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穴位歌

六十六穴流注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原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来京骨昆仑委中足膀胱涌泉然谷太溪穴复溜阴谷肾之详中冲劳宫心包络太陵间使曲泽传关冲液门并中渚阳池支沟天井原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大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甲时窍阴前陷谷丘墟阳陵溪委中续巳合隐白鱼际连太溪中冲少海属乙时大敦少府始太白经渠阴谷止庚合商阳与通谷临泣合阳谷三里丙时少泽内庭三腕骨昆仑阳陵泉辛谷少商然谷穴太冲灵道阴陵泉丁时少冲大都先太渊复溜并曲泉壬合至阴侠后溪京骨解溪曲池边戌时厉兑二束骨冲阳、辅小海入癸合涌泉行间滨神门商丘兼尺泽阳干关冲液门静中渚阳池支沟井阴干中冲劳宫前太陵间使曲泽并杂病十一穴歌攒竹丝竹主头疼偏正皆宜向此针更去大都除泻动风池刺入三分深曲池合谷先针泻永与除病不侵头风头痛与牙疼合谷三间两穴寻更向大都针眼痛太渊穴内用针行牙疼三分针吕细根据前指要更分明更推大都左之右交互相迎仔细行听会兼之与听宫七分针泻耳中聋耳门人泻三分许更加七壮灸听宫大肠经内将针泻曲池合谷七分中医者若是明此理针下之时就见功肩背并及肩膊疼曲池合谷七分深未愈尺泽加一寸更于三间次第行各入七分与穴内少风二府念心经咽喉之下至于脐胃腕之中百病危心气痛时胸结梗伤寒呕哕闷涎随列缺下针三分许三分针泻到风池手足三间并三里中冲再刺五分根据汗出频来刺腕骨五分针泻要君知鱼际经渠并通里一分针泻汗淋漓足指三间及三里大指各刺五分宜人汗至时通变体有人明此是良医四肢无力中邪风眼涩难开百病攻精神昏倦多不语风池合谷用针通两手三间随后泻三里兼之与太冲各入五分于穴内迎随得法有神功风池手足指诸间右痪偏风左曰瘫各刺五分随后泄更灸七壮便身安三里阴交行气泻一寸三分量病看每穴又加三七壮自然瘫痪实时安疟疾将针刺曲池经渠合谷共相宜五分针刺于二穴疟病缠身便得离未愈更加三间刺五分深刺莫忧疑更兼气痛增寒热间使行针莫用迟腿胯腰疼痞气攻髋骨穴内七分容更针风市兼三里一寸三分补泻同又法阴交泄一寸行间仍刺五分中刚柔进退随呼吸去病除捻指功肘膝疼时刺曲池进针一寸是相宜左病针右右针左根据此三分泻气奇膝痛三分针犊鼻三里阴交要七次但能仔细寻其理除病之功在片时补泻雪心歌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捻指向外泻之方捻指向内补之诀泻左须将大指前泻后大指当后拽补左大指向前搓补右大指往下拽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络两边发补泻又要识迎随随则为补迎为泻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男女经脉一般生昼夜循环无暂歇两手阳经上走头阴经胞走手指辄两足阳经头走足阴经足走腹中结随则针头随经行迎则针头迎经夺更有补泻定呼吸吸泻呼补真奇绝补则呼出却入针要知针用三飞法气至出针吸气入疾而一退急扪穴泻则吸出方入针要知血气通身达气至出针呼气出徐而三退穴开捺此诀出在梓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正是补泻玄中玄莫向人前容易说周身血气歌人身血气无暂息动静周流在呼吸呼行三寸吸亦然一息定行六寸脉二百七十息数来脉行六十丈二尺积此周身一度过补泻分明知滑涩试问一时吸几何千一百二甘五的脉行六十七丈五四度周身尚余刻更将余刻为君明四十五息二丈七昼夜循环息几何一万三千兼五百脉行八百一十丈度行五百周身毕此是平人血气歌迟寒数热难同则生成歌天一生水地六成地二生火天七成天三生木地八成地四生金天九成天五生土地十成此何图五形生成之数一三五七九者奇也属之天二四六八十者偶也属之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者数何以能生出五形未盖自天地开辟之后落下便有水此天一地六所生成也如父母生子头生男女第行曰一故曰一六也第二胎生男女第行曰二是二七生火余皆如此曰生成生此如父之资始曰成始如母之胎育也六十六穴流注歌假令甲日胆为井窍阴始起戌上头丙子小肠前谷住寅时陷谷胃经游本原过唇丘墟穴阳溪辰上大肠流委中壬午膀胱注甲申三焦关冲求乙日肝家原出井酉时初起大敦行丁亥心经流少府己丑脾经太白生辛卯肺行经渠上癸己阴谷肾之经要知血纳包络处己未流注中冲迎丙日小肠何处起丙申位上少泽当戊戌内庭流胃胱庚子三间注大肠子上腕骨原过处昆仑寅上属膀胱胆家甲辰阴陵位丙午三焦气纳乡丁日心家出井中丁未之时过少冲己酉大都脾上位肺行辛亥太渊从癸丑肾居复溜位曲泉卯乙注肝宫丁己流于包络上厥阴心主起中冲戊日胃井却如何戊午先从廉兑过庚申二间是膀胱束骨戌无瘥取过为原冲阳位甲子胆经阳辅HT丙寅小海小肠合三焦气纳戊辰多己日脾家井要知隐白己己起根基辛未肺经注鱼际癸酉肾经是太溪肝经己亥中封穴丑时少海在心移己亥心包定无异阴阳消息要踌躇庚日大肠向井求商阳辰土起为头壬午膀胱流通看甲申临泣胆中游若问其原是合谷丙戌阳谷小肠流戊子三里胃为合寅时三焦更未休辛日肺井何处轮少商辛卯最分明癸己肾经然谷穴乙未肝藏太冲临丁酉心是窗道上阳陵泉亥是脾经辛丑之时属包络逐穴流注要思寻壬属膀胱井何看壬寅生井注至阴辰上侠溪行胆位小肠丙午后溪端京骨穴中原所过解溪申上胃相连庚戌大肠曲池合壬子三焦非前原癸日肾井何方是涌泉癸亥起为头乙丑肝家行间内神门丁卯在心收己己商丘脾过处辛未尺泽肺家求酉时血纳心包络始信阴阳不暂留六十六穴妙难求十二经中仔细搜井荣俞经合五位木火土金水注流遂经子母相生过昼夜循环无尽头十经气血皆出为井入为合各注井荣俞经合无休已二曰脉有十二经又曰何只言十经其余二经不言者何答曰其二