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并分析小儿夜间发烧急诊护理干预措施
儿童发热夜间门诊应急预案

一、背景为应对儿童夜间发热就诊高峰,确保患儿及时得到有效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儿童健康为本,强化应急救治能力,确保儿童夜间发热就诊工作有序、高效、安全。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所有儿童发热夜间门诊。
四、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应急救治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夜间发热患儿救治工作。
3. 设立后勤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设备、人员调配等保障工作。
五、应急预案措施1. 增加夜间门诊出诊时间。
根据实际情况,将夜间门诊出诊时间延长至晚上22:00。
2. 增加夜间门诊医护人员。
根据夜间门诊就诊量,适时增加具有儿科诊疗资质的医师和护士,确保夜间门诊医护人员充足。
3. 设立专用发热观察室。
为夜间发热患儿提供专门的观察室,避免与其他患儿交叉感染。
4. 优化就诊流程。
设立专门通道,缩短患儿就诊等候时间。
对发热患儿实行分诊、分治,确保救治效率。
5.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向家长普及儿童发热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知识。
6. 严格消毒措施。
对夜间门诊区域进行全面消毒,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7. 建立信息报送机制。
对夜间发热患儿信息进行及时收集、汇总和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8.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
储备充足的发热患儿救治所需药品、器械等物资,确保应急需求。
六、应急响应流程1. 接诊患儿后,立即评估病情,对疑似传染病患儿,按传染病防治规定进行处理。
2. 对发热患儿,进行初步诊断,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治疗。
3. 对病情危重患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4. 对需要住院治疗患儿,及时通知家长,并协助办理入院手续。
5. 对病情稳定患儿,给予相应治疗,并告知家长注意事项。
七、预案实施与评估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应急处置合力。
半岁半夜发烧急救措施

半岁半夜发烧急救措施宝宝在半夜出现发烧是家长们最为担心的情况之一。
特别是对于新手父母来说,面对这样的情况,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做。
下面是针对半岁宝宝在半夜出现发烧,家长需要采取的急救措施。
第一步:观察宝宝症状在处理宝宝半夜发烧的情况时,应该首先观察宝宝的症状。
家长们要仔细观察宝宝的情况,看宝宝的体温是否有在不断上升的趋势。
此外,还要检查宝宝是否感到不舒服,肚子是否痛,是否会出现呕吐现象,呼吸是否正常等等。
第二步:控制宝宝的体温当宝宝发烧时,家长们应该首先考虑控制宝宝的发烧状态。
此时,可以采取身体降温,让宝宝穿上单薄的衣服,甚至可以让宝宝的身体冷却一下,例如可以用凉水湿敷宝宝的腋窝和大腿内侧等地方,以降低宝宝的体温。
但是在降温的时候,千万别太过急躁,过于频繁的体温降低可能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步:观察水分摄入在宝宝发烧时,需要特别关注宝宝饮食和水分的摄入。
母乳或者配方奶粉,以及果汁、清水等都可以作为宝宝的饮品。
婴儿应该保持充足的饮水量以避免脱水症状,但是也不能过量喂养,以免引起呕吐或者引起肠胃问题。
第四步:如果症状持续,就要及时去医院如果在家采取以上几个措施后依然发现宝宝的症状没有减轻,需要考虑到了医院进行治疗了。
家长们千万不要犹豫,应该及时带着宝宝去医院进行治疗。
医生们可以对宝宝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及时给出更加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加重。
总结宝宝在半夜发烧,家长们要首先保持镇静,按照以上几个步骤进行急救措施的处理,以便及时减轻宝宝自身不适症状,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此外,家长们也可以预防措施,保持优良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供给,以强化宝宝身体免疫力,从而减少宝宝在半夜发烧的概率。
宝宝夜间发烧的紧急应对策略

宝宝夜间发烧的紧急应对策略孩子的身体很脆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闹出个病来,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发烧了,平时若是染病了还比较容易解决,但是若是发烧在半夜这可就有点为难父母了,送医院还是在家养等等各种问题让家长很纠结。
下面介绍一下孩子夜间发烧后,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处理办法。
其实半夜会发烧的孩子在天还没黑的时候就会有所征兆。
比如吃饭不太好,有点打焉。
若是能够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那是最好的。
所以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不要等烧得很高了才采取措施。
若真是没及时发现。
到了发烧后才发觉,那么就请参照以下方法。
1、首先测体温,看看多少度。
如果是小婴儿,看看是不是因为室温过高,包得太严散热不好引起的。
如果是这个原因,可以通通风,解开被子或衣服,先解除物理因素。
急诊科儿童常见急症处理与护理要点

