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4年版).

合集下载

IACSRec47(Chinese)(4)

IACSRec47(Chinese)(4)

IACS Rec.47(47号建议案)船舶建造及修理质量标准A 部分船舶建造及修理质量标准1. 适用范围2. 新造船一般要求3. 焊工及工艺认可3.1 焊工资格3.2 焊接工艺认可3.3 无损探伤人员资格4. 材料4.1 构件材料4.2 厚度负偏差4.3 表面质量5. 切割5.1 气割6. 组装要求6.1 折边纵骨和折边肘板6.2 组装型材6.3 槽型舱壁6.4 支柱、肘板、扶强材6.5 表面最高线加热温度6.6 分段组装6.7 特殊预组装6.8 成型6.9 肋骨间板的平整度6.10 带有骨材的板的平整度6.11低温下船体焊接结构用钢的预热7. 校准8. 焊接8.1 典型对接焊缝坡口加工(手工焊)8.2 典型角接焊缝坡口加工(手工焊)8.3 典型对接和角接焊缝尺寸(手工焊)8.4 搭接、塞焊、长孔焊8.5 焊缝间距8.6 自动焊9. 修理9.1 典型不校准的修理9.2 典型对接焊缝坡口加工修理(手工焊)9.3 典型角接焊缝坡口加工修理(手工焊)9.4 典型角接、对接焊缝外型修理(手工焊)9.5 修理焊缝间的距离9.6 错误开孔的修理9.7 嵌入板修理9.8 焊缝表面修理参考文献:1. IACS“散货船船体结构检验、评估和修理指导性文件”2. TSCF“双壳油船结构检查和维修指南”3. TSCF“油船结构检查、状态评估指导手册”4. IACS UR w7“船体及机械用锻钢件”5. IACS UR W8“船体及机械用铸钢件”6. IACS UR W11“普通及高强度船体结构钢”7. IACS UR W13“钢板及宽扁钢许用厚度负偏差”8. IACS UR W14“具有改善厚度方向性能的钢板及宽扁钢”9. IACS UR w l 7“普通及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焊材认可”10. IACS UR Z10.1“油船船体检验”和Z10.2“散货船船体检验”附录I11. IACS 建议12“热轧板材、宽扁钢表面质量要求指南”12. IACS 建议20“船体焊缝检查指南”1. 范围1.1 本标准对新造船舶船体结构的建造质量做出了规定,并且规定了不满足建造质量标准的修理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方案一、总体关键技术(一)新型液化天然气船液货围护系统预先研究1.研究目标:通过对IMO B型液货围护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出一型能承受液体晃荡载荷、操作与维护方便的新型LNG运输船液货围护系统,掌握其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并完成一型新型LNG 运输船的概念设计。

2.主要研究内容:(1)新型液货围护系统结构和强度研究;(2)减少液货舱中液体晃荡措施研究;(3)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操作与维护措施研究;(4)新型液货围护系统低温绝缘材料和绝缘方式研究;(5)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模拟舱工艺研究;(6)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模拟舱低温试验研究。

3.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完成新型液货围护系统模拟样舱并通过船级社审核;(3)新型液货围护系统的设计指导性文件;(4)完成一型新型LNG运输船的概念设计并通过船级社审核;(5)形成相关专利。

(二)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菱形液舱关键技术及船型基本设计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突破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菱形液舱设计建造的关键技术,完成一型大型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的基本设计。

2.主要研究内容:(1)菱形液舱结构设计技术研究;(2)菱形液舱支承系统结构设计技术研究;(3)菱形液舱低温材料焊接和试验工艺技术研究;(4)菱形液舱绝缘材料及敷设工艺技术研究;(5)货物系统及配套设计技术研究;(6)菱形液舱建造技术研究;(7)采用菱形液舱的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基本设计研究。

3.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完成一型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基本设计并通过船级社审核;(3)1:1菱形液舱舱段模型;(4)菱形液舱设计指导性文件;(5)形成相关专利。

