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抗渗混凝土配合比

抗渗混凝土配合比引言抗渗混凝土是一种用于构建耐久、防水和抗渗透结构的重要材料。
它的配合比是决定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详细讨论抗渗混凝土配合比的相关概念、设计原理和优化方法。
抗渗混凝土的意义抗渗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混凝土,它具有较高的密实性和低水灰比,能够有效防止水分渗透和渗透性物质的侵入。
它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水坝、隧道、地下结构和水池等需要高度防水性能的工程中。
抗渗混凝土配合比的概念抗渗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凝土配合比。
它的设计原则是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和抗渗性能的综合要求,并考虑施工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等因素。
主要参数•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和水泥的质量比。
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强度。
一般情况下,水灰比越小,抗渗性能和强度越好,但施工性也越差。
•砂石比:是指细骨料和粗骨料的质量比。
砂石比的选择与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能和工作性要求密切相关。
砂石比过小容易导致混凝土收缩开裂,而砂石比过大则可能增加混凝土的变形和渗透性。
•混凝土掺合料:通过掺入适量的粉状或颗粒状材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强度。
常见的掺合料有矿物掺合料和化学掺合料等,它们对抗渗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渗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抗渗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耐水性原则•控制水泥用量:合理控制水泥用量,使混凝土的水泥胶凝体紧密、致密,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适当选用矿物掺合料:适量加入矿物掺合料能够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度,提高混凝土的耐水性。
•使用防水剂:在混凝土中使用一定量的防水剂,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强度要求原则•根据工程需求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并参考相应的强度指标进行配合比设计。
•控制水灰比:水灰比的选择应根据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强度要求进行合理控制。
•合理选择骨料:骨料的选择应具有适当的强度和尺寸分布,以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的要求。
C40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过程

C40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过程C40抗渗混凝土是一种高强度的混凝土,通常用于抵御渗透压力较大的场合,如水池,地下隧道等。
配合比设计是制定混凝土配方的关键步骤,旨在确定水泥、砂、骨料、水和化学添加剂的比例,以实现设计强度和其他性能要求。
以下是C40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详细计算过程:1.确定设计强度:首先,根据具体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这里设定为C40。
2.确定骨料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适宜的骨料配合比。
常用的骨料配合比为1:2:4,即水泥:砂:石子,根据混凝土的要求,可以相应调整配比。
3.确定水灰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确定水灰比。
水灰比是水和水泥的重量比,一般在0.4-0.6之间取值。
一般情况下,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过小的水灰比会导致混凝土易于开裂和收缩。
4. 计算水量:根据水灰比和水泥用量,计算所需水量。
水泥的用量可以根据配比计算,计算公式为:水泥用量(kg)= 混凝土体积(m³)× 比例系数(根据骨料配合比确定)× 水灰比(按设计要求确定)× 水泥密度(按设计要求确定)。
在计算水量前,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体积。
5. 计算骨料用量:骨料用量根据配合比计算,计算公式为:骨料用量(kg)= 混凝土体积(m³)× 比例系数(根据骨料配合比确定)。
6. 计算砂用量:砂的用量根据配合比计算,计算公式为:砂用量(kg)= 混凝土体积(m³)× 比例系数(根据骨料配合比确定)。
7. 计算水泥用量:水泥用量根据配合比计算,计算公式为:水泥用量(kg)= 混凝土体积(m³)× 比例系数(根据骨料配合比确定)。
8.添加化学添加剂: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并添加适当的化学添加剂,如增塑剂、减水剂、增粘剂等。
化学添加剂的用量根据具体产品要求添加。
9. 总结:总结以上计算结果,得到混凝土的配合比。
