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天台山的经典传说故事

合集下载

有关天台山的传说故事

有关天台山的传说故事

有关天台山的传说故事有关天台山的传说故事篇【1】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梁州一带的山梁的岭峰上,有一棵特别高大的马桑树,高得直入云霄。

树下有一个深深的山洞,周围长满了青草和野花。

因为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成了飞禽走兽的栖身地方。

山洞里住着一个形似猿猴的怪兽,它生来精明灵巧,成天在高大的马桑树上爬高爬低,饿了就采些马桑泡之类的野果吃。

天长日久,怪兽在洞内住了八百年,修得了些道行,能腾云驾雾,变化人形.有一年大早,树木青草都干枯了,唯有高大的马桑树还活着,怪兽就爬了上去,它一直向上爬,爬呀爬,爬上了南天门!玉帝问怪兽:“你从何处来?”怪兽回答:“我从大地来,”玉皇又问:“大地如何?”怪兽说:“天不下雨,大地都干裂了,树木也枯死了,”玉帝随即就叫龙王行云下雨,对龙王说:“大地这样干旱,得足足下场大雨,霎时,雷声隆隆,乌云滚滚,下起了倾盆大雨来。

大雨下了一阵,玉帝让怪兽下去看看雨下够了没有,怪兽又顺着马桑树滑下去,不小心将头碰在山石上,头上碰了个大疙瘩。

它赶忙又爬上去对玉帝说:“地还干得很呢!你看我头上的疙瘩,就是在地上碰了的。

”玉帝一听又让龙王把大雨下了一阵。

玉帝又让怪兽下去看雨下够了没有。

怪兽又顺树滑下去,一看,水快淹没了山顶,连自己居住的山洞也快进水了。

怪兽自知闯下了大祸,没敢再上天去。

玉帝见怪兽再没上来,放心不下,打开天门一看.啊!大地成了一片,只见无边无际的洪水包围了群山,淹没了山下的农田,毁坏了房屋和庄稼。

到处漂流着人和牲畜的尸体,给人间造成极大的灾难,玉帝感到十分痛心。

玉帝查清了根源,才知是怪兽从参天的马桑树上登的天,就咒马桑树说: 马桑马桑长不高,长到三尺就弯腰。

从此马桑真的再也长不高了,只能长到三尺高就弯腰不长了。

玉帝罚怪兽头上的疙瘩,让它长成了个独角,并用它的独角造土,帮助大禹疏通了阻塞河道的黄金峡,才使汉中的洪水流入了大海。

事后,玉帝给独角兽上了刑法,把它压在山下,不让它再登高下低。

独角兽生性刚强总想上天,他一刻不停的忍着头痛用力顶山,顶呀顶,这座山就一直向上长,越长越高,越长越秀,直冲上了云霄。

天台和合二仙的故事和寓意

天台和合二仙的故事和寓意

天台和合二仙的故事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传说,其寓意是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据传,和合二仙是中国民间最受欢迎的神祇之一,两人形影不离,情同手足,象征着兄弟和睦,友情长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二仙被视为婚姻与家庭的守护神。

他们手中的荷包、锁链等物件则代表着财富、平安、幸福等美好的寓意。

因此,天台和合二仙的故事寓意着人们对于家庭、友情、爱情等关系的珍视和维护,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用爱和包容去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

关于天台山的传说故事

关于天台山的传说故事

关于天台山的传说故事天台山风景区主要有国清寺、石梁、赤城山、寒山湖、华顶峰等。

那你知道关于天台山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天台山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国清寺原有一口“漏砂锅”。

这口锅可大呢!足足有一丈多口径。

之所以叫它“漏砂锅”,这里头有个故事。

也不知有多少年了,有一次,如来佛到国清寺来讲经,听众成千上万。

这些僧徒的吃饭是个大问题,于是他叫来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行堂,观音大士执炊。