(三)采用C型液舱的小型LNG运输船液舱及船型总体设计技术研究1.研究目标:针对LNG二程转运任务的船型需求,通过对IMO C 型液舱进行研究,突破C型压力式LNG液舱设计技术,完成一型采用C型液舱的小型LNG运输船基本设计方案。

最新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

最新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3年版)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重点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特制定本指南。

一、工程与专项(一)超级节能环保船示范工程1.总目标根据船舶节能减排相关国际公约、规范的要求,结合船舶技术发展和国内外航运市场需求,在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中分别选择一型作为超级节能环保示范工程船,通过节能减排环保技术及装备的综合开发,突破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船舶节能环保整体技术水平。

示范船舶须有具体工程依托并由船东实际订造,与现有同类船型相比节能环保水平大幅提高,单船平均日油耗降低40%以上,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比国际海事组织(IMO)EEDI基线值下降30%以上,同时须满足IMO船舶噪声新规则、涂层性能标准、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排放指标等相关法规要求。

2.重点研究方向(1)船型节能环保概念设计与技术经济性论证研究;(2)低阻船体型线与上层建筑设计技术研究;(3)最低压载量的分舱优化配置及航行中纵倾优化技术研究;(4)波浪中失速控制与波浪增阻预报技术研究;(5)新型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6)船体表面减阻技术应用研究;(7)高效推进系统与水动力节能装置优化匹配设计研究;(8)轮机节能环保设备集成应用研究;(9)货油挥发(VOC)回收及再利用系统技术研究(仅适用于油船);(10)LNG燃料动力船型风险设计技术研究;(11)LNG供气系统应用开发技术研究;(12)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辅助能源在船上的应用研究;(13)船舶舱室噪声控制关键技术研究;(14)货油舱涂装关键技术研究(仅适用于油船);(15)建造工艺关键技术研究;(16)节能、减排、环保、降噪验证试验技术研究。

《中国制造2025》: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政策解析

《中国制造2025》: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政策解析

《中国制造2025》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政策解析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部署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引领制造业向高端方向发展。

各地方政府也积极行动,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文件。

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基本形成了以战略为引领、以规划为支撑、以政策措施为配套保障的政策体系。

同时,着力创新政策工具,引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相关主要政策进展(一)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体政策现状《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下简称《决定》)提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要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

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

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

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决定》的部署和要求,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高端装备制造业要重点发展航空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五大产业,并制定了各领域的产业发展线路图,分别提出了到2015年和2020年的发展目标、重大行动及重大政策。

进一步地,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基础配套能力、产业组织结构四个方面提出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到201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重点任务,部署了重大工程与区域发展重点,安排了金融财税政策支持、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质量品牌建设、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提升对外合作水平等保障措施。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4年版)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4年版)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4年版)【法规类别】船舶【发布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日期】2014【实施日期】201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4年版)(工业和信息化部)为贯彻落实《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引导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产品结构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特制定本指南。

一、工程与专项(一)节能环保示范工程1.总目标根据船舶节能环保相关国际公约、规范的要求,结合船舶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航运市场需求,通过风帆、混合对转推进系统等节能环保装备的实船应用示范以及江海直达环保示范船型的开发,突破清洁能源与节能装备应用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船舶节能环保整体技术水平。

2.重点研究方向(1)风帆技术示范应用开发研究目标:针对国际公约对船舶节能环保的新要求与当前船舶节能技术发展的水平,以超大型油船(VLCC)为目标船型,通过对风帆-主机混合动力推进技术的研究,掌握风帆设计、制造与应用关键技术,完成风帆在大型油船上的示范应用。

利用风帆技术,可实现VLCC在相同航速下平均日油耗降低12%以上。

主要研究内容:1)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总布置及航行性能研究;2)风帆模型风洞、水池试验技术研究;3)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推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4)风帆-主机混合动力船舶控制策略及系统开发;5)风帆工程样机研制与试验技术研究;6)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7)大型风帆实船安装工艺及精度控制技术研究;8)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节能指标与经济性分析;9)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实船验证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及试验报告;2)相关设计图纸和计算书;3)经实船应用的风帆及控制系统样机;4)相关专利及技术标准研究报告。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2014年备选项目申请指南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2014年备选项目申请指南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2014年备选项目申请指南一、指南内容(一)深远海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重大项目1. 海上移动观测平台及组网应用技术(1)波浪滑翔器无人自主观测系统研制一型以波浪能为主驱动力的远程海洋环境观测系统,具有通信、定位和自主航行控制能力,能够实现大范围、远距离的海表温度、盐度、流场及海面风、温、湿、气压等环境参数的实时测量。

