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针法2
子午流注法

子午流注法子午流注针法临床应用提要:人和一切生物都有生物节律,这是生命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于自然界的一种表现,把这种现象称为“天人合一”。
研究生物节律与医学关系有重要意义,它将深刻改变现代医学的面貌。
而中医理论早就十分重视生物节律与医学的诊断和治疗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中医用干支记时的“子午流注”方法,来掌握疾病发生的规律,以及作为治疗用药指导上。
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中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也叙述了这样观点:“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
”他同时叙述了六经病的生物节律现象:“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愈?……日中得病半夜愈者,以阳得阴则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阴得阳解也。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戊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这样就为六经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机。
“子午流注”是根据《内经》中“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基础的,一昼夜,漏水下百刻,气行五十周于身,并根据人体12条经脉流注程序,以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将脏腑配合在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上成为“子午流注法”,提出按时取穴治疗。
“子午流注”取穴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天干为取穴方法的“纳甲法”,另一种是以地支为取穴方法的“纳支法”。
中医常用的多为“纳支法”。
在“纳支法”理论中,十二经气血流注顺序如下:①肺:寅时(凌晨3-5时)②大肠:卯时(凌晨5-7时)③胃:辰时(7-9时)④脾:巳时(9-11时)⑤心:午时(11-13时)⑥小肠:未时(13-15时)⑦膀胱:申时(15-17时)⑧肾:酉时(17-18时)⑨心包:戌(19-21时)⑩三焦:亥时(21-23时)(11)胆:子时(23-凌晨1时)(12)肝:丑时(凌晨1-3时)。
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时辰表

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时辰表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子午流注针法有两种,一为按天干开穴,又称纳干法,或称日干子午流注;一为按地支开穴,又称纳支法,或称时支子午流注。
(一)时支子午流注时支子午流注,也称纳子法,纳支法。
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地支时辰,病症之虚实,配合五行生克穴位,取穴治病的方法。
有两种取穴法:一种是按一天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各配一经,在这个时辰内,该经从起点到终点的任何腧穴都可以选用。
例如,肺经病,每日寅时都可取肺经从中府到少商的任何腧穴针刺治疗。
此方简便易行。
另一种是根据气血流注到某经的时辰,再结合五俞穴,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进行针刺治疗。
纳子法是依据"日周期",用本经的井、荥、俞、经、合五俞穴配属木火土金水五行,根据气血流注本经的时间,在每日的十二个地支时辰按时开穴。
开穴的原则: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在气血流经本经的时辰,本经气血最虚,取母穴用补法,可以扶正补虚,使气血通畅。
若本经为实证,则取子穴以泻之。
气血于寅时由肺经流注,卯时流注大肠,依次为胃、脾、心、小肠、膀胱、肾、胃、心包、三焦、胆,丑时流注肝经,再至肺经,周而复始。
可记歌诀。
见下表。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经脉胆肝肺大肠胃脾时辰子丑寅卯辰巳时间 23-1 1-3 3-5 5-7 7-9 9-11经脉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时辰午未申酉戌亥时间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举例:在气血输注本经的时间,实证取本经所属"五行"之子穴泻之。
如肺热咳嗽的实证,于寅时泻尺泽(水)。
即金生水、水为金之子。
虚证取本经所属"五行"之母穴补之。
如肺虚气喘,于卯时补太渊(土),土生金,土为金之母。
如果补泻时间已过,或不虚不实证,或遇有急症,可取本经本穴或原穴。
见下表。
时支子午流注补泻腧穴表经脉补泻本穴原穴腧穴时辰腧穴时辰肺(金)太渊(土)卯尺泽(水)寅经渠(金)太渊大肠(金)曲池(土)辰二间(水)卯商阳(金)合谷胃(土)解溪(火)巳厉兑(金)辰足三里(土)冲阳脾(土)大都(火)午商丘(金)巳太白(土)太白心(火)少冲(木)未神门(土)午少府(火)神门小肠(火)后溪(木)申小海(土)未阳谷(火)腕骨膀胱(水)至阴(金)酉束骨(木)申通谷(水)京骨肾(水)复溜(金)戌涌泉(木)酉阴谷(水)太溪心包(相火)中冲(木)亥大陵(土)戌劳宫(火)大陵三焦(相火)中渚(木)子天井(土)亥支沟(火)阳池胆(木)侠溪(水)丑阳辅(火)子临泣(木)丘墟肝(木)曲泉(水)寅行间(火)丑大敦(木)太冲在纳子法中,还有一种按时循经取穴,以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属一经,即寅属肺,卯属大肠,辰属胃,巳属脾,午属心,未属小肠,申属膀胱,酉属肾,戌属心包,亥属三焦,子属胆,丑属肝。
子午流注九宫针法

子午流注九宫针法
子午流注九宫针法
第一针:太溪
第二针:昆仑
第三针:太冲
第四针:足临泣
第五针:神门
第六针:液门
第七针:太渊
第八针:合谷
第九针:内庭
此九宫针法,根据人体经络的子午流注调理,可以通调各种亚健康、各种痛症、内科杂症和疑难病症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扎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凝神定志、聚精会神地扎
