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海历史的变迁练习(华东师大版)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上海)第四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98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上海)第四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9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16世纪上半叶法国处于法兰西斯一世统治之下。
当时法国的国家政治体制为A. 封建等级制B. 等级君主制C. 君主专制D. 君主立宪制2、《The Unanimous Declaration of the thirtee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完整译名是《十三个联合在一起的美利坚邦的一致宣言》诉诸了众多启蒙思想。
宣言的结论是:人民有权废除损害人民权利的政府并建立新的政府——独立于英帝国的政府。
宣言的这一“结论”主要体现的启蒙思想是()A. 天赋人权B. 分权制衡C. 社会契约D. 主权在民3、荷兰于1609年修建的交换银行,具有体系高效、保密、安全的特点,它为商人们提供了以信用卡而非现金进行支付的支付方式。
很快,来自全欧的商人、政府、王室、政客都开始享受这种服务。
到17世纪末,已有1600万荷兰佛罗林(欧洲流通货币)存放银行……阿姆斯特丹成为西方世界的金融中心。
这表明A. 荷兰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B. 创新精神是荷兰崛起的重要因素C. 商业资本决定大国国运的兴衰D. 金融服务导致荷兰建立殖民霸权4、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①资本市场的发展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④海外殖民掠夺。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5、布尔人是生活在南非和纳米比亚的白人种族之一,由荷兰裔移民融合了少数法国、德国移民发展而来,多信奉基督新教,长期掌握南非政权。
布尔人的形成A. 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B. 是近代欧洲殖民扩张的结果C. 导致了非洲地区长期落后D. 说明欧洲白人没有故土情节6、西班牙王室曾与麦哲伦签订协议强调……你们从事上述的探险,不得在葡萄牙国王陛下(联的最亲密的从父和友邦君主)的分界线和境界内进行”。
上海市2013年高考历史 各地模拟分类汇编 社会生活的变迁 华东师大版

社会生活的变迁1.(2013·某某闸北一模·31)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流行起来。
这主要反映了( )A.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传统习俗B. 新式交通工具导致出行拥挤C. 新式交通工具已为大众认可D. 新式交通工具仍然有待改进【答案】D项3分,A、C项1分,B项0分2.(2013·某某徐汇一模·26)清末民初某某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扳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3.(2013·某某普陀一模·28)19世纪末,某某“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
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X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②近代某某社会出现崇洋风尚③民族工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④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答案】A4.(2013·某某虹口一模·26)有学者说:“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清初用暴力手段强制汉人剃发留辫。
然而正是断发易服成为点燃人民大众反清斗争的火种。
…当革命的矛头指向满清统治的时候,断发易服成为动员民众支持革命最有力的召唤。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断发易服”是“民族革命”的外在体现B.蓄发与剃发是反清与保清的根本分歧民间社团数目C .社会习俗变迁是政治革命成功的主要标志D .断发易服是反封建斗争的目标之一【答案】A5.(2013·某某奉贤二模·17)右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民间社团发展概况,导致民间社团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 .政治运动的开展B .科举制度的废除C .民族经济的发展D .西学东渐的深入【答案】A6.(2013·某某闸北二模·22)清末民初,某某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telephone ),大足板子毕业生”。
高中历史华东师大版(上海) 第一分册复习测试题 (共38张PPT)

A.古代埃及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3.目前局势动荡的伊拉克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出之该地区的文明成果是( )C11H杨
A.胡夫金字塔
B.佛教
C.《汉穆拉比法典》D.《荷马史诗》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
赠”。这里强调文明形成的主要因素是(B )11H杨
终止任何法律。
《拿破仑法典》 B E 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
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
《临时约法》 C
F 如果自由民毁坏贵族的眼 睛,他应将自己眼睛弄瞎
3.文明的分布:地理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下列 地图中的数字,标识了这一区域中诸多文明的发源地 请根据数字写出相应的文明名称.(6分)12H 答: ①古埃及文明 ②伊斯兰文明 ③两河流域文明
之中 E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
之所伏。 F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 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9.史料的类型:史料是历史的遗存,也是历史研究 的中介。以下是一组有关社会生活的史料,请以直接 史料和间接史料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6分)12H
答:直接史料:A B C F 间接史料: D E
10.人类文明的诞生地:观察《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 示意图》,根据提示,分别写出图中代表亚非欧区域 古代文明的字母。(每空2分,共12分)12H杨
全盛时期。其首席将军是( D )09H杨
A.苏格拉底
B.梭伦
C.克利斯提尼
D.伯里克利
7.能够享有民主权利的是( A )12H杨
A.成年男性公民 B.全体雅典人 C.公民与外邦人 D.全体希腊人
8.古希腊人在许多方面都胜古罗马人一筹,除了
( D )11H
《第15课 开埠之前的上海》(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七分册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第15课开埠之前的上海》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上海开埠之前的历史描述,正确的是:A. 上海开埠之前,上海只是一个普通的渔村B. 上海开埠之前,上海已经是中国的经济中心C. 上海开埠之前,上海已经是中国的主要港口城市D. 上海开埠之前,上海是中国的一个边疆城市2、以下关于上海开埠之前的历史事件,不属于开埠原因的是:A. 鸦片战争B. 《南京条约》签订C. 《天津条约》签订D. 太平天国运动3、上海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经济中心,但在近代以前并未大规模发展成为通商口岸,关键原因在于()。
A、自然经济的压制B、运输成本高C、地理环境差D、政治因素4、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成为通商口岸,这一事件标志着上海()。