提交工程样机3台,并完成海上试验,考核续航能力大于2000公里,连续工作时间大于180天。

本方向拟支持1项,国拨经费控制额1200万元,实施期限为3年,要求企业牵头申报。

(2)远程复合动力快速无人艇监测系统研制可用于浅海、油气平台周边及特定海域测绘、海洋环境监测的远程复合动力快速无人综合监测艇工程样机。

最高航速不小于50节,续航能力不低于1000公里;搭载能力不少于300公斤,可实现多波束测深及水文气象参数测量,具有视频监视、实时通信、定位及无人自主和无线电遥控航行控制功能,可工作于3级海况,完成海上试验。

本方向拟支持1项,国拨经费控制额1000万元,实施期限为3年,要求企业牵头申报。

(3)船载无人机海洋观测系统针对特定区域海洋观测的需求,以海洋环境和海上目标机动快速监测为目标,研制船载基于无人机平台的观测系统工程样机。

重点研究小型化、低功耗测量技术和无人机平台传感器适装及配平集成技术;系统具有实时监测、通信和自主飞行能力,无人机平台飞行高度不低于3000米,巡航半径100公里。

完成海上船载飞行试验。

本方向拟支持1项,国拨经费控制额1000万元,实施期限为3年,要求企业牵头申报。

(4)自主航行潜水器(AUV)组网观测关键技术利用已有成熟的AUV平台,研究水下移动观测系统智能控制、多水下移动平台协同通信、导航、定位及协作观测技术,开发水下移动平台组网观测控制软件,形成相关技术标准;完成组网观测系统海上试验,组网系统平台数量≥3个。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技术挑战分析与对策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技术挑战分析与对策

企业 的积 极作 为是 基础 。企业 要积 极跟 踪 新规 范 、
新 标; 隹的进 展情 况 ,参 与到新 规范 、新 标准 的研 究 与制
订 工作 中去 ,尽 早做 好 各项; 隹备工 作 ;加 大研 发投 入 , 积 极开 发满 足 要求 的新技 术 、新产 品 ,以便 在 新规 范 、 新 标准 实施 后从容 应对 。
牺牲 者 。 ( )油船货 油舱 耐 腐蚀 钢板 四 I 5 会议 上 ,完 成 了油船 货油舱 ( OT)耐 MO DE 3 C 蚀钢 性 能标 准和 试 验程 序 的制订 工 作 ,并 将其 作 为C OT 涂层 标; 隹的唯一 等 效替 代 方案 。C 耐 蚀 钢 的 目标 使 用 OT
在海 事标 准领 域 的话 语 权 ,必须 对 安全和 环保 理念 有 深 刻理 解 ,对船 舶及 相 关产业 发展 趋 势高 瞻远瞩 ,加强 技
我 国要 积极 应对 新形 势下 的技 术难题 与挑 战 ,强 化
时 , 日本相 关 企业还 在 我 国 申请 耐腐 蚀钢 的技 术专 利 ,
阻碍 我 国钢铁 企业 的技 术进 步 。相 比之 下 ,我 国 配套 钢 铁 企 业 的耐腐 蚀钢 的技 术成 熟度 低 ,尚无法 制造 出满 足 要 求 的钢 板 ,经 由中 国钢铁 研 究 总 院在 对8 主 要船 板 个
定。 在 GB 的要 求 下 ,涉及 na 级 社规 范 、船 舶标 ; S ,# t j 隹等
寿命 为2 年 ,大体 与船 舶 使用 年 限一 致 ,其具体 使 用部 5
位 主 要包括 货油舱 的 甲板 、舱底 、 支撑 架等 。 据 统 计 ,油 船 货 油 舱 用 钢 量 约 占油 船 用 钢 总 量 的
船 舶 能 效 设 计 指 数 是 衡 量 船 舶 能 效 水 平 的一 个 指

