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互换性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互换性原理。
二、实验设备1. 互换性实验装置:包括测量工具、标准件、被测件等;2. 计算器、笔记本等。
三、实验原理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同一精度等级的产品中,任意两个或多个零件可以相互替换而不影响机器或产品的性能。
本实验通过测量标准件和被测件的尺寸,验证其互换性。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标准件和被测件安装好;2. 使用测量工具对标准件和被测件的尺寸进行测量,记录数据;3. 计算标准件和被测件尺寸的偏差;4. 分析偏差,判断其是否符合互换性要求;5.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 实验数据标准件尺寸:直径D1 = 20mm,长度L1 = 50mm;被测件尺寸:直径D2 = 19.8mm,长度L2 = 49.8mm。
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标准件和被测件的尺寸偏差:直径偏差:ΔD = D1 - D2 = 20mm - 19.8mm = 0.2mm;长度偏差:ΔL = L1 - L2 = 50mm - 49.8mm = 0.2mm。
根据互换性要求,偏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本实验中,直径偏差和长度偏差均在0.2mm以内,符合互换性要求。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互换性原理。
在满足互换性要求的前提下,标准件和被测件可以相互替换,不影响机器或产品的性能。
七、实验心得1. 互换性是机械制造和产品设计中重要的原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2.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更好地理解互换性原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验证了互换性原理,掌握了互换性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继续关注互换性在机械制造和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新版互换性实验报告

实验一光滑极限量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两种比较仪的结构及测量原理。
2、掌握用比较仪测量外径的方法及标准量块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四、测量仪器及量具:五、被测工件六、测量结果及数据处理七、思考题:1、根据被测光滑极限量规的基本尺寸,怎样选择量块和研合成量块组?2、仪器的测量范围和示值范围有何不同?实验二直线度误差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直线度误差的测量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2、学会使用自准直仪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四、测量仪器及量具:1、量具:桥板L=100㎜2、仪器:自准直仪1、测量平尺直线度误差要注意那些事项?2、以本实验测量数据为例,试以首尾两端点连线法评定误差值,并对两种评定方法进行比较。
实验三粗糙度参数测量第一种方法:光切法测量粗糙度参数(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四)测量仪器(六)测量记录及数据处理第二种方法:针描法测量粗糙度参数(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四)测量仪器(六)测量记录及数据处理1、为什么只测光带一边的波峰和波谷?2、光切显微镜能测Ra吗?叙述理由。
3、比较光切法和针描法这两种测量方法的异同点。
4、请尝试用光切显微镜测量工件间距特征参数RSm(选做)。
实验四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量规各参数(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五)被测工件1. 用影象法测量螺纹时,立柱为什么要倾斜一个螺旋升角?2. 用工具显微镜测量外螺纹的主要参数时,为什么测量结果要取平均值?3. 小型(大型)工具显微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引言:互换性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两个或多个系统、组件或部件之间的相互替换性能。
在工程领域中,互换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在制造和设计过程中。
技术测量则是通过各种测量方法和工具,对互换性进行定量评估和验证。
本实验报告旨在探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来支持结论。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和比较不同尺寸的螺丝与螺孔之间的互换性能,来研究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备与方法:实验中使用了一组螺丝和相应的螺孔,分别为直径为1mm、2mm和3mm的螺丝。
