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待客小故事

合集下载

【民间传说(十六)】相敬如宾待客三道

【民间传说(十六)】相敬如宾待客三道

相敬如宾诗曰:自古夫妻生死随,姻缘一定便难违。

张生屋下遗风韵,从此巧妆勤画眉。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婚姻都是天作之合,佳偶天成,有缘千里来相会,美满姻缘一线牵,这才留下一段张生画眉的风流韵事。

这个张生何许人也?就是西汉大臣张敞。

出临汾城,西行十多里,有一刘村古镇。

早在两千多年前,刘村还是个小村落,这里依山傍水,景色清幽,翠绿满山坡,溪水绕村流,可谓英杰荟萃、钟灵毓秀,戏剧《三进士》的故事就源于这里。

《三进士》的故事暂且不说,这里单表一段西汉时期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的故事。

话说西汉宣帝年间,汉宣帝刘询刚即位不久,京畿重地长安城内的治安状况异常糟糕。

当时没出台什么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虽然也有管理办法,但却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障人民生活更是不到位,经常有盗匪案件发生,扰得人心惶惶,这让即位不久的汉宣帝很不满意。

这位汉宣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即位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从出生到即位,既坎坷多难,又极富传奇色彩。

他亲政后励精图治,很想有一番作为,所以亲自选拔京兆尹(相当于北京市长),但令他失望的是,这几位都没能扭转局面。

这些人,要么贪污腐化,要么是得罪了皇亲国戚,做不上三五日,便被贬官。

因此,当时长安城里流传着“五日京兆”的民谣。

正当汉宣帝左右为难之际,有人向他推荐了张敞。

张敞一到长安,便悄悄地进行微服私访。

在经过几天的明察暗访之后,终于查出了盗贼头领数人,原来是几个家境富足、外出时还有童奴相随的人,他们靠不义之财,筑高楼、纳丽妾,尽情享乐。

张敞不动声色,按照线索派人分头召集这几个有影响的“黑社会老大”,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估计也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同时列举了他们的罪行,让他们悔过自新,说可以赦免他们,但条件是他们必须供出自己的同伙,将功补罪。

头领们自知罪行深重,个个磕头告饶,情愿把不义之财全部充公。

除了做思想工作,张敞不知还用了什么绝招,反正最后让那些老大背弃了江湖道义,出卖了他们“生死与共的兄弟”。

以茶养廉的故事

以茶养廉的故事

以茶养廉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的两晋南北朝时,开始出现以茶养廉,对抗当时的奢靡之风,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陆纳以茶待客的故事。

东晋陆纳有廉名,任吴兴太守时,卓有声誉的卫将军谢安有一次去拜访他。

对于这位贵客,陆纳不事铺张,只是清茶一碗,辅以鲜果招待而已。

他的侄子非常不理解,以为叔父小气,有失面子,便擅自办了一大桌菜肴。

客人走后,陆纳让人揍了侄子四十棍,边揍边说:“你不能给叔父争半点光,还要来玷污我俭朴的家风。

”陆纳认为,客来待之以茶就是最好的礼节,同时又能显示自己的清廉之风。

《晋书》里也有一则以茶养廉的故事,说的是东晋著名军事家桓温的事。

桓温在当扬州州牧时,平时吃饭都很节俭,宴请贵客时也只设七个菜,外加一些茶果而已。

另一则故事说的是刘琨用茶解除郁闷的事。

其时晋室内讧,天下大乱,北方匈奴乘虚而入。

刘琨眼见丧师失地,国无宁日,心中十分苦闷,惟常以喝茶解闷消愁。

当时在北方边地坚守的刘琨曾在一封给他侄子南兖州刺史刘演的信中说:“以前收到你寄来的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这些都是我所需要的。

但是当我感到烦乱气闷之时,却常常要喝一些真正的好茶来消解,因此你可以给我买一些好茶寄来。

”。

名人诚信小故事

名人诚信小故事

名人诚信小故事名人诚信的小故事推荐度:名人诚信小故事推荐度:名人诚信的小故事推荐度:相关推荐名人诚信小故事名人诚信小故事1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

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

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名人诚信小故事2从前,有一对兄弟,开了一家酒店,由于卖出的酒物美价廉,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哥哥外出,弟弟偷偷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五元钱。

晚上,哥哥回来,弟弟得意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哥哥,以为会得到哥哥的`表扬。

谁知哥哥一听,急得双脚直跳,说:“唉,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只五元钱就卖掉了!”果然,从此他们的生意不如从前红火,最后终于彻底破产了。

当弟弟贫病交加、奄奄一息的时候,他悔恨地流着泪,说:”我明白了……”名人诚信小故事3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名人诚信小故事4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