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第四届三次理事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第四届三次理事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第四届第三次理事会议在京召开本刊讯(记者曹福成 韩正坤)12月16日,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第四届第三次理事会议在京召开。

依照国防科工局关于精简会议的有关要求及协会章程有关规定,此次理事会采取现场和通讯相结合的形式召开,现场部分为副理事长和常务理事单位代表,共40人出席会议。

理事单位采取通讯形式。

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理事长兼秘书长李东海向与会代表做《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的工作设想》的工作报告。

报告回顾了2013年,在国家有关部委和总装备部的指导下,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各军工集团、各省市国防工办和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协会按照年度工作计划要求,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努力做好政府、军队委托的工作任务,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探索新的会员服务模式,较好地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军民技术相互转化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新成绩,协会建设发展出现新局面的基本情况。

报告列举了协会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做好政府交办任务:努力推进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在军工能力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工作。

协会与机床协会共同承办了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和国家能源局主办的2013年“军工行业与能源装备领域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介绍《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进展情况、主要成果;通报供需合作最新进展情况;表彰军工行业、能源装备领域国产数控机床优秀合作项目;发布《军工行业高档数控机床需求指南》,指导军工单位与机床企业之间的交流,提高军工单位对国产高档数控机床的直接认知度。

组织专家,对军工企业拟进口机床进行国产化审查论证工作,提出国内采购的建议,推动了国产高档数控机床进入军工市场的进程。

开展以航空等军工重点、重大项目为牵引等多种形式的关键制造装备供需互动对接交流活动;组织航空、船舶及兵器等领域重点用户企业分别走访国内骨干机床企业;组织航空发动机关键件工艺技术培训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4年版)为贯彻落实《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引导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产品结构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特制定本指南。

一、工程与专项(一)节能环保示范工程1.总目标根据船舶节能环保相关国际公约、规范的要求,结合船舶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航运市场需求,通过风帆、混合对转推进系统等节能环保装备的实船应用示范以及江海直达环保示范船型的开发,突破清洁能源与节能装备应用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船舶节能环保整体技术水平。

2.重点研究方向(1)风帆技术示范应用开发研究目标:针对国际公约对船舶节能环保的新要求与当前船舶节能技术发展的水平,以超大型油船(VLCC)为目标船型,通过对风帆-主机混合动力推进技术的研究,掌握风帆设计、制造与应用关键技术,完成风帆在大型油船上的示范应用。

利用风帆技术,可实现VLCC在相同航速下平均日油耗降低12%以上。

主要研究内容:1)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总布置及航行性能研究;2)风帆模型风洞、水池试验技术研究;3)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推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4)风帆-主机混合动力船舶控制策略及系统开发;5)风帆工程样机研制与试验技术研究;6)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7)大型风帆实船安装工艺及精度控制技术研究;8)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节能指标与经济性分析;9)风帆-主机混合动力VLCC实船验证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及试验报告;2)相关设计图纸和计算书;3)经实船应用的风帆及控制系统样机;4)相关专利及技术标准研究报告。

(2)高效混合对转推进系统及节能装置示范应用开发研究目标:针对船舶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方向,结合节能环保船型对高效推进系统及节能装置的需求,以灵便型散货船为应用目标,自主研发三叶高效螺旋桨、改进型对转螺旋桨(CRP)以及扇形导管,掌握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具备自主开发设计能力,完成实船示范应用,在加装混合对转推进系统及节能装置后,船舶推进效率提高8%以上,在相同航速下平均日油耗降低6%以上。

主要研究内容:1)三叶螺旋桨和改进型对转螺旋桨设计及优化研究;2)高效推进系统适伴流设计技术研究;3)推进器、节能导管及船体组合系统水动力性能优化匹配技术研究;4)推进系统空泡和激振力研究;5)高效推进器及节能扇形导管模型试验研究;6)推进系统样机制造关键技术研究;7)高效混合对转推进系统及节能装置实船验证。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和试验报告;2)推进器及扇形节能导管的设计文件、图纸;3)经实船应用的高效混合对转推进系统及节能装置工程样机;4)相关专利及技术标准研究报告。

