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针法)详细讲解

合集下载

道家一三针法之子午流注

道家一三针法之子午流注

道家一三针法之子午流注目前大家对子午流注的认识有三个误区,一是五运六气子午流注虚无缥缈,难学难理解。

我说,是的,五运六气子午流注源起星象历法,为道门黄老宗脉薪火传承。

在唐朝王冰入著《黄帝内经》七篇文章。

历代大儒文人说医学医,皆从文字释义,难得真面目。

学习内经三个心得:一,不学肯定不会。

二,学了不一定会。

三,学会终身受用。

二:不实用,时间难以把握,更甚者,理直气壮的说:难道子时丑时要三更半夜的去扎针?让病人来扎针?子午流注针法能治疗什么病?对此吾不做任何辩解,只悄悄告诉你,历代大家没有不用心深研者。

当然当代的大家(伽)可以不用学习。

在此分享一下临床几个案例:(1)2000年秋天的一个上午,到一个腰疼患者家里出诊,一进门,家里女主人轻手轻脚的接待,不敢开口说话,见我疑惑,就轻声告诉我,说她女儿痛经,每每都是凌晨两点痛醒,几年了,到处求医问药不见什么效果,早晨吃了三片散利痛睡着了。

说着忧心忡忡的,我不忍心,说可以扎针。

此时,她女儿到了客厅。

我看了一下气色把把脉,问她愿不愿意扎针,能有效果当然愿意。

当时就在客厅她坐着扎了双侧太冲。

扎上针,我就去看腰疼患者,巧合的是也是凌晨两点三点疼痛加重,经常疼醒。

也是扎了双侧太冲穴。

三十分钟后起针,让他们活动活动。

腰疼者打呼神奇,可以自由活动了,痛经者只是觉得不疼了是不是散利痛的作用不大好确定,我告诉他们明天有时间再扎一次。

第二天的下午,他们俩到了我的诊室。

两个都是睡的挺好,凌晨没有感觉到疼痛,还是双扎侧太冲穴。

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2)2003年冬天的一个下午,一个50岁女患者,右肩膀疼痛,凌晨两点疼痛醒,常规针灸半个月,用了肩三针等常规多个穴位。

取左侧太冲穴,进针活动肩膀,发觉疼痛减轻。

留针四十分钟,整个留针过程都在各个角度活动肩膀。

起针没有疼痛感了。

第二天上午过来告诉,夜里没再疼痛。

随访至今没再疼痛过。

(3)2004春天的一个下午,一个60岁男性哮喘患者,病史15年,每夜凌晨四点多发作,取双侧太渊穴,留针四十分钟,第二天上午过来,告知凌晨没有发作,继续针刺双侧太渊穴。

子午流注针法课件

子午流注针法课件

甲 丁壬
庚子头, 戊癸走壬子, 周而复始求。 是说明:
甲日、己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甲子开始:子时:甲子…… 乙日、庚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丙子开始:子时:丙子…… 丙日、辛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戊子开始:子时:戊子…… 丁日、壬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庚子开始;子时:庚子…… 戊日、癸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壬子开始:子时:壬子…… 正好每5天地支轮转一周,甲与己相差5;乙与庚相差5,顺 此 列推。
至阴 涌泉 *按“阳进阴退”法,癸日的开穴时辰应是癸丑,
而不是癸亥,为什么? 因为流注从甲日起开穴,每日值日一
经,每经值日十一个时辰,九天以后, 共值日一百一十时
辰,而十天共有一百二十时辰,柜差十时辰, 因此,为了
保证下一个周次循环从甲戌时开始,癸日肾经井穴的开穴时
间 不能起于癸丑,而应提前十个时辰在癸亥时开涌泉穴。
B、(公式法)日干支公式直接计算法:(但必须知道 当 年元旦日的干支) 公式:
某日天干=(元旦日天干数十天数-1)÷10=得数……所得余数。
某日地支=(元旦日地支数十天数-1)÷12=得数……所得余数。 天干所得余数查天干的代号, 地支所得余数查地支的代号。 1、公式中的减1,是因为元旦本身占了一天,故减去 2、年、月、日数为阳历 (阴历有农历、平、闰年之 别、月的大、小规
2019年干支:公式:(2019-3)÷60二
34……19。 地区 查前面的六十环周表:
19为壬午。
(二)、月干支推算方法: 月天干 (歌诀法)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年庚寅
上, 丁壬壬寅顺行流,戊癸之年甲寅始,一
月干支仅为此。
这儿甲己、乙庚、丙辛、丁
壬、戊癸是前面所介绍的过的 “过五相合”的天干

