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第4章旅游景观的欣赏检测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选修三 第四章 旅游开发及保护 单元测试

人教版地理选修三 第四章 旅游开发及保护 单元测试

2019-2019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三第四章旅游开发及保护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杭州西湖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41处世界遗产。

杭州西湖申遗成功主要是因为这里有独特的()A. 水文景观B. 地文景观C. 人文景观 D. 气象景观2.文明的旅游者既能从旅游活动中获取愉悦和收益,又可以对旅游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尽自己的责任。

做文明旅游者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不文明行为的是()A. 遵纪守法B. 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C. 废物装进垃圾袋D. 在文物古迹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以示纪念(2)下列行为中可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是()A. 为方便随地乱扔垃圾B. 攀折旅游景点中的花草树木C. 猎取旅游景区中的野生动物,以获取食物D. 定期开放旅游景点,设置最多游览人数的限制(3)下列有关文明旅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旅游要尽兴,不必在乎繁文缛节B. 文明旅游应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C. 旅游时尊重地方习俗也属于文明礼貌的要求D. 文明旅游不仅要注意个人礼貌,还要注意旅游安全3.有关旅游景观欣赏时机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北方地区景观最宜秋季观赏B. 阴天是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时机C. 钱塘江大潮最佳时机是在农历八月十八日D. 青海湖的候鸟宜在7月份观赏4.以舟山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亮点的普陀“新年祈福之旅”成为今年春节的短线游亮点。

另据报道,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观光平台在2019年5月已投入使用。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钱塘江潮发生时,涛声似千军万马。

从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看,钱塘江潮之美属于()A. 形象美B. 色彩美C. 声音美 D. 朦胧美(2)若某一游客想在观光平台上参观钱塘江大潮,欣赏这一景观时应()A. 选择观赏位置 B. 把握观赏时机 C. 抓住景观特色 D.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3)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既借助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又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样设计主要考虑哪种现象对大桥的影响()A. 海啸B. 赤潮C. 潮汐 D. 寒潮5.辛弃疾词云:“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人教版高中地理同步测试 选修三 3.2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同步测试 选修三 3.2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装校:___________姓名…………装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地理同步测试 选修三 3.2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试卷副标题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1.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季节是 (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2.雨过天晴时可能观赏到的最佳景色有( ) ①黄山云海 ②泰山日出 ③彩虹 ④钱塘江大潮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3.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在欣赏景观时要选择一个( ) A .最佳时间 B .最佳位置 C .最佳距离 D .最佳天气下图为我国四处旅游景观。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观赏图中景观( ) A .①—特定角度,雪后最佳 B .②—高处俯视,清晨最佳 C .③—适当距离,春季最佳 D .④—置身其中,冬季最佳5.图中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气温年较差大,水汽冷凝形成 B .②——岩浆岩出露地表,风化侵蚀形成 C .③——淡水鱼类丰富,食物来源充足 D .④——地质条件复杂,流水沉积形成6.人们在旅游活动时感觉到世界各地距离日益“缩短”的原因主要是( ) ①通信手段的现代化 ②人们精神素质得到提高 ③人们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 ④交通条件大大改善,运速越来越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7.下列旅游路线中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是( ) A .北京故宫—云冈石窟—平遥古城 B .山东泰山—苏州园林—浙江杭州C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龙门石窟—苏州园林D .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订…___考号…订…为一体B .风景区中流传的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与审美特征无关C .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楼阁、桥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D .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工美破坏了自然景观的自然美 9.观赏黄果树瀑布的最佳方法是( ) A .适当距离仰视 B .远眺可得 C .乘船观赏 D .高处俯视10.在自然景观中处于相对重要位置的是( ) A .生物景观 B .气象气候景观 C .地质地貌景观 D .水文地理景观11.专家认为,旅游景观的欣赏尤其需要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