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1、一般规定6.1.1桥面铺装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桥面铺装特点,确定合理的工作性能、体积稳定性能、耐久性能和合格的强度等级,同时,应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能及耐磨耗性能。
6.1.2耐久性设计应针对桥面铺装所处外部环境中劣化因素的作用,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超过容许劣化状态。
6.2、设计指标(1)、工作性能初始坍落度120~140mm,1h坍落度100~120mm,浇注时坍落度大于100mm;初凝时间一般应大于3小时。
(2)、力学性能桥面铺装混凝土等级一般宜采用C40,力学性能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①混凝土28d试配抗压强度≥48MPa;②对于不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桥面铺装层,纤维增强混凝土28d抗折强度≥7.0Mpa;28d劈裂抗拉强度≥5.0MPa;③对于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桥面铺装层,纤维增强混凝土28d抗折强度≥5.5Mpa;28d劈裂抗拉强度≥4.0MPa。
(3)、体积变形性能混凝土28d收缩率≤2.5×10-4。
(4)、抗渗等级要求①、对于不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桥面铺装层,28天抗渗等级为W12;②、对于需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桥面铺装层,28天抗渗等级为W10。
6.3配合比设计桥面铺装层混凝土,可采用密实骨架堆积法、《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2000规定的绝对体积法和假定容重法进行配合比设计,该指南以密实骨架堆积法为配合比设计基础。
6.3.1 配合比设计原理(1)、原理桥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密实骨架堆积法,其设计原理是是通过寻求混凝土中的粗细集料的最大容重来寻找最小空隙率,通过曲线拟合可以得出骨料间的最佳比例,使得制备出的混凝土有较好的工作性、优良的耐久性和经济性。
(2)、原则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的密度和细度均比砂小,从材料堆积理论上讲,密度小的材料填充密度大的材料,其曲线会表现为具有峰值的抛物线形式。
按四分法取料,进行最密容重测定,将实验数据通过曲线拟合得出致密堆积系数α、β,获得最大堆积密度U。
混凝土配合比配比设计书C25_抗渗砼[1]
![混凝土配合比配比设计书C25_抗渗砼[1]](https://img.taocdn.com/s3/m/f45570e987c24028905fc3a1.png)
混凝土配合比配比设计书C25_抗渗砼[1] 关于C25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试验室所用仪器设备及试验环境: 试验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精度、规格、准确性等均符合规范要求,并通过四川省南充市计量监督局检验合格。
试验室、标养室,温度、湿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二、引用的规范、规程和标准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4、《建筑用砂》GB/T14684-20015、《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6、《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7、《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19998、《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175-2007 三、材料选用情况1、水泥:选用重庆富丰水泥厂生产的“富丰”牌P.O42.5R等级水泥,依据JTG E30-2005(T0502、T0505、T0506-2005)试验规程,各项指标符合GB175-2007要求,详见下表:表1初凝终凝安天抗折天抗压天抗天抗332828厂牌名称水泥细度标准稠度时间时间定强度强度折强度压强度等级批号 (%) 用水量(%) (min) 性((min) (Mpa) (Mpa) Mpa) (Mpa) 富丰合ZB-34.0 25.8 160 225 5.4 24.0 7.5 44.8 P.O42.5R 6 格2、细骨料:选用南部县河东料场产机制砂(中砂),依据JTG E42-2005(T0328-2005)试验规程,其各项指标均符合GB/T14684-2001要求,详见下表:表2表观密度含泥量名称产地筛分析细度模数 3(g/cm) (%)机制中砂南部县河东 2.644 2.3 中砂 2.73、粗骨料:选用南部县河东料场产4.75-16mm、16-31.5mm碎石按30%:70%比例掺配,依据JTG E42-2005(T0302-2005)试验规程,其各项指标均符合GB/T14685-2001要求,详见下表:表3表观密度针片状含压碎值含泥量颗粒级配名称产地 3(g/cm) 量(%) (%) (%) (mm)碎石南部县2.670 7.1 4.9 0.5 4.75~16 4.75~16mm 河东碎石南部县2.668 5.3 0.7 16~31.5 16~31.5mm 河东4、水:饮用水,符合JTJ041-2000规范砼拌制用水要求。
混凝土抗渗性及配合比要求