如来佛关照说,今朝讲经只需一个时辰,说完就开饭,不得有误。

观音大士是个能干的女菩萨,你看她,挑来泉水,“唰唰唰”一下子就把铁锅洗得干干净净。

倒下水,落了米,她就坐在灶下“噼噼啪啪”烧起火来。

不一会儿,锅盖上“哧哧”往外冒热气。

她看看灶下的干柴快烧光了,便起身到山门外去搬柴。

再说,国清寺左侧有个罗汉堂,罗汉堂里住着五百尊罗汉。

他们听说如来佛到国清寺讲经,不叫本寺的人烧饭,反而叫外来的一个女人烧,心里蛮懊恼。

这个说:“我们几百个男子还不如她一个女人吗?”那个说:“本寺有的是人手,为啥要请外面的?”他们越说越不服气,最后商量了一阵,决定暗暗捉弄观音大士一番。

观音大士搬柴回来,见锅上不冒气了,心里犯疑,揭开锅盖一看,锅里的水已经冷了;再一看,饭米上铺着一层黄黄的清水沙。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来五百罗汉趁观音大士出去搬柴,赶忙使个神法,在寺前溪涧中搬来沙土,撒在锅里,想叫观音大士煮个夹沙饭,咯着牙齿不能吃。

观音大士想着,想着,想起了自己刚进寺时五百罗汉的冷言冷语——对了,一定是他们干的好事!于是暗暗一笑,捡起丈把高的大铁铲,伸进铁锅里,从左到右搅了三搅,又从右到左搅了三搅。

沙比米重呀!这一搅,嘿,那些沙土都沉到锅底去啦!然后又用铁铲角在锅底捅了几个小小的洞眼,使个神法,沙土全都漏出去了,可那些米呀水呀,竟一点不漏。

不到一个时辰,饭熟了,热气腾腾,饭香飘散开来,钻进五百罗汉的鼻子里,他们一边咽口水,一边却想看这场吃夹沙饭的好戏哩!如来佛讲完经,开饭了。

道教神话传说

道教神话传说

道教神话传说篇1:天台山台州最早的道教神话传说当推天台山,《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一云:轩辕皇帝"往天台山受金液神丹"。

孙绰曾在其《天台山赋》中对天台山作了十分动人的描写:"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

皆元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

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

在天台山,除轩辕皇帝外,还有彭宗治赤城,伯夷、叔齐和王子乔治桐柏等传说。

彭宗,字法先,彭城人。

年二十岁时师事杜冲真人,得授丹经五千文,守一之道。

"能三昼夜通为一息,或投水底竟日方出,或瞑目僵卧辄年不动,尘委其上积如纸。

又能一气诵五千文,通为二遍。

气禁蛇虎,亦能禁凶人,使手足不觉自拘或使幽灵击之。

年一百五十岁,常如二十年少。

周历王丙申太上遣仙官下迎为太清真人,治赤城宫"明传灯《天台山方外志》。

伯夷、叔齐为商末孤竹君之子。

据史籍记载,兄弟俩因反对周武王讨伐商朝,在武王灭商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按《众真记》,伯夷、叔齐死后为九天仆射,掌治天台桐柏山。

王子乔在天台山"主金庭治桐柏"清张联元《天台山志》。

据《列仙传》云:"王子乔名晋,为周灵王太子。

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

遇道士浮丘生,接引上嵩山,修炼二十年,后在缑氏山巅,乘鹤仙去,受书为桐柏真人"。

又据唐天台山著名道士杜光庭之《仙传拾遗》:"天台僧陈惠虚曾游山过石桥,遂及宫阙,其门额曰会真府,左曰金庭,右曰桐柏,三门鼎峙,皆有金楼玉窗,高百丈。

其右内之西,又一高楼,题曰右弼宫,见一叟,号弦老,言此神仙所都,周围百六十里,上真王君主之。

列仙三千人,仙王、力士、天童、玉女各万人,为小都会之所。

太上一年三降此宫,校定天下学道之人功行品第。

王君者,周灵王之子也"。

天台山其它的神话传说在一些古籍中还有记载,如《赤城事实》:"晋柏硕因驰猎深入天台赤城山,见其中有名花异草,香气不凡"。

国清寺的民间故事

国清寺的民间故事

国清寺的民间故事国清寺位于我国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寺庙。

它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国清寺不仅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将介绍国清寺的民间故事,以及其文化价值和游客游玩指南。

一、国清寺简介国清寺,又称“天台宗祖庭”,占地面积约7.3万平方米。

寺庙依山而建,宏伟壮观,拥有大小殿宇、僧房、亭台楼阁等建筑。

国清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和信徒前来朝拜、参观。

二、国清寺的民间故事1.创建传说国清寺的创建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隋炀帝梦见一位高僧告诉他:“西域有佛宝,欲传东土,宜建寺以护持。

