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

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13分)1.(13分)《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提出要“打造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
在综合实践课程中,你所在的小组做完相关调查研究,撰写了调查报告。
现在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修改。
(1)在报告的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博物馆之城调查报告”九个字作为标题。
第一部分调查目标ㅤㅤ了解新时期北京市博物馆的发展情况,重新认识博物馆的社会作用。
第二部分调查内容ㅤㅤ调查涉及博物馆官方网站、有代表性的展览、相关新闻报道,主要内容记录如下。
【官方网站资源】ㅤㅤ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生物进化为主线,讲述生命世界的奥秘,构筑起地球上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图。
不同主题的巡回展览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的胜况表现出新时期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态势。
(2)小组成员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作出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表达的是“依照并沿用”的意思,所以“遵循”一词中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难懂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的意思,所以“奥秘”一词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组合并建立”的意思,所以“构筑”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隆重热烈的情景或场面”的意思,所以“胜况”一词中有错字。
【展览内容及形式】ㅤㅤ中国国家博物馆“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独具匠心。
各类展品以不同形式展出,空间站组合体1:4的模型“飞”在头顶,核心舱1:1的模型可步入参观。
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让观众拍手称快。
ㅤㅤ首都博物馆“辉煌中轴——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展”剧场式的沉浸空间,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6米长的数字沙盘将气势磅礴的中轴线历史建筑群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3)你检查文段中使用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具匠心B.拍手称快C.身临其境D.气势磅礴【相关新闻报道】ㅤㅤ2021年5月,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等九部委印发文件,要求实施“类博物馆”培育计划,鼓励将具有部分博物馆功能、但尚未达到登记备案条件的社会机构,纳入行业指导范畴。
2024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顺义区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一、基础·运用(共13分)在我国,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春天结伴去郊野踏青。
小明同学要制作一期板报,向大家介绍中国的“踏青”文化,邀请你协助完成。
1.请用正楷字书写“带上文化去踏青”这七个字,作为板报标题。
(1分)专栏一踏青溯源踏青,也称“踏春”“探春”“拜青”,一般指人们春天到郊野游玩,欣赏春色,寄情..山水。
踏青是中华传统民俗,起源于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在西周,立春之时,天子携职官、黎庶,于东郊野外行礼迎春,表达对风调雨顺的期盼和对司春之神的敬畏,这种农耕祭祀习俗对后世影响源远流长。
此后踏青的主题熔合..于多种节日仪礼中。
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纪念黄帝诞辰的日子。
这天除祭祀之外,还有河中沐浴、水边宴饮、郊外游春等习俗。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二天,是古代怕春雷引发山火而设定禁火的日子,后来又增加了纪念先秦名士介子推的活动,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
寒食节的习俗除了禁火、冷食,还有扫墓祭祖、踏青插柳、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
后来上巳节与寒食节的习俗合并到清明节,人们在慎终追远之外,又格外珍惜清明节的天朗气清,春光明媚..,纷纷到野外踏青,感受生机盎然的景象。
唐宋时期,国家设定了清明假日,假日里赏花踏青在全社会各阶层形成风尚,尤其在宋代盛况空前。
清明节时“游子寻春半出城”,踏青出游的多样需求又助力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形成滚雪球效应.....。
2.你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因为表达的是“将情怀寄托到山水中”的意思,所以“寄情”字形有错误。
B.因为表达的是“文化相互交流形成整体”的意思,所以“熔合”字形有错误。
C.因为表达的是“推崇尊敬前辈的高尚品格”的意思,所以“崇敬”字形有错误。
D.因为表达的是“春天的景物美丽多彩”的意思,所以“明媚”字形有错误。
2024年北京市海淀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年北京市海淀中考模拟语文试卷2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古诗文背诵默写。
(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2)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3)《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及其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云:诗歌美如画。
往往是指诗描绘的意境很美,读起来脑海里会闪现出一幅画面。
读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黑夜里传来悠扬的笛声,任春风送到城里的高楼或小巷的画面。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三部分保护北京城的精灵——北京雨燕ㅤㅤ北京雨燕是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候鸟,被很多人视作“北京城的精灵”。
北京雨燕即使是一种“活态文化遗产”,也是北京的一个“特殊生态符号”。
这让北京雨燕成为了北京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ㅤㅤ每年春夏晨昏之际,成群结队的北京雨燕都会现身京城。
它们在古老高大的城门楼上追逐竞飞,成为古都北京一道鲜活而经典的生态风景。
七月中下旬,北京雨燕又飞往非洲南部。
ㅤㅤ“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商颂》中的“玄鸟”,被古人奉为神圣。
学者认为,“玄鸟”指的是北京雨燕。
有学者说:“‘北京雨燕’应该就是中华早期文明的图腾原型。
北京城的起源在‘燕山’脚下的西周‘燕都’古城,可以说,一个小小的‘燕’字与古都北京有着不解之缘。
‘玄鸟’有祥瑞与守护之意,而北京雨燕已不离不弃地守护古都600余年。
