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成因

一、全球主要气候类型:
气温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热带:
(南北纬
30°之间,
T最冷月>15℃)
1、热带雨
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º之间
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南美亚马孙河流域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
2、热带草
原气候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3、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温夏凉,四季湿润,冬雨较多
南、北纬40º~60º大陆西岸及岛屿
西欧、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新西兰
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北纬
60°附近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降水少且集中夏季
南、北纬50º~70º之间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南、北纬10º~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热带季
风气候
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南、北纬10º~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等地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
4、热带沙
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寒带(北纬60°~90°T最热月<15℃
1、苔原
气候
全年严寒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较小、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
2、冰原
气候
全年酷寒
分布在极地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和降水这两个要素分布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使得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2.掌握影响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因素;3.培养读图、析图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2.使用图解法,通过展示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3.利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2.准备相关案例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这两个要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规律。
4.巩固(10分钟)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如:为什么赤道地区气温高?为什么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
气候类型分布图纬度分布

气候类型分布图纬度分布1、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分布(气温降水图)(1)热带雨林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
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2)热带(又称热带季雨淋)气候。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
(3)热带草原气候。
与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别降水更少。
(4)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热带荒漠气候)。
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
(5)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
(6)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
(7)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
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8)温带季风气候。
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9)亚热带季风气候。
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5)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北纬35°~50°的大陆的大陆内部。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的大陆中东部地区。
(11)极地气候(又称冰原苔原候)。
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
冰原气候与苔原其后的区别是:冰原气候区的夏季最高温度都在0°以下,而苔原气候区温度高于0°.(12)高山高原气候区。
是高山高原地区特有的一种随地势的升上而出现的垂直温度变化。
2、世界地理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和气团、洋流、地形五类。
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影响气候、的因降水分布的因素
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1赤道降水多,两极年降水少。
纬度因素
②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 在中纬度地区(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海陆位置
③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④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因素
②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所谓世界气候分布规律,直接体现在各气候型排列组合上。
形成气候的主导因素,即太阳光热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所引起的热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位移,导致各气候型普遍具有按纬度更替的趋向,这是世界气候分布的基本规律――纬向地带性。
按得到的太阳光热的多寡,地球表面被分为五个基本气候带: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一、世界气温的分布等温线特征: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
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气温分布规律: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南半球:同一纬度气温差异较小。
在各大陆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为赤道多雨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分布地区,它以终年高温多雨为特征,没有季节变化,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
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大致到南、北纬15°的地带,属热带干湿季气候(也称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有大面积分布。
这一气候类型的形成同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位移有密切关系。
以北半球为例,冬季阳光直射在南半球,这里处于东北信风带,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候干燥;夏季阳光直射在北半球,信风带相应北移,这里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吹来自赤道海面的西南风,降水显著增加。
因此,本带仍具有低纬地带高温的特色,但气温年较差已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
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内部直到大陆西岸,平均位置约在南、北纬15°―30°间,属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热带荒漠气候),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
热带干旱气候分布地区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气候的主要特征为炎热、干燥。
气温降水分布规律

气温降水分布规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气温和降水是地球气象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气候要素。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对于农业生产、自然灾害防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气候带、地形地貌、海洋环流等。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气温的分布规律受气候带的影响。
根据纬度的不同,地球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大气候带。
在热带地区,气温高,日照充足,几乎没有四季之分;而在温带和寒带地区,气温较低,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热带地区气温偏高,较为炎热,而温带和寒带地区气温要低一些。