”隋炀帝醒来后,便派遣使者前往天台山寻找这位高僧。

高僧来到后,建起了国清寺,弘扬佛法。

2.高僧故事国清寺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著名高僧,如智者大师、一行禅师等。

他们不仅为寺庙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还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例如,智者大师为了求得一部佛经,不惜长途跋涉,历尽艰辛。

一行禅师则以精湛的绘画技艺,为国清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3.文化传承国清寺作为天台宗的发源地,对我国佛教文化影响深远。

寺庙不仅保存了大量的佛教经典、文物,还传承了独特的宗教仪式和音乐。

如今,国清寺仍是一所活跃的佛教寺庙,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学习、修行。

三、国清寺的文化价值国清寺是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寺庙,其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首先,它是天台宗的发源地,对我国佛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国清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碑刻、绘画等,为国宝之一。

最后,国清寺的环境优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被誉为“天台胜景”。

四、游客游玩指南1.交通:游客可乘坐火车或长途汽车前往台州市天台县,再乘坐当地公交前往国清寺。

2.门票:国清寺门票价格为免费,但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

3.开放时间:寺庙全天开放,建议游玩时间为早上8:00至下午5:00。

4.游览路线:游客可依次参观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智者大师塔等景点。

海上仙山—天台山

海上仙山—天台山

海上仙山—天台山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佛教和道教的圣地,是“海上仙山”的代表。

天台山因传说中有神仙常居于此而得名,又因在此修道的鉴真大师开创了天台宗,被誉为“天台宗祖庭”。

天台山还是一处著名的文化名胜区,有众多的古建筑、名胜景点,既有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遗迹,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是一处不容错过的旅游胜地。

天台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早在汉代时期,就有人在天台山修道,这里便逐渐成为了道教的圣地。

唐代,鉴真大师自印度来华后,就在此处创建了天台宗,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道教和佛教的交流和融合。

而宋代,天台山更是成为了佛教的中心,形成了天台宗的鼎盛时期。

此外,天台山还曾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之一,留下了不少优秀的戏曲文化遗产。

作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天台山有许多值得一看的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山顶的天台宝刹和神奇的“五龙池”。

天台宝刹是佛教建筑中的典范,是天台宗的祖庭和全国佛教协会所在地,这里保存了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

五龙池是天台山的玄妙之一,山上有五条池流,流域中有五条龙长眠于此,每当雨后天晴,五龙便从池水里跃出,气势磅礴,神彩耀人。

除了这些景点,还有其他值得游览的必看之处。

仙居山风景区可谓天台山风光独具之一,这里空气清新、景色优美,自然景观与休闲度假氛围完美结合,是人们赏景和休憩的好去处。

南线古道是天台山的一条高山野徒步路线,也是一条古代林木进出山的古道,沿途的不同景观以及古朴的村落都值得一看。

对于旅游者来说,天台山的美食无疑也是不能错过的。

天台山有不少当地产的食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天台山板栗。

天台山板栗有着黄色的果皮和香甜可口的内芯,深受广大游客和市民的喜爱。

此外,天台山还有许多山珍海味的美食,如松茸、石斛等,更可以尝到当地的农家菜和本地的特色小吃。

天台山不仅是中国道教和佛教的圣地,也是文化古迹和美景胜地。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味山水风情,那么天台山绝对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

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

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
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典故出自《太平御览》所引《幽明录》。

故事中,刘晨、阮肇二人进入天台山采摘谷皮,结果迷了路,在山中遇到了两位仙女,与二人欢好。

十天后,二人请求回家,仙女劝告他们,说与仙女结合是尘俗之人无法享受的快乐。

但二人极力恳求,仙女最终允许他们返回人间。

回到家后,他们发现家中已传至七世孙了。

整个故事并没有什么怪异色彩,而是洋溢着浓厚的人情味。

叙述细致动人、委婉入情。

特别是仙女们的音容笑貌显得逼真动人。

长期以来,这一故事广为流传,已成了后来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典故,常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

这个故事通过美好仙境的描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群雄割据、战争仍频、充满罪恶和种种艰难困苦的现实世界的厌恶和鄙弃,政治色彩是浓厚的。

同时,从中可以看到,即使是超凡入圣的仙女,也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求。

天台山传说故事

天台山传说故事

天台山传说故事此山险峻雄伟,风光旖旎,史称“淮南第一峰。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天台山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天台山的传说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几个孩子在这山下放牛。

