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期中考试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污染控制⼯程复习资料考试重点1.⽔循环包括:⾃然界⽔循环⽔的社会循环2.为了系统地排除和处置各种废⽔⽽建设的⼀整套⼯程设施称为排⽔系统3排⽔系统类型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

4.概念:是将⽣活污⽔、⼯业废⽔和⾬⽔混合在同⼀套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可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排⽔系统和截流式合流制排⽔系统。

5.概念:将⽣活污⽔、⼯业废⽔和⾬⽔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独⽴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排除⽣活污⽔、城市污⽔或⼯业废⽔的系统称为污⽔排⽔系统,排除⾬⽔的系统称为⾬⽔排⽔系统。

分类:由于⾬⽔排除⽅式的不同,分流制排⽔系统⼜可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半分流制三种。

6.排⽔系统是收集、输送、处理、利⽤及排放废⽔的全部⼯程设施。

管渠系统:收集和输送废⽔的⼯程设施。

污⽔⼚:改善⽔质和回收利⽤污⽔的⼯程设施。

出⽔⼝:废⽔排⼊⽔体的⼯程设施。

7.管渠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管道或渠道,渠道可分为暗渠和明渠。

管道和渠道的要求:①不漏⽔;②抗侵蚀;③内壁⾯整齐光滑;④有⾜够的强度。

8.管道:预制的圆形管⼦。

绝⼤部分为⾮⾦属材料制成。

混凝⼟管钢筋混凝⼟管陶⼟管⾦属管9.检查井⼜称窨井,主要是为了检查、清通和连接管道⽽设置的。

检查井通常设在管渠交汇、转弯、管径或坡度变化等处,相隔⼀定距离的直线管道上也设置检查井10. 当上下游管段出现较⼤的落差(⼤于1m)时,⼀般检查井不再适⽤,改⽤跌⽔井连接。

跌⽔井是设有消能设施的检查井,它可以克服⽔流跌落时产⽣的巨⼤冲击⼒,宜设在直线沟段上。

⽬前常⽤的有竖管式和阶梯式两种。

11.管道出⽔⼝⼀般设在岸边。

12.污⽔管道的出⽔⼝应尽可能淹没在⽔中,管顶标⾼⼀般在常⽔位以下,使污⽔和河⽔混合得较好,同时可以避免污⽔沿滩流泻,造成环境污染。

⾬⽔管道的出⽔⼝应露在⽔⾯以上,否则天晴时河⽔倒灌管道,造成死⽔。

13.管道⽔⼒学设计原则:①不溢流②不淤积③不冲刷管壁④要注意通风(h/D<1)14. Q—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m3/s;流量公式:Av Q=15. A—设计管段的过⽔断⾯⾯积,m2;流速公式:v—设计管段过⽔断⾯的平均流速,m/s;21321IRnv=R—⽔⼒半径(过⽔断⾯⾯积与湿周的⽐值),m;I—⽔⼒坡度(即⽔⾯坡度,也等于管底坡度i);n—管壁粗糙系数。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中考试复习重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中考试复习重点

第九章污水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指标:物理指标包括:(1)水温(2)色度(3)嗅和味(4)固体物质,化学指标包括:有机指标包括:(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

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4) TO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

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5)油类污染物(6)酚类污染物(7)表面活性剂(8)有机酸碱(9)有机农药(10)苯类化合物无机物指标包括(1)ph酸碱度(2)植物营养元素:氮、磷(3)重金属(4)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生物指标包括:(1)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3)病毒(1ml饮用水中不超过100个细菌总数,3个大肠菌群)持久性污染物的稀释扩散模型:氧垂曲线变化特点: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

