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教案:2.2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设计:2.2化学能与电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设计:2.2化学能与电能

学难点为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补充。

五、教学准备灵敏电流计,铜片、锌片、硫酸溶液、导线、柠檬六、教学思路生活导入——实验探究——提出概念——理论分析——习题巩固——归纳总结本课首先让学生观看水果电池, 引导学生进入电化学学习,进而给出锌—铜—稀硫酸原电池,提出原电池概念,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之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再是习题巩固以及归纳总结。

七、教学过程思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生活导入【趣味实验】电池能够产生电能,使电流表偏转。

将电池用锌、铜和柠檬连接所代替,能否是电流表指针偏转?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能够产生该现象?通过观察实验,5号电池能够使电流表发生偏转,柠檬也可以以生活中熟悉的柠檬构建原电池,提高学生兴趣实验探究请对比两个实验,分析两套装置的异同,注意两个导体和溶液的现象实验①Zn有气泡溶解,Cu无气泡解释Zn+2H+=Zn2++H2↑实验②Zn有气泡、溶解,Cu有气泡电流表发生偏转通过实验对比,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基本组成,模型构建请同学们观看动画:原电池中电子与离子的流动方向与过程仔细观看动画。

用心记忆原电池中电子与离子的流动方向与过程。

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全面,透彻。

习题巩固1、请同学们根据原电池的原理,指出下列原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别是什么?分析电子和离子的流向,写出电极反应。

2、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装置的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 .电子由Zn 片经过导线流向铜片C .Zn 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D .Cu 为正极,在Cu 片上有气泡产生1、负极 Fe -2e - = Fe2+ 正极Cu2++2e - = Cu总:Fe + Cu2+ =Fe 2++ Cu电子从铁流向铜,铜离子流向铜,硫酸根流向铁 2、C通过习题来巩固知识点的理解实验探究请同学们分组实验,对比Zn -Cu -H2SO4原电池,四组实验均不能形成原电池1,缺少两个不同电极 2,没有形成回路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学生自己能够提炼出结论,加强学生的CuZ nA42稀H SO观察上述电流表是否发生偏转,如果不能,分析缺少什么条件才能形成原电池。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化学能与电能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化学能与电能

化學能與電能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節教材是人教版化學必修2第二章第二節的教學內容,是電化學中的重要知識。

初中化學已經從燃料的角度初步學習了“化學與能源”的一些知識,在選修模組“化學反應原理”中,將從科學概念的層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較系統深入地學習化學反應與能量。

該節內容既是對初中化學相關內容的提升與拓展,又為選修“化學反應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礎。

該節分為兩課時教學,本課為第一課時。

通過本課的學習,能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初步形成原電池的概念,並能夠寫出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方程式。

生活在現代社會,學生對“電”有著豐富而又強烈的感性認識。

當學生瞭解了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並感受了探究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之後,會對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

正是基於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徵,教材開始的幾個設問,把學生帶進了“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相互轉化”研究之中。

從能量轉換角度看,本節課程內容是對前一節課中“一種能量轉化為另一種能量,能量也是守恆的;化學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它同樣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熱能和電能等”論述的補充和完善。

從反應物之間電子轉移角度看,原電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拓展和應用;從思維角度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思想,是對“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思維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本節教材設置了大量的探究教學素材,富有深刻的自主探究教學思想內涵。

首先,原電池概念引入的演示實驗2-4為探究教學創設了問題情景,當學生觀察到“銅片上產生氣泡”這一反常的實驗現象時,產生認知的衝突,就會情不自禁地提出一系列問題,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並提出各種各樣的假設,試圖用原有的認知結構去“同化”;學生根據實驗現象,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出相關結論,實現認知的“順應”;當學生理解原電池的原理後,教材又設置了一個“科學探究”和“思考與交流”欄目,讓學生自己探究討論歸納出“組成原電池的條件”,實現認知結構的“發展”;同時,課本插圖“水果電池”,是本課時探究教學內容的“遷移”,實現知識的應用和延伸。

化学必修2人教新课标2.2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化学必修2人教新课标2.2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课题:化学能与电能①[知识与技能]:1、认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2、认识原电池概念,理解原电池原理,了解组成原电池的条件[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引言]:现在要找一个人,你用什么方法?想查资料你怎样去查?去旅游或者去春游为了留恋你们会干什么呢?[学生回答]:打电话,上网,照相,这些都是电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各样的电器不断进入现在社会,大大丰富和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使用电器需要电能,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实物展示]:图片展示生活中常用电器。

