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3 全国公路营运汽车拥有量(2005-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2019Excel半
对目前中国各种交通方式碳排放量的分析比较.doc

对目前中国各种交通方式碳排放量的分析比较公路部门承担着绝大多数的中短途运输,是占交通碳排放比重最大的部门.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公路运输得到了大力发展。
1991-2008年公路部门的客运周转量增加了334%,货运周转量增长了859%.公路运输能耗和碳排放量的增幅相当惊人.其中,以柴油和汽油消耗最为明显.近年来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出台,使得太阳能、电力、天然气、生物燃料等清洁燃料的使用逐年增加。
从全社会能源消费角度看,公路碳排放量应包括营运性公路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和非营业性公路运输业的碳排放量。
2005年我国营业性载货汽车和载客汽车共消费汽油为0.17亿吨,柴油为0.39亿吨,排放CO:分别为50.68Mt和122.13Mt} 占交通碳排放总量的11.9%和28.6%,单单公路营运性运输的碳排放就占交通碳排放的40.5%(吴文化等,2008 ).随着经济增长,非营运性油耗所占比例会逐年增加。
按保守的统计数据估计,全社会公路碳排放量占交通碳排放总量的70-80%。
影响公路碳排放量的效应主要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规模效应是指由于机动车保有量、平均行驶距离、出行次数等数量增加,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结构效应主要指机动车结构和基础设施结构。
机动车结构是指柴油型机动车、汽油型机动车、混合动力型机动车、电力机动车等机动车的比例.新型环保机动车的比重越高,其碳排放越低.基础设施结构是指高等级公路、低等级公路,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私人交通基础设施等等不同分类下的比例结构。
技术效应可细分为提升和衰退两个过程。
提升过程主要是指通过燃料经济性标准等环境管制手段,提高新引入市场的机动车排放效率.衰退过程主要是指已引入市场的机动车碳排放效率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递减。
(2)铁路方式碳排放量铁路作为现阶段重要的交通方式,承担着中长途的客货运任务.铁路部门通过电气化结构调整,基本上实现了铁路发展与碳排放的相对脱钩。
到“十一五”末,铁路电气化率达到了45%左右,在铁路总运输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总能耗和碳排放没有大幅增长.通过1990-2005年中国铁路企业的碳排放量比较(见表3.2 ),可以发现铁路企业的碳排放逐年降低,2003以后一直维持在34Mt左右。
我国汽车销售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计量分析

我国汽车销售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计量分析摘要: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延展了人类的脚步。
本文以分析我国汽车销量数量为主要目的,并提出个人可支配收入、GDP、恩格尔系数、居民消费指数、石油消耗量、汽车产量等指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汽车销售数量变化背后的原因。
汽车销售数量的上升,进一步说汽车在国民生活中普及,也说明国民生活质量和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之良好势头。
关键词:汽车销售量、影响因素、计量分析、政策提议1. 引言1901年,第一辆进口汽车登陆上海。
从此,中国有了汽车的概念。
但也有人说,慈禧乘坐过的一辆汽车是我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现还有实物陈列在颐和园内。
[1] 1953年,解放CA1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崭新的总装线下线,这里程碑式的时刻意味着中国自主制造的第一款汽车诞生,它的诞生不仅给我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划上句号,也将中国的名字浓墨重彩地写入世界汽车工业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国的汽车工业是在50年代起步,但是到了90年代汽车这一“新鲜”的事物才逐渐走入老百姓的生活中,也是从那个时候汽车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汽车工业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流力量,是国家工业的顶梁柱。
2001年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仅为14台, 2008年汽车千人保有量为49台; 2001年轿车千人保有量仅为7. 8台; 至2008年上升到34台。
2002年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私车普及年, 其标志是轿车产销量占汽车市场的比例跃升到34%的高位, 结束了轿车发展连续5年徘徊在30%左右的局面。
从2002年轿车占汽车比例突破30%的平台到2006年突破50%的平台仅用了四年。
[2]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增长令人刮目相看,在世界的汽车销售份额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市场向来就是各大汽车厂商的必争之地。
本文通过建立计量分析模型,分析各个提出的解释变量对汽车销售数量的影响。
2. 指标选择2.1 影响因素概述GDP:汽车的销售量反映了我国整体的经济走向,与经济走向具有一致性,可反映出我国宏观国民经济的情况。
4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 =
报告期指标数值 基期指标数值
×100%
北京市1998年—2000年国民经济发展总量和动态相对指标
总 量 指 标 (亿元)
指标
1998
1999
2000
动态相对指标(%) 1999年 2000年
国内生产 总值
1429.26
1479.71
1589.34
103.53 107.41
第一产业 298.67
某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和计划任务数 对比,以检查监督对某项计划的执行情况。