气温的分布规律还受海洋环流的影响。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对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海洋环流可以使得沿海地区的气温较为温和稳定,而内陆地区的气温波动较大。
比如我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由于受到海洋的影响,气温较为稳定,适宜农业生产。
降水的分布规律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地形地貌是影响降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山地区降水量较大,而平原地区降水量较少。
这是因为高山地区的气温较低,水汽在上升过程中会凝结成雨水,形成降水;而平原地区气温较高,水汽上升速度较慢,不容易形成降水。
气旋和锋面也是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之一。
气旋和锋面是大气中的两种气象系统,它们会带来较大的降水量。
比如我国夏季台风的影响,台风过境的地区降水量较大;而锋面过境的地区,也会出现较大的降水量。
在农业生产方面,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对于作物的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气温和适量的降水。
比如夏季气温过高,作物易受热害;而降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对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气温降水分布规律,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气温和降水是地球气象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气候要素。
它们的分布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认真分析。
只有深入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与降水得分布规律ﻫ等温线特征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
1月大陆上得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 7月份正好相反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气温分布规律全球: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就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南半球:同一纬度气温差异较小ﻫ主要影响因素全球: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北半球: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ﻫﻫ影响气温分布得因素:1.纬度位置得影响;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得影响;3。
地势高低得影响;4.洋流得影响;5、人为原因(本来每一条都还有解释,可就是我犯懒了,原谅我吧)ﻫﻫ降水得空间分布ﻫ赤道附近年降水量:降水多(2000mm以上)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两极附近年降水量:降水少(200mm以下) 成因: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ﻫ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500-1000mm) 成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ﻫ大陆西岸年降水量:降水量少(200mm以下) 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或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中纬内陆年降水量:降水少(500mm以下) 成因: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ﻫ中纬度大陆东岸年降水量:降水多(500—1000mm) 成因: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ﻫ中纬度大陆年降水量:降水多(500-1000mm)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ﻫ降水得季节分配ﻫ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ﻫ全年少雨区 :干旱地区、两极地区ﻫ夏季多雨区:南北纬30°—55°之间得大陆东岸冬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之间得大陆西岸常年湿润区 :南北纬40°-60°之间得大陆西岸世界大洲得主要界限亚与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亚与非:苏伊士海峡、红海;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与北美:白令海峡;欧与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世界气候类型的降水量、气温图和判断方法

世界十大气候类型判断.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气候类型:以北半球为例, 一月均温>15℃,可推断为热带气候;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各月降水几乎都在100mm以上,最小月也在50mm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
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分布规律:赤道附近自然景观:热带雨林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气候类型:以北半球为例, 一月均温>15℃,可推断为热带气候;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渐变):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月份数少于3个月,年总降水量在750-1000mm之间。
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分布规律: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自然景观:热带草原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气候类型:以北半球为例, 一月均温>15℃,可推断为热带气候;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突变,最多月份突破500mm)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月份数大于3个月,年总降水量在1500mm-2000mm之间。
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分布规律:亚洲南部、东南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自然景观:热带(季)雨林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气候类型:以北半球为例, 一月均温>15℃,可推断为热带气候;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型)各月降水量都稀少或没有,年降水量(一般)在125mm以下。
气候特点:终年炎热干燥。
分布规律: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中西部。
自然景观:热带荒漠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气候类型:以北半球为例,一月均温在0℃—15℃之间时,夏季多雨的可推断为亚热带气候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
自然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气候类型:以北半球为例,一月均温在0℃—15℃之间时,可推断为地中海气候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在300-1000mm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等温线特征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气温分布规律全球: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南半球:同一纬度气温差异较小主要影响因素全球: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北半球: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1.纬度位置的影响;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3。
地势高低的影响;4.洋流的影响;5.人为原因(本来每一条都还有解释,可是我犯懒T,原谅我吧)降水的空间分布赤道附近年降水量:降水多(2000mm以上)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两极附近年降水量:降水少(200mm以下)成因: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500-1000mm)成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大陆西岸年降水量:降水量少(200mm以下)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或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中纬内陆年降水量:降水少(500mm以下)成因: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中纬度大陆东岸年降水量:降水多(500—1000mm)成因: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中纬度大陆年降水量:降水多(500—1000mm)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降水的季节分配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全年少雨区:干旱地区、两极地区夏季多雨区:南北纬30° -55°之间的大陆东岸冬季多雨区:南北纬30° -40°之间的大陆西岸常年湿润区:南北纬40° —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世界大洲的主要界限亚与欧:乌拉尔山一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一土耳其海峡;亚与非:苏伊士海峡、红海;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与北美:白令海峡;欧与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四大洋的主要特征①太平洋:最大,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跨南北半球,最深,岛屿也最多。
