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养子开穴法
中医精华——子午流注开穴

中医精华——子午流注开穴家家有医,人人自安,存乐堂跟您聊点靠谱的中医知识。
中医认为人体中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十二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十二个时辰是对应人体的十二条经脉的。
实践告诉我,这个子午流注既简单易懂又有奇效。
阴阳五行干支八卦河图洛书是中医的根本,脏腑经络,奇经八脉是中医的基础,针灸推拿,中药祝由是中医的工具,子午流注,五运六气是中医的层次,导引吐纳,饮食起居是中医的境界,未病先防,天人合一是中医的理想。
子午流注开穴方法,男先左,女先右,点刺放血,扎针,点揉,灸疗,贴穴均可,五行药豆贴,五行对五脏,五运六气辨脏腑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开穴为调理起到引领,加强的作用!农历十二月初六2019年12月31日星期二干支己亥年丙子月壬寅日24节气冬至(12月22日)小寒(1月6日)月禁:除日,忌男日禁:肾胸卯时(5:00----7:00)时禁:面纳甲法:然谷纳子法:子穴二间、母穴太渊、本穴商阳、原穴合谷灵龟八法:列缺照海飞腾八法:申脉列缺穴定位:【类属】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功用】祛风散邪,通调任脉。
【穴解】本穴归于手太阴肺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具有宣肺利气、止咳平喘之功,主治咳嗽、气喘等。
本穴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可通调与之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脉气,具有清热散风、通络止痛之功,主治项强、偏正头痛、牙痛、咽喉肿痛等。
如《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
本穴具有祛风通络、化痰定痫之功,主治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惊痫等。
本穴通于任脉,任脉循行阴部,故本穴有清热祛湿,利尿止痛之功,用以治疗溺血、小便热等。
辰时(7:00----9:00)时禁:头纳甲法:侠溪纳子法:子穴历兑、母穴曲池、本穴三里、原穴冲阳灵龟八法:外关足临泣飞腾八法:公孙照海穴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子午流注纳子法的6种开穴法

⼦午流注纳⼦法的6种开⽳法⼦午流注“纳⼦法”是⽤时⽀顺序来表⽰⽓⾎流注的时间规律,以对应相关的脏腑经脉腧⽳进⾏针灸的⼀种⽅法。
⼀般书中介绍以“补母泄⼦法”为多,开⽳⽐较机械,不能灵活地、辨证地运⽤于临床,致使“纳⼦法”的推⼴和应⽤受到限制。
今将笔者临床应⽤“纳⼦法”的六种开⽳变化⽅法,通过病例介绍于后。
⼀、本经补母泻⼦法张某,男,49岁,1983年6⽉17⽇诊。
患者头痛、⽛龈肿痛五⽇。
五⽇前,左侧⽛痛、头痛,继则⽛龈肿胀,⾃服四环素、去痛⽚三天未效。
刻诊:⽛龈肿胀,⼝臭过重,⾆红、苔黄厚,脉实微数。
询知发病前数⽇,经常⼝⼲,喜饮凉⽔,⼤便2~3 ⽇⼀⾏,尿黄,胸闷不舒,夜多恶梦,纳可。
此属阳明实⽕上炎,拟⽅泻⽕清热。
取合⾕、内庭、⼆间、下关、颊车、迎⾹连针⼆天,针时痛减,移时⼜发。
第三⽇加委中迎刺,疼痛好转,⽛龈肿胀略减,但夜间仍痛。
第四⽇,患者于上午8时许来诊,先点刺厉兑、⼆间各出⾎⼗余滴,再迎刺委中、内庭、颊车,留针10分钟,疼痛⼤减,留针⾄20分钟痛⽌出针。
此后未见再发。
按:本例诸症显属阳明实⽕上炎,法当泻⽕清热。
每次均以阳明经⽳为主。
但前三次效⽽不著,皆因泻之不⾜,刺不逢时。
后改在⾠时(编者:胃经值⽇)以放⾎之法,⼤泻⼿⾜阳明之⼦⽳厉兑、⼆间,迎⽽夺之则痛⽌肿退⽽愈。
⼆、它经补母泻⼦法朱某,男,21岁,1986年6⽉11⽇诊。
患者头痛,恶寒发热,咳嗽七天。
他医先后取少商、曲池、尺泽、丰隆等⽳,连针四天未愈。
刻诊:咳吐黄痰,痰出不爽,头痛,咽红⼝⼲,咳时胸痛,夜寐不实,纳减,体温38.4℃,⾆红、苔黄腻,脉滑数。
此乃风寒化热,痰热蕴肺,拟⽅清热化痰。
治法:下午6点40分为⾣(编者:肾经值⽇,肺⾦之⼦)时,取太溪(编者:值⽇经原⽳,⼦经原⽳)、尺泽(编者:本经⼦⽳)(点刺出⾎)、膻中。
在留针20分钟中患者感喉咙有清凉感,胸痛⼤减,咯痰易出。
次晨热退,咳减,纳增。
苔脉渐趋正常,诸症皆轻。
仅针⼀次,第三⽇即告痊愈。
子午流注开穴图

子午流注开穴图内关公孙胃心胸,外关临泣耳目求,列照能治肺膈喉,后溪申脉肩背留。
