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子午流注的内容

合集下载

子午流注(针法)详细讲解

子午流注(针法)详细讲解

第一节子午流注的涵义与源流一、子午流注的涵义[子午]原是对立的名词,用以代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春秋、寒暑、日月、夜半与日中两时辰等的表示相对关系的符号。

如“子午面”,“子午线”,“子午道”,“子时午时”。

[子午的意义]1.子午代表阴阳:是阴阳的总称。

子阴午阳,子午是阴阳的起点与分界线。

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2. 子午代表时间:一天之中,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

[如图]?/P>一年之中,子为农历11月(冬至为十一月),午为农历5月(夏至为五月)。

3. 子午代表气候寒热:子时寒,午时热。

4. 子午代表十二地支: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均以子午为推算的开始。

5. 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的阴阳盛衰。

[如图][流注]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

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说明人体气血就象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通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所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

[子午流注]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依据,它是从时间角度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即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学说。

人体气血循行,周流出入,如流水般,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

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气血流注开穴的时间,谓之逢时),过时为阖(某穴开时已过,谓之过时,则穴闭),定时开穴,补虚泻实,把握时机,调和阴阳而治病。

[如图][子午流注针法]是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一种特殊配穴治疗方法。

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

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配合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运用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古典针刺取穴方法。

中心内容:择时——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

子午流注详解

子午流注详解
人体在一天24小时中不断的经由血液循环,将人体精华巡回支援人体各脏腑,这种作用也是人体与生俱来的自然治愈本能的一种表现,在这种巡回支援的过程中不仅增强各脏腑的机能外,如遇各脏腑有了毛病也都将加以处理,将其恢复正常功能,因此当人体正在改善某一脏腑时,仍能会出现不舒服的现象,这也就是好转反应的现象之一,……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
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脐委中寻,
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荣少府心,
已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
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水穴荥。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
三、了解子午流注的意义: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更简单说,子代表阳,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注代表阴藏的过程。子午流注遵循太阳变化的规律。阴阳的变化展开为四象,就是太阴少阳太阳少阴,用四季做为代表符号,其功能分别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亥子丑为冬,依此类推。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如果破坏此规律,则只有消耗。生命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
四、子午流注的内容:
1. 卯时( 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参透人体而揭示出的一种规律。

太阳与地球位置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12条经脉在12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

子午流注自古以来用于针灸。

笔者自1995年研制大道养生八宝食品的同时,把子午流注作为一个重要条件,所以养生八宝食品和子午流注不可分割。

人在对症的经脉兴或衰时吃养生八宝一种或数种,效果大不一样。

一子时(23:00~1:00)此时胆经最旺。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但,娶而成精。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

气以壮胆,邪不能浸。

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虚而不能决断。

”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

有些人轻易切掉患者的胆,是不负责地表现。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

人在子时前入睡。

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反之,子时前不入睡者,气色青白。

特别是胆汁缺乏新陈代谢的气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变浓晒成盐,形成结石。

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二丑时(1:00~3:00)此时肝经最旺。

“肝藏血。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支持,废旧的血液淘汰,新鲜的血液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

”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就无法完成新城代谢。

所以,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三寅时(3:00~5:00)此时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

”肝于丑时推陈出新,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的人反应尤为强烈。

四卯时(5:00~7:00)此时大肠经最旺。

“肺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

五辰时(7:00~9:00)此时胃经最旺。

人在7:00吃早饭最容易吸收。

如果胃火过盛,表现为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

六巳时(9:00~11:00)此时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十二时辰子午流注养生法的内容(一)

十二时辰子午流注养生法的内容(一)

十二时辰子午流注养生法的内容(一)十二时辰子午流注养生法介绍子午流注养生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方法,它根据人体的生理特征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不同的脏腑经络。

子时(23:00-01:00)•子时是夜晚的开始,此时人体进入休息状态,适宜进行深度睡眠。

•建议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丑时(01:00-03:00)•丑时是人体最虚弱的时段,是肝脏的养生时间。

•可以进行轻柔的肝脏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寅时(03:00-05:00)•寅时是人体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刻,是肺脏的养生时间。

