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题材分类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熟悉高考诗歌鉴赏的考点和要求。

2. 掌握常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领会并掌握不同诗歌的意境和深意。

2. 学会分析和解读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诗歌作品的创意思维和多元解释的能力。

2. 帮助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和背景知识评析诗歌。

3. 提升学生对于诗歌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1. 高考诗歌鉴赏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2. PPT或者幻灯片展示材料。

3. 活动或练习题和答案。

4. 样例诗歌作品和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首经典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2.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作用和意义。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高考诗歌鉴赏的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

2. 介绍常见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如意象分析、情感分析、结构分析等。

3. 分析不同年代和流派的诗歌特点和风格。

三、诗歌解读与分析(40分钟)1. 选择一首经典的高考诗歌作品,逐句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深意。

2. 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练习与互动(25分钟)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诗歌鉴赏。

2.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评析所给的诗歌作品,并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3. 针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进行答疑和指导。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在高考诗歌鉴赏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和技巧。

2. 激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诗歌,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激情。

延伸活动: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经典的诗歌作品,并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经验。

2. 带领学生参观文学馆或诗歌展览,拓宽他们对诗歌的了解和体验。

3.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鉴赏比赛,并为优秀作品颁发奖励。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分类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分类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分类鉴赏第一章:古典诗歌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格律、韵律、意象、情感等。

2. 古典诗歌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词、赋等。

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解读题目、分析意象、领悟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1. 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讲解:讲解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3. 练习:学生自主鉴赏一首古典诗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总结:对学生的鉴赏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二章:古体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体诗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掌握古体诗的鉴赏方法。

3. 提高学生对古体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体诗的基本特点:自由灵活的格律、丰富的意象等。

2. 古体诗的分类: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

3. 古体诗的鉴赏方法:关注诗歌的语言、意象、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1. 古体诗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古体诗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古体诗的鉴赏方法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古体诗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讲解:讲解古体诗的鉴赏方法。

3. 练习:学生自主鉴赏一首古体诗,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总结:对学生的鉴赏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三章:近体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近体诗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掌握近体诗的鉴赏方法。

3. 提高学生对近体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近体诗的基本特点:严格的格律、和谐的韵律等。

2. 近体诗的分类:律诗、绝句、排律等。

3. 近体诗的鉴赏方法:关注诗歌的格律、韵律、意象等。

三、教学重点1. 近体诗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近体诗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难点1. 近体诗的鉴赏方法的应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分类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分类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分类鉴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意象、技巧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高考语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古典诗歌的分类: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哲理诗等。

2. 各类诗歌的特点及鉴赏要点。

3. 诗歌鉴赏的常见角度:情感、意象、技巧等。

三、教学重点1. 掌握不同类型诗歌的基本特点。

2. 学会从情感、意象、技巧等角度鉴赏诗歌。

四、教学难点1. 诗歌情感的把握和分析。

2. 诗歌意象的识别和解读。

3. 诗歌技巧的识别和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分类、特点及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学会鉴赏。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鉴赏心得。

一、诗歌分类及特点1. 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 边塞诗:以边疆风光和边塞生活为题材,表现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祖国的热爱。

3. 咏物诗:以自然或人造物为题材,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4. 咏史诗:以历史人物、事件为题材,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5. 哲理诗:以阐述哲理为主题,引导读者思考人生、宇宙等问题。

二、诗歌鉴赏方法1. 把握诗歌的情感:通过诗中的意象、景象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分析诗歌的意象:识别诗中的意象,解读其寓意和象征意义。

3. 欣赏诗歌的技巧:关注诗中的用词、句式、结构等,领略诗人的艺术匠心。

三、诗歌鉴赏案例分析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鉴赏分析。

2. 引导学生从情感、意象、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3. 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

四、诗歌鉴赏练习1. 布置相应的诗歌鉴赏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2. 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

五、诗歌鉴赏拓展1. 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鉴赏。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材分类教案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材分类教案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材分类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材分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掌握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分类及其特点。

3.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词的题材分类及其特点。

2. 分析和解读不同题材的古诗词作品。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题材分类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作品的深度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高考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选集。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古诗词音乐,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讲解古诗词的题材分类(15分钟)1. 介绍古诗词的题材分类,如山水田园、爱情婉约、豪放辽阔、历史人物等。

2. 分别解释每个题材的特点,如山水田园题材强调自然景物描写,爱情婉约题材注重情感表达等。

3. 展示不同题材的古诗词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出各个题材的共同特点。

Step 3:示范鉴赏一首古诗词(15分钟)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作品,通过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该作品的题材分类和特点,并展示如何鉴赏古诗词。

Step 4:小组合作鉴赏(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词作品进行鉴赏。

2.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分析该古诗词的题材分类、特点和意境,并撰写鉴赏文章。