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

古代著名的友情故事

古代著名的友情故事

1.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互相帮助,真诚相待。

长大后,他们一同去齐国谋生。

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王有两个弟弟,一个是公子纠,一个是公子小白。

管仲和鲍叔牙分别当了他们两人的老师。

齐襄公被杀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

管仲为了保护公子纠,曾亲自带人去拦截公子小白,并射箭试图杀死他,但箭只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公子小白假装被射中倒下,最终抢先回到齐国,成为齐桓公。

公子小白即位后,齐桓公派兵讨伐公子纠,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捉住。

齐桓公本想处死管仲,但鲍叔牙极力推荐管仲,认为他有治国之才。

齐桓公最终被说服,不仅没杀管仲,还让他当了齐国的宰相。

管仲在齐桓公的支持下,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官制等方面。

他的改革使得齐国迅速强大起来,并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管仲曾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鲍叔牙的深深感激。

管仲认为,鲍叔牙不仅在物质上帮助他,更在精神上理解和支持他。

2.伯牙与钟子期:伯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琴师。

在一次旅途中,他在汉江边弹奏《高山流水》琴曲,偶遇了樵夫钟子期。

钟子期被琴声所吸引,能够准确理解伯牙琴音中所表达的意境,无论是高山的巍峨还是流水的浩荡,两人因此结为知音。

伯牙与钟子期的友情非常深厚,他们之间的交流超越了身份和地位的界限。

伯牙的琴艺得到了钟子期的深刻理解和赞赏,两人的友情建立在相互的欣赏和理解之上。

不幸的是,钟子期因病早逝。

伯牙得知噩耗后,悲痛欲绝。

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弹奏了一曲充满怀念和悲伤的《高山流水》,然后断然摔琴绝弦,表示世上再无知音,他自己也不再弹琴。

3.范张鸡黍:东汉时期山阳金乡的范式与汝南张劭之间的深厚友情。

两人在洛阳太学读书时结为好友,情投意合,志同道合。

在分别时,范式约定两年后的九月十五日去张劭家拜访,届时张劭杀鸡煮黍准备待客,范式果然如期而至,展现了两人之间守信如金的友情。

礼仪经典小故事

礼仪经典小故事

礼仪经典小故事社会一直以来都在提倡讲文明,懂礼貌,然而,如今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不文明的人与现象,而这些终将影响社会的发展。

即便如此,从古至今也存在一些非常注重文明的人,那么我们就一起阅读ta们的故事,并且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一、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三、孔融让梨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待客礼仪小故事

待客礼仪小故事

待客礼仪的小故事千里送鹅毛“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

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

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

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

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

”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

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

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

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

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

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孔融让梨孔融 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 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 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程门立雪杨时 1053—1135 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 1032—1085 、程颐 1033—1107 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 拜师求学 4年后程颢去世 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名人故事:朱熹节俭待客

名人故事:朱熹节俭待客

名人故事:朱熹节俭待客
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下面有应届毕业生小编整理的名人故事:朱熹节俭待客,欢迎阅读!
韩世忠是武将,朱熹是文人,这一文一武有三大共同点:第一,都是南宋名人;第二,都爱喝酒;第三,喝酒的时候都不大吃菜。

韩世忠喝酒就是喝酒,不想让下酒菜把酒的味道“破坏”掉。

朱熹倒不认为菜味会破坏酒味,他只是过于节俭,能不点菜就不点菜,这样可以省钱。

朱熹跟辛弃疾是好朋友。

宋光宗绍熙三年,辛弃疾去福建做官,顺道去看望朱熹。

两人见面,朱熹提议喝两杯,辛弃疾欣然答应。

酒端上来了,却没有菜,辛弃疾说:“干喝没意思。

”朱熹想了想,让仆人用盐水煮了一碟子黄豆,喝一杯酒,吃一粒黄豆,如果你喝一杯吃两粒,他的脸色就会沉下来……
朱熹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朋友呢?我觉得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他是为了教育辛弃疾。

辛弃疾豪奢之名播于天下,花钱如流水,娶了好多小老婆,影响很不好。

朱熹请客如此简单,应该是给辛弃疾做示范:“瞧见没?以后应该像我这样艰苦朴素,千万别再铺张浪费了!”
第二种可能:朱熹过日子就是这样节俭,节俭到了小气的地
步。

1。

古代礼仪小故事30则

古代礼仪小故事30则

古代礼仪小故事30则1. 孝道故事,孝顺父母是中国传统的美德,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孝顺的儿子为了救母亲而不惜冒险的故事。

2. 客礼故事,古代有一位仁义之士,对待客人非常热情,讲述了他待客的故事。

3. 婚礼故事,描述了古代一对夫妻的婚礼故事,展现了古代婚礼的热闹和喜庆。

4. 葬礼故事,古代有一位贤人去世,全国人民都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以示对他的尊敬和怀念。