耗氧与亏氧是同时存在的, 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称为氧垂直曲线。

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

比较耗氧速率和富氧速率:在未污染前,河水中的氧一般是饱和的。

污染之后,先是河水的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溶解氧不断下降。

随着有机物的减少,耗氧速率逐渐下降;而随着氧饱和不足量的增大,复氧速率逐渐上升。

当两个速率相等时,溶解氧到达最低值。

随后,复氧速率大于耗氧速率,溶解氧不断回升,最后又出现饱和状态,污染河段完成自净过程。

可表示如下:当耗氧速率 > 复氧速率时,溶解氧曲线呈下降趋势;当耗氧速率 = 复氧速率时,为溶解氧曲线最低点,即最缺氧点;当耗氧速率 < 复氧速率时,溶解氧曲线呈上升趋势发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来自水体复氧和耗氧两方面:耗氧原因:①有机物的生物氧化②硝化作用:水中存在氨,硝化作用会消耗溶解氧。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重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重点

第九章第一节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污水根据其来源一般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初期污染雨水及城镇污水.•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包括物理类,化学类和生物类)•温度:氧在水中的饱和度随水温升高而减少,较高水温加速耗氧,可导致水体缺氧。

•色度:将有色污水用蒸馏水稀释后与蒸馏水在比色管中对比,一直稀释直到两个水样没有色差,稀释倍数即色度。

•嗅和味:水的异臭来源于还原性硫和氮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气等.•固体物质: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

•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要的氧量.生物氧化分解过程主要是:第一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氨;第二阶段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生化需氧量指的是第一阶段,以5天作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记为BOD5。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要的氧化计量,需氧量越高说明有机污染物越多。

通常采用重铬酸钾法•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油类污染物:油类污染物影响水生生物生长,影响大气和水体的热交换。

油类污染物进入海洋后会改变海洋的反射率和减少进入海洋表层的日光辐射。

大面积油膜可以阻碍大气中的氧进入水体,从而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

•酚类污染物:酚类化合物有毒有害。

•表面活性剂:主要是软性洗涤剂。

•有机酸碱:短链脂肪酸、甲酸乙酸乳酸的;人造橡胶、树脂等有机碱•有机农药和苯类化合物。

•PH:天然水一般接近中性,污水处理后PH要在6~9之间.•植物营养素:氮和磷。

•重金属:主要指汞镉铅铬镍.•无机非金属化合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细菌总数:细菌总数不能说明污染物来源。

•大肠菌群:可以直接表明水被粪便污染的程度。

•病毒:略第二节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

•化学净化:氧化、分解、还原。

水污染控制工程重点复习题(最终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重点复习题(最终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重点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

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

2、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

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

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3、生物脱氮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 2和N x O 气体的过程。

其中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反应过程。

(PPT 版)含氮化合物经过氨化、硝化、反硝化后,转变为氮气而被除去的过程。

(课本版)4、泥龄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又称污泥龄,是指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用的时间,在工程上,就是指反应系统内微生物总量与每日排出的剩余微生物量的比值。

以θC 表示,单位为d 。

5、污泥比阻单位质量干滤饼的过滤阻力m/kg ,比阻抗值越大的污泥,越难过滤,其脱水性能也差。

6、水体自净河流的自净作用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7、废水生物处理定义1:利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及转化功能,以废水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被降解、转化,废水得以净化。

定义2:污水的生物处理是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个体微小、代谢营养 多样、适应能力强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的处理方法。

(课本上有两种定义,自己选择哈!)8、BOD 5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d )。

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重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重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重点全篇共11章,其中第17章“城市污水回用”和第18章“污水处理厂设计”为自学章节,不做考查。

如有时间,可重点“城市污水回用水质标准和回用处理技术方法”这部分内容。

“污水处理厂设计”这一部分内容将在大4《环境工程设计》中详细学习。

在另外的章节中,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包括(从学习和应用的角度):第9章,“主要的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

第10章,“格栅的作用和种类”、“沉淀的4种类型”、“表面水力负荷概念”、“沉沙池和沉淀池的类型”、“浅池理论”,“气浮法的类型”。

第11章,“发酵和呼吸”“好氧\厌氧生物处理的过程”,“除磷\脱氮的机理”,“微生物生长影响因素”,“莫诺方程”。

第12章,“活性污泥组成”、“活性污泥评价方法”、“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AB法\SBR\氧化沟\CASS的作用机理”、“膜生物反应器原理”、“曝气设备分类及性能指标”、“除磷脱氮工艺(重点掌握A2O及改良A2O)”、“活性污泥法的主要工艺参数的设计计算(污泥负荷、有效容积、水力停留时间、污泥龄、需氧量、回流污泥浓度、SVI值)”和“污泥膨胀及控制方法”。

