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视频设计方案
音视频解决方案

音视频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音视频解决方案是指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音视频传输、存储、处理等方面的问题,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稳定、可靠的音视频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音视频应用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在线教育、视频会议、直播等。
为了满足用户对音视频服务的需求,提供一套完善的音视频解决方案变得尤其重要。
二、需求分析根据用户的需求,我们需要提供一个全面的音视频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音视频传输方案:提供稳定、低延迟的音视频传输方案,保证音视频的实时性和流畅性。
可以采用传统的UDP传输协议,也可以结合可靠传输协议如TCP或者基于UDP的RTP协议。
2.音视频编解码方案:提供高效的音视频编解码方案,确保音视频的质量和效率。
可以采用现有的开源编解码库,如FFmpeg、Gstreamer等,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开辟。
3.音视频处理方案:提供灵便、强大的音视频处理功能,如音视频合成、剪辑、滤镜、特效等。
可以通过集成现有的音视频处理库,如OpenCV、FFmpeg等,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开辟。
4.音视频存储方案:提供可靠、高效的音视频存储方案,确保音视频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可以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如Hadoop、Ceph等,也可以结合云存储服务如AWS S3、阿里云OSS等。
5.音视频分发方案:提供高效、稳定的音视频分发方案,确保音视频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可靠分发。
可以采用CDN技术,如Akamai、腾讯云CDN等,也可以通过P2P技术进行分发。
三、解决方案设计基于以上需求分析,我们设计了以下音视频解决方案:1.音视频传输方案:采用UDP传输协议,结合前向纠错技术和拥塞控制算法,保证音视频传输的稳定性和低延迟。
2.音视频编解码方案:采用FFmpeg开源编解码库,支持常见的音视频格式,如H.264、AAC等,同时支持硬件加速,提高编解码效率。
3.音视频处理方案:集成OpenCV和FFmpeg等开源库,提供丰富的音视频处理功能,如图象滤镜、音频混音等,支持实时处理和离线处理。
会议室音视频系统设计方案

会议室音视频系统设计方案一、需求分析在设计会议室音视频系统之前,需要对会议室的需求进行分析,明确会议室的功能和使用场景,以确定系统设计的目标和实现的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议室需求:1.视频会议功能:会议室需要支持视频会议功能,包括与多个地点的远程会议室进行视频连接、实时共享屏幕、远程控制等。
2.语音会议功能:除了视频会议外,还需要支持纯语音会议功能。
可以通过话筒和扬声器进行语音输入和输出,同时要求语音清晰、稳定。
3.屏幕投影功能:会议室需要支持屏幕投影功能,可以将电脑、手机或其他设备的内容投影到屏幕上。
4.多媒体播放功能:会议室需要支持多种多媒体格式的播放,如视频、音频、图片等,可以通过接入外部设备或使用内部媒体播放器进行播放。
5.录制功能:会议室需要支持会议内容的录制功能,包括视频会议、语音会议、投影内容等。
6.语音增强功能:为了确保会议室内的语音质量,需要考虑使用话筒阵列和音频增强设备等技术手段来提升语音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7.美化设计:会议室的音视频系统还要考虑外观美观,设计合理的布置方式、避免过多的线缆以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操作界面等。
基于以上需求,可以设计如下的会议室音视频系统:1.视频会议系统:可以选择高清摄像头、多屏显示器和视频编解码设备等,实现高清的视频传输和显示,具备多方远程视频连接、实时共享屏幕和远程控制等功能。
2.语音会议系统:选择高性能的扬声器和麦克风设备,配备好的音频处理器,确保语音的清晰和稳定。
3.屏幕投影系统:选择高亮度的投影机或大尺寸液晶显示器,支持电脑、手机和其他设备的无线投影功能,同时提供触摸屏交互功能,简化操作步骤。
4.多媒体播放系统:可以选择专业的多媒体播放器,支持多种格式的视频、音频、图片播放,同时提供远程控制和可视化操作界面。
5.录制系统:可选择高性能的录制设备,实现会议内容的录制和存储,包括视频会议内容、语音会议录音、屏幕投影内容等,同时配备好的网络传输和存储设备。
音视频解决方案

音视频解决方案一、引言音视频解决方案是为了满足用户对音视频功能的需求而设计的一种技术方案。
它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传输、存储和处理能力,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在线教育、视频会议、远程监控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音视频解决方案的基本原理、技术要点和应用场景。
二、基本原理1. 音频处理原理音频处理是音视频解决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音频采集、编码、传输、解码和播放等环节。
