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智慧城市的六大标准体系.doc

合集下载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大全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大全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大全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GB/T15629.15-201015 部分:低速无线个域网(WPA)N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无线高速率超宽带媒体访问控制GB/T26229-2010 宽带网络和物理层规范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无线高速率超宽带媒体访问控制GB/T26230-2010和物理层接口规范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总GB/T28508-2012体技术要求广播电视光缆干线同步数字体系广播电视网GB/T17881-1999(SDH)传输接口技术规范城市用地分类代码CJJ46-91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元数CJJ/T144-2010据标准地名信息交换格式GB/T 28226-2011 建筑物基础数据库建设电子档案元数据标准CJJ/T187-2012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15-2007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遥感信息应用技术规范CJJ/T151-201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信息安全GB/T28450-2012核指南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评估要求GB/T28453-2012 信息安全技术引入可信第三方的实体鉴别及接入架构规范GB/T28455-2012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年版)GB50180-9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城乡规划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99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2009年版)GB50337-2003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 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2007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GB50613-2010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道路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99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城市容貌标准GB50449-2008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50513-2009风景名胜区分类标准城市容貌标准CJ/T12-1999 城市地理空间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城市测量规范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城乡用地评定标准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元数CJJ8-2011 CJJ103-2004 CJJ132-2009 CJJ/T144-2010据标准城市地理编码技术规范CJJ/T186-2012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共享服CJ/T384-2011务技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技CH/Z9001-2007术规范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地CH/Z9002-2007名/ 地址分类、描述及编码规则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标JGJ148-2005数字化城市管理准民用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JGJ/T154-2007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2005 建筑市场管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63-201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园林绿化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建筑节能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JGJ26-2010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JGJ75-2012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JGJ134-2010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50801-201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 城市供水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CJJ16-8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 版) GB50014-200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城市排水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CJJ3-90准城镇排水系统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技CJJ120-2008术规程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节水应用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GB50032-2003 城市燃气设计规范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互联网时代解析资料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完整版互联网时代解析资料

[Word版,可自由编辑!】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 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 个二级指标、64 个三级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3 个二级指标,8 个三级指标。

1.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

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覆盖比例。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智慧城市建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整合城市各类资源,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1. 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供更便捷、高效、安全、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

2. 信息共享: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通,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和决策水平。

3. 公平公正:保障城市各类资源的公平分配,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全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4. 开放合作:鼓励各方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三、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 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建设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宽带网络覆盖、物联网设备部署、智能化交通系统、智慧能源系统等。

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具备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智能化水平,能够支撑城市各类应用场景的需求。

2. 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整合和共享城市各类数据资源,包括人口数据、交通数据、环境数据、经济数据等。

要求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提高数据的开放度和利用率。

3. 智慧交通系统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建设智慧交通系统,包括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公交系统等。

要求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发生率。

4. 智慧环境管理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建设智慧环境管理系统,包括空气质量监测、垃圾分类管理、水资源管理等。

要求实现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5. 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提供智慧公共服务,包括智能医疗服务、智能教育服务、智能社区服务等。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一、引言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以提高城市内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一个城市是否达到智慧城市标准的工具,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全面详细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供工信部及相关机构参考使用。

二、基本概念⑴智慧城市定义:阐述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⑵智慧城市指标:介绍智慧城市评价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及其定义。

⑶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描述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结构和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

三、基础设施建设⑴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包括通信设施、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

⑵交通基础设施:涵盖道路、桥梁、交通信号、公共交通等。

⑶水、电、气、热基础设施:考虑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的情况。

⑷公共设施:包括医疗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

四、城市治理⑴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政务服务水平等。

⑵公共安全:治安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

⑶社会管理:居民联系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等。

⑷企业管理:企业注册、税务管理、营商环境等。

五、公共服务⑴教育服务:学校数量、教师素质、教育资源配置等。

⑵医疗服务:医疗机构数量、医生资源、医疗设备等。

⑶文化服务:文化机构数量、文化活动举办情况等。

⑷社会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婚姻登记服务、老年人照料等。

6、经济发展⑴产业结构:考察城市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⑵创新能力:研发投入、科技人才资源等。

