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教案7篇

《教学设计》教案7篇

《教学设计》教案7篇篇一: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1页的例7。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购买不同价格物品的情景中,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的问题。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认识用小数标的物品单价、加法含义及元、角之间的换算。

)解决简单的购买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思维及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进一步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培养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不同单位的人民币相加。

教学过程:一、提供购物场景,复习引入课题1.师:小朋友们,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认识了商店里物品的价格、还学会了怎样换人民币,你们知道人民币有什么用途?(买东西。

)今天我们就应用前面所学的关于人民币的知识来解决买东西的问题。

2.师:“瞧,商店里有这么多东西,你们会认这些商品的价格吗?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两件物品跟同桌说一说它的价格。

”请几个学生进行反馈。

〔改变课题名称,变“人民币的加法计算”为“买东西”,紧扣本节课的活动,使学生容易理解,还数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商店里的物品都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和生活用品,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说价格,达到复习旧知的效果,为本节课的新授打下基础。

〕二、模拟购物情景,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人民币的加法计算1.创设情境,出示3种气球(圆形、葫芦形、心形),并简单认识3种气球的形状及价格。

(1)提出问题:老师发现这个商店里卖气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哪几种气球?他们分别要多少钱?你们喜欢气球吗?老师想买两个送给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你们说我可以买哪两个?(2)分析问题:小组讨论猜一猜老师有可能买哪两个气球,有几种买法?(3)解决方案:反馈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在表格内表示出来。

买东西要买的物品一共要多少钱?圆形、心形5角+8角=13角=1元3角葫芦形、心形1元2角+8角=2元圆形、葫芦形5角+1元2角=2个圆形5角+5角=2个葫芦形1元2角+1元2角=2个心形8角+8角=2.尝试人民币的简单加法计算。

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

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

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优秀的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一)、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诵儿歌。

(二)、能根据图画提示,说出秋天的树叶有什么变化。

(三)、配上动作背诵儿歌。

二、活动准备:(一)、关于秋天的图片。

(二)、秋天的各种树叶。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1、实地观察,导入话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我们操场上的大树有什么变化了吗?(变黄了,不像以前那么绿了……)(二)、观看图画,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现在请大家看这幅图,上面都有些什么?(秋风吹过来,金黄的树叶飞起来,有的落到地上,有的在空中飞舞,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2、小朋友想一想,这幅美丽的画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秋天)3、有一首特别短的儿歌,也描绘了画中的这些东西,我们一起来学学。

(三)、在朗读中理解儿歌并背诵。

1、朗读儿歌。

(1)、教师范读,幼儿倾听。

(2)、教师范读,幼儿跟读。

(跟读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模仿快速的熟悉课文)(3)、学生齐读、轮读、对读。

(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培养幼儿的朗读兴趣,巩固幼儿对儿歌的记忆)2、理解儿歌。

(1)、儿歌中说什么像蝴蝶?(2)、秋天的树叶变黄了,也有的变红了。

调皮的秋风把这些美丽的树叶从树枝上吹下来,就像蝴蝶在空中你追我赶,也像小朋友一样,在操场上快乐的玩耍。

3、背诵儿歌。

(根据对儿歌的理解来记忆、背诵儿歌)(三)、看图说话练习。

1、看图说话。

(出示图片,看看画面上有什么?2、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3、看实物说话。

师:老师这儿也有很多秋天的树叶,它们漂亮吗?(出示树叶)4、让幼儿接触树叶,加深他们对儿歌的理解。

(四)、配上动作背诵儿歌。

四、活动自然结束。

优秀教案篇二设计理念:以孩子为主体,重视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让孩子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的教学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得知识,在求知中获得趣味,在实现孩子主体与文本客体的对话过程中,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孩子的一种生命体验。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篇一:教学设计方案篇一一、指导思想:《观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三课)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

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五、课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

(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汇报交流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

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

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课文内容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1.学生自读3、4自然段。

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优秀教学教案(优秀8篇)

优秀教学教案(优秀8篇)

优秀教学教案(优秀8篇)优秀教学教案(优秀8篇)一、引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的教案因为设计合理、思路清晰,因此备受师生好评,称之为优秀教案。

本文将介绍8篇优秀教学教案,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语文教案——初识《红楼梦》教案描述:该教案主要适用于高中语文课程中初次接触《红楼梦》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情境。

通过活动设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了解概述和人物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探讨《红楼梦》的思想内涵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三、数学教案——解二次方程教案描述:该教案旨在教授初中数学中的二次方程解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求解二次方程的方法,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物理教案——力学实验教案描述:该教案适用于高中物理力学实验课程,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感受物理实验的乐趣,掌握基本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五、化学教案——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教案描述:该教案以化学中的化学方程式平衡为核心内容,通过直观的实例和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相关概念,并通过练习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六、英语教案——口语表达训练教案描述:该教案旨在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对话的练习,培养学生自信自主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七、历史教案——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教案描述:该教案将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作为课程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八、生物教案——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教案描述:该教案旨在教授中学生植物生长和繁殖知识。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不同繁殖方式,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