补母泻子歌诀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胃泻厉兑解溪母,脾在商丘大都边,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十二经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巳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阳干宜纳阳之腑,脏配阴干理自当。
十二经纳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井荥俞(yu)原经合歌诀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之上阴陵泉;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联;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天干地支纳阴阳五行歌诀东方甲乙寅卯木,南方丙丁巳午火;西方庚辛申酉金,北方壬癸亥子水;辰戌丑未旺四季,戊己中央皆属土。
子午流注纳甲较适宜新发疾病,如逢时取穴曲池泻外感发热;子午流注纳子法较适宜慢性病定时开穴,如心脏病所致的心悸,均可在午时针神门;灵龟八法较适于各类痛证。
甲子日...子:内阳辅#丑:公行间寅:临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辰:列支沟#巳:外商丘午:后阳溪#未:照尺泽申:外委中#酉:申中冲戌:临窍阴亥:照中封#乙丑日...子:照前谷寅:申陷谷丘墟卯:临间使# 辰:照阳溪巳:公经渠# 午:临委中未:照太溪申:照液门酉:外大敦戌:申阳谷# 亥:照少府丙寅日...子:照足三里# 丑:照太白太冲寅:外天井# 卯:申经渠辰:内昆仑# 巳:公阴谷午:公临泣# 未:临劳宫申:照少泽酉:列灵道# 戌:后内庭亥:申阴陵泉#丁卯日...子:外三间腕骨丑:申曲泽# 寅:照昆仑辰:公阳陵泉巳:临太冲#午:照中渚未:公少冲申:临解溪#酉:申大都戌:照曲池#亥:外太渊神门戊辰日...子:照关冲#丑:外复溜寅:公侠溪#卯:临曲泉辰:照后溪#巳:列大陵午:临厉兑未:后商丘#申:照二间酉:外尺泽#戌:申束骨冲阳亥:内涌泉#己巳日...子:照阳辅#丑:外行间#寅:申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 辰:外支沟巳:公隐白午:临阳溪# 未:照鱼际申:公委中# 酉:临太溪太白戌:申窍阴# 亥:照中封庚午日...子:照前谷# 丑:外少海寅:申陷谷丘墟# 卯:临间使辰:照商阳巳:列经渠# 午:临通谷未:照太溪# 申:照临泣合谷酉:外大敦# 戌:申阳谷亥:内少府#辛未日...子:申足三里丑:临太白太冲# 寅:照天井卯:公少商辰:临昆仑# 巳:照然谷午:照临泣#未:外太冲太渊申:申少泽#酉:照灵道戌:外内庭#亥:公阴陵泉壬申日...子:后三间腕骨# 丑:照曲泽寅:外至阴卯:申然谷#辰:临侠溪巳:照太冲#午:公后溪京骨阳池未:临少冲#申:照解溪酉:照大都#戌:外曲池亥:申太渊神门#癸酉日...子:申关冲丑:照复溜#寅:照侠溪#卯:公曲泉#辰:临后溪#巳:照大陵#午:公厉兑#未:外商丘#申:申二间#酉:照尺泽#戌:外束骨冲阳# 亥:申涌泉甲戌日...子:照阳辅#丑:列行间寅:后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辰:外支沟#巳:公商丘午:申阳溪#未:内尺泽申:公委中#酉:临中冲戌:后窍阴亥:照中封#乙亥日...子:照前谷丑:公少海#寅:临陷谷丘墟卯:申间使#辰:照阳溪巳:外经渠#午:申委中未:照太溪申:照液门酉:公大敦戌:临阳谷# 亥:照少府丙子日...子:申足三里# 丑:临太白太冲寅:照天井# 卯:列经渠辰:后昆仑# 巳:照阴谷午:照临泣# 未:外劳宫申:申少泽酉:内灵道# 戌:公内庭亥:列阴陵泉#丁丑日...子:照三间腕骨丑:外曲泽# 寅:申昆仑卯:照然谷# 辰:照阳陵泉巳:公太冲# 午:临中渚未:照少冲申:公解溪# 酉:外大都戌:申曲池# 亥:照太渊神门戊寅日...子:外关冲#丑:申复溜寅:临侠溪#卯:照曲泉辰:列后溪#巳:后大陵午:照厉兑未:照商丘#申:外二间酉:申尺泽#戌:内束骨冲阳亥:公涌泉#己卯日...子:公阳辅#丑:临行间#寅:照小海卯:公神门太溪大陵# 辰:临支沟巳:申隐白午:照阳溪#未:外鱼际申:申委中#酉:照太溪太白戌:照窍阴#亥:公中封庚辰日...子:内前谷# 丑:公少海寅:临陷谷丘墟# 卯:后间使辰:照商阳巳:外经渠# 午:后通谷未:照太溪# 申:内临泣合谷酉:公大敦# 戌:临阳谷亥:照少府#辛巳日...子:临足三里丑:申太白太冲# 寅:照天井卯:外少商辰:申昆仑# 巳:照然谷午:照临泣# 未:公太冲太渊申:临少泽# 酉:照灵道戌:公内庭# 亥:外阴陵泉壬午日...子:照三间腕骨# 丑:外曲泽寅:申至阴卯:内然谷#辰:照侠溪巳:列太冲#午:临后溪京骨阳池未:照少冲#申:列解溪酉:外大都#戌:申曲池亥:内太渊神门#癸未日...