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美术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的定义和作用- 能够说出自己对美术的理解和喜好- 掌握一些基本的美术术语和常见的绘画工具名称教学内容1. 美术的定义和作用- 美术是以物理媒介为基础,通过视觉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
- 美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 我对美术的理解和喜好- 学生们分享自己对美术的理解和喜好,可以通过口头和绘画作品进行表达。
3. 基本的美术术语和常见的绘画工具- 介绍常见的美术术语,如素描、水彩画、油画等。
- 介绍常见的绘画工具名称,如铅笔、画笔、调色板等。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通过问题引入美术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 探究(15分钟)- 学生分享自己对美术的理解和喜好,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点评。
3. 拓展(15分钟)- 介绍常见的美术术语和绘画工具名称,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多样性和工具的用途。
4. 练(20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根据老师提供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实践。
5. 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对美术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第二课:色彩的表达教学目标- 了解色彩在美术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原理- 能够运用色彩进行简单的创作教学内容1. 色彩在美术中的作用- 色彩可以表达情绪、感觉和意境,是绘画中重要的表现手段。
- 色彩也可以用于符号的传达和空间的构建。
2. 基本的色彩搭配原理- 介绍常见的色彩搭配原理,如互补色、冷暖色等。
-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3. 运用色彩进行简单的创作-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利用所学的色彩搭配原理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展示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感知色彩的表现力和作用。
2. 探究(15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色彩在照片、绘画和插图中的应用。
3. 拓展(15分钟)- 介绍常见的色彩搭配原理,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辨别不同的色彩效果。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20200607083330)

.欣赏《中国地形图》,了解俯视在地图绘制和运用中 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欣赏《黄河弯道》的整体与局部,感受俯瞰全局的大 气磅礴,再近观局部的细节变化。
.对比欣赏江南小山与大西北的群山,感受江南小山的 隽秀可爱以及大西北群山的雄伟险峻。
.对比欣赏自然地貌和农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 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
结合课本图片边举例边分析,漫画于生活。 如何立意:正确、明确、深刻。 漫画的功能有讽刺、歌颂、传播、娱乐等功能。 表现手法: 教师提示学生一幅画往往是由几种表现手法构成。 文字作用:使画面主题更明确、深刻。 教师小结: 对于“无题”漫画进行分析 : 换面一斤把意思表达清楚 了,不设题目反而含蓄幽默。 三、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形式多样。 四、成果展示: 采取班级画展形式展示,评价重点落在构思和表现手法 上。 板书设计: 漫画与生活 表现形式:单幅表现手法:讽刺、歌颂、娱乐、组成部 分:漫画 多幅宣传、夸张、巧合文字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以及漫 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问题提出 漫画的功能有哪些? 教学目的 了解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学习如何选材立意 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通过漫画创作,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讨论等学习 过程,了解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增加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能体会 艺术于生活的道理。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欣赏图片 二、探究体验: 结合漫画作品与课本解释漫画:漫画是一种来自于生活 的艺术,漫画家在生活中观察体味,寻找要表现的内容,并 以幽默夸张、寓意、讽刺等手法进行表现。 漫画的功能有哪些?课本的图片都运用了哪些表现方 法,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方法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本图片,向学生做系统的 介绍漫画知识。 立意: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5篇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5篇冀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1教学目标:总目标:本课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和巩固写生的技法,充分地调动感受、体验、领悟情意领域的相关内容,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大胆的表现人物肖像,以提高美术综合能力。
1、学习观察人物外貌特征的方法。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分析评述各种风格的肖像画作品。
3、在欣赏的同时自主探究各类表现人物肖像的方法。
4、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持久兴趣。
5、通过绘画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学会释放爱心、学会关心。
教学重难点学生材料准备:铅笔、油画棒、颜料工具等教学准备:教师:性别、年龄各不相同的人物照片若干张。
学生: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悬念导入1、组织教学,教师以活动的形式向学生问好,活跃气氛,拉近师生距离。
