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思想方法(上)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的思想方法《课标》(修订稿)把“双基”改变“四基”,即改为关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的明确提出为我们专门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更多了目标与准绳,基础知识就是学会的、基本技能就是练就的、基本思想就是体悟的、基本经验就是累积的,这种经验既有生活经验又存有数学经验,数学经验包含前人总结出来的有关定义、法则、公式、规律等。
“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
演绎和归纳不是矛盾的,其教学也不是矛盾的,通过归纳来预测结果,然后通过演绎来验证结果。
在具体的问题中,会涉及到数学抽象、数学模型、等量替换、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但最上位的思想还是演绎和归纳。
之所以用“基本思想”而不用基本思想方法,就是要与换元法、递归法、配方法等具体的数学方法区别。
每一个具体的方法可能是重要的,但它们是个案,不具有一般性。
作为一种思想来掌握是不必要的,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很可能就忘却了。
这里所说的思想,是大的思想,是希望学生领会之后能够终生受益的那种思想方法。
史宁中教授认为:演绎推理的主要功能在于验证结论,而不在于发现结论。
我们缺少的是根据情况“预测结果”的能力;根据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
而这正是归纳推理的能力。
就方法而言,归纳推理十分繁杂,枚举法、归纳法、类比法、统计数据推测、因果分析,以及观测实验、比较分类、综合分析等均可被宽容。
与演绎推理恰好相反,归纳推理就是一种“从特定至通常的推理小说”。
利用归纳推理可以培育学生“预测结果”1和“探究成因”的能力,就是演绎推理不容匹敌的。
从方法论的角度考量,“双基教育”缺乏概括能力的培育,对学生未来迈向社会有利,对培育创新性人才有利。
新课程的研发为我们社会各界教师较好的化解了这一问题,教材无论从内容的挑选、至形式的呈现出都较好的彰显了这一思想。
但部分教师在实行中又从一个极端迈向了另一个极端,教师在教学中著重了为学生亲身经历科学知识的构成过程,这较好,也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主要渗透什么核心素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主要渗透什么核心素养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认识分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其主要渗透了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过程技能。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数学核心素养:1.初步认识分数概念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含义和用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将一根绳子分成几段,让学生感受分数的实际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对分数的初步感知和理解能力。
2.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在学习认识分数的过程中,教育科学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孩子们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例如,通过图形和数字表示分数,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和写法,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
3.认识一半和一四分之一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图形的方式认识一半和一四分之一,并且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感知一半和一四分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分数感知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数学思想方法:1.透过实物感知分数数学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实物来理解分数的含义。
例如,通过将一根绳子分成几段,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分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实际感知和抽象思维能力。
2.图形化表示分数教师借助图形的方式,将分数的概念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图形来感知分数的大小和关系,培养学生的图形思维能力和直观感知能力。
3.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理解分数教师通过分析和比较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分数的概念和用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过程技能:1.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教材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分数计算能力。
2.观察和感知分数的大小和关系教材通过图形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和感知分数的大小和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判断和比较分数的大小。
3.通过图形表示分数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图形的方式表示分数,培养学生使用图形思维和图形表示分数的技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认识分数。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和精髓,是数学创造活动的基本方法。
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有利于小学生建立数学体系,丰富数学知识,这对其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方法,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还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抽象概括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和比较,概括出一般规律,然后用字母、符号等来表示,从而抽象出一般规律。
归纳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观察和研究一系列具体事实,发现其中的共同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
化归法。
这种方法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类比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似之处,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
演绎法。
这种方法是从一般规律出发,通过推理证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是否正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通过具体的问题和实践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讲解加法交换律时,可以通过举例和归纳法来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的规律;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通过化归法和演绎法来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通过类比法和归纳法来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
注重实例的积累和总结。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课堂上的实例积累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注重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注重数学语言的使用。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极速提分法 第10招 差倍问题——数形结合思想(学习第1单元后使用)

提示:点击 进入题组训练
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两数差以及两数的
1
2
3 倍数关系的差倍问题
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同增同减差不变的
4
差倍问题
5
6
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两数相等,一以及两数 的倍数关系的差倍问题
1.希望小学体育组篮球的个数比排球多20个,篮球的 个数是排球的3倍,篮球和排球分别有多少个?
