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教案
第十四课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

广告
利大于弊 弊大于利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
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
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
虚假宣传。
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
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
广告。
3、不得盗用、泄露、使用他人的商业机密 盗用、泄露、使用他人的商业机密是 不正当行为。 中华人民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 第十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 密: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 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 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权利 人的商业秘密;
县城的7家歌舞厅经销的红葡萄酒进行了专项 检查,发现有4家歌舞厅经销的“华夏高级干 红葡萄酒、华夏金装1999解百纳干红葡萄酒” 等干红系列葡萄酒产品均非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及其授权公司生产,但在包装上都有“长城”、 “华夏”的注册商标标志,系仿冒产品。 据了解,“长城”、 “华夏”干红葡萄酒是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授权 的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华夏葡萄酒酿造有 限公司、烟台中粮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所生产,
某商场打出“清仓大处理”的广告,西 服一套原价1888元,现价188元。小李立即 购买了一套,但在其他商场,他看到同样品 牌,同样质量的西服才88元,小李感到上当 了,就对某商场进行了投诉,告其损害了消 费者的权利。
这就是一起典型的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的案例 ,本案中,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蒙骗
消费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使消费者蒙
商业竞争
商业竞争的扩大
如此经营
你相信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企业 的各种广告宣传,你印象中有没有好的或
者坏的企业宣传,你对各种广告的态度是
2018版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五)4.3 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

目标导航
3 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
-1-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1.知识目标 (1)公平竞争的意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要表现。 (2)经营者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主要做法。 2.能力目标 (1)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运用有关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等相关内容,培养平等、公平意 识,树立诚信理念。 (2)培养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的意识,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
二
一、市场经济也要“费厄泼赖” 1.经营者之间要公平竞争 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竞争。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 确立了有关市场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的规则。经营者要遵守这些 规则。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
二
2.不正当竞争的三种主要行为 (1)假冒或者仿冒的行为。 市场经营者利用他人已经建立的商业信誉,通过某种假冒或者仿 冒手段,使消费者发生误认。这种行为既损害了他人的商业信誉, 又可能对消费者构成欺诈,损害公众利益。 (2)违反广告法的规定,发布虚假宣传、制作虚假广告的行为。 在发布广告时,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既要遵守广告法的规定,也 要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约束。 提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 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 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 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3)以不正当手段盗取、泄露、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第五种,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 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 宣传。 第六种,经营者采取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侵犯 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 第七种,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 商品。 第八种,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 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 第九种,经营者利用欺骗方式从事有奖销售,或者以有奖销售的 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第十种,经营者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 商品声誉。 第十一种,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
人教版政治选修五4.3《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具体目标包括:
1.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的含义。
2.学生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违反公平竞争和诚信原则的行为。
3.学生能够阐述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具体目标包括:
1.学生能够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竞争和诚信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使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具体目标包括: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环节之后,我开始讲授新知。我首先向学生详细解释了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的概念,并结合实例进行阐述。接着,我介绍了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违反这些原则可能带来的后果。在讲授过程中,我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结合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五、案例亮点
1.真实案例引入:本节课通过引入真实的商业竞争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问题导向: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与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这样的问题导向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交流和分享观点,丰富课堂讨论。
学会公平竞争与诚信行为主题班会教案

学会公平竞争与诚信行为主题班会教案一、主题简介竞争和诚信是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价值观念,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必须培养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本次主题班会旨在通过讨论、互动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同学们正确理解并践行公平竞争和诚信行为。
二、主题回顾在上次班会中,我们谈论了人生的竞争与合作,提出了如何在竞争中保持诚实和公平竞争的原则。
通过对个人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探讨,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诚信是立身处世的重要标准,而公平竞争则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
三、主题引入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最近的一次竞争经历,是怎样的感受?是否遵守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是否坚守了诚信的底线?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四、互动讨论1. 你认为什么是公平竞争?为什么要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2. 诚信在你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有没有违背过诚信的行为?如何正确纠正?3. 举个例子,描述一个你遵守公平竞争和诚信行为的情况,分享给大家听听。
五、案例分析小明和小红参加了同一次数学竞赛,小明利用了舍友的资料,获得了较高的成绩,而小红则严格按照自己的知识储备完成了所有题目。
请同学们围绕这个案例展开讨论:1. 小明的做法是否属于公平竞争?为什么?2. 小红应该如何看待小明的行为?应该怎样做才能维护自己的诚信原则?3.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六、结语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教育引导,相信同学们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公平竞争和诚信行为的重要性,明白遵守规则和规范的意义所在。
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时刻牢记这两个原则,做一个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感谢大家的参与,期待下次班会继续深入探讨更多有益的主题。
谢谢!。
【教育专用】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五学案:专题4 3 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