混凝土抗渗性及配合比要求引言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其抗渗性能是保证工程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能够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和抗渗性能,减少水分渗透,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抗渗性及配合比的要求,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抗渗性要求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主要包括渗透性、吸水性和耐水性等方面。
以下是混凝土抗渗性的要求:1. 渗透性:混凝土应具有较低的渗透性,以减少水分渗透和结构物受潮的可能性;2. 吸水性:混凝土应具有较低的吸水性,以防止孔隙中的水分渗透到混凝土内部;3. 耐水性: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以防止水分侵蚀混凝土内部结构。
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是保证混凝土抗渗性能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1. 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与水的质量比。
合理控制水灰比可以控制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并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一般情况下,水灰比应控制在0.4~0.5之间;2. 纯净度: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和细骨料应具有较好的纯净度,以减少骨料中的杂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3. 骨料配合比:合理的骨料配合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和抗渗性能。
应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骨料的配合比;4. 混凝土配合比审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审定,确保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满足要求。
结论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是保证工程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和抗渗性能。
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抗渗性能的要求,合理调整水灰比、骨料配合比和混凝土的纯净度。
混凝土配合比的审定也是确保混凝土抗渗性能的重要环节。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了解混凝土抗渗性及配合比的要求,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
c30P6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0P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夏季)一、设计要求1、泵送C30P6抗渗混凝土2、坍落度180±20mm3、与易性良好,无泌水、无离析现象,易泵送,易施工。
4、28天抗压强度符合强度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二、原材料要求水泥:P、O42、5级;砂:混合中砂,属Ⅱ区颗粒级配;碎石贾峪5~25mm连续粒级;掺合料: II级粉煤灰;掺合料:S95级。
外加剂:高效减水剂;膨胀剂:水:地下饮用水。
三、计算步骤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ƒcu ,0)依据JGJ55-2011表4、0、2标准差σ质的规定,C30混凝土5、0 MPa。
则C30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为:ƒcu ,0 = 30+1、645×5、0 =38、2MPa2、计算水胶比(1)计算水泥28天胶砂抗压强度值f ce =γc f ce = 1、16 × 42、5 = 49、3MPa(2)计算胶凝材料28天胶砂抗压强度值f b = γf f ce = 0、74×1、0×49、3 = 36、48MPa(粉煤灰掺量21%,矿粉掺量18%)(3)计算水胶比W/B=αa f b/(f cu,0+αaαb f b)=0、53x36、48/(38、2+0、53x0、20x36、48)=0、463、确定用水量(m wo)依据JGJ55-2011第5、2、1条规定,用水量可依表5、2、1-2选取, 取用水量为210kg。
由于高效减水剂减水剂率为18%,则试验单方混凝土用水量取175kg。
4、确定胶凝材料用量m bo =175/0、46=380、4㎏/m3 取值m bo =380㎏/m35、确定掺合料用量(m fo)依据JGJ55-2011表3、0、5-1与5、1、3的规定粉煤灰掺量取21%,则每立方m fo =380×0、21=79、8㎏/m3 取值m fo=80kg依据JGJ55-2011表3、0、5-1与5、1、3的规定矿粉掺量取18%,则每立方m fo =380×0、18=68、4㎏/m3取值m fo=70kg6、确定水泥用量(m c)m c =380-80-70=230㎏/m37、计算减水剂用量选取掺量为1、9%,得:、m a1 = m b o ×0、019 =7、22㎏/m38、计算膨胀剂用量膨胀剂用量= m boβP=380×6%=23㎏/m39、确定掺膨胀剂后胶凝材料用量: m c o=230-230×0、06=216 kg /m3m fo=80-80×0、06=75 kg /m3m fo=70-70×0、06=66kg /m310、确定砂率依据JGJ55-2011第5、4、2、3的规定,因使用人工砂,所以砂率取值为45%。