子午流注针法基础知识

子午流注针法基础知识

(三)子午流注纳子法的运用




子午流注纳子法又称“纳支法”。其运用方法是按十二地支时间的推移配合 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顺序开穴施治,也可按五输穴配合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 取穴针刺。 1.按时循经取穴法 按时循经取穴法又称.;“一天六十六法”。按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 辰分配一经,即寅时属肺、卯属大肠、辰时属胃、己时属脾……。这种配属关 系是固定不变的。 气血流注有盛有衰,肺气旺于寅时(清晨3~5点)而终于卯时。如肺经发生 病变,可选取肺经的有关腧穴,当其方盛之时,采用“迎而夺之”的泻法; 肺气衰退之时,采用“随而济之”的补法。其他各经病变依次类推。 2.补母泻子取穴法 补母泻子取穴法是根据五输穴与五行的相生规律,法于“虚则补其母、实则 泻其子”的治疗原则,以子母穴作为基础。例如肝经病变属实者,取肝经的 子穴行间(五行属火),针刺用泻法;虚证则取肝经的母穴曲泉(五行属水),针 刺用补法。各经病变依次类推(见附表1)。 附表1补母泻子取穴法
子午流注针法基础知识
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独特针刺取穴治 疗方法,是我国古代时间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在 人与天地相参、与四时相应的“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 根据脏腑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规律,以四肢肘、 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为基础,结合阴阳消长、五行生克、 天干、地支的理论制定的一种逐日按时取穴的针刺方法。
附表2干支阴阳属性
代数 天干 地支 阴阳
1 甲 子 +
2 乙 丑 -
3 丙 寅 +
4 丁 卯 -
5 戊 辰 +
6 己 巳 -
7 庚 午 +
8 辛 未 -
9 壬 申 +
10 癸 酉 -

子午流注详解

子午流注详解
人体在一天24小时中不断的经由血液循环,将人体精华巡回支援人体各脏腑,这种作用也是人体与生俱来的自然治愈本能的一种表现,在这种巡回支援的过程中不仅增强各脏腑的机能外,如遇各脏腑有了毛病也都将加以处理,将其恢复正常功能,因此当人体正在改善某一脏腑时,仍能会出现不舒服的现象,这也就是好转反应的现象之一,……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
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脐委中寻,
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荣少府心,
已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
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水穴荥。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
三、了解子午流注的意义: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更简单说,子代表阳,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注代表阴藏的过程。子午流注遵循太阳变化的规律。阴阳的变化展开为四象,就是太阴少阳太阳少阴,用四季做为代表符号,其功能分别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亥子丑为冬,依此类推。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如果破坏此规律,则只有消耗。生命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
四、子午流注的内容:
1. 卯时( 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子午流注养子开穴法

子午流注养子开穴法
9-11点
隐白
鱼际
太渓太白
中封
少海
庚午
11-13点
商阳
通谷
临泣合谷
阳谷
足三里
辛未
13-15点
少商
然谷
太冲太渊
灵道
阴陵泉
壬申
15-17点
至阴
侠渓
后渓京骨阳池
解渓
曲池
癸酉
17-19点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甲戌
19-21点
窍阴
前谷
陷谷过丘墟
阳渓
委中
乙亥
21-23点
大敦
少府
太白太冲
经渠
阴谷
养子时刻注穴法逐日开穴表
为了便于临床运用,前贤拟定了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将纳甲法按时开穴全部列出,现录于下。
1.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荣,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恍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2.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
推算常规一四二三五零
五输纳穴井经xx输纳
xx
时辰
甲戌
甲子
甲寅
甲辰
甲午
甲申
开穴
窍阴
阳辅
侠渓
阳陵泉
临泣
液门
六乙
时辰
乙酉
乙亥
乙丑
乙卯
乙巳
乙未
开穴
大敦
中封
行间
曲泉
太冲
劳宫
六丙
时辰
丙申
丙戌
丙子
丙寅
丙辰
丙午
开穴
少泽