经者三焦是阳气之父心包络是阴血之母此二经盖重水系五行所携主受纳十经血气养育故只言十经阴阳二脉逐曰各注井荣俞经合各五时辰毕则归其本此二经亦各注井荣俞经合五穴方知十二经之遍行也标幽赋拯救之法妙用者针言劫病之功莫妙于针刺察岁时于天道夫人身有十二经三百六十节以应一岁十二月三百六十日岁者素问云必先岁气兼代天和是谓至治时者四时也经六四时者所以分春夏秋冬之气所在以调之也天道者经云天气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滞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热则经水沸而HT起又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泄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滞而卫气沉月始生则气血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气血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定形气于予心此言用针者当识岁时之气候察天道之寒温月廓之盈亏以定患人形之肥瘦气之虚实于我心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以平调为期斯则形气已得予心而所谓顺天之道也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内经云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正其理兼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外壅壅则邪从之深浅不得及为大贼内伤五脏后生大病故曰春病在毫毛腠理夏病在皮肤故春夏之气在外人之气亦轻浮肌肉瘦薄血气未盛凡刺者应当浅取之秋病在肌肉冬病在筋骨故秋冬之气收藏在内人气亦藏肥肉肥浓血气充满凡刺者故当深取之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经有十二经络有十五络阴阳者天之阴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曰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手足皆以赤白际分之言脏腑之阴阳则脏为阴府为阳是以春夏之病在阳秋冬之病在阴皆视其所在与施针后也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脏居乎内经络行乎外其脏腑之虚实既定乃取其经而治之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如心病虚则补肝木实则泄脾土又本经亦有子母如心之虚取少海以补之实则取少府泄之又如太阳肺属金病实则泄本经之合水尺泽水是子虚则补本经之俞土太渊上是母故曰须向经寻诸经皆然并不离五形相生之理也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此言平人气血气脉行于十二经为周身除任督之外计三百九十三穴一日一夜有百刻分于十二时每一时有八刻二分每一刻计六十分一时共计五百分起至中焦者盖中焦在胃中腕当脐上四寸不上不下之分五脏皆禀于胃胃者五脏之本故五脏气不能自致于手太阴肺经必因胃气乃致于手太阴肺经经云谷入于胃播气于肺故脉假胃气自寅时起沿中焦上注于肺初行一时呼吸气计一千一百二十五息血行计六十七丈五尺至卯时注大肠经呼吸气计二千二百五十息血行一百三十五丈至辰时注于胃经呼吸气计三千三百七十五息血行二百二丈五尺己时注于脾经呼吸气计四千五百息血行二百七十丈午时注于心经呼吸气计五千六百二十五息血行三百三十七丈五尺未时注小肠经呼吸气计六千七百五十息血行四百五文申时注于膀胱经呼吸气计七千八百七十五息酉时注于肾经呼吸气计九千息血行五百四十丈戌时注于心包络呼吸气计一万一百二十五息血行六百七丈五尺亥时注于三焦经呼吸气计一万一千二百五十息血行六百七十五丈子时注于胆经呼吸气计一万二千三百七十五息血行七百四十二丈五尺丑时注于肝经呼吸气计一万三千五百息血行八百一十丈故曰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矣手太阴肺经自寅时起从中府穴出注于手阳明经历胃脾心小肠膀胱中焦胃腕致于肾心包络三焦胆至厥阴肝经而终此盖引其经之传注而言则云门而如其经传注从第其穴则自期门而止所谓穴出云门抵期而最后也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凡人手足三阴三阳之脉各为正经其经之别走者为络盖三百六十五支而络三百六十五穴故曰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也。
《针灸大成》子午流注学习心得【徐氏逐日按时定穴歌】

《针灸⼤成》⼦午流注学习⼼得【徐⽒逐⽇按时定⽳歌】中医乃中正平和之道,中者平衡也。
⾃古以来,中医的先贤们通过观测,不断总结,得出天体运⾏与⼈体健康变化之间的规律,从⽽总结出中医的核⼼观点:天⼈合⼀针灸是中医古⽼的治疗⼿段,中医针灸不依赖外服药物,仅靠毫厘锋芒,调理顽疾,化解疼痛,是⼀门⽆⽐神奇的⾃然疗法。
⼦午流注,是中医针灸以“天⼈合⼀“的观点为理论基础,根据天地变化规律,进⾏差异施治的⽅法。
(中医认为⼈体功能活动、病理变化受⾃然界⽓候变化、时⽇等影响⽽呈现⼀定的规律。
)根据这种规律,选择适当时间治疗疾病,可以获得较佳疗效。
因此提出“因时施治”、“按时针灸”、“按时给药”等。
⼦午流注的核⼼思想有两个维度:⼀是根据经络循⾏的规律,依据经脉⽓⾎受⾃然界影响时盛时衰⽽定。