通过测量螺丝和螺孔的直径、长度和螺纹间距等参数,来评估互换性。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千分尺、游标卡尺和显微镜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测量数据,我们计算出不同尺寸的螺丝和螺孔之间的互换性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尺寸的螺丝和螺孔的测量结果,我们发现直径为1mm的螺丝与螺孔之间的互换性最好,其尺寸差异最小。
而直径为3mm的螺丝与螺孔之间的互换性最差,尺寸差异较大。
进一步分析发现,螺纹间距对互换性也有重要影响。
螺纹间距越小,螺丝与螺孔之间的互换性越好。
这是因为螺纹间距较小的螺丝和螺孔之间的匹配度更高,更容易实现互换。
而螺纹间距较大的螺丝和螺孔之间的互换性较差,可能需要额外的工具或修整才能实现互换。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密切相关,通过精确的测量可以评估和验证互换性能。
2. 尺寸和螺纹间距是影响互换性的重要因素,尺寸差异小和螺纹间距小的系统具有更好的互换性能。
3. 技术测量方法和工具的选择对于准确评估互换性至关重要,不同的测量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进一步研究:本实验仅仅是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之间关系的初步探索,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例如,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数据和样本来验证结论的普适性。
另外,可以研究不同材料和制造工艺对互换性的影响,以及探索如何通过技术测量来优化互换性能。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科学与技术领域,测量技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无论是在制造业、医疗领域还是科学研究中,准确的测量结果都是决策、判断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然而,测量技术中存在一个重要的概念,即互换性。
本实验旨在探讨互换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电子天平和一组标准质量块。
首先,我们将天平调零,然后称量了每个质量块的重量。
在每次测量之前,我们都将质量块放在天平上,确保其与天平接触良好。
每个质量块的测量重复了五次,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互换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尽管我们使用了同一台天平和相同的质量块,但在不同的测量中,质量块的重量存在微小的差异。
这表明互换性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讨论:互换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测量之间的结果差异。
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仪器的精度、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操作员的技术水平等。
在测量技术中,互换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互换性带来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校准仪器: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校准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比对。
2. 控制环境条件:在进行测量时,尽量保持环境条件的稳定,如温度、湿度等。
这可以减少外部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 培训操作员:提高操作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以减少人为误差的可能性。
操作员应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并遵循正确的测量步骤。
4. 重复测量:进行多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多次测量可以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结论:互换性是测量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意识到互换性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通过校准仪器、控制环境条件、培训操作员和进行多次测量等方法,我们可以提高测量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互换性测试实验报告

互换性测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互换性测试,评估不同变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以确定其互换性及可靠性。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招募了5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受试者。