牛儿吃着青草,孩子们在一旁玩耍,这时,不知从哪里来了几个人,他们的样子有点怪怪的,有的人是光光的头顶,有的是跛子,有的人倒奇毛驴,还有的人边走边唱“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有的人手上拿着一根笛子,几个人来到他们跟前问:牧童,你们知道哪座山是天台山吗?几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摇摇头说不知道,他们又问:这里哪座山最高呢?孩子们说我们头顶上这座山最高。

说罢那几个人有的像风转鹅毛一样向山上飘去,有的似飞似奔,那个倒骑毛驴的人荡荡悠悠的也和他们一起上了山。

他们未到山顶之前,上面无云无雾可是他们一到山顶,山顶上立即云雾缥缈雾连着云,云连着雾,一会儿雾成一团,一会又变成一块块的锦缎,像仙景般的迷人,转眼之间他们各驾着一朵彩云向天上飞去,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孩子们觉得这事好生奇怪,回去后把他们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的讲给大人们听,老人们根据孩子们讲的样子猜测莫非是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他们几位神仙从这里上天吧!这山也许是神仙们通往天门的一个台阶,所以把这座山叫做天台山。

再仔细一听,还有几个女子伴着琴声轻吟婉转地唱道:天上没有地下好,人间男女婚嫁早玉皇想娶我为妾,王母娘娘不轻饶。

姐妹下凡天台山,人间何处无芳草哥啊!哥啊!哥,多多逍遥少烦恼。

几个樵夫听得入了迷,这是哪些女子,仿佛是冲着我们唱的。

她们怎么知道天上人间的事呢?他们抬头张望,好像一些仙女在那里轻歌曼舞。

好奇之心油然而生,于是,他们想悄悄地溜到那山上去看个究竞,可是还不等他们走近,那山上立即云缠雾绕,紧接着那云雾又变成了一只只仙鹤,仙女们乘着仙鹤向天空飞翔。

不知又过去了多少年,天台山上发生了一件更加奇怪的事情。

山下有一位村姑,家里贫寒,穿着也非常俭朴,但是人长得十分水灵身材窈窕,杏眼柳眉,脸蛋清秀俏丽,像一朵娇艳的桃花,简直就和天仙一模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天台山的经典传说故事
天台山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以山峰分水为界,南属湖北红安,此山险峻雄伟,风光旖旎,史称“淮南第一峰”。

下面是整理的有关天台山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相传,很久以前,有几个孩子在这山下放牛。

牛儿吃着青草,孩子们在一旁玩耍,这时,不知从哪里来了几个人,他们的样子有点怪怪的,有的人是光光的头顶,有的是跛子,有的人倒奇毛驴,还有的人边走边唱“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有的人手上拿着一根笛子,几个人来到他们跟前问:牧童,你们知道哪座山是天台山吗?几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摇摇头说不知道,他们又问:这里哪座山最高呢?孩子们说我们头顶上这座山最高。

说罢那几个人有的像风转鹅毛一样向山上飘去,有的似飞似奔,那个倒骑毛驴的人荡荡悠悠的也和他们一起上了山。

他们未到山顶之前,上面无云无雾可是他们一到山顶,山顶上立即云雾缥缈雾连着云,云连着雾,一会儿雾成一团,一会又变成一块块的锦缎,像仙景般的迷人,转眼之间他们各驾着一朵彩云向天上飞去,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孩子们觉得这事好生奇怪,回去后把他们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的讲给大人们听,老人们根据孩子们讲的样子猜测莫非是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他们几位神仙从这里上天吧!这山也许是神仙们通往天门的一个台阶,所以把
这座山叫做天台山。

有几个老人忽然想起小时候爷爷们讲到这山上的一个故事,他们的爷爷说:曾经有几个樵夫在对面山上一边打柴,一边拉起了家常,有的人说,变个人多不容易,一年到头为一家人的生计而忙碌,从来没有一个清闲的日子,有的人说,要是在天上当个神仙多好,不吃不喝,啥也不干,真是清闲自在,这话好像被谁听到似的,隐隐约约从那山上传来优美古老的琴声。