”ㅤㅤ2021年在昆明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北京展区采用沉浸式手法,让观众跟着雨燕,打开超大型城市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可以说,北京雨燕已成为北京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ㅤㅤ目前,社会各界正携手保护雨燕。
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一、选择.(共14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
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①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②。
1.(2分)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追溯.(shuò)“为”字的笔顺是:丶ノフ丶B.追溯.(sù)“为”字的笔顺是:丶フノ丶C.追溯.(sù)“为”字的笔顺是:丶ノフ丶D.追溯.(shùò)“为”字的笔顺是:丶フノ丶2.(2分)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B.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C.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D.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3.(2分)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
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A.上下平行,左右勾连.(打一字)谜底:互B.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打一字)谜底:日C.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打一字)谜底:高D.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打一字)谜底:兆4.(2分)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
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A.温故知新杞人忧天毛遂自荐B.门庭若市舍生取义刻舟求剑C.守株待兔完璧归赵豁然开朗D.闻鸡起舞破釜沉舟三顾茅庐5.(2分)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2024年4月北京朝阳区初三语文中考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北京朝阳区初三语文中考一模试卷2024.04一、基础·运用(共15分)学校开展“我拍到了‘语文课本封面’”文化活动。
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
1.下面是策划方案中的一段文字。
请你完成(1)(2)题。
(共4分)当万里河山被框入小小封面,一帧帧美景仿佛多了一份书卷气。
楷体“语文”两个大字,加上拼音“YU WEN”,配上家乡的美景,让人不禁感叹:“最极致的中式美学就藏在语文课本上!”请发挥你的创意,进行二次创作【甲】你可以将自己拍的家乡美景,配上教科书封面的“语文”二字;也可以把山川河流的图片放进教科书的封面模板里;还可以甄选语文课本里的插图,把静态照片做成动态封面【乙】浪漫的春天已经上线,接下来的华夏大地万物复苏,春和景明。
让我们一起来制作属于自己的语文课本封面吧!(1)有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
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A.“框”指“在文字、图片周围加上线条”,应读为“kuàng”。
B.“书卷气”指“读书人的风格气质”,“卷”应读为“juàn”。
C.“不禁”的意思是“抑制不住”,“禁”应读为“jìn”。
D.“春和景明”的“和”意思是“和煦”,应读为“hé”。
(2)在文段【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乙】,B.【甲】:【乙】。
C.【甲】,【乙】,D.【甲】,【乙】。
2.同学们纷纷参与,积极投稿。
活动编辑准备从下面三幅图片中选用一幅作为课本封面。
请你完成(1)(2)题。
(共3分)(1)下面三幅图片,你选择哪一幅?并简述理由。
(要求:使用关联词“既……又……或“不但……而且……”)(2分)【甲】八达岭长城【乙】北京商务中心区【丙】国家体育场(2)请用正楷字为课本封面书写“语文”二字。
(1分)3.活动最后,某同学总结发言。
阅读发言稿,完成(1)-(4)题。
(共8分)①北京的首钢奥园、武汉的东湖樱园、温州的泗溪廊桥、云南的梅里雪山,这些地标图片在网络平台并不罕见。
精品解析:2024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第二部分 活动掠影
本次研学活动,最让我心醉神迷的是“首都青少年科幻教育空间”主题展览。不必说参观了解千回百折的中外科幻发展历程,也不必说科幻阅读、科幻绘画、科幻影视等深度体验,单是看到《圆圆的肥皂泡》中能够包裹整个城市的巨型泡泡,就令人胡思乱想了!我仰起头,看着屋顶悬挂着大大小小的肥皂泡,在多种光线的映衬下,显得光怪陆离。将眼睛从屋顶转向正前方,是充满科技感的城市剪影,拼接着铮亮的镜面,让我们在现实与虚幻中来回切换。
③如果引用两句古诗文来表达你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你会选用“_______,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
【答案】①.风正一帆悬②.濯清涟而不妖③.但愿人长久④.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悬、濯、涟。
③引用两句古诗文来表达你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即可;示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门头沟区2024年初三年级综合练习(二)
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意象和词句的理解。
①“昏鸦”的意思是:黄昏归巢的乌鸦,“昏”字呼应了“夕阳”,故此空填写“昏鸦”;
②“西风”:本义是西边刮来的风,在诗词中,它的到来宣告着秋季的到来和夏季的结束,常被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象,如落叶、收获和寒意。因此常用“西风”代指“秋风”,故此空填写“秋风”。
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统一测试试卷语文2024.4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4分)班级进行了“古建文辉——语文中的中国古代建筑”主题探究活动,活动后计划举办专题展览。
下面是展览内容的初稿,请你进行审校、修改和补充。
展板一:汉字中的古建发展分)A.因为这里形容建筑物高大雄伟的样子,所以“巍峨”一词中无错字。
B.因为这里表达“鲜明地展示”的意思,所以“张显”一词中有错字。
C.“穴”读作“xué”。
D.“剖”读作“pāo”。
2.根据文段内容,在横线处补全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汉字凝固了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②建筑材料也会影响到汉字的构造B.①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被汉字凝固②汉字的构造也会影响到建筑材料C.①汉字凝固了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②汉字的构造也会影响到建筑材料D.①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被汉字凝固②建筑材料也会影响到汉字的构造篆文的“穴”字展板二:成语中的古建细节3.你检查文段中使用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美轮美奂B .包罗万象C .相得益彰D .棋逢对手4.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做出修改。
