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表详解

合集下载

教你子午流注掌上推算法

教你子午流注掌上推算法

教你子午流注掌上推算法(一)子午流注的经穴1.五腧穴、原穴的含义五腧穴指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其分布次序是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这是古人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比喻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特点。

即井为初出之意,象水的源头,比喻脉气运行起始的部位;荥为小水流之意,象水流刚形成小流而未成大流,比喻脉气运行稍大的部位;输为灌注、输送之意,象水流由浅向较深处灌注,比喻脉气运行较盛的部位;经同径,为直行道路之意,象水在河道中畅行流过一样,比喻脉气运行通畅的部位;合为汇集之意,如江河水归入大海,比喻脉气运行汇集的部位。

原为原气之意。

十二经脉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六阳经的原穴单独存在,六阴经则以五腧穴中的输穴作为原穴。

《难经·六十六难》说:“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

”说明了原气来源于肾间动气,其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是十二经的根本,原穴就是原气流聚于四肢部位的腧穴。

2.五腧穴配属阴阳五行五腧穴与阴阳五行的配属,早在《灵枢·本输》中就指出,六阳经井属金,荥属水,输属木,经属火,合属土;五阴经井属木,荥属火,输属土,经属金,合属水,但还缺少了手少阴心经五腧穴,其后由《针灸甲乙经》补全。

《难经·六十四难》指出:“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这样就补全了五腧穴的阴阳五行属性,如表14、15所示。

从表14、15可看出,所有五腧穴的排列顺序都是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

所有阳经五腧穴所属的五行都是克制相应的阴经五腧穴的所属五行。

中医子午流注图

中医子午流注图

子午流注图中医子午流注、走向和主要穴位地支 时间 经络 流注走向相关主要穴位子 23-1 足少阳胆经(腑) 由头走足瞳子髎天冲脑空风池肩井环跳 风市 阳陵泉丘墟丑 1-3 足厥阴肝经(脏) 由足走腹太冲中封章门期门寅 3-5 手太阴肺经(脏) 由胸走手中府尺泽列缺太渊少商卯 5-7 手阳明大肠经(腑) 由手走头商阳合谷阳溪曲池臂臑迎香辰 7-9 足阳明胃经(腑) 由头走足下关颊车四白地仓人迎缺盆 足三里 内庭巳 9-11 足太阴脾经(脏) 由足走腹隐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午 11-13 手少阴心经(脏) 由胸走手少海神门少冲未 13-15 手太阳小肠经(腑) 由手走头后溪阳谷小海天宗听宫申 15-17 足太阳膀胱经(腑) 由头走足睛明攒竹十八经连排点承扶殷门 委中 承山昆仑酉 17-19 足少阴肾经(脏) 由足走腹涌泉太溪水泉阴谷戌 19-21 手厥阴心包经(脏) 由胸走手天池天泉郄门间使内关大陵 劳宫亥 21-23 手少阳三焦经(腑) 由手走头阳池外关翳风和髎丝竹空督脉 长强命门哑门风府百会人中任脉 曲骨关元气海膻中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医理讲“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

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这个顺序,就健康长寿。

因此中医时间医学将十二地支作为日节律的指称。

日节律就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

子时 (23点至l点),胆经最旺。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

气以壮胆,邪不能侵。

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

”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

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

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最全!子午流注养生法与经络动态图(珍藏版)

最全!子午流注养生法与经络动态图(珍藏版)

最全!子午流注养生法与经络动态图(珍藏版)子午流注养生法“子午流注”是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期的情况相配合的一个中医理论。

《黄帝内经·灵枢经》:“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

十二月者,分为四时”。

《子午流注口诀》: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经络: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一、肺寅,即寅时(凌晨3点-5点),熟睡。

对应的是肺经,此时肺经当令,是人体阳气的初始,也是人体气血由静变动的开始。

此时不要急于起床,这样有助于阳气的生长,为白天的劳作打好基础。

肺经旺,熟睡,并在梦中深呼吸。

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 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

