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经典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
(完整版)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三课时一、分析人物性格一、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
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 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 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
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
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 “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 “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 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
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
(完整)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

(完整Word版)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公开课教案教案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能够把握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情节;(3)能够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及其在作品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会关爱他人,关注人生百态;(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情节;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2. 难点: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品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红楼梦》原著;相关评论文章;教学课件。
2. 辅助材料:电视剧《红楼梦》片段;相关图片、音乐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林黛玉进贾府的场景;(2)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及作品特点;(3)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原著,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点;(3)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深入解读文本;(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林黛玉进贾府的意义;(3)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及其在作品中的地位。
4. 课堂拓展(1)对比林黛玉与其他人物的形象,探讨其独特性;(2)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品的价值观念;(3)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5.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解读了文本,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对作品价值的体会;4.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林黛玉进贾府》详细的人物形象分析

1、出场前的侧面勾勒
玉贾 宝
林耳闻: 王夫人言——孽根祸胎、混世 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 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林母语——玩劣异常、极恶读 书、最喜在内帷厮混
林心想:惫懒、懵懂顽童、蠢物
这些贬斥说明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 正统观念相抵触。极恶读书,骂热衷功名之人为“国贼禄 蠹”;最喜在内帷厮混,反对“男尊女卑”观念,认为“女 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 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 现,正反映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让,而黛玉料定那是
玉 贾政之位,绝不肯坐,
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
可见,黛玉连坐在哪
里,都非常细心,绝
不轻易从事。
A
22
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
3、吃饭时推让 ——谨慎从事、聪明懂礼
林
在贾母房中吃饭
时,更是如此。贾母
正面榻上独坐,两边
黛 四张空椅,当王熙凤
拉黛玉在左边第一张
玉 椅上入座时,黛玉也
十分推让了一番,直
泼辣、受宠、位高
A
9
3、见黛玉
凤王 熙
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
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 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 今儿才算见了!”
继而拭泪(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
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抢先“以巾拭泪)
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
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要泪有泪, 说喜便喜,表演才能过人。演技娴熟, 已成为人物个性的组成部分,是熙凤 特有的能力。)
黛玉:细心、多虑与 自尊。
思考
课文怎样刻画出这些 特点的?
提示:可从 正面描 写与侧面描写入手分析
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
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福州高级中学范云芳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分析林黛玉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小说刻画人物方法。
(2)了解小说通过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多角度、全方位、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容貌、神态、风度。
2、过程和方法(1)以林黛玉性格分析为突破口,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2)借助多媒体,运用诵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解读人物形象。
3、情感和价值观深入感悟《红楼梦》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准确解读古典小说人物个性二、教学重点小说人物林黛玉性格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通过林黛玉性格的分析,了解小说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先请大家看段视频,(播放视频《枉凝眉》)(3分钟)二、导入上节课我们借林黛玉的一双慧眼第一次展示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这节课我们将转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
作为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脂砚斋曾评:“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见”,可见《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曹雪芹都能做到各具情态,栩栩如生。
要做到这点,离不开高超的创作手法,而渐进式手法就是其中之一,何谓渐进式,即运用多种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全方位塑造人物,实现人物形象从单薄呆板到丰满鲜活的塑造。
今天,我们以林黛玉为例,通过分析这一人物形象,来了解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在文中的运用。
(1分钟)三、整体感知师:视频中的黛玉秀外慧中、温婉动人。