子:照关冲丑:公复溜#寅:外侠溪#卯:申曲泉#辰:照后溪#巳:外大陵#午:申厉兑#未:临商丘#申:照二间#酉:公尺泽#戌:临束骨冲阳# 亥:照涌泉甲申日...子:申阳辅#丑:内行间寅:公小海#卯:临神门太溪大陵辰:照支沟# 巳:照商丘午:列阳溪# 未:后尺泽申:照委中# 酉:外中冲戌:公窍阴亥:临中封#乙酉日...子:临前谷丑:照少海# 寅:公陷谷丘墟卯:外间使# 辰:申阳溪巳:照经渠# 午:外委中未:申太溪申:临液门酉:照大敦戌:公阳谷# 亥:临少府丙戌日...子:临足三里# 丑:后太白太冲寅:照天井# 卯:外经渠辰:申昆仑# 巳:内阴谷午:内临泣# 未:公劳宫申:临少泽酉:照灵道# 戌:列内庭亥:外阴陵泉#丁亥日...子:照三间腕骨丑:公曲泽# 寅:临昆仑卯:照然谷# 辰:照阳陵泉巳:外太冲# 午:申中渚未:照少冲申:外解溪# 酉:公大都戌:临曲池# 亥:照太渊神门戊子日...子:照关冲# 丑:列复溜寅:外侠溪# 卯:申曲泉辰:内后溪# 巳:公大陵午:申厉兑未:临商丘#酉:列尺泽#戌:后束骨冲阳亥:照涌泉#己丑日...子:照阳辅#丑:公行间#寅:临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 辰:公支沟巳:外隐白午:申阳溪#未:照鱼际申:外委中#酉:申太溪太白戌:临窍阴#亥:照中封庚寅日...子:公前谷#丑:临少海寅:照陷谷丘墟# 卯:照间使辰:外商阳巳:申经渠#午:照通谷未:外太溪#申:公临泣合谷酉:临大敦#亥:列少府#辛卯日...子:照足三里丑:照太白太冲# 寅:公天井卯:临少商辰:照昆仑#巳:公然谷午:外临泣#未:申太冲太渊申:照少泽#酉:外灵道戌:申内庭#亥:临阴陵泉壬辰日...子:内三间腕骨# 丑:公曲泽寅:临至阴卯:照然谷#辰:照侠溪巳:外太冲#午:后后溪京骨阳池未:照少冲#申:外解溪酉:公大都#戌:临曲池亥:照太渊神门#癸巳日...子:照关冲丑:外复溜#寅:公侠溪#卯:临曲泉#辰:照后溪#巳:公大陵#午:临厉兑#未:申商丘#申:照二间#酉:外尺泽#戌:申束骨冲阳# 亥:照涌泉甲午日...子:内阳辅#丑:公行间寅:临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辰:列支沟#巳:外商丘午:后阳溪#未:照尺泽申:外委中#酉:申中冲戌:临窍阴亥:照中封#乙未日...子:照前谷丑:外少海# 寅:申陷谷丘墟卯:临间使# 辰:照阳溪巳:公经渠# 午:临委中未:照太溪申:照液门酉:外大敦戌:申阳谷# 亥:照少府丙申日...子:外足三里# 丑:公太白太冲寅:临天井# 卯:照经渠辰:列昆仑# 巳:后阴谷午:后临泣# 未:照劳宫申:外少泽酉:申灵道# 戌:内内庭亥:照阴陵泉#丁酉日...子:临三间腕骨丑:照曲泽#寅:公昆仑卯:临然谷#辰:申阳陵泉巳:照太冲#午:外中渚未:申少冲申:照解溪#酉:照大都戌:公曲池#亥:临太渊神门戊戌日...子:照关冲#丑:外复溜寅:公侠溪#卯:临曲泉辰:照后溪#巳:列大陵午:临厉兑未:后商丘#申:照二间酉:外尺泽#戌:申束骨冲阳亥:内涌泉#己亥日...子:照阳辅#丑:外行间#寅:申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辰:外支沟巳:公隐白午:临阳溪# 未:照鱼际申:公委中# 酉:临太溪太白戌:申窍阴# 亥:照中封庚子日...子:照前谷# 丑:外少海寅:申陷谷丘墟# 卯:临间使辰:照商阳巳:列经渠# 午:临通谷未:照太溪# 申:照临泣合谷酉:外大敦# 戌:申阳谷亥:内少府#辛丑日...子:申足三里丑:临太白太冲# 寅:照天井卯:公少商辰:临昆仑# 巳:照然谷午:照临泣#未:外太冲太渊申:申少泽#酉:照灵道戌:外内庭#亥:公阴陵泉壬寅日...子:公三间腕骨# 丑:临曲泽寅:照至阴卯:列然谷#辰:外侠溪巳:申太冲#午:照后溪京骨阳池未:外少冲#申:申解溪酉:临大都#戌:照曲池亥:列太渊神门#癸卯日...子:公关冲丑:临复溜#寅:申侠溪#卯:照曲泉#辰:外后溪#巳:申大陵#午:照厉兑#未:照商丘#申:公二间#酉:临尺泽#戌:照束骨冲阳# 亥:公涌泉甲辰日...子:照阳辅#丑:列行间寅:后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辰:外支沟#巳:公商丘午:申阳溪#未:内尺泽申:公委中#酉:临中冲戌:后窍阴亥:照中封#乙巳日...子:照前谷丑:公少海#寅:临陷谷丘墟卯:申间使#辰:照阳溪巳:外经渠#午:申委中未:照太溪申:照液门酉:公大敦戌:临阳谷# 亥:照少府丙午日...子:申足三里# 丑:临太白太冲寅:照天井# 卯:列经渠辰:后昆仑# 巳:照阴谷午:照临泣# 未:外劳宫申:申少泽酉:内灵道# 戌:公内庭亥:列阴陵泉#丁未日...子:照三间腕骨丑:外曲泽# 寅:申昆仑卯:照然谷# 辰:照阳陵泉巳:公太冲# 午:临中渚未:照少冲申:公解溪# 酉:外大都戌:申曲池# 亥:照太渊神门戊申日...子:临关冲#丑:照复溜寅:照侠溪#卯:外曲泉辰:申后溪#巳:内大陵午:外厉兑未:公商丘#申:临二间酉:照尺泽#戌:列束骨冲阳亥:后涌泉#己酉日...