3.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鉴赏成果,并进行讨论和点评。

Step 5:个人总结(10分钟)学生个人总结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的古诗词题材分类和鉴赏方法,并提出自己的感悟和建议。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作品进行鉴赏,并撰写一篇鉴赏文章。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古代文化遗址或阅读相关古代文化书籍,进一步了解古诗词的题材分类和背景。

2.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些古诗词作品进行鉴赏,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各类型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教案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各类型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教案

各类型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一、边塞征戍诗1.留意时代背景特征。

边塞征戍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涵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勇往直前。

到了中、晚唐,国力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

2.边塞征戍诗人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表现如下: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

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主动进取的思想内容。

揭露斗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斗争、渴望团聚和安静生活的思想。

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3、每首诗歌都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张说)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

高适、岑参、李益等反映征战诗的各个方面: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4、体会征战诗中的种种冲突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冲突;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冲突;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冲突;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二、爱情闺怨诗1.爱情怨女诗的思想内容:(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孤独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3)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逍遥自由生活华蜜生活的憧憬。

(4)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5)对美妙爱情的憧憬以及得不到爱情额凄婉。

2.留意怨女诗中的比方与象征意义。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方君臣关系。

详细分为两种:一是干脆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类型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诗歌的能力,为高考作文和文学阅读提供支持。

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3. 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

4. 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

5. 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诗歌鉴赏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目标和意义。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如古诗、现代诗、民族诗等。

2. 解释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包括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

3.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首经典的高考诗歌,通过导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同时,让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第四步:练习与训练(20分钟)提供一些高考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解答。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思路。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延伸阅读和学习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估: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估。

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教师进行评阅和反馈。

教学资源:1. 高考诗歌鉴赏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经典高考诗歌选读材料。

3. 课堂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于不同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3. 学生可以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案撰写者:AI教育专家。

高考诗歌专题按题材分类鉴赏教案

高考诗歌专题按题材分类鉴赏教案

高考诗歌专题按题材分类鉴赏教案高考诗歌专题按题材分类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全面了解考纲要求。

2、掌握各类诗歌的鉴赏技巧。

教学重点:各类诗歌的鉴赏技巧。

教学难点:1、对各类诗歌意境的理解。

2、各类诗歌鉴赏的答案整合。

教学方法:导析法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同题材的文章有不同的写法 ,不同题材的诗词在塑造形象、运用语言、表现技巧、表达感情上也有不同的要求。

下面我们根据高考试题的实际 ,按照内容的不同 ,把古代诗词分作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和边塞征战诗等五类来具体分析。

二、分类鉴赏及方法〔一〕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古代诗人经常游山玩水、写景言志 ,写景抒情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 ,写景抒情诗往往塑造形象 ,或勾勒意境 ,或用衬托、比照的手法 ,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或用白描手法 ,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从1994年开始 ,写景抒情诗考了两年 ,即2019年和2019年。

1、写景抒情诗 ,要注意从四方面入手:①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②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这一点尤其重要;④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鉴赏写景抒情诗 ,要学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第一 ,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 ,应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 ,如高、低、俯、仰的变化〔“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 ,如动静结合〔“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明、暗比照〔“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比兴手法的运用。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诗歌基本概念与术语复习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诗、词、赋、散文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定义与区分。

2. 各种诗歌形式(如古体诗、近体诗、词、赋、散文等)的特点和区别。

3. 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3. 教授诗歌的鉴赏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诗歌鉴赏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各种诗歌形式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七、作业布置:1. 整理并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分析一首诗歌的形式特点,写成小论文。

3. 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八、教学资源:1. 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资料。

2. 各种诗歌形式的案例分析。

3.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延伸:1. 深入研究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探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文化背景。

3. 组织诗歌朗诵和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

六、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七、章节名称:第二章诗歌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的能力。

九、教学内容:1.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例子。

2. 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分析。

3. 诗歌创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练习。

十、教学步骤:1. 介绍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一首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题材分类教案【篇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分类鉴赏】诗歌分类鉴赏十二讲闲适隐逸诗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也有不少独得之作。

首先,这些诗多有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诗中的表现多为悠闲、详和。

如宋人陆游的纪游抒情之作《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七律诗的颔联与尾联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诗的颔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追述此地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

这联流水对曲折鲜明,圆转流美,极好地勾画出江南农村山岭重重叠叠,溪河四环交错,道路弯弯曲曲,村庄繁花掩映的美好风光,表现了诗人初次探访面对的一幅幅画面各异的景色而激起的心理活动和由衷赞叹。

这种对进行之中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富有耐人寻味的理趣,成为后人所欣赏所引用的哲理诗句,寓示人们只要勇于探索,终能冲破困境,到达光明的彼岸。

尾联写临别之时的频来之约,充分表现了诗人与农家心会神契、亲密无间的友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诗人为日后的再访勾画了如诗如画的优美动人的境界:月色下,诗人乘兴手拄拐杖,踏着月光,悠闲地微笑着漫步而来,在乡村夜晚的一片静谧中,轻轻地敲响了农家的柴门?? 其次,这些诗歌往往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宋人翁卷的《乡村四月》,就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的前两句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象。