子午流注针法名词解释

子午流注针法名词解释

子午流注针法名词解释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子午流注针法这神奇的玩意儿。

您知道吗?子午流注针法就像是大自然的生物钟,精准地调控着人体的气血运行。

它可不是随随便便的针法,而是有着深厚内涵和精妙规律的中医瑰宝。

这子午流注啊,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时辰,让气血在经络中如同有序的队伍,按时按点地流动。

您想想,这是不是有点像火车按照时刻表在铁轨上运行,准点又规律?每个时辰都有对应的经络气血旺盛之时。

比如子时,胆经气血最旺;丑时呢,肝经气血充盈。

这就好比不同的部门在特定时间最为活跃,发挥着关键作用。

子午流注针法讲究的就是顺应这些时辰和经络的特点来施针。

就好像农民种地要顺应节气,咱们治病扎针也要顺应身体的“节奏”。

这可不是瞎扎针,而是有着严谨的推算和精准的定位。

比如说,要是在肝经气血旺盛的丑时,针对肝经的问题施针,那效果说不定就像顺风划船,省力又高效!反之,如果不按照这个规律,就像是逆水行舟,费力不讨好。

这针法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它能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您懂吧?就像天平两端的砝码,得保持平衡,身体才能健康。

而子午流注针法就是那个巧妙调节砝码的高手。

它能帮助解决各种毛病,像失眠、头痛、肠胃不适等等。

您想想,要是身体的气血运行顺畅,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休息的时候休息,那能不舒服吗?有人可能会问啦,这子午流注针法靠谱吗?那当然!它可是经过了千百年的实践验证,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

不过,要掌握这子午流注针法可不容易,得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还得有精准的施针技巧。

就跟练武一样,得有扎实的基本功,还得有巧妙的招式。

总之,子午流注针法是中医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虽然神秘,但却有着实实在在的效果。

咱们可得好好传承和发扬,让这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继续发光发热,为咱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子午流注手法操作流程

子午流注手法操作流程

子午流注手法操作流程一、什么是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呢,就像是人体里的一个小时钟。

子午就是时间啦,流注呢就是气血在经络里流动灌注的意思。

人体的气血就按照这个特定的时间在经络里有规律地跑来跑去,就像小火车按照时刻表运行一样。

二、准备工作。

在做子午流注手法操作之前呀,咱们得先做好准备。

首先环境得舒服点,不能太吵啦,要是周围乱糟糟的,就像在菜市场里做操作一样,肯定不行。

然后呢,操作者自己得把双手洗干净呀,要是手脏兮兮的就去操作,那被操作的人肯定心里会犯嘀咕的。

还有哦,被操作的人也得放松下来,可以找个舒服的姿势躺着或者坐着,就像在享受一个超级舒服的小假期一样。

三、开始操作。

1. 找穴位。

这可是个关键步骤呢。

子午流注是根据时间来确定穴位的。

比如说,不同的时辰对应着不同的经络,那我们就得找到这个经络上合适的穴位。

这些穴位就像一个个小宝藏,藏在我们的身体里。

找穴位的时候要特别细心,可不能找错啦。

就像寻宝的时候要按照地图准确找到宝藏的位置一样。

一般我们可以用手指去按一按,哪里感觉有点酸胀或者不一样,可能就是穴位的所在之处啦。

2. 手法运用。

找到穴位之后就开始用手法啦。

可以用按法,就像轻轻给穴位一个小拥抱一样,力度要适中哦,不能太轻了,就像挠痒痒似的没效果,也不能太重了,不然穴位会疼得喊救命的。

还有揉法,就像在穴位上画小圈圈,慢慢地、温柔地画。

搓法也不错,就像给穴位搓搓背一样。

在操作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被操作人的表情,如果他皱着眉头,可能就是手法太重啦,如果他一脸轻松惬意,那就说明手法刚刚好呢。