A、由农业社会完全转变为工业社会B、正式成为中国现代商业中心C、开始了转变为现代城市的进程D、成了洋务运动的主要基地5、以下关于上海开埠前的发展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上海在明朝时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B. 清朝中期,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上海的地位逐渐上升C. 上海开埠前,主要依赖内河航运和粮食贸易D. 上海开埠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心6、下列关于上海开埠前夕的商贸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上海是江浙地区主要的粮食集散地B. 上海是江南丝绸的重要出口城市C. 上海市场的商品供应主要依靠内地和欧洲的需求D. 上海开埠前夕,上海与周边地区的贸易额已经达到百万两白银7、以下哪项不是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之前的主要经济活动?A. 纺织业B. 纺织业与航运业C. 纺织业与手工业D. 贸易业与手工业8、以下关于《南京条约》中关于上海开埠的条款,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上海开埠为通商口岸B. 上海开埠后,中国对外贸易权受到限制C. 上海开埠后,外国人在上海享有领事裁判权D. 上海开埠后,上海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9、上海成为近代通商口岸的根本原因是()A、地理位置优越B、自然条件良好C、鸦片战争的结果D、清政府的开放政策 10、开埠前上海被定为什么级别的城市?()A、州城B、县城C、乡城D、镇11、19世纪中叶,开埠前的上海港已经开始了一些对外贸易活动,以下哪项不是当时上海对外贸易的特点?A、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主要以进出口memset为主B、与邻国的贸易仍然保持自然经济的模式C、上海的港口设施较为完善,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D、上海对外贸易的总量在鸦片战争前后有了显著增加12、以下关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的史实,描述不正确的是:A、《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通商口岸B、上海成为开埠城市,外国商人纷纷涌入C、大批华人劳动力和手工业者被外国企业雇佣D、《南京条约》签订前后,上海人口迅速增长13、题干: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之前,其经济特点最显著的是:A. 农业经济为主导B. 手工业经济为主导C. 贸易经济为主导D. 矿业经济为主导14、题干:以下关于上海开埠前后的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上海开埠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大量涌入B. 上海开埠后,上海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贸易中心C. 上海开埠前,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D. 上海开埠后,上海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5、上海在哪一年正式开埠,成为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基地?A、1840年B、1842年C、1843年D、1860年16、在开埠之前,上海长期处于哪种状态?A、长期被外国占领B、完全封闭C、原有的江南贸易中心地位D、孤立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之前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
上海等级考·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学生版)

上海高中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考情分析1.掌握上海自古至今的大致历史变化。
2.近代上海的市政变化、在近代史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3.对一些与上海有关的重大事件,如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等有所了解。
考点梳理崧泽文化1、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文明的雏形,在青浦县崧泽村发现了崧泽文化。
2、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磨制石器、陶器(三口陶器)、玉器(装饰品:石瑝)等。
还发现了粳稻颗粒和一只陶塑小猪,可以推断当时人们已懂得了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
设县与建城(古代)1、古代行政区划的变化:上海地区,春秋属吴。
战国先后属越、楚。
至唐天宝年间(742-756)出现了第一个县级治所——华亭县。
此时,出现了青龙集镇,据江瞰海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内航海运的优越条件,使青龙镇变得非常繁盛。
(有“小杭州”之称)到南宋末年,形成上海镇。
至元代,朝廷在上海设立市舶司。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 年),朝廷正式设置上海县。
2、建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因倭寇骚扰而筑城自卫,奠定了开埠前上海城市的基本格局。
3、经济发展:棉纺织业从元代开始兴盛。
明代中晚期,上海县和整个松江府已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得到“衣被天下”的美誉。
(有“小苏州”之称)至清嘉庆、道光年间,随着海运漕粮之路的开辟,沙船运输业空前发展,上海县城和周边城镇的规模迅速扩大,各地客商云集,会馆公所林立,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一、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1、上海开埠1842 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1843 年上海正式开埠。
2、租界的设立(1)租界: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土地国有化)。
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
2019-2020学年度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社会变迁与日常生活课后练习

2019-2020学年度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社会变迁与日常生活
课后练习
第1题【单选题】
“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人民生活的改善
B、医保制度的改革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就业制度的改变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
①政府注重民生
②脱贫任务完成
③休闲需求增加
④法制体系健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就业制度的改革,而引发的新生事物包括( )
①持证上岗②就业培训③公开招聘④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衣着丰富多彩
B、食物匮乏单调
C、自驾出游流行
D、上网淘宝购物
【答案】:
【解析】:。