⑶产业竞争力:企业数量、产值、出口额等。

七、环境保护⑴空气质量:评估城市大气污染情况。

⑵水质和水环境:考察城市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情况。

⑶垃圾和废物处理:评价城市垃圾处理和废物利用情况。

⑷生态环境:评估城市绿地覆盖率、植被保护情况等。

八、社会满意度调查⑴居民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居民对城市发展的满意程度。

⑵企业满意度调查:调查企业对城市经济环境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满意程度。

(完整版)智慧城市组成部分

(完整版)智慧城市组成部分

1、智慧公共服务: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

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2、智慧城市综合体:采用视觉采集和识别、各类传感器、无线定位系统、RFID、条码识别、视觉标签等顶尖技术,构建智能视觉物联网,对城市综合体的要素进行智能感知、自动数据采集,涵盖城市综合体当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灯光照明、信息通信和显示等方方面面,将采集的数据可视化和规范化,让管理者能进行可视化城市综合体管理。

3、智慧政务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此类项目已有实际落地案例,天津市和平区的“智慧和平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包括指挥中心、计算机网络机房、智能监控系统、和平区街道图书馆和数字化公共服务网络系统四个部分内容,其中指挥中心系统囊括政府智慧大脑六大中枢系统,分别为公安应急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城市管理系统,经济分析系统,舆情分析系统,该项目为满足政府应急指挥和决策办公的需要,对区内现有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增加智能视觉分析设备,提升快速反应速度,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处理及时迅速,并统一数据、统一网络,建设数据中心、共享平台,从根本上有效的将政府各个部门的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并对整个和平区的车流、人流、物流实现全面的感知,该平台在和平区经济建设中将为领导的科学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作用。

4、智慧安居服务。

开展智慧社区安居的调研试点工作,在部分居民小区为先行试点区域,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智慧社区服务、社区远程监控、安全管理、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使居民生活“智能化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智慧城市建设标准是指为了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对城市进行综合管理和优化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的内容和相关数据。

一、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的背景与意义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当前城市化进程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旨在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的实施将推动城市向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的内容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先行建设一系列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宽带网络覆盖、智能交通系统、智能能源系统、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应包括网络覆盖范围、带宽要求、设备配置等方面的要求。

2. 数据共享与开放标准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开放,以实现信息的整合和共享,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

数据共享与开放标准应包括数据格式、接口规范、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3. 智能交通标准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公交系统、智能停车系统等。

智能交通标准应包括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交通流优化等方面的要求。

4. 智慧环境标准智慧环境是指利用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对城市环境进行监测和管理,包括空气质量监测、噪音监测、水质监测等。

智慧环境标准应包括监测设备要求、数据采集与处理要求、环境预警与应急响应要求等方面的要求。

5. 智慧能源标准智慧能源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能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包括能源监测、能源调度、能源节约等。

智慧能源标准应包括能源监测设备要求、能源数据采集与处理要求、能源优化与调度要求等方面的要求。

三、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的数据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的制定需要依据大量的数据支撑,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现状数据、市民需求数据、城市运行数据等。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一、引言智慧城市建设是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数字化和高效化。

本文旨在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1. 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通过建立智能化的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2. 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通过智能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交通、教育、医疗、环境等公共服务,满足居民的需求。

3.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要求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确保各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2. 数据中心:建设大容量、高可靠性的数据中心,用于存储和处理海量的城市数据。

3. 传感器网络:布设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城市的各项指标,如空气质量、噪音、温度等。

4. 云计算平台:建设云计算平台,提供计算、存储和应用服务,支持智慧城市的各项功能。

四、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要求1. 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城市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城市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能源等功能,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3. 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城市各类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智慧城市的各项功能。