•可以进行户外呼吸操,增强肺功能。

卯时(05:00-07:00)•卯时是早晨的开始,此时阳气初生,人体逐渐苏醒。

•可以进行室内的舒缓运动,如瑜伽或太极。

辰时(07:00-09:00)•辰时是人体最活跃的时刻,是心脏的养生时间。

•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或游泳。

巳时(09:00-11:00)•巳时是中午前的最后一个时辰,是脾胃的养生时间。

•可以选择食用易消化的饮食,如粥或清汤。

午时(11:00-13:00)•午时是正午的时刻,此时阳气最旺盛。

•可以进行冥想或放松瑜伽,帮助身体平衡能量。

未时(13:00-15:00)•未时是午后的开始,是小肠的养生时间。

•可以适量饮用温水,促进消化和排毒。

申时(15:00-17:00)•申时是下午的中段,是膀胱的养生时间。

•可以进行局部的膀胱穴位按摩,缓解腰酸背痛。

酉时(17:00-19:00)•酉时是傍晚的开始,是肾脏的养生时间。

•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跳绳或爬楼梯。

戌时(19:00-21:00)•戌时是晚上的开始,此时身体开始准备休息。

•建议进行舒展运动,放松身心。

亥时(21:00-23:00)•亥时是夜晚的中段,是大肠的养生时间。

•可以进行大肠液操,促进排便和肠道清洁。

结语子午流注养生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通过根据时辰选择相应的养生活动,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健康。

十二子午流注

十二子午流注

十二子午流注时气血注入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详细: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

(子时是阴极生阳承前启后,最忌酒色!凡房事不宜此时进行,此时适合睡眠重整阴阳。

)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为回血之地,此时肝脏排毒化瘀,此时不安息脸色难好,长久之下难免生病。

)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最旺。

(因此时肺经旺盛,故有肺病者多此时咳嗽惊醒,这也是为什么吸烟等长期损害肺部者,早起喉咙疼肺疼的原因。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大肠经旺盛宜排便,分享一个解决便秘的方法,睡前准备蜂蜜水五百到八百毫升,早起饮下,多能通畅。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最旺。

(胃开始做事了!要吃早餐,不然容易胖哦!旧时中国人吃二餐,其中必定要吃的就是早餐。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脾主思,此时适合做脑力劳动,适合做一天之中最难的工作。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此时适合吃饭休息,身体差的要午睡一会哦。

)未时 (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

(此时适合放松,少许进食有助于晚饭少吃,利于养生。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晚饭不宜多吃,在申时进食后,晚饭可以少吃,多吃晚饭容易营养过旺。

)戌时 (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

(娱乐放松之时)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

(此时人三焦经旺盛,不宜做太过兴奋的事,宜做洗漱等放松之事准备安眠。

十二经络子午流注

十二经络子午流注

十二经络子午流注十二经脉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时间运行概念,那就是子午流注,每个时辰它都有一个经气当令,我们可用它来调养疾病,可以取经中的穴位敲打、按摩、推拿对人体养生保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经络可决死生,顺应自然才是养身之道。

识经脉,对时辰,巧养生是我们应该研究的。

经络的作用是调虚实,决生死,调阴阳。

其功能是脏腑肌骨和皮肤相互沟通的桥梁。

沟通人体与外界的网络。

经络是身体内的交通枢纽,每条经络在不同的时间起作不同的作用,因此,要想通过调理经络来达到养身的目的就必须掌握经络与时间的关系,了解每条经络的运行时间,人体有十二条经脉,每条经脉的运行时间正好按照古时候的十二时辰的时间一一对应。

手太阴肺经寅时,手阳明大肠经卯时,足阳明胃经辰时,足太阴脾经巳时,手少阴心经午时,手太阳小肠经未时,足太阳膀胱经申时,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戍时,手少阳三焦经亥时,足少阳胆经子时,足厥阴肝经丑时。

1,子时胆经(足少阳胆经子时)当令,11-1点,胆经是人体的阳经,起于人的眼睛外角之瞳子穴,然后顺着人体的侧部到脚的第四个趾头。

精气的生发取决于胆,故,胆经能生发阳气,阳气生发以后可以带动其它脏器的生发。

胆经一条与胆有密切关系的很长的经络,胆主决断,阳气虽开始发生但还是刚刚发动阳气很小,老鼠小是晚间出来活动之物,所以子时比喻成老鼠,子属鼠。

顺着胆经推拿、按摩、敲打有补阳的作用,逆着胆经推拿、按摩、敲打有泄火的作用。

2,丑时,肝经(足厥阴肝经丑时)当令,1-3点肝藏血,肝经通于肝,肝是调理人体气血分配血量的控制站,为此,肝经是调理气血,输送气血的管道。

人经过一天的运动操作后需要对人体各部进行气血的调理,相当于一次对人体各藏腑气官的捡修,这个每天捡修的时间是定时的,为“丑时”,所以我们把这个时间叫做“当令时”,当肝经当令的时候人应当睡觉,这样才能不干扰肝脏和肝经的工作,才能让他们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肝经直接影响到肝脏,眼睛,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正常运行。