诗人以树木葱郁的“绿遍”来写“山原”,以水光映天的“白满”来写“川”,对比之色鲜明,呈现出初夏山水的精神,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壮阔秀美、明丽动人的山水图景。

次句“子规声里雨如烟”,一方面形象地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烟似雾、迷蒙一片的毛毛细雨,一方面又为我们传来了“田家候之,以兴农事”的子规鸟的鸣啼声,巧妙地烘托了农忙季节的到来。

诗的三、四两句写农事的繁忙。

“乡村四月”点明时间和地域,为前两句的写景画龙点睛,并提示下文,有承上启下之妙。

“闲人少”三字,概括了农家忙碌的情景。

末句“才了蚕桑又插田”又进一步补足此意,突出了农事的繁忙紧张和农家的辛勤劳苦。

“才”与“又”前后连结,紧张繁忙不言自明。

同时,“蚕桑”与首句的“绿遍山原”相呼应;“插田”与首句“白满川”相映照,挑明了河水涨满、水田汪洋、田水映着天空泛出一片白色的特有情景。

诗作前后照应,看似平淡,实则精心结撰而成。

第三,在艺术风格上,这些诗大多具有质朴清新的特点。

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要数辛弃疾描写江西东部农村田夫野老之家生活情趣的《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构思巧妙,颇为新颖。

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是农村司空见惯的一般化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就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这是写景。

在写人方面,写一对翁媪,身边有大、中、小三子。

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鸟笼,小儿卧剥莲蓬,尤其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把小儿子不懂世事,只是任意地调皮玩耍,溪头卧剥莲蓬吃的神情写得饶有情趣,栩栩如生。

其中的“卧”字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活跃纸上,可谓神来一笔。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充满着一片生机、和平宁静、朴素安定的农村生活景象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真是诗情画意,清新悦耳。

这样的构思,不仅颇为巧妙,而且色彩也显得和谐而鲜明,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诗歌鉴赏十二讲: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1、对生活对自然的顿悟。

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可谓是这方面的典范。

他在《终南别业(别业即别墅)》中写道: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前人对其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颇有赞誉,认为其有化机之妙。

“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的意思,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于是就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云本来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们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

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王维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

宋人苏庠云:“此诗造境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

”(《苕溪渔隐丛话》)古文运动的巨匠柳宗元在这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渔翁》就有奇趣,有画意。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诗作首句就题从夜写起,还很平常;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分就奇了。

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新奇,为读者所未闻。

事实不过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

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的意蕴就不一样,这里有超凡脱俗的感觉,象征着诗人的孤高品格。

这里造语反常表现了一种特殊的情趣。

三、四两句写烟销日出,绿水青山现原貌之际,忽闻橹桨“欸乃一声”原来人已不见,只在山水之中。

这里的造语亦甚奇,“烟销日出”与“山水绿”互为因果,与“不见人”无关,而“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更不相干。

诗句偏作“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大为反常。

但熟味二句方能领悟其传达出一种惊异感;而于青山绿水中忽闻橹桨之声尤为悦耳怡情,山水也似乎为之绿得更可爱了。

作者通过这样的奇趣,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所以又不是为奇趣而奇趣。

2、对事理的体察。

这里对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

首先是借助景物来表现。

如王之涣气吞寰宇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

写得景象壮观,气势雄阔。

这里诗人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高度形象而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的十个字中。

首句写落日西沉,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方景;次句写黄河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见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而言,诗人身在黄鹤楼,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和意中景融合为一的写法。

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三、四两句诗,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寻味。

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其次是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加以表现。

典型的例子是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在这里抓住了早春中几个典型的细节,不加修饰地写了出来,构成了一幅形象生动、意境浓醇的春江画图。

“春江水暖鸭先知”句再现了春江中嬉水的群鸭,点出了“鸭戏图”的主景。

然而不仅如此,尤其巧妙的是透过“水暖鸭先知”之语揭示了画面中无法表达的群鸭的“内心世界”,写出了群鸭敏锐地感觉出春水由寒转暖的知觉,更写出了群鸭畅于春水、戏于春水、恋于春水的神态,简直把画中的群鸭写活了,写神了!面画由此而陡然生气勃勃,洋溢着春回大地的醉人气息。

诗歌鉴赏十二讲:山水田园诗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仔细品味,这些诗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的特点。

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关注,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

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

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

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

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内心怡然欢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频频举杯对饮,声声畅谈桑麻,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

尾联则述他日之约,情韵深长。

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句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最具特征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融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这一句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三、四两句又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从而反映了诗人经过长期的颠簸流离后,暂时得到安宁生活的畅淡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的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愉情怀的表露。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说到底还是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

如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得知故友严武还镇成都消息后写的一首小诗。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欢愉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