(2分)展板三: 诗文中的古建形式A .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杜牧B .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杜甫C .①生子当如孙仲谋 ②杜牧D .①生子当如孙仲谋 ②杜甫 6.为插图黄鹤楼拟写一副对联,补全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何时 ① ,看洲渚萋萋芳草今日白云仍在, 拂汉阳 ②A .①黄鹤飞来 ②历历晴川B .①黄鹤再来 ②历历晴川C .①黄鹤飞来 ②浩瀚烟波D .①黄鹤再来 ②浩瀚烟波7.展览的结语中需要解释主题“古建文辉”的意思,请你综合三块展板,补写内容。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三篇)附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三篇)附答案(一)喝得很慢的土豆汤肖复兴那天下午,我和妻子路过北大,因为还没有吃午饭,忽然想起儿子曾经特意带我们去过的一家生意很红火的朝鲜小饭馆,便去了这家小饭馆。
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里空荡荡的,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笑着问我们吃点什么。
我想起上次儿子带我们来,点了一个土豆汤,非常好吃,很浓的汤,却很润滑细腻,特殊的清香味儿,撩人胃口。
不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忘记是用鸡块炖的,还是用牛肉炖的,便对妻子嘀咕:“你还记得吗?”妻子也忘记了。
没想到,小姑娘这时对我们说道:“上次你们是不是和你们的儿子一起来的,就坐在里面那个位子?”我和妻子都惊住了。
她居然记得这样清楚!更没想到的是,她接着用一种很肯定的口气对我们说:“那次你们要的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还是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就这么肯定?”她笑了:“没错,你们要的就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也笑了:“那就要鸡块炖土豆汤。
”刚才和小姑娘的对话,让我在那一瞬间都想起了儿子。
思念,一下子变得那么近,近得可触可摸,仿佛一伸手就能够抓到。
两个多月前,儿子要离开我们回美国读书的时候,特意带我们来到这家小馆,特别推荐这个鸡块炖土豆汤,所以,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一直从中午喝到了黄昏。
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
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人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让我百思不解。
汤上来了,”我问小姑娘,她笑笑,望望我和妻子,没有说话,转身离开。
我抿了一小口,两个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亲切,仿佛儿子就坐在面前。
那一天下午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
临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又问小姑娘,还是那样抿着嘴微微笑着,没有回答。
又过了好几个月,树叶都渐渐变黄了,天都渐渐地冷了。
那天下午,还是两点多钟,我去中关村办事,那家小馆,那个小姑娘,和那锅鸡块炖土豆汤,立刻又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似的,闯进我心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卷 第1页(共8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北京市201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 文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运用(共23分)(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共1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4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
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一头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 ① 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 ② 。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追溯.(shu ò) “为”字的笔顺是: B .追溯.(s ù) “为”字的笔顺是: C .追溯.(s ù) “为”字的笔顺是: D .追溯.(shu ò)“为”字的笔顺是:(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①栩栩如生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B .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C .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D .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2.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
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2分) ( ) A .上下平行,左右勾连。
(打一字) 谜底:互B .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
(打一字) 谜底:日C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
(打一字) 谜底:高D .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
(打一字) 谜底:兆 3.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
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是(2分) ( ) A .温故知新 杞人忧天 毛遂自荐B .门庭若市 舍生取义 刻舟求剑C .守株待兔 完璧归赵 豁然开朗D .闻鸡起舞 破釜沉舟 三顾茅庐4.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
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 )去老范一千年,后___先___,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 .悲 喜 八百里大湖B .乐 忧 大湖八百里C .喜 悲 大湖八百里D .忧 乐 八百里大湖5.学校举办“海洋,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这次活动增强了同学们认识海洋、了解海权、关注海防的意识,激发了同学们投身祖国海洋事业的热情。
校刊记者向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了祖国的海洋事业,你将来愿意做一个海洋资源的勘探者呢,还是当一名保卫祖国海疆的战士?”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 ) A .只要能为祖国海洋事业做贡献,无论当海军战士还是做勘探者,我都愿意。