以上器材,需要它工作必须提供什么能源?[学生回答]:化学电池作能源。

提问: 什么叫做一次能源,什么叫做二次能源? 图片展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讲 述]: 电能是使用最广泛、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二次能源(见资料卡片)。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那么,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什么条件下直接转化为电能?又是如何转化的呢?[板 书]: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界蕴藏极为丰富的化石燃料来发电称为火力发电 我国发电总量[问题探讨]: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进行转换的?(看P40图2-8进行探讨) [归纳小结]:在火力发电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能量转换:化学能[过 渡]: 那么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提问]:电能中的电流是怎么样形成的? [回答]:带电粒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我们学习的化学方程式中哪类型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讲解]:在火力发电中燃烧()是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

《整合》人教版必修二22化学能与电能学案(第二课时)

《整合》人教版必修二22化学能与电能学案(第二课时)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基础知识一、干电池干电池是一种电池,放电后不能再充电。

(1)锌锰电池负极:,电极反应:正极:电极反应:2NH+4+2e-==2NH3+H2H2+2MnO2==Mn2O3+H2O电解质:NH4Cl(2)碱性锌锰电池:将锌锰干电池的电解质换成湿的,并在构造上作了改进。

二、充电电池充电电池又称电池,它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______进行,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

(1)铅蓄电池:正极材料为,负极材料为,电解质为。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蓄电池充电和放电时的总反应式。

(2)镍镉电池①组成负极材料:;正极材料:;电解质溶液:。

②电极反应式:负极:Cd-2e-+2OH-==Cd(OH)2正极:2NiO(OH)+2e-+2H2O==2Ni(OH)2+2OH-(3)锂电池锂作负极,其他导体作正极,锂电池是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已成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摄像机等低功能耗电器的主流电源。

负极反应式为Li-e-==Li+。

锂电池质量轻,污染少,被称为绿色电池。

三、燃料电池(1)原理:利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和反应所放出的直接转化为。

(2)与其他电池的区别反应物由外设装备提供和等。

(3)氢氧燃料电池电池总反应式: 。

①电解质溶液为盐酸时:负极: ,pH 。

正极: ,pH 。

总的溶液被稀释,pH 。

②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时:负极: ,pH 。

正极: ,pH 。

总的溶液被稀释,pH 。

(4)甲烷氧气燃料电池该电池用金属铂片插入KOH 溶液中作电极,在两极上分别通甲烷和氧气。

负极: 正极:电极总反应式: 。

典例导析【例1】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 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

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 +?的高分子材料。

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 Li +2Li 0.35NiO 22Li 0.85NiO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 -e -===Li +B .充电时,Li 0.85NiO 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C .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D .放电过程中Li +向负极移动【例2 】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 其电极分别为Ag 2O 和Zn ,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总反应式为Ag 2O +Zn +H 2O==2Ag +Zn(OH)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ZnB. 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 +2OH --2e -==Zn(OH)2C. 工作时,负极区溶液酸性增强,正极区碱性增强D. 溶液中OH -向正极移动,K +、H +向负极移动、课堂巩固1. 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B. 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C.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D.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2. 锌片:Zn +2OH --2e -==ZnO +H 2O ,碳棒:1?2O 2+H 2O +2e -==2OH - 。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 化学能与电能---原 电 池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 化学能与电能---原 电 池  人教版

《原电池》一、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新课程的实施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个性、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及信息资源,将对原有知识的回顾与新知识的引入融为一体,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并以此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与分享意识、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内容,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

本节课内容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有更加深入的学习,因此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到实践的应用,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量与我们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价值。

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初次接触电化学知识,很兴奋。

在学生学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之前已具有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微观原理分析能力和感性的实验体验,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和边讲边实验有效地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3、总体思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从易到难,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顺序,从学生常见的干电池引入原电池的内容,通过对探究干电池给电路中用电器供电的原理,激起学生的本节课的好奇心,可以达到教学创设情境的需要。

首先通过实验,引入课题。

在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索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的条件。

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原电池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了解生活中对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认识进一步具体化。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案(表格型)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案(表格型)
现象:①②③⑤有电流
④⑥⑦无电流
动脑、动手练习,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
回答设计方案,写出电极反应式,
根据反应设计原电池并总结的主要原则。
答案
负极材料
及反应式
正极材料
及反应式
电解质溶液

Fe-2e-=Fe2+
比铁活性弱
2H++2e-= H2↑
盐酸

Zn-2e-=Zn2+
比锌活性弱
Cu2++2e-=Cu
含Cu2+的溶液
【探究】请同学们完成两个实验,要求认真观察、记录现象,并思考如何解释现象
1.将锌片、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
现象_______解释________
2.将锌片、铜片接触插入稀硫酸中
现象_______解释_________
问:1.铜的?哪个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动手组装水果电池。
第二课时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
常见的化学电池是锌锰电池
负极(锌):
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石墨):
2NH4++2e—=2NH3↑+H2↑(还原)
倾听、思考、讨论
【学与问】锌锰干电池即使不用,放置过久,也可能会漏液失效(作为电解质的NH4Cl的水溶液显酸性)使用和保存时应注意什么?
实践创新:现有桔子、金属片、导线等,请设计一个水果电池。
思考回答问题
练习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书写
负极(锌片):Zn-2e-= Zn2+(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Cu2++2e-= Cu(还原反应)
电池反应(总化学方程式):
Zn + Cu2+= Zn2++ Cu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化学能与电能39-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化学能与电能39-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和形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