子:申阳辅#丑:照行间#寅:外小海卯:申神门太溪大陵# 辰:照支沟巳:照隐白午:公阳溪#未:临鱼际申:照委中#酉:公太溪太白戌:外窍阴#亥:申中封庚戌日...子:内前谷# 丑:公少海寅:临陷谷丘墟# 卯:后间使辰:照商阳巳:外经渠# 午:后通谷未:照太溪# 申:内临泣合谷酉:公大敦# 戌:临阳谷亥:照少府#辛亥日...子:临足三里丑:申太白太冲# 寅:照天井卯:外少商辰:申昆仑# 巳:照然谷午:照临泣# 未:公太冲太渊申:临少泽# 酉:照灵道戌:公内庭# 亥:外阴陵泉壬子日...子:照三间腕骨# 丑:外曲泽寅:申至阴卯:内然谷#辰:照侠溪巳:列太冲#午:临后溪京骨阳池未:照少冲#申:列解溪酉:外大都#戌:申曲池亥:内太渊神门#癸丑日...子:照关冲丑:公复溜#寅:外侠溪#卯:申曲泉#辰:照后溪#巳:外大陵#午:申厉兑#未:临商丘#申:照二间#酉:公尺泽#戌:临束骨冲阳# 亥:照涌泉甲寅日...子:列阳辅#丑:后行间寅:照小海#卯:外神门太溪大陵辰:申支沟# 巳:临商丘午:内阳溪# 未:公尺泽申:临委中# 酉:照中冲戌:照窍阴亥:外中封#乙卯日...子:外前谷丑:申少海# 寅:照陷谷丘墟卯:照间使# 辰:公阳溪巳:临经渠# 午:照委中未:公太溪申:外液门酉:申大敦戌:照阳谷# 亥:外少府丙辰日...子:临足三里# 丑:后太白太冲寅:照天井# 卯:外经渠辰:申昆仑# 巳:内阴谷午:内临泣# 未:公劳宫申:临少泽酉:照灵道# 戌:列内庭亥:外阴陵泉#丁巳日...子:照三间腕骨丑:公曲泽# 寅:临昆仑卯:照然谷# 辰:照阳陵泉巳:外太冲# 午:申中渚未:照少冲申:外解溪# 酉:公大都戌:临曲池# 亥:照太渊神门戊午日...子:照关冲# 丑:列复溜寅:外侠溪# 卯:申曲泉辰:列后溪# 巳:公大陵午:申厉兑未:临商丘#申:照二间酉:列尺泽#戌:后束骨冲阳亥:照涌泉#己未日...子:照阳辅#丑:公行间#寅:临小海卯:照神门太溪大陵# 辰:公支沟巳:外隐白午:申阳溪#未:照鱼际申:外委中#酉:申太溪太白戌:临窍阴#亥:照中封庚申日...子:后前谷#丑:照少海寅:外陷谷丘墟# 卯:公间使辰:临商阳巳:照经渠#午:公通谷未:临太溪#申:后临泣合谷酉:照大敦#戌:外阳谷亥:申少府#辛酉日...子:公足三里丑:外太白太冲# 寅:申天井卯:照少商辰:外昆仑#巳:申然谷午:临临泣#未:照太冲太渊申:公少泽#酉:临灵道戌:照内庭#亥:照阴陵泉壬戌日...子:内三间腕骨# 丑:公曲泽寅:临至阴卯:照然谷#辰:照侠溪巳:外太冲#午:后后溪京骨阳池未:照少冲#申:外解溪酉:公大都#戌:临曲池亥:照太渊神门#癸亥日...子:照关冲丑:外复溜# 寅:公侠溪# 卯:临曲泉# 辰:照后溪# 巳:公大陵# 午:临厉兑# 未:申商丘# 申:照二间# 酉:外尺泽# 戌:申束骨冲阳# 亥:照涌泉(完)。
子午流注开穴法

子午流注开穴法:十二经络流注时间凌晨3:00——5:00 (肺经,服用药物效果好)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寅时》血气流注于肺,称为:“手太阴肺经”。
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时过敏性鼻炎及咳嗽气喘容易发作,有些医师认为,严重气喘者,应该在此时起床服药,治疗效果会更好,并且宜吃补肺饮食。
如:燕窝、银耳等。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应最强烈。
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早上5:00——7:00(大肠经,吃蔬果排便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卯时》气血流注于大肠,称为:“手阳明大肠经”。
此时,最适宜方便,因此,很多早起的人就很容易排便,反之,就容易便秘。
所以,清热滑肠最好的时间就是此时,由于有助于大肠经的食物只有蔬菜水果,有便秘的人在此时,最好多吃高纤维的蔬菜水果。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除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早上7:00——9:00(胃经,一定要吃早餐)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辰时》气血流注于胃,称为“足阳明胃经”。
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此时人体的胃肠消化吸收最强,是营养能输送到各器官滋养脏腑的最佳时刻,这也是早餐在中医里很重要的因素。
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
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