3 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学习目标] 1.懂得经营者之间要公平竞争。
2.了解不正当竞争的表现。
3.分析经营者应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说明依法经营对成功创业的意义。
4.结合生活实践经验认识“制假售假”的危害性,培养公平竞争意识,树立诚信意识。
一、市场经济也要“费厄泼赖”1.经营者之间要公平竞争(1)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竞争。
(2)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确立了有关市场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的规则。
2.不正当竞争的三种主要行为(1)假冒或者仿冒是典型的“搭便车”,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2)发布虚假宣传、制作虚假广告的行为。
(3)法律禁止以不正当手段盗取、泄露、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
3.其他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商业诋毁行为、低价倾销行为、强制搭售行为、不当有奖销售行为、串通招投标行为、商业贿赂行为、垄断行为或者限制竞争的行为、政府部门滥用职权限制竞争的行为,等等。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躲避法律或直接违反法律的方式,采取弄虚作假、欺诈和其他损人利己的手段以谋取高额的利润。
二、别得罪你的“上帝”1.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地位(1)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呈现出一种“信息不对称”状态,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其利益容易受到损害。
(2)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专门的法律,如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用以平衡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2.经营者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1)经营者首先必须保证消费者享有安全消费的权利。
经营者对于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2)经营者应当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①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能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②对消费者就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提出的询问,经营者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配套K12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五学案:专题4 3 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

3 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学习目标] 1.懂得经营者之间要公平竞争。
2.了解不正当竞争的表现。
3.分析经营者应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说明依法经营对成功创业的意义。
4.结合生活实践经验认识“制假售假”的危害性,培养公平竞争意识,树立诚信意识。
一、市场经济也要“费厄泼赖”1.经营者之间要公平竞争(1)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竞争。
(2)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确立了有关市场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的规则。
2.不正当竞争的三种主要行为(1)假冒或者仿冒是典型的“搭便车”,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2)发布虚假宣传、制作虚假广告的行为。
(3)法律禁止以不正当手段盗取、泄露、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
3.其他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商业诋毁行为、低价倾销行为、强制搭售行为、不当有奖销售行为、串通招投标行为、商业贿赂行为、垄断行为或者限制竞争的行为、政府部门滥用职权限制竞争的行为,等等。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躲避法律或直接违反法律的方式,采取弄虚作假、欺诈和其他损人利己的手段以谋取高额的利润。
二、别得罪你的“上帝”1.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地位(1)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呈现出一种“信息不对称”状态,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其利益容易受到损害。
(2)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专门的法律,如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用以平衡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2.经营者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1)经营者首先必须保证消费者享有安全消费的权利。
经营者对于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2)经营者应当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①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能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②对消费者就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提出的询问,经营者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课件1:4.3 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