2、教师提出要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首先需要找到两把钥匙。
3、多媒体展示故事情节,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探案》片断,某珠宝店于一风雪交加的夜晚失窃,店内摄像机拍下一张模糊影像(剪影)。
名侦探柯南通过调查找到嫌疑人三人,谁是真正的盗窃者呢?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剪影的线索和分析“嫌疑人”的面貌特征,找到“真正的盗窃者”。
当“柯南”公布正确的答案时,教室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孩子们找到了第一把钥匙----抓住特征,充满了成功的喜悦!二、揭示课题《老师和同学》----人物肖像画三、自主学习,情感体验环节一“班级大相册”教师播放老师和同学的一组生活镜头,激起学生对这个题材的兴趣。
师:你对我们中的谁最有兴趣呢?用你们的眼睛做摄像机,仔细的把他拍下来。
学生活动:互相观察,情感交流。
师:“为什么我们班级大相册中的老师和同学会这么可爱?”师:“虽然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中的小丸子和她的同学老师造型很简单,和真人并不是特别相象,但是我们看到她们都非常亲切,这是为什么呢?怎样让画面中人物生动起来呢?”学生找到打开人物肖像画大门的第二把钥匙:表现神态。
(多媒体展示:插入“抓住神态”和“表现神态”两把钥匙,“人物肖像画大门”随之打开。
最新冀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

最新冀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冀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教学设计背景《纲要》中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
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
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
”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性,鼓励幼儿对太阳的认识有个性化的和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因此我设计了本节美术活动《我给太阳穿新衣》。
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太阳的多种画法,让幼儿大胆想象并尝试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太阳。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幼儿观察太阳的多种画法,让幼儿大胆想象并尝试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太阳。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我给太阳穿新衣》、太阳公公不同的形象,小鸟、小猴、长颈鹿图片、水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位客人(出示太阳公公),你们看他是谁?可是今天他呀很不高兴,你们知道原因吗?(幼儿回答)他来到中班,看到小朋友们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可是他自己呢?一年四季天天都穿着这身衣服,他觉得很是难看。
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太阳公公开心起来。
(幼儿回答,引导幼儿给太阳公公设计新衣服)二、范例作品欣赏、激发幼儿创作欲望1、小朋友们都想出了很好的办法,打算给太阳公公设计新衣服。
森林的小动物们听到了你们的主意,他们也觉得很不错,你们看,他们给太阳公公送来了自己设计的新衣服。
小鸟:小朋友们,你们看,我给太阳公公设计的衣服怎么样?(出示范例作品1)小猴:我呀,给太阳公公画上了眉毛,胡子修成了八字胡,你们喜欢吗?(出示范例作品2)长颈鹿:小朋友们,我给太阳公公的戴王冠,还给他戴上了一副时髦的眼镜,你们觉得酷吗?(出示范例作品3)三、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作1、小朋友们,为了让太阳公公开心起来,我们也来为太阳公公设计一些漂亮的衣服好吗?2、给幼儿分发绘画材料和画纸,让幼儿进行创作。
冀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中国传统工艺——剪纸。
2. 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通过剪纸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剪刀、彩纸等剪纸工具材料。
2. 教师准备PPT或教学展板,用于展示剪纸的历史和作品。
3. 学生准备素描纸和彩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剪纸作品,向学生介绍剪纸的历史和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剪纸是中国的传统工艺,起源于古代民间,其中包含丰富的民俗文化。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或教学展板,向学生讲解剪纸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包括剪纸的起源、工具材料、常见的剪纸形式等。
并向学生展示不同风格和题材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感受剪纸的艺术魅力。
3. 示范演示(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折纸、微调和剪刀的使用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示范一些简单的剪纸图案,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创作过程。
4. 学生练习(30分钟)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主题或题材,用素描纸勾勒出剪纸图案的轮廓。
然后,学生根据轮廓剪下相应形状的彩纸,完成剪纸作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进行剪纸创作,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剪纸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受,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所学习的剪纸知识和技巧。
