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简易测距法

合集下载

怎样用手势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高度的

怎样用手势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高度的

怎样用手势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高度的请教炮兵是怎样用手势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高度的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棵树,测量我们到这棵树的距离:1、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立起大拇指^_^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树重叠在一条直线上;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发现这个边线离开树右边一段距离;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10,得数就是我们距离这课树的约略距离;很早以前告诉我的,记得大致就是这个方法,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共同学习^_^这个“拇指测距法”,熟练、正确掌握后,1000m内,测量结感谢“更深的蓝”的解答。

参考:火炮射距大,即使熟练使用拇指测量法也只能大概确定在一千公尺内目标的距离。

战场上,可以如此接近敌方重要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军方较为精确的人工测距法有多种,最为方便的是臂长尺测距法。

人都有一双胳臂,可是手臂有多长?大多数人不会知道,这是因为他并不需要测距。

其实,臂长尺可以是一支刻有分划的铅笔或木条,和手臂一结合起来,就变成一具非常灵活方便的测距“仪器”了。

铅笔上的分划,是按每个人臂长(手臂向前平伸,从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离)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画的,所以叫臂长尺。

比如,臂长是60厘米,那么臂长尺上的一个分划就是6毫米。

有了臂长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标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长尺测出距离。

臂长尺上的每个分划是臂长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占一个分划时,也正好是距离的百分之一,占两个分划,就是百分之二。

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离:目标高度(间隔)=100(臂长)∶分划数(臂长尺),就可以得出求距离的公式:距离=高度(间隔)×100分划数例如:测得前方电话线杆的一个间隔,约5个分划,我们知道一般电话线杆间隔是50米,那么到电线杆的距离是:50米×100=1000米。

如果不知道物体的宽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长尺来测量距离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创造一个已知距离条件,才能计算出所求距离。

战场上被炮击卧倒几乎没用,炮兵如何用神奇拇指测量距离

战场上被炮击卧倒几乎没用,炮兵如何用神奇拇指测量距离

战场上被炮击卧倒几乎没用,炮兵如何用神奇拇指测量距离每次看到枪击片或者抗战片的时候,炮弹袭来,大家都会尽快速度倒卧在地,这样看起来防止了被炸伤,当然这是电影,电影肯定有些地方不叫夸张或者说比较臆想化,现实中倘若在战场上遇到炮弹,就地卧倒能否躲过一劫?双方交战肯定是火力越猛越好,如果对手是超过了100mm口径的炮火或者有些甚至超过了200mm,这可都是重型火炮,这样的火炮爆炸后,波及范围能达到半径超过50米,在此范围的一切事物就意味着灰飞烟灭,遇到这样的火力覆盖范围,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假如你只是就地卧倒,那基本上必死无疑!有相关数据统计,二战的时候将近有70%的士兵死于炮火!炸弹爆炸时为啥要卧倒因为炸弹在爆炸的时候,主要的杀伤力并非来自于气浪与热量,而是高速的弹片,而炸弹在地面爆炸的时候会有一个弹片的死角(与地面夹15度).所以卧到是有作用的。

所以炸弹爆炸时一定要先考虑当然是卧倒,毕竟炮弹的破片飞行范围很广,不管对方使用的是什么类型的炮弹,先躲为上,由于炸弹是靠碎片杀伤,所以被直接命中的基本概率很小和买彩票差不多。

所以卧倒后暴露在散射区域的面积就急剧减少。

受到伤害的概率就减少。

二战时步兵防空袭防炮火有散兵坑,只要炸弹不直接命中基本就能无恙。

有较大生存机会!因为炸弹在爆炸的时候,主要的杀伤力并非来自于气浪与热量其实所谓的卧倒也是有说法的,正规的卧倒动作是要背向爆炸点的,这样首先就可以避开致命伤害处,另外如果是重炮,卧倒的动作是手臂撑在身体两侧,心脏不要靠着地面,这也是为了保护心脏不被震伤其实战场上士兵因炸弹受伤的主要就是因为炸弹碎片射伤,而被炸弹直接炸到的概率很小,如果趴下来,那么身体所接触到的炸弹碎片散射范围就会减少,被击中的概率就会降低其次,炸弹爆炸时的冲击波也会对人有很大的伤害,其实最好的情况就是立马找到一个掩体趴在后面,因为炸弹后即使卧倒还是有很大的几率死亡的,尤其是空爆,卧倒真的是一点作用也没有。

炮兵密位目测矩离的方法

炮兵密位目测矩离的方法

炮兵密位目测矩离的方法炮兵密位目测矩离的方法: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

如果你能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竖起大拇指。

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例如,日军身高约1.5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密位,距离为150米这个几何学中有介绍。