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编的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小伙伴们。

教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茨威格作品特别是其女性小说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2,让学生体会本文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心理刻画教学重难点:1,独特的观察视角及其作用2,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20世纪的欧洲文坛上,有三位作家被公认是出类拔萃的中短篇小说家,他们是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里哀和奥地利的茨威格。

而作品译文的语种之多,销售量之大,则以茨威格为最。

有人评价茨威格的文学成就:一个试图揭示人类心灵奥秘,深入挖掘并精确展示复杂人性的魔术大师。

(“灵魂的猎手”)一个把理智与激情、爱与憎、严格的逻辑性与神秘感应完美融入表达的语言大师。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1881年出生于维也纳,父亲是富有的犹太工厂主,母是银行家的女儿。

17岁已在文坛崭露头角。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三,作家作品茨威格在诗歌、小说、戏剧、人物传记、文学评论等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是一个文学全才,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巴尔扎克传》、《罗曼罗兰传》、《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0篇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0篇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0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从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

2、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目的和行动要一致。

知道要听从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大家坐的这么端正,那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看图猜寓言,男女生比赛。

出示图片(画蛇添足、盲人摸象、狐假虎威、揠苗助长、亡羊补牢)引出课题《南辕北辙》。

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1、什么是寓言?(小故事大道理)2、仔细观察“辕”和“辙”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有车子旁,肯定与车有关。

)3、解释字面意思。

(南辕北辙:车子要像南走,车轮反而北行。

)4、南,目的;北,行动三、再读课文思考:《南辕北辙》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出示第10段第一句,“硬”字也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仔细观察这个字,石字旁,石头硬不硬,可比石头更硬的就是这个固执的人了!是啊,多傻,多固执啊。

他硬要往北的原因是什么呢?马跑的快?车夫是个好把式?带的盘缠多(把不懂的词标上问号)4、那个人连续说了三个没关系,课件他有多固执啊,如果这人是你朋友,你要对他说什么?(即使……也?尽管……但?无论……都)四、归纳总结大家对他的劝告,他不予理睬,最终导致的结果(出示最后一段)。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目的和行动要一致,才能取得成功。

五、拓展交流1、生活中有什么事是一定要避免“南辕北辙”?2、小故事大道理,带来视频(魏国大臣季梁劝阻魏王攻打赵国的念头)3、出自于这本书《战国策》4、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南辕北辙这种错误,不管做什么目的和行动要一致。

教学设计方案篇二活动目标1、认识1和许多,了解他们的关系。

2、学习滚接大皮球。

《教学设计》教案8篇

《教学设计》教案8篇

《教学设计》教案8篇《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内容]:学习游泳安全知识,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目标]:1、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溺水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游泳的安全意识,充分了解溺水时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教学难点]:积极避险、自救方法[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启发思维、共同探究、讲授与讨论结合、重在理解。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现在正是天气逐渐转热季节,暑期即将来临,中小学生溺水伤亡的事故也明显多起来。

据教育部等单位对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有1.6万名中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溺水、交通或食物中毒等事故,其中溺水和交通仍居意外死亡的前两位。

二、了解令人心痛的溺水事件学生讨论师: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防溺水教育。

三、板书课题:自己溺水怎么办1、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3、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

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

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8篇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8篇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8篇教学设计教案篇1活动目标:1、熟悉歌曲旋律,在听听、讲讲画画中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创编部分图谱,迁移使用图谱记忆歌词的方法练唱,并依据歌曲旋律仿编歌词。

3、在演唱歌曲中,体验相互挂念,相互体谅的幸福感。

活动准备:1、图谱《小雨的梦〉2、水彩笔。

活动过程:1、幼儿赏识音乐,并用手为音乐伴奏。

2、老师用故事引出歌曲,帮忙幼儿理解歌词。

(1)这段音乐里,还藏着一个很好听的故事呢,你们想听吗?(2)老师叙述故事一遍。

提问:你觉得小鱼幸福吗?(3)老师范唱歌曲《小鱼的梦》,幼儿倾听歌词。

提问: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呢?3、出示图谱,学唱歌曲。

(1)这里有一幅图,你们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和我们唱的歌词有什么关系?(2)老师放慢速度,边指图谱边唱歌曲。