3. 操作时间。

这个操作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呢。

不能太短了,就像蜻蜓点水一样肯定不行。

但也不能太长啦,不然穴位可能会累坏的。

一般根据具体的情况和穴位的特点,操作个几分钟就比较合适啦。

四、操作后的注意事项。

操作完了可还没结束哦。

被操作的人这时候要休息一会儿,不能马上就蹦起来去做剧烈运动。

就像刚睡醒的小懒虫,得缓一缓。

操作者呢也要问问被操作的人感觉怎么样,要是有哪里不舒服的,得赶紧看看是怎么回事。

子午流注针灸系列讲座第一讲

子午流注针灸系列讲座第一讲

子午流注针灸系列讲座第一讲大家好,现在我给大家讲子午流注针灸。

子午流注它属于针灸上的一种高级的一种扎法,扎的针少,效果非常的好。

什么叫子午流注?就是某一个时间段,他气血走在这条经脉上了,这条经脉走四个小时。

前两个小时为泻,后两个小时为补。

泻的时候,扎一针特殊的穴位,把病气像潮水一样的源源不断的从体内排出来。

补的时候,特殊的穴位扎一针,把整个宇宙的能量从针上传到人体内。

这叫子午流注,子午流注就是按时辰扎针灸,时间到了才能扎哪条经络,时间不到扎上也没有多大作用。

泻的时间,扎泻的这个穴位,补的时间,你一定要扎补的那个穴位,你不能扎泻的穴位,如果你颠倒了,病情立马就加重好多倍。

所以这个大家一定要记住,牢牢的记住,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子午流注的穴位是扎两侧的,两侧都要同时扎,你不能只扎一侧。

子午流注的这个针扎上之后,刚扎上,你可以转转针,就不用管了,像这个泻的这个时辰,你针扎上之后,那个病气像潮水一样,从针上就全部就排出来了。

补的时候也是,你针扎上之后,就不用管了,整个宇宙的能量从针上源源不断的就补到你的体内去了。

就说这个先泻再补,这两个穴位不能扎错,你千万不能把这个次序颠倒了,你颠倒之后,你的病情立马病就加重好多倍。

手太阴肺经——尺泽穴、太渊穴。

今天我跟大家讲第一条经脉,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这条经脉,它属金,肺属金。

它多气、少血、这一条经脉,早上三点钟到五点钟它就走到泻的时辰。

这个时间你针扎上之后,肺脏的病气像潮水一样的就跑出来,两个小时就把体内的肺脏的病气全部排干净。

三点到五点是属于泻,五点到七点属于补的时间,你把特殊的穴位扎上,能量源源不断的补到人体里去。

泻的时间扎一个特殊的穴位,叫尺泽穴,它在曲池穴的旁边。

三点钟到五点钟扎这个穴位,三点钟扎上,扎到五点钟,两个小时就把肺脏里的所有的病气排干净了。

如果三点大家起不来,那你就早上四点钟去扎。

晚上早点睡,四点钟起来开始扎这个穴位,扎上你继续睡觉,扎到五点钟,这个一定要把这个针取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子午流注的涵义与源流一、子午流注的涵义[子午]原是对立的名词,用以代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春秋、寒暑、日月、夜半与日中两时辰等的表示相对关系的符号。

如“子午面”,“子午线”,“子午道”,“子时午时”。

[子午的意义]1.子午代表阴阳:是阴阳的总称。

子阴午阳,子午是阴阳的起点与分界线。

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2. 子午代表时间:一天之中,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

[如图]?/P>一年之中,子为农历11月(冬至为十一月),午为农历5月(夏至为五月)。

3. 子午代表气候寒热:子时寒,午时热。

4. 子午代表十二地支: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均以子午为推算的开始。

5. 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的阴阳盛衰。

[如图][流注]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

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说明人体气血就象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通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所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

[子午流注]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依据,它是从时间角度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即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学说。

人体气血循行,周流出入,如流水般,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

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气血流注开穴的时间,谓之逢时),过时为阖(某穴开时已过,谓之过时,则穴闭),定时开穴,补虚泻实,把握时机,调和阴阳而治病。

[如图][子午流注针法]是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一种特殊配穴治疗方法。

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

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配合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运用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古典针刺取穴方法。

中心内容:择时——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

选穴——优选十二经疗效最佳的五输穴。

二、子午流注的起源和发展子午流注针法历史悠久1. 萌芽于秦、汉子午流注的起源,是以《内经》“天人相应”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