再仔细一听,还有几个女子伴着琴声轻吟婉转地唱道:
天上没有地下好,人间男女婚嫁早
玉皇想娶我为妾,王母娘娘不轻饶。

姐妹下凡天台山,人间何处无芳草
哥啊!哥啊!哥,多多逍遥少烦恼。

几个樵夫听得入了迷,这是哪些女子,仿佛是冲着我们唱的。

她们怎么知道天上人间的事呢?他们抬头张望,好像一些仙女在那里轻歌曼舞。

好奇之心油然而生,于是,他们想悄悄地溜到那山上去看个究竞,可是还不等他们走近,那山上立即云缠雾绕,紧接着那云雾又变成了一只只仙鹤,仙女们乘着仙鹤向天空飞翔。

不知又过去了多少年,天台山上发生了一件更加奇怪的事情。

山下有一位村姑,家里贫寒,穿着也非常俭朴,但是人长得十分水灵身材窈窕,杏眼柳眉,脸蛋清秀俏丽,像一朵娇艳的桃花,简直就和天仙一模一样。

一天她和村里的几位姑娘上山打猪菜(猪吃的青稞),打着,打着,不知不觉的与伙伴们走散了,迷迷糊糊的来到天台山上,待她
明白时天色已晚。

那天正逢五月十五,月光如银。

她一人在此既害怕,又担心父母在家着急,便心急如焚的往山下赶,正在此时,她见月亮上有一个黑影向她飘来,而且越飘越近,直飘到她的面前可把她吓坏了,她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位美丽的女子,那女子对她说:妹妹不要怕,我是你的嫦娥姐姐,我想你想得好苦啊!
姑娘说:嫦娥姐姐,我是一个凡人,怎么能是你的妹妹呢?你到月亮上那么长时间,我若是你的妹妹不就早死了吗?嫦娥说:你就是我的妹妹,你已经脱胎几千次了,不信你胸脯上的那块胎记至今还在,长那是我母亲怕我以后找不到你做的记号,姑娘想,我胸前确实有块胎记,莫斗这是真的吗?于是,便和嫦娥亲切起来。

她问嫦娥姐姐你是怎么到月亮上去的呢?在月亮上过得好吗?嫦娥说:我的丈夫羿向西王母讨了不死差与回来,我把那药偷吃了以后就飞到月亮上去,住在月亮上我又变成了一只癞蛤蟆,成了“月精”,不过我可以随时变过来。

妹妹人间多苦啊,跟我一块到月亮上去吧?姑娘说:不行,我不能抛弃我的父母。

嫦娥说:要么到月亮上去住一天我就送你回来,她说:那样父母会着急的,嫦娥说:你到月亮上对父母说他们就知道了,我知道你住的地方离这里不远,是我请土地爷让你到这里来的,这里是神仙们上天下凡的台阶,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把你带到月亮上去,说着她牵着妹妹的手直奔月亮。

姑娘到了月亮上,对父母说,嫦娥姐姐把我从天台山接到月亮上来了,我在这里住一天就回去,女儿说的话,父母真的听到了,夫妻俩
又惊又喜。

又似信非信,心想这怎可能呢,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如果女儿是嫦娥的妹妹,嫦娥不也是我的女儿吗,简直乱了套,无论如何,只有等待。

结果夫妻俩等一天女儿没有回,等两天还是没有回。

后来夫妻俩几乎天天来到天台山,坐在那里对着月亮望女,有时竟忘了回家(坐忘台由此而来),眼泪哭干了头发也白了,天上已就是人间一年,一年以后,女儿真的回来了,父母那干瘪的眼窝里,又掉下几滴泪花,女儿见父母的头发全白了她对着白发轻轻一吹,头发又变黑了,父母又年轻了。

女儿不断的向人们讲着吴刚在月中砍树等一些月亮上的故事,从此,人们就一直流传这个古老的故事,天台山也因此而得名。

天台山的主要景点国清寺
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初名天台寺,后改名国清寺,寓“寺若成,国即清”之意。

南宋列为江南十刹之一,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奉敕重修。

全寺总面积为7.3万平方米,分为五条纵轴线,构成一个拥有二万多平方米,八百余间房屋,殿堂齐全,建筑严整,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

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清寺座落在四面环山,五峰拥抱的“世外桃源”中,环境清幽优美,周围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寺前照壁拱桥,碧水长流,古老隋塔历经千年依然挺立在半山坡上,寺内殿宇辉煌,处处奇观,如同一幅天然画图,成了游人理想的旅游之地。