实验分为三个步骤:预测试、互换性测试和结果比对。
实验步骤:1. 预测试:在实验开始前,受试者接受一次预测试,以排除基本数据差异的影响。
他们需完成一项与实验内容有关的任务,以获取基准数据。
2. 互换性测试:受试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标记为A组和B组。
每组受试者分别接受两个连续的测试,但测试所使用的变量相互互换,以探究变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程度。
A组受试者在第一次测试中使用变量X,第二次测试中使用变量Y;B组受试者则相反。
测试时,受试者需完成一项与实验内容有关的任务,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3. 结果比对:收集和整理受试者的实验数据,并绘制相应的图表,以便进行结果对比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及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互换性测试结果显示,A组和B组在两轮测试中的得分均无明显差异。
这表明,变量X和Y在测试中的互换不会对测试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即它们具有较高的互换性。
2. 与预测试结果相比较,两组在互换性测试中的得分均无明显变化。
这意味着,测试的互换性对受试者的成绩没有产生重大影响,从而验证了测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结果比对中的统计分析显示,在整个实验中,受试者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测试中的得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这可能是因为受试者在第二次测试时拥有了更多的经验和熟悉感,所以得分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通过互换性测试评估了变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证明了变量X和Y在测试中具有较高的互换性和稳定性。
这一实验为后续使用这些变量进行科学研究或进行其他测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实验的局限性和建议:1. 本次实验的样本规模较小,仅招募了50名受试者。
为了得出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论,以后的实验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
2. 在实验设计中,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互换性测试,以进一步验证变量的互换性和可靠性。
互换性实验报告

篇一:互换性测量实验报告公差实训实习任务书一、实训实习的任务和具体要求:1、掌握孔、轴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知识及有关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
2、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国家标准、基本方法和合理应用。
3、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常用计量器具和量仪的使用方法。
4、掌握一般几何量的测量方法,学会分析测量误差、处理测量数据、编写检测报告。
二、实训实习前期的课程名称《现代工程制图》三、实训实习内容孔、轴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测量、齿轮的各个参数的测量等。
目录实验任务书?????????????????..1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3 平面度误差的测量???????.7圆度误差的测量????????????????10准直仪测量直线度??????????..13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15垂直度误差的测量???????????????..17 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18标准样块比较法测量表面粗糙度??????..19 螺距的测量????????????????20 螺纹中径的测量????????????21螺纹牙型半角的测量??????????.22 万能角尺的使用?????????????23测量齿轮的模数???????????????24齿轮齿厚的测量?????????????????26齿轮公法线的测量???????????..27 齿轮径向综合跳动的测量?????????.28 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30实验一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了解游标量具的读数原理;2、熟练掌握各种游标量具的使用方法;3、运用游标量具对零件进行测量,并绘制零件图。
二、实验原理1、游标的读数原理将两根直尺相互重叠,其中一根固定不动,另一根沿着它相对滑动。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一量块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能正确进行量块组合,并掌握量块的正确使用方法;2、加深对量值传递系统的理解;3、进一步理解不同等级量块的区别;二、实验仪器设备量块;百分表;测量平板;被测件。