第13章,“生物膜法的净化过程”、“生物滤池工作原理和优缺点”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优缺点”、“曝气生物滤池的构造和工艺类型”。

第14章,人工湿地的类型和去污原理。

第15章,“厌氧消化的机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工艺类型”。

第16章,“化学混凝法(机理、常用的混凝剂、影响因素)”、“吸附法(主要吸附剂)”、“高级氧化技术”和“膜析法的类型”。

第18章,“污泥的来源”、“污泥含水率与体积的关系”和“城镇污水二级处理厂污泥处理典型流程(污泥浓缩、稳定、脱水、最终处置)”考试角度,主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选择题、填空题参考上述内容,其他复习要点如下:名词解释第10章:表面水力负荷、浅池理论第11章:好氧\厌氧生物处理、莫诺特方程、表观产率系数第12章:污泥沉降比、污泥体积指数、污泥负荷、污泥龄、同步硝化反硝化第13章:生物膜法第15章:UASB,两相厌氧法第18章:污泥生物稳定简答和论述:第10章:沉淀4种类型第11章:除磷\脱氮的机理第12章: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AB法\SBR\氧化沟\的工艺过程和特点,除磷脱氮工艺及原理(重点掌握A2O及改良A2O,会画流程图),污泥膨胀及控制方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完整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1.水体自净:指污染物在水中,经过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基本恢复或完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

2.4种沉淀类型:自由沉淀:在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颗粒的物理性质,如形状、大小及相对密度等不发生变化,颗粒的沉淀轨迹呈直线。

絮凝沉淀: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互相聚集增大而加快沉淀,颗粒的质量、形状和沉速是变化的,沉淀轨迹呈曲线。

成层沉淀: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3.污泥容积指数(SVI):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ml/g)4.活性污泥: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5.软化,除盐(分别去除什么,用什么方法)软化就是降低水中Ca2+、Mg2+的含量,以防止其在管道设备中结垢。

基本方法有:加热软化法、药剂软化法(石灰法、石灰—纯碱法与石灰—石膏法)。

除盐就是减少水中溶解盐类(阴阳离子)总量,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应用最广)。

6.BOD: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天)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7.COD:用化学方法氧化分解废水水样中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折合成氧量(O2)(mg/L)8.水环境容量:指在满足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下,水体容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9.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水污染控制工程考试重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考试重点

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排水系统的分类预处理单元构筑物,设置调节池的目的,计算原则1.污水的物理处理原理去除对象分类2、格栅的种类、去除对象、工作方式3、沉砂池沉砂池的分类、设置目的、去除对象,典型沉砂池(平流式、曝气式、旋流式)的工作方式4、沉淀理论、沉淀池的分类及各自应用条件,沉淀池的主要设计参数,平流式、辐流式沉淀池的基本的构筑物尺寸计算:水力负荷、有效容积、A、L、B、D等(有计算题)5、隔油池分为平流式和斜板式两种废水中油的存在形态及去除方法6、按产生微细气泡的方法,气浮法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加压溶气气浮法:三种基本流程第十一章生化反应动力学原理理解反应动力学原理第十二章活性污泥法进入生物处理单元,一定要注意废水可生化处理的条件1、活性污泥法原理、去除对象2、曝气池的分类3、活性污泥的基本流程的组成及各构筑物作用活性污泥法的运行和控制一些改进工艺特点(eg:SBR、CAST等)4、曝气设备曝气的作用、曝气的原理鼓风曝气的组成及作用曝气池的基本尺寸计算、剩余污泥的计算(有计算题)各参数含义要清楚:污泥负荷率、表观合成系数、沉降比等5、N的去除方法生物脱氮原理生物脱氮工艺:合建式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A/O)P的去除方法生物除P原理生物除P工艺:费斯特里普除P工艺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巴颠甫脱氮除磷工艺,A2/O第十三章生物膜法1、生物膜法原理、分类2、影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3、生物滤池的计算(基本尺寸:有效容积、回流比、水力负荷率等)(有计算题)4、生物转盘的组成5、生物接触氧化第十四章稳定塘和土地处理基本原理和形式第十五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1、厌氧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分段论、处理对象2、分类3、UASB的构造、原理、UASB的特点、颗粒污泥的形成第十七章城市污水回用1、深度处理对象:残留的细小悬浮物(包括污泥颗粒),胶色、除臭进一步降低二级处理水中的BOD5、COD第十八章污泥的处理与处置1、污泥的来源、污泥体积与含水率关系2、污泥的处理工艺:方法和目的3、处置方法第十九章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工艺流程的确定、高程布置的任务、如何保证自重流以上为水污染控制课程的总结,重点要掌握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去除对象、处理单元、运行方式、适用条件等;掌握重要单元构筑物的基本计算方法;掌握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一级、二级、三级,各自有哪些重点单元)试卷总共有四个大题: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希望大家认真复习,考出好成绩。

