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训合一”的三重境界

“研训合一”的三重境界
“研训合一”的三重境界

“研训合一”的三重境界

作者:陈家尧

来源:《师资建设》 2015年第10期

屈指算来,自2002年进入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走上教研岗位,至今已过去14年。回顾过往的研训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伴随一些经验与思考,与同行们探讨。

“昨夜西风凋碧树”

“研训合一”的原初印象

自进入进修学院,主要工作都是教研。为了把教研工作做得更好一些,更深入一些,我积极探索“课题——课例——课堂”的教研方式。即围绕一个课题,自己研究,也动员核心组成员一起研究,然后形成一个讲座,做成一个精彩的

课例,再将成果转化为全区教研活动。这种方式后来总结成“语文三课三环式”研训模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用了三年

的时间来开展了“语文文本解读实践研究”,与122中刘蜀黔、邓凤军等老师合作,还吸纳了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部分研究,对文本解读的各个要素进行了研究,后来出版了一本书《文本解读的实践研究》。我先后开展过探究式学习、文本解读、言语的味道、主问题设计等多个专题教研活动。老师们对我组织的教研活动也给予了充分肯定。那时,我

理解的“研训合一”就是教研也是培训。

朱福荣院长在2007年提出“研训合一”,撤消了培训部,将教研室与培训部合并为研训部,培训的事也变为了教研

员分内之事。在2008年,我们承接了重庆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和重庆市初中农村教师短期培训两个项目,既要做

教研,又要做培训,忙个不亦乐乎。“研训合一”在我的认识里就变为既做教研,又做培训。“昨夜西风凋碧树”,这个阶

段我看到的是研训合一的表象,理解也是初浅的。

“衣带渐宽终不悔”

探索研训之“术”

从2008年开始,至今想来,组织培训已有7次。7次中有3个国培市培项目(市初中语文骨干培训、市农村教师

短期培训、武隆片区送教培训、酉阳秀山送教培训),3个区培项目(2次区全员培训、1次核心能力培训)。老实说,对于2008年做的市语文骨干培训和农村教师培训,我都没有印象了,课程内容需要查阅当时的方案才能回忆起来。我

在想,为什么就没留下点记忆了呢?当时在我的认识里,培训就是讲座,就是把最好的语文专家请来讲,因此课程设

计泛化,什么内容都有,结果什么都没做透。这次培训我称之为“泛化式培训”。

2013年,我们做了武隆片区(武隆、南川、彭水)的国培项目。那时我刚从上海师大参加培训者培训回来,感受

了上海师大“工作坊”式培训方式。于是,我就借鉴了这种方式,收缩了培训内容,确定了“阅读教学”专题,分为三个阶段: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实。每个阶段都以主题工作坊、备课工作坊、课例工作坊的方式来进行。主题工作坊

就是专家讲座,备课工作坊就是学员进行文本解读,进行教学设计,之后学员分三轮进行课例初建、重建、再建。这

次培训效果也不错,受到了学员的广泛好评。这个项目的学员满意度与我们学院的另外两个项目一起名列重庆市第一,受到了市国培办的表彰。这种培训方式我将之命名为“主题式培训”。

2014年,我们又承接了一个项目——“酉阳秀山送教培训”。这个阶段,我们又一次做了改进,内容进一步收缩,

仅限于“写作专题”培训。写作相对于阅读,在当前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占的比例很小,很多老师不重视,一年也难有几次

写作课。对于这个培训,我们先请了多位老师来讲述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给老师们开了眼界;接着又展示了不同

理论指导下的课例,如活动写作、意象写作等;最后阶段是老师的写作实践和课例实践。这个培训,效果更好。我将

之命名为“专题式培训”。

从“泛化式培训”到“主题式培训”,再到“专题式培训”,一次比一次好。我对培训也有了更深的认识,那就是专题聚焦,内容简化;学用结合,即时实践;就是在做中学,行动中研修。“衣带渐宽终不悔”,这个阶段我苦苦思考的是如何

提升研训效益的“术”。

“众里寻他千百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