十二时辰子午流注养生法的内容

十二时辰子午流注养生法的内容

十二时辰子午流注养生法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养生的重视,传统中医的许多养生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其中,十二时辰子午流注养生法便是古人根据经络运行理论和自然界气候变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养生方法。

本文将从子午流注养生法的概念、脏腑经络关系、具体实践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十二时辰子午流注养生法的概念子午流注养生法是指根据人体经络运行规律,结合一日十二时辰,将中医养生与时间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方法。

子午流注中的“子”指半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而“午”则是中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

在这两个时间段,人体的经络运行最为旺盛,因此,通过在此时进行调养,可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

二、十二时辰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脏腑与经络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十二时辰对应着人体的十二条经络,每条经络都与一个脏腑密切相关。

例如,子时对应的是胆经,胆与肝相表里;午时对应的是心经,心与小肠相表里。

在相应的时辰对身体进行调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子午流注养生法的具体实践1.按时养生的原则:根据十二时辰经络运行的规律,在相应的时辰对身体进行调理,如按摩、刮痧、艾灸等,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2.结合五行理论: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五脏(肺、肝、肾、心、脾)相互对应,可在养生的过程中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选择相应的五行养生方法。

3.饮食调理:根据经络运行时间和脏腑特点,合理搭配饮食,如子午时分适当进食养阴、养阳的食物,以保持身体阴阳平衡。

4.精神养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遵循古人的“子午养生法”,即子在睡前半小时静坐调息,午在午休半小时养心养神。

四、注意事项及养生功效1.子午流注养生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个体差异和病情不同,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养生过程中要注重生活习惯的改善,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

3.养生功效因人而异,长期坚持可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效果。

总之,十二时辰子午流注养生法是一种具有深厚中医理论基础的养生方法。

【精】子午流注

【精】子午流注

巳 9-11 三焦 亥 21-23
子时:23:00~1:00
胆嚢经络最旺盛。 中医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
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人若在子时前入睡
,胆汁方能完成新陈代谢,晨醒后气色红润 , 反之则青白,胆汁无法代谢而变浓结晶。
丑时:1:00~3:00
,以候虚实而刺之,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三阳 ,必候其气在于阳分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 标幽赋》说,"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候气刺穴可以估计 疾病的治愈时期,更能据气的虚实施以补泻手法,运用针灸达到治病的 目的。
❖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 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由于 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 有兴有衰。 近代兴起的“生物钟”理论和子
肝经络最旺盛。 “肝藏血” ,人的思维和行 动要靠肝血支持,血液的 新陈代谢在此时完成。中 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 归于肝”如果丑时前未入 睡者,面色青灰、黄,次 日困倦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3:00~5:00
肺经络最旺盛。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 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 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 过肺送往全身。所以, 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 力充沛。
❖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 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素问·刺法论》已经有待时取穴的经验 :"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 火相火,当刺包络之荥……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 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 足少阴之合,"《灵枢·本输》应用了阴经井穴属木,阳经井穴属金的五 行刚柔原则。《难经》对"阴井木、阳井金"做了具体全面的阐述。再如 ,《灵枢·卫气行篇》认为,"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 不治。故曰:刺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此言气存亡之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子午流注的内容子午流注,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

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

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

最早见于南唐·何若愚著《流注指微赋》,将子午流注的应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说明.理论基础有:《灵枢·经脉》篇、《营气》篇,以及《难经·一难》、《二十三难》都有记载。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本输》篇,记载井荥俞很详明,惟于井荥俞配属五行,仅有阴井木、阳井金,其余均无配属。

《难经·六十四难》对井荥俞配属五行和十干运用,才有进一步的说明。

《灵枢·卫气行》篇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灵枢·五乱》篇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

十二月者,分为四时”。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是谓“得天时而调之”。

《甲乙经》说:“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

病在于阳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阳分而刺之。

病在于阴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阴分而刺之。

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

《针灸节要》、《医学入门》、《针灸大成》等书皆有论述。

而《针灸大全》徐凤氏又推而广之著“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诀”,学者多为习诵以便应用。