水污染控制工程考试要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考试要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考试要点1、水污染控制工程定义(应用工程学的方法对水质进行控制以达到消除污染和恢复水的原有状态)研究对象:点源污染、面源污染、水环境修复控制方法: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成果体现:工程(工艺)、装备(设备)2、健康水的标准:1、不含任何对人体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2、水的硬度适中,50-200mg/L(以碳酸钙计);3、水中矿物质含量及比例适中;4、pH值要呈中性或微碱性(7.0-8.0);5、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量适度(水中溶解氧≥6mg/L);6、水分子团小(Hz≤100);7、水的营养、生理功能(如水的溶解力、渗透力、扩散力、乳化力、洗净力等)要强。

3、水的自然循环:四个过程:降水- 径流- 渗透- 蒸发;五个来源:海洋-江河湖泊-水蒸气-冰川-地下水;社会循环:取水--------------用水--------------排水4、少于1700m3为用水紧张国家;少于1000m3为缺水国家;少于500m3为严重缺水国家。

5、污染的定义:原有状态的任何改变;污染物:水、气、渣、放射性、热、光;6、水污染来源:水的污染源主要有: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农业径流(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雨水和城市径流(雨污同流);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水土流失;矿山污水7、中国水污染概况:1997年废水排放总量416亿m3(数量概念??),其中工业废水227亿m3,生活污水189亿m3;工业废水处理率约85% (一半左右不达标);城市污水处理率<13% ;几大水系严重污染;三河:淮河,海河,辽河;湖泊富营养化严重;三湖:滇池(云南),巢湖(安徽),太湖(江苏) ;水位下降,水质受污染;饮用水安全程度下降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污水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指标:物理指标包括:(1)水温(2)色度(3)嗅和味(4)固体物质,化学指标包括:有机指标包括:(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

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4) TO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

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5)油类污染物(6)酚类污染物(7)表面活性剂(8)有机酸碱(9)有机农药(10)苯类化合物无机物指标包括(1)ph酸碱度(2)植物营养元素:氮、磷(3)重金属(4)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生物指标包括:(1)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3)病毒(1ml饮用水中不超过100个细菌总数,3个大肠菌群)持久性污染物的稀释扩散模型:氧垂曲线变化特点: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

耗氧与亏氧是同时存在的, 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称为氧垂直曲线。

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

比较耗氧速率和富氧速率:在未污染前,河水中的氧一般是饱和的。

污染之后,先是河水的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溶解氧不断下降。

随着有机物的减少,耗氧速率逐渐下降;而随着氧饱和不足量的增大,复氧速率逐渐上升。

当两个速率相等时,溶解氧到达最低值。

随后,复氧速率大于耗氧速率,溶解氧不断回升,最后又出现饱和状态,污染河段完成自净过程。

可表示如下:当耗氧速率 > 复氧速率时,溶解氧曲线呈下降趋势;当耗氧速率 = 复氧速率时,为溶解氧曲线最低点,即最缺氧点;当耗氧速率 < 复氧速率时,溶解氧曲线呈上升趋势发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来自水体复氧和耗氧两方面:耗氧原因:①有机物的生物氧化②硝化作用:水中存在氨,硝化作用会消耗溶解氧。