在音频采集过程中,通过麦克风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并经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
然后,采用合适的音频编码算法对数字信号进行压缩,以减少数据量。
在传输过程中,可以使用网络传输协议将音频数据传输到远程设备。
接收端通过解码器将音频数据解码,并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
2. 视频处理原理视频处理是音视频解决方案中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它包括视频采集、编码、传输、解码和显示等过程。
在视频采集过程中,通过摄像头将图像转换为电信号,并经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
然后,采用合适的视频编码算法对数字信号进行压缩。
在传输过程中,可以使用网络传输协议将视频数据传输到远程设备。
接收端通过解码器将视频数据解码,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三、技术要点1. 音频编码技术音频编码技术是音视频解决方案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常用的音频编码算法有AAC、MP3、PCM等。
这些编码算法可以将音频数据进行压缩,以减少数据量,并保持较高的音质。
在选择音频编码算法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网络带宽来进行权衡。
2. 视频编码技术视频编码技术是音视频解决方案中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常用的视频编码算法有H.264、H.265、MPEG-4等。
这些编码算法可以将视频数据进行压缩,以减少数据量,并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
在选择视频编码算法时,需要考虑视频分辨率、帧率和网络带宽等因素。
3. 网络传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是音视频解决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网络传输协议有RTP、RTSP、TCP、UDP等。
这些协议可以保证音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和稳定性。
音视频解决方案

音视频解决方案一、概述音视频解决方案是指为满足用户对音视频传输、处理、存储等需求而设计的一套系统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音视频解决方案的设计原则、技术要点以及实施步骤。
二、设计原则1. 可靠性:确保音视频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丢失和传输延迟。
2. 高清晰度:提供高清晰度的音视频传输和显示效果,满足用户对高质量音视频的需求。
3. 兼容性:支持多种音视频格式和设备,确保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4. 安全性:采取安全措施,保护音视频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三、技术要点1. 音视频编码:选择高效的音视频编码算法,如H.264、H.265等,以压缩数据量并保持高质量传输。
2. 网络传输:采用高速稳定的网络传输协议,如TCP/IP、UDP等,确保音视频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实时性。
3. 存储管理:设计合理的音视频存储方案,包括本地存储和云存储,以满足用户对长时间存储和远程访问的需求。
4. 设备兼容性:确保音视频解决方案兼容各类终端设备,如PC、手机、平板等,提供多平台的音视频播放和管理功能。
5. 用户界面:设计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进行音视频的操作和管理。
四、实施步骤1. 需求分析:与客户充分沟通,了解其音视频需求和预期目标,明确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
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音视频解决方案,包括硬件设备选型、软件系统架构等。
3. 硬件搭建:根据系统设计方案,选购和搭建相应的硬件设备,包括音视频采集设备、编码器、服务器等。
4. 软件开发:根据系统设计方案,进行软件开发工作,包括音视频编码算法的实现、网络传输协议的开发等。
5. 测试调试:对整个音视频解决方案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满足客户需求。
6. 上线运维:将音视频解决方案部署到客户现场,进行系统上线运行,并提供后期的运维和技术支持。
五、案例分析以某在线教育平台为例,其音视频解决方案包括音视频采集设备、编码器、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等。
会议室音视频系统设计方案(全面版)

Design & Planning
作为一个完善的多功能会议系统的解决方案,不仅要有优质的会议系统设备,在系统功能扩充上还需要结合诸如DVD、摄像机、投影机、大屏幕图形处理器等多媒体设备,同时也需一个强大的中央控制系统来管理和协调各种设备的动作。