(3)江海直达节能环保集装箱船示范船开发研究目标:针对我国沿海航运中心对长江港口辐射的集装箱运力需求,开发一型700箱以上适合江海直达的节能环保型集装箱船,掌握绿色、高效、节能设计关键技术,形成自主设计能力,并实现实船建造,与现有同类营运船舶相比,平均日油耗降低20%以上。

主要研究内容:1)船型概念设计与综合论证;2)低阻高效船型开发;3)高效推进系统与附体节能技术研究;4)结构安全性与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5)LNG燃料动力应用技术研究;6)内河浅水航道操纵性研究;7)节能环保技术集成及应用。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和试验报告;2)经船级社批准的江海直达节能环保集装箱船设计图纸和计算书;3)建造工艺文件;4)相关专利及技术标准研究报告。

(二)船舶动力关重件创新工程1.总目标通过开展船用液化天然气(LNG)发动机燃料储存、供给和燃料喷射系统以及柴油机用增压器、膜式蓄压器、排气阀阀杆及曲轴等产品的开发,完成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典型样机、系统及产品的研制,形成研发能力,提升LNG 发动机和自主品牌柴油机关键、重点及核心零部件的本土化配套水平。

2.重点研究方向(1)船舶LNG发动机燃料储存及供给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目标:针对内河、沿海、远洋LNG燃料动力船舶对燃料储存及供给的需求,重点开展LNG燃料储存、供给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制,掌握设计、制造技术,实现系统集成并完成实船验证,为LNG动力船舶的普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研究内容:1)船用LNG燃料储供气系统总体设计研究;2)船用LNG燃料储存装置设计及制造技术研究;3)LNG气化器、潜液泵、低温阀件等核心部件研制;4)LNG燃料供给系统监控和安保系统设计技术研究;5)关键技术集成及试验验证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相关设计图纸、计算书及试验报告;3)LNG储存装置试验样机;4)LNG气化器、潜液泵、低温阀件等核心部件试验样机;5)LNG燃料供给系统监控和安保系统试验样机;6)通过装船验证的LNG燃料存储、供给系统工程样机(高压、低压各一套);7)LNG燃料存储、供给系统设计指导性文件;8)相关专利及技术标准研究报告。

(2)船用低速柴油机轴流涡轮增压器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目标:针对船用低速柴油机用增压器的市场需求,结合已开展的自主品牌低速柴油机研制,通过对低速柴油机用大流量、高压比轴流涡轮增压器设计及制造技术研究,完成压比4.5以上的轴流涡轮增压器自主开发与试验验证。

主要研究内容:1)轴流涡轮增压器总体设计技术研究;2)单级大流量高效离心式压气机设计及制造技术研究;3)单级高效轴流涡轮设计及制造技术研究;4)高速大推力滑动轴承设计及制造技术研究;5)大流量高压比压气机噪声控制技术研究;6)增压器与低速柴油机匹配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和试验报告;2)高压比轴流涡轮增压器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图纸和计算书;3)轴流涡轮、轴承等零部件样件;4)经装机试验验证的高压比轴流涡轮增压器样机;5)轴流涡轮增压器及关键零部件设计指导性文件;6)相关专利及技术标准研究报告。

(3)气体机和双燃料发动机燃料喷射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目标:针对气体机和双燃料发动机燃料喷射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通过开展柴油微喷引燃、气体燃烧电控多点喷射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核心零部件的设计、生产工艺和制造等关键技术,具备开发性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燃料喷射系统的能力,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提高自主配套水平。

主要研究内容:1)进气歧管多点喷射大流量燃气喷射阀、电磁阀及驱动控制模块等部件的总体设计及优化技术研究;2)主燃油及微喷引燃油系统总体设计及优化技术研究;3)燃油电控喷油器、高压油泵、共轨管等核心部件设计及优化技术研究;4)缸内高压燃气直喷喷射阀及驱动控制系统设计技术研究;5)燃料喷射系统生产工艺及制造技术研究;6)燃料喷射系统样件性能试验及配机试验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研究报告和试验报告;2)相关设计图纸、计算书和试验规范;3)经装机试验验证的进气歧管燃气喷射阀及驱动控制模块,主燃油、微喷引燃油、缸内高压燃气直喷喷射阀及驱动控制系统样件及燃料喷射系统样件;4)相关专利及技术标准研究报告。