由于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

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

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

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为大约距离。

还有经验积累,。

密位计算也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

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

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

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

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公里。

器材有炮瞄雷达、红外测距仪、炮队镜等。

方法使用三角函数上的密位制。

原华约集团国家和中国通常把采用6000密位制。

步兵侦察跳眼法测距

步兵侦察跳眼法测距

步兵侦察不知道还有没有在用跳眼法,但是我知道炮兵侦察兵仍然还经常使用这种简便的测距法。

很多朋友可能都了解这一方法的吧,记得《亮剑》中有一集,那个迫击炮手就是用这个方法炸掉小鬼子的指挥所的(那哥们后来居然得意忘形的站起来欢呼,结果嗝屁了。

)。

(图)1、平伸手臂竖起拇指,用右眼(左眼也行)瞄准目标;2、闭上右眼,换一只眼看,定下拇指边沿瞄准的新的位置,“想办法”得到这个新位置与目标间的距离;3、最后乘以“10”(具体应按自己的手臂与瞳孔间距之比来乘,一般人是10左右),就得到与目标的距离了。

(这个,好像AA2虚拟训练几乎做不了的啊。

)亲自示范下:(图)百度量距离(图)基本正确吧。

这个方法在网上也有各种介绍。

但是仔细想想应该会发现其中有2个问题:1、拇指截出的那一段距离实际是多少,要“想办法”得到或“预先知道”,靠,感觉好坑爹啊。

2、基于相似三角形的跳眼法,应该要保证两眼、手臂、待测目标、换眼后观察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要尽量摆出相似三角形。

其中,至少要保证让刚才那副图中的X边(待测目标点和换眼观察点的连线)应尽量与a边(两眼的连线)平行,也就是要x边正对自己。

而恰恰是换眼观察的那一点,在方位角度上确定了,其(离观察者的)远近却没有确定,可以选择左眼顺拇指望过去的任意距离上的一点。

X边难以与a边平行。

将换眼观察点定于不同远近的位置时,最终得出的目标距离难免有较大误差。

这两个问题的一般解决办法是,一般选择测距的目标距离不能太远(最远不超过2-4千米),目标本身要比较大,其自身或周围地物属于常见的物体,其结构、尺寸比较熟悉。

这样才可以通过它们的熟悉结构,选择沿目标附近正对自己的一面的方向上,定下换眼观察点的位置,确保X边与a边基本平行;再利用目标熟悉的尺寸,沿目标正对自己的方向估出X边的长度。

如果X边超出了目标轮廓,也容易用目标自身尺寸相互比较估出其长度。

这样可以得出结论,跳眼法一般是不适用于远距离的小目标的,除非视野中有其他明确距离的地物,比如横向排列的电线杆什么的。

军事上炮兵所用的拇指测距,是什么原理?

军事上炮兵所用的拇指测距,是什么原理?

军事上炮兵所用的拇指测距,是什么原理?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军战士往往能够在兵力和装备居于劣势的情势下,以少胜多,以弱克强,战胜顽敌。

这不仅需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更需要成熟的作战技巧与高超的战术素养。

平型关战斗中的八路军譬如说在枪林弹雨的环境下,如何凭借简陋的装备用最快的速度锁定敌人的位置,并将其送上西天,就是一门看似平常而实则深奥的大学问。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献上几种我军战士常用的目测距离的量地大法。

八路军迫击炮手其一,比较法。

在很多作战地域往往都会有一些呈一定规律排布的建筑物,而且这些建筑物两两之间的间距又常常是一致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用这些已知间距的长度做“尺子”,与所要测的目标距离相比较,即可测出概略距离。

徒步行军例如,部队若在两侧有电线杆的公路上与敌军突然遭遇,且各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恒定且已知的,那么敌我双方的间距既可被这些电线杆分成几个大体相等的地段,这时再用每个地段间的已知距离乘以地段数,就可以测算出敌我间距的大致长度。

