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情景再现说课讲解
情景再现教案

《播音创作基础—情景再现》教案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陈蕾一、教学目的:明确情景再现对于播音创作的重要性,加强学生依据语言材料激发形象感受、调动情感活动的能力,通过对情景再现基础理论的详细讲解和对优秀作品的鉴赏、示范和分析、练习,使学生了解情景再现的基本要求、一般步骤和运用方法,并能够积极地运用到播音创作过程当中去。
二、教学内容:情景再现基本理论知识讲解,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配合,提高学生形象感受能力。
优秀作品鉴赏,课堂示范、练习和点评。
1、情景再现的意义及定义(为什么要情景再现,什么是情景再现):(1)中国艺术讲究情景交融和意境之美的营造,作为有声语言艺术,并不是简单的用声技巧的堆砌和炫耀,而更应注重情与景的交融、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情与声的和谐。
(2)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播音员的脑海里应该像电影那样,形成连续的画面;同时,这画面不是也不可能是不带有播音员的感受、态度、感情的,不带有稿件本身蕴含着的作者的感受、态度、感情及播音员因此而产生的评价体验的“映像”。
也就是说,从播音员理解和感受稿件中,不但感受到了其中的形象:“景”,而且感受到其中的神采:“情”,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这个过程(是过程,不是结果;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是融合的,不是孤立的),我们称之为“情景再现”。
2、情景再现的过程:(1)理清头绪(2)设身处地(3)触景生情(4)现身说法3、情景再现的核心:触景生情4、情景再现需要注意的问题:(1)要以稿件为依据;(2)强化感受,以情为主。
5、怎样提高情景再现的能力:(1)要懂得什么是美;(2)日常生活中去积累;(3)善于从音乐、绘画、歌唱、戏曲、表演等其他艺术门类中去汲取养分,提高艺术表现力和艺术修养。
(4)提高语言基本功,扩展声音弹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触景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四、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通过朗诵诗歌《钱塘湖春行》,引入情景再现理论。
播音主持艺术情景再现教案

播音主持艺术情景再现教案第一篇:播音主持艺术情景再现教案[ 课题 ] 散文练习------朱自清-《春》[课时] 2课时[教学目的] 通过对《春》的背景介绍以及技巧联系,了解朗诵当中内三外四技巧的内容及运用,重点是情景再现的运用[教学重点] 字音的把握以及朗诵技巧的学习[教学内容] 1.大致进行播音内部技巧与外部技巧介绍2.《春》介绍3.散文诵读及纠正教学内容: 1.播音内部技巧与外部技巧内部技巧一 :情景再现一、情景再现定义:稿件中的人物、事件、场面在播音员的脑海中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产生相应的态度、感情的过程。
(一)播音感受:是播音员因语言(文字的、声音的)达于客观事物,从而接受其刺激并主动体验产生内心反映的过程。
感受是播音员情景再现的前提和基础。
(二)播音感受——感之于外,受之于心。
感之于外:通过视觉不只是感到文字的存在,而且是透过文字符号,感觉到它所代表的那具体的客观事物的存在。
受之于心:是指客观事物对播音员的直接或间接刺激而引起的内心反映和体会。
内部技巧二:对象感一、定义:对象感就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映,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二、对象感的获得途径:1、对听众进行设想(依据节目形式或主题);2、感觉到听众的存在和反应,才能构成交流;3、要努力熟知和了解听众三、对象感的形式:1、直线交流(只与想象中的观众交流呼应。
)2、三角交流(两个主持人相互交流,再与观众形成互动。
)3、直接交流(直接面对观众、听众播讲;热线交流)内部技巧三:内在语一、定义:是指那些在播音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
(即话里有话、弦外之音)二、内在语的作用1、是承续语言连接点的结节点2、是语言目的的集中体现3、是确定播音表达语气的依据4、是播音的创作性和播音员的创作个性的重要标志5、是新闻类播音真实性的重要保证。
情景再现讲义

《实用播音教程——语言表达》讲义第二单元情景再现第一部分理论概要★授课目的通过对情景再现概念及设身处地方法的讲解,明确设身处地中应注意的问题,加强根据语言材料激发形象感受、调动情感活动的能力,培养词语感受的能力。
★授课重点情景再现思维过程的第二步——设身处地。
★授课难点如何设身处地的获得一种真切的内心体验。
★难点分析设身处地是情景再现生成的关键步骤,是情景再现的前提。
大部分人在使用时过于外在,不能产生具体的内心感受,应掌握在不同场景中,运用“设身处地”方法,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状态。
★授课内容1.情景再现的定义情景再现是播音员在播音创作过程中调动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的重要手段,是具有播音特点的重要术语。
2.情景再现的步骤(1)理清头绪(2)设身处地播音员要把稿件所叙述、描写的一切,作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进入具体的事件、场面中去,获得现场感,产生“我就在”的感觉。
①对“设身处地”的具体理解。
“设”是假设,“身”是指稿件播读者的身心,“处地”是处在稿件所描述的境地。
假设自己身处在稿件特定环境中,体会其中的感情。
②设身处地要获得一种真切的内心体验。
在播音创作过程中,对内心的表达不能太过过肤浅,流于表面,要全身心的融入到稿件中,想像每一个图景画面,产生真切的内心体验。
③设身处地要能够产生具体感受。
在心理学上,感情都是互通的,要能够在稿件的场景中,产生具体感受,获得现场感,从而产生“我就在”的感觉。
这一种“我”的感觉又是不同于他人,具有独特性。
(3)触景生情(4)现身说法。
播音主持内部技巧:情景再现分析

