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中医子午流注学说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系列讲座解读子午流注

中医养生系列讲座解读子午流注
比如: 糯米粥,保养脾肾; 绿豆粉,退心火去肝郁,健脾胃; 地瓜粥,养益脾胃,
赤小豆粥,消热利尿,止渴。
38
第38页,共50页。
3、酉时养生,晚餐不当,健康不良。
医学研究表明,晚餐不当是引起许多种病的 “罪魁祸首”。晚餐不当可引起以下疾病:高血 脂、高血粘、高血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脑癌、便秘、急性胰腺炎、神经衰弱、失眠、肥
凌晨3点到5 点为寅时,此 时肺经当令。
8
第8页,共50页。
寅时是肺经输布全身,排兵布阵的时间。肺为相 傅之官,它在人体的最高处,气血“朝会”于肺。 由肺输布于全身的趋势是向下的,称为“肃降”, 意思是不由分说,没有理由地降下,像猛虎下山。
虎的特性是什么呢?虎是百兽之王,它能吞噬 一切!寅虎,是取其敛藏肃降意象。
卯时排大便,是排大便最佳时间。身体经过一夜的代 谢,将废物传至大肠,若此时不解,身体会将毒素和 废物重新吸收。同时,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这时, 肺气实,最容易解出。因此,养成卯时大便的习惯, 是卯时养生的重要方面。
13
第13页,共50页。
2、睡懒觉有许多害处:
其一、不利于阳气的生发! 卯时天门已开,大地阳气迅速生发,
20
第20页,共50页。
有些人不吃早餐,不吃早餐的危害很多:
其一、早餐是启动大脑的“开关”!
不吃早餐,脑细胞供养不足,人体出现疲惫, 易睡,精神难以集中,记忆力低下的症状。
不吃早餐,易使人情绪低落,脾气急躁, 影响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
21
第21页,共50页。
其二、不吃早餐难减肥。 其三、不吃早餐易患胆结石。
25
第25页,共50页。
第六部分 、巳时养生 劳逸结合
1、巳时 巳蛇

中医学特色的理论——子午流注

中医学特色的理论——子午流注

中医学特色的理论——子午流注子午流注,是中医学最有特色的理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历史十分悠久。

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注是灌注。

子午流注理论,是将一天24小时划分为12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结合,在一天12时辰之中,人体的气血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盛衰开合均有时间节奏、时相特性。

子时(23:00--1:00)足少阳胆经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

“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人体侧面而下,一直到脚的四趾。

生活当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8、9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

还有的人到了夜里11点总想吃点东西,在屋子里找点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

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的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人在子时前入睡,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反之,子时前不入睡者,气色青白。

特别是胆汁缺乏新陈代谢的气而变浓结晶,形成结石,犹如海水变浓晒成盐。

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

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

春天把生发之机养住了,一年都好;少年时把生机养好了,对一生至关重要;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23点-01点:是胆经开穴运行的时间,这个时间要保证人在休息睡眠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丑时(1:00-3:00 )足厥阴肝经如果要是养肝的话,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支持,废旧的血液淘汰,新鲜的血液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人卧则血归于肝。

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子午流注学说与养生

子午流注学说与养生

子午流注学说与养生子午流注简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调理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1.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2.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8.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9.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11.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12.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况,作为知识了解可以,死用则不行。

任何知识用死了都是"所知障"。

学习时可按12条经脉在12个时辰中兴衰的规律,逐渐探索适合于自身的养生方法。

什么是子午流注

什么是子午流注

什么是中医的子午流注(转载文章)·从子午流注的含义、子午流注理论的渊源及子午流注的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叙述,以阐明子午流注与时间医学的关系。

·子午流注的含义:·子午:子午是对立的两个词,古人曾用它表示水火、南北等。

它是代表阴阳对立的两个名词。

同时子午又是时间的两个极点,表示相对关系。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萌于子”,“子”就是“籽”的意思,犹如种子开始萌芽。

以自然界来说,子象征着地下初阳渐生,生物的育芽已经开始萌动。

相反,“午”恰与“子”相对。

据《运气论奥》所载,它是“长也”“大也”,意思是一岁之中,五月建午,此时禾苗丰满盛壮,开花结果。

这就是子午的本意。

·中医认为:“子午”有以下含义:·1、子午代表十二个地支,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时,人们常把子午二字看作是代表十二地支的全数,古人计时,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作为代表符号,十二地支代表一昼夜,子午是第一数和第七数。