急诊科儿童常见急症处理与护理要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儿童常见急症的发生频率也在逐渐增加。
作为急诊科医务人员,我们必须对儿童常见急症的处理与护理要点有着清晰的认识和有效的应对方法。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儿童常见急症的处理与护理要点,以加强我们对儿童急症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一、发热性疾病发热是儿童常见的急症问题之一。
急诊科对于儿童发热的处理需要注意以下要点:首先,必须仔细询问病史、观察体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
其次,根据患儿的年龄、体温、病因等因素,合理选择和使用降温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
此外,注意保持患儿的水量平衡,及时补充水分;及时遮盖被褥,调节室内温度,以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二、呼吸道急症儿童呼吸道急症常见于感冒、哮喘等疾病。
对于呼吸道紧急情况的处理,首先需要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采用适当的姿势,如半坐位,以减轻呼吸道的阻力。
其次,及时给予氧气吸入或吸痰等措施,以提高患儿的氧合状态。
同时,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如出现严重缺氧等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进行人工呼吸。
三、外伤急症儿童外伤急症包括创伤、骨折、擦伤等多种情况。
对于外伤急症的处理,重要的是正确评估和判断伤情的严重程度。
轻微擦伤可以进行简单的处理,如清洗伤口并涂抹消毒药膏;而对于骨折等严重情况,需要立即进行相关的处理,如局部固定、止血等。
此外,对于伤口出血过多,需要迅速止血,保持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
四、中毒急症儿童中毒急症较为常见,包括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
对于中毒急症的处理,首先需要迅速清除体内毒物,如洗胃、导泻等。
清除毒物后,还需要给予相应的解毒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五、其他急症处理与护理除了以上几个常见急症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急症需要及时处理与护理。
比如,对于高热惊厥的患儿,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给予抗惊厥治疗;对于低血糖的患儿,需要及时补充葡萄糖等。
而对于哮喘发作等情况,可以通过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等来缓解症状。
孩子半夜内发烧急救措施

孩子半夜内发烧急救措施发烧是孩子生病中比较常见的情况,而有时孩子在半夜时分突然发烧,家长难免会有一些手忙脚乱的情况。
这篇文章将为家长介绍孩子半夜内发烧的紧急处理方法,希望能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检查孩子的体温当孩子在半夜内发烧时,父母应该首先用体温计检查孩子的体温。
如果孩子的体温在摄氏38度以上,则属于发烧状态。
给孩子降温孩子发烧后,一定要及时给孩子降温。
这里提供两种简单有效的降温方式。
冰敷将温水中的毛巾泡在冰水中,拧干毛巾后敷在孩子的额头部位,部位可以向后至头顶。
这样可以协助散热,使得孩子的体温有所下降。
药物降温在使用药物降温时,要注意药物的种类及服用方法。
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通过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使用泰诺或小儿退热贴等药物进行降温。
注意事项在孩子发烧的过程中,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将孩子铺在一层单薄的棉被上,不要用太厚的被子让孩子过热。
•吸氧管不要蒙在被子中,要将吸氧管放在周围的被子之外。
•注意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以免影响孩子的呼吸。
积极就医孩子在半夜内发烧,如果持续高烧,家长们应该积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在前往医院的途中,建议家长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选择正规的医院少失误,孩子的治疗更安全。
•注意孩子的保暖,避免在路上着凉导致病情加剧。
•在路上,尽量避免激烈运动,避免造成身体不适。
结语孩子在半夜内发烧,对家长来说确实是一种比较紧急的情况。
家长们一定要冷静应对,采取上述的应对措施,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积极就医。
目前,这些措施都是相对简单且有效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更容易被大家接受,相信这篇文章能够为家长们带去一些帮助。
孩子半夜高烧急救措施