5. 宴会故事,一位古代贵族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了许多贵宾,场面非常热闹。

6. 拜访故事,古代有一位贤人到了一家人家做客,主人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讲述了他们的拜访故事。

7. 祭祀故事,古代有一位贤人为了祭祀祖先,特意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了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8. 礼节故事,描述了古代一位贵族对待下属非常有礼貌,以身作则,教育下属遵守礼仪。

9. 传家故事,古代有一位贤人将自己的家风家训传承给子孙后代,讲述了他们家族的传家故事。

10. 赴宴故事,古代有一位贤人受邀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他在宴会上遵守礼仪,受到了主人的赞赏。

11. 拜师故事,古代有一位学子向名师拜师学艺,他恪守师门的礼仪,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家。

12. 拜见故事,古代有一位贤人前去拜见名士,他恪守礼仪,得到了名士的赞赏和指点。

13. 祭祀故事,古代有一位贤人为了祭祀先人,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了对先人的尊敬和怀念。

14. 传家故事,古代有一位贤人将自己的家风家训传承给子孙后代,讲述了他们家族的传家故事。

15. 赴宴故事,古代有一位贤人受邀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他在宴会上遵守礼仪,受到了主人的赞赏。

16. 拜师故事,古代有一位学子向名师拜师学艺,他恪守师门的礼仪,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家。

17. 拜见故事,古代有一位贤人前去拜见名士,他恪守礼仪,得到了名士的赞赏和指点。

18. 拜访故事,古代有一位贤人到了一家人家做客,主人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讲述了他们的拜访故事。

19. 祭祀故事,古代有一位贤人为了祭祀祖先,特意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了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的待客小故事
【导语】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

下面关于古代的待客小故事,希望可以帮到您!
【篇一】古代的待客小故事相传,唐代大诗人杜甫弃官以后来到四川,在成都郊外盖了一间草堂。

一天,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也来到成都,特地去草堂拜访杜甫。

杜甫与岑参意外相逢,很是高兴,当下取出酒来吩咐家人设宴招待。

可是,杜甫的妻子翻遍了所有的柜子,仅仅找出了两个鸡蛋、一棵葱。

杜甫的妻子很为难。

不料,杜甫却不以为然地说:“没关系,家中有啥吃啥,咱们拿出所有的食物,以诚相待就是了。


不一会儿,杜甫家待客的第一道菜便端上来了。

原来,这道菜是两个蛋黄做成的,而蛋黄之间又极巧妙地放了一根葱叶。

杜甫十分热情地举起筷子,轻声吟道:“两个黄鹂鸣翠柳……”
久别重逢,岑参见杜甫仍把自己当好朋友,立刻与杜甫举杯畅饮,备觉亲切。

紧接着,第二道菜也端上来了。

这道菜是用两个蛋清做成的,乍一看,让人觉得有点寒酸。

但随着杜甫那“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吟出,这道菜便别有一番情趣了。

第三道菜是杜妻用一大截葱白做的,看起来并不怎样,可它在大诗人眼里却同样也有了生机。

“窗合西岭千秋雪……”
“妙啊!妙!”岑参一边品酒,一边赞不绝口。

这时候,杜甫家待客的最后一道菜端上来了。

岑参见状,惊喜不已,几乎与大诗人同时吟出第四句诗:“门泊东吴万里船。


原来,这第四道菜是一大碗冒着热气的清水汤,而汤水上面居然漂荡着像船儿一样的两个鸡蛋壳。

诗成酒毕,两人同时开怀大笑。

从此,两个鸡蛋一棵葱一首诗,把两位大诗人的心牵得更近了。

【篇二】古代的待客小故事赵王特地拜访赵州从谂禅师。

这时,从谂禅师正在床上休息,他躺着对来访者说道:“大王!我现在已老迈,虽然你专程来看我,但我实在无力下床接待你,请别见怪。


赵王非但不见怪,反而对从谂禅师更加尊重。

第二天赵王派遣一位将军送礼给他,从谂禅师一听马上
下床到客堂相迎。

后来,赵王府上的一个仆人知道了这件事,为了讨好赵王,他怒气冲冲地来找从谂禅师问罪。

从谂禅师听说了,就远远地走出前门,迎接这个赵王府上的下人。

这个下人一见从谂禅师就气冲冲地问道:“前天赵王来时,你为什么不下床相迎?而赵王派部下的一个将军送礼来了,你反而到客堂迎接呢?”
从谂禅师笑了笑,解释道:“你有所不知,我的待客之道有上中下三等分别。


“哪三个级别?”
“第一等人来时,我在床上用本来面目接待他;第二等人来时,我下床到客堂里用礼貌接待他;第三等人来时,我用世俗的应酬到前门去迎接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