p6抗渗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p6抗渗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摘要:一、抗渗混凝土概述二、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三、抗渗混凝土配合比实例四、抗渗混凝土施工与养护五、抗渗混凝土性能检测与评价正文:一、抗渗混凝土概述抗渗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较高抗渗性能的混凝土,能有效抵抗压力水、盐水和其他有害介质的侵蚀。
在水利工程、地下工程、污水处理等场合具有广泛应用。
抗渗混凝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配合比、原材料品质、施工工艺和养护条件。
二、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1.选择适宜的原材料:根据工程环境条件和抗渗要求,选用合适的水泥、骨料、掺合料和外加剂。
2.合理确定水泥用量: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水泥用量,以减小水泥水化热和收缩裂缝。
3.选用适宜的骨料级配:骨料级配对混凝土抗渗性能有很大影响,应根据工程要求选用合适的骨料级配。
4.控制水胶比: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关键因素,应根据水泥品种、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抗渗要求合理控制。
5.掺加掺合料和外加剂:合理选用掺合料和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三、抗渗混凝土配合比实例以C30抗渗混凝土为例,配合比为:水泥320kg/m,砂630kg/m,碎石1000kg/m,水180kg/m,粉煤灰100kg/m,矿渣粉50kg/m,减水剂4kg/m。
四、抗渗混凝土施工与养护1.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振捣充分,以保证混凝土密实。
2.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表面裂缝。
3.抗渗混凝土养护时间至少为14天,以确保混凝土充分水化。
4.在养护期间,避免混凝土受到压力水、盐水等有害介质的侵蚀。
五、抗渗混凝土性能检测与评价1.抗渗性能检测:主要包括渗透试验、抗渗压力试验等。
2.强度检测: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
3.耐久性评价:通过长期暴露试验、碳化试验等评价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综上所述,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遵循一定原则,注重原材料选择、合理水胶比、掺加掺合料和外加剂等。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振捣、养护和避免有害介质侵蚀。
c25抗渗混凝土配合比

c25抗渗混凝土配合比摘要:1.C25 抗渗混凝土的简介2.C25 抗渗混凝土的配合比3.配合比的具体含义4.配合比的应用实例5.配合比的调整与优化正文:【1.C25 抗渗混凝土的简介】C25 抗渗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较高抗渗性能的混凝土,其中的“25”代表了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即表示该混凝土的抗渗能力可以达到25 年的标准。
C25 抗渗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地下建筑、水利工程等需要抵御渗水、渗土的场合,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C25 抗渗混凝土的配合比】C25 抗渗混凝土的配合比通常包括水泥、砂、石子、水以及适量的外加剂。
以下是一个参考的配合比:- 水泥:350 kg/m- 砂:700 kg/m- 石子:1100 kg/m- 水:175 kg/m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配合比仅供参考,具体的配合比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3.配合比的具体含义】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用量比例。
在这个比例中,水泥作为胶凝材料,负责粘结砂、石子等骨料;砂和石子作为骨料,提供了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水则是使混凝土具有流动性的关键因素。
各种原材料之间的比例对于混凝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4.配合比的应用实例】在建筑工地中,施工人员会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混凝土抗渗等级,选用合适的配合比进行生产。
例如,对于一个地下室工程,设计要求抗渗等级为C25,那么施工人员就会按照C25 抗渗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配料,以确保地下室的抗渗性能。
【5.配合比的调整与优化】实际工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原材料的性质、施工条件等,可能需要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例如,如果砂的质量较差,可以适当增加石子的用量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如果水泥的强度较高,可以适当减少水泥的用量以节约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1、一般规定6.1.1桥面铺装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桥面铺装特点,确定合理的工作性能、体积稳定性能、耐久性能和合格的强度等级,同时,应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能及耐磨耗性能。