SJ 三年级上册
第10招 差倍问题——数形结合思想
学习第1单元后使用
经典例题
白兔与灰兔一起采蘑菇,白兔比灰兔多采了180个蘑菇, 并且白兔采的蘑菇是灰兔的3倍。白兔和灰兔各采了多 少个蘑菇?
画线段图:
规范解答:
灰兔:180÷(3-1)=90(个) 白兔:90×3=270(个) 或180+90=270(个) 答:白兔采了270个蘑菇,灰兔采了90个蘑菇。
画变动后的 第一个书架: 线段图: 第二个书架:
(100+100)本 现在第一个书架:100×2÷(3-1)=100(本)
原来第一个书架:100+100=200(本) 原来第二个书架:100×3-100=200(本)
6.两袋盐的质量相等,从甲袋取出24千克,给乙袋 装入18千克,这时乙袋的质量是甲袋质量的3倍, 甲袋原有盐多少千克? 甲袋: 画变动后的线段图: 乙袋:
画线段图: 排球:
篮球:
排球:20÷(3-1)=10(个)
20
个
篮球:10×3=30(个)或10+20=30(个)
2.学校合唱组的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4倍,女同学 人数比男同学多39人。合唱组男同学、女同学各有 多少人?
男同学:
画线段图: 女同学:
39 人 男同学:39÷(4-1)=13(人) 女同学:13×4=52(人)或13+39=52(人)
数学(心得)之细析“数学广角”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教学策略(三) 三年级上册

数学(心得)之细析“数学广角”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教学策略(三)三年级上册数学论文之细析“数学广角”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教学策略(三)三班级上册三、稍简单的排列组合(三班级上册第九单元)(一)思想方法解读。
本课是同学在二班级接触过排列与组合学问的基础上教学的。
从数学思想角度而言,此内容还是应当在培育同学分类争论、有序思索的意识,帮此处不再赘述。
与二班级教材相比,本课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
如排列和组合各以例题形式进行专题教学,而在二班级教材中只有一个例题;又如元素多了,状况简单了,消失了三选三的排列、四选二的组合,而在二班级时是三选二的排列和组合。
以上这些,就需要我们去思索,相比二班级,我们该如何让同学有序思索的意识和力量得到更好提升。
(三)教学策略剖析。
1、运用直观方式,有效提升有序思索水平。
案例中,三道例题的分析方式有一个共同这处——呈现了不同的连线方式来展现搭配时的思维印迹。
这种直观化、符号化的问题分析方式,是本课要让同学把握的思想或者技能之一。
案例中直观方式的运用体现了三个层次。
首先是初步感知阶段,即先让同学动手操作实物,得出各种搭配方法,老师进行适时提炼,展现连线的方式,让同学初步感知。
其次是尝试仿照阶段,即让同学自己尝试共性化的表达,同学在仿照中理清思路,并有了自我提升,如清楚的连线和简捷的表示法。
最终是敏捷运用阶段,同学依据之前积累的思想和阅历,主动采纳各种简洁符号,用最直观的形式并思索过程表示出来。
2、理解教材编排,合理设计教学实施方案。
上述案例还有一个特点把属于组合教材上的例1和例3合在一个课时教学,而把属于排列的例2(其内容是“用7、3、9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另置一个课时。
为何要这样去处理教材呢?这需要我们对教材编排作进一步的分析。
教材中三个例题的学问点依次为“组合——排列——组合”,这种挨次使不少老师无法看懂教材的编排意图。
老师们都特别困惑究竟该怎样去处理呢?关键在于我们要去理解例1的编排目的。
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指的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采用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法,小学数学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归纳法:通过从个别情况到一般情况的推导,得出结论的方法。
2. 推理法:通过已知事实和逻辑思维,得出未知结论的方法。
3. 分类法:将问题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分别考虑解决每个类别的方法。
4.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对象的共性和差异,得出结论的方法。
5. 探究法:通过探究问题,发现问题的规律,进而得到解决的方法。