具体感受和整体感受
• 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都是从具体稿件的具 体环节上产生的,因此都是具体感受。 • 整体感受是感受的深化,而不是各种具体 感受的混合,它包括稿件内容和稿件形式 两方面的感受。只有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 一才是具体感受的至高境界。
为什么要抓感受
• 无视感受,无动于衷,会使情景再现过程 “有景无情”。 • 感受肤浅,情景再现过程会“景细情粗”。 • 感受是把文字变成自己要说的话的关键。 • 重视自己独特感受创造性地探索、发挥。 播音员主持人对语言内容进行具体感受的 深化,是指播音员主持人由语言内容引发 的思想感情从积聚到迸发的状态。
• 打开一看,一只红辣椒跳进了军长的眼帘。 • 倚窗望去,密密丛丛的荔枝像一片海洋。
形象感受:2、时间觉
一秒、两秒、三秒…..时间紧迫,如果不在10 秒内改出轨道,后果不堪设想!
形象感受:2、视觉
• 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 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 飞翔。 •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 起来了。小草偷偷的从土地里钻出来,嫩 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 P39老舍《四世同堂》
四、如何进行情景再现
• 情景再现过程分四步走: • 1理清头绪 • <第一场雪>P40
情景再现过程分四步走:
• 2设身处地 • <第一场雪>
情景再现过程分四步走:
• • • • • • 3触景生情 -------情景再现的核心 美学上讲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 1)空灵 陶渊明的《饮酒》 “闲和严静”的精神形态。 苏东坡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三、情景再现依据 ---抓节目的主题和目的
• 情景再现要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不 能脱离稿件或节目主题和目的。
(王晶晶)情景再现综合训练说课PPT

• 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 导向性的问题,引导进入教学情境。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实践创作
课程小结
2
讲授新课: (20分钟)
1 理清头绪
2 设身处地 3 触景生情
感知与体验: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情感体验, 让学生学会调动思维运动和情绪状态。
导入新课
实践创作
课程小结
理清头绪
理清头绪:明晰脉络、厘清场景
清新的、爱怜的等
热烈的、热闹的等 舒适的、轻柔的等
□通过启发式教育,
培养学生情绪感知和情 感体验能力。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
6段:
春雨
静谧的、安宁的等
积极的、赞颂的等
生活体验融入创作。
7 —10段:春天中的人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实践创作
课程小结
3 、实践创作(15分钟)
现身说法:把自己感受到的情感用语言的处理表现出来。
谢谢观看!
举例: 1-2段:冬去春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10/28/2013
10/28/2013
东风来了
10/28/2013
春 天 的 脚 步 近 了
……
10/28/2013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异常情况的处理
六、教学总结与反思:
(一)本节课程基于艺术课程新理念的要求,通过基本的知 识技能教育以及感知、交流、评价、表现、创造等方面的 课堂设计,培养学生在播音创作中进行丰富的情感感知与 表现,强调了人文性、创造性和审美性。 (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的部分是难以先验的,需要教师 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和教学机智养成的过程。 (三)播音主持艺术与很多艺术门类一样,其需要独特个性 的创造,因此,教师在示范与促进学生的自我发挥中会有 一定的矛盾。 课程的不足之处仍需自身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中传播音_主持_》第七章 情景再现