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早上:9:00——11:00(脾经,禁食辛辣刺激)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巳时》气血流注于脾脏,称为“足太阴脾经”。
此时是人体气血最旺时期,因此不宜食用燥热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伤胃败脾,即使是脾虚者进行补养,也要很小心。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
子午流注开穴法

子午流注开穴法古籍《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子午是指时间而言,它是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
子为夜半,午为日中,是阴阳对立的两个名词,是古代人们用来记述年、月、日、时的符号。
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如以一年为例,子是十一月,午为五月,冬至在十一月,夏至在五月(农历);以气候而言,子时寒,午时热,再以一天言之,子为夜半的23—1点,午时为日中的11—13点,可见子午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意义,说明子午是阴阳转化的起点与界线。
流注二字,流是指水流,注指注输,在这里是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做水流,以井、荥、输(原)、经、合来比喻,指出水之发出为井,渐成为细流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然后汇合入出于泽海,用来表示脉管炎气的流注过程。
子午流注是将机体的气血循行,周流出入,比拟水流,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以调阴阳,纠正机体的偏盛偏衰来治疗疾病。
可见子午流注是在“人与自然”的理论指导下,逐渐演变所创立起来的,具有独特意义的一种针刺取穴法。
中医学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
人体的健康,受气节变化、地理环境、以致时间运转的影响。
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叁者的关系如下:时间时辰经络 / 脏腑23:00 - 1:00 子时胆1:00 - 3:00 丑时肝3:00 - 5:00 寅时肺5:00 - 7:00 卯时大肠7:00 - 9:00 辰时胃9:00 - 11:00 巳时脾11:00 - 13:00 午时心13:00 - 15:00 未时小肠15:00 - 17:00 申时膀胱17:00 - 19:00 酉时肾19:00 - 21:00 戌时心包21:00 - 23:00 亥时叁焦根据「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经常在某时辰感到某脏腑不适,可能是该脏腑受病邪入侵,或较虚弱所致。
子午流注纳干法开穴歌诀

子午流注纳干法开穴歌诀子午流注纳干法开穴歌诀纳干法开穴法又称纳甲法,是将十二经络的输穴纳入十天干来进行取穴的一种针刺方法。
关于纳干法的合理性及其科学性,最初古人是这样认为的,如前之所言,既然十天干的内涵代表着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植物的生、长、化、收、藏及动物的生、长、壮、老、已,并且十天干又可用阴阳这两种属性来划分。
那么,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所以,人体脏腑功能的各种变化,亦可与天干的性质相提并论,即脏腑的功能同天干一样,亦有阴阳之分。
此时,如果把脏腑发生的病变变化,有一定的转变规律。
一干代表一日、一干又代表一脏或一腑,日与日不同,则脏与腑亦不相同。
在一天之中,值日所属的脏腑,有其盛衰之变。
在此,不妨以甲日胆经值日为例,首开穴为甲日戊时,此时,本日值经气旺,而再过两个时辰,即丙申时,则又为小肠经盛,再过两个时辰,戊午时,则又为胃经气旺。
关于十二经络与十天干的配行是这样的。
不妨以天干甲乙为例,若以阴阳属性划分而言的话,天干为阳,配六腑为胆,所以将胆归纳于十天干甲之内,每逢甲日则胆经气旺。
再以乙而言,天干乙为阴,配之脏为肝,所以将肝归纳于十天干乙之内,每逢乙日则肝经气旺。
再以脏腑经络表里而言,则胆与肝互为表里,又因肝胆主春,为东方木之生气,所以又将天干甲乙合称为东方之木。
类推,丙丁南方火,戊已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是以歌诀的形式出现。
现将其歌诀列之如下。
1、十二纳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分。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归癸无须言。