6. 抽象化和数形结合法:将问题的内容抽象成符号和图形,通过数学符号和图形进行分析和推导,并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
7. 借助辅助线和构造法:通过构造辅助线、辅助图形,或者借助几何构造,使解题变得简单。
8. 同步思维法: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时常回顾已知信息和解题思路,以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是正确的。
以上是小学数学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基本内容。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注重培养这些思想方法,以提高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家们为了解决问题而采用的一系列思考方法和策略。
这些方法和策略涉及到逻辑推理、归纳和演绎、分类和比较、抽象和具体、观察和实验、模型和推广等方面。
首先,逻辑推理是数学思想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中,逻辑推理是通过合乎逻辑的推导和推理来得出结论。
数学家会使用各种推理方法,如直接推理、间接推理、反证法等来证明定理和解决问题。
其次,归纳和演绎也是数学思想方法中常用的推理方法。
归纳是通过观察已有的例子或情况得出一般规律或结论。
数学家通过对特殊情况的研究和总结,逐步提炼出普遍规律。
演绎则是从一般规律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特殊情况或结论。
另外,分类和比较是数学思想方法中一种重要的策略。
数学家通过将问题或对象进行分类,找出其中的共性和差异,进而解决问题。
比较不同的对象或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并找到解题的思路。
此外,抽象和具体也是数学思想方法中的关键因素。
数学家常常通过抽象来简化问题,将其转化为更容易处理的形式。
同时,数学家也会通过具体的例子或实验来验证和巩固理论和结论。
还有,观察和实验也是数学思想方法中的重要环节。
观察可以帮助数学家发现问题的特征和规律,实验则可以验证和验证数学家的猜想和推论。
最后,模型和推广是数学思想方法中的重要策略。
数学家经常使用模型来描述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从而得到理论和结论。
然后,数学家还会尝试将已有的理论和结论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以便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总之,数学思想方法包括逻辑推理、归纳和演绎、分类和比较、抽象和具体、观察和实验、模型和推广等多个方面。
这些方法和策略有助于数学家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和推导定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 两、三位数乘以位数 和倍问题——数形结合思想(学习第1单元后使用)

总量不变
画图如下: 小兰: 小红:
2倍 (30+45)支
小兰给小红后,小兰的铅笔的支数:(30+45)÷(2+1)=25(支) 45-25=元,弟弟给姐姐多 少元后,姐姐的钱就是弟弟的4倍?
总量不变
画图如下:姐姐: 4倍
弟弟:
(320+180)元
弟弟给姐姐后,弟弟的钱:(320+180)÷(4+1)=100(元) 180-100=80(元)
答:婷婷今年8岁,妈妈今年32岁。
提示:点击 进入题组训练
1
一个数恰好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 3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
4 5 总量不变的和倍
技 巧 1 一个数恰好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王奶奶家养了白兔和黑兔共20只,白兔的只数是 黑兔的3倍。王奶奶家黑兔和白兔各有多少只?
画图如下:黑兔:
SJ 三年级上册
第9招 和倍问题——数形结合思想
学习第1单元后使用
经典例题
婷婷和妈妈今年的年龄和是40岁,妈妈今年的年龄是 婷婷的4倍。婷婷今年多少岁?妈妈今年多少岁?
画图如下:
把40岁平均分成5份, 1份是婷婷的年龄,4份是妈妈的年龄。
规范解答: 4+1=5 40÷5=8(岁) 8×4=32(岁) 或40-8=32(岁)
3.水果店运进苹果和梨共51筐,如果卖出6筐苹果后,
苹果的筐数就是梨的4倍。水果店运进苹果和梨各
多少筐?
