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互联网传奇大佬的传奇故事

合集下载

中国互联网大佬出生年份背后

中国互联网大佬出生年份背后

中国互联网大佬出生年份背后作者:林军来源:《商周刊》2013年第22期杨元庆、求伯君、马云、张朝阳、雷军、周鸿祎、马化腾、丁磊……这些中国互联网界的风云人物,他们的出生年份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你或许听过《异类》这本书,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统计了美国高科技成功人士的年龄后,得出一个结论——生于1955年。

已经仙去的乔布斯、传言要复出的比尔·盖茨、硅谷最有名的花花公子Oracle老板埃里克森,以及Sun公司的创始人麦克斯利特这四巨头都生于1955年。

他们出生的时候美国从二战走出,开始重新经济建设。

他们14岁的时候,也就是1969年,硅谷崛起,他们的青年时期伴随着老一代硅谷传奇长大。

整个70年代嬉皮士盛行,四巨头中的3个都没好好读完大学也与之颇有关联。

他们的创业年份1976也很有趣。

正好赶上整个80年代个人电脑业的风起云涌。

90年代风起云涌的互联网和这几位本无大关联,但此时他们正值壮年,有足够的财力和旺盛的精力让自己与时俱进,于是也一一赶上。

生于1964在中国,这个年份是1964年:求伯君、杨元庆、张朝阳、马云,中国高科技历史上四大科技偶像居然是同一年出生的。

这4个人,每个人都有10年以上的黄金期,相互交棒各领风骚。

求伯君最盛的是整个90年代,杨元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段到这个世纪的前5年,张朝阳从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起g占据公众的眼球,而马云作为过去10年最风光的商业领袖已无大争议。

生于1964会经历过哪些事情?首先这一年生的人绕不开“文化大革命”,他们的是非观由此形成,有更强的自我认知感。

他们同时也是老三届后第一代的适龄大学生,他们身上没有太多的时代束约,即便是三次考大学的马云其实也是时代骄子,考上国防科大的求伯君、在中科院读研究生的杨元庆和在清华读本科之后去麻省理工读博士的张朝阳都更是人中龙凤。

那一年,他们25岁,血气依旧方刚,但已经过了空有满腔热血的年岁。

他们由此与这个国家一起走过甚至是熬过极度苦闷的5年,就在他们心智已经足够成熟也开始而立的年头,互联网及其后的新商业革命蜂拥而至,这几个人一下子被这一波大浪推到浪头。

名人事迹互联网自主创业名人事迹

名人事迹互联网自主创业名人事迹

名人事迹互联网自主创业名人事迹同为“90后”的孙海将和刘远城,因为共同的创业梦想走到了一起,经过深思熟虑,这对合伙人勇敢地杀入当下最时髦也最火爆的市场——移动互联网“O2O”。

目前,他们开发的“移动互联网+社区”微店平台——“淮海菜场”,已经让不少本地使用者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务,而他们的项目也初步实现了盈利。

接下来,他们还有更多的计划,比如做物联网……偶然的机会让两位小伙变成合伙人出生的孙海将是淮安人。

,他从辽宁华商经济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进入苏南一家知名的电子产品代工工厂上班,先做管理,后来转入技术部门。

干了一年时间,他觉得在厂里没有发展空间,“晋升主要看文凭、年龄等条件,怎么看,我都没有机会,于是就辞职回淮安了。

不过,这段打工经历,让我积累了一些计算机软件、硬件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出生的刘远城也是淮安人。

,他从常熟理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进入当地一家家纺企业做市场督导,不过,他很快也辞职回淮安了,“主要是因为女朋友在淮安工作,受不了异地恋的折磨”。

,一个偶然的机会,孙海将和刘远城相遇了。

当时,孙海将回到淮安以后跟朋友一起做外卖网站,有一次,他到人才市场招聘员工,巧的是,应聘者正是刘远城。

由于刘远城在学校时做过校园物流,经验丰富,两人一见面就聊了一个多小时。

于是,孙海将就招聘了刘远城,没想到后来他们又从同事变成了合伙人。

正是淮安同城配送市场飞速发展的一年,一方面,本地电商发展越来越快,同城配送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很多电商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很想把物流业务外包出去。