意思是说:体内⽓⾎周流出⼊皆有定时,根据这种⽅法可以推算出什么疾病应当在什么⽳位进⾏治疗,⼆是时间维度,根据不同的⽇⼦,不同的时⾠,天体运转位置所造成的能量场微⼩的差异(或者是巨⼤的差异),分别对⼈体的影响,借天之⼒顺势开⽳。
⼦午流注原理源出《内经》,《灵枢》记载:“五脏五腧,五五⼆⼗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六腧”。
五输⽳都是从井开始,然后流⼊荥,注⼊输,⾏⼊经,汇⼊合,分别有出、流、注、过、⾏、⼊的不同,⽤以表⽰脉⽓的盛衰,这就是“流注”两个字的出处。
“⼦午”则是时间概念,《灵枢·卫⽓⾏》篇说:“岁有⼗⼆⽉,⽇有⼗⼆⾠,⼦午为经,卯⾣为纬”。
即将⼀年或⼀天中的时间,⽤⼦午卯⾣划分为四季的昼夜、朝⼣、光热、强弱的不同。
古⼈经过长期临床观察,注意到⾃然变化与⼈体变化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发现其规律。
实际治疗时,特别重视⽇时寒温与经⽓盛衰的关联,这种观点为创⽴⼦午流注按时开⽳奠定了基础。
继《内经》后,⼜有《难经》发挥了这种理论,补充了《内经》的内容。
涉及五输⽳、原⽳、输⽳等,对经脉⽓⾎流注的盛衰开阖亦多论及,提出了母⼦补泻法、四时五脏的针刺⽅法等。
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

十二经脉起止歌xx注.txt每个女孩都曾是无泪的天使,当遇到自己喜欢的男孩时,便会流泪一一,于是坠落凡间变为女孩,所以,男孩一定不要辜负女孩,因为女孩为你放弃整个天堂。
朋友,别哭,今夜我如昙花绽放在最美的瞬间凋谢,你的泪水也无法挽回我的枯萎~~~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2009-06-11 13:17经始太阴,而厥阴最后。
穴先中府,而终则期门。
原夫肺脉,胸中始生,出腋下而行于少商,络食指而接乎阳明。
大肠起自商阳,终迎香于鼻外。
胃历承泣而降,寻厉兑于足经。
脾自足之隐白,趋大包于腋下。
心由极泉而出,注小指之少冲。
小肠兮起端于少泽,维肩后上络乎听宫。
膀胱穴自睛明,出至阴于足外。
肾以涌泉发脉,通俞府于前胸。
心包起乳后之天池。
络中冲于手中指。
三焦始名指之外侧,从关冲而丝竹空。
胆从瞳子穴,连窍阴于足之四指。
肝因大敦而上,至期门而复于太阴肺经。
xx注学说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1.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2.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8.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9.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11.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12.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子午流注要法歌诀

子午流注纳干法开穴歌诀

子午流注纳干法开穴歌诀子午流注纳干法开穴歌诀纳干法开穴法又称纳甲法,是将十二经络的输穴纳入十天干来进行取穴的一种针刺方法。
关于纳干法的合理性及其科学性,最初古人是这样认为的,如前之所言,既然十天干的内涵代表着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植物的生、长、化、收、藏及动物的生、长、壮、老、已,并且十天干又可用阴阳这两种属性来划分。
那么,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所以,人体脏腑功能的各种变化,亦可与天干的性质相提并论,即脏腑的功能同天干一样,亦有阴阳之分。
此时,如果把脏腑发生的病变变化,有一定的转变规律。
一干代表一日、一干又代表一脏或一腑,日与日不同,则脏与腑亦不相同。
在一天之中,值日所属的脏腑,有其盛衰之变。
在此,不妨以甲日胆经值日为例,首开穴为甲日戊时,此时,本日值经气旺,而再过两个时辰,即丙申时,则又为小肠经盛,再过两个时辰,戊午时,则又为胃经气旺。
关于十二经络与十天干的配行是这样的。
不妨以天干甲乙为例,若以阴阳属性划分而言的话,天干为阳,配六腑为胆,所以将胆归纳于十天干甲之内,每逢甲日则胆经气旺。
再以乙而言,天干乙为阴,配之脏为肝,所以将肝归纳于十天干乙之内,每逢乙日则肝经气旺。
再以脏腑经络表里而言,则胆与肝互为表里,又因肝胆主春,为东方木之生气,所以又将天干甲乙合称为东方之木。
类推,丙丁南方火,戊已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是以歌诀的形式出现。
现将其歌诀列之如下。
1、十二纳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分。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归癸无须言。
2、六十六穴归经歌六十六穴循经穴,阴五阳六是根由。
每日周流六十六,一时五穴五输求。
井荥输原与经合,独有阴无原穴别。
寅海有一鱼少商,鱼际太渊贩鱼忙。
行于经渠渡尺泽,卯时赶到商阳岗。
面前经房二三间,走到合谷阳溪傍。
溪前有水名曲池,辰时歇息厉兑上。
厉兑前边是内庭,饮食乘凉真舒畅。
担上鱼际走陷谷,经过冲阳解溪乡。
三里五里走得快,巳时到了隐白庄。
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

