.《沁园春•长沙》上阕以写景为主,极为成功,内容丰富,视野开阔,层次清晰,意象鲜明。
1沁园春长沙课时作业

第一单元现代新诗1 *沁园春长沙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2题。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1. 在“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这两句中, 哪个词用得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解析: 在这两句中, 最精练传神的动词、形容词往往成为这两句的“词眼”。
“舒”字是这两句的“词眼” , 能把情与景融为一体。
答案: “舒”字用得最富有表现力。
“舒”是舒展、开阔之意, 既写所见舒展的天空, 又写词人所感, 横渡纵目, 内心舒展, 景和情在这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 读了这两句词有什么样的感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变化之快?解析: 这两句词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速度之快。
“飞”字能生动形象地表现这种情况, 围绕“飞”字分析即可。
答案:这两句词气势磅礴。
“飞”字,既写出宏伟气势,又表现了建设速度之快。
二、语言运用3. 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
某班在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后举行了“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主题活动,现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
要求:①要引用毛泽东的诗词;②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③不少于50字。
解析:首先,要突出结束语的特点,要带有总结性;其次,要恰当地应用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以突出这次朗诵会的主题;最后,语言要连贯并富有激情。
答案:(示例)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课时作业40:第1课 沁园春?长沙

第1课沁园春·长沙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和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而且把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可以称为千古绝唱。
毛泽东诗词中讴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勇气的警句比比皆是,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等。
(),创造奇迹。
此外,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
其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
它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地刻画自然形象表现社会美,如《沁园春·长沙》中“击长空”的鹰、“翔浅底”的鱼等。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B.在漫长的岁月里,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C.在漫长的岁月里,因为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吸引并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D.在漫长的岁月里,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吸引并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答案D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由于”,可排除A项;C 项的错误类型和A项一样,应删去“因为”;二是“熏陶并吸引”语序不当,应调整为“吸引并熏陶”,可排除B项。
课时达标作业 1 沁园春 长沙

课时达标作业(一)(40分钟35分)一、阅读鉴赏(26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9分)忆秦娥娄山关[注]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本词写于1935年2月。
红军2月25日凌晨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激战,最终取得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
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写景状物、抒发胸臆,慷慨悲烈、雄沉壮阔,描写了红军“风萧萧兮易水寒”般的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情景。
B.词的上阕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红军冬夜行军的真实情景,色调灰暗,读来令人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和挫败感,心情沉重。
C.作者仅用“马蹄”“喇叭”代表红军,又用“碎”与“咽”形容心境,用字凝练、准确,与情景相得益彰。
D.下阕起始二句,一破上阕的凄厉悲壮,豪气再升。
下阕后两句取暖色调与上阕的冷色调形成强烈对比,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也要乐观坚定,一往无前。
B【解析】B项,“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和挫败感”错。
在悲烈的风景中,霜华满地残月当空,红军长征壮怀激烈犹如易水之寒,虽悲但壮。
2.词的上阕使用了哪些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分)【答案】通过西风、长空、鸣雁、霜花、月、马蹄声、喇叭声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壮的画面,营造出紧张而又带着几分肃穆的气氛。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
(9分)菩萨蛮黄鹤楼①毛泽东茫茫九派②流中国,沉沉一线③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注】①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
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②九派: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
课时作业34:第1课 沁园春·长沙