6.1.2耐久性设计应针对桥面铺装所处外部环境中劣化因素的作用,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超过容许劣化状态。
6.2、设计指标(1)、工作性能初始坍落度120~140mm,1h坍落度100~120mm,浇注时坍落度大于100mm;初凝时间一般应大于3小时。
(2)、力学性能桥面铺装混凝土等级一般宜采用C40,力学性能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①混凝土28d试配抗压强度≥48MPa;②对于不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桥面铺装层,纤维增强混凝土28d抗折强度≥7.0Mpa;28d劈裂抗拉强度≥5.0MPa;③对于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桥面铺装层,纤维增强混凝土28d抗折强度≥5.5Mpa;28d劈裂抗拉强度≥4.0MPa。
(3)、体积变形性能混凝土28d收缩率≤2.5×10-4。
(4)、抗渗等级要求①、对于不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桥面铺装层,28天抗渗等级为W12;②、对于需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桥面铺装层,28天抗渗等级为W10。
6.3配合比设计桥面铺装层混凝土,可采用密实骨架堆积法、《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2000规定的绝对体积法和假定容重法进行配合比设计,该指南以密实骨架堆积法为配合比设计基础。
6.3.1 配合比设计原理(1)、原理桥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密实骨架堆积法,其设计原理是是通过寻求混凝土中的粗细集料的最大容重来寻找最小空隙率,通过曲线拟合可以得出骨料间的最佳比例,使得制备出的混凝土有较好的工作性、优良的耐久性和经济性。
(2)、原则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的密度和细度均比砂小,从材料堆积理论上讲,密度小的材料填充密度大的材料,其曲线会表现为具有峰值的抛物线形式。
按四分法取料,进行最密容重测定,将实验数据通过曲线拟合得出致密堆积系数α、β,获得最大堆积密度U。
w(3)、方法密实骨架堆积法首先将不同比例的粉煤灰(将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合料的代表,其它矿物掺合料计算方法与此相同)与砂进行充填单位重试验,获得最大单位重,再以粉煤灰与砂为细集料与石子进行充填单位重试验,从而获得三者最大单位重。
由此可计算出最小空隙率v V ,所需要的润滑浆量v v p V n t S V V ⨯=⨯+=,依据强度和耐久性需求设定水胶比。
密实骨架堆积法以大量安定的集料为骨架,采用致密配比技术,使粗细骨料的堆积密度达到最大,从而使水泥混凝土的结构达到最密实的程度,在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水泥的用量。
6.3.2 配合比计算步骤(1)、确定粉煤灰填充砂的比例:s f fW W W +=α;(2)、以α比例的细骨料(含粉煤灰与砂)填塞石子,得最大堆积因子:a s f sf W W W W W +++=β(3)、由此得出最大单位重为w U (注:其中f W 、s W 、a W 分别表示粉煤灰、砂、石子的单位重量;不同级配的粗、细骨料对应不同的α,β);(4)、最大单位重中的石子重:()β-=1w U agg ;(5)、最大单位重中的砂的重:()αβ-=1w U sand ;(6)、最大单位重中的粉煤灰重:βαw U fly =;(7)、最小空隙率:⎪⎪⎭⎫ ⎝⎛++-=a s f v agg sand fly V γγγ1 (8)、混凝土中所需填塞和润滑的水泥浆量:v v p V n t S V V ⨯=⨯+=式中:N —水泥浆量的放大倍数;S —为骨材表面积;t —为包裹于骨材表面的润浆厚度。
(9)、骨料的用量:p agg V V -=16.3.3 配合比设计系数的确定(1)、最密容重试验要求①取若干砂样,放入烘箱,待烘干后用于试验。
②称取一定量的干砂,进行筛分分析,得出细度模数,属于中砂即可。
③称取一定量(足以填满3L容重桶)的干砂,按2%的比例往砂中添加粉煤灰,加到8%左右后,按1%的比例减慢添加粉煤灰。
在最大单位重附近,多做几次求取平均值。
④对求得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出二次曲线方程,对方程进行求一阶导数,并令其为0。
将求得的α值代回方程,即U。
可求得粉煤灰与砂的最大堆积密度w⑤求β的方法与求α的方法一样,只不过用含粉煤灰比例为α的砂、粉煤灰混合物取代砂。
由此通过曲线拟合同样U(三者的最大单位重)。
可得β、wU的确定以细度模数为2.8的中砂、(2)、α、β以及w5-25mm连续级配的碎石、需水比为96%的Ⅱ级粉煤灰为例,根据以上试验方法、得到的粉煤灰充填单位重数据见表6.3.3-1。
表6.3.3-1 粉煤灰充填单位重 α w U (kg/m ³) β w U (kg/m ³)0.04 1826.7 0.3 1993.3 0.1 1826.7 0.44 2133.3 0.09 1913.3 0.5 2060 以堆积系数为横坐标,以堆积密度为纵坐标,作出抛物线图,拟合的二次曲线的方程为:2.16765.4775240682++-=x x y图6.3.3-1 致密堆积因子α图对上式求一阶导,并令其为0,可得α=10%时,w U =1913.1kg/m ³,即粉煤灰与砂的最大单位重为1913.1kg/m3。
当α=10%时,将粉煤灰加入中砂与碎石的最佳混合物中,可以得到抛物线如图,其曲线方程为:25032.28972+5.15845.xy=x-+U 对上式求一阶导,并令其为0,可得β=43%,此时,w =2125.3kg/m³,即粉煤灰、砂、石子三者的最大单位重为2125.3kg/m³。