2、六十六穴归经歌六十六穴循经穴,阴五阳六是根由。
每日周流六十六,一时五穴五输求。
井荥输原与经合,独有阴无原穴别。
寅海有一鱼少商,鱼际太渊贩鱼忙。
行于经渠渡尺泽,卯时赶到商阳岗。
面前经房二三间,走到合谷阳溪傍。
溪前有水名曲池,辰时歇息厉兑上。
厉兑前边是内庭,饮食乘凉真舒畅。
担上鱼际走陷谷,经过冲阳解溪乡。
三里五里走得快,巳时到了隐白庄。
丁亥日穴位按摩子午流注逐时开穴

丁亥日穴位按摩子午流注逐时开穴为了方便亲友们自我按摩养生和调理各种不适症状,本人计划整理出点穴按摩的时候每日诸时辰应该首先选取的穴位(根据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等),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健康有所帮助。
(点穴方法:每个穴位顺时针揉压30-100下+逆时针揉压30-100下+垂直点按30-100下;不适合揉按的穴位可以用指甲切压30-100下。
其他注意事项请参阅本号的有关文章或视频。
)丁亥日(心经值日)逐时顺序选择的穴位如下:1.庚子时(丙戌日23点-丁亥日1点):三间穴、腕骨穴、照海穴、列缺穴、外关穴、足临泣穴;中渚穴(三焦经虚证);阳辅穴(胆经实证)。
2.辛丑时(1点-3点):公孙穴、内关穴、后溪穴、申脉穴;侠溪穴(胆经虚证);行间穴(肝经实证)。
3.壬寅时(3点-5点):昆仑穴、足临泣穴、外关穴、公孙穴、内关穴;曲泉穴(肝经虚证);尺泽穴(肺经实证)。
4.癸卯时(5点-7点):照海穴、列缺穴、申脉穴、后溪穴;太渊穴(肺经虚证);二间穴(大肠经实证)。
5.甲辰时(7点-9点):阳陵泉穴、照海穴(男)、列缺穴(男)、内关穴、公孙穴;曲池穴(大肠经虚证);厉兑穴(胃经实证)。
6.乙巳时(9点-11点):外关穴、足临泣穴、申脉穴、后溪穴;解溪穴(胃经虚证)、商丘穴(脾经实证)。
7.丙午时(11点-13点):中渚穴、足临泣穴、外关穴、内关穴、公孙穴;大都穴(脾经虚证)、神门穴(心经实证)。
8.丁未时(13点-15点):少冲穴、照海穴、列缺穴、内关穴(女)、公孙穴(女);少冲穴(心经虚证)、小海穴(小肠经实证)。
9.戊申时(15点-17点):外关穴、足临泣穴;后溪穴(小肠经虚证)、束骨穴(膀胱经实证)。
10.己酉时(17点-19点):大都穴、公孙穴、内关穴、列缺穴、照海穴;至阴穴(膀胱经虚证);涌泉穴(肾经实证)。
11.庚戌时(19点-21点):足临泣穴、外关穴;复溜穴(肾经虚证);大陵穴(心包经实证)。
12.辛亥时(21点-23点):太渊穴、神门穴、照海穴、列缺穴、后溪穴、申脉穴;中冲穴(心包经虚证);天井穴(三焦经实证)。
子午流注纳子法开穴六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开穴六法子午流注“纳子法”是用时支顺序来表示气血流注的时间规律,以对应相关的脏腑经脉腧穴进行针灸的一种方法。
一般书中介绍以“补母泄子法”为多,开穴比较机械,不能灵活地、辩证地运用于临床,致使“纳子法”的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
今将笔者临床应用“纳子法”的六种开穴变化方法,通过病例介绍于后。
纳支法子午流注在线开穴▲一、本经补母泻子法张XX,男,49岁,1983年6月17日诊。
患者头痛、牙龈肿痛五日。
五日前,左侧牙痛、头痛,继则牙龈肿胀,自服四环素、去痛片三天未效。
刻诊:牙龈肿胀,口臭过重,舌红、苔黄厚,脉实微数。
询知发病前数日,经常口干,喜饮凉水,大便2~3 日一行,尿黄,胸闷不舒,夜多恶梦,纳可。
此属阳明实火上炎,拟方泻火清热。
取合谷、内庭、二间、下关、颊车、迎香连针二天,针时痛减,移时又发。
第三日加委中迎刺,疼痛好转,牙龈肿胀略减,但夜间仍痛。
第四日,患者于上午8时许来诊,先点刺厉兑、二间各出血十余滴,再迎刺委中、内庭、颊车,留针10分钟,疼痛大减,留针至20分钟痛止出针。
此后未见再发。
按:本例诸症显属阳明实火上炎,法当泻火清热。
每次均以阳明经穴为主。
但前三次效而不著,皆因泻之不足,刺不逢时。
后改在辰时(编者:胃经值日)以放血之法,大泻手足阳明之子穴厉兑、二间,迎而夺之则痛止肿退而愈。
二、它经补母泻子法朱xx,男,21岁,1986年6月11日诊。
患者头痛,恶寒发热,咳嗽七天。
他医先后取少商、曲池、尺泽、丰隆等穴,连针四天未愈。
刻诊:咳吐黄痰,痰出不爽,头痛,咽红口干,咳时胸痛,夜寐不实,纳减,体温38.4℃,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此乃风寒化热,痰热蕴肺,拟方清热化痰。
治法:下午6点40分为酉(编者:肾经值日,肺金之子)时,取太溪(编者:值日经原穴,子经原穴)、尺泽(编者:本经子穴)(点刺出血)、膻中。
在留针20分钟中患者感喉咙有清凉感,胸痛大减,咯痰易出。
次晨热退,咳减,纳增。