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单元测试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自然景观与其对应的成因,正确的是( )A.泰山——地质构造B.黄山云海——地质构造C.钱塘潮——气候D.卧龙自然保护区——气候解析:黄山云海主要是在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钱塘潮是在海洋的潮汐作用下形成的,属于水动力因素;卧龙自然保护区属于生物景观,是在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答案:A2下列反映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景观的有( )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②④是温带草原和沙漠的景观。

答案:D“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上过”描写的是我国某一地区的景观。

据此完成第3~4题。

3该地区受影响最明显的地质作用为( )A.风力侵蚀B.岩浆活动C.地壳运动中的水平挤压作用D.流水侵蚀4导致这种居住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为( )A.风俗习惯B.地形形态与土壤性质C.旅游产业发展需要D.交通条件解析:诗句描述的是黄土高原地区,流水侵蚀使其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土崖畔上,正是开掘窑洞的天然地形,此外土质有直立性也很重要。

答案: 3.D 4.B5造成我国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方文化的差异B.南北方气候的差异C.南北方地质、地貌的差异D.南北方工作时间的差异解析: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存在着差异,主要是由于气候的差异。

答案:B6关于感受自然美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主要通过视觉观赏②主要通过听觉和触觉观赏③要通过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综合感受④不仅要通过视觉观赏,还要通过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综合感受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旅游活动中可以获取很多的美感,各种美感的获得并不是依靠相同的感官,其中视觉是感受自然美的主要途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也是重要的感知手段。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全册检测题带答案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全册检测题带答案

旅游地理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历史名城曲阜近几年接待的游客中,绝大部分是工薪阶层和农民,这个现象说明()A.旅游空间的扩大化B.旅游主体的大众化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D.旅游内容的丰富性【答案】B2.旅游的主体是()A.旅游者B.旅游资源C.旅游业D.休闲时间【答案】A3.现代人们既有乘飞机、汽车、火车、轮船旅游,也有自己驾车、徒步旅游;既有随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旅游,也有单人或全家一起外出旅游,这反映出()A.旅游主体的扩大化B.旅游主体的大众化C.旅游形式的多样性D.旅游内容的多样性【答案】C太空旅游是基于人们遨游太空的愿望,到太空去旅游,给人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最新奇和最为刺激人的是可以观赏太空旖旎的风光,同时还可以享受失重的乐趣。

而这两种体验只有太空中才能享受到,可以说,此景只有天上有。

专家表示,未来的太空旅游将呈大众化、项目多样化、多家公司竞争、完善安全法规四大趋势。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据太空旅游的定义,其属于( )A.观光旅游B.度假保健旅游C.购物旅游D.公务旅游5.下列关于太空旅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旅游自古就有B.太空旅游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C.目前,太空旅游只是一种假想,不具有实践性D.专家估计,太空旅游市场前景很好【答案】4.A5.D6.下列关于旅游活动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展国际旅游可以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B.发展旅游业能够扩大就业C.发展进口旅游能减轻商品商场压力,弥补商品供应的某些不足,抑制物价D.发展旅游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扩大交流【答案】C7.旅游业属于()A.资金密集型行业B.技术密集型行业C.劳动密集型行业D.能量密集型行业【答案】C沙木尼高山户外运动小镇位于法国中部东侧,坐落于高达4807m阿尔卑斯主峰勃朗峰山脚下的山谷里,是全球著名的高山户外运动旅游目的地。

小镇建设经历了“高山户外运动→登山服务业→冬奥会”推动下的休闲体育度假目的地的发展历程。

新人教版地理选修3: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单元测试题doc

新人教版地理选修3: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单元测试题doc

A.峡谷、洞、一线大的景观,宜从顶部俯视B.瀑布景观,应适当距离远望,并带有俯览之趣C.观赏江河湖海应在低水面的亭台楼阁上D.山水组合景观,应乘船沿水路观赏24.下面是中国文学作品中著名的诗句,下面代号一作者一风景名胜地正确的组合是()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A .①一杜甫一黄山B .②一李白一三门峡C.③一杨万里一西湖 D .④一苏轼一衡山25 .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旅游景点包括()A.黄果树瀑布、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 B .云冈石窟、陕西半坡遗址、庐山C.避暑山庄、张家界、神农架D.路南石林、华清池、九寨沟26.到下列旅游景点旅游,选择时间较合理的是()A.游杭州西湖,春季最佳B.游北京香山,夏季最佳C.游锡林郭勒草原,春季最佳D.游拉萨,冬季最佳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据此,回答27-30题。

