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预拱度计算表

合集下载

箱梁预拱设置

箱梁预拱设置

箱梁梁底模板跨中设置预(反)拱的计算采用移动模架造桥机现浇32米铁路简支箱梁,梁底模板跨中设置预(反)拱的计算一、《肆桥设(2023年年)2221-Ⅵ》定型图中关于线形控制的说明①扣除自重影响后预应力产生的上拱度:直线梁为13.64mm,曲线梁为14.15mm;②静活载挠度:直线梁和曲线梁均为7.54,为跨度的1/4125;③反拱的设置:为保证线路在运营状态下的平顺性,梁体应预设反拱。

理论计算跨中反拱值为20mm,其它位置应按二次抛物线过渡。

实际施工中反拱的设置应按照详细情况,充足考虑收缩徐变的影响以及预计二期恒载上桥时光决定。

本设计二期恒载上桥时光按预加应力后60天计算,理论计算残余徐变拱度值为6.2mm。

二、移动模架造桥机的挠度值移动模架造桥机等载预压时,经实测,底模跨中的挠度值(弹性变形值)为40mm三、跨中梁底模板设置预(反)拱的计算保证线路在运营状态下平顺,即梁体上下结构表面坡度与设计坡度一致。

梁底模板跨中设置的拱度值△L如下式:△L=L1-L2-L3 (mm)L1:模架等载预压时底模跨中的挠度值(弹性变形值)。

现场实测为39mm 。

L2:张拉及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上拱值。

按《肆桥设(2023年年)2221-Ⅵ》定型图的说明,是20mm(?)L3:预应力60天后的残余徐变拱度值。

按《肆桥设(2023年年)2221-Ⅵ》定型图的说明,是6.2mm△ L = L1- L2 - L3= 39-20-6.2= 12.8 mm按照上式计算,△L为正当,则在立梁底模板时跨中设向上的预拱值12.8 mm。

跨中至支座顶,则按△L值到0mm,按二次抛物线过渡。

这样计算对否?上述一、①及一、②中的数据有何用途?黄玉仁 06.11.22第 1 页/共 5 页附:中铁十一局的计算资料移动模架造桥机A、梁体变形限值梁体竖向饶度Δ限值:在ZK活载静力作用下,Δ≤L/1500;在中-活载静力作用下,Δ≤L/1200。

成桥预拱度计算方法

成桥预拱度计算方法

5.5.1 成桥预拱度计算方法目前,由于对混凝土X变的计算,不管是老化理论,修正老化理论还是标准规定的计算方法,都难以正确地估算混凝土X变的影响,在施工中对这一影响不直接识别、修正,通常是用以往建成的同类跨径的下挠量来类比的,并且通过立模标高的预留来实现的。

因此,成桥预拱度合理设置尤为重要。

根据近几年来工程实践检验,后期混凝土收缩、X变对中孔跨中挠度影响约为L/500~L/1000〔L:中孔跨径〕,边孔最大挠度一般发生在3/4L处,约为中孔最大挠度1/4。

另外,连续刚构桥边中跨比例0.52~0.6,桥墩采用柔性墩。

在后期运营中向跨中方向产生位移,刚构墩、梁固结,由变形协调可知,转角位移使边孔上挠。

中孔跨中下挠。

因此,边跨成桥预拱度一般设置较小,在3/4L处设置fc/4预拱度〔fc:中孔跨中成桥预拱度〕。

根据XX省连续刚构桥成桥预拱度计算方法:“中跨预拱度在设计预拱度的根底上,按L/1000+1/2d2(L为中跨跨径,d2为活载挠度)提高预拱度〔最大挠度在跨中〕,边跨预拱度按中跨最大挠度1/4计算,边跨最大挠度在3/4L处。