计划完成相对数=
实际完成数 计划数
100%
例1:某市2001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130亿元,实际 完成了142.2亿元,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142.2/130=109.38% 说明该市2001年工业总产值完成程度为109.38%。
2007年,夏粮连续第四年增产,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7年夏粮面积3.97亿亩,比上年增加220万亩,产量 11534万吨,增产146万吨;其中冬小麦面积为3.24亿亩, 比上年增加了290万亩,产量1亿吨,比上年增产50万 吨
例:发改委的统计表明,2005年全国汽车产量大概在近 800万辆左右,而销量只有570万辆。根据国家发改委 掌握的资料,今年供需矛盾会更大。因为目前汽车行 业产能已经过剩200万辆,在建能力220万辆,而正在 酝酿和筹划的新上能力达800万辆。如果不对投资进行 限制,“十一五”期末汽车产能可达2000万辆左右, 比实际需求多出一倍还多。
4. 变异指标(变异数)
绝对指标
绝对指标的概念与作用 绝对指标的种类 绝对指标的计算
绝对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一定时间、地点、 条件下总的规模、水平的统计指标。
2005-2015年汽车市场整体分析(销售量、走势等)

国内汽车市场销售量分析一、汽车市场情况简介单位:万辆车。
下面从车型、国别、及品牌销量排名三方面对乘用车市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
(1)分车型销售情况86%14%2015年总体销量乘用车 商用车4.00%6.00%增长比例单位:万辆单位:万辆作为传统乘用车市场的主力军,国内轿车市场的增长率从2013年后就在逐年下降,并在2015年达到-5.3%负增长。
3)多功能乘用车(MPV )情况运动型多功能乘用车(SUV )在2013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到达49.41%,在经历了2014年增长率的下降后,2015年增20.00%单位:万辆单位:万辆长率达到新高,报52.54%。
5)交叉型乘用车情况(微客、面包等)情况-20.00%单位:万辆-25.00%1)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情况德系品牌乘用车进入中国已有较长时间,从开始的桑塔纳、捷达到现在的朗逸、速腾等均有着不错的销售业绩,从2010年至2014年德系品牌乘用车的销售量一直在不断增长,34.00%36.00%单位:万辆单位:万辆但2015年其销量出现了近五年的第一次下滑,且市场占比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
3)日系品牌乘用车销售情况单位:万辆4)美系品牌乘用车销售情况2010-2014年韩系乘用车在中国销售量和市场占比提升幅度较大,但2015年销售量和市场占比出现了五年来第一次下滑,且幅度较大,市场占有率甚至低至2011年来最低7.50%单位:万辆单位:万辆点。
6)法系品牌乘用车销售情况其市场占有率一直在不断下降,外国品牌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在提升,但2015年出现了和过去四年相反的情况,国产品牌乘用车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均有较大提升,而外国品牌的乘用车则呈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3)分品牌销售情况整体乘用车销量排名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虽然整体市场国产品牌乘用车的销售量占据较大市场,但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主要是合资车企。
2011年后国产品牌乘用车销量前十均有国产品牌出现,但长期占据销量排名前十的国产品牌乘1.00%1.50%单位:万辆3)SUV销量排行通过分析2011-2015年SUV市场销量排行可以看出,2013年前SUV销量排名中多为外国品牌SUV,但自2013年后国产SUV开始占据国内SUV市场销量排行前十中的更多位单位:万辆二、汽车市场变化解读从上述市场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2015年中国国内汽车市场虽然销量较上一年仍有提升,但增长速度已达四年来最低点,其原因可以初步分为以下几点:(一)GDP增长率下降是主因从上图可以看出,由于国家GDP增速正逐年减低,车辆销售增速也在逐年下滑,尤其是2013年至今,已持续三年呈下滑趋势。
2018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来源:《人民交通》2019年第08期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基础设施(一)铁路。
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比上年增长3.1%,其中高铁营业里程2.9万公里以上。
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36.0公里/万平方公里,增加3.7公里/万平方公里。
(二)公路。
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84.65万公里,比上年增加7.31万公里。
公路密度50.48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0.76公里/百平方公里。
公路养护里程475.78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8.2%。
年末全国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446.59万公里,比上年增加12.7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2.1%,提高1.3个百分点。
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64.78万公里,增加2.56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13.4%,提高0.3个百分点。
高速公路里程14.26万公里,增加0.61万公里;高速公路车道里程63.33万公里,增加2.90万公里。
国家高速公路里程10.55万公里,增加0.33万公里。
年末国道里程36.30万公里,省道里程37.22万公里。
农村公路里程403.97万公里,其中县道里程54.97万公里,乡道里程117.38万公里,村道里程231.62万公里。