27.庐山位于()A.湖北省B.长江北岸C.京九铁路东侧D.地势第二级阶梯28.从地质构造来看,庐山属于()A.背斜B.断块山C.向斜D.褶皱山29.观赏庐山自然景观的最佳季节是()A.夏季B.春季C.秋季D.冬季30.庐山的环境承载量大于黄山,根本原因是由于()A.庐山顶部平坦地大于黄山,容人量大B.黄山的海拔高度大于庐山,山顶太冷C.庐山的降水量大于黄山,水资源丰富D.庐山的宾馆档次高于黄山,生活设施全、读图题31 .读下面一组图片,分析回答问题:(2) 要取得最佳欣赏效果,在游览 "女神司春"景观时,如何才能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 。

形成"女神司春"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35阜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中的太湖石是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 .岩浆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 D .变质作用(4)江南园林中常用太湖石构景,形成奇峰怪石的山景。

高三地理旅游景观的欣赏试题

高三地理旅游景观的欣赏试题

高三地理旅游景观的欣赏试题1.【旅游地理】(10分)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隆冬时节,走进吉林市,沿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

这就是“雾凇”。

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

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

材料二:吉林雾凇形成示意图(1)人们常说“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说出这句话体现的景观欣赏要求。

并简述吉林雾凇的形成原因。

(8分)(2)2007年底国家将丰满大坝定为病坝。

丰满大坝若被拆除,下游雾凇景观或将因此消失。

简要说明原因。

(2分)【答案】(1)注意把握观赏时机(2分) 形成过程:①冬季,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较高,水汽大量蒸发(2分);②地处河谷,风力较弱水汽不易消散(2分);③气温低于-20°C,水汽遇寒冷的空气及树枝而凝结(2分)。

(2)河流封冻,水汽减少(2分)【解析】(1)“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句中的“夜”、“晨”、“午”表示时间,所以告诉我们在欣赏景观时要把握恰当的时机。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在“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夜看雾”,是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江上出现的雾景。

大约在夜里十点多钟,松花江上开始有缕缕雾气,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江面滚滚而起,不停地向两岸飘流。

“晨看挂”是早起看树挂。

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

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

“待到近午赏落花”,是说树挂脱落时的情景。

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树挂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

雾凇俗称树挂。

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雾凇形成需要两个条件:①气温很低,②水汽又很充分。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课时跟踪检测阶段综合测评三旅游景观的欣赏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课时跟踪检测阶段综合测评三旅游景观的欣赏

阶段综合测评三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Ⅰ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书写在试卷上;交卷前请核对班级、姓名、考号。

2.本场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把握好答题时间。

3.认真审题,仔细作答,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春节期间,来自中国的游客在南非可观赏到具有自然美感的景观是() A.乞力马扎罗山B.黄金制品会展C.好望角的阳光沙滩D.非洲最深的湖泊解析:乞力马扎罗山位于东非高原;非洲最深的湖泊是坦噶尼喀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分;黄金制品会展属于人类活动,不符合题目要求;好望角为地中海气候,此时正处于夏季,阳光充足,故C项正确。

答案:C《红楼梦》中对大观园的描写:“……开门进去。

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

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

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据此完成2~3题。

2.说明大观园入园所采用的构景手法是()A.主配法B.借景法C.隔景法D.障景法解析:大观园的入园构景手法采用的是障景法,以假山为障。

答案:D3.中国古典园林在配植花木时,十分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牡丹富贵妖艳,宜配套()A.峭壁奇峰B.疏篱修竹C.雕栏玉砌D.茅舍清斋解析:雕栏玉砌也体现富贵,可与牡丹相配。