上海市16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史学的发展、上海历史的变迁) 含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上海市16区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史学的发展、上海历史的变迁)本资料收集整理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宝山区、长宁区、奉贤区、虹口区、黄浦区、嘉定区、金山区、静安区、闵行区、普陀区、青浦区、松江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等16个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而成.【中国史学的发展】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6·金山期末·1)法国史学家朗格诺娃和瑟诺波斯所著的《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是过去的事件留下的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A.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B.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C.历史是心理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2.(2016·金山期末·2)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共推出四套高中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等。
四种版本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写,但由于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史学观点不同,导致教材在语言表述上出入较大。
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为例,人教版用“《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作为小标题,而人民版却使用“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样的表述.据此,你认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哪种史观编写教材A.革命史观B.近代化史观C.文明史观D.全球化史观3、(2016·闵行期末·30)朱熹曾评价一部史著说:“上下若干年间,安危治乱之机,情伪吉凶之变,大者纲提领挈,细者缕析毫分。
心目了然,无适而非吾处事之方。
读此书,尤能开涤灵襟,助发神观."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由此推断该书是A。
《史记》B。
《史通》 C.《文史通议》D。
《资治通鉴》4。
上海高三历史第七分册综合测试华东师大版

高三历史第七分册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孔子主张“正名” ,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杂的社会等级序次改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
这一主张的思想中心是:()A.“礼”B.“仁”C.“德”D.“孝”2、朱熹是中国古代出名儒学家。
以下对于他的谈论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B.他提出了“明公义,灭人欲”C.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归纳为“三纲五常”D.他认为公义既是宇宙的根源,又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3、欧洲启迪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尊敬中国文化。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崇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误会自然”。
这足以证明:()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谈论表达了欧洲启迪思想家的共同见解C、儒学和欧洲启迪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迪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4、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抗斗,而公民若观队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要作的事情是:()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专制专制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公众C.提议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D.发动启迪运动,解放公众思想5、西洋文明是“动的文明”,中国文明是“静的文明”;中国文明“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
最有可能出现这一见解的杂志是:()A.《青年杂志》B。
《新民丛报》C.《东方杂志》D。
《每周谈论》6、陈独秀因有人斥责《新青年》而公布了本志罪案之争论书》,为“ Democracy and Science”辩白。
这里的“Democracy and Science指:()A.科学与技 B .民主与共和 C .自由与相同D.民主与科学7、以下文章克思主做系的是:()A.《法俄革命之比》 B .《庶民的利》C.《我的克思主》 D .社会主与化比》8、胡适在 1923 年的一封信中:“25 年来,只有三个志可代表三个代,能够是了三个代:一是《》;一是《新民》;一是《新青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一:选择题:1、上海历史悠久,早在1986年就被国务院颁布为38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上海出现文明雏形大约是在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父系氏族D、母系氏族2、唐朝天宝年间,隶属于华亭县的青龙镇与国内外贸易均很发达,素有“小杭州”之称。
青龙镇经济繁盛的主要原因是A、踞江瀚海的位置提供了优越的航运条件B、政府设立市舶司提供了有利政策扶持C、时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提供原料D、政府设立的江海关为其发展提供契机3、作为上海外滩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海关大楼,竣工于1927年,已历经近百年的风风雨雨。
清政府在开放海禁后,最早设立海关的皇帝是A、顺治帝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4、“邑之民业首籍棉布。
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都)从此出。
”(《康熙松江府志》)这反映出松江地区A、棉纺织业发达B、小农经济的吕盛C、商品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的繁荣5、1876年葛元熙《游沪杂记》所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汉口,曰景德。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
”“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清朝咸丰年间《夷场行》中写道:“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
……”揭露了列强()A强建租界 B割占香港C攫取领事裁判权 D强迫开放通商口岸7、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市民因不满市容管理混乱,决定向公共租界的市政管理当局递交意见书。
他们应该把意见书递交给A、工部局B、巡捕房C、公董局D、上海道台8、租界作为西人居留地,实行的是华洋分处原则,后由于何种因素使得租界出现华洋杂居的局面A、《上海土地章程》的订立B、小刀会起义的影响C、城厢内外自治公所的成立D、市政委员会的建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
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10、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11..下图是一张上海某一历史时期的警官证。
证件印章中所提及的“特别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奇特的“国中之国”现象。
