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作业
《第一单元一沁园春·长沙》作业设计方案

《沁园春·长沙》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深入阅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 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诗歌的背诵和默写,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诗歌赏析、翻译、写作等。
2. 准备一篇关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演讲稿,内容包括背景介绍、诗歌主旨、个人感悟等。
要求演讲稿至少有5分钟。
3. 结合自身经历或身边事物,选取一种植物或动物,以“这是…的季节”为题,模仿《沁园春·长沙》的格式创作一首诗歌。
要求使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4. 背诵并默写《沁园春·长沙》,包括题目和正文。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
2. 提交作业的时间和方式请按照学校规定和要求进行。
3. 演讲稿需脱稿,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
4. 创作诗歌需按照要求选取意象和修辞手法,符合诗歌格式。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完成质量、演讲表现、诗歌创作质量等方面。
2. 评价方式将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 对于作业完成质量高、演讲表现优秀、诗歌创作有特色的同学,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
五、作业反馈1. 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分,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2.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将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3. 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针对不足之处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通过这次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形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作业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业反馈部分,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教师、同学的评价,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完整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练习题及答案筑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音、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子洲(jú)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C.漫.江(满)寥.廓(liáo)挥斥..(斥责)提示:C项,“挥斥”意思应为“奔放”。
答案:C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近,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涵。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提示:C项中“内含”应为“内涵”。
答案:C3.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D.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提示:结合诗句内容来划分,不能读破句子。
答案:C4.填空。
毛泽东(1893~1976),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杰出的诗人。
词作有、《沁园春·长沙》、等。
提示:此题帮助了解作者,以便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深刻寓意。
答案:《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5.本词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试举例分析。
提示: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参考答案: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对。
综合应用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劳劳亭①歌李白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②,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③,今来何谢袁家郎④。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注】①劳劳亭:又名新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送别之所,一名临沧观。
②康乐:即谢灵运,东晋文学家,以山水诗著称。
③牛渚:即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
五章:五首诗。
④袁家郎:即袁宏,少有逸才,文章绝丽,曾有咏史诗。
一次,袁宏在舟中讽咏,时谢尚镇牛渚,微服泛江,闻之,遂往听之。
谢尚佳其有兴致,邀其谈话至旦。
自此袁宏名誉日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劳劳"一词值得玩味,在此虽指亭名,却又容易使人想起“举手长劳劳”的诗句,诗人意在借此突出送别时的忧愁伤感。
B.诗歌巧用象征、比喻等手法,“蔓草离离"以道旁草象征离情别绪,而“古情不尽”句则以“东流水"比喻离别之情长久难断。
C.“我乘……飞夜霜”说像谢灵运一样缘流乘舟,霜夜在长江的清流上朗咏;“素舸"“清川”“夜霜"等意象突出诗人的清高脱俗。
D.“昔闻”两句运用袁宏牛渚咏诗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袁宏的无限仰慕之情: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人物,但英名流传至今,令人敬仰。
2.以景结情是诗词常用的手法,试比较这首诗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以景结情的差异。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①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②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③抗疏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信宿:再宿。
③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
④刘向:西汉经学家,宣帝时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
1《沁园春长沙》作业(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作业(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携(xié)遏(è)制C.漫江(满)寥(liáo)廓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yáo)2.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二、小阅读-课内3.上阕“独立寒秋"一句中的“独立”一词有何妙处?4.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有哪些字锤炼得十分精彩,请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整理成表格。
