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案设计《色彩的感染力》
初中美术《色彩的感染力》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色彩的感染力》优质教案、教学设计彩做准备。
2.欣赏名画《星空》。
通过欣赏名画,了解写实色彩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感受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联想。
3.小组合作探究装饰色彩和表现色彩。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了解装饰色彩和表现色彩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并分析其在绘画作品中的感染力。
4.情境创设,体验色彩的感染力。
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色彩的感染力,加深对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理解和认识。
5.总结与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总结色彩的感染力对人产生的影响,并反思自己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
色彩的感染力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联想,掌握写实色彩、装饰色彩和表现色彩三种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通过比较欣赏、体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方式,体验感受中外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3.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研究,树立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情境创设、欣赏,让学生感受色彩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通过实践练,使学生能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安排学生提前了解作品,提供参考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2.汇报与交流:学生对预情况做一个汇报,教师对学生的预情况给予及时的补充。
3.导入新课:以音乐导入,利用音乐的形式,让学生想象身临其境,引入色彩的感染力。
4.教学互动与色彩的联想:通过问题的方式,从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使学生联想到具体的事物,继而联想到颜色。
5.欣赏与研讨:通过欣赏名画和小组合作讨论,了解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并分析其在绘画作品中的感染力。
6.情境创设,体验色彩的感染力: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色彩的感染力,加深对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理解和认识。
7.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总结色彩的感染力对人产生的影响,并反思自己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
代表画家开始尝试使用强烈、自由和主观的色彩来表现形态,这种色彩通常被称为“表现性色彩”。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色彩的感染力》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通过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认识到色彩是具有情感的,体会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了解色彩这一重要的表现手段及其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到色彩具有情感,不同画派运用色彩的不同表现力,使画作具有不同的感染力。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及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尝试运用色彩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表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情境创设、欣赏,让学生感受色彩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能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体会
1、小知识: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1)欣赏四季,食物,服装的色彩
(2)欣赏名作
千里江山图
出水芙蓉图
不同光影下的干草垛
2、马蒂斯梵高简介,欣赏马蒂斯梵高的作品
3、引导学生小结对色彩的感受
二、小结:
强烈的色彩使人感觉:热情、愉悦、热烈、激动、高兴、兴奋
对比和谐的色彩使人感到:宁静、温馨
灰暗的色彩使人感觉:沉重、悲伤
三、实践感受
根据图片进行色彩表现
(1)表达情绪例:“今天天气真好”
(2)表达味道例:“黄瓜真清香”
(3)表达性格例:温柔、倔强
四、思考
欣赏《舞蹈》说一说三种颜色都代表什么?
五、课堂小结
了解绘画的语言和表现方法,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
七年级美术上册《色彩的感染力》教案、教学设计

5.完成课后拓展阅读,阅读与色彩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了解色彩在美术史上的发展,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作业要求:
1.作业要按时完成,保证质量,体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2.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思考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课后,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进行课外拓展,提高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审美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幅富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如梵高的《向日葵》,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幅作品中的色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色彩是如何在这幅作品中发挥感染力的?”
4.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5.创作实践,激发潜能: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色彩的感染力。
6.评价与反馈: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提高自我认知,不断进步。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在发生显著变化,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能力逐渐增强。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学习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色彩知识,但对色彩的感染力和搭配技巧的运用还不够熟练。此外,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过于关注作品的外在形式,而忽视了色彩的情感表达。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些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色彩的内涵,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潜能,使他们在色彩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色彩的感染力教案

色彩的感染力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色彩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用色彩表达情感和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色彩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学会分析和欣赏色彩作品。
3.提高学生用色彩表达情感和意境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色彩表达情感和意境的能力。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有感染力的彩色画,让学生发表对这幅画的感受和意见,引导学生认识到色彩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引入新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图片的展示,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向学生介绍色彩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特点。
3.探究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幅具有感染力的彩色画,要求学生在画中运用适当的颜色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意境。
4.展示和讨论(15分钟)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和讨论各自创作的彩色画,学生可以就画中使用的色彩、构图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给予评价和建议。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色彩表达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色彩对情感和意境的影响。
6.展示欣赏(15分钟)教师通过PPT和图片的展示,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感染力的彩色作品,让学生分析和欣赏这些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7.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写一篇关于色彩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文章,并用实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8.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激励。
板书设计色彩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展示、讨论和创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表现能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一些具有感染力的彩色作品,学生对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这节课的时间安排较紧张,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创作和展示,并加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色彩的感染力教案