同时,可以介绍一些著名的剪纸艺术家和作品,拓展学生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兴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剪纸的知识和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通过练习和创作,培养了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学生也提高了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展示和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根据自己的想法和主题进行剪纸创作。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冀教版教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冀教版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2.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美术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学习。
2. 各种绘画技法的学习和实践。
3. 欣赏和分析名家的美术作品。
4. 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基本概念、技法和欣赏方法。
2. 示范法:老师或学生代表进行绘画示范。
3. 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绘画和实践。
4. 讨论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
二、教学手段1. 实物模型:展示名家的美术作品和绘画工具。
2. 幻灯片:展示名家的美术作品和相关的美术知识。
3. 绘画工具:提供给学生使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一、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节课的美术作品和主题。
2. 讲解:讲解美术基本概念、技法和欣赏方法。
3. 示范:老师或学生代表进行绘画示范。
4. 实践:学生亲自动手绘画和实践。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点。
二、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讲解:10分钟3. 示范:10分钟4. 实践:20分钟5. 展示:5分钟6. 总结: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一、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质量:绘画技巧、创意和表现力。
2. 学生参与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
3.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二、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2.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3. 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一、教学资源1. 美术教材: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
2. 名家作品集:提供给学生欣赏和分析的名家美术作品。
冀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案教案标题:冀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基本技法。
2. 学习使用毛笔进行画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冀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材。
2. 教具:毛笔、宣纸、水彩颜料、画笔、水杯、画板、毛巾等。
3. 素材:中国画作品、毛笔字帖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观察一幅中国画作品,询问他们对中国画的了解和感受。
2. 导入新知:简要介绍中国画的特点和基本技法,如线条的运用、墨色的表现、以及写意和留白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毛笔的使用方法:如如何蘸墨、控制笔触、变换笔法等。
2. 介绍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画面布局。
三、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示范画一幅简单的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线条、墨色、留白等细节。
2. 学生跟随示范,使用毛笔进行练习,熟悉毛笔的使用方法。
3. 学生自由绘制一幅小品中国画作品,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邀请一位专业的中国画家来校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和学习。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欣赏优秀的中国画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历史和发展,引导他们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中国画作品。
2. 组织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绘画才华和创作成果。
3. 鼓励学生多阅读有关中国画的书籍和资料,拓宽他们的美术知识和文化素养。
冀教版(冀人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冀人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文档用心整理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色彩的对比》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研究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只是完成一幅作品。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的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的色彩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研究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语言组织教学,互动游戏《正反义词》。
同学们,在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互动,《正反义词》大家都会吧?那我们就来看一看那位同学回响反映最快。
长——、高——、胖——、黑——、同学们表现的很棒,都能快速的答出它们的反义词,那我们现在上课。
二、导入新课1、下面我们在观察几张图片,列举生活中的对比现象。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视觉感受呢?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对比征象,一起来了解对比概念: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品放在一起,彼此影响显示出差别的征象叫对比。
2、马蒂斯的作品《红色中的和谐》试想:如果这张画是黑白的,视觉结果又会如何?暗淡无光,一无所获。