本次设计,我们主要是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为本会议厅堂作一个比较明确的规划。针对会议室进行会议、音频、视频、摄像、录音录像设计,实现会议室的多媒体会议功能,满足简洁流畅的会议过程、逼真传神的听觉效果、智能的摄像跟踪、完整的会议记录、方便快捷的远程会议等要求。
视频会议室多媒体系统设计及施工
2台投影机 正投融合显示
2台投影机 正投融合显示
视频会议室多媒体系统设计及施工
投影机采用电动升降架安装,美观,整洁
投影机 正投显示
投影机 正投显示
视频会议室多媒体系统设计及施工
辅助显示系统
建议采用60寸液晶电视(2-4台),安装于大屏幕两侧及中后场,主要用于远程视频会议、报告型会议等多种会议模式下,摄像机、远程视频会议、DVD、电脑、文本文件等视频源信号的辅助显示。尺寸: 1450(W)×960H) mm
视频会议室多媒体系统设计及施工
方案介绍
Audio & Video
视频会议室(一)
视频会议室多媒体系统设计及施工
布局示意图
大屏幕显示
发言话筒
主扩音箱
跟踪摄像机
全景摄像机
多媒体信息盒
无线话筒
返看电视
投影机
视频会议室多媒体系统设计及施工
DLP拼接系统
“缝”小,近乎无缝DLP拼接墙的拼缝很容易做到0.5mm以内,而这条“线”在远处几乎看不出来,画面就能够完整地显示出来。 “单元尺寸大”,显示面积采用大尺寸DLP拼接单元出现的“缝”会更少,画面整体性会更强 播放视频图像时更精细、清晰,最大限度避免了模数转换的信号损失。显著提升画质,改善主观视觉效果。 能保证系统24x7小时连续运行,采用了强大的网络图形控制器来显示不同的网络信息、视频信号和RGB信号
音视频解决方案

音视频解决方案一、概述音视频解决方案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音频和视频的采集、传输、处理和播放等功能的综合解决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音视频解决方案的标准格式,包括背景介绍、需求分析、解决方案设计和实施方案等内容。
二、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音视频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企业内部的会议交流,还是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应用,都需要稳定、高质量的音视频解决方案来支持。
因此,设计和实施一套适合特定需求的音视频解决方案显得尤其重要。
三、需求分析在设计音视频解决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需求:1. 音视频采集:系统需要能够采集音频和视频信号,包括麦克风、摄像头等设备的接入和配置。
2. 音视频传输:系统需要支持音视频的实时传输,包括点对点传输和多方会议的支持。
3. 音视频处理:系统需要具备音视频处理的能力,包括音频的降噪、音量调节、视频的编解码等功能。
4. 音视频播放:系统需要支持音视频的实时播放,包括音频的输出和视频的显示。
5. 系统稳定性:系统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在长期运行和高负载情况下保持正常工作。
6. 兼容性:系统需要支持多种音视频格式和协议,以便与不同设备和平台进行兼容。
根据具体的需求,可以进一步确定音视频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方案。
四、解决方案设计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可以开始设计音视频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设计要点:1. 硬件设备选择: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音频和视频采集设备,包括麦克风、摄像头等设备。
同时,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展性,选择高质量的硬件设备。
2. 网络架构设计:根据需求,设计合适的网络架构,包括点对点传输和多方会议的支持。
考虑到实时性要求,可以采用传输协议如RTP/RTCP,并进行网络带宽的合理规划。
3. 音视频处理算法选择: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音视频处理算法,包括降噪算法、音量调节算法、编解码算法等。
同时,考虑到算法的实时性和资源消耗情况,选择高效的算法实现。
音视频系统设计方案

音视频系统设计方案一、需求分析1.音频需求:包括音频输入、音频输出、音频处理等。
2.视频需求:包括视频输入、视频输出、视频处理等。
3.多媒体需求:音频和视频的同步播放、多媒体制作等。
二、系统架构设计1.硬件架构设计:确定音视频系统所需的硬件设备,包括音频输入设备(如麦克风)、音频输出设备(如扬声器)、视频输入设备(如摄像头)、视频输出设备(如显示器)等。
同时,还需确定音频和视频的传输设备(如音频和视频采集卡)。
2.软件架构设计:确定音视频系统所需的软件模块,包括音频输入模块、音频输出模块、音频处理模块、视频输入模块、视频输出模块、视频处理模块等。
同时,还需确定音频和视频数据的传输协议和文件格式。
三、音频处理设计音频处理是音视频系统设计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提取、转换和处理音频数据。
1.音频输入:音频输入模块负责从麦克风等设备中获取音频数据,并将其转换为数字音频数据。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音频采集卡来获取音频数据,并使用音频编解码器将其转换为数字音频数据。
2.音频输出:音频输出模块负责将数字音频数据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并输出到扬声器等设备中进行播放。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音频输出设备来进行模拟信号的输出。