第七章情景再现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与训练,使学生全面把握情景再现的内涵,善于以语言内容为依据展开想象和联想,加强感受力,提高表现力。
把握情景再现的展开过程,加强学生依据语言材料激发形象感受、调动情感活动的能力,使思想感情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激发播讲愿望。
2)教学重点:理清头绪,注重从画面的角度对语言内容进行梳理。
设身处地,努力获得现场感。
触景生情,反应积极,一触即发;以情为主,情景交融。
现身说法,感之于外,动之于心,“形之于声——及于受众”。
3)教学难点:情景再现要以播讲目的为中心,受播讲目的的引导和制约,不要为“情景再现”而“情景再现”。
调动各方面的积累,对情景加以丰富和补充,加深创作主体的体验。
情景再现一定要产生于具体感受中,感受是把文字稿变为自己要说的话的关键环节。
4)学时分配:大课2学时,小课12课时5)教学内容:第一节情景再现的内涵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播音员的脑海里应该像电影那样,形成连续的画面;同时,这画面带有播音员的感受、态度、感情的;带有稿件本身蕴含着的作者的感受、态度、感情及播音员因此而产生的评价体验的“映象”.也就是说,播音员理解和感受稿件的过程,不但感受到了内中的形象——“景”,而且感受到了内中的神采——“情”,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而且这个过程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是融合的,不是孤立的。
情景再现是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调动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的重要手段,是具有播音特点的重要术语。
情景再现在播音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即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播音员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的定义中,有三个关键点:感受、想象、表达。
感受是基础,想象是桥梁,表达是实现.。
换句话说,我们要掌握情景再现这一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需要获得三种力:感受力、想象力、表达力。
“情景再现”在播音主持中的应用

“情景再现”在播音主持中的应用情景再现是播音主持中常用的一种技巧,主要是通过生动的描述、刻画现场氛围等手段,把听众带入到主持人所描绘的场景中去,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在播音主持中,运用情景再现技巧能使主持人的话语更具有感染力和感染性。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情景再现在播音主持中的应用:一、新闻播报中的情景再现在新闻播报中,情景再现技巧给予听众更为深入的印象。
例如,如果播音主持人要报道一起重大火灾,那么可以将听众带入到火灾现场,描述火势强烈,火势猛烈等一系列细节,让听众能够感到现场的紧张氛围,增强新闻的真实性。
在演讲中,情景再现的运用也非常重要。
例如,要谈到环境保护,可以以一个生动的例子开始演讲,该例子可以让听众想象到一个美丽的环境,然后再描述一个恶劣的环境,把听众带入现场,有助于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更好的传达演讲的主旨。
三、节目主持中的情景再现就像主持一档栏目,如果要介绍一种食品名称,可以先启用情景再现,通过刻画餐馆的氛围,吸引听众的兴趣,让观众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受。
并且可以通过描述食品的味道、做法等各种特点,让听众产生更深的感动,亲身感受这种美食的美味。
如果是主持一档综艺节目的话,可以通过情景再现技巧,使观众更好的体验节目的情感。
例如,在访谈中,主持人可以通过题材和内容提问,深入了解受访者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观众想象出来他们所描述的场景,增加耳目的真实感和感性共鸣。
总之,情景再现是播音主持中很重要的技巧,可以深入读者心灵,使听众感受到真实的情感。
在运用情景再现技巧时,主持人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以让听众产生共鸣,把主持人的话语与现场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全面呈现给听众。
播音主持艺术情景再现教案