图5.3.3-2 致密堆积因子β图(3)、n值的确定U确定的前提下,从在致密系数α、β以及最大单位重w表 6.3.3-2可得:如果同一水胶比时,n 降低,则v v p V n t S V V ⨯=⨯+=随之下降,水泥浆量相应减小,而骨料用量相应增加;反之,则水泥浆量增加,骨料减少;然而,n 值过于减小,虽然保证了水泥的用量减少,但牺牲了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如若n 值过大,则会达不到降低水泥用量的目的,从而经济性和耐久性也体现不出来。
通过多次试验找到的合理的n 值为1.2,既保证了强度,又使得经济性和耐久性体现出来。
表6.3.3-2 n 值与混凝土工作性能 n 值混凝土工作性能 1.1浆料包裹不住砂、石,坍落度小,且损失大,基本无流动性,扩展度小,不适宜泵送1.2浆料能勉强包裹住砂石集料,坍落度满足设计要求,损失小,且适宜于泵送1.4浆料用量过多,虽然有较大的坍落度和扩展度,但胶凝材料用量过多,不满足经济性和耐久性的要求6.3.4 骨料用量的校正由于水泥浆量需要放大,则骨料用量作如下调整: ()()()()()αγααβγβγ-+--+=1/1/1/1f a s agg s V W式中:s W 、a W 、f W 分别为调整后的砂、石、粉煤灰的用量经计算可得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石、粉煤灰的用量分别为796kg 、1099kg 和160kg ,砂率为42%。
6.3.5胶凝材料的用量的计算浆料体积率f c w p V V V V ++=,设水胶比为λ,则()f c w W W W +=/λ由上式可得w f c W W W =+λλf f c c w w p W W W V γγλ///++= 故有c wf f w p c W V W γγλγγλ/11+⎪⎪⎭⎫ ⎝⎛+-= c f w W W W λλ+= 依据强度和耐久性要求设定水胶比,借鉴普通混凝土的水胶比取值,铺装水泥混凝土的水胶比可在0.34~0.40之间选取,最后根据以上公式求出拌合用水量。
通过上述计算过程,可得出水泥、粉煤灰、水、砂及石的用量。
减水剂的掺量可根据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分析和施工和易性来确定。
6.3.6 配合比试验验证 通过密实骨架堆积理论设计出混凝土的配合比后,还需对其进行试验的验证:①对密实骨架堆积法所得配合比的工作性能与抗压强度进行试验,检验其是否能够满足桥梁工程混凝土的技术指标;②验证密实骨架堆积配合比是否达到了减少胶凝材料用量、提高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的目的。
6.4试配、调整与确定6.4.1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应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混凝土的搅拌方法,宜与生产时使用的方法相同。
6.4.2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应大于15升;当采用机械搅拌时,其搅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1/4。
6.4.3按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以检查拌合物的性能。
当试拌得出的拌合物工作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调整用水量、砂率、外加剂掺量、掺加方法等;当其仍然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调整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材料种类,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6.4.4混凝土工作性能评价指标有:坍落度、坍落度经时损失、压力泌水、扩展度、倒坍落筒流出时间等,初始坍落度一般宜控制在140mm~160mm,2h后坍落度宜在120mm以上,现场浇注时混凝土坍落度应大于100mm;对于弯、斜、坡桥等特殊段落,可根据具体情况控制现场水泥混凝土浇注时的坍落度大于80mm。
6.4.5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前,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或扩展度、粘聚性、保水性及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并以此结果作为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6.4.6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一般宜试拌三种不同混凝土配合比,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每组三块)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时试压;需要时可同时制作几组试件供3d、7d 试压,提供参考配合比,满足施工急用,但应以标准养护28d 强度或按现行国家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G/JT08-230-2006)、现行行业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等规定的龄期强度的检验结果为依据调整配合比。
6.5当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1)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2)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3)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4)施工环境条件和天然原材料发生较大变化时。