当然这种方法只适合在比较平坦的地形上使用,若所测量的距离上有深谷、洼地、小河等地形时,则该方法就不灵了。

其二,能见度测距法。

这种测距方法是指根据对不同距离上的地物和目标能看到的景况来判定距离。

同一物体或目标,若距离不同,看到的境况也就不同。

在天公作美的条件下,视力正常的人,对不同距离上的目标和地物所能看到的景况分别为:200米能大致看出敌人的模样,还能清敌人的穿戴和对方阵地铁丝网上的铁丝。

300——400米能辨别出敌军衣服的颜色是红还是绿,还能看出敌军步兵携带的武器是枪还是炮(无后坐力炮、火箭筒之类的装备)。

500——600米能辨别出敌人的轮廓,也就是说可以大致知道敌人的胖瘦高矮。

此外,还能看出敌人的胳膊和大腿此时此刻在做什么,并可看到敌方阵地上铁丝网周围的木桩。

700——800米能看出人走动或者跑步时两腿的运动,是瘸子还是正常人一眼就能分得清。

在冬日的阳光下,白色是很好的伪装色不过也要注意的是,在用能见度测距法判定距离时,由于天候、目标情况、地形背景的不同,有时容易产生一定的误差。

炮兵手势目测距离公式

炮兵手势目测距离公式

炮兵手势目测距离公式
炮兵手势目测距离公式是军事领域中一种常用的测距方法,主要应用于炮兵射击和火炮调整。

这种方法通过观察目标物体,以炮兵手势为单位来估算目标和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公式如下:
目标距离 = 目标高度 / 手势高度×观察者与目标的距离
其中,目标高度指的是目标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手势高度指的是炮兵手势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观察者与目标的距离指的是观察者与目标之间的水平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测距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准确度较低,只适用于一些近距离的目标。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测距方法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射击精度和安全。

- 1 -。

炮兵测距法(下)

炮兵测距法(下)

龙源期刊网
炮兵测距法(下)
作者:薛涛
来源:《中学科技》2008年第08期
臂长尺法
臂长尺是以自己臂长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在铅笔或直尺上,并依次标注数字刻度的尺。

如你的臂长为60厘米,则臂长尺上的一个分划长为6毫米。

用臂长尺测距离有两种情况:①已知目标间隔(高度)求距离。

测量方法是:以手持尺,将臂向前伸直,使尺的0分划对准目标的一端,拇指压在目标的另一端所对准的分划上,读出分划数,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距离=间隔(高度)×100/分划数。

②不知目标间隔(高度)求距离。

要领基本同前。

不同之处是在前后两点上分别测定目标的分划数,并测出前后两点间(前进或后退)的距离,然
后按下列公式计算:距离=前进(后退)距离×小分划/(大分划-小分划)。

用声、光速来测定距离
由于光速很快,在简易测距中,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记。

根据光速与声速的关系,可以测量距离。

具体方法是:从看到光起,用秒表卡出或数出听到声响时的秒数,再除以3,即得到距离的千米数。

夜间估计距离法
夜间利用光源和声源可以判断距离:在0.5千米以内可以听到人平常的谈话声;在1千米以内可以看到香烟头和火光,可以听到汽车开动声和马蹄声;在1.5千米以内可以看到火柴的火光和手电筒的光亮,可以听到人的呼喊声;在2千米以内可以看到步枪射击的火光,可以听到汽车的喇叭声;在5千米以内可以听到枪声。

介绍一下大拇指测距的方法

介绍一下大拇指测距的方法

介绍一下大拇指测距的方法,具体的答案拇指测距(三角函数与密位) 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竖起大拇指。

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例如,日军身高约1.5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密位,距离为150米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

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

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

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为大约距离。

还有经验积累。

密位计算也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

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

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

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

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以里。

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炮兵简易测距法
在电视连续剧《亮剑》第一集中,有这样一段令人振奋的画面:八路军新一团团长李云龙命令炮手“柱子”用迫击炮炸掉几百米外的日军指挥部,只见“柱子”架好炮,伸右臂,眯左眼,调整好炮口角度,装炮弹……只用两发炮弹,就端掉了日军坂田指挥部,使敌人成了没头的苍蝇,使部队胜利的冲出了敌人的重围。

那么,“柱子”打炮为什么百发百中呢?关键是他测距准确。

本文向您介绍几种炮兵常用的
测距方法。

一、跳眼法
跳眼法是我军常用的简便测距法。

柱子在电视连续剧《亮剑》中用的就是“跳眼法”。

它的具体方法是:将手臂向前伸直,竖直拇指,闭左眼,使右眼视线沿拇指一侧对准目标左侧,头和手保持不动,再闭右眼,使左眼视线通过拇指的同一侧,并记住视线对准实地某一点,然后目测目标左侧至该点的宽度,将此宽度乘以10,即为站立者至目标的距离。

跳眼法的原理是人两眼瞳孔的间隔约为自己臂长的十分之一,将测得实地物体的宽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

不久前去世的志愿军优秀狙击手张桃芳最擅长此法。

在上甘岭狙击战中,张桃芳使用的莫辛纳甘步枪没
有配发瞄准镜,测距主要依靠目测,而3个月毙敌214名的战绩,也证明了熟练使用跳眼法测距的准确度。

二、拇指测距法
据资料刊载,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勤人员也有一种简便的拇指测距法,与跳眼法不同,这种测距法的目标只能是步行的人。