③水底沉泥的分解。

④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

⑤无机还原性物质的影响。

复氧原因:①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②水体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

第十章格栅去处对象: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位置:倾斜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前端,粗格栅设置在提升泵前面,细格栅设置在污水处理构筑物前;常见机械格栅类型:往复移动耙机械格栅、回转式机械格栅、钢丝绳牵引卷筒机械格栅、阶梯式机械格栅和转鼓式机械格栅等;筛网作用:去除粒度更小的悬浮物(孔径小于10mm),相当于初沉池,节省占地,保留有效碳源;破碎机作用:将污水中的较大的悬浮固体破碎成较小的、均匀的碎块,留在污水中随水流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处理。

沉砂池去处对象:去除污水中泥沙、煤渣等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类型:平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旋流沉砂池等沉淀类型: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

发生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

化学絮凝沉淀及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间段的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拥挤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

二沉池下部及污泥重力浓缩池开始阶段中发生。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二沉池污泥斗中的污泥的浓缩过程及重力浓缩池中存在压缩沉淀。

联系和区别: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依次增大,颗粒间的相互影响也依次加强。

斯托克斯公式:表明(1)颗粒与水的密度差(ρs-ρ)愈大,沉速愈快,成正比关系。

当ρs>ρ时,颗粒下沉;当ρs<ρ时,颗粒上浮(采用浮上法去除);当ρs=ρ时,颗粒既不上浮也不下沉(采用絮凝沉淀或气浮法处理);(2)颗粒直径愈大,沉速愈快,与颗粒直径d的平方成正比关系;(3)水的黏度愈小,沉速愈快,成反比关系。

因水的黏度与水温成反比,故提高水温有利于加速沉淀。

影响颗粒沉淀因素:颗粒密度,水流速度,池的表面积。

理想沉淀池工作原理:(1)颗粒进入沉淀池后,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流速为v,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自由沉降速度为u,运动轨迹为水平分速v和沉速u的矢量和,沉淀过程是一组倾斜的直线,坡度为i=u/v;(2)从沉淀区顶部刚好能沉至池底的颗粒物速度为uo,当颗粒物沉速u1大于等于uo时,全部沉降;当u1小于uo时,部分沉降而去除。

平流式沉砂池构造:主体部分是一个加宽、加深的明渠,由入流渠、沉沙区、出流渠、沉沙斗等部分组成。

在池底部设置1—2个贮砂斗,下接排砂管。

曝气式沉砂池构造:呈矩形,沿渠道壁一侧整个长度上设置曝气装置,曝气装置下面设置集砂槽,为了曝气时使池内水流产生旋流运动,必要时在曝气装置一侧设置挡板;工作原理:由于曝气以及水流的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

曝气沉砂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旋流沉砂池工作原理:污水在流入口切线方向流入沉砂区,旋流的涡轮叶片使使砂粒呈螺旋状流动,促进有机物和砂粒的分离,由于所受离心力不同,相对密度较大的砂粒被甩向池壁,重力作用下沉入砂斗,有机物随出水旋流带出池外。

平流式沉淀池进出水方式:进水:溢流式、潜孔与挡流板组合式、底孔式、潜孔与穿孔整流板组合式;出水:溢流堰式、三角堰式、淹没孔口式竖流式沉淀池工作原理:辐流式沉淀池基本构造:分为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和向心辐流式沉淀池。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中央设置进水管,水呈辐射状向外流动;向心辐流式沉淀池和工作过程哈真浅池理论:把沉淀池水平分成n曾,就可以把处理能力提高n倍;斜板式沉淀池工作特点:表面负荷高、去除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应用:(1)原有污水处理厂的挖潜或扩大处理能力改造时采用;(2)当污水处理厂的占地受到限制时,可考虑作为初沉池使用;(3)生物处理后续深度处理时,进一步去除悬浮固体。