二:一定要按先后顺序扎
三:手脚不能扎同侧
四:拔针也按扎针时的次序拔
五:医家在给病人扎之前,一定要先给自己先扎几次,无论有病还是无病的医家,扎后都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经络畅通感、热感和身体原有的病痛缓解等。
子午流注针法(验案)简介

( 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卫生院,青海
中图分类号:1 4 . 1 5 2 3
互助,80 0 ) 150
文章编号:17 .80(00 90 9.2 647 6 2 1 )0 . 60 0
文献标识码:A
【 摘 要 】 介绍 了子午流注针法的概况及应用效果,提 出了中医 灸时间治疗学的独特疗效。 针
过 时为合 ,定 时 开穴 ,以调和 阴 阳 ,纠 正机 体 的偏盛
查体 : 口眼 向右 歪斜 ,在 侧 鼻唇沟 变 浅 ,左 眼 闭 合 困难 ,左侧 面 肌僵硬 。舌淡苔 白,脉沉 细而 微 。 治疗 :约定 丙 日乙未 时 ,开少 泽 出血 ,针劳 宫、 太冲 、照海 、列缺 、病 穴 :地仓 、颊 车 ;先针健 测泻 法 ,后 针患测 补 法 ;患部肿 硬处 以梅 花针 叩刺 ,针后 患者 症状 稍减 半 ,眼 能合而 口亦 稍 正 。遵 约定 隔 5日
a pl i fe t a oi t the s e i l u ai e e e t ftmet e a fCh n s c n t r n o i usi n. p yng e c , ndp n sou p ca r t f c t c v o i r py o i e ea pu c u e a d m x b t h o
理疗 效果 不佳 。
穴为基础,根据出井 、流荥、注输、行经 、入合的气 血流注 ,盛 衰开 阖 的道 理 ,配合 阴阳 、五 行 、天干 、 地 支等逐 日按 时开穴 的针刺 取穴 法 。 子 午流注 ,其理 论体 系渊源 于 《 内经 》( 公元前 约
73 ̄公 元前 2 1年 ) 0" 2 。如 《 灵枢 ・ 岁露 篇 》记载 : 人 “
病 史 : 口眼歪斜 半年 ,曾在 某 医 院针 治 服药 2个
子午流注(针法)详细讲解

第一节子午流注的涵义与源流一、子午流注的涵义[子午]原是对立的名词,用以代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春秋、寒暑、日月、夜半与日中两时辰等的表示相对关系的符号。
如“子午面”,“子午线”,“子午道”,“子时午时”。
[子午的意义]1.子午代表阴阳:是阴阳的总称。
子阴午阳,子午是阴阳的起点与分界线。
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2. 子午代表时间:一天之中,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
[如图]?/P>一年之中,子为农历11月(冬至为十一月),午为农历5月(夏至为五月)。
3. 子午代表气候寒热:子时寒,午时热。
4. 子午代表十二地支: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均以子午为推算的开始。
5. 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的阴阳盛衰。
[如图][流注]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
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说明人体气血就象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通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所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
[子午流注]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依据,它是从时间角度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即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学说。
人体气血循行,周流出入,如流水般,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
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气血流注开穴的时间,谓之逢时),过时为阖(某穴开时已过,谓之过时,则穴闭),定时开穴,补虚泻实,把握时机,调和阴阳而治病。
[如图][子午流注针法]是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一种特殊配穴治疗方法。
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
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配合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运用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古典针刺取穴方法。
中心内容:择时——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
子午流注(针法)详解

第一节子午流注的涵义与源流一、子午流注的涵义[子午]原是对立的名词,用以代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春秋、寒暑、日月、夜半与日中两时辰等的表示相对关系的符号。
如“子午面”,“子午线”,“子午道”,“子时午时”。
[子午的意义]1.子午代表阴阳:是阴阳的总称。
子阴午阳,子午是阴阳的起点与分界线。
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2. 子午代表时间:一天之中,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
[如图]/P>一年之中,子为农历11月(冬至为十一月),午为农历5月(夏至为五月)。
3. 子午代表气候寒热:子时寒,午时热。
4. 子午代表十二地支: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均以子午为推算的开始。
5. 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的阴阳盛衰。
[如图][流注]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