国清寺是一处文化积淀极其深厚文化古刹。

陈隋之际,智者大师(538;597)在天台山创立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

唐贞元年间日本高僧最澄至国清寺求法,回国后在日本比叡山创建了日本天
台宗。

11世纪,高丽僧人义天至国清寺求法,又将此宗传入朝鲜,国清寺遂成为日本、朝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

建寺之年章安大师手植的“隋梅”,已有1400多岁高龄。

“文革”中濒临死灭,靠着寺僧的精心呵护,在整修那年枯木回春,繁花似雪,结果累累。

国清寺文物古迹荟萃,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有历代御赐的金银器、铜铸品和丝织品,有碑刻、写经、书画,有木雕、玉饰、佛像,有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礼品。

其中如智者大师遗物贝叶经,经陈寅恪鉴定是古印度《莎恭达罗》梵文剧本;从隋塔上取下的七方菩萨像线画碑刻;寺内磅礴飞动的王羲之“独笔鹅字”碑,寺后唐代柳公权“大中国清之寺”、宋代黄庭坚寒山子诗、米芾“秀岩”、朱熹“枕石”等摩崖石刻;元代十八罗汉楠木像,明清铜佛像,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佛国”的见证。

以及为纪念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为编制《大衍历》至国清寺求算学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一行禅师衣冠冢等。

无不闪烁着千年古寺历史的灿烂与文化的辉煌。

石梁
集天下山水奇观于一体,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

李白、孟浩然等著名诗人曾为此奇景出节赞叹,留下不朽的诗篇。

顺溪上行,山峦滴翠,古木参天,怪石遍布,奇峰突兀,是一处步移景异、触目皆成景色的绝佳胜地。

游人置身其中,恍入仙境。

翠谷全长1800余米,最为著名的有“犀牛望月”、“老僧人定”、“千年睡狮”、“万年龟象”、原始木荷林、“应真沐浴潭”等等。

天台石梁是“花岗岩天生桥”。

所谓“天生桥”是一种两端与地
面连接而中间悬空的桥状地形,以石灰岩、砂岩最为常见。

根据中国工程院王思敬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志法研究员等人的实地考察,石梁是6个方面独特的地质水文条件“巧合”在一起的大自然杰作。

简单地说从内因上看,这里的岩体内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两陡一缓”的裂痕系统;从外因上看,“梯级式的瀑布”为“冲蚀成梁”提供足够的水力。

石梁飞瀑是景区内一大奇观。

石梁其梁长约7米,梁面宽不盈尺,如苍龙耸脊,横亘在两山峭壁上,“飞瀑”历经三折穿梁而过,再从40公尺高的悬崖奔腾而下,像是崩塌的白色霜雪,轰然乍响的声势有如雷鸣一般。

根据记载,3次造访天台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还曾经走过令人胆颤心惊的石梁桥。

现在石梁桥首已封闭,不能行走,惊险的模样只能凭自己想象了。

石梁旁有中方广寺,寺内昙花亭,原系南宋丞相贾似道所建。

瀑底左侧为下方广寺,茂林修竹,掩映其间,相传为五百罗汉应真之所,现寺内供有五百罗汉木雕像。

石梁上下有数十处摩崖题刻,其中有宋代米芾、丁大荣,明代甘雨和近代康有为等名人所书的“第一奇观”、“盖竹洞天”、“栖真金界”,真草隶篆诸体齐备,洋洋大观。

石梁飞瀑景区是中国第一部武打片《少林寺》及《少林俗家弟子》、《射雕英雄传》等许多影视片的主要拍摄地。

天台山的旅游信息门票信息
龙穿峡:60.00元
天台天湖景区:45.00元
济公故居:30.00元
华顶国家森林公园:50.00元
石梁飞瀑:60.00元
赤城山:15.00元
国清寺:10元
开放时间
琼台仙谷景区:07:00~16:00
天台山龙穿峡景区:08:00~16:00
石梁飞瀑、赤城山、国清寺景区:08:00~16:00
最佳旅游时间
4月-10月最佳。

天台山峰峦重叠,郁郁苍苍,气候温暖湿润,4月-10月都非常适宜旅游。

特别在7月-8月,既能欣赏美丽的风光,又能避开炎炎烈日,是浙东南著名的避暑胜地。

安全提示
天台7月会有雨,雨天路滑,并且有大雾,不宜登山。

冬天会下雪,华顶景区一般将封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