在这个大背景下,孙海将和刘远城找到了商机,不如成立一家公司专门做同城配送,进而把各家电商企业的同城配送需求整合起来,市场前景肯定不错。

说干就干,他们成立了淮安通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一个“互联网+社区”的同城配送项目,而这个项目也被评为度省级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

不过,他们很快发现,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往往是很残酷的。

及时转型移动互联网“O2O”觅商机孙海将和刘远城起初觉得,同城配送的需求这么大,没有道理做不好啊可一旦做起来,他们便发现了很多问题。

创业成功案例人物及故事

创业成功案例人物及故事

创业成功案例人物及故事那我给你讲讲马云的创业故事吧。

马云啊,那可是个传奇人物。

他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就像个怀揣着奇思妙想的大侠,在大家都还没搞懂互联网是啥玩意儿的时候,他就已经决心在这个领域闯出一片天了。

他创建阿里巴巴的时候,四处找人投资,可那时候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个疯子,在讲天方夜谭呢。

据说他去找那些大老板谈合作,人家都对他爱搭不理的。

但马云可没灰心,他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带着他那一小撮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一个小破屋里捣鼓阿里巴巴。

他们一开始做的业务就是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在网上展示自己的平台,就像给那些小商家在互联网这个大集市上搭个小摊位一样。

慢慢的,大家发现这个模式还真挺靠谱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阿里巴巴。

后来,阿里巴巴就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有了淘宝,让大家可以在网上轻松开店卖东西,也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

再后来又有了支付宝,这可不得了,改变了大家的支付习惯,出门都不用带钱包了,拿个手机就搞定一切。

马云就这样一步一步把阿里巴巴打造成了一个商业帝国,他自己也从一个被人质疑的创业者变成了全球知名的商业大佬。

还有一个是老干妈陶华碧的故事。

陶华碧可是个特别实在的人。

她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是因为自己做的辣椒酱特别好吃。

她就想着,这么好吃的东西,得让更多人尝尝啊。

她在贵州的一个小地方,开了个小作坊,自己亲自炒辣椒酱,那时候可没什么先进的设备,全靠她的一双手和多年的经验。

她对辣椒酱的品质要求特别高,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一点都不含糊。

她的辣椒酱开始在当地就很受欢迎,然后慢慢的,口碑越来越好,大家都口口相传,说有个陶华碧做的辣椒酱特别棒。

后来她就扩大了生产规模,把老干妈这个品牌推向了全国,甚至走向了世界。

她的成功啊,一方面是因为辣椒酱的味道确实独特,另一方面就是她这个人特别讲诚信,坚持品质第一。

而且她做生意也特别实在,价格也很亲民,就这么一步一步的,老干妈成为了全球知名的辣椒酱品牌,很多外国人吃了都赞不绝口呢。

史玉柱传奇故事简述

史玉柱传奇故事简述

史玉柱传奇故事简述
史玉柱,中国著名企业家,是中国游戏产业的先驱者和领军人物。

他的创业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成为许多创业者和年轻人学习
的榜样。

史玉柱出生在湖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
的商业头脑和勇气。

他在读书期间就开始自己的小本生意,卖过糖果、书籍等,展现出了他的商业天赋。

1998年,史玉柱创办了盛大公司,开始了他的传奇创业之路。

盛大公司最初是一个网络游戏公司,凭借着《传奇》等游戏的成功,一举成为中国游戏产业的领军企业。

而史玉柱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游
戏产业的代表人物之一。

然而,史玉柱的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公司成立初期,他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最终,他带领盛大公司走上了成功之路。

在盛大公司成功上市后,史玉柱并没有停下脚步。

他继续投身
于中国互联网产业,成立了多家公司,涉足游戏、互联网金融、文
化传媒等多个领域,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史玉柱的成功并非只是因为他的商业头脑和勇气,更重要的是他的敬业精神和不断学习的态度。

他始终保持着对新技术、新趋势的关注,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使自己的企业始终保持竞争力。

史玉柱的创业故事激励着无数的创业者和年轻人,他的成功经验也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他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勇气和毅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总的来说,史玉柱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企业家,他的创业故事激励着无数人,他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创业之路。

让我们向史玉柱学习,勇敢追逐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那些互联网的弄潮儿_名人故事