苔脉渐趋正常,诸症皆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白
鱼际
太渓太白
中封
少海
庚午
11-13点
商阳
通谷
临泣合谷
阳谷
足三里
辛未
13-15点
少商
然谷
太冲太渊
灵道
阴陵泉
壬申
15-17点
至阴
侠渓
后渓京骨阳池
解渓
曲池
癸酉
17-19点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甲戌
19-21点
窍阴
前谷
陷谷过丘墟
阳渓
委中
乙亥
21-23点
大敦
少府
太白太冲
经渠
阴谷
养子时刻注穴法逐日开穴表
为了便于临床运用,前贤拟定了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将纳甲法按时开穴全部列出,现录于下。
1.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荣,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恍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2.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
推算常规一四二三五零
五输纳穴井经xx输纳
xx
时辰
甲戌
甲子
甲寅
甲辰
甲午
甲申
开穴
窍阴
阳辅
侠渓
阳陵泉
临泣
液门
六乙
时辰
乙酉
乙亥
乙丑
乙卯
乙巳
乙未
开穴
大敦
中封
行间
曲泉
太冲
劳宫
六丙
时辰
丙申
丙戌
丙子
丙寅
丙辰
丙午
开穴
少泽
阳谷
前谷
小海
后渓
中渚
六丁
时辰
丁未
丁酉
丁亥
丁丑
丁卯
丁巳
开穴
少冲
灵道
少府
少海
神门
大陵
六戊
时辰
戊午
戊申
戊戌
此法的应用必须注意掌握逐日按时开穴,所谓的逐日是指每天所属日干的本日,按时是指每个时辰,即开第一个井穴,自1-24分钟;开第二个荥穴,自24-48分钟;开第三个输穴,自48-72分钟;开第四个经穴,自72-96分钟;开第五个合穴,自96-120分钟。以上一个时辰开穴完毕,接着第二个时辰开始,每日十二时辰开穴后,接着第二天开穴,如此开穴十日为一周期。例如当甲日,当甲子时开取与本时辰时干相应经脉的井穴,甲为阳木胆腑,故甲子时开胆经井穴窍阴,然后按照“阳时开阳经穴,阴时开阴经穴”以及经生经,穴生穴等原则,开取与本时辰相应的荥输经合四穴,即甲子1-24分时开胆经井金穴窍阴;24-48分进开小肠经荥水穴前谷;48-72分时开胃经输木穴陷谷(过丘墟);72-96分时开大肠经火穴阳渓;96-120分时开膀胱经合土穴委中,此即为甲日甲子时辰相生养子五度所开五输穴法。甲子下一个时辰为乙丑,其开穴规律同上,其他丙寅、丁卯等皆可类推。由于天干有十数,地支有十二数,在干支配合时,就出现了起于甲则必重见于甲,起于乙必重见于乙之情况(其他类推)。凡遇阳干重见时,阳干则纳入三焦,可开三焦的五输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支沟、天井等穴;凡遇阴干重见时,阴干则纳入心包,可开心包的五输穴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等穴。
戊子
戊寅
戊辰
开穴
厉兑
解渓
内庭
足三里
陷谷
支沟
六己
时辰
己巳
己未
己酉
己亥
己丑
己卯
开穴
隐白
商丘
大都
阴陵泉
太白
间使
六庚
时辰
庚辰
庚午
庚申
庚戌
庚子
庚寅
开穴
商阳
阳渓
二间
曲池
三间
天井
六辛
时辰
辛卯
辛巳
辛未
辛酉
辛亥
辛丑
开穴
少商
经渠
鱼际
尺泽
太渊
曲泽
六壬
时辰
壬寅
壬辰
壬午
壬申
壬戌
壬子
开穴
至阴
昆仑
通谷
委中
束骨
关冲
六癸
时辰
癸亥
癸丑
3.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法黄,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
4.丁日未时心少冲,已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巳包络大陵中,
5.戊日午时厉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恍寻柬骨,冲阳土穴必还原,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二)纳子法
此法又称纳支法,较纳甲法简单方便。它既不考虑天干,也不考虑时辰阴阳,而是将一天分成十二时辰,每一个时辰配合一条经脉,固定不变。其具体分配如下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由于人体气血按十二经流注循环的次序固定不变,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流注的起点,而十二地支在一天之中的分配也是固定不变的,地支中的寅时为一天的开始,因此,纳子法的流注顺序始于肺经,从寅时开始,依顺序流注,至肝经丑时而终,一经配合一时辰计2小时。在具体开穴应用时,分为二种形式。