年末全国公路桥梁85.15万座、5568.59万米,比上年增加1.90万座、342.97万米,其中特大桥梁5053座、902.69万米,大桥98869座、2637.04万米。
全国公路隧道17738处、1723.61万米,增加1509处、195.10万米,其中特长隧道1058处、470.66万米,长隧道4315处、742.18万米。
提高路面质量对策研究科研项目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2、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开展情况
2.4 项目组织形式创新
n 项目开展初期,专门制定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从项 目申报、立项审批、合同签订、项目实施、经费管理、验 收和成果管理等方面对课题进行积极有效地管理。
n 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养护、管理方面3个子课题实 施了科技项目招标,引入了“公开、公平、公正、择优” 的原则,实现了课题承担单位技术力量最优、资金配备最 优和合同管理最优的三优组合,编制了首个厅科技项目招 标文件。
n 项目研究成果将对我省公路建设产生提高深路面远质量影对策响研究。科研项目高新 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2、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开展情况
2.2 研究内容
路面设计篇
分项一:广东省路面典型结构研究
广
东
分项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省
施工技术篇
提
高
分项三:水泥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公
分项四:公路养护工程政策研究
路
路 面
提高路面质量对策研究科研项目高新 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一、课题研究背景
1.3 主要质量问题及病害原因分析
n 沥青路面裂缝
我省通车时间较早的高速公路裂缝病害较为严重,路 面裂缝的产生初期大多以横向裂缝为主,随着交通 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其它裂缝逐渐增加。
提高路面质量对策研究科研项目高新 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提高路面质量对策研究科研项目高新 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1、课题研究背景
1.3 主要质量问题及病害原因分析
n 水泥路面病害原因分析
设计方面:
(1)水泥路面板设计厚度偏薄,不能适应大交通量、重载 的交通要求。
(2)基层难以提供均匀支撑。
材料方面:
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年数据

中国汽车产销量历年数据一、中国汽车产量历年数据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汽车产量逐年增长。
以下是中国汽车产量的历年数据:1. 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1,200,000辆,其中乘用车产量为800,000辆,商用车产量为400,000辆。
2. 2005年:中国汽车产量增至3,500,000辆,乘用车产量为2,500,000辆,商用车产量为1,000,000辆。
3. 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18,000,000辆,乘用车产量为14,000,000辆,商用车产量为4,000,000辆。
4. 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增长至26,000,000辆,乘用车产量为20,000,000辆,商用车产量为6,000,000辆。
5. 2020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30,000,000辆,乘用车产量为24,000,000辆,商用车产量为6,000,000辆。
二、中国汽车销量历年数据中国汽车销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以下是中国汽车销量的历年数据:1. 2000年:中国汽车销量为1,100,000辆,其中乘用车销量为700,000辆,商用车销量为400,000辆。
2. 2005年:中国汽车销量增至3,200,000辆,乘用车销量为2,300,000辆,商用车销量为900,000辆。
3. 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18,500,000辆,乘用车销量为14,500,000辆,商用车销量为4,000,000辆。
4. 2015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至26,500,000辆,乘用车销量为20,500,000辆,商用车销量为6,000,000辆。
5. 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30,500,000辆,乘用车销量为24,500,000辆,商用车销量为6,000,000辆。
三、中国汽车产销量的趋势分析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趋势分析:1. 产量和销量增长:中国汽车产量和销量自2000年以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增长迅速,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
中国交通年鉴2018:中国历年交通运输业基本情况统计(2014-2017)(一)

货车拥有量
台
716578 768516 764783
机车拥有量
台
21096 21366 21453
2.公路
公路营运汽车拥有量
万辆 1537.93 1473.12 1435.77
载货汽车
万辆 1453.36 1389.19 1351.77
万吨位 10292.47 10366.50 10826.78
载客汽车
中国历年交通运输业基本情况统计(2014-2017)(一)
项目
单位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一.交通设施及线路
1.线路里程
铁路营业里程
万公里 11.18
12.10
12.40
公路通车里程
万公里 446.39 457.73 469.63
高速公路
万公里 11.19
12.35
13.10
全国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总长度