这样一个女子,初到贾府这一深宅大院中,她有着什么样的心理?生:“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师: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在文中哪些地方体现?请大家以黛玉的行踪为线索,结合文本来找找。
林黛玉的行踪是:贾母院——贾赦院——贾政院——贾母院。
我们就分四个小组来讨论,待会派代表来陈述。
(1分钟+3分钟讨论)(学生畅所欲言,讨论探究)归纳如下:1、语言描写:⑴婉言拒绝邢夫人盛情的语言描写:邢夫人苦留黛玉吃过晚饭再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第一章:《红楼梦》与贾府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及作者曹雪芹。
2.掌握贾府的人物关系及社会地位。
3.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意义。
教学内容:1.简介《红楼梦》的背景及作者曹雪芹。
2.解析贾府的人物关系及社会地位。
3.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意义。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第一回,了解书背景及作者。
2.分组讨论贾府的人物关系及社会地位。
3.小组分享林黛玉进贾府的意义。
第二章:《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认识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命运。
3.理解人物形象之间的复杂关系。
教学内容:1.介绍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命运。
3.探讨人物形象之间的复杂关系。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前五回,了解主要人物形象。
2.分组讨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命运。
3.小组分享人物形象之间的复杂关系。
第三章: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1.掌握林黛玉进贾府的经过。
2.理解林黛玉在贾府的处境及心情。
3.分析林黛玉进贾府对后续情节的影响。
教学内容:1.解析林黛玉进贾府的经过。
2.探讨林黛玉在贾府的处境及心情。
3.分析林黛玉进贾府对后续情节的影响。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第五回,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经过。
2.分组讨论林黛玉在贾府的处境及心情。
3.小组分享林黛玉进贾府对后续情节的影响。
第四章: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相识过程。
2.分析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情感变化。
3.理解林黛玉与贾宝玉关系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教学内容:1.解析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相识过程。
2.探讨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情感变化。
3.分析林黛玉与贾宝玉关系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第六回,了解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相识过程。
2.分组讨论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情感变化。
3.小组分享林黛玉与贾宝玉关系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第五章:林黛玉的诗词教学目标:1.欣赏林黛玉的诗词才华。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

《林黛玉进贾府》之人物分析

林黛玉和贾宝玉在思想、性格、审美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彼此理解、 互相倾诉,是彼此的知己。
03
命运共同体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的悲欢离合、生死相依,深刻反
映了《红楼梦》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王熙凤与贾母的关系
孙媳与祖母
王熙凤是贾母的孙媳妇,对贾母尊敬有加,时常陪伴在贾 母身边,照顾贾母的生活起居。
王熙凤
精明能干
王熙凤管理家务,处理各 项事务,都表现出极高的 能力和才干。
机智过人
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处 事圆滑,常常能够巧妙地 化解各种矛盾。
心机深沉
王熙凤工于心计,善于谋 略,常常为了达到目的而 不择手段。
贾母
权威地位
保守思想
贾母是贾府的最高权威,她的决定和 意志对整个家族有着深远的影响。
贾母深受封建礼教影响,对家族传统 和规矩极为重视和维护。
追求自由
贾宝玉渴望自由自在地生活,他不愿意被家族和社会所限制,常常 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一面。
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1 2 3
机智过人
王熙凤是一个机智过人的人,她善于察言观色, 能够迅速地判断出别人的想法和意图,从而做出 相应的反应。
精明能干
王熙凤是贾府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她精明能干, 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事务,是贾母眼 中的得力助手。
高的文学造诣。
自尊心强
林黛玉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她不 愿意接受别人的轻视和侮辱,对 于贾府中的一些人和事常常表现
出不满和反感。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叛逆不羁
贾宝玉在性格上具有叛逆不羁的特点,他不愿意接受封建礼教的 束缚,对于家族和社会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
善良多情
贾宝玉是一个善良多情的人,他关心他人,尤其是女性,对于林黛 玉等女性角色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关爱。
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使学生了解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分析贾府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关系,理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3.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的描写,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1.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贾府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林黛玉进贾府过程中所体现的封建社会等级制度。
2. 领会作者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的描写,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引导学生关注林黛玉这一角色。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相关章节,了解故事情节,标记重要信息。
3. 课堂讲解(1)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聪明、敏感、多愁善感、独立自尊等。
(2)解析贾府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关系:封建贵族家庭,等级分明,关系复杂。
4. 案例分析选取林黛玉进贾府过程中的典型事件,如见贾母、拜见贾氏诸姑等,分析所体现的封建社会等级制度。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作者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的描写,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阅读《红楼梦》其他章节,深入理解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7.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情节的掌握,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贾府社会地位和家庭关系的理解,评价学生对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认识。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葬花吟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花落人亡两不知!花落人亡两不知。
2、找出黛玉进贾府后的心理描写。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 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是林黛玉进贾 府的生活信条,小说中是怎样表现的? 她为什么这样要求自己呢?