如:“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说明人应自然。

“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

”说明人与自然一样,有其“气交”规律。

“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即是自然自身的规律。

“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是指针刺遵守自然界环境、人体环境变化。

2. 产生于宋代干支学说盛行,子午流注由理论趋向临床实践。

3. 发展于金、元、明在前代成熟和基础上,进而对针法运用和机制作了赋予新意的论述。

第二节子午流注针法的组成一、天干地支与六十环周表1. 天干地支(干支)干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是古代用来记述年、月、日、时的符号。

天干:“干”是天的骨干,即“幹”字的简化,主运动流动。

天主运动,故谓天干。

十干是年、月、日、时的第一个代号,计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支”是地的支撑,即“枝”字的简化,主固定不移。

地主静,故谓地支。

它是年、月、日、时的第二个代号。

十二支计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 六十环周表①天干起于甲而终于癸,地支起于子而终于亥,二者配合轮转。

[见表]②一个干支甲子:天干(计10数)轮六次(即天干10×6=60);地支(计12数)轮五五次(即地支12×5=60)。

天以6为节,地以5为制,天6地5,互为节制。

③天干在前或在上,地支在后或在下。

④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

⑤六十环周歌诀:一子二戌三起申,四午五辰六为寅;六十花甲起甲子,终于癸亥一一环周。

二、天干地支的阴阳划分1. 天干始于甲而终于癸,计10数;地支始于子而终于亥,计12数。

2. 日时有单双,干支次序数亦有单双。

3. 凡逢单数(奇数)属阳,双数(偶数)则属阴。

[如图]4. 阳干与阳支相配,阴干与阴支相配。

5. 子午流注针法就是运用该法在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

子午流注针法的组成→天干地支分配五行四季三、天干地支分配五行四季1.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四季是指春、夏、(长夏)、秋、冬。

2. 天干中甲乙属木,为春;丙丁属火,为夏;戊己属土,为长夏;庚辛属金,为秋;壬癸属水,为冬。

[如图]3. 地支中寅卯属木为春,巳午属火为夏,辰戌丑未属土为长夏,申酉属金为秋,亥子属水为冬。

[如图]子午流注针法的组成→时间与时辰的分配四、时间与时辰的分配1. 一日二十四小时,古人用十二地支时辰来表示。

2. 一个地支时辰代表两个小时。

3. 牢记: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日出卯时5~7点,日落酉时17~19点。

[如图]时辰与时间关系表子午流注针法的组成→天干配脏腑经络五、天干配脏腑经络1. 依据:脏腑经脉互为表里的理论及天干的阴阳配属。

2. 阴干配属六脏和六阴经脉;阳干配属六腑和六阳经脉。

3. 表里经相连。

4. 脏腑经脉其数为12数,天干为10数,标同属相火的心包和三焦分别归属于心和小肠。

[见表]十二经脉纳天干表5. 附配属歌诀表: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阳火须归丙,包络从阴丁火旁,阳干宜纳阳之腑,脏配阴干理自当。

子午流注针法的组成→地支配脏腑经络六、地支配脏腑经络1.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始于肺而终于肝,循环往复。

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

2. 十二地支推移时序始为寅时,至丑时乃尽,循环往复。

[见表]十二经脉配属地支表3. 附配属歌诀表: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子午流注针法的组成→子午流注针法的选穴七、子午流注针法的选穴子午流注针法所用之经穴——五输穴与脏腑、阴阳、五行分配1. 六腑为阳,三焦阳气行于诸阳,阳经有原穴,其五行与输同。

五脏为阴,阴经无原穴,则输原同穴。

2. 阳经井穴为金(阳井金),阴经井穴为木(阴井木)。

3. 五脏属阴,配合阴干;六腑属阳,配合阳干。

4. 脏腑表里经的五行属性相同。

[见表]八、年、月、日、时干支的计算子午流注针法的开穴,主要在“择时”,因此首先要将患者来诊的年、月、日干支找出,然后再逐日按时开穴,因此,必须掌握:一、年干支的计算法1. 六十环周推算法方法:已知某年年干支,根据六十环周图次序推算。