如果究其源头,此规定最早当出自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望厦条约》 D.《天津条约》12.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
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的混乱 B.国人反侵略的斗争高涨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D.英国人的法律意识淡薄13.《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14.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
”其中“亡羊”喻指()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15、图为“上海—吴淞”铁路。
1876年由英国怡和洋行承建,该铁路于1877年被清政府购得后捣毁。
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B、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C、清政府推行“铁路国有”政策,维护中国铁路路权D、清朝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16、“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浦东取得“想象不到的成功”开始于A、1978年B、1982年C、1990年D、1999年二、简释题;17、法国人傅立德在《上海法租界史》“告读者”部分写道:“尽管这部著作是如此不完善,但至少有一点好处,使读者知道我们国家在这一小块土地上的惊人努力。
当第一个法国人来这里居住时,它还是一个布满了沼泽地的荒僻的地方。
创建初期的寒伧的‘法国区’(法租界)今天已经成为这个巨大的上海地区中心的一个繁华市区,它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完成这样的业绩花了多少时间呢?还不到80年。
我们有权利引以自豪。
”⑴该书出版的主旨是什么?大约在什么时候出版?(2分)⑵“自己的独立生活”指的是哪些方面内容?作者话语中流露出什么样的情感?(3分)⑶你是如何看待租界的影响?(3分)18、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近代百年的上海史就是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缩影。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企业在上海云集。
下列三幅代表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
(1)分别写出三幅图片中的企业的性质。
(3分)(2)简要分析三类不同性质的企业在此云集的社会原因。
(4分)(3)评价上述三类企业在19世纪末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6分)(4)有人说:“上海在近代是中国先进思想产生与传播中心,也是革命风暴中心”。
下面是编辑“上海思想、政治史”的两张资料卡片。
分别填写一个发生在上海的历史事件,条目名称自定,简介限60字。
(8分19、到2008年,改革开放就已经走过了三十年。
上海的振兴和发展也插上了改革开放的翅膀。
在邓小平关于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指示指引下,以浦东的开发开放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契机,上海人民以强烈的进取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发展新路,使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
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摘自中英《南京条约》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从此以后,‘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声;华堂琼筵照夜乐,不须烧烛红妆明。
’——摘自《近代文明演变轨迹》材料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维新运动的开展,国人自办报纸蓬勃兴起),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
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思想)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
——摘自《上海档案》问题:(10分)(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上海向近代化城市演变的重要表现。
(8分)(2)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振兴和发展折射出中国的哪些经济发展观?(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A 3B 4A 5A 6A 7A 8B 9B 10D 11A 12C 13C 14D 15D 16C二、简释题:17、(1)让人们了解上海的法租界;20世纪20年代(2分)(2)租界因完全脱离和排斥中国政府的行政管辖,法国人拥有行政权、司法审判权、税收权、警务权等;宣扬法国的殖民者“功绩”,歧视中国。
(3分)(3)消极:租界是不平等条约的产物,是近代以来外国列强和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掠夺和殖民统治的基地,是近代中国的耻辱标志。
列强在租界对中国民众的歧视和伤害,给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难以弥补的创伤。
积极:租界成为了解和引进西方先进文明的窗口;租界内特殊的政治环境,也为革命党人的活动提供了某些相对有利的空间;推动了中国的市政建设和城市化的进程。
(3分)18、(1)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分)(2)社会原因: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侵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解体较早;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扩大。
(4分)(3)①外国资本主义企业虽然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但它们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洋务运动中所办的军事工业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使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掀起了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6分)(4)思想中心条目:维新运动时期《时务报》是宣传维新思想的主要阵地;辛亥革命时期是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任答一个1分)革命中心条目: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光复会的活动中心;五四运动的两大中心之一;中共诞生地;五卅运动发生地;上海人民三次武装起义。
(任答一个1分)简介:分背景、过程、影响三方面各1分。
19、(1)上海近代化进程:①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城市之一,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
②城市建设具有西方化色彩。
③大量近代企业创办于上海(或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资企业相继在上海设立),工业(经济)基础较好。
④近代企业促使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产生和发展。
⑤创办报刊和阅报风气形成,有利于新思想(文化)传播,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8分)(2)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等,言之有理,均可得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