那些互联网的弄潮儿_名人故事

那些互联网的弄潮儿中国首批互联网人1995年4月,马化腾在深圳接待了一位叫丁磊的浙江宁波人。

丁磊的身材与马化騰差不多,都是1。

8米左右,更巧的是,他们都出生于1971年10月。

作为惠多网深圳站的站长,马化腾有义务接待“南漂”到深圳的惠多网网友。

而此时的丁磊,正是一个迷茫的无业青年。

他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主修微波通信专业,辅修计算机。

这是一位对电脑有着狂热爱好和超人直觉的技术天才,而且从一开始就打算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电脑企业。

在大学同学录上,有同学给他留言:“希望你早日实现拥有自己的电脑公司的愿望。

”大学毕业后,丁磊回到家乡宁波,在电信局当了一名工程师,在机房里,他成为惠多网最早期的前100名用户之一。

也正是在那时,他知道了深圳的马化腾。

到1995年春天,丁磊再也无法忍受平淡而乏味的生活,他决定“开除自己”。

这一想法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但他去意已决,“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但有没有勇气迈出这一步,将是人生成败的一个分水岭”。

他孤身一人跑到热浪滚滚的南方,到处乱逛,拜访了几位网上已十分熟稔却从未见过面的网友,他想看看他们到底长什么样,有什么稀奇的想法。

在深圳,他遇到了同样焦躁而找不到方向的小马站长。

这一年5月,丁磊加盟了一家美国数据库软件公司Sybase的广州分公司,成为一名技术支持工程师。

正当技术员出身的马化腾与丁磊在南方茫然对望的时候,一些看上去与信息产业毫无专业关系的人手忙脚乱地踢开了一片新天地。

就在那年4月,一个叫马云的31岁大学外语教师在浙江杭州创办了“中国黄页”网站,它于5月正式上线,自称是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

马云想要创造一个面向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赚钱的方法是鼓动企业把自己的商业信息挂到网上。

1995年5月,应用化学专业出身的张树新与丈夫在北京创立瀛海威公司。

她的“瀛海威时空”宣称是国内唯一立足大众信息服务、面向普通家庭开放的网络,“进入瀛海威时空,你可以阅读电子报纸,到网络咖啡屋同不见面的朋友交谈,在网络论坛畅所欲言,还可以随时到国际互联网络上走一遭”。

10年前他是中国互联网第一人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

10年前他是中国互联网第一人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

10年前他是中国互联网第一人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他这样,对BAT三巨头都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

1998年,他到硅谷为自己的互联网公司寻找人才,遇到了一个叫做李彦宏的年轻人。

李彦宏拒绝他之后,以他的公司为案例去游说硅谷投资人,不久之后就回国创办了百度。

1999年,他的公司渐入佳境,准备招聘一个COO,几轮面试之后只剩下两位候选人,其中一个叫做马云。

他留下了另外一位,被拒绝的马云只能一门心思做起了自己的阿里巴巴。

对了,留下的那个叫做古永锵,后来也离职办起了公司,叫做优酷。

还是1999年,他已经是“中国互联网第一人”,到深圳做演讲,受到了明星般的礼遇。

据说台下听讲的700多人中,有个年轻人叫做马化腾,被他的演讲深深打动,不久就做出了个OICQ,后来改了个名字,叫做QQ 。

当时,他的公司位列四大门户网站之一,从拿到第一笔融资到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前后只花了不到四年。

他的身家仅次于丁磊,位列中国富豪榜第二位。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过早的成功、一帆风顺的创业之路,让他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他声色犬马、追求享乐,甚至还患上了抑郁症。

他的公司也因此一落千丈,错过了互联网发展的风口,只能眼睁睁看着曾经仰视他的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们,成为巨头中的巨头。

现在,他终于醒悟过来,发誓要重新出发,再战江湖!他是谁?他就是搜狐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一帆风顺的创业之路除了他估计也没谁了我们都听过不少企业家创业初期的苦逼故事,譬如马云被骂是骗子、马化腾扮女生陪聊、潘石屹从铁丝网的洞钻进了深圳,诸如此类的。

和他们不一样的是,张朝阳从成长到创业成功,每一步都非常顺利,几乎没遇到过什么挫折。

1964年,张朝阳出生在陕西西安,父母都是医生,家境非常不错,更重要的是,父母对他很宽松,给了他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对他以后的发展影响很大。