三、实验原理量块的测量平面十分光洁和平整,当用力推合两块量块使它们的测量平面互相紧密接触时,两块量块便能粘合在一起,量块的这种特性称为研合性。
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以把各种尺寸不同的量块组合成量块组。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实验内容采用合理的量块组合,测量被测零件尺寸高度。
(二)实验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被测件2.据所需要的测量尺寸,自量块盒中挑选出最少块数的量块。
(每一个尺寸所拼凑的量块数目不得超过 4块,因为量块本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差,量块的块数越多,便会积累成较大的误差。
)3.量块使用时应研合,将量块沿着它的测量面的长度反向,先将端缘部分测量面接触,使初步产生粘合力,然后将任一量块沿着另一个量块的测量面按平行方向推滑前进,最后达到两测量面彼此全部研合在一起。
4.将研合后的量块与被测件同时放到测量平板上,在测量平板上移动指示表的测量架,使指示表的测头与量块上工作表面相接触,转动指示表的刻度盘,调整指示表示值零位。
5.抬起指示表测头,将被测件放在指示表测头下,取下量块,记录下指示表的读数。
6.量块的尺寸与指示表的读数之和就是被测件的尺寸。
7. 记录数据;五、思考题量块按“等”测量与按“级”测量哪个精度比较高?实验二常用量具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正确掌握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的正确使用方法;2、掌握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3、对比不同量具之间测量精度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设备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轴承等。
三、实验原理分度值的大小反映仪器的精密程度。
一般来说,分度值越小,仪器越精密,仪器本身的“允许误差”(尺寸偏差)相应也越小。
学习使用这些仪器,要注意掌握它们的构造特点、规格性能、读数原理、使用方法以及维护知识等,并注意要以后的实验中恰当地选择使用。
互换性实验 用偏摆检查仪检验主轴实验报告 互换性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实验用偏摆检查仪检验主轴实验报告互换性测量实验报告篇一:互换性实验报告第四章齿轮测量实验指导一、目的:学会常用齿轮参数的参量方法,掌握公法线千公尺、齿厚游标卡尺的用法。
二、使用仪器:公法线千分尺、齿厚游标卡尺、偏摆检查仪、百分表等。
三、测量项目及测量步骤:(一)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量(ΔFW)图4-1 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齿轮公法线实验步骤:1.根据齿轮的已知参数求出跨齿数n和公法线长度W。
2.根据所得的公法线长度选择测量范围相适应的公法线千分尺,并用标准棒校对零线。
3.逐次测量所有的公法线实际长度,记入表中。
4.找出最大值Wma_与最小值Wmin,则:ΔFW=Wma_-Wmin。
5.将ΔFW与所查出的公差FW比较写结论。
(二)在偏摆检查仪上测量齿圈径向跳动(ΔFr)图4-2 齿圈径向跳动实验步骤:1.根据模数m,确定测量棒直径d=1.68m。
2.将被测齿轮套在测量心轴上,心轴装在仪器的顶尖间,然后调整好百分表的测量位置。
3.测量时,每测一齿,须抬起百分表测量杆,将测量棒换位,依次逐步测量一圈,将测得的数值记入报告中。
4.取其跳动量的最大最小两个数值,两数之差即为ΔFr。
(三)用齿轮游标卡尺测齿厚偏差(ΔEs)图4-3 齿轮游标卡尺测齿厚实验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齿顶圆的直径De实际,并根据已知条件求出齿顶圆的公称尺寸,De理论[De理论=(z-2)m],再由Δde=De实际-De公称,计算出齿顶圆偏差。
2.由以上已知参数,由hf= hf′′ΔDe 2 ,hf=h+ ′zm (对于正常齿h′=2m),求出h f,再由公式Sf=zmsin 3.将游标尺的垂直尺调为h f的值。
′2 π+4εtgαf 2z [1-COS π+4εtgαf 2z ] 求出公称弦齿厚Sf。
4.在齿圈上每隔90o检查一个齿,共测四个齿,分别与公称值Sf比较,取其中差值最大者为实际偏差。
5.查表得出齿厚公差值,与之比较,作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实训实习报告项目名称互换性及测量技术实践所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09 机自 A2 班学生姓名黄金驹指导教师刘唯、吴站雷实训实习地点:机电楼(14#楼)408实验室实训实习日期:2011 年 9 月– 12 月 6 日实训实习任务书目录实验任务书 (1)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 (3)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7)圆度误差的测量 (10)准直仪测量直线度 (13)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 (15)垂直度误差的测量 (17)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 (18)标准样块比较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19)螺距的测量 (20)螺纹中径的测量 (21)螺纹牙型半角的测量 (22)万能角尺的使用 (23)测量齿轮的模数 (24)齿轮齿厚的测量 (26)齿轮公法线的测量 (27)齿轮径向综合跳动的测量 (28)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 (30)实验一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了解游标量具的读数原理;2、熟练掌握各种游标量具的使用方法;3、运用游标量具对零件进行测量,并绘制零件图。