4. 区块链技术:应用区块链技术,确保城市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防止数据篡改和信息泄露。

五、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场景1. 智能交通: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交通流量的优化调度,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 智能安防:建立智能安防系统,通过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技术,提高城市的安全性和治安水平。

3. 智能环保:通过环境监测设备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和分析城市的环境指标,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4. 智能能源:建设智能能源系统,通过能源监测和管理,实现能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引言概述:智慧城市建设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智能化升级,以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生活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而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则是指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指导原则,以确保各个方面的智能化建设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质量要求。

正文内容:1. 基础设施建设标准1.1 网络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建设中,网络基础设施是支撑各项智能化应用的基础,包括宽带网络、无线网络等。

建设标准应包括网络带宽要求、覆盖范围、安全性等方面的规定。

1.2 传感器设备:传感器设备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组成部份,用于采集城市数据。

建设标准应包括传感器类型、安装位置、数据采集频率等方面的规范。

1.3 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是智慧城市数据处理和存储的核心,建设标准应包括平台功能、数据安全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要求。

2. 公共服务标准2.1 交通管理:智慧城市建设应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交通拥堵的减少和交通安全的提升。

建设标准应包括交通信号灯控制、智能停车系统、交通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要求。

2.2 健康医疗: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包括远程医疗、智能医疗设备等。

建设标准应包括医疗数据隐私保护、远程医疗技术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2.3 教育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包括智能教室、在线教育平台等。

建设标准应包括教育资源共享、网络教育质量评估等方面的要求。

3. 资源管理标准3.1 能源管理:智慧城市建设应通过智能能源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建设标准应包括能源监测、能源优化控制等方面的规范。

3.2 水资源管理:智慧城市建设应通过智能水务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管理。

建设标准应包括水资源监测、水质监测等方面的要求。

3.3 垃圾管理:智慧城市建设应通过智能垃圾处理系统实现垃圾的分类和高效处理。

建设标准应包括垃圾分类要求、垃圾处理设备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点:智慧城市的六大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城市规
划的通用性,降低建设成本,有利于促进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加强各政府部门之间的互
联互通、共享协同,推广最佳的技术和应用实践。

据悉,到2016 年,国内将逐步建立健全中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

其中,共性、关
键性标准涵盖的主要标准领域主要包括:数据与服务融合平台、主数据、数据挖掘分析、跨
系统信息交互、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系统运维等促进系统、数据与服务融合等。

国内目前负责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制定的标准组织包括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

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林透露,目前已立项的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包括《智慧城市SOA 标准应用指南》、《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等 6 项。

《智慧城市SOA 标准应用指南》,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规定
了智慧城市的SOA 应用参考模型及智慧城市建设中SOA 标准的综合应用建议,本标准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及具体领域信息化项目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评估、运行和维护。

《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拟规定智慧城
市的技术参考模型、基本技术原则 6 和要求,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及具体领域信息化项
目的设计、开发、运行和维护,是指导和综合应用智慧城市的具体技术、服务实现标准的依
据,也是建立智慧城市相关质量测评标准、工程标准及应用标准的依据。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第 1 部分:信息基础设施》: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牵头负责,拟规定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评价对象、范围和指标,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其中评价指标中包括技术原则和要求以及设计与使用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
及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评价,是指导智慧城市具体技术、服务实现的标准依据,也是建立智慧城市相关质量测评标准、工程标准及应用标准的依据。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第 2 部分:信息化应用和服务》: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规定了智慧城市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评价模型、评价指标。

适用于智慧
城市整体规划及信息化应用与服务项目建设与评价。

本标准是评估后续智慧城市具体应用与
服务标准的依据。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 3 部分:建设管理》: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
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标准中建设管理内容主要指城市建设中的水、电、煤气等基础设施管网的建设标准,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城市管
理运营理念,致力于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协同化、智慧化,提供城市生活的舒适度。

《信息安全技术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指南》: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负责。

目前相关资料较少,应该是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数据资源集中和共享,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标准制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