步步留心
1、初见贾母的时候
时时在意
林 黛 玉
2、当贾母介绍王熙凤的时候
3、大舅母留她吃饭时; 4、在王夫人那里择座
5、在贾母房里吃饭的时候
贾宝玉性格
眉目清秀、英俊多情
率真聪慧 叛逆
反对封建束缚,追求平 等自由
出场前后的不同之处 ⑴出场前的不同点: 描写角度不同: 熙凤:先声夺人→正面描写 宝玉:他人介绍→侧面描写 运用手法不同: 熙凤:运用对比→突出其特殊的地位 宝玉:先抑后扬→反衬相见后的不同 ⑵出场时: 不同点: 熙凤:围拥而出、笑语喧声→俗气泼辣 宝玉:单独出场→叛逆 ⑶出场后: 外貌不同:熙凤:重在表现“她”的“风骚、狡黠、泼 辣” 宝玉:重在表现“他”的美貌、多情。 语言不同:熙凤:突出其善于逢迎、圆滑狡诈 宝玉:突出宝黛相见如故、情投意合
2肖像描写: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 彩绣辉煌,奢华贵气:头上戴 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 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 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色宫 绦,双衡比目玫瑰;身上穿着 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裉袄, 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 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奢侈 华丽 珠光宝气 刁钻 泼辣 狡黠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 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 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 唇未启笑先闻。
6 对读书的回答
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 了《四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 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 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 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 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有寄人篱下之感
林黛玉 (美貌)多情 “三多” (体弱)多病 (言行)多心
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步步留心
林 黛 玉
时时在意
3大舅妈留她吃饭时;
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 爱惜赐饭, 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 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 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 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4在王夫人那里择座
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 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 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 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4、人物动作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 细打量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 下,因笑道…… 说着,便用帕拭 泪…… (贾母说熙凤“招”他)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 又 忙携黛玉的手,问长问短。 —— 动 作 描 写 正是呢!我一见了 妹妹,一心都在他身 上了,又是喜欢,又 是伤心,竟忘记了老 祖宗。该打,该打! ——语言描写 连连检讨自己
善于演戏 随机应变 巧于逢迎
未见其人, 出场: 先闻其声
说明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 通过贾母的介绍也证明这一点 性格泼辣,深得贾母宠爱 贪婪与俗气:内心 世界的空虚 美丽的外表,刁钻 狡黠的本性
服饰 集珍宝珠玉于一身 肖像: 容貌 见黛玉表现: 三角眼吊梢眉 粉面 丹唇
入木三分的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 迎的本领,也是得宠的原因 进一步强调善于逢迎的本领,成为 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3出场后 正面描写---- 一扬再扬
肖像描写:
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 后写神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什么“惫懒人物,情懂顽童”,而是 一个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并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
语言描写:
“这个妹妹我见过的„„就算是旧相识„„”:率真聪慧 给黛玉取表字:自由平等
6、对读书的回答
步步留心
林 黛 玉
时时在意
1、初见贾母的时候
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 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 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 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2当贾母介绍王熙凤的时候
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 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 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 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 笑见礼,以‘嫂’呼之”。
“世务”指仕途经济应酬,功名利禄 “文章 ”指考功名的时文八股。
行为偏僻性乖张, 行为性格不合世情 那管世人诽谤。
《西江月》
富贵不知乐业,贫 不满意不安于富贵的意思。宝玉 穷难耐凄凉。 在大观园里吟风弄月,怡红快绿
的生活。
可怜辜负好韶光, 指责宝玉平日不争分夺秒图取功 于国于家无望。 名富贵,不是王朝、家庭的忠臣
王熙凤语言(2)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 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 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 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夸黛玉标致 一石三鸟: 同时奉承恭维贾母,也在 暗夸在场的贾家姐妹。
机变逢迎 精明狡黠 四面讨好 八面玲珑 巧言利舌 工于心计
3、见黛玉
王 熙 凤
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 了!”)