第1课*沁园春·长沙一、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橘子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宛如一艘墨绿色的巨轮,泊定江心。
久负盛名的橘子洲,风景秀丽,环境清幽。
春季风光潋滟,江鸥飞翔,嫩柳低垂,随风飘拂;夏季林木葱茏,百花争艳,芳香四溢;秋季柚黄橘红,金桂飘香;冬季雪压松竹,凌寒剪冰,江风戏雪,银雕玉琢。
四时之景,各异其趣,多彩多姿,____①____,尤以“橙黄橘绿”之秋景为最佳。
如今的橘子洲,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园内茂密的橘子林,种植着数千株两三米高的橘子树,____②____,硕果累累,极目楚天,心旷神怡。
橘林中雕塑有毛泽东与蔡和森、向警予等人的铜像,漫步林中,寂静无人,只听得江风在树梢哗哗作歌。
远眺岳麓山色,俯视湘江清流,真像在浏览一帧风情无限的图画,在品味一幅历史厚重的画卷。
那翠绿的橘林、挺拔的楠竹、高耸的林木,无不凝聚着一种浩然正气。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拟人、夸张、比喻B.借代、排比、比喻C.比喻、拟人、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解析“宛如一艘墨绿色的巨轮”使用了比喻。
“只听得江风在树梢哗哗作歌”使用了拟人。
“翠绿的橘林、挺拔的楠竹、高耸的林木”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案C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远眺岳麓山,俯视湘江清流,真像在品味一幅历史厚重的画卷,在浏览一帧风情无限的图画。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远眺岳麓山色,俯视湘江清流”显得更为整齐一些。
从逻辑的角度来考虑,应该是先“浏览”,后“品味”,由具体到抽象。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青春举杯吟诵青春沁园春·长沙一、语言基础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百舸.(ɡě) 中.流(zhōnɡ)遒劲.(jìn) 橘.子洲(jú)B.峥嵘..(zhēnɡrónɡ) 重.阳(chónɡ)遏.止(è) 沁.园春(qìn)C.漫.江(mǎn) 寥.廓(liáo)挥斥.(chì) 逶迤.(yí)D.惆怅.(chànɡ) 稠.密(zhōu)抨.击(pēnɡ) 磅礴.(bó)解析:B A项,“劲”应读jìnɡ;C项,“漫”应读màn;D项,“稠”应读chó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火势蔓延漫江碧透轻歌慢舞漫无边际B.苍海桑田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C.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沉疴痼疾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吉祥如意周密祥尽解析:C A项,慢—曼;B项,苍海—沧海;D项,祥尽—详尽。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2019上半年,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欧元区经济脆弱,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正在面临转型之困,寻找经济发。
展新动能间不容发....②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参加本地高考,报考条件需符合《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并与报名者本人的计分挂钩,这一方案一出台,的外来报考者不禁大感失望。
很多翘首跂踵....③在食品安全问题闹得国人寝食难安的今天,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玩了场“吃货总动员”,中国人对美食压抑已。
久的热情就这样一触即发....的导演之一,尤其是在《速度④温子仁现在已经是好莱坞最炙手可热....与激情7》中,他克服了男主角保罗·沃克意外去世所带来的拍摄难题,最终使该片在全球热卖。
⑤金马奖将自身定位于大中华区全体华语片之审度标准,多少避免了本土金像奖日趋凋零的尴尬,但参赛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从矮子里拔将军的最终评选,多少有点捉襟见肘。
....⑥相关专家表示,不同地域教育承载的压力不同,改革自然不可能并.驾齐驱,北京作为人口流入的重要地区,应允许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A.②④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①③⑥解析:B①间不容发:形容临近灾祸,情势危急,在此可用“势在必行”。
②翘首跂踵:指抬起头踮起脚,形容殷切盼望。
③一触即发:比喻形势紧张,马上就会发生危机情况。
④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贬义词,感情色彩用错。
⑤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⑥并驾齐驱:形容齐步前进不分先后,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不相上下。
4.(2019·全国Ⅰ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解析:D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A项,结构混乱,“根据……显示”杂糅;B项,搭配不当,“培养”与“美德”不搭配;C项,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推动”与“企业广泛收益”不搭配,或“企业广泛收益”前缺少谓语。
5.(2019·全国Ⅰ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
然而,③,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的能力。
第一处接上文“但”表示转折,与前面的作用相反,起不到治病的作用,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参考后句“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猜测第二处应填“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第三处,承前转折,后文是结果,可知应填“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
答案:①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②血液中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③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水龙吟·秋兴吴则礼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
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