播音主持艺术情景再现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播音主持艺术教材中的“情景再现”章节。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情景再现的定义、作用、方法及其在播音主持艺术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景再现的概念,理解其在播音主持艺术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情景再现的方法,提高播音主持艺术的表现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情景再现的定义、作用、方法及其在播音主持艺术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情景再现的方法,提高播音主持艺术的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材、教案、评分表。
学具:教材、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播音主持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情景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情景再现的定义、作用、方法,让学生理解其在播音主持艺术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演练:分组进行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情景再现,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的播音主持艺术作品,讲解其中情景再现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评价。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创作出具有创意的情景再现作品。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篇情景再现的作品,下周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情景再现定义:……作用:……方法:……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篇情景再现的作品。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出具有创意的情景再现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播音主持艺术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解析:1. 情景再现的定义、作用、方法及其在播音主持艺术中的应用: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讲解时,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真正理解情景再现的含义和作用,以及如何在播音主持艺术中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
3、情景再现还要解决一个变化问题,感受不是单一的,要有 变化,语言要有变化,内心要有起伏,灵魂就在一个“变 化”。播音员、主持人联想、想象的画面应该是连续的,就 象放一部完整的电影,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把一个个场 景串起来。而不要像幻灯片,一个片段一个片段是跳断的。
依据稿件 产生联想 引发情感
根据以下提示作合理想象: 1,她挣扎着喊叫道:“你搂的我都喘不过气儿 了!”
2、“招聘现场人山人海,每个人脸上写满了期 待,拿着厚厚一沓简历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 位……” 3,她一脸向往的看着这条裙子感叹:“哇!这 条藕荷色的裙子可真漂亮啊!”
片段练习
暴风咆哮着,几次的,他都要被吹下深谷。大 雨倾盆,险恶的岩石又光又滑,使他寸步难 行。冰雹夹着细沙,无情的向他猛扑。他的 头上脸上已经开始流血了。但他一点也不气 馁,继续匍匐向前。-《天涯故事》柏扬
2、具体表现 (1)语句本质的差异,是语句、小层次、段落、层次的内在 含义,一内在语的结石、感通作用,造成明确恰当、蕴籍深邃 的效果。
(2)语言链条的承接,是指语句,段落的前边或后边,运用内在语 的转折、连接作用,造成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效果。
• 四、内在语的分类
1、发语性内在语 2、寓意性内在语 3、关联性内在语 4、提示性内在语 5、回味性内在语 6、反语性内在语
提示:恶劣的气候与人物“他”的坚强。让我 们产生倾佩之情。如果你在现场,你体会和 感受到了什么?
中国石拱桥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 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 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 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注意
1、情景再现一定要以稿件为依据,是在分析理解稿件的基 础上进行的。我们在对稿件进行联想和想象,并且转化 为具体的“实情”“实景”时,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 想,而是要以稿件为基础。 对播音员来说,感受就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的意思。
感之于外,指不仅能感到文字或语言的存在,而是透过语 言符号感受到这符号所代表的具体的客观事物的存在,这 包括世间的一切事物。
受之于心,就是指客观事物对播音员间接刺激所产生的 内心反映。
• 二、感受的分类
例2:在一只渔舟上,我们大开了眼界。一个白发老渔 人从舱里捧出一握珍珠来,只见那颗颗珍珠,有大如 羊奶子的,有小如红豆的,光华夺目,熠熠生辉。
情景再现的展开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 第一个问题是情景再现的展开必须以宣传目的为中心,必须受 宣传目的的引导和制约,避免为“情景再现”而“情景再现” 的现象。
3、承前启后—即语言层次转换的内在语,它通过语 句的不同衔接(且不论是否是用关联词语)显示出 来。
• 三、内在语的作用
课本上为我们概括了内在语的两大作用,即揭示语 句本质和语言链条。
为了更具体的把握,我们这样分析: 内在语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链条的承 接,一个是语句本质的差异。
• 1、首先明确什么示语句本质和语言链条 语句本质—结合语言环境和上下文来确定的深层的内在含义。 语言链条—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情景再现
“内三” 情景再现 内在语 对象感
调动思想感情
“外四”
停连
重音
语气 节奏
形之于声
定义
• 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 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 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 物、情绪……在播音员脑海里不 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 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 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
我们将播音中的感受分为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两大类。 没有逻辑感受,就不会有脉络的清晰,就不会抓住“起、 承、转、合”的变化。没有形象感受,就不会赋予稿件内 容以具体、丰富的色彩,就不会有真切生动的形象产生。 只有对稿件进行具体感受,才能使我们的有声语言充满真 切的活力。
• (一)形象感受
播音员对稿件的感受,首先取决于稿件文字的形象 性。它是播音员表达思想感情,给受众以感染的条件。 播音员由稿件的文字语言中,由其中包含的形象中, 可以看到、听到、嗅到、尝到、触到文字符号代表的 客观事物中的种种事物,也可以知道时间发展、空间 移动、事物运动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形象感受就包 括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空间知觉、运 动知觉、时间知觉等等。
• 例:在一个晚会上,作家正在专心的考虑问题, 坐在旁边的一位富翁不禁感到好奇,就问道,“先生, 我愿出一块钱,来打听您在想什么?” 作家答到:“我想的东西不值一块钱。” 富翁更加好奇了,“那么您究竟在想什么呢?” 作家看着这位富翁,反问,“您真想知道吗?” 富翁迫不及待的说:“太想知道了。” 作家幽默的回答:“我在想着您呐!”
第三节 内在语
• 一、播音中的内在语
播音中的内在语,是指那些在播音语言中所不便表露、 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句 关系和语句本质。
• 二、内在语的把握
1、播讲目的—即全篇稿件的内在语,它落实在语句 主次关系上,体现在语气中。
2、具体态度—即不同语句的内在语,他的判断和评 价需要不同的分寸来表现。
• 第二个问题是情景再现要以稿件为依据,使文字语言得到生发, 用播音员、主持人的生活经验对文字语言加以补充和丰富。
• 第三个问题是情景再现要以情为主,情景交融。情景再现的核 心是情,如果只是“景”在脑海里浮现,根本没有情感体验, 那么“景”再清晰具体,也是没有用的,不能给有声语言任何 活力。我们可这样认为,在情景再现的过程中,不怕景的模糊, 就怕情的淡漠。
4、播音员、主持人不是以联想和想象为最终目的的,必须用 有声语言把结果真切的传达给受众。我们的任务是让受众产 生共鸣,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表达时必须符合稿件的 实际情况和大众传媒的要求,那就要考虑如何表达的问题。
(二)情景再现的过程
1、理清头绪 2、设身处地 3、触景生情 4、现身说法
例1:锅里的水吱吱地响,老大娘里屋外屋地忙,烧完 热水,又端饺子又端鸡蛋,香味儿伴着腾腾的热气在 屋里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