5.回顾初中学过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上阕写景部分,比较一下两首词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异同。
6.《沁园春·长沙》上阕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阕是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来写的吗?这些意象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的?7.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中,“击”和“翔"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语句的含意进行简要分析。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8.怎样理解最后三句的意思?若把这三句改为“担大任,主宰沉浮,惟我战友!”效果会怎样?9.诗歌讲究“炼字",好的字眼往往能让诗歌意象更加凝练生动、耐人寻味。
请简要赏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二字。
1.1沁园春长沙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

沁园春·长沙语言文字运用限时:15分钟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②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③《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④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轩昂....,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⑤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社会有序进步,民生不断改善,就必须反对坐而论道....和力戒浮躁冒进,而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传统。
⑥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胜,形容朝气蓬勃、富有才华。
不能用来形容“学习和生活故事”。
②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③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使用正确。
④气宇轩昂:形容人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多形容男性英雄、武将、领袖等的阳刚之气。
对象误用。
⑤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
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使用正确。
⑥焚琴煮鹤: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毛泽东诗词是独具风神的艺术品,但不仅仅是一般的艺术品,而更为根本的是中国现代史上吐纳风云、评说春秋、飞扬情志。
B.由于诗人表现在诗中的情,往往都经过了一个外化、物化、客观化的过程,也就是采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式,将感情形象而又充分地表现出来。
C.读毛泽东的诗词,诗人的豪情和政治家的浪漫,无时无刻不显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沁园春长沙作业设计

课时提升作业*沁园春长沙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B.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沉疴痼疾C.苍茫大地苍海桑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神态安祥周密详细【解析】选B。
A项,慢—曼;C项,苍海—沧海;D项,安祥—安详。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幅图画湖岸汀渚,枯木棘竹,气象萧疏,江天,鸳鸯游宿其中,境界静谧清幽。
②历时一年打造,一尊骑着骏马、神采飞扬的朱元璋雕像,日前出现在明孝陵大金门前。
这尊雕像“麻子马脸”、奇骨贯顶,但难掩风发、指点江山的伟人风采。
③在2015年的全国新能源推广会上,专家们指出,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有效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A.寥廓义气遏制B.寥廓意气遏制C.辽阔意气遏止D.辽阔义气遏止【解析】选B。
“寥廓”侧重于立体范围,“辽阔”侧重于平面范围,都有“广阔”之意。
“意气”侧重于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也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义气”侧重于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遏制”的“制”是指制止,控制;而“遏止”的“止”强调使停止,治理环境恶化是个逐步的过程,不能“遏止”,只能“遏制”。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公祭日前一天,老红军鲁世贵的追悼会在杭州举行。
从他骨灰堆里找出的6块弹片,记录了他九死一生的峥嵘岁月....。
B.我大学时最喜欢现当代文学,听着学问渊博、谈吐不凡的老师纵横捭阖,激.扬文字...,我就有一种难以按捺的文学创作冲动。
C.对于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更追求“高价值”而非“高价格”。
一款能够读懂消费者心思的经济节油的入门级小车,正合年轻人的心意。
D.大学生应该是最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识的一群,然而或许是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抑制了他们指点江山....的激情。
【解析】选B。
“激扬文字”指激浊扬清的文章,不能与“听着”搭配。
《沁园春长沙》课时作业

(总分54分,时间45分钟)[基础演练](2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百舸孟轲沉疴枝柯 B.怅惘蚊帐苌弘伥鬼C.峥嵘狰狞挣扎风筝 D.寥廓城郭敦厚淳厚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挥斥(力量)方遒怅(失意)寥廓漫(满)江B.浪遏(阻止)飞舟主(主宰)沉浮鹰击(搏击)长空C.百侣(同伴)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地位很高的人)D.击水(击打水) 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3.下列成语含有与词的下阕“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的用法相同的词的一项是( )(3分)A.不耻下问不远万里草菅人命 B.大快人心惊心动魄丰衣足食C.风起云涌狼吞虎咽道听途说 D.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先礼后兵4.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 细数2017的无锡搜房博客,有多少新锐博主在谈笑间指点江山,预见楼市风云。
C.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写出了不少激浊扬清的好文章。
D.今日,幸福苑社区和万里学院团委邀请了经历过峥嵘岁月的老红军、老党员,与社区的暑期学生一起重温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本文一开篇,作者便把自己置身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中,把读者带进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中。
B.毛泽东创作的诗词,大多有他自己的书法手迹留世,这就便于把他的诗词和书法结合在一起来欣赏。