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
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
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
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
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①贳:读shì,赊欠。
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遥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词人的思念。
C.“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D.词结尾句“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发诗人人生悲叹。
其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尽管手法一致,情感并不相同。
E.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解析:BD B项,词中的“把茱萸细看”抒发的是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并不是“遥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词人的思念”。
D项,本词“牛山底事,强成沾洒”是借用典故表达时光易逝的伤感;辛词运用廉颇的典故也是表达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7.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
解析:赏析词句,应首先点明词句使用的手法,然后结合词句分析是怎样运用的这一手法,最后点出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本词通过上阕的“羁孤”可以判断出是思乡,通过“要欹眠”看出应是睡着了,后文的“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的情景是梦中之景,是虚写;“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则是梦醒后的景象,是实写。
答案:这一句描写了词人酒醉中的梦境,词人回到家中,儿女牵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社日活动。
与下文醒来后眼前孤独漂泊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虚实结合表现了词人的羁旅愁苦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潭州[唐]李商隐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①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注】①承尘:唐代以前,没有天花板,房梁横木之上用遮布挡灰,名曰“承尘”。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写诗人傍晚看到潭州官舍里人去楼空,没来由地陷入伤今吊古的情怀之中;第一句由眼前景起,第二句由古今情承,由今及古,情由景生。
B.“湘泪浅深滋竹色”,传说舜帝南巡,淹死在湘水,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水边啼哭,泪洒在竹子上,让竹子润出或浅或深的颜色。
作者借这一典故表达对爱情的忠贞。
C.“楚歌重叠怨兰丛”,“楚歌”是古代的楚地民歌,这里专指楚国大诗人屈原写的《离骚》《九歌》《九章》等骚体诗;“兰丛”即兰蕙等香草,当属《离骚》中常见的意象。
D.“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是说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呼风唤雨,所向无敌;西汉贾谊贾太傅祠庙如今很破烂,只回荡着一些风吹着天花板发出的声音。
E.李商隐写诗善于用典,喜欢用典说事。
本诗连用湘妃、屈原、陶侃、贾谊等四个历史人物,委婉曲折,含蓄深致地表达了情感。
典故的运用使诗歌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解析:BD B项,“作者借这一典故表达对爱情的忠贞”错,作者借湘妃之“象”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幽怨哀伤之情。
D项,“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呼风唤雨,所向无敌”错,颈联的“空滩雨”不是“呼风唤雨”,而是说“现在陶公的战舰已经没有了,空荡荡的沙滩上,只见雨水在飞”。
颈联是把历史和现实交织在一起来写;另外,通过下句也可推知上句的意思。
9.本诗思想情感极为丰富,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加以赏析。
解析:分析诗歌思想感情,应注意抓住诗歌中表达感情的字词、使用的典故,并结合人物活动、景物特点加以分析。
本诗颔联从湘泪、楚歌、怨,以及尾联“目断故园”可以看出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颈联通过写昔日大将陶侃的战船已经不在,当年的古战场如今细雨飘飞,一代才子贾谊的祠庙呈现出破败荒凉的景象,借此表达世事沧桑之感以及英雄末路之悲。
答案:①羁旅愁思之痛:借帝舜殁于湘水,湘妃泪洒斑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寄居他乡幽怨哀伤之情。
②世事沧桑之感:昔日大将陶侃的战船已经不在,当年的古战场如今细雨飘飞,一代才子贾谊的祠庙呈现出破败荒凉的景象,作者借此表达世事沧桑之感。
③英雄末路之悲:才华出众的诗人屈原被贬后投江而死,贾谊因怀王堕马而抑郁而终,作者借此表达了英雄末路之悲。
三、语言运用10.某同学在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时,口占一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请你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内容为素材,精心撰写一下联。
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下联:解析:对联要注意词性相对,结构相对,下联最好用一声和二声结尾,上联是“状语+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状语、主语、宾语都是偏正结构。
答案:(示例)橘子洲头热血青年指点苍茫江山11.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
学习完这首词后,班里举行了一次以“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为主题的活动。
现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
要求:①要引用毛泽东的诗词;②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③不少于50字。
答案: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