2.桥梁数量
万座 75.71
77.97.89 4916.96
3.隧道数量
万处 1.24
1.40
1.52
长度
万米 1075.67 1268.39 1403.97
4.港口泊位数
个
31705 31259 30388
沿海港口
个
5834
5899
5887
内河港口
个
25871 25360 24501
万公里 81.78
89.43
98.12
全国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
公里 2816
3195
3728
内河航道通航里程
万公里 12.63
12.70
12.71
等级航道
万公里 6.5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份 地区
汽车 总计 (万辆)
载客汽车
辆数
客位
(万辆)
(万客位)
辆数 (万辆)
载货汽车
#普通载货 汽车
1990 1995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31.30 27.49 702.82 733.22 802.58 849.22 930.61 1087.35 1133.32 1263.75 1339.89 1504.73 1537.93 1473.12 1435.77 1450.22 1435.48
10.76 13.73 216.81 128.40 161.92 164.73 169.64 180.79 83.13 84.34 86.71 85.26 84.58 83.93 84.00 81.61 7
14.61
0.87
36.55
17.96
10.83
2.30
68.46
135.91
56.89
1.56
38.48
59.41
23.93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30.95
77.57 35.19 50.11
1.63
52.78
48.48
4.33
65.52
21.59
5.27
167.54
85.36
2.22
78.11
35.94
2.59
78.48
69.38
1.48
43.56
25.67
1.67
49.98
36.23
2.10
75.45
113.86
3.88
119.60
102.14
3.30
76.87
34.76
3.85
96.46
140.30
141.60 53.55
115.88 337.92
90.29 33.32 33.12 129.31
输汽车(含营运和非营运汽车);
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 ,数据与上年同期不可比。
19.82 13.12 475.24 580.28 598.43 648.01 720.18 859.27 996.43 1116.36 1184.58 1080.75 1091.32 1011.87 946.03 902.90 816.76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24.39 18.83 138.22 60.98
127.06 94.56
1573.73 2282.15 2343.13 2643.74 3139.76 4002.80 5223.23 6273.51 6963.29 5008.34 5241.45 4982.50 4843.83 4868.40 4791.21
96.43 140.55 1537.95 719.42
48.30
299.23
82.21
217.91 114.31 210.66
66.19 357.06 137.83 263.60
87.56 160.99 350.64
321.05 156.32 120.73 251.57 173.01
15.44
146.83 254.05
79.66 202.52
40.39
25.92 90.63 38.15 71.97 27.14 37.90 115.96
106.02 38.06 34.53 67.23 38.99 6.01
29.74 62.07 19.62 53.07
6.43
43.80
1.14
40.13
29.82
2.93
85.36
74.64
1.37
46.00
33.82
468.92 480.61 2524.45 1859.28 2312.41 2428.81 2560.36 2799.71 2017.09 2086.66 2166.55 2170.26 2189.55 2148.58 2140.26 2099.18 2048.11
20.22 13.75 486.02 604.82 640.66 684.49 760.97 906.56 1050.19 1179.41 1253.19 1419.48 1453.36 1389.19 1351.77 1368.62 1355.82
6.78 54.25 21.00 36.98 15.32 19.83 42.78
56.51 23.98 22.83 40.70 27.12
4.70
20.22 44.89 14.44 43.25
5.36
31.28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30.63 8.21
10.06 37.11
1.99
44.38
28.64
25.13
0.36
10.78
7.85
6.25
0.47
15.27
9.59
3.88
3.41
53.60
33.70
20.54
注:1.小轿车包括在载客汽车中。 2.1999年为全国营运汽车,以前仅为公路部门营运汽车;2000-2004年为全国运输汽车(含营运和非营运汽车); 2005年起为全国营运汽车 (不含非营运汽车)。 3.从2010年起,公路营运载客汽车不包括在公路运输管理部门管理并注册登记为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 4.从2013年起,公路营运载货汽车包括货车、牵引车和挂车,统计口径发生调整,数据与上年同期不可比。
64.87 35.01 306.64 147.83
252.47
614.83 231.28 398.84
289.02 835.68 363.66 704.03 262.14 405.99 1429.22
1008.30 317.28 245.06 610.37 313.35 28.05
248.50 443.74 110.76 269.56
30.68
3.82
163.66
63.41
2.56
80.55
36.43
0.53
16.81
5.48
1.76
45.30
4.84
114.45
2.78
61.77
4.79
76.79
0.49
8.92
27.98 57.23 16.84 48.28
5.93
1.84
53.82
41.96
17.21
47.97 23.46 33.82
载货汽车 吨位 (万吨)
#普通载货 汽车
131.61 103.13 1667.70 2537.75 2822.69 3135.69 3686.20 4655.23 5999.82 7261.20 8062.14 9613.91 10292.47 10366.50 10826.78 11774.81 1287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