第3 页
劳动者和经营者是经济活动中两个重要的主体,本专题前两框 介绍劳动者的有关内容——有助于未来顺利就业,成为一名 具有法律意识的劳动者;本框主要介绍对经营者的要求,有助 于未来走好自己的创业之路。
教材内容简析 公平竞争的必要性
不正当竞争的主要行为
第4 页
经营者的义务
根据同一案例设问探究 (其他实例补充说明)
针对康师傅饮用矿物质水的“水源门事件”,浙江省消保委要求杭州顶 津食品有限公司停止播出当前含有“选取优质水源”广告词的广告。
省消保委认为,康师傅饮用矿物质水在电视广告词声称“选取优质水 源”,“选取”二字含有经过甄别、区分之后做出的选择、舍劣取优的意思。 而康师傅饮用矿物质水使用的水源是下沙自来水公司提供的自来水,根本不存 在选取。其次,自来水是城乡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饮用水源,必须符合国家生活 饮用水卫生安全标准。而就此认为自己所用的水就是“优质水源”,显然得不 到消费者认同,是对消费者的误导。
在提供商品(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
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第三条:经营者在向
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五)以虚假的
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第 27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未经国务院卫生行 政部门审查批准生产经营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的,或者产品说 明书内容虚假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 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 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卫生许可证。”
权益。
3、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与对方确立的是一种合同关系,受《合同法》
人教版政治选修五4.3《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教学设计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的内涵。
2.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诚信经营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时事新闻为背景,引入公平竞争的话题。例如,选取近期体育赛事中出现的争议事件,让学生思考公平竞争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公平竞争?为什么我们需要公平竞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公平竞争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3.引出诚信经营的概念,举例说明诚信经营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激发学生对诚信经营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其中体现的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原则。要求不少于500字,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2.让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并撰写一篇短文:
-在你看来,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交流在讨论和练习过程中的感悟。
3.教师强调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倡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现象。
-请谈谈你对我国在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方面的政策法规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
一、选择题
1.甲、乙、丙都是生产方便面的厂家,为了更多地获得市场份额,它们采取了以下竞争措施。
下列竞争措施中合法的是()
A.组成价格联盟,在同一时间提高同类型产品的价格,以获得高额利润
B.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C.发广告,说明竞争对手的产品已存在及可能存在的缺点
D.搞促销活动,购买四包赠送一包
2.2013年春,上海某食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其13个直营门店举办有奖销售活动。
活动宣称上海地区设台湾游大奖100名及3 000名健康奖、5 000名欢乐奖。
经调查,当事人实际只在上海每个直营门店各设台湾游大奖1名,共13名,其余奖项的名额分别以100倍的倍数进行虚假宣传。
当事人的上述行为()
①属于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②属于合法的有奖销售行为③对
消费者的权利没有侵害④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下列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
①假冒他人外观设计专利②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装、装
潢③经营者利用广告对商品的质量、性能、用途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④为刺激消费,商家开展适度的有奖销售,让利于
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
市场召唤诚信,是因为()
①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营者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很
难分辨商品的品质②不法厂商发布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③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宗旨都在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④经营者和消费者呈现“信息不对称”状态,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其利益易受损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2年5月18日齐鲁晚报报道,江苏省镇江市瓜田里的西瓜像炸弹一样炸开。
“瓜裂裂”引发了消费者的强烈关注。
陷入“舆论漩涡”的“西瓜膨大增甜剂”,遭遇消费者和媒体的声讨。
近年来,虽然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标准,即绿色果蔬生产已经不允许用膨大剂了,但由于利益的驱使,仍有很多人在继续使用。
2012年夏天到了,正是吃西瓜的好时节,但是各地爆出因为使用膨大剂而导致西瓜开裂的消息却让很多人都不敢吃西瓜了。
各地西瓜都出现了滞销的现象,让瓜农们叫苦不迭。
据此回答5~6题
5.用法律来平衡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主要是因为()
①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②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
③经营者和消费者作为市场主体是不平等的④市场交易要以经
营者为主导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膨大剂”事件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违背了市场经济的()
A.统一原则B.自主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D.效率原则
7.小宋在某服装店挑选一件上衣,店员介绍让小宋试穿,小宋感觉不合适,便脱下来要走,店员执意要小宋买这件上衣。
店员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小宋的()
A.维护尊严权B.自主选择权
C.安全消费权D.知情权
8.某商场打出“清仓大处理”的广告,西服一套原价1 888元,现价188元,小李立即购买了一套,但在其他商场,他看到同样品牌、同样质量的西服才88元,小李感到上当了,就对某商场进行了投诉,告其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对商场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蒙骗消费者②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③属于正当竞争行为④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A.①B.①②C.③D.①②④9.下列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①商业诋毁行为②低价倾销行为③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④
不当有奖销售⑤努力提升本企业的信誉和形象⑥政府部门滥用职权限制竞争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
10.一些电视购物节目夸大治疗效果,如说几天内就能减肥十几斤甚至几十斤,一两个月就能增高十几厘米,或利用医生、患者名义宣传治愈率和有效率等。
下列对虚假广告认识不正确的是()
A.虚假广告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B.夸大了商品质量、制作成分、性能和用途
C.虚假宣传商品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
D.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
二、非选择题
11.2011年8月11日,某网讯,最近,一些洋快餐品牌面临着“一
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信任危机,食品安全问题频频遭曝光。
继味千拉面“骨汤门”、肯德基“豆浆门”,麦当劳汉堡面包曝光后,又出现了肯德基的炸鸡用油4天才换的“后厨门”。
山西老陈醋“勾兑门”之后,港媒又曝“化学酱油”有害。
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们惊慌不已的同时又无奈至极。
如今,还有什么食品能够放心大胆地食用呢?“达芬奇”造假门事件,崇拜洋品牌危机也对家具业造成极大影响。
不论是食品行业,还是家具行业,还是涂料行业,纵观这些频频曝光的质量问题,产品安全已深深地引起人们的担忧。
食品安全问题侵害了“上帝”的什么权利?
12.经营者王峰于2013年3月5日以每箱36元的价格购进生产日期为2012年7月28日,保质期至2013年3月28日的100箱米多奇馒干。
为了售完即将过期的产品,王峰购买了打码机和稀料在小包装上打上新的生产日期,准备再次将这些馒干流入市场销售。
王峰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13.某顾客凭借自己丰富的商品知识和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承诺,到几家商场购买了一批假冒伪劣商品,然后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并连连得手,获得了较高的赔偿金。
对该顾客这种知假买假索取赔偿的做法,社会舆论褒贬不一。
有人为之叫好,认为这是合法合理的正义行为。
有人则认为,该顾客这种知假买假索取赔偿的做法,动机不纯,是投机行为,把商界搅得不安宁,破坏了经济秩序;不是真正的消费者,而是刁民;
买假索赔所得的收入属于不正当收入,应当没收……
你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
答案
1.D 2.D 3.A4.B5.A6.C7.B8.D9.B10.A 11.(1)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专门的法律,如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用以平衡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2)材料中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企业侵犯了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安
全权、知情权,没有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消费的权利。
12.(1)王峰的做法不正确。
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原则,也会侵害消费者的安全权和知情权。
(2)①经营者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王
峰擅自修改馒干的保质期,并准备将其投入市场进行销售,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原则。
②经营者必须保证消费者安全消费的权利。
经营者王峰明知食品过期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却有意让过期产品再次流入市场,侵害了消费者安全消费的权利。
③经营者应当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王峰擅自修改馒干的真实信息,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没有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13.(1)这是一种合理合法的行为。
(2)该顾客知假买假,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规范经营者的
行为,净化商品服务市场。
该顾客索赔,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它唤醒消费者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样可以在全
社会形成查假打假的风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就会大为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