继而拭泪(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 去世而掉泪,抢先“以巾拭泪)
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 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 颜观色,机变逢迎” (得宠 原因)。
侧面,铺垫
黛玉心中正“疑惑”
黛玉一见吃一大惊……
正面(肖像、语言、动作)
宝玉笑道……
《西江月》两词?
1、出场:侧面勾勒---一抑再抑 贾 宝 玉
王夫人: “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 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黛玉: (听母亲说)“衔玉所生”的表哥“顽劣异 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极憨顽”
连一些细小的地方,林黛玉都不放过,说明了林 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态。黛玉“上 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 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这是寄人篱下心态的反 映。
林黛玉性格总结
美貌多情, 体弱多病
聪明识礼,细心机敏
谨慎多虑 ,自尊自卑
回王夫人话
精明能干,外表美丽,为人刁钻狡黠,机 形象总结: 变逢迎,口才绝佳。
人 物 形 象
贾 宝 玉
贾宝玉形象分析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贾宝玉的部分。 林黛玉眼中的贾宝玉是什么形象?
年轻公子,打扮华丽,英俊 清秀,风流多情。
贾宝玉形象
先抑后扬
“一抑再抑、一扬再扬”
一抑 再抑 一扬 再扬
王夫人“嘱咐”
肖子。
天下无能第一,古 无能不肖,名列榜首,古今第一 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 “纨绔与膏粱”是当时高门贵族的 富贵子弟。 莫效此儿形状!
明贬实褒
这两首词模拟正统派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 暗褒的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嘲讽、批判,实际上 是在歌颂, 既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也表达了作者曹雪
芹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学习古代小说中人物出场的描写方法
凡是成功的人物出场描写,不但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给人留下鲜明的印 象,而且能引起读者对这一人物的兴趣。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描写的人物出场, 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 【知识积累】小说人物常见的出场方式有:
⑴开门见山。又叫单刀直入法。这种方法比较常见。它不拐弯抹 角,一开篇人物就走出场来。这种方法质朴、平实。 ⑵先声夺人。也就是先描写人物的语言,再交代人物的出场。这 种开头给人一种自然之感。 ⑶陈述铺垫。铺垫也叫伏笔,是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人物预先作 的揭示或暗示。 ⑷悬念设计。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对故事情节 和人物命运十分关心的一种迫切的心理活动。悬念的设置,会迫 使读者去寻根究底。 ⑸金钩倒挂。又叫倒叙法。它往往先写人物最终命运或结局,然 后追述其经过。这种方法开头,同样可以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 兴趣。 ⑹娓娓道来。要求开篇用如话家常的形式和语调,向读者介绍人 物和有关的环境背景,然后自然地引出人物。
动作描写:摔玉
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贾宝玉自己 却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作起痴狂病来”,就“摘下那玉, 狠命摔去”。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一时甜言蜜语,一时 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用《西江月》中的词句, 就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其实,这也是贾宝玉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
人 物 形 象
1、王熙凤语言(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 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 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讨 论:这部分描写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特殊地位 (备受尊崇、受贾母宠信) 人物的个性特征 (喜欢张扬、爽朗)
林黛玉
林黛玉形象分析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黛玉外貌的句子, 分析黛玉的外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