其余各点按余弦曲线分配。

在中孔跨中fc确定后,中孔其余各点按y=fc/2(1-cos(2πx/L))进展分配。

边孔3/4L处成桥预拱度取中孔跨中成桥预拱度fc的1/4,边孔其余各点按余弦曲线分配。

原因:(1)余弦曲线在墩顶两曲线连接处切线斜率为零,满足平顺要求;(2)余弦曲线在L/4处预拱度为跨中预拱度1/2,与有限元计算吻合。

1.活载挠度计算1) 荷载等级:公路—Ⅰ;2) 车道系数:三车道,车道折减系数0.78;3) 中跨活载最大挠度: d 2=0.029m;+1cos()290y =-⎢⎥⎣⎦ (090x ≤≤) B 曲线:21cos()261fc x y π⎡⎤=-⎢⎥⎣⎦ (22.553x ≤≤) C 曲线:21cos()245fc x y π⎡⎤=-⎢⎥⎣⎦(022.5x ≤≤) 5.5.2 施工预拱度的计算方法不管采用什么施工方法,桥梁构造在施工过程中总要产生变形,并且构造的变形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使桥梁构造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位置〔立面标高、平面位置〕状态偏离预期状态,使桥梁难以顺利合拢,或成桥线形与设计要求不符,所以必须对桥梁进展施工控制,使其在施工中的实际位置状态与预期状态之间的误差在容许范围和成桥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主梁腹板下料预拱计算方法

主梁腹板下料预拱计算方法

主梁腹板下料预拱计算方法一、主梁跨中腹板预拱度值计算所谓主梁跨中腹板下料预拱度值,是为了保证主梁在焊接完成后符合(0.9~1.4)S有关标准规定的拱度要求。

主梁应具有一定的上拱度值,即F=,1000S且最大上拱度值应控制在主梁跨中范围内。

这就要求在制作主梁时,10 对腹板下料预先给出一定的拱度值,还应考虑到桥架自重(主梁、走台等)及组装焊接的变形。

SS通常取主梁腹板的下料预拱度为:Q=5~63t,f=(~);Q?250450SS63~100t,f=(~)。

500550或者按下式计算:F=f-f-f+K 技焊自(0.9~1.4)S式中:f—起重机技术条件要求的上拱度值,f=可取中技技1000间值;f—自重引起的主梁变形,根据有无悬臂分别计算,一般情况下均为自负值;1、梁内支垫的情况:主梁正立,对称放置两个垫架,距离小于梁的长度。

如下图所示。

由自重引起主梁跨中的位移可按下式计算:122qlf=(24λ+5)自中384EJq—主梁单位长度重量;E—材料弹性模量;J—主梁截面惯性矩;l—两支垫距离;mλ=;m—支点到主梁端距离。

l自重引起的悬臂端位移按下式计算:222qmlf=f=(1-6λ-3λ) CD24EJ计算得正值表示向上翘起,负值表示下挠。

2、梁端支垫情况垫架放置在主梁的两端点,由自重引起的主梁跨中位移计算为:4,5qlf= 负值表示主梁向下挠。

自中384EJf—主梁在垂直方向的焊接挠曲变形,“+”号表示主梁上拱,“-”焊表示主梁下挠,其值为:f=f+f+f+f+……+f 焊筋角走轨4其中:f—焊接内壁筋板时的挠曲变形;筋f—焊接内壁加劲角钢或工艺扁钢时的挠曲变形;角f—焊接主梁四道角焊缝主梁挠曲变形; 4f—桥架组装焊接走台时的挠曲变形;走f—焊接轨道压板时的挠曲变形;轨K—调整系数,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正轨箱形主梁K=5~15mm,跨2度小的可取小值,偏轨箱形梁K=5~10mm。

成桥预拱度计算方法

成桥预拱度计算方法

5.5.1 成桥预拱度计算方法目前,由于对混凝土徐变的计算,不管是老化理论,修正老化理论还是标准规定的计算方法,都难以正确地估算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在施工中对这一影响不直接识别、修正,通常是用以往建成的同类跨径的下挠量来类比的,并且通过立模标高的预留来实现的。

因此,成桥预拱度合理设置尤为重要。

根据近几年来工程实践检验,后期混凝土收缩、徐变对中孔跨中挠度影响约为L/500~L/1000〔L:中孔跨径〕,边孔最大挠度一般发生在3/4L处,约为中孔最大挠度1/4。