二、大肠卯,即卯时(凌晨5点-7点),早起喝水上厕所。

对应的是大肠经,此时大肠经当令,曙光初放,是起床的最好时机。

先伸展肢体,接着慢慢坐起,坐在床上一会儿,并做一些养生保健的小动作,如叩齿、搓面、转肩、指弹后脑等等(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先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然后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弹中指、击脑后各24次),然后起床洗漱,洗漱后马上喝一杯温开水,以助排便。

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月的作用。

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三、胃辰,即辰时(上午7点-9点),不吃早餐胃生病。

对应的是胃经,此时胃经当令,胃液分泌旺盛,有利于消化,是享受早餐的最佳时机。

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

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

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子午流注优秀PPT资料

子午流注优秀PPT资料
,以候虚实而刺之,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三阳 ,必候其气在于阳分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 标幽赋》说,"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候气刺穴可以估计 疾病的治愈时期,更能据气的虚实施以补泻手法,运用针灸达到治病的 目的。
❖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 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由于 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 有兴有衰。 近代兴起的“生物钟”理论和子
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人若在子时前入睡
,胆汁方能完成新陈代谢,晨醒后气色红润 , 反之则青白,胆汁无法代谢而变浓结晶。
丑时:1:00~3:00
肝经络最旺盛。 “肝藏血” ,人的思维和行 动要靠肝血支持,血液的 新陈代谢在此时完成。中 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 归于肝”如果丑时前未入 睡者,面色青灰、黄,次 日困倦而躁,易生肝病。
辰时:7:00~9:00
胃经络最旺盛。 人在此时吃早餐 最容易消化。否 则胃火过盛,嘴 唇干,重则唇裂 或生疮。
巳时:9:00~11:00
此时脾经络最旺盛 “脾主运化,主统血” 是消 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 又是人体 血液的统领,“脾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 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 质好,所以嘴唇红润。唇 白标志血气不足,唇紫标 志寒入脾经。
午戌时时一 :刻19,:00乃~一2阴1:0之0生时。 辰

未Leabharlann 申酉戌亥
以 运一用日子分 午为 流四 注时 要, 注朝 意则 时时为差春 问间, 题日 。中为1夏1,-1日3入为秋,1夜3半 -1为5冬。 15-17
17-19
19-21
21-23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子时(23:00----1:00)足少阳胆经最旺。

人在睡眠的状态下,胆可以新陈代谢,防止胆结石。

胆囊炎的发生。

丑时(1:00----3:00)足厥阴肝经最旺。

人的思维和行动需要肝血的支持,肝像一个血库。

丑时,人必须在睡眠的状态下,肝才能换掉废血,产生新血。

寅时((3:00----5:00)手太阴肺经最旺。

中医讲“肺朝百脉”,肝产生的新鲜血液由肺输送于百脉,因此,人早上血旺盛,精力充沛。

卯时(5:00----7:00)手阳明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得到休息调养,有利于大肠蠕动,人排大便通畅,有利于排泄。

辰时(7:00----9:00)足阳明胃经最旺。

胃经旺时有利于消化,如果人在辰时不吃食物,消化液会腐蚀胃粘膜,此时人在睡眠中可减轻这种损害。

巳时(9:00----11:00)足太阴脾经最旺。

脾将食物精华提取,有利于造血。

午时(11:00----13:00)手少阴心经最旺。

中医讲“心神相通”,此时睡上一觉(15分钟即可),养心怡神,有利于滋养人的气血,故午觉又有“养颜觉”之说。

未时(13:00----15:00)手太阳小肠经最旺,中医讲“心与小肠相表里”睡个午觉,心气充足,有利于小肠吸收,有利于皮肤的轰然和吸收营养。

申时(15:00----17:00)足太阳膀胱经最旺,此时排尿可将体内“火气”排出,泄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和“火气”。