6.己日已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7.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恍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8.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己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9.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的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10.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24-48
48-72
72-96
96-120丙日
戊子
23-1
厉兑
二间
束骨冲阳
阳辅
小海
己丑பைடு நூலகம்
1-3
隐白
鱼际
太渓太白
中封
少海
庚寅
大陵
阳池
丘墟
太冲
五行金士火水火木
2.补母泻子开穴法此法是在上述按时循经开穴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症状虚实之不同,结合五输穴的五行生克关系,采用“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一种开穴治疗方法。
由于十二经的脉气流注有先后盛衰之不同,所以几是十二经的实证,都在它所属的时辰内泻该经的子穴,此属“迎而夺之”如肺实证,可在寅时开取肺经的子穴尺泽泻之,这是因为气血于寅时流注入肺经,肺气方盛,肺属金,金生水,故当取水穴尺泽泻之,这就是“实则泻其子”之意;凡是十二经的虚证,都在它所属的时辰的后一个时辰内补该经的母穴,此属“随而济之”。如肺虚证,可在卯时开取肺经的母穴太渊补之,这是因为气血天卯时刚流过肺经,肺气方衰,土生金,故当取土穴太渊补之,这就是“虚则补其母”之意。
癸卯
癸巳
癸未
癸酉
开穴
涌泉
复溜
然谷
阴谷
太渓
中冲
2.定时开穴法此法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五输穴的主治作用,再按照腧穴所主开的时间,采取定时开穴治疗。
如肺经井穴少商,主治咽喉肿痛、中风不语等病症,其流注时间为辛日辛卯时,因此可约定病人在此时开穴治疗;胃经合穴足三里,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泄泻等证,其流注时间为辛日戊子时,可在此时开穴治疗;胆经合穴阳陵泉,主治黄疸、胁肋痛、下肢痿痹等病症,其流注时间为丁日甲辰时,可在此时开穴治疗,其余五输穴均可依此类推,在临床上进行定时开穴治疗。
养子时刻注穴法逐日开穴表
(一)日时辰
时间井荥
输(原)经合
1-24
24-48
48-72
72-96
96-120甲日
甲子
23-1点
窍阴
前谷
陷谷过丘墟
阳渓
委中
乙丑
1-3点
大敦
少府
太白太冲
经渠
阴谷
丙寅
3-5点
少泽
内庭
三间腕骨
昆仑
阳陵泉
丁卯
5-7点
少冲
大都
太渊神门
复溜
曲泉
戊辰
7-9点
厉兑
二间
束骨冲阳
阳辅
小海
己巳
(二)日时辰
时间井荥
输(原)经合
1-24
24-48
48-72
72-96
96-120乙日
丙子
23-1
少泽
内庭
三间腕骨
昆仑
阳陵泉
丁丑
1-3
少冲
大都
太渊神门
复溜
曲泉
戊寅
3-5
厉兑
二间
束骨冲阳
阳辅
小海
己卯
5-7
隐白
鱼际
太渓太白
中封
少海
庚辰
7-9
商阳
通谷
泣临合谷
阳谷
足三里
辛巳
9-11
少商
然谷
太冲太渊
灵道
阴陵泉
按照上面举例和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可以看出,阳日阳时开阳经穴,阴日阴时开阴经穴,1日12个时辰有6个时辰无穴可开,10日120个时辰就有60个时辰无穴可开,这给子午流注纳甲法的临床应用带来许多困难。到了明代,李挺根据十干化运,合日互用,又开了36个时辰的穴位(如甲日乙亥时无穴可开,根据合日互用可开己日乙亥时中封),但仍有24个时辰的是闭时闭穴。后世医家通过反复临床实践和推算,提出了一、四、二、五、三、0的反克取穴法。这个根据六甲周朔,阳进阴退开井穴和阳日阳时开阳经,阴日阴时开阴经以及地支顺时推进等基础,进行推算,解决了癸日十时不开的不足,根据反克推算,就能将10日共120个时辰纳甲法所要开的穴位全部开出,这为子午流注纳甲法的临床运用大大推进了一步。现将一、四·二·五·三、0反克取穴法列附表于下,以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