更难得的是,比起马云三次高考失败,张朝阳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互联网大佬的创业历程和成功经验

互联网大佬的创业历程和成功经验

互联网大佬的创业历程和成功经验在当前全球互联网的浪潮中,我们经常提到一些互联网大佬如马化腾、马云、李彦宏等,他们的公司也逐渐走向成功。

这些创业者的创业历程和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了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介绍几位互联网大佬的创业历程和成功经验,希望能对那些怀有创业梦想的人有所启示。

一. 马化腾马化腾,出生于1971年,中国顶级互联网企业腾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1998年,他与数个好友创立了腾讯公司,并开发了第一代QQ。

因为不同于其他互联网公司,他们关注的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改变中国人的使用习惯,腾讯公司取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过去20年中,腾讯发展了多个业务(如微信、手游等),成为全球互联网行业中最具影响力和创新性的公司之一。

马化腾认为,创业路上必须具备三大特质:勇气、坚持和创新。

首先是勇气,因为创业之初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不断的挑战;其次是坚持,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坚持探索和尝试;最后是创新,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

二. 马云马云,出生于1964年,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电子商务的“摇钱树”。

1999年,他创办了阿里巴巴集团,并开发了淘宝、天猫等电子商务平台,在国内外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

马云认为,创业之路需要有清晰的愿景和使命,同时需要有创业者精神和领导力。

首先是愿景和使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带领团队去完成这个使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创业者精神,这需要具备创新精神、胆识和自我超越的精神面貌;最后是领导力,需要具备领导团队、激发潜能、建立共识和利用资源等领导能力。

三. 李彦宏李彦宏,出生于1968年,中国搜索引擎巨头百度的创始人之一。

2000年,他创办了百度,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搜索引擎之一,也是中国互联网巨头之一。

李彦宏认为,创业者需要看得更远,思考更深远,需要对行业有深刻的洞察力。

国内互联网创业成功故事

国内互联网创业成功故事
“找到兴趣和商业的结合点,坚持下去,不断创新,成功并不难!”刘庆晖说,相比自己的前东家新浪网,株洲在线这个网站“小得不能再小”。业界同行却说,株洲在线能立足三线城市“自娱自乐”,没有资本“砸钱”、没有“官办”背景,却进入了全国地方门户网站50强,实现年营收1200万元,确实有一套。下面看看这位地方门户网站的80后掌门人的网络创业之路。
现在,株洲在线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广告和电商业务,每个月售出的订单包括60套房子、80户的装修等。
梦想发芽 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互联网大佬周鸿祎有个观点,没有人可以打败趋势。在刘庆晖看来,进入互联网时代,一大趋势是“快”,株洲在线已经做到了,能够把最前沿的互联网技术带到株洲本地;一大趋势是“粉丝经济”,网站稳健运营13年,已成为株洲最大的门户网站。而现在,必须适应移动互联网的新趋势。推荐阅读:马化腾首次谈移动互联网的6个关键词
刘庆晖透露,株洲在线注册会员超过100万,官方微信粉丝已突破15万,现在又在长沙和湘潭注册了直营公司,衡阳、岳阳、常德、邵阳等地也有互联网同行抛出加盟的橄榄枝。
“让梦想发芽,把湖南互联网行业做出更大名气来。”刘庆晖信心满满地说。他准备借力移动互联网,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株洲在线获“中国十大最具商业价值地方门户”称号;,进入全国地方门户网站50强,荣获“最具媒体影响力”奖;,获“全国最具商业价值、最有影响力地方门户网站”称号。
在李佳的帮助下,胡光永的小饰品在两个月内通过网络卖出去了80多件。
“后来我们网店的生意越来越火,师傅一个人已经回复不过来顾客的咨询,于是我也开始学电脑。”胡光永笑着比划了一下自己刚开始用“一指禅”打字的模样。经过一个多月的刻苦努力,胡光永从对电脑的一窍不通,成为了同时可以回复三四个顾客咨询的淘宝卖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00亿的对决? 是的,好戏就要开演了!
BATJ之后,谁最牛?毫无疑问是TMD。