酉时(17:00—19:00)足少阴肾经最旺,肾通脑,主智,主骨,储藏精华。

戌时(19:00----21:00)手厥阴心包经最旺,心包时心脏的外围保护组织,进入心脏的病起初被挡在外面,心脏不适的人此时调病,可把病消灭在心包。

亥时(21:00---23:00)手少阳三焦经最旺,三焦通百脉,如养生,此时睡觉,百脉受益。

经络导引法行功时刻注:按时间扳动100—200次。

心绞痛及心动过速、过缓发作,立即扳动手小指急救甚效。

五行生克图五行归类内容表时辰 时间 经络 部位 子时 23----1 胆经 扳脚四趾 丑时 1----3 肝经 扳脚大趾 寅时 3----5 肺经 扳手大拇指 卯时 5----7 大肠经 扳手食指 辰时 7----9 胃经 扳脚二趾 巳时 9----11 脾经 扳脚大趾 午时 11----13 心经 扳手小指 未时 13----15 小肠经 扳手小指 申时 15----17 膀胱经 扳脚小趾 酉时 17----19 肾经 搓脚心 戌时 19----21 心包经 扳手中指 亥时21----23三焦经扳手无名指自然界归类 人 体 五 味 五 色 五 音 五 化 五 气 五 方 五 季 五 行 五 脏 六 腑 五 官 五 体 七 情 五 声 五 华 五 液 五 志 脉 象 酸 青 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呼 爪 泪 魂 弦 苦 赤 徵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 肠 舌 脉 喜 笑 面 汗 神 钩 (洪) 甘 黄 宫 化 湿 中 长 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唇 涎 意 缓 辛 白 商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 肠 鼻 皮 悲 忧 哭 毛 涕 魄 毛 (浮) 咸 黑羽藏寒北冬水肾膀 胱耳骨惊 恐呻发唾志石 (沉)。

?中医子午流注附十二时辰养生法

?中医子午流注附十二时辰养生法

中医子午流注附十二时辰养生法中医子午流注附十二时辰养生法2015-04-10 13:13阅读:113,963原文地址:中医子午流注附十二时辰养生法原文作者:笑你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与人体的12条经脉是相对应的一种规律,由于时辰的变化,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会有兴有衰,根据这种规律,对照人体的五脏六腑及其所在的经脉,那么相应的疾病在相应的时间段里进行治疗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子午流柱的顺序子时(23:00-1:00)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子时调胆最好。

丑时(1:00-3:00)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的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盛的丑时完成。

严重的肝病可以在丑时调肝。

寅时(3:00-5:00)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的血液供给肺部,通过肺送往全身。

故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由为强烈,剧咳或哮喘。

寅时调肺,痰热瘀者,可清痰并滋补肺阴,肺虚内热者滋阴,肺阳虚寒者升阳。

卯时(5:00-7:00)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如大肠秘结或异常,应在卯时清瘀。

辰时(7:00-9:00)胃经最旺。

故人在7:00后吃饭最容易消化。

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降胃气。

胃寒者更应在辰时补胃阳。

巳时(9:00-11:00)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的功能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应该是红润的,唇白、唇暗,唇紫都是脾不正常的的表现,所以巳时调脾健脾补中气。

午时(11:00-13:00)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

心虚者午时补心气,心阴虚舌红或紫者午时治疗可以滋心阴降虚火。

经络子午流注时间表+备注

经络子午流注时间表+备注
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足少阳胆经
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足厥阴肝经
丑时(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13点至15点)
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15点至17点)
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足少阴肾经
酉时(17点至19点)
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手厥阴心包经
戌时(19点至21点)
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
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21点至23点)
经络
时辰
作用
备注
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
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
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足太阴脾经
巳时(9点至11Βιβλιοθήκη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手少阴心经
午时(11点至13点)
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准确的子午流注时间表与歌决十二经络走向,交接,流注,交会

准确的子午流注时间表与歌决十二经络走向,交接,流注,交会

准确的⼦午流注时间表与歌决⼗⼆经络⾛向,交接,流注,交会准确的⼦午流注时间表准确的⼦午流注时间歌决⼦胆丑肝寅时肺,卯时⼤肠⾠时胃巳脾午⼼未⼩肠,申时膀胱⾣时肾戌时包络亥三焦,脏腑最旺时⾠定。