如一日之中,子为夜半,为23时至凌晨1时;午为午中。

就一年而言,子为冬至,午为夏至,对气候而言,子时寒,午时热。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古人用地支配合天干来记述年、月、日、时,所以子午也就成了一种记事符号。

“干支”相配,如今日为甲子日,明日即为乙丑日,依次类推。

紫金山天文台新编《万年历》(修订本),可以查明一百年内的年月日“干支”。

·2、子午流注代表阴阳。

子代表阳生、午代表阴生。

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平衡圆道的运动规律。

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意思是白天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

黑夜阴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

机体通过阴阳消长的不断平衡,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子午流注,是中医针灸以“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为理论基础,认为人体功能活动、病理变化受自然界气候变化、时日等影响而呈现一定的规律。

根据这种规律,选择适当时间治疗疾病,可以获得较佳疗效。

因此提出“因时施治”、“按时针灸”、“按时给药”等。

子午流注就是辨证循经按时针灸取穴的一种具体操作方法,它是依据经脉气血受自然界影响有时盛,有时衰并有一定规律而制定的。

其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推算出什么疾病应当在什么时辰取什么穴位进行治疗。

《针灸大成》是明代针灸医家杨继洲所著,全书分为十卷。

卷一为集录《内经》、《难经》等;卷二、卷三为针灸歌赋;卷四为针法;卷五为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卷六、卷七为经络、经穴经外奇穴;卷八为诸症治法;卷九为名医治法与灸法、杨氏医案;卷十为《陈氏小儿按摩经》。

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

原理编辑有人以为开穴的原因是因为营气和卫气恰在同一点上相遇,这一点上的穴就开了,这是大谬。

要知道营卫之气在人体各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内经说:“营卫之气一日夜分别运行都是五十周,周而复始,共行八百一十丈”而且每天如此,这样一算,岂不是每天营卫之气都有碰头的机会了么?再仔细一算它们碰头的机会在一天中有五十次之多;一天二十四小时,五十除于二十四得二,那就是营卫之气在同一点相遇有两次,如此说来,不是每天同一经穴要有两次开穴,而且天天都一样么这种理论如何站得住脚其实他是把“开”字误解做“开放”的意思,以为经穴开放,所以治病有效,所以才有这种理论。

其实开字是宣通的意思,就是经气在这时居于该穴,和该穴有关的身体各部病邪,都可藉针灸补泻的作用宣通气血(人身的疾病,归纳起来都是由气血偏胜偏衰和积滞不通所致,)所以开穴时取此穴治病,效果最好(内经中有守时待气之说,就是这个理论的根据)人体脏腑经脉,六十六个经穴(五行穴)都配合阴阳五行,“时”“日”天干也配合阴阳五行.因为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天地之气和人体之气是相应的,所以营卫之气在人体经脉中就有盛衰不同的时候,而五行又有生克的关系,相生,同气才能相应而合;相克,异气就不能相应而合。

子午流注图及解释

子午流注图及解释

子午流注图及解释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精透人体而揭示出来的一种规律:因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

子午流注自古以来多用于针灸。

但对调养身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则是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血推陈出新。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于百脉,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卯时(5点—7点)大肠经最旺,此时起床利于排泄。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此时吃早饭,有利消化。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有利于吸收早饭的营养,生血。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午饭。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有利于吸收午饭营养。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精华。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清理心脏周围的病邪,以利人进入睡眠。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通百脉,人应进入睡眠,修养百脉生息。

从亥时初(21点)开始到寅时末(5点)结束,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能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这与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婴儿发育不良是一个道理。

人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尘,要顺应天时、顺应自然,若逆天,人就容易过早衰老,容易生病!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对人的重要性。

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Array1、我们日常做事都知道要顺势而为,不可逆天而行,一天24小时每个时段该做什么都有“天”律可循。