答案:C一位来自芬兰的游客来到中国旅游后,感慨地说:“中国真大啊,短短的十几天内在没有登高的情况下,就让我感受到了一年内四季的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该游客此次来中国旅游的时间最有可能是()A.7月B.9月C.1月D.5月解析:1月份,我国南北温差大,南北景观差异明显。

答案:C5.此时,中国游客到芬兰,可以观赏到的景观,不可能有()A.富有地方特色的舞蹈、音乐B.针叶林,冰蚀湖C.午夜的太阳D.漫天大雪,漫漫长夜解析:午夜的太阳出现在极昼期,此时北半球为冬季,芬兰昼短夜长。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欣赏方法(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欣赏方法(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欣赏方法(含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景观与其主要美感类型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①泰山雄、黄山奇、华山险、峨眉秀②香山红叶③烟岚云霞④飞流直下三千尺⑤疑是银河落九天⑥松涛亭⑦听泉亭A.①—方式美B.③④⑤⑥⑦—静态美C.②③④⑤—颜色美D.⑥⑦—声响美解析①是不同的地貌形状构成的方式美;②③表达了颜色美;⑤是将瀑布比喻成银河,主要表达了瀑布的颜色美和方式美;④主要表达了瀑布的静态美;⑥⑦中的松涛和泉水的美妙的声响,并不是松涛亭和听泉亭有听觉之美。

答案 A2.以下是自然旅游景观最清楚的美感特征是()。

A.方式美B.颜色美C.静态美D.朦胧美解析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状,展现出的方式美有所不同。

地貌景观是自然景观的中心,其显示的笼统是自然景观美的中心。

答案 A3.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反映了自然景观的美感类型是()。

A.静态美B.方式美C.颜色美D.声响美解析该诗作者为白居易。

此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音节铿锵,颜色亮丽,给人以醇厚的美的享用。

诗句以红、绿、蓝明快的颜色反映自然景观的颜色美。

答案 C4.旅游欣赏的位置选择主要包括()。

①距离②角度③俯仰④机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距离、角度、俯仰均与位置相关,机遇那么与时间、天气、时节相联络。

答案 A5.以下景观的欣赏宜抓住机遇的是()。

A.黄果树瀑布B.黄山日出C.乐山大佛D.漓江景色答案 B二、综合题6.读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以下效果。

云南省依据本省旅游资源极端丰厚的状况,将旅游业确定为四大支柱性产业之一,为旅游业快速、安康开展营建优越的大环境。

近年来该省旅游业开展势头迅猛,现已居中西部省区之首,并迫近沿海兴旺地域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

(1)图中A处为什么能看到低纬雪山和相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动植物景观,而B城却是〝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时四时春〞的现象?(2)图中D处可以看到因流水溶蚀作用而构成的________地貌;在E处旅游者那么欣赏到了火山地热景观,为什么?(3)云南省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对其经济开展有何严重意义?解析此题主要考察自然旅游景观构成的缘由及开展旅游业对经济开展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检测一、选择题每年的农历五月“端午节”,珠江三角洲各地都进行龙舟竞渡,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商人前来观光,进行文化交流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等活动。

据此回答1~2题。

1.龙舟节在珠江三角洲延续2000多年,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A.光热充足,降水丰富B.基塘、湖泊众多C.地势低平,河网密布D.河流无明显的枯水期答案 C2.要想使龙舟节更好的延续和发展,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建立环境立法和相关保护政策B.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C.加大开发力度,多建些娱乐场所D.提供“绿色”旅游答案 C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气候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

据此回答3~5题。

3.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解析昆明四季如春,一是由于纬度较低,全年太阳辐射都比较强;二是由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

答案 D4.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

A.800~1 000米B.1 800~2 000米C.2 800~3 000米D.3 800~4 000米解析滇池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该高原西高东低,海拔由2 000米降低为1 000米,故答案是B。