测距者将右臂伸直,竖起大拇指,对准目标。

如果目标一步刚好跨越了整个指甲的宽度,距离约为50码,2步100码,3步150码,4步200码。

这种方法的测量极限只有200码,因为如果拇指宽度进行5以上的等分,误差将会大大增加(注:1米=1.0936码)。

三、臂长尺法
人都有一双胳臂,如果问你:你的臂有多长?你可能摇头说没量过。

若要再问“臂长尺”是怎么回事?恐怕就更无法回答了。

其实,说开了,臂长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划的铅笔(或木条)。

可是和手臂一结合起来,就变成一具非常灵活方便的测距“仪器”了。

具体地说,臂长尺是以自己臂长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在铅笔或直尺上,并依次注以数字的尺。

如你的臂长为60厘米,则臂长尺上的一个分划长为6毫米。

具体地说,尺的一端为0分划,据此6毫米处为1分
划,12毫米处为2分划,18毫米处为3分划……按上述方法在铅笔或直尺上标好分划数,臂长尺就做好了。

用臂长尺测距离有两种情况:
①已知目标间隔(高度)求距离。

测量方法是:以手持尺,将臂向前伸直,使尺的0分划对准目标的一端,拇指压在目标的另一端所对准的分划上,读出分划数,然后按下
列公式计算:
间隔(高度)×100
距离=――――――――――
分划数
②不知目标间隔(高度)求距离。

要领基本同前。

不同之处是在前后两点上,分别测定目标的分划数,并测出前后两点间(前进或后退)的距离,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
前进(后退)距离×小分划
距离=―――――――――――――――
大分划-小分划
四、三角孔法
三角孔与臂长尺类似,也是一种简易的测距工具。

三角孔的制作方法如图:取长约15厘米,宽为8厘米的硬纸片,中间用刀挖一等腰三角形孔,使底边B 长和高L的比值为1︰2,底边B长等于自己臂长的1/10,再在三角形两腰刻上10等份分划,并从顶角注记0、1、2、3……10等数字,则两腰上相应数字的孔间,表示臂长的百分之几。

用三角孔测距离时,手持三角孔板,臂向前平伸,眼睛通过三角孔观察目标,使目标间隔(高度)正好嵌在三角孔的某个对应刻划间,读出分划数,按公式:
间隔(高度)×100
距离
=―――――――――――――――
分划数
即可求出目标距离。

五、用声、光速来测定距离
大家知道,光的传播速度为每秒钟约30万千米,声的传播速度每秒钟约为340米,即每3秒钟传播约1千米。

由于光速很快,在简易测距中,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记。

根据光速与声速的关系,可以测量距离。

具体方法是:从看到
光起,用秒表卡出或数出听到声响时的秒数,再除以3,即得到距离的千米数。

其计算公式为:
见光到听见声音的秒数
距离(千米)==-----------------------
3
六、夜间估计距离法
夜间利用光源和声源可以判断距离:
在1公里以内可以看到香烟头和火光;
在1.5公里以内可以看到火柴的火光和手电筒的光
亮;
在2公里以内可以看到步枪射击的火光;
在0.5公里以内可以听到人平常的谈话声;
在1.5公里以内可以听到人的呼喊声;
在1公里以内可以听到汽车开动声和马蹄声;
在2公里以内可以听到汽车的喇叭声;
在5公里以内可以听到枪声。

七、用军用望远镜测量距离
在军用望远镜右镜筒的玻璃片上,刻有密位分划,以十字线交点为基准,左、右为方向分划,上下为高、低分划。

每个大分划为10密位,小分划为5密位。

方向角是指被测两目标(或一目标在水平方向的两端)对望远镜在水平面上的夹角。

高低角是指被测两目标(或一目标在竖直方向的两端)对望远镜在竖直面上的夹角。

用望远镜测方位角,是用它的方向分划进行的。

测量时,应将望远镜持平,当所测的两目标在视界范围内时,则以十字线交点或任一方向分划对准其中的目标,再数出至另一目标间的密位数,即为该两目标的方向角。

如图所示,两目标的方向角为 0-65(65密位):用望远镜测高低夹角,是用它的高低分划进行的,
其要领与测量方向角相同。

当你测出目标的方向角或高低角后,即可用密位公
式计算距离:
目标间隔(宽度或高度)×1000距离=——―――――――――――――——————
密位数
例如:用望远镜测得远处一男子高低角为20密位(成年男子高度一般为1.7米),则到该男子的距离为
1.7×1000
--------------------- =
850(米)
20
朋友们,掌握了上述测距方法,说不定将来你也
能成为“神炮手”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