②大西洋: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世界第二大洋.③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第三大洋。
④北冰洋: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欧、北美大陆北岸之间,被海冰广泛覆盖,最小、最浅的大洋.七大洲地形特征(1)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3/4);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中部高、四周低。
(2)非洲:高原为主,起伏不大,有东非裂谷带。
最高乞力马扎罗山(5895米).(3)欧洲:平原广,地势最低,冰川地形广布。
(4)北美洲:分三大地形区,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产物。
(5)南美洲:西部高山、东部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6)大洋洲:地势低平、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7)南极洲:海拔最高,冰雪高原。
世界主要地形⑴世界主要山脉:①两大年轻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安第斯山)。
②古老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大分水岭,阿巴拉契亚山,印度的东、西高止山等。
(2)世界主要平原:亚马孙平原、西欧平原、中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拉普拉塔平原、图兰平原、两河流域、中国三大平原等。
(3)世界主要高原:巴西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东非高原、拉布拉多高原以及中国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
(4)世界主要盆地:刚果盆地、澳大利亚大盆地。
(5)世界主要三角洲:恒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尼日尔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
六大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形形成的原因(1)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板块张裂处(2)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3)阿尔卑斯山: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4)落基山: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5)安第斯山: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6)马里亚纳海沟、日本、千岛群岛等的形成: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压上升,隆起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各大洲的经纬度位置亚洲:经度范围:26度E~169度E纬度范围:10度5~80度N位置特征: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带。
欧洲经度范围:20° W-66° E纬度范围:36° N—71° N位置特征:地处中、高纬度。
非洲经度范围:17° W—51° E纬度范围:35° S-37° N位置特征:南北纬线通过, 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
北美洲经度范围:170° W—20° W纬度范围:7° N—72° N位置特征: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带。
南美洲经度范围:82° W—35° W纬度范围:54° S—12° N位置特征:赤道、南回归线通过,热带面积广。
大洋洲经度范围:门0° E—130° W纬度范围:47° E—30° W位置特征:赤道、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同时存在两个时期。
南极洲经度范围:跨经度360°纬度范围:62° S以南位置特征:跨经度最广的洲,以南寒带为主大兴安岭118° —123° E ;43.4° —52. 6°' N南北长约1220公里,是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农牧区分界线。
大兴安岭是嫩江发源地,也是辽河水系,松花江和嫩江水系与其西北侧的黑龙江源头支流的分水岭.长白山脉123° 40'〜131° E 141° 〜44° 30'N是辽、吉、黑三省东部山地的总称。
狭义的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长白山最高部分,又称白头山,是中、朝两国界山,白头山天池,是松花、图们、鸭绿三江发源地。
中朝两国的界湖,长白山是一座休岷火山,历史有过数次喷发,长白山景色秀丽,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与五岳齐名。
天山山脉是准噹尔盆地(中温带)与塔里木盆地(暖温带)分界线.塔里木盆地被高山团团围住,气候特别干燥,大多是沙漠地带,只有边缘地区的绿洲上能种粮,棉和瓜果。
准噹尔盆地西北边缘的山地不很高,而且有很多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气流能够进入。
所以气候比较湿润,除了盆地内一些绿洲可以种植春小麦、棉花、瓜果. 这里的草场也很优良,畜牧业发达,有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
太行山36—40° N;112—115° E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分界线.东北一西南走向。
山脊海拔米,位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之间。
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
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
贺兰山38.8° N ; 106° E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
南北走向、山势雄伟,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
海拔2000〜3000米,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
贺兰山植被垂直带变化明显,贺兰山自然资源丰富,山前冲积平原上草场辽阔,是宁夏滩羊的重要产区,滩羊二毛皮古称"千金裘“贺兰山是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又是西北内流区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与外流区的分水岭,高耸的地形及良好植被对保护富庶的宁夏平原具有重要作用。
祁连山36-39° N, 95° -10 3 ° E位于青海省与甘肃省交界处,河西走廊西南侧,聚宝盆柴塔木盆地东北侧,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
秦岭34° N,100-112° E我国中部的西走向山脉,南北方重要地理分界线。
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 767米,秦岭北部的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巫山30〜32° N, 110° E东北一西南走向,西面为重庆,东面为湖北。
是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分界线,长江经过这里时横切巫山,形成了长江三峡。
大别山30° 10' —32° 30’ N, 112° 40 ' —117° 10’ E长江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位于豫、鄂、皖3省边境,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白马尖,海拔1774 米.冈底斯山脉29° -32° N 79° -88° E西北一东南走向藏语意为众山之主,海拔约6000米,佛教中认为是宇宙的中心,青藏高原南北重要地理界线。
印度洋外流水系与藏北内流水系的主要分水岭•南侧即藏南地区。
横断山脉22° 〜32° N,97° 〜103° E四川、云南西部和西藏东部系列山脉的总称。
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分界线,山高谷深,岭谷高差一般在10002, 000米以上,为中国纬度最南的现代冰川分布区。
27° 10’ N的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 横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以有色金属为主的各种矿藏多达百种以上。
在雅夯江和金沙江交汇处一带富含饥钛z兹铁矿.攀枝花是中国铁矿储量很大的地区,饥钛金属和其他有色金属的重要基地,横断山脉是中国主要水能资源分布区.金沙江水能蕴藏量近1亿千瓦,森林资源富饶而广布,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体部分,树种极其丰富,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 556米,为横斷山脉最高峰,金沙江石鼓附近的虎跳峡为世界著名峡谷,这里山崩、滑坡、泥石流及地震频繁,又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该地区及附近的丽江古城”三江并流“自然丽江古城和”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南岭24° -26° 307 N, 110° —116° E位于湘、赣、粤、桂边境,东西走向.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桂江上游与湘江上游之间秦时开凿灵渠。
地带性土壤是红壤,有色金属丰富,以鸽、钱矿最为丰富,为世界最集中的产地, 南岭西段的盆地(桂)有色金属多由石灰岩组成,形成喀斯特地貌。
东段的盆地(粤)多由红色砂砾岩组成,经风化侵蚀形成丹霞地貌,「丹霞」即由广东大庾岭西南侧的丹霞山得名巫山110° E30° N东北一西南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