隔油池去除对象:去除污水中可浮油、细分散油(不能去除溶解油);基本原理:隔油池是利用油与水的比重差异,分离去除污水中颗粒较大的悬浮油的一种处理构筑物。

气浮池去除对象:去除污水中密度接近于水的悬浮物;基本原理: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通入水中,使杂质颗粒粘附上气泡,形成表观密度小于水的絮体,絮体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层,从而将杂质与污染物分离。

气浮去除条件:(1)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量的细微气泡;(2)必须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能形成悬浮状态;(3)必须使气泡与悬浮的物质产生粘附作用。

接触角:液体对气泡和液体对固体之间的表面张力之间的夹角。

(1)当接触角趋近0度(或小于90度)时,这类物质亲水性强,不与气泡粘附,不能用气浮法去除;(2)当接触角趋近与180度(或大于90度)时,这类物质疏水性强,易与气泡粘附,宜用气浮法去除。

加压溶气气浮法三种流程及特点:全加压溶气流程是将全部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再经减压释放装置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与其它两流程相比,其电耗高,但因不另加溶气水,所以气浮池容积小;部分加压溶气流程是将部分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其余废水直接送入气浮池,该流程比全溶气流程省电,另外因部分废水经溶气罐,所以溶气罐的容积比较小,但因部分废水加压溶气所能提供的空气量较少,因此,若想提供同样的空气量,必须加大溶气罐的压力;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流程将部分出水进行回流加压,废水直接送入气浮池,该法适用于含悬浮物浓度高的废水的固液分离,但气浮池的容积较前两者大。

第十一章发酵与呼吸基本概念及区别:发酵指有机物部分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的生物氧化过程。

特点:有机物部分氧化;释放出小部分能量;不需要外界提供电子受体。

呼吸指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载体,再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他还原型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为好氧呼吸,以氧化性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称为缺氧呼吸。

好养生物处理特点:(1)反应速率较快、反应时间较短、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2)需氧、耗能;(3)微生物增殖快,剩余污泥量多;(4)对有机物的转化比较彻底;(5)适宜处理中、低浓度的有机污水,或者BOD5小于500mg/L的有机污水。

原理: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以溶解状与胶体状的为主),作为营养源进行好氧代谢。

这些高能位的有机物质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逐级释放能量,最终以低能位的无机物质稳定下来,达到无害化的要求,以便返回自然环境或进一步处置。

厌氧生物处理特点:(1)不需氧气;(2)运行费低;(3)剩余污泥量少、可回收原理(甲烷);(4)反应速度较慢、反应时间较长、处理构筑物容积大;(5)对有机物转化不彻底;(6)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泥消化等。

原理:微生物生长各时期特点和活性污泥联系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

微生物生长曲线:(1)延滞期(适应期)特点:初期:总数下降;末期: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代谢活力强。

对不良条件较敏感,少数细胞开始分裂,曲线略有上升;(2)对数增长期特点:生长速率达到最大;代时短,即细胞分裂一次所需时间,酶活力高,酶系活跃,代谢旺盛;(3)稳定期(减速增长期)特点:增加的细胞数与死亡细胞数趋于平衡,菌体产量达到最高值,微生物活动能力降低,菌胶团细菌之间易于相互粘附,细胞内出现储藏物质,芽孢菌开始产生芽孢;(4)衰亡期(内源呼吸期)特点:个体死亡速度超过新生速度,细胞形态多样,不规则的退化形态,有的微生物发生自溶,活性低,吸附有机物能力强。

常规活性污泥法发生在:静止期末期和衰亡期初期;生物吸附发生在:静止期;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发生在:对数期延时曝气发生在:衰亡期第十二章1.传统推流式特点:处理效果好,BOD5的去除率可达90%—95%;缺点:(1)供氧速率与需氧速率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2)污水进入曝气池不能立即混合,易受冲击负荷、水质、水量的影响;(3)有机负荷不能过高,故池容积较大,占地面积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