来自福建龙岩的张一鸣是5朝创业元老,短短4年就靠搬运新闻,搞出一个估值超过1200亿的公司,如今,他已经在内容+短视频+搜索+数据挖掘等几条产品线独占鳌头。

王兴更是创业狂人,从校内网、饭否网一直做到美团,他数次勇立潮头,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从极客、产品经理,一直干到CEO。

10年时间打造出规模超过3万人,估值超过1900亿的财富帝国。

程维呢?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大爆发,他一举干掉摇摇,拼掉大黄蜂,靠10亿元营销补贴打赢快的,收购优步中国,5年成长为估值超过3700亿的庞然大物。

所以,三人都是互联网传奇的缔造者。

而且,三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年轻。

张一鸣与程维刚刚35岁,王兴39岁。

另外一个共同点就是喜欢跨界。

张一鸣不用说,一个没有任何新闻从业经验的理工男,却用算法代替编辑,频频抢了三大门户的饭碗。

最有意思的是王兴和程维,不止跨界,而且相互看上了对方的菜。

本来,一个做生活服务,一个做出行,谁也不妨碍谁。

事实上,程维和王兴相识于阿里业务合作,私交一直都不错。

第一版滴滴出来的时候,程维还特意拿去让王兴评价,两人连续两年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相谈甚欢。

偏偏过去一年里,王兴与程维开始互掐。

一方面是王兴2017年底成立出行事业部。

目前,美团打车已取得南京、上海和北京的网络预车许可证,并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7个城市开启报名。

另一方面是程维高调宣布完成40亿美元股权融资,而滴滴融资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布局外卖。

有消息称,滴滴外卖服务将于4月1日在无锡上线。

一同上线的还有面向骑手端的“滴滴配送”和面向商户端的“滴滴商户”,程维的口号就是“即刻加入滴滴骑手,月收入超一万。

”也许,生意场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吃着自己碗里的,却总觉得别人碗里的香。

”不过,你知道的,现代商战打的是资本,打的是经验,打的是人才。

那么,一样的超级独角兽,一样的新经济,到底会鹿死谁手呢?
都是资本的宠儿,一个估值300亿美元,一个估值560亿美元有人说,新美大是“饿了么+携程+滴滴+N”的综合体。

王兴手里有两张王牌,一张是2万多人的地推铁军,另一张就是强大的IT系统。

正是凭着这两张王牌,短短两年,外卖、餐饮平台和猫眼电影挤进行业前三,酒店旅游与携程平起平坐。

所以,资本方才给出了300亿美元的估值。

程维当然不服,因为他口袋里有近40亿美元的现金,旗下更有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等12条产品线,3亿用户,每天服务的订单超过1300万。

程维不服是有道理的,他的背后是BAT,是苹果,是中投、中金、中信、软银、鼎辉、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30多家风投机构。