(4)大功率船用轴带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目标:通过开展1500KW及以上级大功率船用轴带发电系统设计,发电机、励磁控制单元、电力变换装置等核心设备制造技术研究,掌握轴带发电系统设计和试验验证方法,形成系列化产品设计、生产与试验能力,并实现实船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1)轴带发电机的电、磁设计与优化技术研究;2)励磁控制单元和电力变换装置设计技术研究;3)轴带发电系统制造技术与船用适配性研究;4)轴带发电系统在独立运行、并网运行、独立和并网两种模式过渡情况下的控制与运行保护技术研究;5)轴带发电系统试验方法与试验准则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2)相关设计图纸、计算书和技术文件;3)通过实船应用的轴带发电系统;4)相关专利及技术标准研究报告。

(5)船用低速柴油机膜式蓄压器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目标:通过对低速柴油机液压系统用膜式蓄压器自主研发,掌握膜式蓄压器的设计、制造、试验等关键技术,研制出系列化膜式蓄压器产品,提升自主配套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1)膜式蓄压器总体结构、关键性能参数匹配及仿真优化技术研究;2)膜式蓄压器高压气体密封结构设计技术研究;3)膜片材料及制造技术研究;4)膜式蓄压器制造及试验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技术研究报告和试验报告;2)设计图纸及设计、制造和试验规范等;3)经装机试验验证的膜式蓄压器样机,6升和10升各一套;4)相关专利和认证证书。

(6)船用低速柴油机排气阀阀杆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目标:通过开展阀杆密封面堆焊及超强滚压、盘端面堆焊工艺与阀杆高硬度喷涂及磨削技术研究,掌握缸径600mm及以上低速柴油机排气阀杆关键制造技术,形成自主配套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1)阀杆密封面堆焊及超强滚压技术研究;2)盘端面堆焊工艺技术研究;3)阀杆高硬度喷涂及磨削技术研究;4)装机试验验证。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研究报告;2)经装机验证的排气阀阀杆样件;3)排气阀杆检验标准与规范;4)相关专利及认证证书。

(7)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机分段曲轴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目标:针对5万千瓦以上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机(缸数8缸及以上)分段曲轴加工的要求,通过开展曲柄不均匀分布的单段曲轴整体加工、分段曲轴对中校调与对接制造关键技术研究,掌握分段曲轴制造技术,完善自主配套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1) 曲柄不均匀分布的单段曲轴整体加工技术研究;2)分段曲轴对中校调技术研究;3)分段曲轴对接技术研究;4)分段曲轴检测技术与标准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研究报告及试验报告;2)经装机验证的分段曲轴样件;3)对接曲轴校中与检测的行业标准;4)相关专利及认证证书。

(8)船用低速柴油机曲柄锻件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目标:通过开展船用低速柴油机曲轴曲柄弯模锻成型及火焰热割工艺技术研究,掌握弯模锻在大型曲轴曲柄锻造成型中的关键工艺技术,完成冲程3300mm及以上低速柴油机曲柄锻件制造,加强大型曲轴曲柄锻件自主配套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1)曲柄冶炼及成型模拟仿真技术研究;2)曲柄弯模锻成型工艺研究;3)曲柄毛坯热割技术研究;4)曲柄热处理变形控制技术研究;5)曲柄半成品试验及检验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形式:1)相关研究报告;2)设计图纸、工艺规范等相关技术文件;3)曲柄样件;4)相关专利及认证证书。

(三)极地船舶与设备开发专项1.总目标针对极地油气资源开采以及北极航道开通对不同航线上货物运输的市场需求,通过开展高等级甲板运输船、原油运输船、多用途集装箱船船型开发及极地甲板机械的设计、制造技术研究,形成自主研发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