3.音频处理:音频处理模块负责对音频数据进行处理,例如音频增益、降噪、回声消除等。
可以使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来实现不同的音频处理功能。
四、视频处理设计视频处理是音视频系统设计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其目的是提取、转换和处理视频数据。
1.视频输入:视频输入模块负责从摄像头等设备中获取视频数据,并将其转换为数字视频数据。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视频采集卡来获取视频数据,并使用视频编码器将其转换为数字视频数据。
2.视频输出:视频输出模块负责将数字视频数据转换为模拟视频信号,并输出到显示器等设备中进行播放。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视频输出设备来进行模拟信号的输出。
3.视频处理:视频处理模块负责对视频数据进行处理,例如视频压缩、图像增强、图像识别等。
音视频解决方案

音视频解决方案一、介绍音视频解决方案是指通过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音视频传输、存储、处理和播放的解决方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音视频应用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在线教育、远程会议、直播、视频监控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音视频解决方案的相关技术、架构和应用场景。
二、技术概述1. 音视频编解码技术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是音视频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之一。
常见的音视频编码标准包括H.264、H.265、AAC等。
编码技术可以将音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压缩算法减少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解码技术则将压缩后的数据还原为原始的音视频信号。
2. 网络传输技术音视频解决方案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常见的网络传输协议包括RTMP、HLS、WebRTC等。
RTMP适合于实时音视频传输,HLS适合于点播场景,WebRTC则是一种基于浏览器的实时通信技术。
3. 存储技术音视频解决方案需要对音视频数据进行存储,以便后续播放或者点播。
常见的存储技术包括本地存储、云存储等。
本地存储适合于小规模的音视频应用,云存储则适合于大规模的音视频应用,可以实现数据的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4. 数据处理技术音视频解决方案可能需要对音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包括音视频混流、分割、合成等。
常见的数据处理技术包括音视频编辑软件、图象处理算法等。
三、架构设计音视频解决方案的架构设计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而定,普通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采集模块采集模块负责从音视频源(如摄像头、麦克风)获取原始的音视频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如降噪、增益等。
2. 编码模块编码模块将采集到的音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压缩,减少数据量。
常见的编码标准包括H.264、H.265等。
3. 传输模块传输模块负责将编码后的音视频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设备或者服务器。
传输协议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如RTMP、HLS等。
4. 存储模块存储模块负责将音视频数据存储到本地或者云端,以便后续的播放或者点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视频系统设计方案目录1、系统概述 (3)2、系统功能 (3)3、设计依据 (4)3.1设计依据 (4)3.2设计原则 (5)4、设计方案 (6)4.1需求分析 (6)4.2设计综述 (6)4.3多功能厅设计方案 (8)4.3.1 数字会议系统 (9)4.3.2 显示系统 (14)4.3.3 扩声系统 (15)4.3.4 摄像系统(自动跟踪) (24)4.3.5 信号切换、数字存储系统 (26)4.3.6 智能控制系统 (30)4.4.7 舞台灯光系统 (34)4.4 培训教室设计方案 (35)4.4.1 显示系统 (37)4.4.2 发言扩声系统 (41)4.4.3 系统建成后的功能 (43)5、质量控制 (44)5.1 设备供货 (44)5.2 系统安装调试 (44)5.3 培训和售后服务 (45)6、测试标准 (47)7、验收方法 (48)8、土建与环境要求 (49)8.1 会议室的装潢布局 (49)8.2 会议室照度 (49)8.3 会议室声学要求 (50)8.4 会议室供电系统 (51)9、系统概算 (52)10、系统布置图 (52)11、合理化建议 (53)11.1 人员配置 (53)11.2 会议保障 (53)11.3 设备管理与维护 (53)1、系统概述本方案的设计对象是音、视频系统,为全局的日常会议、培训、学术报告等提供会务保障。