答案 B5.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B.全面实施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D.把昆明市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解析全面实施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是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

答案 B6.在德国汉诺威市中心区设置游览标志线,其主要目的是()。

A.使旅游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城市的主要景点有一个基本了解B.使旅游者不会走失或迷路C.使旅游者不会偏离此线D.使旅游者都沿主要公路游览答案 A7.下列关于丹霞旅游风景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丹霞地貌是仅在我国广东特有的一种地貌类型B.丹霞旅游区具有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而不具备历史文化价值C.丹霞盆地的自然景观以奇、险、美著称D.丹霞盆地受工矿业及大规模森林采伐的影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解析丹霞地貌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地也有分布,在我国福建、甘肃等地也有;广东丹霞地貌旅游区位于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会处,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答案 C8.闽南部旅游规划中的“三区”是指()。

A.鼓浪屿旅游区、老城旅游区、南山旅游区B.老街区、步行街区、名人名事社区C.中心游览区、环岛旅游区、铁路沿线区D.生态旅游区、体育旅游区、林地疗养区答案 A9.下列属于旅游景区中不和谐音符的有()。

①品牌之争②重复开发③低水平开发④盲目开发⑤集中开发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答案 B10.去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旅游,要提前半年预订门票。

这说明()。

A.旅游活动规模应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B.公园管理者运用心理学方法促销门票C.使平日很少的旅客能集中安排,提高交通效益D.公园售票能力有限解析各个旅游景区的旅游容量是有限的,所以每天进入旅游景区的最多人数也是有限的。

去美国大峡谷旅游的人很多,所以须预订门票。

答案 A11.下列行为不会对旅游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的是()。

A.驾驶快艇游览玄武湖B.在南京中山植物园采集鲜花C.在中山陵音乐台举办小型音乐会D.在紫金山顶建大型观景台解析驾驶快艇会对湖中生物,特别是鱼类造成很大影响;在植物园中采集鲜花会破坏其他人的观赏;紫金山顶面积小,有天文台,建大型观景台,游人过多,会造成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而在音乐台举办小型音乐会则不会造成破坏。

答案 C丝绸之路作为中国最早推出的旅游线路之一,长期以来处于不温不火的境地,随着《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的实施,“丝绸之路”被打造成了拥有强大产品支撑的国际品牌,游客人数急剧增长。

据此完成12~13题。

12.合理的旅游规划能够()。

①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②增强旅游景区的吸引力③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④彻底避免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合理的旅游规划能够减轻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普及旅游环境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持久地解决旅游环境问题。

答案 A13.《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意义不包括()。

A.提升该旅游景区的品位B.扩大该旅游景区的规模C.提高该旅游景区的效益D.开发该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解析旅游景区规划的意义体现在旅游品位、规模和效益等方面。

答案 D14.下列属于旅游活动直接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台风过后,海边一些旅游设施遭到破坏B.为改变“自古华山一条路”,近年来金工开辟了复线旅游线路C.在许多旅游风景区的著名景物上留有诗人和书法家的诗句和石刻D.修建黄山索道,砍掉山上的林木4 8450立方米解析修建黄山索道,砍掉山上的林木48450立方米既破坏景区资源又破坏森林植被。

答案 D15.能确保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的措施有\()。

①确保野生动植物有足够的生存空间②注意保护旅游区的生态环境③旅游活动规模应与环境承载量相一致④风景区应配备污染物的人工处理系统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基础之上,确保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才能使野生动物持续繁衍,植物群体保持盎然生机。

旅游活动规模过大,将严重破坏旅游资源。

人工处理污染物的速度要比自然的净化和吸收速度快得多,有些污染物必须借助人工方法才能处理掉。

答案 D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受旅游价值、客源市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交通通达性、基础设施、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据此回答16~17题。