⼈是⼤⾃然的组成部分,⼈的⽣活习惯应该符合⾃然规律。

把⼈的脏腑在12个时⾠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则是环环相扣,⼗分有序:⼦时(23点⾄1点)胆经最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1点⾄3点)肝经最旺,肝⾎推陈出新。

寅时(3点⾄5点)肺经最,将肝贮藏的新鲜⾎液输送于百脉,迎接新⼀天的到来。

卯时(5点—7点)⼤肠经最旺,此时起床利于排泄。

⾠时(7点⾄9点)胃经最旺,此时吃早饭,有利消化。

巳时(9点⾄11点)脾经最旺,有利于吸收早饭的营养,⽣⾎。

午时(11点⾄13点)⼼经最旺,有利于周⾝⾎液循环,⼼⽕⽣胃⼟,有利于消化午饭。

未时(13点⾄15点)⼩肠经最旺,有利于吸收午饭营养。

申时(15点⾄17点)膀胱经最旺,有利于泻掉⼩肠下注的⽔液及周⾝的“⽕⽓”。

⾣时(17点⾄19点)肾经最旺,有利于贮藏⼀⽇的脏腑精华。

戌时(19点⾄21点)⼼包经最旺,清理⼼脏周围的病邪,以利⼈进⼊睡眠。

亥时(21点⾄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通百脉,⼈应进⼊睡眠,修养百脉⽣息。

从亥时初(21点)开始到寅时末(5点)结束,是⼈体细胞休养⽣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随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阴主静,是⼈睡眠的良⾠,此时休息才能有良好的⾝体和精神状态。

这与睡觉多的婴⼉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婴⼉发育不良是⼀个道理。

⼈在宇宙中只是⼀粒微尘,要顺应天时、顺应⾃然,若逆天,⼈就容易过早衰⽼,容易⽣病!由此可见⼦午流注对⼈的重要性。

⼗⼆时⾠和⼈体经络⾛向⽰意图其歌诀:寅时⽓⾎注于肺,卯时⼤肠⾠时胃,巳脾午⼼未⼩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戌时包络亥三焦,⼦胆丑肝各定位。

⼗⼆经脉表⾥属络关系:⼗⼆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脏配⼀腑,⼀阴配⼀阴,形成了脏腑阴阳表⾥属络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午流注表详解 子午流注与养生治病(附子午流注表) 钟愈田 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关键所在,而子午流注是这个理论体系中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学说。这个听起来十分耳熟的名词,由于其古奥难懂,学理艰深,临床应用并不普遍。那么它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在治病养生中有何重要意义呢?

一、什么是子午流注 简单地来说,子午流注就是指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现代时间生物学证明,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有人称此为“生物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子午流注是把人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时辰中的盛衰规律,有序地联系起来,又通过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相配的关系,预测出某脏腑经络的气血在某个时辰的盛或衰,环环相扣,按照气血的盛或衰来进行治病养生,使治病养生都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从而达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字面看,“子午流注”是由“子午”和“流注”组成的,以子午言时间,以流注喻气血。具体地说,“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是时间的两个极点,它们分别表示两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范畴或概念,是我国古代用来纪时、标位以及记述事物生长化收藏等运动变化过程或状态的符号。“流”、“注”两字,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流注”从狭义来说,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诗经》:“如川之流,丰水东注”即为此意。这里借用“流注”是指人体经络中气血的流行灌注。顾名思义,子午流注就是时空和运动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理论在传统生命科学上的体现。

子午流注遵循阴阳变化的规律。《针灸大成·论子午流注》说:“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所以说,子代表阳生,为阳气之首,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生,午为阴气之初,注代表阴藏的过程。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运动规律。《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平旦人气生, 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白天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黑夜阴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机体通过阴阳消长的不断平衡,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如果破坏此规律,则只有消耗,生命就会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