可知子午流注法由来已久,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所注重的一种高级的针灸疗法。

(来源:中国武当网)子午流注针法有两种,一为按天干开穴,又称纳干法,或称日干子午流注;一为按地支开穴,又称纳支法,或称时支子午流注。

(一)时支子午流注(纳子法,取之络)时支子午流注,也称纳子法,纳支法。

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地支时辰,病症之虚实,配合五行生克穴位,取穴治病的方法。

有两种取穴法:一种是按一天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各配一经,在这个时辰内,该经从起点到终点的任何腧穴都可以选用。

例如,肺经病,每日寅时都可取肺经从中府到少商的任何腧穴针刺治疗。

此方简便易行。

另一种是根据气血流注到某经的时辰,再结合五俞穴,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进行针刺治疗。

纳子法是依据"日周期",用本经的井、荥、俞、经、合五俞穴配属木火土金水五行,根据气血流注本经的时间,在每日的十二个地支时辰按时开穴。

开穴的原则: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在气血流经本经的时辰,本经气血最虚,取母穴用补法,可以扶正补虚,使气血通畅。

若本经为实证,则取子穴以泻之。

气血于寅时由肺经流注,卯时流注大肠,依次为胃、脾、心、小肠、膀胱、肾、胃、心包、三焦、胆,丑时流注肝经,再至肺经,周而复始。

可记歌诀。

见下表。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表12 气血流注十二经时辰表(点击观看动画)经脉胆肝肺大肠胃脾时辰子丑寅卯辰巳时间23-1 1-3 3-5 5-7 7-9 9-11经脉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时辰午未申酉戌亥时间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举例:在气血输注本经的时间,实证取本经所属"五行"之子穴泻之。

如肺热咳嗽的实证,于寅时泻尺泽(水)。

即金生水、水为金之子。

虚证取本经所属"五行"之母穴补之。

如肺虚气喘,于卯时补太渊(土),土生金,土为金之母。

如果补泻时间已过,或不虚不实证,或遇有急症,可取本经本穴或原穴。

见下表。

时支子午流注补泻腧穴表经脉补泻本穴原穴腧穴时辰腧穴时辰肺(金)太渊(土)卯尺泽(水)寅经渠(金)太渊大肠(金)曲池(土)辰二间(水)卯商阳(金)合谷胃(土)解溪(火)巳厉兑(金)辰足三里(土)冲阳脾(土)大都(火)午商丘(金)巳太白(土)太白心(火)少冲(木)未神门(土)午少府(火)神门小肠(火)后溪(木)申小海(土)未阳谷(火)腕骨膀胱(水)至阴(金)酉束骨(木)申通谷(水)京骨肾(水)复溜(金)戌涌泉(木)酉阴谷(水)太溪心包(相火)中冲(木)亥大陵(土)戌劳宫(火)大陵三焦(相火)中渚(木)子天井(土)亥支沟(火)阳池胆(木)侠溪(水)丑阳辅(火)子临泣(木)丘墟肝(木)曲泉(水)寅行间(火)丑大敦(木)太冲在纳子法中,还有一种按时循经取穴,以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属一经,即寅属肺,卯属大肠,辰属胃,巳属脾,午属心,未属小肠,申属膀胱,酉属肾,戌属心包,亥属三焦,子属胆,丑属肝。

某经有病患,即于某时采用某经的经穴针刺治疗。

如肺经有病,在寅时取肺经的穴位针刺。

脾有病,在巳时针刺脾经的穴位。

(二)日干子午流注日干子午流注,也称纳甲法,纳干法。

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天干时辰,进行配穴针刺治病的方法。

首先推算患者来诊的年、月、日、时干支,再以经脉五输穴的五行相生规律而顺次开穴。

有三种取穴法。

第一种为按值日经的天干,每日分配一经,在该日内开取该经的任何腧穴,都可治疗该经病症。

如肝病,乙日一天内任何时辰都可开取肝经从大敦至期门的任何腧穴进行针刺治疗。

其它经可以仿照类推。

第二种是按时的天干,在这个天干时辰内开取该经的任何一个五俞穴,都治疗该经的病症。

如肝病,只要在乙时,都可开取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中的一个腧穴针刺治疗。

其它时辰依次类推。

第三种由按时开穴,循经开穴两部分组成。

具体方法是:1.按时开穴:按时开穴的取穴规律是根据日、时的干支,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本着阳进阴退的规律循环,只适用于开井穴。