2. 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过程与方法:1. 利用实验探究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原电池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原电池的原理。

2.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条件的探究,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能源危机,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作用。

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条件。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视频】各种各样的电池的物品展示【新闻报道】未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有望走在世界前列得到结论:电动汽车的发展重在电池【板书】化学能与电能观看、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原电池的教学【明确任务】你想为研究性能更好的电池做贡献吗?你这节课想制一个电池吗?要想制造出电池,必须了解电池的结构。

【展示】干电池的图片【演示实验】:用锌片、碳棒和稀硫酸组成一个装置,并用贺卡来验证是否产生了电流这时给出【给出定义】原电池就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通过干电池了解电池有正负两极和化学填充物。

当音乐贺卡响起时,学生都很兴奋,作为诱饵,激发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教给学生一种研究事物的方法:从复杂事物中抽取最本质的东西,组成一个简单装置来进行研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原电池探究的教学【探究问题1】电池中的电流是如何产生的?【演示实验】铜-锌-稀硫酸原电池【播放动画】《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总结】电流形成的原因原电池将氧化还原反应的两个过程分开在两极上发生,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沿外电路流向正极,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探究问题2】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给出几种材料:锌片2片、铜丝2根、碳棒1根镁条2根、稀硫酸、酒精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判断能否形成电流,以及正负极各是什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化学能与电能-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化学能与电能-人教版

学科化学授课时间模块必修2 章节第二章第二节课型新课课题教学背景分析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方式讨论、比较、归纳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计思路由于原电池的概念、反应原理和构成是本节书的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原理是本节书的难点之一,让学生在对化学电源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理解它的原理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让学生知道怎样的装置能产生电流,再来研究它的原理,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对教学内容做出如下安排:第一课时: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原电池的结构和组成;第二课时:通过练习,初步掌握原电池原理,进一步认识原电池原理的综合利用价值,了解化学电源的应用和发展。

实验探究是让学生在具体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探索能力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不成熟,这就决定了他们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索主体,探索活动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当学生的思考和探索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启发、提示、点拨,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开展实验探索活动,因此,本节课的部分实验是由教师预先设计的,但同样起到了实验探究应有的作用。

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

理解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

3、通过原电池的发明、发展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分组实验探究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实验2: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在碱性条件下的电极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的电极反应
布置作业
P16 6,7,9
板书设计
第二节化学能电能(第二课时)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
常见的化学电池是锌锰电池
负极(锌):Zn -2e—=Zn2+(氧 化反应)
正极(石墨):2NH4++2e=2NH3↑+H2↑(还原)
(4)燃料电池
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
2H2+4OH—-4e—=4H2O(氧化反应)
正极:
O2+H2O+4e—= 4OH—(还原反应)
总反应:2H2+O2=2H2O
【思考与交流】
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充电电池?
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过的知识的联系是电解质溶液和氧化还原反应,其次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转移电子要通过导线(导体)传 递才能实 现,这样就形成了电流,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小结:
化 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是—— 氧化还原反应
课后反思
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原电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简单易懂,
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2.充电电池
(1)铅蓄电池
(2)镍-镉碱性蓄电池
(3)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锂离子电池
特点:高能电池,电压高,质量轻,贮存时间长等。
用途:电脑、手表、心脏起搏器等。
(4)燃 料电池
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2H2+4OH --4e=4H2O(氧化反应)
正极:O2+H2O+4e=4OH-(还原反应)
总反应:2H2+O2=2H2O
2、充电电池
充电电池又称二次电池,它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 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又逆向进行,使生成物恢复原状,如此充放电可循环进行,至一定周期后终止。
(1)铅蓄电池
(2)镍-镉碱性蓄电池
(3)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锂离子电池
特点:高能电池,电压高,质量轻,贮存时间长等。
用途:电脑、手表、心脏起搏器等。

编号
0012
课题
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




知识与
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解和电镀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学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过程与
方法
能从能量转化、装置、电极反应等方面原电池反应,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原电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化学在促进社 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原理
教学难点
原电池反应式及总反应式
教学方法
实验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内容
修改建议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
常见的化学电池是锌锰电池
负极(锌):
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石墨):
2NH4++2e—=2NH3↑+H2↑(还原)
【学与问】
锌锰干电池即使不用,放置过久,也可能会漏液 失效(作为电解质的NH4Cl的水溶液显酸性)使用和保存时应注意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