16.壶口瀑布具有十分独特的自然景观,但每年到此旅游的游客并不多,主要原因是()。

A.旅游价值不高B.交通通达性较差C.地区接待能力不足D.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答案 B17.下列有关旅游活动规模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活动规模不受承载能力的限制B.活动规模应小于环境的承载能力C.活动规模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D.活动规模越大,环境的承载能力越大答案 C18.旅游地的生态结构失调,以致环境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是()。

A.修建道路、旅店、餐馆等服务性设施B.旅游地居民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C.旅游者的触摸、拍照等行为D.个别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解析旅游地居民为发展旅游业,如不适当使用当地动植物资源,乱捕滥杀,乱伐滥挖,往往会使自然界中食物链破坏,生态系统失调,环境功能减退。

答案 B读“某沿海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底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此处旅游景区最适宜开展的旅游活动是()。

A.沿河漂流B.生态旅游C.悬崖攀岩或蹦极D.乘游船观湖20.此处旅游景区中下列哪一个区域所占比重最大()。

A.游览区B.保护区C.服务区D.道路解析通过读图了解景区的旅游规划,旅游资源的特色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开发时要注意对保护区的保护,交通线路的通达性,以及所规划景区的旅游吸引物的特色。

答案19.B20.B二、综合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林芝桃花节于4月1日拉开帷幕。

下图为林芝旅游资源分布图。

(1)说出材料中列举的旅游景观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有哪些?(2)2012年林芝桃花旅游节将延伸为“桃花文化旅游季”。

这对于我们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有什么启示?(3)当地风土人情有哪些?答案(1)布久喇嘛寺、千年古堡群、列山古墓群、太昭古城。

(2)文化的力量是独特而强大的,真正传之久远的东西是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借助于文化元素。

(3)这里是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具有不同的民居建筑、不同的服饰文化、不同的民俗风情等。

22.读“某地区旅游资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该地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等。

(2)为发展当地旅游业,准备修建公路,图中A和B两条路线各有利弊,试加以分析。

(3)发展当地旅游业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答案(1)雪山湖泊石林傣族风情(2)A线路地形平坦,建筑成本低,但占用耕地;B线路要考虑地形、地势,会增加成本,但节约耕地,景点连接较好,景点间交通便利。

(3)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旅游区的环境容量相适应,该地区有石林、雪山等,环境脆弱,开发不合理易造成生态的破坏。

23. 根据2012年2月10日《长江日报》报道,鄂湘赣抱团发展旅游,编排推广水体、红色、乡村旅游线路。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以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为重点,辅之于临水人文景观,编排推广“一江两湖三名楼”之旅和多种水体旅游线路;依托大别山、韶山、井冈山,以著名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重点,编排推广连接三省的红色旅游线路;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仙洪试验区、婺源为重点,编排推广多样化乡村休闲旅游线路。

同时,广泛组合三省其他重点旅游景区,编排推广适合不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

阅读材料,说明赣湘鄂编排推广水体、红色、乡村旅游线路的意义。

答案有效整合三省旅游资源,突出特色,塑造知名旅游品牌;增强旅游资源的集群、地域组合状况,提高游览价值;拓展旅游空间,扩大旅游环境承载量。

24.长江隧桥正式通车,去崇明岛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2011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崇明岛每个景区共接待游客70424人次。

自4月30日至5月2日的三天节日休息期间总流量为10 2740辆次,比去年增加7.5%。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崇明岛旅游定位于“生态旅游”。

请分析崇明岛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

(2)长江隧桥开通引发了崇明岛旅游热潮,试分析近期崇明岛旅游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合理化建议。

解析(1)崇明岛岛上有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生态农业等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

(2)大量的人口流入会造成崇明岛环境压力、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答案(1)崇明岛是长江的河口沙岛,岛上有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生态农业等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的景观。

(2)问题:人流过多,超过了该地旅游接待能力,造成环境污染,破坏湿地生态环境,威胁动物栖息与生存。

合理建议:加强管理,通过对崇明岛旅游环境容量的测定,实施参观时间分流、限定参观人数等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