3、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色彩的对比》。
三、讲授新课教师: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用形容词还形容一下。
学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教师说明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
教师: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学生: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教师:著名的色彩大师伊顿曾这样说过:“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一般!”那就让我们舞动自己的生命,让它变得色彩斑斓。
精品文档用心收拾整顿1、下面我们来一起回忆三原色,三间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哆来咪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3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4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巧妙地将音高、色彩、形体的渐次推移融合在一起,借助音乐旋律感受、体验到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中由于形和色渐次变化所产生的一种韵律、节奏的美感。
教学难点:对形体、色彩渐变韵律有感性认识,并能够调出渐变的色彩教学准备:玻璃杯7个,颜料等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
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课件出示关于编钟的图片。
二、分组制作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
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三、装饰美化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
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四、即兴表演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第2课彩云衣教学目标:1、能收集资料,欣赏各种各样的服装,领略服装的艺术美感。
2、能在生活中合理选择服装,体现自己应有的审美取向和独特的衣着风格。
3、能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知识进行服装的色彩搭配。
4、能利用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为服装设计花边或满地纹。
教学重点:能设计出有漂亮纹样的衣服并且用彩纸制作出来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寻色彩规律的途径,认识色彩的强烈对比与柔和对比。
.教学准备:彩纸,剪刀,胶水,课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1.教师让学生在一张小白纸片上用1一3种颜色涂画。
(提出游戏要求,激发学习欲望。
)2.学生采用油画棒任意选2—3种色彩,自由涂满白纸。
(学生尝试作业,时间为3分钟。
) CAI课件呈现游戏的规则、内容、方式、时间。
剪纸游戏二、趣味伸入1.教师示范将涂满色彩的白纸剪成一件小背心。
2.学生也将自己的作业剪成一件背心。
(将方形纸对折剪缺成背心。
) 教师示范用的纸(已涂满色彩)和剪刀。
三、作业评析1.教师将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张贴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变化。
(1)有的小背心只用一种色彩也有深浅变化。
(2)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柔和对比。
(3)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强烈对比。
根据色相的对比知识引导学生观察理解。
3.学生将涂好色的小背心按色彩的强烈对比与柔和对比分别贴在两类衣架上。
四、观赏教材小组讨论1.欣赏教材中的服饰图片做辨析小训练。
2.小组讨论。
3.分别呈现讨论的结果。
4.教师小结色彩的对比知识。
五、学生作业教师指导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从教材中任选一套服装进行色彩搭配。
2.学生作业、播放音乐。
六、评析交流1.学生作业互评。
2.请“小设计师”谈自己的作品。
3.请“小设计师”针对自己今天身上穿的服装谈感受,也可请同学点评。
学生作业七、欣赏服装1.听故事,了解服装的起源。
2.欣赏服装,了解服装随着社会生活而发生的一系列演变。
第3课布艺温馨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2能运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制作一件布艺小品;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挂袋.3感受、了解布的材质特征,能发现和表现出材质的美,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
教学准备:裁剪衣服时剩余的边角余料,旧衣服、袜子、手套、毛巾等,针线,剪刀,课件教学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件布艺小品教学过程:一、看一看,试一试1欣赏作品,从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艺给生活带来的温馨感、舒适感、个性魅力。
2.以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发现美,感受美。
(1)你看到了什么?(2)你觉得哪件布艺制品最特别?(3)它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呢?你们也可以用手中的材料试试!二.学生试做1.课件展示现代家居中的布艺制品。
2.课件展示民间布艺制品。
3.课件展示课题。
三、玩一玩,做一做以小组为单位玩“奇思妙想”游戏,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发现制作方法及如何巧妙利用材料。
(1) “快乐转盘”:用同一件原材料变换不同方向,通过联想产生几种形象生动的新造型,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联想造型的思路。
(2) “百变魔方”:效仿智力魔方的玩法,用原材料(半成品)局部造型的不断改变来引导学生发现如何巧妙利用材料和制作方法。
(3) “画面竞猜”:通过使用了几个不同制作方法的半成品实物或图片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四.评一评小组游戏活动情况。
五.小组讨论、合作使用材料,巧妙地运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六.学生作业观赏交流。
(1)展示作品。
(2)自评、互评。