(点击观看阳进阴退动画) 阳进是指天干为阳主进,即从甲→乙→丙……。

阴退是指地支为阴主退,即从戌…>酉…>申…>……。

干支相配,必须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

戌是地支中阳支的最末,故阴退从戌开始。

阳进阴退是推算次日的干支取井穴时辰的方法。

如甲日甲戌时开窍阴,要推算乙日开井穴的时辰,就要根据阳进阴退的原则,天干从甲进一为乙,地支从戌退一为酉,故乙日开井穴大敦应在乙酉时。

癸日肾经井穴的开穴时间不能在癸丑,应在亥时,是因为每日每经值日十一时,十日累积十时形成的。

见下表。

日干子午流注按时开“井”穴表日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时辰甲→戌…> 乙→酉…> 丙→申…> 丁→未…> 戊→午…> 己→巳…> 庚→辰…> 辛→卯…> 壬→寅…> 癸亥经脉胆肝小肠心胃脾大肠肺膀胱肾井穴窍阴大敦少泽少冲厉兑隐白商阳少商至阴涌泉2.循经开穴:日干子午流注的开穴,除了本"阳进阴退"原则开取井穴之外,并根据时干配合脏腑阴阳,依五输穴五行相生顺序来开取五输各穴,要推算一天中的时干开穴,本着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并按五输五行相生的顺序开穴。

先推算患者来诊断的时干支,结合经脉流注和五输穴相生顺序开穴。

如甲日胆经主气,在甲戌时开胆经的井穴窍阴,甲戌的下一个时辰为乙亥,为阴时,阳时逢阴时为闭,无穴可开;再下一个时辰是丙子,属阳,阳日遇阳时则有穴可开,按经穴相生的顺序,胆属木,木能生火,小肠属火,故应开小肠经穴,窍阴属金,金能生水,小肠经的水穴是前谷,故丙子时当开前谷穴;丙子时后是丁丑时,属阴,天穴可开;再下一个时辰是戌寅时,属阳,本着经穴相生的规律,应开胃经的俞穴陷谷穴。

根据返本还原的规律,同时要开胆经的原穴丘墟穴。

再下一个时辰是己卯,属阴,无穴可开;再下一个时辰是庚辰,属阳,按经穴相生,开大肠经阳溪穴;下一个时辰是辛巳,属阴,无穴可开;再下一个时辰是壬午,属阳,按经穴相生,当开膀胱经委中;下一个时辰是癸未,属阴,无穴可开;最后一个阳时是甲申,甲日两见甲叫日干重见,因为天干10个,经脉12条,10天干不够配12经,所以必然反复重见,即甲日重见甲,乙日重见乙等。

五输穴开完后,重见如何开穴?甲申如何开穴?这就要应用阳经气纳三焦,阴经血归包络和阳经纳穴他生我,阴经纳穴我生他的规律来开穴。

即阳干重见必是纳入三焦而开三焦经穴;阴干重见必定纳入包络而开心包经穴。

因此,根据阳经纳穴他生我的原则,甲申时应开三焦经的水穴液门穴。

根据阴经纳穴我生他的原则,乙未时应开心包络的火穴劳宫穴。

现将甲胆主气、乙肝主血定穴表作对照,见下表。

甲胆主气定穴表时辰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日干重见经脉胆闭穴小肠闭穴胃闭穴大肠闭穴膀胱闭穴三焦气纳三焦五俞穴位井(金)窍阴荥(水)前谷俞(木)陷谷经(水)阳溪合(土)委中纳(水)液门他生我过原戊寅时已过开丘墟,为返本还原乙肝主血定穴表时辰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日干重见经脉肝闭穴心闭穴脾闭穴肺闭穴肾闭穴心包血归包络五俞穴位井(木)大敦荥(火)少府俞(土)太白经(金)经渠合(水)阴谷归(火)劳宫我生他过原己丑时巳过开太冲,为还本还原子午流注,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

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

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

最早见于南唐·何若愚著《流注指微赋》,将子午流注的应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说明.理论基础有:《灵枢·经脉》篇、《营气》篇,以及《难经·一难》、《二十三难》都有记载。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本输》篇,记载井荥俞很详明,惟于井荥俞配属五行,仅有阴井木、阳井金,其余均无配属。

《难经·六十四难》对井荥俞配属五行和十干运用,才有进一步的说明。

《灵枢·卫气行》篇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灵枢·五乱》篇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

十二月者,分为四时”。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是谓“得天时而调之”。

《甲乙经》说:“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

病在于阳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阳分而刺之。

病在于阴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阴分而刺之。

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

《针灸节要》、《医学入门》、《针灸大成》等书皆有论述。

而《针灸大全》徐凤氏又推而广之著“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诀”,学者多为习诵以便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