C.读毛泽东的诗词,诗人的豪情和政治家的浪漫,无时无刻不显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D.《沁园春•长沙》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
阅读《沁园春•长沙》上阕,回答6~8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6.《沁园春•长沙》上阕以写景为主,极为成功,内容丰富,视野开阔,层次清晰,意象鲜明。
沁园春长沙试题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试题及答案1. 《沁园春·长沙》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苏轼B. 李白C. 毛泽东D. 杜甫答案:C2. 《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的下一句是什么?A. 湘江北去B. 橘子洲头C. 看万山红遍D. 层林尽染答案:B3. 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用“鹰击长空”形容了什么?A. 秋天的景色B. 冬天的景色C. 春天的景色D. 夏天的景色答案:A4.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诗出自《沁园春·长沙》的哪个部分?A. 上阕B. 下阕C. 序言D. 后记答案:B5. 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提到了哪些自然景观?A. 橘子洲头B. 万山红遍C. 层林尽染D. 所有选项答案:D6. 《沁园春·长沙》中的“漫江碧透”描绘了怎样的景象?A. 江水清澈见底B. 江水浑浊C. 江水泛黄D. 江水结冰答案:A7. 诗人在《沁园春·长沙》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悲伤B. 喜悦C. 愤怒D. 豪迈答案:D8. “携来百侣曾游”中的“百侣”指的是什么?A. 一百个伴侣B. 许多朋友C. 一百个敌人D. 一百个陌生人答案:B9.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的“峥嵘”是什么意思?A. 高大B. 险峻C. 艰难D. 辉煌答案:C10. 《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是什么?A. 诗人在长沙的游历B. 诗人在长沙的战斗经历C. 诗人对长沙的思念D. 诗人对长沙的赞美答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级高一(上)自助餐式语文作业序号:01
课题:《沁园春长沙》配套练习时间:2010-8-14
命制人:王美容审核人:李卯圈
一、必做部分:
1、下列字词音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橘子洲(jú)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róng)携(xié)遏(è)
C、漫江(满)寥廓(liáo)挥斥(斥责)
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近,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5、阅读毛泽东的另一首诗《水调歌头•游泳》,完成下面各题:
水调歌头•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斩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里”和“极目”两句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气魄和开阔的胸怀。
B、“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C、“子在川上曰”的“子”即指诗人自己,他在感叹:“多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逝去的光阴像这流水一样啊!”
D、下阕结尾联想神女,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赞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情景。
(2)“截断巫山云雨”的“巫山云雨”是指()
A、巫山上的云和雨
B、长江上空的云和雨
C、长江上游的水
D、巫山神女早为云,暮为雨
(3)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诗人在这首词中,引用古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借用神话歌颂祖国的变化。
C、词的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中的“神女”即巫山神女,作者希望巫山神女健在,也来分享社会主义的成果。
6、阅读下文,完成1、2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词中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醉里挑灯看剑”,表面上是写酒醉,实际是写梦境。
这一句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形象。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生动地描写边塞战地生活,反映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道出了作者的理想: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大业,赢得青史留名。
D.“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首尾两句写实,“梦回”以后进入梦境,过片内容不变,打破了上下片分述一事的传统写法。
B.首句和尾句相呼应,都是写现实生活,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表现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D.全词格调低沉凄凉,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的复杂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正是婉约派的风格。
7、对下面诗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盼望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塑造艺术形象。
B.诗人选取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现出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了他们不同的追求。
C.诗人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由盼望出发和到达,表现了海员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
D.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抒情诗,具有象征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
这首诗正是人生追求的艺术写照。
二、选作部分:
8、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
A.本词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B.本词表现了诗人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
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之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难老”“易老”和“不似”“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作比抒发感情,表现主题。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金黄的稻束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歌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的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时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