刚才老师在唱歌的时候,你们发觉了什么问题?谁乐意来试试把空白处变完整?(3)个别幼儿添画图谱,老师带领其他幼儿边看图谱边唱歌曲。

(4)引导幼儿看图谱完整地演唱歌曲。

4、引导幼儿依据歌曲的旋律仿编歌词。

(1)小鱼做的是那么甜蜜的梦,还有哪些小动物在做梦呢?(2)带领幼儿演唱新编的歌曲。

5、让幼儿为歌曲起名字。

6、跟着音乐做边动作边演唱歌曲走出活动室。

教学设计教案篇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重要情况,包含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同学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进展水平,进而认得其进展对中国上古时代社会进步的紧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培育同学察看历史文物图,找寻图中较为明显的、重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学问,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重要的历史结论的本领。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认同制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本身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加强同学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历代先人的尊敬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外延社起始版初中英语第一册
Module 2 Me,my parents and my friends.
Unit1 I can speak English.
By 覃汉凤,
一、课型描述:本课位于本模块的第一课,是一节听说课,学生通过本课的听说学习,能听懂谈论所擅长的体育运动的简短对话。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在Starter Module 4 Unit2 I can dance.已经学过can的用法,基本掌握了本课的重点知识及其用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听说的训练使学生达到运用英语来交际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一定的听说训练,能听懂讨论所擅长的体育项目的简短对话,
并能用can说出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就自己及其身边同学的情况,应用can的肯定、否定及一般疑问句等形式谈论或询问自己及他人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表示能力can的用法,并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can的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与否定回答。

2、应用所学的知识询问别人:Can you……?
五、教学方法:听说法、提示法、情景法、体验法。

六、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 and Guide
1、通过自我介绍,一个篮球,一个足球,一对乒乓球拍和一个乒
乓球,还有几幅图片导出课文中的九个动词或动词短语,如I can play basketball,but I can’t play football….等等,并把动词及动词词组板书在黑板上。

2、在自我介绍时教并板书:Can you ……? Yes, I can. / No, I
can’t.
3、用表示黑板上的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图片,叫同学们快速大声说
出图中动作的英文名称。

反复操练,全班,男孩,女孩,小组,个人反复做说的训练。

Step2 Games
1、做Simon 说的游戏:老师说出一个人物或地名,同学们马上
要说出相应的体育项目或动作名称,如:老师说姚明,同学们说play basketball.
宋祖---sing, 杨丽萍---dance, 贝克汉姆---play football, 菲尔普斯---swim, 内蒙古---ride a horse, 朗朗(奥运会上弹钢琴的钢琴师)---play the pioano
2、“You say and I do”的游戏(做之前老师先教同学本课Part1中动词及动词词组的手语)如:老师说play basketball,同学们要做出打篮球的动作。

Step3 Make sentences
把九张本课的动词或词组的图片分给每四个同学组成的小组中让他们谈论并让他们照句子,说出:I can….but I can’t…
最后叫每组的成员起来说出他们的句子(打有钩的是I can…, 打有×的是I can’t…)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开口说出他们的句子。

Step 4 Part1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
Step5 Listening Part2
课文第一部分,Listen and check what Lingling can do.
放录音让学生听,然后勾出答案,一次听不出,可重复放音。

Step6 Part4 Do it as Step5.
Step7 Reading aloud after the tape Part3
让学生跟着录音机朗读课文,然后老师领读,可重复各两次。

Step8 Ask and answer Part7
学生根据表格自由问答。

Step9 Part 5 and 6. Repeat after the tape.
Step10 Homework
1、抄写并识记本课九个动词或词组,明天听写,每个词或词组抄
写一行。

2、课后自己朗读课文至少五遍。

3、预习Unit 2.
说课Module 2 Unit1
By 覃汉凤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自己和朋友为中心,围绕自己的体育擅长,跟同学描述自己的体育特长以及询问朋友会和不会的体育特长展开话题。

所设计的体育运动和职业为学生所熟悉,便于展开讨论。

学生们对班里同学的基本情况通过第一模块的学习都已经基本了解,本课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询问和介绍情况,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和交际原则,也有利于增进同学的相互了解。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在Starter Module 4 Unit2 I can dance.已经学过can的用法,基本掌握了本课的重点知识及其用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听说的训练使学生达到运用英语来交际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
采用了听说法、实物图片法、提示法、情景法、体验法等多种教法交叉运用,灵活多变,游戏的设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做到点、线、面、句型结构,吸引学生的眼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一定的听说训练,能听懂讨论所擅长的体育项目的简短对话,
并能用can说出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就自己及其身边同学的情况,应用can的肯定、否定及一般疑问句等形式谈论或询问自己及他人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表示能力can的用法,并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can的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与否定回答。

2、应用所学的知识询问别人:Can you……?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听老师说第二步:听老师说,然后学生说
第三步:学生个人说第四、五步:听录音原文做相应的勾×练习。

整个教学步骤都围绕听说展开,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服务。

六、教学反思:
本课是要求学生能用can说出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的体育项目,能熟读本课的第三部分的对话。

在此基础上上要求学生会用Can you…?这个句型来询问朋友,同学会做什么和不会做什么。

属于听说任务课型。

我使用实物教具,图片直奔本课主题,设法由听说整体呈现课文内容,尽量将教材内容转换成生动或活泼的语言交际情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堂语言学习中来,语言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符合英语语言学以致用的交际性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导入时时间掌控得不够好,
导入时间过长,使得后面操练课文对话的时间显得仓促,操练不到位,这样显得头重脚轻。

再是,还有部分学生对课文的词组,句子还不太会读,不上口。

还有学生语言活动时都是集体活动得多,单个学生的活动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