音、视频系统的总体建设目标为:1、系统应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具有数字化会议应用、模块化结构组成、完全信息化资源共享、智能化控制管理等特性;2、系统应提供稳定、可靠、安全、舒适、快捷的工作环境和高效的综合服务功能,以达到节省能源、降低运行和管理成本的目的,并适应未来更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充分满足信息化的发展需要;3、系统建设应以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为前提,同时考虑经济性、开放性、灵活性、可扩充性和易使用易维护性;4、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开放式的系统平台,建立符合技术发展趋势的物理平台和系统结构,保证日后的系统扩充和新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
建成后的会议系统能满足普通会议、多媒体会议、贵宾会见、学术交流、文娱活动等不同使用功能要求。
本系统的设计就是提供满足以上功能实现的活动环境。
2、系统功能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基本功能:包括会议发言、扩声、信号显示、信息播放、信号切换等。
2、专用功能:摄像(含自动跟踪)、舞台演出灯光、视频会议灯光、集中控制、实物展示等。
3、辅助功能:包括信息公告、设备升降、信号传输、会议室灯光控制等。
4、扩展功能:包括多点远程视频会议、信息编辑、信息录制、会议室屏蔽等。
本系统的设计就是提供满足以上功能实现的活动环境。
3、设计依据3.1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智能建筑设计规范》GB50045-95➢《工业企业通讯设计规范》GBJ42-81➢《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115-87➢《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法》GB/T4959-1995➢《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 法》GB/T14476-93➢《歌舞厅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WH0301-9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2➢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303—88《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2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面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EIA/TIA568商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EIA/TIA569电信通路和空间商用建筑标准》➢GBKJ-90《通信系统机房设计》➢招标方提供的图纸、设计技术要求3.2设计原则1、先进型和灵活性原则本方案的系统结构是先进的、开放的体系结构,同时考虑系统使用中的科学性。
整个系统能体现当今会议技术的发展水平。
在用户可能的财政预算范围内考虑率先采用国内外业已成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以适应不断革新的趋势,并利于向更高水准的系统平台升级。
灵活性体现在对具有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
2、实用性和可靠性原则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把满足用户的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采用集中管理控制的模式,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操作方便、维护简单、管理简便。
从用户实际需求出发,系统平台作为整个信息交换基础,必须可靠实用。
采用的技术手段要求具有先进性,同时必须成熟。
尽量选用主流的工业产品以降低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的风险,并且具有完整的文档资料和相对便宜的价格。
优选实力雄厚的先进厂商的名牌产品,以求长远的客户服务支持。
3、开放性和扩展性原则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兼容流行技术趋势,易于和现有网络系统和Internet连接。
基础结构能够与多种数据通信媒介接口,支持多媒体技术,以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不断提供增值服务。
为系统以后的升级预留空间,系统维护是整个系统生命周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要充分考虑结构设计的合理、规范对系统的维护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4、经济性和易维护性原则在保证系统先进、可靠和高性能价格比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达到最经济性的目标。