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说明人体气血就象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通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所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
[子午流注]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依据,它是从时间角度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即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学说。
人体气血循行,周流出入,如流水般,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
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气血流注开穴的时间,谓之逢时),过时为阖(某穴开时已过,谓之过时,则穴闭),定时开穴,补虚泻实,把握时机,调和阴阳而治病。
[如图][子午流注针法]是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一种特殊配穴治疗方法。
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
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配合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运用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古典针刺取穴方法。
中心内容:择时——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
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

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应用,分纳干法、纳支法两大类,分别介绍如下。
(一)纳干法纳干法又称纳甲法,是运用天干配脏腑的一种按时开穴的子午流注针法。
应用时,在熟悉上述多种配属关系的基础上,先推算患者来诊当天的天干和开取井穴的时辰,再按阳日阳时开阳经穴,阴日阴时开阴经穴的规律,结合十二经脉的流注和五输穴的相生规律依次开穴。
运用时,需要掌握下面的基本内容:1.阳进阴退,开井穴井穴的开取是根据日、时干支,阳进阴退的规律。
阳进是指天干(为阳)主进,即按甲、乙、丙、丁……的顺序推算,阴退是指地支(为阴)主退,即按戌、酉、申……的顺序推算。
戌是地支中最后一个阳支,故阴退从戌开始。
阳进阴退是推算次日的干支取井穴时辰的方法。
如甲日戌时开窍阴,根据阳进阴退原则,次日天干从甲进为乙,地支从戌退为酉,故乙日应在酉时开井穴为大敦,余可类推。
2.经生经,穴生穴,开其它五输穴纳甲法的开穴,先从值日经的井穴开始,该日的天干与值日经的天干相同。
开井穴之后,下面就按时生时、经生经、穴生穴的规律开五输穴。
如甲日是胆经主气,甲(木)戌时开胆经井穴窍阴,然后按相生的顺序,下个时辰丙子时(甲木生丙火),开小肠经的前谷穴,因为小肠属火,胆属木,木生火;窍阴属金,金生水,故开小肠经的水穴前谷。
根据这一规律,下一开穴时辰应是戊寅(丙火生戊土),小肠经属火,胃经属土,火生土,前谷属水,水生木,故开胃经的木穴陷谷,水生木。
按时、经、穴相生,再下一个开穴时辰是庚辰,当开大肠经阳溪穴;再下当开膀胱经委中穴。
3.返本还原(遇输过原)运用纳甲法经穴相生顺序开穴,当开的穴是输穴时,同时要开值日经的原穴,这一规律称为“返本还原”。
如甲日胆经值日,当穴位开到足阳明胃经输穴陷谷时,应同时开胆经原穴丘墟。
“本”指的是本日的值日经,“原”指的是值日经的原穴。
一般开原穴的时辰,是在开井穴以后的4个时辰。
若为阴经,则以“输”代之,称遇输过原。
4.气纳三焦,开生我穴,血归包络,开我生穴五输穴依次开完后,阳经最后都要纳入三焦而开三焦经的穴位,称“气纳三焦”;阴经都要纳入心包络而开心包经的穴位,称“血归包络”。
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是以井、荥、输、经、合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干支配合脏腑,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以推算经气流注盛衰开合,按时取穴的一种治疗方法。
气候变化对人体气血运行有直接影响。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生病,也会因时空变化而产生“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病情变化。
子午流注针法,便是根据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每天气血运行盛衰与经穴开合,进行针灸治疗。
它的理论,早在.《内经》时期已有萌芽。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
知其往来,要与之期。
"《素问.刺法论》说:“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当刺包络之荥……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输……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
"这些都是待时取穴最早运用的经验总结。
《灵枢.本输》说:“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商阳,大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
"这是“阴井木,阳井金"五行刚柔相济的最早依据,在《难经.第六十四难》已作了全面的说明。
子午流注针法,完善于金元以后。
窦汉卿所著《标幽赋》中的“一日取六十六穴,方见幽微’’,是“纳支法"的具体提出。
徐凤的“子午流注按时定穴歌"是“纳干法"的具体推法。
下面从子午流注的意义、子午流注针法的基本组成、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等三个方面作概要介绍。
一、子午流注的意义“子午"二字,其有时辰、阴阳和方位等含义。
从时辰看,一天十二时辰,用子午以分昼夜,子时是夜半,午时是中午;从一年看,子是一年中农历的十一月,为冬至节所在,代表一年的冬季,午是农历五月,是夏至节所在,代表一年的夏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生活中的生物节律