举例:已知1988年为“戊辰”年,求1989年为何年。

解答:根据十天干十二地支顺序推算,1988年的天干为戊,则1989年天干为己;1988年的地支为辰,则1989年地支为巳,故可推算出1989年为己巳年。

2. 公式计算法方法:求某年年干支,公式为:(当年年数-3)÷60,其余数为所求年干支的代数,再到六十环周图中找出相应的干支。

说明:年数减3,是因为公元4年恰好是“甲子”年,从公元4年起,就要减去公元4年前的3年,故该公式适用于公元4年之后。

举例:①求1984年的干支。

解答:(1984-3)÷60=33余1,在六十环周图中找到1即为甲子,故1984年的干支即为甲子。

②求1980年的干支。

解答:(1980-3)÷60=32余57,在六十环周图中找到57即为庚申。

57中的个位数为天干代数7为庚,57÷12余9为地支代数9为申,故1980年的年干支即为庚申。

③求1989年的干支。

解答:(1989-3)÷60=33余6,天干中6为己,地支中6为巳,故1989年的干支为己巳年。

二、月干支的计算法要点:1. 推算一年中的每月月干支,以农历算。

2. 记住11月为子月,5月为午月,1月为寅月,是固定不变的。

3. 具体推算时,从寅月开始,加上天干变为干支。

4. 熟记歌诀: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岁庚寅上,丁壬壬寅顺行流,若言戊癸何方起,甲寅之上去寻求。

歌诀的首句,其意为逢甲年、己年,两年第一个月的月干支都起于丙寅,丁卯即为第二月的月干支;第二句乙年和庚年,第一月的月干支都起戊寅。

以下顺次类推。

[如图]逢甲年、己年,其一月的月干支为丙寅逢乙年、庚年,其一月的月干支为戊寅逢丙年、辛年,其一月的月干支为庚寅逢丁年、壬年,其一月的月干支为壬寅逢戊年、癸年,其一月的月干支为甲寅举例:1. 1988年是戊辰年,推算其8月的干支?解答:逢戊年,甲寅为第一月,按十天干十二地支顺序推算8月的干支是辛酉。

2. 1995年是乙亥年,推算其10月的干支?解答:逢乙年,戊寅为第一月,按十天干十二地支顺序推算其10月的干支是丁亥。

三、日干支的计算法1. 日干支的推算采用阳历,因为农历存在大小月和闰月不固定等缺点,推算较困难。

2. 阳历每4年闰一次2月,闰年2月份多1天。

其它年大小月都固定不变。

3. 何年为闰年:公元年数÷4,除尽者为闰年,除不尽者为平年。

但每百年(百年整数)停闰,每4百年又不停闰。

即指凡能被4或400整除的年份都是闰年,若逢能被100整除(当然也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不是闰年。

[例如]方法一:已知某年元旦干支,推算日干日支。

公式:日干代数=元旦天干代数+所求日数±按月加减数-天干周转数。

日支代数=元旦地支代数+所求日数±按月加减数-地支周转数。

说明:1. 按月加减数是根据日数与60环周推算出来的。

2. [各月干支加减表]及[干支加减歌诀]举例一:已知1981年的元旦干支为“己卯”,求该年8月14日的日干支。

解答:①推算是平年或闰年:1981÷4,除不尽,故为平年。

②推算日干支代数:日干代数=己6+14+1-2×10=1(甲);日支代数=卯4+14+7-2×12=1(子)(元旦干支代数+所求日数±按月加减数-干支周转数),故1981年8月14日的日干支为甲子。

举例二:已知1988年元旦干支为“乙卯”,求该年8月23日日干支。

解答:①推算是平年或闰年:1988÷4,除尽,故为闰年。

②推算日干日支代数:日干代数=乙2+23+1+1-2×10=7(庚);日支代数=卯4+23+7+1-2×12=11(戌),故1988年8月23日的日干支为庚戌。

[附表:1996年各月1日干支推算法]方法二:已知某年元旦干支,推求所求年的元旦干支,再推求该年的日干支。

公式:①平年求下一年的元旦干支=平年的元旦干支的基数+5(因为平年的元旦到下一年的元旦,干支数差5天)。

②闰年求下一年的元旦干支=闰年的元旦干支的基数+6(因为闰年的元旦到下一年的元旦,干支数差6天)。

举例一:已知1978年的元旦干支为“癸亥”,求1979年的元旦干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