另外,连续刚构桥边中跨比例0,桥墩采用柔性墩。

在后期运营中向跨中方向产生位移,刚构墩、梁固结,由变形协调可知,转角位移使边孔上挠。

中孔跨中下挠。

因此,边跨成桥预拱度一般设置较小,在3/4L处设置fc/4预拱度〔fc:中孔跨中成桥预拱度〕。

根据陕西省连续刚构桥成桥预拱度计算方法:“中跨预拱度在设计预拱度的基础上,按L/1000+1/2d2(L为中跨跨径,d2为活载挠度)提高预拱度〔最大挠度在跨中〕,边跨预拱度按中跨最大挠度1/4计算,边跨最大挠度在3/4L处。

其余各点按余弦曲线分配。

在中孔跨中fc确定后,中孔其余各点按y=fc/2(1-cos(2πx/L))进行分配。

边孔3/4L处成桥预拱度取中孔跨中成桥预拱度fc的1/4,边孔其余各点按余弦曲线分配。

原因:(1)余弦曲线在墩顶两曲线连接处切线斜率为零,满足平顺要求;(2)余弦曲线在L/4处预拱度为跨中预拱度1/2,与有限元计算吻合。

1.活载挠度计算1) 荷载等级:公路—Ⅰ;2) 车道系数:三车道,车道折减系数0.78;3) 中跨活载最大挠度: d 229m;fc =A 曲线:1cos()290y =-⎢⎥⎣⎦ (090x ≤≤) B 曲线:21cos()261fc x y π⎡⎤=-⎢⎥⎣⎦ (22.553x ≤≤) C 曲线:21cos()245fc x y π⎡⎤=-⎢⎥⎣⎦(022.5x ≤≤) 施工预拱度的计算方法不管采用什么施工方法,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总要产生变形,并且结构的变形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使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位置〔立面标高、平面位置〕状态偏离预期状态,使桥梁难以顺利合拢,或成桥线形与设计要求不符,所以必须对桥梁进行施工控制,使其在施工中的实际位置状态与预期状态之间的误差在容许范围和成桥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拱桥计算程序 EXCEL公式嵌套,设计计算模板

拱桥计算程序 EXCEL公式嵌套,设计计算模板

1261.32 1277.99 1338.82
Mg=μ1/(1+μ)*Hg'*y
38.50
32.70
14.25
l/8截面 -1.42 0.85238 1247.12 1479.77 -20.21
拱脚 -5.42 0.71319 1247.12 1768.57 -76.96
1、活载内力计算
(1)、汽车、挂车和人群荷载的内力
5200000
拱圈设计 温差(0C)
20
(一)确定拱轴系数
1、拟定上部结构尺寸
(1)、主拱圈几何尺寸
截面高度 d'(m)
0.9143
采用截面 横截面面积 高度d(m) A(m2)
0.9
0.9000
惯性矩 I(m4) 0.0608
二、主拱圈计算
截面抵抗 截面回转 假定拱轴 矩W(m3) 半径γw(m) 系数m
2 1.000000 0.810048 0.647289 0.508471 0.390820 0.291988 0.210000 0.143218 0.090308 0.050213 0.022133 0.005506 0.000000
y1
3 8.1291 6.5849 5.2619 4.1334 3.1770 2.3736 1.7071 1.1642 0.7341 0.4082 0.1799 0.0448 0.0000
6.9298 3.4982
截面 拱顶 l/4截面
拱脚
不计弹性压缩的汽车和人群内力计算表
项目
Mmax
相应的H1
Mmin
相应的H1
Mmax
相应的H1
Mmin
相应的H1
Mmax

施工预拱度计算

施工预拱度计算

施工预拱度计算
在桥梁悬臂施工的控制中,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就是施工
预拱度的计算。

箱梁预拱度计算根据现场测定的各项参数由
专业程序计算得出并结合实际测量值进行比对:
①在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前,精确测量该梁段端头测
点的标高(即为段测点处的顶板施工立模标高)Ml。

②在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硬化后,精确测量该梁段端
头测点的标高M2。

③在第N#梁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前,精确测量该梁段
端头测点的标高M3。

④在第N#梁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压浆完成后、移挂篮前,精确测量该端头测点的标高M4。