某些疾病的发病规律,如:很多疾 病与季节、气候有关。如阴雨、寒凉 天气,痹证病多加重;肝病多在春天 重;哮喘多在冬天重;还有某些疾病, 在一天之中就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如肠结核之五更泻,肺结核之朝轻夕 重
四、时间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1.发现很多节律与人类睡醒周期有关,如生长激素、 催乳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均在夜间睡眠时分泌 呈高峰。 2.药物毒副作用的大小有时间差异,一些药物的毒 副作用主要发生在夜晚。 3.药物的效果与给药的时间有关。抗心率失常药凌 晨四点给药效果好。皮质激素白天给药好。针刺 治疗冠心病,早晨8点针刺内关,能改善左心功 能,晚上8点作用相反。 4.已发现人类生物钟组织的存在及其部位,时间结 构组织等。身体生物钟的解剖部位在下丘脑视交 叉上核。
孔穴
2、天人相应说
《素问六· 微旨大论》“天气下 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 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作 变矣。“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 之居也……气交之分,万物由之”。 说明自然界的任何因素对人体 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2、天人相应说
年 节 律
《灵枢·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春生夏 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 之。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气候 的变化,对人体气血的运行亦有直接 影响。人的脉搏就有“春弦、夏洪、 秋毛、冬石。”
二、时间生物医学的发展
最早研究生物节律的文献是1729年法国的德曼仁 (De mairan)关于植物叶片昼夜活动的观察记录, 他发现即使将植物放在暗室,其节律也仍然存在。 1745年科学家林纳设计了一种花钟,以不同时间 开花的植物组成,观察其中一种花的开放,就可 推知时间,这可谓最早利用生物节律的例证之一。 1798年人类哮喘夜间发作已有报道。
明
代
明代是针灸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诸家对 子午流注的研究更加深入。 徐凤《针灸大全》,对繁琐的日时开 穴推算方法,作了总结和改进,撰写了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诀》,创用了灵 龟八法。 高武《针灸聚英》中,提出了十二经 病井、荥、输、经、合补虚泻实法,开创 了子午流注纳支法取穴的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地支与十二经脉脏腑关系
1. 卯时,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辰时,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巳时,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午时,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 5、未时,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申时,膀胱经旺,利于人体排泄水液泻火排毒。 7.酉时,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戌时,心包经旺,增强心的力量。 9.亥时,三焦经旺,通行气血。 10.子时,胆经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 11.丑时,肝经旺,养血。“肝藏血。” 12.寅时,肺经最旺,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送到百脉。
第三节 按时选穴法与时间生物医学的关系
一、时间生物学的诞生:1937年在瑞典召开了 国际生物节律科学研究会,为时间生物学拉开了 序幕。 时间生物学是研究机体生物节律及其应用的科 学,它是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领域的交叉性学科。 时间生物学认为:生物体随时间不停地运动着, 它们的行为、生理功能等一切动态变化都具有相 互协调的周期性节律。称为生物节律或称生物钟。 与古老的中医理论基本吻合。
2、日 节 律
《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 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 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 之。”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气者,一日 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 气已虚,气门乃闭。” 因此如果患病,也会因时空变化而产生“旦 慧、昼安、夕加、夜甚”的病情变化。 《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
2、天人相应说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 经典著作中,初步形成了中医关于人体节 律知识的内容,为发展中医时间医学奠定 了坚实基础。如人本昼夜阴阳节律,卫气 运行节律,人体月周期节律,尤其是妇女 月经节律,五行十二时辰脏腑气血衰旺节 律,疾病的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节律,五脏 病慧静甚节律,六经病欲解时节律等等认 识均已形成。
4.地支与十二月的关系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月份 11
三、 干支分配阴阳法
阳 甲丙戊庚壬 子寅辰午申 戌 阳 天 干 地 支 阴 乙丁己辛癸 丑 卯巳未酉亥 阴
四、干支配属五行法
五行 天干 地支
木
火
甲乙
丙丁
寅卯
巳午
土
金 水
第四节 时间医学的研究思路
一、在论证已有时穴的同时,开展增加 时穴的研究。 二、增加施治方法按时应用的研究。 三、开展针灸、中药时方的研究。 四、开展不同时辰针刺某穴或不同时辰 给药的系列研究。
第二章