2、《人体使用手册》一招三式要求“早睡”。

中医养生子午流注课件

中医养生子午流注课件
中医养生子午流注
• 通常长在额头和脸颊的痤疮,这都是胃经的问题, 治疗痤疮最好的方法就是先从胃经治。痤疮大多 是由胃寒造成,这种人往往特别喜欢冷饮以及精 神郁闷,而这两者都会造成胃寒。人体是一个恒 温机制,假如你喝了大量的冷水,慢慢的就会形 成胃寒,而人体是有自保功能,它自身会攻出热 来驱散胃里的寒气,它攻出来的热就是燥火,这 时候你就会感到更渴。不懂这个道理的人会继续 在喝冷饮,这样人体就会散发出更多的热来驱逐 胃内的寒气,反反复复的恶性循环,慢慢的这个 燥火就会表现在脸上,形成痤疮皮肤。
中医养生子午流注
心经当令
• 午时11---13点 心经当令 • 解析:这是阴阳交替的关键时刻,也就是
心、肾相交的时间,心、肾相交的能力越 强,人就显得越精神。心的神明为神,肾 的神明为志。这个时间段心肾相交,就是 要心火沉下去,让肾水上来。古代人练武 时,就要借助天地阴阳转换的时间,去利 用天机的运行来获取对身体有益的能量。
中医养生子午流注
• 中医认为,头痛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因头 痛去看中医的话,医生一定会问你哪里痛:是两 边痛,还是前额痛?是后脑痛,还是里面中空痛? 这是几种完全的头痛。如果两边痛,是胆经出现 问题了。而左边偏头痛和右边偏头痛也是不同的, 因为左主肝,右主肺。如果左边偏头痛,就很有 可能是肝血的问题,而右边头痛就有可能是肺气 的问题。前额痛就是胃经出现问题了。痤疮也是 胃经出现问题了。中空痛是肝经出现问题了,而 后脑痛就是膀胱经的问题了。所以不同的头痛, 它的原因不同,用药上也有所不同
中医养生子午流注
胃经当令
• 辰时;7---9点 胃经当令 • 解析:经脉气血从子时阳气初生,到卯时
的时候阳气已经全生起来了,这个时间吃 东西就像贵如油的春雨,人体需要补充一 些阴,而食物就属于阴,上午是阳气最充 足的时候,可以将食物消化并被人体吸收。

《中医养生子午流注》课件

《中医养生子午流注》课件
《中医养生子午流注》 PPT课件
中医的养生方式一直以来备受瞩目,近年来,子午流注引发了广泛关注。本 课件将为大家深入介绍子午流注的概念、应用、养生功效以及实践等方面内 容。
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
1
生命活动动态平衡观
平衡与协调是保持人体健康平衡的关键,子午流注则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 五行相生相克、内脏功能等因素,使人体能够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2 养肺
通过呼吸和气功的调节,提升肺的代谢能力,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
3 养肝
子午流注对肝的调节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肝功能得到平衡,有利于维持人体的健康 状态。
子午流注的实践应用
1
实践运用方法
按照不同的疾病和个体情况,选择针灸、按摩、气功等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掌 握好子午流注的调理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子午流注的运用方法
按摩、针灸、气功等方式都可 以运用到子午流注的调理中, 应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个体的情 况,分别制定运用方案。
子午流注的作用和功能
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增 强免疫功能、提升脏腑的代谢 能力以及平衡人体情绪等方面 来实现养生和治疗的目的。
子午流注的养生功效
1 养心
子午流注可以提升心脏的能量,保持心情的愉悦和平静。
历史
子午流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时期,但受到认识和技术的限制,直到近年来才被 重新认识和引起关注。
意义
子午流注对人体健康起关键性作用,如果能够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治疗和养生中,能够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子午流注的应用
子午流注与脏腑经络的 关系
子午流注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 的联系,通过调节生命活动的 节律,提升人体的保护机能和 自愈能力非常丰富和 完整,久经考验,其特点 在于讲究个体化,强调的 是预防和调理;优势在于 其疗效显著,同时具有涵 盖面广的优越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知识:中医子午流注学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

其歌诀:
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子午流注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流注,是人身气血流动不息,向各处灌注的意思。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而十二经脉则为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气血在十二经脉内流动不息,循环灌注,分布于全身内外上下,构成了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又名十二经脉的流注。

其流注次序为:
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至足厥阴肝经,再流至手太阴肺经。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十二经脉整体循行系统。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
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

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

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

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

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

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手少阴心经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

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

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

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如小肠有热,人会
干咳、排屁。

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

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

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

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

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足少阴肾经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

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

肾为先天之根。

"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

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

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

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亥时三焦能通百脉。

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

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

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
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

"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

"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

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

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

""人卧则血归于肝。

"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