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txt每个女孩都曾是无泪的天使,当遇到自己喜欢的男孩时,便会流泪一一,于是坠落凡间变为女孩,所以,男孩一定不要辜负女孩,因为女孩为你放弃整个天堂。
朋友,别哭,今夜我如昙花绽放在最美的瞬间凋谢,你的泪水也无法挽回我的枯萎~~~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2009-06-11 13:17经始太阴,而厥阴最后。
穴先中府,而终则期门。
原夫肺脉,胸中始生,出腋下而行于少商,络食指而接乎阳明。
大肠起自商阳,终迎香于鼻外。
胃历承泣而降,寻厉兑于足经。
脾自足之隐白,趋大包于腋下。
心由极泉而出,注小指之少冲。
小肠兮起端于少泽,维肩后上络乎听宫。
膀胱穴自睛明,出至阴于足外。
肾以涌泉发脉,通俞府于前胸。
心包起乳后之天池。
络中冲于手中指。
三焦始名指之外侧,从关冲而丝竹空。
胆从瞳子穴,连窍阴于足之四指。
肝因大敦而上,至期门而复于太阴肺经。
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1.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2.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3.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11.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12.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十二经气血流注歌诀

寅时气血注入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十二经气血流注歌诀 [转贴 2009-04-01 20:25:13] 字号:大 中 小 人体十二经的气血按照时辰流注有一定的规律,中医主要应用于经络辨证、针灸(如子午流注针法)、养生保健等方面;它还是气功、点穴术的必俱基础知识,学习中国传统国粹的不可不知。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巳时:9:00 ~ 11:00 10:00 为正巳时
午时:11:00 ~ 13:00 12:00 为正午时
未时:13:00 ~ 15:00 14:00 为正未时
申时:15:00 ~ 17:00 16:00 为正申时
酉时:17:00 ~ 19:00 18:00 为正酉时
戌时:19:00 ~ 21:00 Nhomakorabea0:00 为正戌时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
以时间取穴的方法常用的有:子午流注开穴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其中子午流注开穴法又分纳甲法和纳子法,纳甲法也分两种,一种是养子时刻开穴法,另一种是逐日按时定穴法,临床常使用后者。
鉴于理论基础过于复杂,涉及卫气循行的时间规律,有感兴趣的可以参考《灵枢经·卫气行》,方法我们可以在前人栽好的树下乘凉,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
明代徐风所著的《针灸大全》共有六卷。
卷一收有《流注指微赋》。
卷五收有《论子午流注之法》,其中有五虎建元日时歌,十二经纳天干歌,十二经纳地支歌,十二经之原歌,子午流注十二经井荣俞原经合歌,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诀,徐风在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诀后跋中说:“右子午流注之法,无以考焉。
虽《针灸四书》所载,尤且不全。
还原返本之理,气血所纳之穴,俱隐而不具,予今将流注按时定穴,编成歌括一十首,使后之学者,易为记诵,临用之时,不待思付,且后图乃先贤所缀,故不敢废,备载于后庶有所证耳,原图十二,今分十耳”。
徐风在此指出了收于《针灸四书》中的子午流注针法,其中的“还原返本之理”、“气血所纳之穴”均被前人隐而未具。
遂参考先贤所遗文献,根据自己临床体会,将子午流注针法编成了“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诀”,方便了我们后学者临床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
癸已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
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
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
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已包络大陵中。
戊日午时历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
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
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
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
己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
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嫡亲。
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
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
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
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
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
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
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
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
哮喘或发烧。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
所以,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
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
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
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
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
脾虚者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
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心率过缓者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输送进脾。
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
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
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
肾为先天之根。
”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
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
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
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亥时三焦通百脉。
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可惜现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时百脉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种进行调理。
古籍《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西安大唐汉方肿瘤研究所系列抗癌组方根基于深厚的当今中医临床实践并依照《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中“子午流注”经络运行理论为基础,并大量吸取了对现代医学的有关认识、进展和经验,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预防和治疗、康复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理性总结归纳,临床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靶向治疗
各种恶性肿瘤已取得了可喜成果,为大量国内外晚期肿瘤患者及家庭带来福音,使众多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命在这里得到了延续!
中医子午流注在我国历史悠久,其理论基础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奠定,在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宝库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宝贵理论。
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论是把一天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及五腧穴的开合进行结合,在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盛衰开合有时间节奏、时相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