二、实验原理1、游标的读数原理将两根直尺相互重叠,其中一根固定不动,另一根沿着它相对滑动。
固定不动的直尺称为主尺,沿主尺滑动的直尺称为游标尺。
设a为主尺每格的宽度,b为游标尺每格的宽度。
I为游标刻度值,n为游标的刻线格数。
当主尺(n-1)格的长度正好等于游标n格的长度时,游标尺每格的宽度b为b=(n-1)*a/n游标的分度值i为主尺每格的宽度与游标尺每格的宽度只差即i=a-b=a/nn=a/ib=a-i当主尺(2n-1)格的长度正好等于游标n格的长度时,游标尺每格的宽度为b=(2n-1)*a/n游标的分度值i为主尺r格的宽度与游标尺1格的宽度之差即i=r*a-b=a/nn=a/ib=r*a-i式中:r—游标模数游标模数为正整数,一般取r=1或r=2游标刻线的总长l为l=n*b=n(r*a-i)=a(r*n-1)游标模数越大,则游标刻度线的总长越长,游标的结构越大,游标刻度线数越多,则游标分度则越小,该数精度越高。
游标分度值为0.1mm的游标读数原理,主尺每格的宽度为1mm,游标模数r为1,游标刻线数为10,则游标尺每格的宽度为b=(n-1)*a/n=(10-1)/10=0.9mm游标分度值i为i=a/n=1/10=0.1mm当主尺的零刻线与游标的零刻线对齐时,除游标最末的一根线与主尺的线重合外,其他都不重合,这种情况称为游标读数装置处于零位。
可见利用游标可读出有白哦零刻线与主尺刻线之间相互交错开的距离。
游标刻度值除0.1mm外,还有0.05mm和0.02mm。
2、游标量具的读数方法:⑴.先读整数部分游标零刻线是读数的基准。
先看游标零刻线左边,主尺上最靠近的一条刻线的数值,该数就是读数的整数部分。
⑵求和将读数的整数部分与读数的小数部分相加即为所求的读数。
用公式概括:所求尺寸=主尺整数+(游标刻线序号X游标分度值)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观察待测量零件,估计待测量尺寸范围,选择正确量程游标尺。
2、对零件进行测量,其中内筒的高度用“深度游标尺”测量,外径、厚度等用游标卡尺测量;螺纹导程用螺纹规测量,圆角半径用半径规测量。
其中,零件的接触面即内筒直径等应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记录。
3、每次测量后将数据记录于草图上。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重要表面测量值(内径):平均值60.09 60.03 圆整值为:60mm外径:五、绘制零件图见后页。
实验二平面度误差的测量一、实验原理1、了解平面度公差的测量与原理;2、掌握平面度公差的测量方法;3、能够对测量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实验原理1、对角线平面法对角线平面法是以通过实际平面的一条对角线且平行于另一条对角线的平面作为理想面。
对测量数据作适当处理,即可确定该平面。
2、最小区域法最小区域法是以构成平面度最小包容区域的两平行平面之一作为理想平面,按它评定的平面度误差值一般是小于其他评定方法的。
当其他评定方法有争议时,应以最小区域法作为仲裁方法。
⑴、三角形准则有三个高极点与一个低极点,或相反有三个低极点与一个高极点。
其中的那个低极点或高极点位于三个高极点构成的三角形之内或位于三角形之内或位于三角形的任一条边线上,即符合三角形准则。
⑵、交叉准则有两个高极点A、D和两个底极点B、C,其各自的连线AD和BC成互相交叉的形式,即构成交叉准则。
⑶、直线准则有两个高极点与一个低极点成直线排列,且那个低极点在两高极点之间,则符合直线准则。
被测平面各测点的测得数据,一般不符合上述三准则,还要通过数据转换和处理,使之符合三准则之一,从而获得最小包容区域,并评定平面度误差。
、三、测量方法直接测量平面度的具体方法和测量直线度的方法基本相同,主要也是用间隙法、打表法、光轴法和干涉法。
打表法是用指示器测出被测平面相对基准平面的偏离量,进而评定平面度误差。
在精密平板上移动表座,如用对角线,就将被测平面两对角线的角点分别调平。
此次实验,我们共取了9个点进行测量。
四、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实验三圆度误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圆度公差的测量与原理;2、掌握圆度公差的测量方法;3、能够对测量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图圆度误差的测量二、实验原理1、最小包容区法最小包容区法是以最小圆为评定基准圆来评定圆度误差,最小区域圆是包容被测圆的轮廓且半径差为最小的两同心圆。
它符合最小条件,所评定的圆度误差值最小。
当被测圆的实际轮廓曲线已绘出,则可用以下方法来确定最小区域圆和圆度误差值:模板比较法、作图法、计算法。
2、最小二乘圆法最小二乘圆法是以最小二乘方圆为基准来评定圆度误差的,是被测圆轮廓上的各点到该圆的距离平方和为最小的圆,被测轮廓上各点到最小二乘方圆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之差,即为圆度误差值f。
f=R max-R min3、最小外接圆法最小外接圆是从被测实际圆轮廓外部包容实际圆轮廓时,具有最小半径的圆。
它与实际圆轮廓一般呈三点接触,也可能与构成直径的两点接触。