B .我愿意当一名海军战士,驾驶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
C .为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都准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D .我国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将来能当一名海洋资源的勘探者,是我的理想。
6.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 理解:“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花相继开放的景象。
B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理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出了草丛中的片片野花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景象。
C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故乡》)理解:“厚障壁”表明“我”与中年闰土由于长期不见面,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误会,关系越来越疏远。
D .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理解:把“希望”比作“路”,表明只要始终不渝地去探索、实践,希望就会出现在眼前,就会迎来新的生活。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二)填空(共9分)7.默写(共4分)(1)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1分)(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1分)(3)毕业在即,请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的诗句,向你的同学表达即使将来相距遥远,长久难见,也会保持深厚友谊的心意。
(2分)8.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填空。
(5分)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古典小说①《________》。
连环画讲述的②________的情节,反映出林冲由当初隐忍到现在反抗的思想性格转变。
后来,林冲毅然投奔了梁山。
他的这段经历体现了这部古典小说③________的主题。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9~11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_______________(2)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
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
请你从文中另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4分)句子:①_____________感悟:②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共37分)(一)阅读《又到麦浪翻滚时》,完成第12~14题。
(共14分)又到麦浪翻滚时周霞①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忙忙碌碌。
傍晚,出去散步,信步走远了些,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
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甲】麦子的味道。
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蓦然吸引了我。
只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让我的记忆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里。
②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平原。
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
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
不管天多热,不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
③小时候,麦子成熟前,我们总爱搓麦粒吃。
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两手相对,搓来搓去,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里慢慢弥散开来。
搓好了,就张开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淡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是,满心就都是【乙】麦子的味道。
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就挎上小篮子,到麦地里拾麦穗。
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
母亲做的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
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语文试卷 第5页(共8页)语文试卷 第6页(共8页)④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
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也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
那时的我还不懂稼穑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家人不停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
割麦子时,要是谁落下了太远,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
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进。
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
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尖尖的麦芒会扎得生疼。
脚上穿着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
⑤麦收时节是一年里很累人的时候,又没有工夫去集市买东西,父母总是提前把鸡蛋腌制好,偶尔也会拿出春天里储存的香椿芽。
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
天热,面条煮好后,要放进刚挑来的井水里浸泡一下,再捞出,这样吃起来才过瘾。
这个时节的菜,只有黄瓜、西红柿和菜豆,反正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
吃饱了,好好睡个午觉,再切开一个大西瓜,美美地吃一顿,舒坦极了。
太阳稍稍收威,就又起身下地了,麦收不等人呢。
⑥麦收时节,大人们总是让自家的娃们去帮老师割麦子。
于是,我和伙伴们就组织起来,在麦田里穿梭。
师生你追我赶,割得快的同学会善意地取笑一下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
不到半天时间,几亩地就割完了。
今年春节,和儿时的伙伴通电话,说起当年每到开镰时麦地里弥漫着的【丙】麦子的味道,觉得是那样美好。
是呀,那时真好,那时的麦子好,那时的空气也好,那时的师生关系也和谐自然。
偶尔的田间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