七.学习引申:(1)课件提示:布艺制品有更多可用之材(旧布鞋、旧牛仔裤、袖套等),以及更多制作方法(编织、拼缝、折叠、粘贴、穿插等)。
(2)发现其更宽广的实用功能(表演道具、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等)。
(3)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尝试更多的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制作。
第4课搭架子教学目标:1掌握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准备:棍、筷子、绳、502胶等,课件教学重点: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教学难点: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特别的展览会——架子博览会,展出的将是一些什么呢?2.我们进入各个展厅看一看吧。
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展厅先看。
3.说说你看到了一些什么?有些什么感受呢?4.导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架子,让我们把自己搭建的架子也拿来参加博览会吧!二、课件l:“架子”展览会标题出示。
课件2:展览会大门徐徐打开,出现了一个个小展厅的门,点击门进入各个展厅(书架厅、古董架厅、铁艺花架厅、CD架厅等)。
配乐,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介绍各种架子。
分析方法1.欣赏教材上提供的各种图片。
2.你能看出它们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吗?用了什么方法?教师小结:图1,主体由细竹枝搭建,周围有软性的藤萝缠绕,还插上了颜色鲜艳别致的干花干果。
硬和软的材料相互对比,形状高低错落,色调和谐统一。
图2,画架由树棍和绳子组成。
用粗木棍搭建出架子以后。
再用粗麻绳进行捆扎,正好适合麻质的画布。
(用了粘贴、捆扎等方法。
)图3,用筷子搭建出架子。
3.你带来了一些什么材料,适合用什么方法搭建起来呢? 课件展示教材上的架子图片。
教师示范来看老师用筷子搭建一个架子,一边搭,一边介绍捆扎、粘贴等制作方法。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固定架子,也可以不固定,直接搭建起来就可以了。
(教师在示范制作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制作中来,与教师一起来完成作品。
) 用于示范的材料及教具自主制作学生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自主制作。
可以将搭好的架子放到教室中间的展示台上来。
布臵展示台 (博览会展厅)评价交流1.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放至展示台上,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我们自己的“架子”展厅,先向同学们介绍你自己的作品。
3.再说说你最喜欢的架子作品。
谁的最美观,谁的最牢固,谁的最有创意? 学生作业第5 课周末日记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的基本结构以及绘画中人物的动态的表现要点,并有意识地运用这一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周末的生活。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以及乐观、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绘画中人物动态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人物的动态及人物动态的组合教学重点:课前准备课前布臵学生带上自己在周末活动里的一些照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一周里你们最喜欢的是哪几天呢?为什么?2.平时,你们的周末生活是怎样度过的呢?在周末里,你最喜欢做些什么?学生漫谈自己在周末与亲人、朋友、同学之间最喜欢开展的活动:如郊游、学骑车、体育锻炼、学特长等等。
二、交流欣赏自己带来的在周末里的照片。
三、教师小结:同学们都喜欢度周末,因为周末的生活轻松惬意,我们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好好休息,轻松娱乐或学习锻炼……周末是我们学习工作的充电站,合理安排、开展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这节课,我们就来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我们周末生活的美好时光,好吗?四、讨论解决人物的动态表现问题首先我们来进行一个游戏: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静止状态的简笔画人物。
2.问题:怎样画才能使静止的人物动起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些物品,如足球、羽毛球拍、扫帚等)思考1:人体的结构思考2:人体的动态变化是由身体的哪些部位产生的?师生评价、讨论、总结。
1.统计每组表现的人物动态的数量,对学生的参与、表现予以评价、肯定。
2.发现学生尝试作业中的问题,如弯腰、下蹲等动态的表现。
3.师生共同解决尝试作业中的问题,结合教师示范,讲解人物动态表现的合理性。
如跑的动态是身体前倾,两臂前后分开,双腿迈开,双腿迈开的弧度越大则速度越快……小结:人体的结构可理解为头部、胸部和髋部这三大部分再加上四肢。
人体的各种动态变化都是由身体各关节的变化而产生的,如颈部、腰部、手肘部、膝盖等。
掌握了人物动态变化的要点,能帮助我们更生动地表现生活中的人或事物。
演示五、粉笔演示六、交流感受、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周末里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或人物呢?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
七、作业要求: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在周末里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或人物。
八、交流评价九、课后拓展1.自评。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3.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课后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在周末里新奇有趣、印象深刻的事。
第6课勤俭小管家教学目标:1. 学会识别和绘制立体几何图形的平面图,并进行立体造型储钱罐的制作。
2. 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体会立体图形特征,提高空间想像力。
3. 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培养学生储蓄、合理用钱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进行立体造型储钱罐的制作。
教学难点:学会识别和绘制立体几何图形的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