子午流注针法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干支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是古代 推算历法、记录时间的两套序列符号。 而子午流注针法则是以天干与地支来推 算穴位的开合,故必须掌握天干、地支 与各方面的关系。
9
19 29 39 49
10
20 3O 40 5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一、按时选穴法的理论由来 《内经》是按时选穴法理论产生的源端。 1.气血流注说 2.天人相应说(人体节律) 3.刺灸逢时说
1、气血流注说
(1)气血的流动 (2)气血流动的时间规律
营气的流速:为一息气行六寸 卫气的运行速度:水下一刻,人气在 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 人气在阳明…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尽矣 (3)气血运行的注输
三、实际生活中的生物钟现象
1.说明时间花:“蛇麻草多在寅时开花,牵牛 花在寅时打开喇叭,夜来香在酉时放出香味。 2. 预示季节的花:“梅花盛开与冬日飞雪争 俏;梨花盛开预示春光来临,熟季花报告夏日麦 收,桂花飘香喜迎中秋佳节。 3.动物的时钟:如公鸡按时报晓,候鸟的暑北 寒南,说明自然界的光热、温度、浓度、潮泽对 生物有着不同的影响。” 这说明生物活动与自然 气候息息相关,这是自然与机体内部环境“节律 同化”的象征。
支
子:种子生机萌动。 丑:通“纽”。言种子纽曲欲伸之状。 寅:万物始生,有发展的意义。 卯:通“冒”。万物冒地而出。 辰:伸展之意。言万物舒展,生机渐旺。 巳:有“尽”字意。指阳气正盛,万物生长茂盛已极。 午:阳尽阴生,阴阳相交,生机开始收敛。 未:通“味”。万物长成,结成果实而有滋味。 申:阴气主事,贼害万物。 酉:万物衰老。 戌:有“灭”字之意。言万物凋谢,渐趋衰灭。 亥:通“核”。阳气藏于下,结果为核,孕育着新生
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主要是文献整理, 以时间生物医学有关内容作为对照,对中医古典 医籍中有关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成都中医学院 学报》第一次提出了中医时间医学名称。 八十年代中期对已整理的中医时间医学内容 予以理论探讨, 八十年代后期,实验研究逐渐增多,发现不 同时辰针刺,对机体的影响确实不同 。 九十年代以来,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
2.地支与二十四小时的关系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时间
23 -1
1-3 3-5 5-7 7-9 911
11- 13- 15- 17- 19- 2113 15 17 19 21 23
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3.地支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绪论 子午流注针法的基本内容 年月日时干支推算法 按时刺灸的方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概 述 一、意义: 子午流注针法是时间医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五输穴配合阴阳 五行为基础,天干地支做符号,根据 干支计年、计月、计时,以推算十二 经气血流注盛衰开合的时间,按时取 用值时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方法。
2、月
节
律
《灵枢.岁露论》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 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人血气积,肌 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欷…..。至 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 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 毛发残…..。” 《素问· 八正神明论》 “月始生,则血 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 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 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第一节
概
述
二、 内容:午流注包括:纳甲法、纳 支法、养子时刻注穴法。同时还要介绍 灵龟八法、飞腾八法。 三、特点:一是注重择时,择时就是 根据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每 天气血运行盛衰的时间。二是强调选穴 及药物。 “选穴”则优选十二经中疗效 较佳的五输穴,八脉交会穴。
第二节 子午流注针法起源与发展
5.发现生物节律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1)广泛性: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哺乳 动物均存在近日节律。 2)内源性:近日节律是机体内在固有的。 3)可调性:外界环境,能够影响内在的近日节 律,机体通过近日节律的重臵效应,使内在的近日节 律与外界环境同步。 6.生物昼夜基因研究发现,昼夜基因突变可以使机 体昼夜周期延长或者缩短,从而造成机体与环境失于 同步,导致精神性疾病。
二、时间生物医学的发展
1801年,已认识到人的脉博有昼夜节律,清晨快于夜晚, 体温存在昼夜周期性变动。 1814年对人类许多生理功能的昼夜周期性改变及其对人体 的健康、疾病及治疗的影响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述。 193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O. Loswi在1920年11 月一个星期日夜间3时以青蛙进行神经递质的实验研究获 得成功。 1937年在瑞典Rorneby召开了国际生物周期、生物节律科 学研究会。 1950年时间生物学宣告诞生。 1978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次国际性学术讨论会上才正 式提出时间治疗学。 1978年7月日本出版了第一部总结人体昼夜节律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