色彩的感染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2. 掌握不同色彩在情绪表达上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
2. 色彩对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3. 不同色彩的情绪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科书和教学PPT。
2. 彩色笔、画笔、颜料和纸张。
3. 一些色彩明显的图片或物品。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和物品,颜色给你们的感受是怎样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讨论色彩对人的感受和情绪的影响。
步骤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色彩分光学的原理。
2. 教师介绍色彩对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例如红色激发热情、蓝色带来平静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色彩明显的图片或物品,向学生探讨它们所传达的情绪和感受。
2. 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自己对于色彩的感受和情绪表达。
步骤四:活动实践(15分钟)1. 学生自由选择一种颜色,用画笔和颜料在纸上绘制自己对该颜色的情绪表达。
2. 学生交流作品并与同伴互动,分享个人的感受和观点。
步骤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和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于色彩的感受和情绪表达的能力有哪些需要提高的地方。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并提高审美水平。
教师在引导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色彩的感染力》教案

《色彩的感染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知识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三原色、色彩的互补色等。
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3. 色彩的冷暖知识:暖色调、冷色调及其应用。
4. 色彩的搭配原则:对比搭配、类似搭配、渐变搭配等。
5. 色彩在创作中的感染力表现:情感表达、氛围营造、视觉冲击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搭配原则,色彩在创作中的感染力表现。
2. 教学难点:色彩的冷暖知识,色彩搭配的实际应用,创作具有感染力的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搭配原则和冷暖知识。
2. 演示法: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其色彩运用和感染力表现。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练习,创作具有感染力的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引发学生对色彩感染力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引导学生理解色彩搭配原则。
4. 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色彩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相互评价,总结色彩感染力的表现。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色彩运用的认识。
六、教学准备1. 教具:投影仪、电脑、色彩样本、画纸、画笔等。
2. 教材:色彩理论教材、优秀作品集。
3. 课件:制作色彩理论、搭配原则、案例分析等课件。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引发学生对色彩感染力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引导学生理解色彩搭配原则。
4. 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色彩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作品。
八年级上册《色彩的感染力》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的创作能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色彩的运用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和变化。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色彩的对比和调和原理,提高创作能力。
3.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对色彩充满兴趣,但部分学生在表达情感时过于拘谨,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让他们敢于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提示:可以从窗帘、沙发、墙壁、家具等方面入手,关注色彩在家庭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色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体验,能够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2.教师简要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大家知道色彩有哪些基本要素吗?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它们决定了色彩的外观和感染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色彩的三要素及其在作品中的运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对比:通过色彩的对比,使作品产生鲜明的视觉冲击力,如互补色对比、明度对比等。
-调和:通过色彩的调和,使作品产生和谐、统一的效果,如类似色调和、渐变调和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讨论以下问题:
-生活中哪些色彩搭配让你感到舒适?哪些搭配让你感到不舒适?
-如何运用色彩的对比和调和原理,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
3.开展小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位同学作为模特,运用色彩知识,为模特设计一套能够体现其个性的服装搭配。
-要求:结合模特的性格、爱好等特点,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和搭配原理,呈现出富有创意的服装搭配方案。
4.家长参与作业:邀请家长协助,与学生一起探讨家庭装饰中的色彩搭配,拍下照片并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分享家庭色彩搭配的心得。
色彩的感染力教案