系统要求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管理接口,采用简单、直观的操作手段和面向目标的管理技术,掩盖软硬件的复杂性,为普通用户和管理用户提供方便性和灵活性。
5、系统设备选型原则选用国际知名的器材,以及有雄厚实力和绝对优秀技术支持能力的厂家、代理商,以保证设计指标的实现和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设备基本上选用同类产品中技术最成熟、性能先进、使用可靠的产品型号,以保证器材和系统的先进性、成熟性。
选用高度智能化、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建立开放式的系统架构,以标准化和模块化为设计要求,既便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使用,又可保持系统较长时间的先进性。
4、设计方案4.1需求分析在有多处楼宇,其中楼内共计2间大型会议室;整个会议室的那种面积约为:长X宽(36 X 18米),会议室高度约米,装修后净高约米。
其中一间为多功能会议厅,多功能会议厅设计具有大型会议、贵宾接见、演出等多个方面的功能;另一间为培训教室,功能涵盖日常会议、教学培训等功能。
结合工程实践和用户的实际建设需求,我们针对多功能会议厅配置显示、数字会议、扩声、摄像、集中控制、舞台灯光、会场信息记录、信号切换等子系统;对培训教室配置了显示、发言、扩声、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简易控制等子系统。
下面我们逐一对会议室的使用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结合弱电设计图纸文件,为用户提供满足使用需求的设计。
4.2设计综述系统设计综述1)各个会议室设计功能齐备,可单独进行各种类型、档次的会议或培训、演示活动。
通过设备的选型、组合优化,在控制方式上实现完全智能化。
2)对于多功能会议厅,在设计中强调采用智能中控实现控制的方式,使用户控制简便灵活。
3)优化设计系统联结方案,使多媒体信号传输顺畅、信号品质优良,控制方式简单灵活。
4)系统方案不片面追求设备档次或功能繁多,用最简单可靠同时也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来实现。
5)系统选用优质信号线缆和优质接插件,确保信号传输质量。
多功能会议厅多功能会议厅主要用于大型会议、文艺演出等功能。
根据现在的各类多功能会议特点,会议交流的广泛性和专业性,我们将设计的重点建立在发言者与听众的即时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对该厅设计以:数字会议发言系统为主,同时结合显示、会议扩声、实时摄像记录等系统,这样可以方便用户使用,同时可对会议过程进行有效保存与利用。
同时针对多功能厅的特点,在结合用户建筑图纸的基础上,我们将该厅设计由音控室(DJ)、主席台、修息室、听众区四部分组成,方便用户使用。
培训教室该教室报告厅面积与多功能厅基本一致辞,根据用户提供设计图纸,在考虑到学术报告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建议将该厅进行一定的功能上的扩展,如增加了实物展台、简易中控等设备,可以更加生动、灵活的演示教学过程,以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
4.3多功能厅设计方案多功能厅发言我们采用数字会议模式,不需要人工控制。
发言席位均采用桌面式数字会议单元,具有会议发言功能,其中的主席位还具有会议发言优先控制功能。
系统能实现两种发言管理:一种是无机务员条件下的会议系统自动话筒管理;另外一种是机务员\会议主席控制的人工管理。
旁听席代表通过流动使用的无线话筒进行临时性发言。
报告厅的显示系统由1套投影机+180寸银幕和4套移动式等离子显示组成,投影机采用电动吊架安装,180寸银幕在主席台内居中安装,4套移动式等离子显示器,用做辅助显示。
扩声系统设计配备主音箱、辅助音箱、主席台返听音箱和重低音箱,采用了先进的数字音频处理器,将调音、滤波、分频、延时等功能集于一体。
在标准的会议模式下,采用双通道立体声扩声方式;当影音放映或文娱活动时,可以方便地切换到5.1声道模式。
摄像系统采用数字会议配套的系列产品,设计安装两只摄像球机,并通过相应软件做到会议发言自动跟踪功能。
其中一台摄像机安装于会场中部,它将对会议主席台区域的领导进行摄像,另一台摄像机安装于主席台区域后端,它将对会场内的听众区域进行摄像。
两台摄像机的信号经过视频矩阵后,可自由的切换到显示设备上。
信号切换系统以一台8×8VGA矩阵和一台8×8音视频矩阵为信号处理中心,将所有的本地计算机信号和视音频信号输入至矩阵,再由矩阵分别选择输出至显示系统。
信号切换由智能控制系统编程控制。
根据用户的实际功能需求,我们为会场设计了部分舞台灯光和视频会议摄像灯光两个部分,其中舞台灯光以电脑灯、单绿激光灯、超强频闪灯和烟机等设备为主,通过各类灯光的结合,为用户提供一个完美的演出现场;视频会议灯光以三基色灯为主,三基色灯可以方便的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照明环境,为视频会议、摄像提供有力的保障。
信息记录系统以一台海康威视视频服务器为主,它可将报告厅内会场情况进行完全保存。
智能控制系统来作为系统控制核心,所有信号切换、设备遥控、环境调节(灯光等)、音响调节等功能均由中控掌握。
用户只需在无线触摸屏上轻点,即可实现多种功能。
如:从会议模式到影音放映模式,只要轻点液晶屏上的“影院模式”即可完成。
在实现简化操作的同时,更加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4.3.1 数字会议系统根据用户需求,为提高会议效率,增加语言清晰度,我们选用了数字会议系统来设计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