⑤计算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前后测点的标高差d1=M2—Ml,以及该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压浆完成前后的标高差的d2=M4—M3。

将这两个标高差与线形控制软件计算得出的结果ΔMl、ΔM3分别进行比较,如果d1与ΔM 1、d2与ΔM3相比的误差都小于设计值,则按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梁段的施工;若两个误差值中有一个或两个都大于规定值,则需要从施工现场和数据文件两个方面查找产生差别的并修改相应的数据文件、输入微机、重新计算后,对下一梁段的立模实际标高进行修正。

按上述步骤不断循环,直至悬灌梁段施工完毕。

预拱度

预拱度

预拱度的设置一、基本原理1、预拱度的设置只针对桥面系,考虑的是行车时线路的平顺性。

2、预拱度的设置只考虑恒载与活载,不考虑温度及支座沉降。

其中,恒载:结构自重、预应力、二期恒载、收缩徐变(对混凝土梁)。

由于收缩徐变跟时间有关,预拱度分成桥及成桥3年后两种,一般以成桥3年后为准。

活载:按静活载考虑。

3、针对简支结构预拱度值= —(恒载挠度+0.5*静活载最大挠度)即保证不行车时结构上拱0.5*静活载最大挠度,行车最大时结构下挠0.5*静活载最大挠度。

4、针对连续结构预拱度值有两种设法,不同之处在于对活载的处理,目前没有统一。

预拱度值1 = —[恒载挠度+0.5*静活载(最大挠度+最小挠度)]预拱度值2 = —[恒载挠度+0.5*静活载最大挠度]方法1理由如下:火车过桥时,结构各点位移可上可下,直接取下值会使得预拱度过大,取两者平均值切合实际。

由于简支结构最小挠度为0,该方法针对简支结构也能说通。

方法2理由如下:火车过桥时,某处发生最小挠度时表明火车还没有到达该处,此时的挠度对火车走行没有影响,而火车到达该处时一般挠度达到最大值,因此该值才具备实际意义。

实际上火车是由一节节车厢组成,而不是一个移动的集中荷载,因此两种做法不好判别,目前公司说做的连续结构均按第一种办法。

二、施工方案对预拱度的影响针对常规的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计算程序及预拱度设置均遵循小变形假定,均即结构形状的微小改变不影响结构受力及位移,程序各阶段处理结构内力及变位时均按直线计算,但是结构的总变形是各阶段的累计(计入位移及转角)。

预拱度= - [最后恒载挠度(成桥3年)+1/2静活载挠度]立模标高= 线路标高+预拱度也就是说,每个节点(梁段)第一次出现(不受力,标高即模板标高)时,按照(线路标高+预拱度)立模,施工完成后得到的就是设计线形,一次成桥如此,悬臂施工及支架施工也是如此。

三、钢梁的预拱度使得桥面节点加工(平躺时)的坐标等于预拱度值即可,方法可多种。

施工预拱度计算

施工预拱度计算

施工预拱度计算
在桥梁悬臂施工的控制中,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就是施工
预拱度的计算。

箱梁预拱度计算根据现场测定的各项参数由
专业程序计算得出并结合实际测量值进行比对:
①在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前,精确测量该梁段端头测
点的标高(即为段测点处的顶板施工立模标高)Ml。

②在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硬化后,精确测量该梁段端
头测点的标高M2。

③在第N#梁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前,精确测量该梁段
端头测点的标高M3。

④在第N#梁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压浆完成后、移挂篮前,精确测量该端头测点的标高M4。

⑤计算第N#梁段混凝土灌注前后测点的标高差d1=M2—Ml,以及该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压浆完成前后的标高差的d2=M4—M3。

将这两个标高差与线形控制软件计算得出的结果ΔMl、ΔM3分别进行比较,如果d1与ΔM 1、d2与ΔM3相比的误差都小于设计值,则按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梁段的施工;若两个误差值中有一个或两个都大于规定值,则需要从施工现场和数据文件两个方面查找产生差别的并修改相应的数据文件、输入微机、重新计算后,对下一梁段的立模实际标高进行修正。

按上述步骤不断循环,直至悬灌梁段施工完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