孩子半夜高烧急救措施
高烧是儿童常见的疾病症状,尤其是在宝宝的早期生活中,经常会突发高烧,此时我们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紧急救治。
以下是孩子半夜高烧急救措施:
一、调整环境
需要给宝宝调整一个适合高烧病人的环境。
首先要保证房间温度适宜,不要让宝宝太冷或者太热,室温控制在20~25摄氏度。
同时,要保持房间的通风,避免室内空气不流通。
二、适量饮水
给宝宝适量的水分,避免宝宝脱水。
可以逐渐追加水分,饮食也要逐渐恢复。
但是,要注意饮水的方式,可以让宝宝喝些温开水或者白开水。
三、药物治疗
如果宝宝发生了高烧症状,一定要及时给宝宝进行药物治疗。
注意药物给药的剂量和时间,正确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不要用过量,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宝宝使用。
四、物理降温法
如果药物治疗不起作用,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法,例如用温水浸湿毛巾敷额头和双脚,或者进行冷水敷贴。
此外,不建议给宝宝进行冷水或酒精擦浴降温,这可能会引起孩子寒战,加重病情。
五、就医治疗
如果高烧持续不退,并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或者当地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在平时,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例如保持家居环境干燥,注意勤洗手,衣服和饮食的卫生情况。
一旦孩子出现高烧情况,一定要及时做好急救措施,做到正确识别、及时诊疗,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
以上就是孩子半夜高烧急救措施,希望可以帮助到家长们。
幼儿半夜发烧急救措施

幼儿半夜发烧急救措施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但是小孩发烧是家长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尤其是半夜发烧,让不少家长束手无策。
以下是一些幼儿半夜发烧急救措施,供家长们参考。
1. 不要惊慌当发现孩子半夜发烧时,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惊慌失措。
因为家长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这会让孩子的症状更加严重。
即使孩子烧得再高,也不要恐慌,要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2. 测量体温首先,要测量孩子的体温。
多数情况下,半夜发烧的孩子体温较高,达到40℃以上也情有可原。
但是,不要盲目地给孩子降温,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采取正确的降温方法。
3. 解除孩子过多的衣物孩子在烧的时候,可能会多汗出汗,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卸下多余的衣服,让孩子感觉凉爽一些。
但是要注意,不要将孩子放在过于低温的环境中,这可能会使其症状加重。
建议家长将房间温度控制在28℃左右。
4. 补充水分孩子在发烧期间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排解体内的热量。
家长可以给孩子喝少量的温开水或者温开饮料。
如果孩子吐奶或食欲不好,可以采用清淡易消化的汤水、稀释的果汁等方式来摄取足够的水分。
5. 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在医生指导下,家长可以采用一些物理降温方法来帮助孩子退烧。
例如,可以给孩子擦拭温水,或者让孩子浸泡在稍凉的水中。
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家长必须谨慎使用。
6. 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如果孩子的发烧症状持续严重,并且采取了以上措施后仍然无法缓解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去医院求医。
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合理地采取药物和综合治疗方法,并给与指导和建议。
总结半夜发烧是孩子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时候家长们必须冷静、理性地处理。
除了采取上述的措施外,建议家长们多关注孩子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不断提高孩子的身体免疫力,以减少孩子病情突然发生的概率。
急诊科中的儿童发热处理方法