都曾浴血奋战,一人成名作是“千团大战”,一人经历过“血战钢锯岭”
烧钱做推广,挖墙角,抢客户,甚至街头火拼,这些王兴都经历过。

尤其是2011年春节过后,5000多家团购网站极度癫狂,地铁、公交、电梯到处是团购广告,广告战打到了100元获取一个用户的程度。

但是,唯独王兴靠理性笑到了最后。

因为理性,他坚持每天只上一单,将所有的流量都导入一个商家。

因为理性,他承诺消费者,“过期无理由退款。

”因为理性,他坚持根据一个城市的人口、淘宝消费指数、肯德基、麦当劳数量等各项指标来计算投入产出比。

理性的背后是眼光。

就在其他团购公司为地铁广告、公交广告大打出手的时候,王兴选择了10元获得一个用户的线上广告方式,“在离消费者最近的一步直接转换成购买。


眼光的背后更是科技支撑。

王兴一口气建了业务处理中心、配送支持中心等5个系统,光客服中心就花了1个多亿。

而客服系统建成之后,就到了收获的季节,“平均每个用户节省3分钟等待时间,电话接通率提高了50%以上。

”节约下来就是利润,就是真金白银。

所以,王兴赢了!再看程维,虽然出道时间不长,但是打的都是硬仗、大仗。

从2013年秋季开始,他先后经历过游击战、阵地战、烧钱战、闪电战,可以说刀刀见血。

在北京打的是游击战,特点就是“农村包围城市。

”程维曾带领地推人员一夜之间占领了四惠、大屯等出租车司机扎堆的全部据点,等到对手反应过来,已经根本找不到流量入口。

在上海拼的是体力,特点就是肉搏。

对手打哪里,滴滴就打哪里,“对手不打的地方,滴滴也不打。

”得知大黄蜂在虹桥火车站前花高价租下一摊位,程维特意花4000块在火车站厕所旁边租一摊位。

打败“快的”耗的是资本。

“快的补贴10块,滴滴补贴11;滴滴补贴11,快的补贴12。

”那一年,程维烧了10个多亿,最高峰的时候半天就花掉1500万。

业务量大到40台服务器全部宕机,后来还是腾讯火速支援了1000台服务器。

与优步搞得是闪电战。

当时,程维调集了市场、业务、PR、HR和财务的全部精英,成立“狼图腾”项目组,他要求每天九点钟早会,“迟到一次罚200百,迟到三次就是500百。


在2015年的那10个月里,程维没有一天休息过,不是竞争出状况,就是价格战出现问题,“轮子都要飞出去了,但是还要踩油门,每天都惊心动魄。


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个构筑“美大系”,一个是聚成“滴滴帮”
作为清华出来创业的牛人,王兴的身后更有一帮志同道合,想要改变世界的牛人。

王兴成功后,动用资本的力量,愣是投出了涵括“链农”、“美菜网”、“易酒批”,“未央”、“酷讯旅游”、“别样红”、番茄来了”等四五十家公司在内的“美大系”。

有意思的是,他所投公司中,与美大有关的人占比非常高。

“水滴互助”来自前业务总监沈鹏,“猩便利”来自前首席运营官吕广渝。

美团前高管,老同学赖斌强想出去做一个“在线学习”项目,王兴二话不说,直接给钱,而且拉上同事王慧文一起投。

与王兴不同的是,程维的高明之处在于集聚顶尖高手。

王刚是程维的创业导师以及天使投资人。

2012年6月,程维想要成立小桔科技,王刚既出谋又划策,最初的70万启动资金也是他提供的。

后来,账上的资金用完了,又是王刚挺身而出,“宁可不投其他公司,也会扛下去。

”果断又给了程维几十万。

化腾是程维的贵人。

是马化腾一手促成了滴滴滴C轮1亿美元
的融资,也正是那笔融资,让程维打赢了与快的营销“补贴”大战。

而且,马化腾还一手促成了微信与滴滴之间的战略合作。

正是在微信巨大流量的带动下,滴滴一跃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大日均订单交易平台。

最神奇的是柳青的加盟。

本来柳青是代表高盛想要入股滴滴,没有想到,最后却被程维挖了过来。

你想,柳青是谁?北大才女,高盛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年薪400万美元。

那人脉,那资源,那视野,怎是草根出身的程维能比?2014年12月9日,由淡马锡、腾讯和DST主投的7亿美元融资正是出自柳青之手。

除柳青外,程维的超豪华管理团队中还包括张博与李建华,一个任首席技术官,前百度资深员工,“上天派来的天使;”一个任首席发展官,体制内前司局级干部。

所以,论资金程维占优,论经验王兴占优,论人才难分仲伯。

一旦开打,输赢结果还真的很难说,也许正如王兴预测的,“这是一个永无宁日的战场。

”客观来说,美大的用户对打车确实有天然的需求,“找景点、找饭店到看电影,都需要打车。


而且,美团靠外卖和出行才支撑了300亿美元的估值,滴滴只做了出行估值就超过500亿美金,王兴自然不服气。

但是,为什么程维要做外卖呢?难道是用专车和快车送外卖,而非外卖骑手?一位大佬一语道破天机,“一定要把战争打到别人家里去,即使输了也不亏,打碎的也是别人家的瓶瓶罐罐。


有消息称程维又募集了100亿资金,将全部砸外卖业务上。

最高兴的当然是司机,“市场需要竞争,我们也愿意尝试其他平台。

”据说,美团打车对车主的抽成只有8%,开跑前三个月甚至无抽成。

反观滴滴,每笔订单的抽成比例高达20%。

收益最大的还有乘客,因为一场声势浩大的补贴大战已经箭在弦上。

现在唯一不确定的就是,决战的地点是在专车,还是在三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