二、子午流注的内容 子午流注将人体气血运行比拟为水流,从子时到午时,随着时间先后不同,人体阴阳盛衰,营卫运行,经脉流注,时穴开阖,都与自然界同样具有节律变化。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盈时而至为盛,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方可有效地调和阴阳、纠正机体偏盛偏衰。子午是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也是阴阳转化的起点和界线。

一日十二个时辰,人体气血一个时辰流经一条经脉。流行次序是: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 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子时胆经——丑时肝经,最后再流入肺经。首尾相接,如环无端。

地支与五脏六腑相配: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胱、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天干与五脏六腑相配: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及脏腑的对应关系为: 1、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上一个时辰)肺经最旺,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此时可多饮水使大肠充分吸收水分,促进排泄;排泄结束后,可做提肛运动,有利于治疗便秘、痔疮、脱肛等病。

2、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此时胃 部吸收营养的能力增强,需要进食吸收充足的营养,也正是人们进食早餐的时间。所以说,早餐要吃好。

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脾主运化,脾统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与胃统称为后天之本,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经旺盛时可运化水谷,升清化浊,为身体提供气血营养。“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气血充盈,唇色红润。

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经旺盛,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此时是气血运行的最佳时期,不宜剧烈运动,应在午时小憩片刻,宜于养心,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是说小肠接收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并进一步泌别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将 水谷化为精微。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消化吸收。

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人体排泄水液,泻火排毒。

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前者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后者为水谷之精气,是由脾胃运化而来。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肾经的旺盛,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8、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增强心的力量。心包经是心之外围,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此时最宜步行,可增强心功能。

9、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旺,通行气血。《中藏经》认为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 此者也”。所以说,此时进入睡眠,百脉得以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

11、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养血。“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气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素问·五脏生成篇》曰:“故人卧血归于肝。”此时安静入眠,血液大量回肝,肝内血液充足,肝经旺盛,可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充分发挥解毒滤过的作用。此时熟睡,胜过其他时间。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久不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易躁怒,易生肝病。

12、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百脉。《素问·经脉别论》说:“脉 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肺主呼吸调解着全身的气机,此时肺经旺盛,有助于肺气调节和输布血液运行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三、子午流注的应用 1、养生防病:在每天的十二个时辰中,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一面时间,此时阴盛,阴主静,所以人体要在安静的状态中休息入眠。此时正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要有充足的睡眠,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又如,有的人工作、应酬繁忙,经常半夜两三点才睡,时间久了就会有头痛、目赤、失眠、脾胃不适、食欲差等症状。这是因为,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行的是胆经及肝经。此段时间不能静卧休息,回肝血量不足,不能制约肝之阳气升腾,肝阳上亢,肝火上升,以致头痛目赤、头晕不适。同时由于肝木旺盛,克伤脾土,影响脾胃功能,因而会有脾胃不适、食欲差等症状。所以,根据子午流注法,利 用人体经脉随着时间的不同而盛衰开阖的变化,把握好养生的规律,对提高、改善人的身体素质、延年益寿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2、指导用药:根据子午流注的理论,通过对人体内部活动节律性的认识,中医总结出择时用药的重要性,认为给药时间与疗效高低及毒副反应的轻重有密切的关系,临床可根据各个药物的药性特点、脏腑经络的盛衰,及气血运行的生理时钟择时用药,当药物的药性特点与人体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相同步,也就是选择了病人的最佳用药时间给药,就会使药物充分发挥药效,病情就会更快好转,就能获得药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阳药用于阳长之时,阴药用于阴长之时,升药用于升时,降药用于降时。凡是需要借助人体阳气来扶正祛邪的,如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方药,宜于早晨或上午服用。心率过缓者或心率过速者可在上午11点服药。服用凡是需要借阴气祛邪的,如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镇静安神,定惊熄风,清热解毒等方药,宜于傍晚或午后服用。临床上证明,寅时(肺经旺),有肺病的人此时症状加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