急诊科中的儿童发热处理方法引言:作为家长,当孩子出现发热时,我们总是倍感焦虑。
尤其是在急诊科,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中常用的儿童发热处理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如何应对这种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
一、评估发热源在急诊科接诊儿童发热时,医生首先需要评估发热的原因。
发热的源头有很多种可能,包括感染、免疫系统异常等。
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手段来判断发热源。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法。
二、物理降温当儿童发热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来缓解不适。
以下是一些物理降温的常见方法:1. 使用温水擦浴:将温水浸湿毛巾,轻轻擦拭儿童的额头、腋下和小腿等部位,有助于散热和缓解不适。
2. 冷敷:将冷毛巾或冰袋敷在儿童的前额、颈部或腋下等位置,以促进降温。
3. 注意周围环境: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包裹,让儿童身体得到散热。
三、药物治疗在急诊科中,如果儿童的体温超过38.5℃,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降温。
下面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1. 对症治疗:在慎重评估后,医生可能会给孩子使用非处方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但是,家长要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正确剂量和使用方法给予药物。
2. 注意避免过度依赖药物:药物只是暂时的缓解措施,不应过度依赖。
在治疗发热的同时,应重视寻找发热的原因,并积极治疗疾病本身。
四、病因治疗急诊科中,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病因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因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如果儿童发热的原因是细菌感染,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因而医生通常会采取对症治疗,如补充营养、卧床休息等。
五、效果评估与复诊在急诊科接受发热处理后,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症状变化。
如果儿童发热的症状得到缓解,则说明治疗有效。
然而,如果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恶化,家长应及时复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并分析小儿夜间发烧急诊护理干预措施
发表时间:2017-08-24T14:39:23.9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作者:马菲曹琼燕王秋萍胡彩云
[导读] 对小儿夜间发烧急诊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状况。
(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急诊科广东佛山 528251)
摘要:目的在小儿夜间发烧急诊中应用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分析。
方法将我院接收治疗的小儿夜间发烧急诊患儿68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并将其按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研究:分别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4例。
给予参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儿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对2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状况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儿
(91.18%>70.59%),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小儿夜间发烧急诊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状况,而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更为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小儿;急诊;夜间发烧;护理干预
前言
发热主要是指体温超出人体正常幅度范围,小儿发热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一般情况下患儿腋表温度超过37.4℃即视为发热[1]。
通常情况下,人体发热是本体对入侵病原的一种保护性对抗反应,虽然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与体温异常升高不一定存在正比关系,但是体温过高对患儿的各种机体调节功能影响较大,尤其是小儿体质较弱,更易影响其身体健康,为此需给予患儿及早的治疗和干预,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2]。
本文研究中,我院将68例小儿夜间发烧急诊患儿分为2组进行研究护理,现将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随机分配原则将我院接收治疗的68例小儿夜间发烧急诊患儿(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入院)分为2组进行研究:分别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
参照组女15例,男19例;年龄最小为1岁,最大为7岁,平均年龄为3.64±0.73岁;其中,5例轻度发烧患儿,18例中度发烧患儿,11例重度发烧患儿。
实验组女16例,男18例;年龄最小为2岁,最大为7岁,平均年龄为3.78±0.76岁;其中,6例轻度发烧患儿,18例中度发烧患儿,10例重度发烧患儿。
分析观察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发现P>0.05,可比较。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对症支持、用药指导等。
实验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儿进行护理,方法如下:
健康宣教。
由于小儿各方面生理、心理机制发育尚未成熟,对疾病的抵抗力差,因而小儿发烧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病症,家长需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
为此,护理人员应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如向家长讲解发烧病症的相关知识(发病机制、病症表现等)以及护理措施(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等)等,以提高家长的疾病认知水平。
并发症护理。
发烧可导致患儿高热、抽搐、惊厥等,为了避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让患儿以平卧姿势卧床,为了防止患儿体温过高,应将患儿衣物剪开,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对患儿的口、鼻腔进行检查,及时清理患儿口、鼻腔分泌物,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以防患儿窒息。
(3)日常护理。
给予患儿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告知家长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食物为主,注意饮食均衡,保证患儿机体所需营养;提醒家长对患儿进行督促,根据患儿身体状况让患儿进行合理恰当的体育锻炼运动,以提高患儿疾病抵抗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1.3疗效判断标准
分析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状况。
疗效判断标准:患儿发热、头晕、惊厥等不良症状已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为显效;患儿发热、头晕、惊厥等不良症状大体消失,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为有效;患儿发热、头晕、惊厥等不良症状无改善迹象,体温、体征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为无效。
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儿中无效患儿仅有3例(8.82%),参照组患儿中无效患儿为10例(29.41%),比较可知,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儿,如表1所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正常体温受饮食、昼夜温差、衣被厚薄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影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3]。
若小儿体温持续升高需及时对其进行相应干预和治疗,以防病情恶化,给患儿造成生命健康威胁。
小儿发烧在儿科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其临床表现为头痛、鼻塞、发热、流涕等,对于夜间发烧患儿应给予其高度重视[4]。
由于患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而必须给予患儿迅速降温治疗和护理干预,以防体温持续性过高导致机体受损[5]。
本文研究中,我院对实验组患儿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其临床总有效率比参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可以有效纠正家长的疾病认识盲区,继
而有效提高患儿家长的疾病认知水平和护理能力。
由于小儿发烧容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对患儿进行并发症护理干预,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而最大程度保障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对患儿进行日常护理,从多方面、多角度给予患儿饮食上的护理干预和日常生活运动上的指导,可以全面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力,进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综上可知,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彭闪菲,陈燕芬.中药熏洗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护理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10):91-92.
[2]海亚萍,孙桂云,姚凤.“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小儿发热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17,46(03):88-89+92.
[3]李晓娟.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发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04):236-238.
[4]张萌.小儿发热的护理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6,8(05):117-118.
[5]侯军玲.浅谈发热患儿护理及其家长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2):1648+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