(51-6)筐
画图如下: 梨: 苹果:
6筐 51筐
51-6=45(筐) 4+1=5 梨:45÷5=9(筐) 苹果:51-9=42(筐)
技 巧 3 总量不变的和倍
4.小红有30支铅笔,小兰有45支铅笔,小兰给小红 多少支后,小红的铅笔的支数就是小兰的2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思想方法(上)在建立“倍”的概念的过程中体现了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是指从特定的原型出发,充分运用观察、实践、操作、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模型的一种思想方法。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倍的概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例题:1.一个养禽专业户养鸡980只,比鸭的只数的2倍还多20只,他养鸭多少只?2.松鼠弟弟摘了4个松果,松鼠哥哥给了松鼠弟弟4个松果,这时松鼠哥哥的松果树就是松鼠弟弟的20倍。
请问:原来松鼠哥哥有多少个松果?3.缸里有35条黄金鱼和6条灰金鱼,要使黄金鱼的条数是灰金鱼的50倍。
请问:如果灰金鱼条数不变,需要增加多少条黄金鱼?4.小高今年8岁,明年爸爸的年龄就是他的5倍。
请问:爸爸今年多少岁?5.李大爷家养了60只鹅,养的鸭比鹅多23只,养的鸡是鸭的3倍。
李大爷家养了多少只鸡?6.铅笔有68支,钢笔有30支。
请问:铅笔和钢笔同时拿去多少支,铅笔的支数正是笔的3倍?7.(1)第一行中的数量是的几倍?(2)给第二行的三角形涂上黑色和白色,使黑色三角形的数量是白色三角形的倍数,可能是多少倍?借助小棒理解倍数关系,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示意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线段图法也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1.把这些小棒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捆()支,是()支。
2.(1)下图中的涂色部分表示615.请问:整个图形表示的是多少?(2)下面的大长方形代表768,那么涂色的部分表示多少?3.张爷爷去家具店买了1张床和3个床头柜,一张床的价钱是1个床头柜的4倍,一个床头柜是190元。
请问:张爷爷一共花了多少元?4.明明从家到学校要走500米,欣欣家到学校的距离是明明的3倍,凡凡家到学校的距离比欣欣少280米,凡凡家到学校有多远?(画出线段图并解决问题)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长是宽的4倍,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画出线段图并求解)6.写出下图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分数7.张爷爷靠一面墙用篱笆围了一块长18米、宽12米的长方形菜地。
篱笆可能有多长?(靠墙不围,接头处忽略不计)一位数与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这里体现了对应思想。
1.2.(1)下面图形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①长方形②等腰梯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等边三角形(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①1②2③3④4⑤无数(3)从6:00到9:00,时针旋转了()①30°②60°③90°④180°3.下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请在括号里画“√”。
()()()()()4.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进位)的计算方法,可以类推出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进位),甚至是更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进位)的计算方法,这里体现了类推的数学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巧用类推法。
42×2313×3307×6=360×8=1.份是(3.在一块菜地的74种西红柿,73种黄瓜。
种西红柿和种黄瓜的面积共占这块菜地的几分之几?运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方法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渗透了类比思想。
43×248×2123×2这一4.涂色表示下面的分数。
41873261探究48×4的算法可以由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方法迁移过来。
在迁移过程中要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它们之间的不变和变化,感受知识的迁移过程。