实际圆轮廓上各点至最小外接圆的距离的最大值即为圆度误差值。
4、最大内切圆法最大内切圆是内切于被测圆实际轮廓且具有最大半径的圆,它与实际圆轮廓一般也呈三点或两点接触。
最大内切圆法是以最大内切圆为评定误差的基准圆。
孔件实际圆轮廓上各点至最大内切圆的距离的最大值即为圆度误差的值。
三、实验步骤用分度头测量圆度误差,被测件轴线与分度头主轴轴线重合,主要靠被测件或心轴两端的顶针孔的精度来保证,因此,对顶针孔要提出严格的要求。
分度头与被测件接触后,将读数调整至零位,然后,每格10度进行读数,并记录。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每小格为0.3μm实验四准直仪测量直线度一、实验目的1、了解准直仪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原理;2、掌握准直仪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测量方法;3、能够对测量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图自准直仪测量直线度二、实验原理1、自准直仪的测量原理自准直仪实际上是一台装了目镜的平行光管。
若再平行光管物镜前面放一反射镜,则从物镜出来的平行光,经反射镜反射回来,进入物镜,仍能在分划板所在的位置成像,这种现象就是自准直。
若反射镜的反射面严格垂直于入射光束,即反射光束与入射光束平行重合,那么十字线及其倒像也是重合的。
若反射镜于垂直位置转动α角,则从反射镜反射回来的平行光束相差2α角,十字线与其倒像之间将错开距离为:t≈2fα2、直线度误差的评定方法在形状误差中,直线度误差是最容易按最小条件来评定的项目。
在给定的平面内,由两平行直线包容被测的实际直线,形成三点接触。
三个接触点构成“高-低-高”或“低-高-低”。
任何不同于此两平行包容直线方向的直线,不是穿过被测实际直线不符合包容要求。
三、测量步骤用自准直仪测量。
测量前,将自准直仪的主题安置在被测件外侧较近的基座上,测量时,将反射镜放在靠近一起主体的位置,并使反射镜面垂直正对仪器物镜的光轴,使从仪器目镜中能看到由反射镜反射回来的十字线像,并位于目镜视场的中央位置。
将桥板放在被测直线的一段,开始测量,几下读数。
然后沿被测直线移动桥板,使前支承准确地移到第一测位0-1的后支承位置“1”上,记下第二个读数,此读数即为位置“2”相对“1”以光轴为基准理想直线的倾角,依次将桥板放在0-1、1-2、2-3……各段上进行同样的前后衔接测量,几下各点的读数。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该被测大理石导轨直线度合格(3.5μm<6μm)。
实验五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一、实验目的1、了解立式光学计的测量原理;2、掌握立式光学计的测量方法;3、能够对测量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处理结果。
二、实验原理立式光学计由底座、立柱、横臂、光学计管和工作台等几部分组成。
测量时,被测件放在测杆和工作台之间,测杆有一压力压向被测件,这就是测量力,一般约2N。
在光学计管的下部有测杆提升杠杆,用其可以把测杆提升。
立式光学计上配有平面工作台、筋形工作台和球面工作台。
三、实验步骤1、选好测帽。
直径小于10mm的用平面测帽,直径大于10mm的可用球面测帽。
2、按被测塞规的尺寸选用合适的量块。
3、检查工作台与测杆是否垂直。
4、将量块之余工作台上,并使测杆大致对准量块的中心。
5、调整仪器零位。
6、按压测杆提升杠杆,取下量块,换上被测件进行测量。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被测工件为通规(T),H7,30mm单位:μm∵第一点为30.002mm落在公差范围30.0022mm-30.0046mm之外∴此通规不合格。
实验六垂直度误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垂直度误差的测量原理;2、掌握垂直度误差的测量方法;3、能够对测量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图光隙法测量垂直度二、实验原理及步骤用光隙法测量,简单快捷,而且能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
测量时,将被测件和圆柱角尺放在平板上,被测件的基准实际要素和圆柱角尺的短工作面贴合,使圆柱角尺的工作素线与与被测实际表面对正并轻轻接触,观察光隙部位,取其中最大的光隙f作为被测零件的垂直度误差值,用塞尺进行测量。
此法适用于被测面较小的零件。
三、数据记录根据上图所示装置测量工件某一垂直度为0.25 (即0.25的塞尺刚好能通过其最大间隙)。
实验七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动轮廓仪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掌握用电动轮廓仪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方法;3、理解所有实验数据含义。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所用的是典型的电感触针式粗糙度测量仪,又称为电动轮廓仪。
触针和定位块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工件表面上滑行,触针随着粗糙度表面的起伏而上下移动,而与触针相连的杠杆的另一端的磁芯也随之运动。
它经载波放大器放大后,输入相敏整流器,再经过A/D模数转换,将电压量转变为数字量,由单片微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将处理结果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