色彩的感染力教案教案标题:色彩的感染力教案目标:1. 了解色彩对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影响。
2. 发展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
3. 色彩对情绪和情感的影响。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具有鲜明色彩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色彩对情绪和情感的影响。
知识讲解:3. 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红、黄、蓝等基本颜色以及它们的衍生色。
4. 解释不同颜色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如红色代表热情和力量,蓝色代表冷静和平静等。
活动实践:5. 分发一些色彩明亮的图片或艺术作品,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6.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颜色的感受和情感的理解。
7.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色彩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总结回顾:8.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9. 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色彩对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教学评估:10. 观察学生在活动实践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描述能力和创作能力。
11.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讨论记录,评估他们对色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色彩的运用,如在广告、服装等方面。
13. 组织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欣赏色彩的魅力。
教学资源:1. 艺术作品图片或展示板。
2. 分发的图片或艺术作品。
3. 画笔、颜料和画纸等创作工具。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和创作,旨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互动活动和实践操作,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设计
初中美术《色彩的感染力》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难点: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课本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通过多媒体展示同题材的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请学生欣赏并分析得出“现代绘画的特点”,从而引入本课课题。
(师):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发展,绘画逐渐淡化了再现客观事物的功能,艺术家们更多的是表现对世界的看法,抒发感情,对于绘画来说,画得像与不像、画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画家尽力去表现和把握他当时的心态,画他所感动的东西,因为他相信好的画是画面自身显现出来的,气魄在画的骨髓里,气息是清新和自由的,色彩以它的活泼雀跃在尽情地对比并显现和流动于我们的眼前。
就像现在展示的这幅马蒂斯经典作品《舞蹈》一样,他用强烈的原色作画,大胆地进行着冷与暖的较量,在画面上放上他所感受的色块,他用大面积的孔雀蓝作背景,并使用黑色进行蒸腾和蔓延,就如同人对上苍未知力量深深的敬畏和内心悄悄的祈语。
舒展线条勾勒出的火红的人体,象征着生存的体温。
手与手相挽在天与地之
间起舞,这时我们好像听到了,那不是音乐而是惊天动地的鼓声。
翠绿的大地在鼓声中被夜幕所覆盖,天地间不再拥有清晰笔直的界限,倒突出了人的轮廓与分量,舞动着的己分不清是生命还是火焰。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这感性的现代绘画的世界中,领略色彩的无限魅力!(引入课题——《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
(二)、色彩知识回顾
(师):既然我们今天是要探讨色彩,那么我们先来快速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色彩知识,看看你们还记得吗?
1、三原色、间色、复色
2、对比色、邻近色
3、冷、暖色
4、非色彩色
5、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加入非色彩色白色调和,色彩的明度增高,纯度降低,画面显得明亮,温馨;加入非色彩色黑色调和,色彩的明度和纯度都降低,画面显得沉稳、含蓄、灰暗)
(三)、欣赏分析,发现色彩搭配的规律:
(师):好,回顾了我们以前所了解的色彩相关知识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师们在绘画中是如何来搭配色彩的。
(课件展示大师的作师)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8幅不同的大师作品,有些大家很熟悉,有些可能是第一次欣赏。
那么老师现在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有没有发现这些作品中的色彩搭配有没有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色彩对比法:冷暖对比、补色对比(在讲解对比法是,引导学生注意对比中不可55分)。
色彩调和法:同类色调和、邻近色调和。
展示《星夜》,请同学们判断此画是色彩的对比还是色彩的调和?
色彩调和:对比色调和(大统一、小对比)。
(四)、欣赏分析,体会色彩的情感表达
1、色彩的心理联想
以前我们学过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个人的情感,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
2、现代绘画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我们知道色彩不但具有这些象征性,而且不同的色彩会对我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大师的作品中常常借助色彩的象征及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来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是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五、色彩实践
1、用色彩联想表现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2、能否利用所学的色彩搭配知识进行创作,并利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3、能否用较准确的美术语言评价自己和学生的作品?
六、梳理思路,巩固小结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学习,了解了现代绘画中大师对色彩的搭配除了使用颜色的对比、颜色的调和外,还利用色彩的象征性来表达个人的情感。
生活因为有了色彩,所以才显得更精彩。
愿同学们的生活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