48×248×41、△○△○△○……△○,在这组图形中,○有38个,△有多少个?2、将一根木料锯5次,可以锯成多少段?3、把◇和◆一个隔着一个排成一行,如果◇有16个,◆最多有多少个?最少呢?4、小红爬一层楼需要30秒,她从一楼爬到八楼,一共需要多少秒?5、一条公路的两边每隔4米有一根电线杆,从头到尾共有182根电线杆,这条公路长多少米?0和几相乘就表示求几个0相加的和是多少,如0×5=0+0+0+0+0=0;2×0=0+0=0。
通过观察这些算式,可以得出“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个结论。
渗透了归纳的数学思想。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
1.125×0表示()个0相加,得数是()2.探索除数是4且没有余数的算式特征。
(列出竖式)560÷4=636÷4=216÷4=744÷4=812÷4=908÷4=(1)计算上面各题,看看得到的结果有没有余数。
(2)用上面算式中被除数的末尾两个数除以4,你发现了什么?(3)你能用3、2、4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除以4没有余数吗?3.(1)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规律?66÷2÷3=960÷4÷2=900÷3÷2=66÷6=960÷8=900÷6=我发现(2)运用上面发现的规律,把下面的计算过程补充完整。
72÷12=72÷()÷()=90÷15=90÷()÷()=4.根据算式填空。
(1)43×6+2=260260÷6的余数是()(2)203×4+3=815815÷4的余数是()(3)107×9+8=971971÷9=()……()(4)130×7+5=915915÷7=()……()运用列出表格来分析思考、寻书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叫作列表法。
这里运用表格,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个概念加以区别、比较,简洁明了。
2.今年小红6岁,小平12岁。
当两人的年龄和是30岁时,两人各是多少岁?(列表法或者列式法解决问题)4.小红和小芳比赛跳绳,下表记录了她们第一次跳的成绩。
小红第二次跳的成绩正好是第一次的2倍,小芳第二次跳的成绩比第一次的2倍少26下。
根据这些条件把下表填写完整。
第一次第二次小红56下小芳61下图形长宽周长长方形7分米5厘米边长8米正方形48厘米解决间隔排列的实际问题时,可以分步思考:一看:物体排列的特点;二想:它们的数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三算: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式计算。
两个物体间隔排列,其中一个物体最多比另一个物体个数多1,最少比另一个物体个数少1。
1.(1)学校有一条长15米的道路,计划在道路一侧种树,每隔3米种一棵。
如果只有一端种树,需要种()棵;如果两端都不种树,需要种()棵;如果两端各一端种树,需要种()棵。
(2)学校有一条长84米的道路,计划在道路一侧种树,每隔4米种一棵。
如果只有一端种树,需要种()棵;如果两端都不种树,需要种()棵;如果两端各一端种树,需要种()棵。
(3)一个圆形池塘边栽有30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之间有一棵桃树,一共有()棵桃树。
(4)25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做操,每相邻两个小朋友相距2米。
从排头到排尾有多长?2.(1)如图,这根木料一共锯了()次,被锯成了()段,锯成的段数比锯的次数多()。
如果锯一次要4秒,锯成这样的木料需要()秒。
如果锯这根木料一共需要18秒,锯一次需要()秒。
(2)如果锯10次,这根木料要被锯成多少段?(3)将一根木料锯成4段,一共需要24秒。
照这样计算,将这根木料锯成7段,一共需要多少秒?从问题开始,把问题分解成几个间接问题,再通过几个简单的一步计算求出结果,这就是在解题过程中常用的分析法。
例1今年小红6岁,妈妈30岁。
两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几倍?解析:要求两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几倍,就要先求出两年后妈妈和小红各是多少岁。
已知今年妈妈和小红的年龄,可以求出两年后妈妈和小红的年龄。
本题通过分析问题发现,必须先求出两年后二人的年龄。
解答:30+2=32(岁)6+2=8(岁)32÷8=4答:两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
1.明明今年5岁,妈妈33岁,2年后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几倍?2.小军今年8岁,奶奶今年64岁,去年奶奶的岁数是小军的几倍?3.张亮今年14岁,弟弟今年4岁,两年前张亮的年龄是弟弟的几倍?3.甲数是54,且是乙数的6倍,丙数是乙数的473倍。
丙数是多少?解决问题1.一条裤子的价格是18元,一件上衣的价格是一条裤子的2倍,买一套这样的衣服共用多少元钱?2.一部电梯的核定重量为500千克,现在有平均体重为60千克的9人要同时乘坐电梯,行吗?4.6.一块长方形地靠着一面墙,用篱笆围一个长50米,宽25米的长方形地,有几种围法?分别要用多长的篱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